安徽第一卷·最后一卷语文答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3收藏

安徽第一卷·最后一卷语文答案,第1张

2011年安徽高考最后一卷

语文参考答案

1.C (“还会导致文学创作步入歧途”这种说法太绝对,原文说的是“却很有可能导致文学创作步人歧途。”)

2.D (A项“都不容乐观,出现了板块分割式的创作模式”表述错误,B项见第五段后四行,假设关系表述颠倒,C项“文学本没有行市”表述有误,整个句子因果关系也有误)

3.B (颠倒因果,见原文第二段)

4.A (这里的“岁”是好年景的意思。)

5.C (A“以”分别是连词/表目的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B“所”分别是助词/“所”字结构,名词/地方;C“而”都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D“者”分别是助词/……的人,语气助词/表示疑问语气。)

6.A (“能忘却自己的肝胆,又遗弃自己的耳目,无心地纵放于世俗尘垢之外,”只是那些道德修养极高的人所能做到的,并非孙休。)

7.(1)刚才孙休进来,我把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德行告诉给他,我真担心他会吃惊以至迷惑更深。(向、至人、惑及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不对哩。孙休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吗?先生所说的话是错误的吗?错误的本来就不可能迷惑正确的。(然、是、固、惑各1分,句意通顺1分。)

8.借景抒情。借“驿路”、“斜月”、“溪桥”、“晓霜”、“残菊”等景物,显行旅之苦,抒凄凉之情,为下片做好了情感铺垫。(4分)

9.“元”字,“本来”之意,凸显词人旅途心事重重,老是睡不着;“每”字,突出因夜不能寐而倍感秋夜漫长的情形已非一日。凄然之中更显羁旅之愁和中原归思之切!(4分)

10.①士不可以不弘毅 ②制芰荷以为衣兮 ③亲贤臣,远小人 ④潦水尽而寒潭清 ⑤渔梁渡头争渡喧 ⑥冰泉冷涩弦凝绝 ⑦奈何取之尽锱铢 ⑧赢得仓皇北顾

11.①栽花成“痴”,“不管什么天气,都从野外带回一株株花草,栽得房前屋后院里墙头满足一丛一丛的花”;

②护花成“痴”,谁要是摘了他的花,“弄急了说不定他真会拼命”;

③赏花成“痴”,“坐在暖暖的阳光下,痴情地望着面前这些花草,脸上时常露出一种很满意的神情”;

④养花成“痴”,“家里养的花已经有九十多种了,离一百种已经不远”;

⑤寻花成“痴”,“在一片悬崖下面看见郑似水侧躺在肥嫩的青草上,满脸是血,手里还紧紧捏着株被扯断的小花”。(5分。每点1分,写足4点得满分)

12.①开头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没有人去弄一两朵来点缀单调的生活”,为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3分)

②结尾的环境描写与开篇呼应,突出了相思湾的变化,表现了主人公精神的影响力,深化了主题。(3分)

13.(1)通过“真好”、“真帮了大忙”、“朋友也想要”,侧面表现了郑似水花的美丽,突出了“痴”力;同时用“没提”、“真帮了大忙”也暗示出“教师”的世俗心态。(3分)

(2)这里用“特地”和“赶”两词很好地表现了“教师”在郑似水精神的感染下精神的改变,深化了主旨。(3分)

14.①从郑似水身上,看到了对精神生活的执著与痴迷,对理想的不懈追求;②从“村里人”身上,看到了他们精神的贫乏以及不觉解,对美的淡漠,需要引领和改变;③从“教师”身上,看到的是世俗之气,需要美来感化和沐浴;④从“花”这个意象中,感受到精神文明之花、理想之花的魅力,结尾得到了彰显。(8分。答对①④两点各3分,答对②③两点各2分。言之有理即可)

15.C (A项sè—shǎi;B项,汽一气;D项yìng—yīng,易一宜)

16.A.“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经达到纯熟的地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17 B

18.看见 想到 决定 解决(4分)

19.(5分)

序 号

修改方法

在“建设”后加“作贡献”

删去“争着”

改为“说话做事前”

改“提高”为“加强”

删去“才能做好”

20.(6分)示例:

(1)有一位大腹便便,双手后背,显得一副满腹经纶模样的老者,但他的头上只有一棵小苗,在他右边的是一位手拿着书,头上有沉沉麦穗的青年人,一副谦虚的样子。

(2)可以理解为批评某些不学兀术却喜欢摆架子的人,又可以理解为赞扬具有真才实学却谦虚谨慎的人,还可以理解为批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学无术之徒反倒对饱学之士颐指气使。

21.参照2010年安徽卷作文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有个名叫孙休的人,走到门前就惊叹不已地询问他的老师扁庆子,说:“我安居乡里不曾受人说过道德修养差,面临危难也没有人说过不勇敢;然而我的田地里却从未遇上过好年成,为国家出力也未遇上圣明的国君,被乡里所摈弃,受地方官放逐,而我对于上天有什么罪过呢?我怎么会遇上如此的命运?”

扁子说:“你不曾听说过那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身体力行吗?忘却自己的肝胆,也遗弃了自己的耳目,无心地纵放于世俗尘垢之外,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不求建树的环境中,这就叫做有所作为而不自恃,有所建树而不自得。如今你把自己打扮得很有才干用以惊吓众人,用修养自己的办法来突出他人的污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在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你得以保全形体和身躯,具备了九窍,没有中道上夭折于聋、瞎、跛、瘸而处于寻常人的行列,也真是万幸了,又有什么闲暇抱怨上天呢!你还是走吧!”

