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家族的祠堂在哪?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2收藏

吴氏家族的祠堂在哪?,第1张

陡山吴氏祠位于湖北省红安县陡山村村内的陡山吴氏祠是一座在建筑、木刻、陶塑、石雕等方面都很讲究做工,而且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的建筑。

这座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后来毁于火灾,陡山吴氏祠是光绪年间的重修的。到陡山吴氏祠旅游,你会看到这是一座三进式的建筑群,由牌楼、大厅、深院等建筑所组成,祠堂拥有占地面积3000平米,其中建筑面积就达到1410平米。

吴氏祠建筑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各种古建筑装饰工艺技法齐全,题材广泛,且制作精良,巧夺天工,是徽派古建筑艺术砖、石、木雕的宝贵遗产,曾历经战火的考验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其原貌基本得以保存。

1992年,经省人民政府核定,被公布为第三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湖北民间工艺宝库”的美誉。

扩展资料:

建筑组成:

牌楼

祠堂的牌楼是一座龙头鱼尾式的三层飞檐建筑,屋檐上还悬挂着铜铃,正中的匾额上书写着“吴氏祠”这三个大字。步入大院,大院中还有两株清同治年间种植的桂花树,仍然枝繁叶茂。

祠堂的观乐楼是一座两层木楼,其内的梁、柱、幅上都雕龙画凤,镌刻花鸟人物,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还有讲述大禹耕田、文王访贤、群英会、渔樵耕读等故事的绘画和雕塑。 

拜殿

陡山吴氏祠的拜殿是宗族议事之处,分为上殿和下殿,里面供着吴氏列祖列宗牌位。到陡山吴氏祠旅游,这座建筑到处有着雕刻,有着绘画,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传说中的珍奇异兽,神话故事。到陡山吴氏祠旅游是你不错的选择。 

戏台

吴氏祠前幢进深6米,分上下两层,明间上层向院内伸出,形成一面积约40平方米的戏台,戏台与两侧钟鼓室,后台连成一体,呈凸字形,由门道干墙和16根圆柱支撑。正中有屏风、旁开上、下场二门,戏台正上方有八角形藻井,彩绘“太极八卦”等图案。

其下檐正中豁出,镶“观乐楼”金字横匾。柱间有大枋、悬枋,大枋与悬枋间有券栅。戏楼正面与正殿相对,两侧有回廊,戏台配房与回廊有过道相通,回廊有台阶与正殿相连,中间形成院落。回廊上下两层,上层有栏杆,下层曾有鼓皮隔扇门。回廊既作通道,亦可作为看楼使用。

-陡山吴氏祠

四言通用宗祠楹联世家第一

至德让三 全联典自春秋吴泰伯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让位于弟季历及季历子昌(文王)。孔子称其有“至德”,《史记》列为世家第一延陵世泽

梅里家声 全联典自春秋·吴公子季札,封于延陵(今江苏省武进)称“延陵季子”。泰伯让位而避于吴,住今江苏省无锡梅里延陵望族

廷尉名官 上联典出春秋·吴季札。下联典出西汉·吴公,文帝时为河南太守,征为廷尉。尝荐贾谊于文帝,文帝召贾谊为博士治平称最

明体达用 上联典自西汉·吴公,公正廉明,治平为天下第一。下联典自清·吴廷栋治学以明体达用为主治平称最

让德留芳 上联典指西汉吴公。下联典指吴氏的来历宫女列阵

箫鸾成仙 上联典出春秋·孙武以《兵法》教吴王宫女列战阵以显治军之能。下联典出唐·文箫与仙女吴彩鸾结为夫妇,双双成仙而去清操绝俗

画圣留名 上联典出西晋·吴隐之任职各地,均著清操。下联典出唐·吴道子为著名画家,世人誉为“画圣”鹰扬虎视

剑气玉光 上联典自三国·吴质,曹操赞其“鹰扬其体,虎视凤观”。下联典自明·吴伯宗,人称“玉光剑气,殆不可掩”五言通用宗祠楹联八闽孝子裔

三让帝王家 典用台湾省台南市吴氏大宗祠联六言通用宗祠楹联三让两家天下

一剑万世千秋 上联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下联典用季札挂剑徐君之墓树的典故孙子能教宫女

