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可以帮我找到蔡氏家谱,谢谢! (满族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1收藏

请问谁可以帮我找到蔡氏家谱,谢谢!  (满族人),第1张

拼音:Samala

  姓氏起源:萨嘛喇

  郡望:满洲

  名人:萨嘛喇庆山

  历史、文献:

  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亦作萨玛喇或萨嘛拉,后改汉姓为蔡氏。

  萨嘛喇氏(蔡)族谱

  始居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后移居北京,隶属满洲镶蓝旗。清康熙26年(1687),始迁祖邦牛由京城拨至凤凰城实边,卡克都里佐领。配孟氏生五子,长子安巴说色居凤山乡梨树村;次子说色、三子何色居沙里寨蔡家堡子;四子科什突居草河乡秋千岭处;五子雅突居地不详,现在黑龙江的双城堡有其一支。

  按字排辈为:“景运兴克昌,贵荣继德芳。世永延福寿,奕崇庆其光。”

安徽宣城:百世其昌文章道德

安徽合肥:邦家有庆继善传心学遵经训立观其成崇仁尚义锐志富强群安华泰英杰荣光

安徽无为:洪武多孝顺加德必昌盛

安徽蚌埠:文长仕为德

福建石狮:洪德奕世种孝友敦宗本修业绵祖泽公候伯卿仕

福建大宇:一用士玉君国成家宗祖传守子孙式光伯仲昭烈孝友忠贞创垂功伟大启迪知深长云眜承远泽奕世庆其昌

福建美林:仰思乔日迪仁义礼智信纲常皆克己奕世少通卿

四川内江:俸承维应甲金廷子万文济阳肇先声汝安尔修其

四川广安:任天大洪中文广齐民心万年永兴隆

广东罗定: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善奕

广东揭西:始基鸟丹山 朝天守彩联 正宗彝纪定 振兴家美传 高明常眷佑 博厚永生全 燕翼诒谋远 缵成奕世贤

江苏南京:“庆廷广远德登高望崇明

江苏宿迁:若丕家生崇效敦同以广宗统

山东枣庄:以邦赓法宪敦敬可承先世增祥继延政清国永灿忠厚传家远林秀蔚华天

山东菏泽:常之希化普尚成广治勤本自昭金锡乃尔庆锦鸿安修同延世钦宪建家祥

广东汕头:士君振祥,裕镇安贤,仁义忠信,厚德绵长

福建龙岩:承世启士显超,大道中正,文运天开,永赐祯祥,嘉宗振远,积善昌隆

重庆:景弘宗泽,中正明良,如金承淑,世玉茂昌

湖北:尔于孔方贤、世大正光明

扩展资料:

主要源流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出自黄帝支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蔡姓

蔡伟君

蔡伟君,1972年生,浙江新昌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师从著名书法教育家卢前先生及沪上著名书法家刘小晴先生。工诸体,喜“二王”,好“北碑”,善榜书,自创“蔡伟君汉魏体”书法在书坛独树一帜,书风多呈书卷气及金石气。

中文名:蔡伟君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新昌

出生日期:1972年

职业:书法艺术及书法教育

主要成就:书法艺术创作,蔡伟君汉魏体,书法教育等

代表作品:蔡伟君汉魏体,行草书,魏碑,榜书作品,及招牌匾额类。

书法创作

蔡伟君,1992年至今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从事书法教育及执着于书法等艺术品的创作工作。书法教育主张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由浅入深,谆谆善诱的教学理念。以主教楷书《九成宫》、行书《兰亭序》、草书《十七帖》见长,尤精《龙门二十品》、《爨龙颜》、《爨宝子》等魏碑的教学。在艺术品的创作上坚持实用与艺术相结合,以质朴国风为主线,视题材而立意,善于集合众美之美,质朴而不乏雅致,大气而不乏精妙。2000年以来榜书作品时见于浙江佛寺庙宇,所作榜书端庄肃穆,气度非凡,颇受瞩目。2008年开始“汉魏体”书法字体题匾额,招牌,斋名者甚众,以其“蔡伟君汉魏体”为艺术特点的书法,纯手工书刻的紫砂壶,竹、木、瓷刻等艺术作品近几年来被国内、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诸多友人喜爱、收藏。