孙休走出屋子,扁子回到房里。不多一会儿,扁子仰天长叹,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长叹呢?”扁子说:“刚才孙休进来,我把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德行告诉给他,我真担心他会吃惊以至迷惑更深。”弟子说:“不对哩。孙休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吗?先生所说的话是错误的吗?错误的本来就不可能迷惑正确的。孙休所说的话是不对的吗?先生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吗?他本来就因迷惑而来请教,又有什么过错呀!”

扁子说:“不是这样的。从前有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鲁国国君很喜欢它,用‘太牢’来宴请它,奏‘九韶’乐来让它快乐,海鸟竞忧愁悲伤,眼花缭乱,不敢吃喝。这叫做按自己的生活习性来养乌。假若是按鸟的习性来养鸟,就应当让它栖息于幽深的树林,浮游于大江大湖,让它吃泥鳅和小鱼,这本是极为普通的道理而已。如今的孙休,乃是管窥之见、孤陋寡闻的人,我告诉给他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德行,就好像用马车来托载小老鼠,用钟鼓的乐声来取悦小端雀一样。他叉怎么会不感到吃惊啊!”

通晓生命实情的人,不会去努力追求对于生命没有什幺好处的东西;通晓命运实情的人,不会去努力追求命运无可奈何的事情。养育身形必定先得备足各种物品,可是物资充裕有余而身体却不能很好保养的情况是有的;保全生命必定先得使生命不脱离形体,可是形体没有死去而生命却已死亡的情况也是有的。生命的到来不能推却,生命的离去不能留止。可悲啊!世俗的人认为养育身形便足以保存生命;然而养育身形果真不足以保存生命,那么,世间还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呢!虽然不值得去做却不得不去做,内中的操劳或勤苦也就不可避免。

安徽第一卷·2012年安徽高考信息交流试卷(三)语文参考答案

1.D(D项的对应段是第⑧段,原文为:“它和徽商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地方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可见徽州家谱不是徽商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同属地方文化,只是关系密切而已。A项可在第③段中找到对应信息;B项可在第④段中找到对应信息;C项可在第⑦段中找到相关信息。)

2.A(A项在阐述观点时将“司马迁创立了史表”和“明清徽州地区奉为圭臬,将史法寓于谱法之中,修编了许多家谱”阐述为因果关系,这属于强加因果,设误较为隐蔽。B项整合了②③两段里的部分内容,表述正确。C项对“为女性商人立传”做出了推断,结合当时徽州地区对商人的态度和整个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表述有分寸,较为合理。D项是对徽州文化的理解,在第⑤段中有体现。)

3.c(C项的判断需要整合最后四段的主要内容,明清徽州家谱的兴盛有很多原因,如“谱为一家之史”的理念,对宗族血缘的看重等,与“明清徽州地区文人学士数量极大”没有因果关系。A项的表述把握住了“谱为一家之史”的理念对明清徽州家谱的影响。B项结合了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支柱的时代背景,突出了明清徽州家谱对商业的重视的意义。D项是对第⑥段内容的理解,准确表达了徽州家谱和徽商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区域社会观念的新变化。)

4.A(疾:急速,快速)

5.D(A.在/从;B,句末,表判断/句中,起停顿作用;c.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D.来)

6.D(“把活着”人的毁誉看作要务是违背了葬礼的初衷”而非“把死去的人的毁誉看作要务是违背了葬礼的初衷”)

7.(1)如今社会风气混乱不堪,君主治葬越来越奢侈,他们心中不是为死者考虑,而是

活着的人以奢侈互相夸耀。(“世俗”“愈”“矜”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如果这样做真有利于死者,那么即便使国家贫穷、人民劳苦,作为慈亲孝子也在

所不惜去做。(“苟”“虽”各1分,“若慈亲孝子者之所不辞为也”省略句1分,语句通顺2分)

(3)陛下您看祖宗时代,科举举荐的规章制度,与今天相比,哪一个更为精确(法、与……孰,各2分,语句通顺1分。)

首联有“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2分)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2分)

9.这首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以及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深挚悲壮。(2分)特别是“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2分)‘

10.(1)浊酒一杯家万里(2)人不知而不愠(3)哀民生之多艰(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5)沧海月明珠有泪(6)放浪形骸之外(7)岩扉松径长寂寥(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1.①从侧面突出太行山奇绝的景色,突出太行山景色给游客的震撼作用。②进一步表明了人们以前对太行山的认识是一种认知上的斜视。(意思对即可)

12.①增强了大峡谷的神秘性;②为自然景观增添了人文历史色彩;③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饱满。(意思对即可)

13.④山的色彩绚丽多变,富有层次感。②山峰雄奇峻峭,富有阳刚之魂魄。③山中景色绮丽,具有阴柔之灵秀。④山谷狭长险峻,充满了神秘色彩。(意思对即可。至少答出三点)

14.示例:①人们认为太行山是秃山,秃岭,有雄无秀,却不知太行山还有江南山脉那样的秀美。②认为太行山只是“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是“兵家必争”的险要之地。③人么可能知道太行山的雄壮险峻,却不知道太行山极富神秘气息。④人们认为太行山的色彩单一,却不知它的色彩丰富而多变。

15.C(“安生之处”的正确写法是“安身之处”;“量体裁衣”中的“量”正确读音为“liàng”)

16.B(不合语境。“习以为常”意思为“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此处可改为“屡见不鲜”,“屡见不鲜”意思为“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17.D(语序不当。应将“首次”调到“我军”之后。)

18.示例:抽烟是有瘾的,跟吸毒一样。意志薄弱的人是根本无法戒掉的,那我们等着瞧。

19.示例:①重叠的音节,能增强人们对语音的感受,使听觉能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容易识记,切合幼儿心理;