文箫幸遇仙姝 上联黄指春秋吴王阖闾用孙武操练宫女事,下联典指唐·吴彩鸾遇书生文箫事七言通用宗祠楹联 渤海家风千古兴延陵世泽万载隆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吴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春秋吴·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称公子札,是一位与江阴历史渊源有关的古代贤人百年丕振延陵绪三让犹存泰伯心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吴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春秋吴·泰伯。权威姓氏著作《元和姓纂》云“周太王子泰伯、钟雍封吴,子孙以国为氏”(泰伯亦作太伯)楼危明月芭蕉翠水涨白帆杨柳青上联典指南宋词人吴文英,工词。下联典指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人称祖师号画圣我恨王郎曰频香上联典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被誉“画圣”,民间绘塑艺人奉为“祖师”。下联典出清代女祠人吴藻,字频香  吏部文章昭日月将军功业炳山川典用佚名集吴天发碑字帖联七言以上通用宗祠楹联秘义烟涵,瑰词雨散;文章绮合,藻思罗开 休逸住延陵,支分西土;富饶迁石里,派衍东山 胄继缙绅,高出延陵鼎族;政务宽厚,早标太守芳名 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持议刚方,坐席正讲官之体;风裁峻厉,飞帛书御史之名 至德启云礽,三让两家天下;大宗绵雪堰,千秋一脉江南 始国忆江苏,碑前遂得追根志; 迁台荣栗邑,海外还存慕祖心系出延陵,溯先世家风,芬流兰谷;派衍绮里,缅当时儒术,望重草庐渤海延陵分两郡,系本同源,上溯三让传家,实二千余年来共称鼻祖;闽派琼支聚一堂,欢联异域,最喜四方观礼,在数万几里外大振家风 以上宗祠楹联资料来源于:中华万家姓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杨继盛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著者待考,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吴如胜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吴呜凤撰,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吴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两卷,(民国)吴传篪等编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兰蕙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冯墅分宗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宗谱二十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世谱三十卷,首一卷,(民国)吴治埔主修、吴治鸠编纂,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让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宗谱续刻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莘耕纂辑,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贺宗谱五十二卷,(民国)吴人镜七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历代及德庆广公派下迁西族谱一卷,(民国)吴冠凡编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毂城县图书馆。

湖南省

渤海吴姓湖南醴陵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定”字辈)

廉让开祥远,友恭发庆长,亨嘉逢康泰,运会际明昌。

传家宜忠厚,立品尚端方,自从名永定,勋业振纲常。

继先贵务本,耀祖重安邦,循法显道哲,守信添谊良。

华藻蕴繁士,英才绍宗光,言功建树伟,奇志贤声扬。

湘中吴姓自宋代(1260年)由木兜公携族弟木裕公由赣迁湘,木字派至兴字派均同,兴字派以下各宗自修族谱,自立字派。新化县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成”字辈,泰伯第103世)

绍式成添共景木;学启齐家助国兴;文怀达;

耀德永以守;骏甸自振上;开基崇厚贻;谋永继名成;

笃生逢泰运;绣锦茂芳春;仰源追祖德;敦本树先声;

治际升平会;恩敷亿兆宁;清芬存礼让;南楚育奇英。

安徽桐城、枞阳

高甸吴:

分为保庆和荣华两股。 保庆股的祠堂是崇本堂,字辈是: 世承宗德,忠厚纯良,光崇先志,景运宏昌。(作者吴光祖是20世) 自21世起,两股同取以下十六字: 宣昭(22世)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

2011年高甸吴荣华堂成功修谱,续字辈:

宣昭(22世)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鸿学开元,友信长传。大成怀兴,祖泽其绵。

麻溪吴:

诒厥孙谋,聿怀多(22世)福,绳其祖武,永言孝思。

豸岭吴(马埠吴):

一正贤学,元世光昌。家法可遵,礼(22世)义文章。昭兹来许,福禄尔康。聿修厥德,长发其祥。  安徽桐城、枞阳三支吴姓曾于清末民国时期相继修谱,其字辈四字一句均一字不差地取自诗经《大雅》之《文王之什》中的词句。

贵州省

贵州毕节大方吴姓良弼—公荣枝字派为:良公番曰有,威作学国耀,尚善绍枝芳,世永贤儒起,

曾元培德昌 ,建政修齐道,崇文立本昂,育材承圣训,礼义广宣扬,恩周思显祖,明哲以书香,克孝传家久,宽厚惠泽长,年同尧舜时,应守可为纲,中心观必大,延龄益寿康,泰基谦山让,秦晋汉豫章,亮寅丕振宁,南华庆锦堂,云礽著绩伟,金鸾来凤翔,居庭松翠照,蓂秀继辉煌

贵州正安吴姓字派为:世传万古,严汉承宗,太廷忠兴,典型的有正安县市坪乡刀塘苗寨4000余人,全部为苗族吴姓。

贵州省都匀市基场乡山西移居部分字辈:顺启富发祥,文龙邦永进,得贤千万宝

四川省

川西都江堰(灌县)吴家大冬水吴氏家族世系排行:“春仁启碧玉,泗天作俊佳,守太宏先治,肇懋方明昌。金光照江海,鹏征星宇开,福利寿喜旺,荣华富贵祥。”