蔡伟君汉魏体简述

“蔡伟君汉魏体”是蔡伟君老师三十余年来书学所得,是一种开创性的,全新的书法字体。灵感源于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弥勒佛和龙门造像,特具“弥勒之相,古佛之容”。是集汉简的率真天成,融魏碑的雄健俊逸,合行书的清新灵动于一体的融通之体。下笔准确而巧妙,气息充盈而多趣,端庄而不乏古朴之美。三者合一,虽无国画有色之灿烂,却有无声音乐之和谐。“蔡伟君汉魏体”器宇开阔,风格不拘一体,造型不限一碑,卓然自成风貌。

蔡伟君重要书法作品简述

2004年正月敬题并敬制浙江杭州白石寺《大雄宝殿》匾,匾长380公分,高120公分,每字80—90公分,同比例敬书,榜书作品;另敬书并敬制大殿楹联《为众生开智海依正教转法轮》,楹联高320公分,宽50公分,每字35—40公分,按同比例敬书。

2005年仲秋敬题浙江萧山永福寺《大雄宝殿》匾,匾长480公分,高160公分,每字100—120公分,同比例敬书,榜书作品。(图1)

2006年仲秋敬题并敬制浙江新昌《明德庙》匾,匾长202公分,高62公分,每字48—52公分,同比例敬书,榜书作品。(图2)

2009年仲春敬题浙江新昌关帝庙《生而神灵》匾,匾长160公分,高60公分。(图3)

2009年仲春敬题浙江新昌明德庙楹联《一门清泰蒙神佑四序康宁托圣扶》,楹联高170公分,宽25公分。(图4)

2010年孟夏敬作30米长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2011年孟夏题福建安溪《品冠茶行》店招及书楹联《品茗会友逢知己冠韵发馥满乾坤》。

2011年仲夏为河南郑州八中作书六幅。

2012年孟春为福建三好茶博汇茶业有限公司题字《三全一零》。

2012年仲春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办题字《世博办青年作品展》。

2012年仲秋为上海斯巴迪克公司成立十周年庆题字《感恩》10幅。2012年仲秋题浙江临安《柳庄山水》。2013年仲春敬题浙江新昌城南岱石八堡龙亭山门楹联《密云常护三千界甘雨均沾亿万春》及大殿楹联《超四海以为王功能配地迈群龙而立极德可参天》。2013年仲夏为台湾正生教育机构三十周年志庆题字《春风化雨良师益友》。

2013年仲冬为浙江温州平阳后仓蔡氏宗祠敬题匾《祖德福荫》。

蔡伟君和他的书法作品:乘愿而来艺无境

书法离不开临摹,艺术离不开传统。但是学习传统书法艺术绝对不是简单重复原有书作的本来面目,古往今来,凡是有所建树的书法家无一不是拥有“己法”而流芳百世的。

蔡伟君,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新昌人。在蔡伟君的“藏竹斋”,整洁宽敞的画室挂满其本人的作品,又有自成一体的“蔡伟君汉魏体”,这是他三十余年来书学所得,是一种开创性的、全新的书法字体。灵感源于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大佛———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弥勒佛,以及龙门造像,特具“弥勒之相,古佛之容”。字形取自于建筑物“宝塔”,取法于集汉简的率真天成,融魏碑的雄健俊逸,合行书的清新灵动于一体的融通之体。三者合一,虽无国画有色之灿烂,却有无声音乐之和谐;特点是用笔爽朗利落,下笔准确巧妙,气息充盈而多趣。“蔡伟君汉魏体”器宇开阔,风格不拘一体,造型不限一碑,卓然自成风。