②叠音的名字既富有音乐性,悦耳动听,又富有亲昵的情味,寄托着父母对孩予的爱怜之情。

20。示例l:中小学生热衷如此竞选班干部,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功利思想难辞其咎。班干部这服务同学的岗位,如今成了功利的代名词,拥有班干部身份后,可以争取更大的“官职”,还可获得更多教育资源,老师也会更重视。来自社会的官本位等功利思想,让原本清净的中小学校也沾染上了尘俗的习气。通过班干部竞选花样频出,我们不难看出,中小学生教育已经暴露出功利端倪,让人忧心。我们应该反躬自省,检讨我们的社会现状,检讨为人父母、师长者的责任。

示例2:抵制中小学校园里出现的权力崇拜和贿选风潮,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各负其责。学校要明确态度,帮助学生们端正思想,同时不要赋予班干部太多的“政治内涵”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班干部就开小灶,倾斜教学资源。家长与社会也要承担起责任,不能事事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为孩子竞选出谋划策或者请客送礼。而是要教会孩子为人处事的道理,让他们有一个决乐而简单的童年。

写作提示

立意一:做人,应该懂得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耶稣对人们的说辞也正是对我们心灵的拷问——我们在对别人的错误横加指责的时候,有没有扪心自问过:我是不是一点错都没有呢

立意二:没有改正不了的错误,只有改正不了方法。在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之时,严厉的惩罚只会加重他们对世界的仇恨,而只有多加包容和关爱,才能帮助人走出犯错的阴霾。立意三:活在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我们的错误付出了宽容,对我们的莽撞给予了善意。对于这些,我们应该看到,应该懂得,应该感恩——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人。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凡是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事物,它们必然要死亡,死亡是人所不可避免的。孝子尊重他们的父母,慈祥的父母疼爱他们的儿子,这种感情深入肌骨,是人的天性啊。自己所尊重所疼爱的人,死亡之后把他们抛在沟壑之中,人之常情是不忍心这样做的,因而产生了葬送死者的风尚。所谓葬,就是藏的意思;这是慈祥的父母和孝顺的儿子应当慎重的问题,所谓慎重,就是说活着的人要为死者考虑。从活人的心里为死者考虑,没有什么比让死者入土后不动,让死者的坟墓不被发掘再重要的了。既要不移动死者又不使人发掘死者的坟墓,最好是让发掘者无利可图。这就叫做大闭。

古代的人有葬于深山旷野之中而得到平安的,这不是说有珠宝国宝在起作用。而是藏的作用,所以说葬不可不深藏。葬浅了狐狸就会发掘尸体,葬深了就会碰到地下泉水。因此凡是葬地一定选在高丘之上,以避免狐狸的发掘之害和水泉的潮湿。这样虽好,但却忘记了歹徒、盗贼、匪寇的祸害,难道不是糊涂吗这如同盲乐师怕碰到柱子,躲开了柱子却用力撞到了木撅子上。狐狸、水泉、歹徒、盗贼、匪寇的祸害,就如同撞上了又尖又大的木橛子啊!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子能够避开这些祸害,这算懂得葬的本义了。

修棺苴椁,是用来避免蝼蚁蛇虫之害的。如今社会风气混乱不堪,君主治葬越来越奢侈,他们心中不是为死者考虑,而是活着的人以奢侈互相夸耀。他们以奢侈浪费为荣,把俭省节约的人视为鄙薄,不把方便死者当成一回事,而只是把活着的人的毁誉看作要要务。这就不是慈亲孝子的心了。父亲虽然死了,孝子对父亲的尊重不会衰减;儿子虽然死了,慈亲对儿子的疼爱不会消失。埋葬所尊重所疼爱的人,却用活着的人很想得到的东西陪葬,他们想用这些东西使死者安宁,像这种做法将会怎样呢

百姓对于利,哪怕冒着飞箭、踩着利刃、拼命流血也要追求它,不知礼义的野人,宁可忍心不顾父母、兄弟、朋友的情分而去追求利。如今偷坟劫墓不用冒拼命流血的危险,也没有忍心不顾父母、兄弟、朋友的耻辱,他们得到的实利很丰厚,可以乘车吃肉。其利可传给子孙,即使有圣人也不能禁止,更何况如今又是乱世呢

国超大,家越富,葬物就越丰厚。死者口含的珍珠,身穿的玉表,珍玩宝货,钟鼎壶

金监,车马衣被、金戈宝剑等,不可胜数。各种养生的物件,没有不随葬的,用厚木累积而成的墓室,放着几层的棺椁,堆积石头木炭,环绕在棺椁之外。坏人闻知此事。互相传告。土司虽然用严刑重罪来禁止他们盗墓,仍然禁止不住。而且死者死去的时间越长,他们的子孙对他就越加疏远,子孙时他越疏远,守墓人就越懈怠;守墓人越来越懈怠了,而陪葬物品却依然那么多。这种形势自然就不安全。’

世俗之人举行葬礼,用大车载着棺椁,打着各种旗帜,灵车上盖着如云的饰物。手持众多的羽毛制成的伞随柩车严整而行,棺柩之上点缀着珠玉,棺椁上涂饰上黑白相间、黑青相间花纹,很多人在灵车周围牵引棺柩,以军法指挥送葬行列才不会大乱,以这种排场让世人观看,既美观,又奢侈,但用这种葬礼为死者求安宁,却是不行的。如果这样做真有利于死者,那么即便使国家贫穷、人民劳苦,作为慈亲孝子也在所不惜去做。