四川都江堰大观、街子交界处没头河吴氏一脉世系排行:(九十一世起:)来元应芳升,伯肇永维兴,国家光玉(裕)泽,文士庆庭登。

广东省

潮州府潮阳县贺陇(河陇)吴氏(十七世起):文、克、至、盛、承、先、恢、统

广东省葫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  立定扬明圣、家声克振兴、继承荣耀祖、奕世显朝廷、宏开善述作、衍庆展文英、应树鸿伟志、永期更日新、爱国忠良勇、安帮贤豪卿、成名标史册、晋禄正廉清、让德崇先烈、友逊绍纶珍、礼仪相传习、信义乃本根、敦宗举孝道、和睦发祥祯、谦光能受益、修齐典模称、万年怀同绪、亿兆享平升。

广东省普宁市船埔镇种德堂吴氏字辈(当地第七世起排):敦宗正穆,俊秀用章,纪常名鼎,奕季联芳。

2001年续排增十六字辈:毓仁贻衍,德让智傅,冠翰崇沛,宏振光华。其中“用”字辈相当于全国吴氏第101

代。

河南省

河南省商城县一支家谱字派(一百零一世起):

闻学传宗,忠孝允从。世承先志,家庆国封。德为仁积,道以义隆。贻谋祖泽,绍业天功。长开佑启,远裕宽宏。迎祥保太,本懋枝荣。芳名百代,光耀大同。显扬辉荫,景际云龙。良善登科第,英才著玉京。圣贤帛统绪,伦纪守和平。克信诗书礼,源寻雅颂声。延陵陪宇宙,渤海满怀瀛。

江苏省

邳州吴姓,明洪武年间,先祖官居古下邳,分传四支:掌祖支、秀祖支、回祖支、贵祖支。

邳城吴氏,117世起四支统一字排:

仁爱忠孝嗣续长,鼎盛昌隆煜华章,法治国泰呈祥瑞,清正廉明民富康。

其它

吴氏思源堂一支字辈:“国士登来世文章启今时德原泽宜远材高功应奇英伦光前列叙余炳忠夷家庭修法则为政树鸿猷一本乐昌顺封赐记岐周”。

吴氏三让堂一支字辈:“忠厚传家远行亲继泽长衣冠登相位黼黻发荣光”。

吴氏一支字辈:“傅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吴氏三在堂一支字辈:乾坤多清淑、钟毓挺英奇、崇仁敦善本、秉义启宏基、荣先绵厚泽、济世应昌期、传之亿万载、统绪昭创垂。

乾派:“宗伯文仲起汝邦大德与祈天锡瑞裔耀裕庆家声秉礼遵和睦怀仁启显荣同期崇克让祖□永为程”;

坤派:“丹桂碧兰香秀连清芝芳英贞荣翟淑婉毓琳琅孟传名训正湛著今仪良宜室贤相助□成家义有方”;

吴氏一支字辈:“传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延陵吴氏在宋代《百家姓》明确记载吴姓的郡望是延陵。延陵是今江苏常州市附近地区。周朝的封国吴国,有个季札公按父亲的意愿和当时国民的要求,他应继承王位。但他为了不当国王躲到延陵乡下耕种。后他的哥哥诸樊当上了国王,将延陵封给季札。

后世为了纪念他将吴姓郡望定为延陵,其后裔将姓氏前冠以“延陵吴氏”,将祠堂冠以《延陵堂》。慈利吴氏是札公的第五子吴木熹(化名永贵)的后裔,是嫡裔延陵吴氏。

安徽:

无为县樊家湾:先祖吴廷翰(1491-1559),字嵩柏,号苏原。明无为州人。现世次字班行如下:克振先绪、复辉昌大、膺锡嘉祥、恩荣世继。

灵璧县尹集镇三村村吴家:延陵堂,与徐州吴氏联谱。字辈: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新迎裕庆善(慎敬喜庆善)、理顺道恒彰;毓秀兰华普、声名培树昌;根深叶方茂、延陵代增光。(其中“忠”为106世)

巢湖市中垾镇涧吴村,至德堂,始祖鸾公(14261124——15200919),明朝成化年间六位二世祖自安徽休宁县三山大塘吴(今属地待考,疑似黄山屯溪区梅林大塘村和休宁县商山镇大塘村)迁入巢湖,传至十一世祖已无字辈可用,故清咸丰年间新立三十字辈:

振家愈孝友, 定帮尚忠良,安守崇先哲 ,宽宏启繁昌,肇德献祥瑞, 世泽庆盛隆 。(“振”字辈排第十二代。)

扩展资料:

吴姓由来

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吴姓的远古初祖是黄帝。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黄帝正妻嫘祖生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他俩都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

吴姓就是玄嚣这一支系传承下来的。吴姓的开氏始祖是吴太伯。他是《史记》记载的天下第一世家吴太伯世家。吴太伯是吴姓的第一人,但无嗣,所以叫开氏始祖。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继承了他的位子传承下来。所以,仲雍就是吴姓的血缘始祖。

-吴氏族谱

吴氏宗祠是仿品官三进两明堂五开间的建筑规制而建造的,三进五间的祠堂在皖南仍属罕见。 门庭为五凤楼,八字墙须弥底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极华美。

中进院栏,由六块黟县青石板和八根石柱组成了一幅石雕的“西湖十景图”,全长约八米左右,不论是从选

材还是雕刻工艺上看,都堪称徽州石雕的一绝。徽州石雕始于汉代,鼎盛于明清,受雕刻材料本身的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那样复杂。主要是以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书法等为雕刻的题材,而以人物故事和山水为雕刻题材的很少见。吴氏宗祠的这组石雕,就是以杭州的山水“西湖十景”为题材雕刻的。制作者采用平面雕、浮雕为主,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是吴氏巨商吴应晟为了让走不出大山的人们认识世界,特别花重金,聘请黟县石匠余尚相,落脚在杭州,经过半年的临摹,回到徽州后雕刻而成的。故西湖十景全面而真实,生动而俏丽,是新安画派山水技法和汉族石雕艺术的完美结合。 接着是祠堂的中进,也称之为“享堂”。北岸吴氏宗祠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宏大,为徽州之最。 再向里走,就是后进了。后进的天井下是一个大大的池塘,正当中挖有一尺二寸深池,池底有泉眼,养有鲤鱼和荷花。池塘的北面围栏,就是著名的“百鹿图”。 “百鹿图”是吴氏宗祠石雕组图的又一绝,也是由七块黟县青石板组成,但是那种颜色较深的黟县青。它的雕工立体感甚强,一百只野外嬉戏的鹿,跃然画面之上。

天井之上是“寝堂”,寝堂又有上下两层,下为寝堂,上为阁楼。堂后壁旧时是用隔扇隔出约二米的狭长间,安置梯形龛座上下三大格,用以供奉吴氏祖宗的牌位。 西边山墙上嵌着一尊砖雕神龛,虽不足见方,却雕工华丽而细腻。它取当地生产的青灰砖为雕刻的原材料,此砖要选择精细的泥土,经人工淘洗,除去杂质和沙粒,做成砖坯经过特殊技艺烧制而成。如青砖中夹有沙粒和杂质,就会影响砖雕的细部雕刻了。砖雕是徽州传统的三雕之一,多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等处,彰显建筑物的典雅、庄重,像吴氏宗祠这样的砖雕神龛,在徽州也是极为罕见的,堪称徽州汉族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 位于吴氏宗祠第三进天井下,池塘四周内测有清道光年间石雕组图“53件礼器”。道光六年(即1826年),在位于古徽州府治地歙县的北岸村,一个吴氏族人聚居的地方,“景隆号”茶庄的长子吴应晟主持了北岸吴氏宗祠的重修工程。他冒着欺君犯上的风险,在吴氏宗祠第三进寝殿天井下水池内壁上,镌刻了中国古代皇家祭祀用的五十三件中华传统礼器,供奉给自己的祖宗。一民间古祠堂,雕有皇家祭祀用礼器,这在全国也甚是罕见的。 2006年11月27日,中国日报新闻网《徽州惊现大面积中华礼器石雕》文:“他在建自家宗祠时,冒着欺君犯上的风险,将当时皇家的五十三件国宝礼器,雕刻在自家祠堂的天井水池内的围栏上,供奉给自己的祖宗,这在徽州乃至中国的宗祠中也是没有的。” 2006年11月27日,新华社《歙县一民间古祠堂雕有皇家祭祀礼器》文:“吴氏宗祠建于道光六年,建祠堂的吴氏先人吴应晟是当时清朝礼部太常寺典簿,专管皇家寺庙礼器。将皇家的祭祀礼器雕于自家祠堂内在当时有僭越之嫌。”

2006年11月27日,人民网亦有18幅照片同时刊登。

吴氏家族的祠堂在哪?

陡山吴氏祠位于湖北省红安县陡山村村内的陡山吴氏祠是一座在建筑、木刻、陶塑、石雕等方面都很讲究做工,而且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的建筑。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