徽文化特点是什么? 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的特征,它所表现的是这个区域文化在一个时代由其特殊的精神需要、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所构成的精神特征。徽文化精神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实体,它正具体地存在于徽州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中,并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中那些普遍、恒久因素的积累、凝聚,而不断充实表现出来。那么,徽文化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概括和表述?其价值是什么?这是探索徽文化精神的中心问题。这些年来,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人认为“它所体现的那种理念或精神有: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贾而好儒的人才观、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这是徽州当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还有人结合徽州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认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时代,又在徽州这块土地上造就了一代儒商――徽商,他们不甘穷困,开拓进取,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居中国数百年,所谓“无徽不成镇”,造成了徽州物质文化的历史辉煌。徽商是鼎盛时期徽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他们除了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特征外,还具有冒险犯难、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研究徽文化精神,必须要讲“徽骆驼精神”:保旱乡土、严宗祠、尚祖祭、重教育、尚气好义、俭朴勤劳、文风昌盛、崇礼仪……还有人认为徽文化精神特征有:(1)保守僵化与开放创新并存(山的封闭与水的开放,理学的保守与徽商的创新,徽州工艺作品思想内容的封建落后与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等);(2)艺术与环境的结合(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盆景、徽州方言、徽州文房四宝、徽派建筑、徽菜等都与徽州特别的山川环境紧密相关);(3)吸收外地文化和向外扩张徽州文化并举(如新安医学先驱师湖北、四川名家,徽剧吸纳弋阳腔、西秦腔精华;而徽商的开拓又将徽文化扩撒至四方,徽戏进京,促成京剧产生,徽州版画“独鳌艺林”等);(4)刚勇好强与文质彬彬兼备(徽州文化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融合,兼具山越刚勇好强和土族衣冠尚气重礼的特性)等等。其他学者还有从不同角度对徽文化精神阐述的,种种论述统计起来恐怕有几十条,真所谓“丹青难写是精神”,徽文化精神内涵之广大,也令人叹为观止。我认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徽文化精神,应找到贯穿于徽文化全部精神的本质的东西。徽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和汇聚,含有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正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始终受到这个大系统制度文化的制约和支配,所以它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方面是徽文化之最具代表意义的徽商,他们身上的“徽骆驼精神”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以徽商为代表的“徽骆驼精神”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并不乏开放、进取精神和冲破“停滞不变的社会”的能力,中华民族有能力创造历史,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一精神,体现在一大批从徽州走向世界的先哲先贤们的开风气之先的首创精神。这是徽文化精神的核心与动力,是最有价值的,是徽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徽州作为“程朱桑梓”,程朱理学成为徽文化的指导思想,使徽文化深深打下了封建文化的烙印,我们相信随着徽精神的多层面开拓和探究,人们将进一步加深对徽文化的认识,了解它的地位,取其精华为现代化事业服务。

分析徽州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即今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上饶市)。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徽州文化有什么特征 与历史上一般世家大族相比较,徽州文化世家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完整的宗族谱系。徽州的世家名族最重视修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绩溪《盘川王氏宗谱・凡例》)基于这种认识,他们视族谱为经典,把修谱看作是家族内部的一件盛事,至重至隆。每一族谱都包括了“始迁祖”以来的所有家庭成员,由源而流,本末一贯,形成了丰富、完整的族谱系统。仅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所载,该馆馆藏427部族谱中,徽州世家的族谱就占了一半以上,殊为可观。

二是发达的教育事业。徽州士人普遍把培养子弟读书视为修身、齐家第一要紧的事情。“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这些徽州古民居的楹联充分说明了对读书的重视和期望。徽州地区拥有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除了官办的府学和县学,还有宗族或士绅们建立的私塾、社学、书院等各类学校。至于学校的教师,必择方正饱学之士,并为此而不惜资力。绩溪《金紫胡氏家谱》言其家“诲其子必千里求师”。于是科举发达,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徽州府籍的进士人数仅次于苏州府,全国名列第二。许多世家名族往往科甲蝉联,朱紫盈门。如婺源坑头的潘珏一门有明一代就出了十多位进士,其中四位又官至尚书,故后人誉之储“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

三是辉煌的学术成就。徽州士人进学修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谋求功名利禄的仕宦或营商,还在于能够自觉地以担当、传承和弘扬学术为己任。他们或利用书院、文会的组织研讨讲学,或潜心隐居著书立说,从而留下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和著作,有力推动了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徽州世家名族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表现。以清朝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为例,这是整个封建社会学术文化建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该书收编著作总数3461种,其中徽州一府士人的著作就有197种,占收编著作总数的1/18,超过当时州府平均数的十多倍,也超过了大多数行省的著作数,成就辉煌。这些著作的内容几乎涉及到“四部”的所有领域,其中又以经部最多,子部次之,显示出了浓厚的学术特色。

什么是徽州文化?有哪些特点?徽州文化的成因有哪些 主要是徽商,你去查查百度

徽文化特点是什么? 徽州文化特色

“徽州”,既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徽州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区域。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 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区域总体全面发展。宋代以来,徽州“儒风独茂”,文化教育及科举昌隆,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学术流派和文化品牌。徽州文化是指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并有丰富遗存的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它包涵着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所构成的体系内容,客观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层次结构关系。物质文化主要有徽州历史地理、徽州古村落、徽州古城镇、徽派建筑、徽商、徽州历史人物、徽州文物、徽州文献、徽州文书等。非物质文化主要有制度类(如徽州宗法制度、徽州佃仆制度、徽州教育制度等),思想学术类(如新安理学、徽州朴学等),文学艺术类(如新安文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徽州戏曲等),科学技术类(如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建筑学等),传统工艺类(如歙砚、徽墨、徽菜、万安罗盘等),乡风民俗顶(如方言、民间乐舞、民间游艺、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等)。

徽州文化的学术意义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徽州位于黄山脚下,古称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范围包括今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及黄山区的一部分,以及现属于安徽省宣州地区的绩溪县、属于江西省的婺源县。徽州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与繁荣,清末以后衰退的。历史上有纷呈的学派与流派,内容几乎涵括文化的所有领域。其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徽州共建有书院、精舍等260多所;社学明初有462所,清康熙时达562所,私塾更是林立,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科举及第者众,仅明清两代徽州本籍中举人者996人,中进士者618人,状元数仅清一代本籍加寄籍有18人,曾涌现出了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朱升、江永、戴震、俞正燮、王茂荫、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更有影响深远的徽商,成为人们长盛不衰的 研究话题。徽州文化之所以影响深远,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学术意义。一、 考证中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真情可籍以 史志官记述历史,尽管多为公正或诚实,但多少带有文饰或烙上个人主观意见,且记述的亦多为上层社会大事、国家民族大事或地方区域大事,民间的、老百姓的事则很少问及。即使是正直文人、学富五车的彦儒、文士,记述了下层社会的一些事件,也总难免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内在不自觉的影响而存有偏见,或囿于一叶障目。于是,对反映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文化和现实的资料甚少,有也是加了选择和文饰的,而这恰是徽州社会与文化存在的空间。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如世外桃源,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祸,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再加上徽州人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意识强,即使是文革的十年浩劫,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被保护下来。仅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塔等就留存近5000处。特别是古代徽州的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更被称为一大奇迹,被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研究所收藏的就超过十万件。50年代当这些文书被大量发现时,曾被誉为是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故宫明清档案等齐名的中国五大发现之一,还散落在民间的未被发现的估计至少还有近十万件,仅笔者收藏拥有的也达千余件。这些徽州文书,如各种契约、谱牒、官书、家书、鱼鳞图册等,上可溯至宋,下至解放初期,均属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且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缘于自己切身利益等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真实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研究它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土地关系、商业经营、文化发展等情况;此外,不仅有历史文书、档案资料,还有几乎保存原貌的村庄、村落、祠堂、房屋、原始物件及当事人的后代等,内容鲜活,因而学术价值高,内在而有效地填补着中国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空白。二、 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随着南宋王朝的靖康之渡而彻底移向江南,江南从此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最为活跃、最具代表性地区。 而徽州文化正是在>>

徽州人生礼俗有什么特点 徽州人生礼俗作为社会民俗的礼仪,与徽州文化及宗族社会特正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多种、多重的民俗结构,呈现出一种由生到死的社会生活过程和由死到生的信仰生活过程。

生儿育女是家庭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宗族的一件大事。人口的增加,可使家庭兴旺,宗族发达,提高家庭和宗族在社会中的地位。歙县石门、叶村、杨村一带,本族新婚之家,祠堂要送一盏“百子灯”,直到生了小孩,祠堂才将这盏灯收回。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做三朝”时,给孩子取名。在徽州严格的宗族制下,不可偏废于“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的规律,必须按祠堂所拟定的排行,顺次取名。如歙富溪大本堂汪氏七十二世至九咐一世排行诗:“仁玄文学士,元世大昌宗;裕德应承志,经书启后昆。”一个字代表一代人。如遇过房承继,可按昭穆,弄清辈份,,然后办理宗祧立嗣过继。

男子一般18岁成丁,女子15岁成人,到时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给男孩加冠,须是德高望重的男性尊长;给女孩加笄,须是子孙双全的老太。行过冠礼后,开始有资格人祠祭祖,并在宗谱上添名。首次入祠要向祖宗献金“谢恩”,俗称“冠金”,数目多少视冠丁家境而定。结婚后的第二天,新郎新娘着礼服,携祭品至祠堂谒拜。

社交礼仪是人生礼俗中的重要一环,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这些礼仪不但是等级秩序的标志和人际往来的行为准则,而且也是一种被强化的道德观念。宗族礼仪是社会礼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成为一种道德控制的社会力量,直接反映了徽州地区的社会风貌,并揭示了御州社会风俗的本质特点。

怎样认识徽州文化的价值和地位 ①文化的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徽商文化的文化特征 徽商,作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商派,从中国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风流数百年,发扬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文化,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昌盛,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积淀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亮丽风景,是现代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徽商文化是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从商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和最佳教材。徽商最基本的特性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拥资百万的巨贾富商有二百三十人之多。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强盛,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的说法。在湖北汉口,徽商不但建有豪华的同乡会馆,而且,还在江滨建设有“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之用。在沿江其他城市,徽商也是聚集成帮,雄居广大市场。那么,源自深山僻壤、“流寓四方”的徽商为何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站稳商埠、立于不败之地呢?研究徽商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时,人们就会发现其核心就在于“诚信为本”的商业经营理念。 清末许奉恩所著笔记小说《里乘》中有一个“一文钱”的故事:有甲乙两位安徽商人,挟重资来苏州贸易,两人各恋一 ,未几,便为此挥霍一空。很快,他们沦落到日则行乞,夜则寄宿古刹。一天晚上,两人就地燃火,相对[欷。甲徽商摸出仅存的一文钱要扔掉,乙徽商急忙拿住说:“我有办法了。”不一会儿,乙徽商怀抱竹片、草茎、破纸、鸡鸭毛等物归来。他鼓动甲徽商和他一起用一文钱买来的面粉,索水调浆,将草缠竹片上,蒙上纸,再遍粘鸡鸭毛,一共做了二三百件宛然如生的各种禽鸟纸玩具。待天亮,甲乙徽商各携这些禽鸟纸玩具至玄妙观。玄妙观为苏州寺观之薮,特别是春天,游人如织。妇孺士人见甲乙徽商所携禽鸟,以为酷肖,争求购买,顷刻俱尽。每具禽鸟是以十数钱出售的,甲乙徽商收入了五千多文钱。这时,乙徽商才告诉甲徽商:竹片、草茎、破纸、鸡鸭毛,皆拾于诸市上,又用那一文钱买点面粉,这就是全部“家当”。此后,甲、乙徽商用一文钱赚来的钱,添购各色纸张,拾来鸡鸭毛羽,以肖人物花草等状。两人夜间分制,白天便到玄妙观出售。不到两年,甲、乙徽商便积资数万。他们遂于苏州阊门开设一爿布店,为不忘此店所本,大书“一文钱”三字榜于门。从此,“一文钱”名扬苏州,生意日隆。无独有偶,徐珂《清稗类钞》也记录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主角是江西南昌籍商人,在明清又称作“江右商”:一“江右商”因经营不善,在年末只剩下二百钱,债主毕集。于是他到坟间准备自尽,却遇到一位也想自尽者,他急救下,相与慰劳。那人知道“江右商”寻死的原因,嘲笑他二百钱办不了事的观念,便向“江右商”要了那二百钱,买了一坛酒,一块肉,几十件玩具,两人找座古庙,席地饱餐一顿。翌日清晨,那人叫醒“江右商”,告诉他:今日新年,士女嬉游,你去卖玩具,如大人买,可便宜些,如有带小孩,小孩牵衣索买的,可卖贵些。“江右商”按这话去做了,结果发了笔小财,返见那人,并打算再去贩卖玩具,那人却笑他:此子之所以折阅也。昨尚岁暮,市中玩具价较廉,故贩售之,可以获利。今已新岁,市中玩具价亦涨矣。吾侪成本无多,利货速售,方足以资周转,非若多财善贾者流,可居奇货以待善价也。徽商是在几乎什么都没有的绝境中,只凭着一文钱,买来面粉,捡来禽毛破纸,依其自身所具备的艺术才能,做成了长者幼童皆喜的玩具,而且他们敢于到玄妙观去和别人竞争。玄妙观在清代确为一商业中心之地,店肆密布,伎艺纷呈,甲、乙徽商却以新美的玩具获>>

徽商,作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商派,从中国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风流数百年,发扬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文化,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昌盛,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积淀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亮丽风景,是现代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徽商文化是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从商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和最佳教材。

徽商最基本的特性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拥资百万的巨贾富商有二百三十人之多。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强盛,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的说法。在湖北汉口,徽商不但建有豪华的同乡会馆,而且,还在江滨建设有“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之用。在沿江其他城市,徽商也是聚集成帮,雄居广大市场。那么,源自深山僻壤、“流寓四方”的徽商为何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站稳商埠、立于不败之地呢?研究徽商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时,人们就会发现其核心就在于“诚信为本”的商业经营理念。 清末许奉恩所著笔记小说《里乘》中有一个“一文钱”的故事:

有甲乙两位安徽商人,挟重资来苏州贸易,两人各恋一妓女,未几,便为此挥霍一空。很快,他们沦落到日则行乞,夜则寄宿古刹。

一天晚上,两人就地燃火,相对歔欷。甲徽商摸出仅存的一文钱要扔掉,乙徽商急忙拿住说:“我有办法了。”不一会儿,乙徽商怀抱竹片、草茎、破纸、鸡鸭毛等物归来。

他鼓动甲徽商和他一起用一文钱买来的面粉,索水调浆,将草缠竹片上,蒙上纸,再遍粘鸡鸭毛,一共做了二三百件宛然如生的各种禽鸟纸玩具。

待天亮,甲乙徽商各携这些禽鸟纸玩具至玄妙观。玄妙观为苏州寺观之薮,特别是春天,游人如织。妇孺士人见甲乙徽商所携禽鸟,以为酷肖,争求购买,顷刻俱尽。每具禽鸟是以十数钱出售的,甲乙徽商收入了五千多文钱。这时,乙徽商才告诉甲徽商:竹片、草茎、破纸、鸡鸭毛,皆拾于诸市上,又用那一文钱买点面粉,这就是全部“家当”。

此后,甲、乙徽商用一文钱赚来的钱,添购各色纸张,拾来鸡鸭毛羽,以肖人物花草等状。两人夜间分制,白天便到玄妙观出售。不到两年,甲、乙徽商便积资数万。他们遂于苏州阊门开设一爿布店,为不忘此店所本,大书“一文钱”三字榜于门。从此,“一文钱”名扬苏州,生意日隆。

无独有偶,徐珂《清稗类钞》也记录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主角是江西南昌籍商人,在明清又称作“江右商”:

一“江右商”因经营不善,在年末只剩下二百钱,债主毕集。于是他到坟间准备自尽,却遇到一位也想自尽者,他急救下,相与慰劳。

那人知道“江右商”寻死的原因,嘲笑他二百钱办不了事的观念,便向“江右商”要了那二百钱,买了一坛酒,一块肉,几十件玩具,两人找座古庙,席地饱餐一顿。翌日清晨,那人叫醒“江右商”,告诉他:今日新年,士女嬉游,你去卖玩具,如大人买,可便宜些,如有带小孩,小孩牵衣索买的,可卖贵些。

“江右商”按这话去做了,结果发了笔小财,返见那人,并打算再去贩卖玩具,那人却笑他:

此子之所以折阅也。昨尚岁暮,市中玩具价较廉,故贩售之,可以获利。今已新岁,市中玩具价亦涨矣。吾侪成本无多,利货速售,方足以资周转,非若多财善贾者流,可居奇货以待善价也。

徽商是在几乎什么都没有的绝境中,只凭着一文钱,买来面粉,捡来禽毛破纸,依其自身所具备的艺术才能,做成了长者幼童皆喜的玩具,而且他们敢于到玄妙观去和别人竞争。玄妙观在清代确为一商业中心之地,店肆密布,伎艺纷呈,甲、乙徽商却以新美的玩具获巨利,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再看“江右商”,也是走投无路,全靠明白人的指点,自己则缺乏艺术修养,不会动手,只能用二百钱去买玩具再贩卖,才渡过难关。

而且他还不能审时度势,毫无主见,这就阻碍了自己进一步赚钱。

将“一文钱”与“二百钱”作一比较,有见地的人一眼就可看出,“徽商”要高出“江右商”一筹,差距是很显著的。也许正是基于此,“一文钱”故事又被丹青高手加以图绘,布之于《点石斋画报》。尽管《点石斋画报》中的“一文钱”故事发生在广东,与“一文钱”祖本有出入,然而情节大致相同,看来“一文钱”故事在清代流传的范围不小,影响也很大。

-------------------------------------------------------------------------------- 但这些“一文钱”故事的源流真假究竟如何笔者认为:“一文钱”著者许朝恩为安徽文士,耳目甚近,撰文真实性较为可信。度之于明清晋、陕、鲁、粤、浙、闽、湘等诸多商帮,他们的经历虽然也是艰苦创业、揣透行市、擅长经营、灵活应变,可就所处的具体物质环境,挥毫舞墨,娱乐遣情的浸染,教育的开化,礼俗的投入等,均不如徽商那样集中而又扎实。明白于此,便找到了“一文钱”的徽商何以能在逆途转衰为胜的关键。

现撮主要叙述,先从徽州的具体物质环境谈起。据《歙事闲谭》,明清的徽州,“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殊足观也”。可以说,明清时的徽州人一生下来,就置于一种典雅隽永、装饰秀丽的时空氛围之中。

他们所居住的楼阁、门罩、廊柱、梁架、栏杆、窗户,雕镂细腻,纹样华美。人物故事、灵兽花卉、神话传说、放牧射猎、挑水劈柴、行走收割、百戏游乐、稚儿玩耍、西湖风景、烟云黄山……无所不包,一砖一物,一栏一事,无处不在,尽收眼底……

还有值得称道的是徽州的牌坊群,如许国牌坊,它是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建筑组成,大块石料,质硬色青,梁枋、栏板、斗拱等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彩凤珍禽、飞龙奇兽,石坊上所有题字,皆是馆阁体”、“擘窠书”。

徽州文化的学术意义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徽州位于黄山脚下,古称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范围包括今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及黄山区的一部分,以及现属于安徽省宣州地区的绩溪县、属于江西省的婺源县。徽州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与繁荣,清末以后衰退的。历史上有纷呈的学派与流派,内容几乎涵括文化的所有领域。其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徽州共建有书院、精舍等260多所;社学明初有462所,清康熙时达562所,私塾更是林立,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科举及第者众,仅明清两代徽州本籍中举人者996人,中进士者618人,状元数仅清一代本籍加寄籍有18人,曾涌现出了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朱升、江永、戴震、俞正燮、王茂荫、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更有影响深远的徽商,成为人们长盛不衰的 研究话题。徽州文化之所以影响深远,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学术意义。一、 考证中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真情可籍以 史志官记述历史,尽管多为公正或诚实,但多少带有文饰或烙上个人主观意见,且记述的亦多为上层社会大事、国家民族大事或地方区域大事,民间的、老百姓的事则很少问及。即使是正直文人、学富五车的彦儒、文士,记述了下层社会的一些事件,也总难免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内在不自觉的影响而存有偏见,或囿于一叶障目。于是,对反映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文化和现实的资料甚少,有也是加了选择和文饰的,而这恰是徽州社会与文化存在的空间。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如世外桃源,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祸,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再加上徽州人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意识强,即使是文革的十年浩劫,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被保护下来。仅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塔等就留存近5000处。特别是古代徽州的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更被称为一大奇迹,被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研究所收藏的就超过十万件。50年代当这些文书被大量发现时,曾被誉为是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故宫明清档案等齐名的中国五大发现之一,还散落在民间的未被发现的估计至少还有近十万件,仅笔者收藏拥有的也达千余件。这些徽州文书,如各种契约、谱牒、官书、家书、鱼鳞图册等,上可溯至宋,下至解放初期,均属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且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缘于自己切身利益等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真实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研究它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土地关系、商业经营、文化发展等情况;此外,不仅有历史文书、档案资料,还有几乎保存原貌的村庄、村落、祠堂、房屋、原始物件及当事人的后代等,内容鲜活,因而学术价值高,内在而有效地填补着中国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空白。二、 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随着南宋王朝的靖康之渡而彻底移向江南,江南从此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最为活跃、最具代表性地区。 而徽州文化正是在>>

徽州文化的内容 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主要内容有: 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近代的黄宾虹,主张先师古人,再师造化,而以自然为归,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画派; 徽州壁画即徽派建筑壁画,是壁画的一种,所谓壁画,就是绘在壁面上的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壁画有岩画、洞窟壁画、宫廷壁画、墓室壁画、寺观壁画和民居壁画等。岩画如内蒙古阴山岩画,洞窟壁画如敦煌莫高窟壁画,宫廷壁画如秦都咸阳宫壁画遗迹,墓室壁画如辽宁金县营城子壁画墓,寺观壁画如北京郊区的法海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帝释梵天图》,民居壁画如徽州壁画。徽州壁画就是当地百姓俗称的墙头壁画,集艺术性、对称性、思想性为一体,广泛描绘在徽州古民居的屋檐下和门楼、窗檐上下,和石雕、砖雕、木雕一样,是徽州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徽州建筑服务的。它与一般壁画的区别在于:它是以一个墙面上多幅壁画为一体,以儒家思想和喜庆祝福为主要内容,以工笔写意为技法,以美化徽州民居外墙壁为目的的一种墙面壁画。 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臭鳜鱼、虎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水、香菇盒等。一九四九年以前,烹调之乡的绩溪县,到外地开饭店有222家,如上海的大中国、大中华、大富贵,武汉的大中华等皆是。 此外,还有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编、文房四宝(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徽州民俗、徽州方言等,这些都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徽州文化的包含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什么是徽州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

徽文化特点是什么? 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的特征,它所表现的是这个区域文化在一个时代由其特殊的精神需要、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所构成的精神特征。徽文化精神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实体,它正具体地存在于徽州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中,并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中那些普遍、恒久因素的积累、凝聚,而不断充实表现出来。那么,徽文化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概括和表述?其价值是什么?这是探索徽文化精神的中心问题。这些年来,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人认为“它所体现的那种理念或精神有: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贾而好儒的人才观、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这是徽州当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还有人结合徽州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认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时代,又在徽州这块土地上造就了一代儒商――徽商,他们不甘穷困,开拓进取,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居中国数百年,所谓“无徽不成镇”,造成了徽州物质文化的历史辉煌。徽商是鼎盛时期徽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他们除了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特征外,还具有冒险犯难、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研究徽文化精神,必须要讲“徽骆驼精神”:保旱乡土、严宗祠、尚祖祭、重教育、尚气好义、俭朴勤劳、文风昌盛、崇礼仪……还有人认为徽文化精神特征有:(1)保守僵化与开放创新并存(山的封闭与水的开放,理学的保守与徽商的创新,徽州工艺作品思想内容的封建落后与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等);(2)艺术与环境的结合(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盆景、徽州方言、徽州文房四宝、徽派建筑、徽菜等都与徽州特别的山川环境紧密相关);(3)吸收外地文化和向外扩张徽州文化并举(如新安医学先驱师湖北、四川名家,徽剧吸纳弋阳腔、西秦腔精华;而徽商的开拓又将徽文化扩撒至四方,徽戏进京,促成京剧产生,徽州版画“独鳌艺林”等);(4)刚勇好强与文质彬彬兼备(徽州文化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融合,兼具山越刚勇好强和土族衣冠尚气重礼的特性)等等。其他学者还有从不同角度对徽文化精神阐述的,种种论述统计起来恐怕有几十条,真所谓“丹青难写是精神”,徽文化精神内涵之广大,也令人叹为观止。我认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徽文化精神,应找到贯穿于徽文化全部精神的本质的东西。徽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和汇聚,含有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正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始终受到这个大系统制度文化的制约和支配,所以它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方面是徽文化之最具代表意义的徽商,他们身上的“徽骆驼精神”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以徽商为代表的“徽骆驼精神”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并不乏开放、进取精神和冲破“停滞不变的社会”的能力,中华民族有能力创造历史,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一精神,体现在一大批从徽州走向世界的先哲先贤们的开风气之先的首创精神。这是徽文化精神的核心与动力,是最有价值的,是徽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徽州作为“程朱桑梓”,程朱理学成为徽文化的指导思想,使徽文化深深打下了封建文化的烙印,我们相信随着徽精神的多层面开拓和探究,人们将进一步加深对徽文化的认识,了解它的地位,取其精华为现代化事业服务。

分析徽州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即今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上饶市)。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徽州文化具体指的是什么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是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始于 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遭到镇压,改歙州为徽州。从宋置和三年(1121年)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或称路或称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这一名称随之也就不复存在。1949年以后设立的徽州专署或仃署,由于管辖范围不同,已不屈于徽州府这一概念。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徽州文化的小大徽州 “小徽州”就是指徽州本土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的地域范围,徽州文化形成于徽州,研究范围局限于此,我们称徽州学研究的是“小徽州”。但是徽州是个移民社会,中原汉族的迁入以及随着徽州人的出外经商、游学、做官,把徽州文化带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徽商和徽州文人集中的江南,更是深受徽州文化的影响,甚至有“扬州是徽商殖民地”的说法。一些徽州名人取得的成就也在外地。因此,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徽州文化以外的地区,这就是“大徽州”的概念。

徽州文化的黄山得名 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黟山云凝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相传为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信奉道教,特于天宝六年(747年)六月十七日敕改为黄山。山上很多景名都同黄帝有关,如轩辕峰、黄帝坑、炼丹台、洗药溪、药臼、丹井等。

徽州元素有哪些 徽州(安徽就是安庆和徽州各取一字),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曾先后设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为徽州府、太平、歙县、休宁、婺源(现在属于江西)、祁门、黟县、绩溪(现在为安徽宣城地区),行政版属相对稳定。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本文中说的徽州,还是“一府六县”的范围而言。

1、国画神韵――黄山,当我在狮子峰上遇到云海在奇峰松树间飘渺的时候,才明白泼墨写意的中国山水画真真是来自自然!“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传统美誉名副其实(要考虑历代文人主要居住在中国版图的东西气候分界线以东的汉文化区域,黄山是其中代表名山,和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冰山雪山没有太大的可比性),难怪国画大师张大千一次次去黄山写生。

新安画派: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

2、徽派建筑

传统文化里的民居(或者是老外印象里的中国民居)就是宏村的样子,也难怪月沼旁的房屋上了民居邮票。

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徽州的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粉墙黛瓦马头墙)。徽派建筑无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现在,可以寻访到徽州府衙(其他地方几乎都破坏完了),到黟县宏村西递一带的看民居,徽

安徽第一卷·最后一卷语文答案

2011年安徽高考最后一卷语文参考答案1.C (“还会导致文学创作步入歧途”这种说法太绝对,原文说的是“却很有可能导致文学创作步人歧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