蔡伟君年幼时就酷爱书法,四岁即能以松枝代笔作书,被称之为“奇才”、“小小书法家”而载誉乡里。他当时的想法是很单纯的,学习书法的初衷就是把字写好看了,当一名名副其实的书法爱好者,不辜负师长亲友们所寄予的期望。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没有机会拜师学艺,全凭一腔热忱和仅有的一点天资而自学。直到1992年后有幸结识了书法教育家卢前和沪上书法家刘小晴,才走上了这条书学正道。在恩师长达18年的悉心指引下,着力于临摹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二王尺牍》,怀素《自叙帖》。倾心于《爨宝子》、《爨龙颜》、《龙门二十品》。用功于《竹木简》、《帛书》的学习。在秉承师门“二家为宗,旁通百家”的治学方法下,上自商周秦汉,下迄魏晋隋唐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使其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书法基础,也为日后形成蔡伟君“汉魏体”积累了重要的素材。

若想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功,必须先要让自己的心灵自由起来,拥有一个精神世界中探索和创新的自由空间,在创新中求发展,在不断重塑中形成“己法”和风格。蔡伟君自创风格的“汉魏体”,他觉得可以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一抹亮色,可以为同道者提供一些参考,也可以为后之学书者提供一份书学借鉴。

蔡伟君至今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从事书法教育,及执著于书法等艺术品的创作工作。2000年以来榜书作品时见于江浙两省佛寺庙宇,所作榜书端庄肃穆,气度非凡,颇受同道及世人瞩目。2008年始,“汉魏体”书法字体题匾额,招牌,斋名者甚多,而收藏“蔡伟君汉魏体”书法及紫砂壶,竹、木、瓷刻等艺术作品者尤众。

蔡伟君的心灵深处就好像是一个搜索器,时时在搜索,不断地在扫描,凡是有触动的,有感悟的总会以书法这个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这是一份心迹,是一份见证,也是一份心愿。

        蔡允恭(561—628),字克让,荆州江陵(今属湖北省)人,一说济阳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人。蔡允恭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蔡履,南齐祠部郎中;祖父蔡点,南梁仪曹郎中、南兖州别驾;父亲蔡大业,西梁左民尚书;叔叔蔡大宝,西梁司空。

        蔡允恭姿容俊美,颇有风采,善于缀文,是隋末唐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

        西梁时期,起家著作佐郎。后投陈国,授库部郎中。在长安时与书法家虞世南交好,由他引荐,被邀为隋炀帝侍从官,授起居舍人。隋炀帝曾派他去教宫人,他耻为之,屡屡称疾不入内,因而被疏远。

        隋朝灭亡后,先后跟随许帝宇文化及、夏王窦建德。进入唐朝,以虞世南荐引为秦王天策府参军、文学馆学士,成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所谓“秦王府十八学士”,是唐太宗在做秦王时,在长安开设“文学馆”而招揽的十八个贤才。 这十八人是: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这十八人被称之为“十八学士”,唐太宗十分重视他们。每当入朝面君事罢回府,唐太宗常引见学士们,讨论坟籍,商略前载,儒雅之风,旷古稀有,君臣亲近之恩,百代罕及。

        唐太宗命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 号称《十八学士写真图》;又命褚亮为这些画像一一题赞。画像上题上名字爵位,收藏为朝廷档案,是当时极高的荣誉,时人也因能入选文学馆而感到无比荣耀。唐书记载:“预入馆者,时所倾慕,谓之‘登瀛洲’”。《史记·秦始皇纪》载齐人徐巿(一作徐福)等上书秦始皇,称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供仙人居住的神山。当时被唐太宗选入文学馆者被称为“登瀛洲”,即源于此。后人有所谓“十八学士登瀛洲”,又因唐太宗常与门下十八学士弈棋,后人因此画有《十八学士弈棋图》。

        玄武门之变后,文学馆被解散,但十八学士仍深受唐太宗信任。武德十年八月,唐太宗即皇帝位,九月初就置“弘文馆”于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蔡允恭复为大学士,与姚思廉等分直迭宿。唐太宗听朝之暇,将蔡允恭等引入内殿,与之共论古今,同商政务,至日昃夜艾不少怠。蔡允恭亦展蕴披丹,同心启沃,深得唐太宗嘉许,后晋兼太子洗马,教导太子李承乾;稍后,又被唐太宗命为黜陟使与萧瑀等分行天下。蔡允恭以年老,恳乞悬车赐归,卒于家。

        有记载说:时贞观某年正月念七日,蔡允恭葬于龙溪县新恩里屿头山,有御史吴燧大书“登瀛”二字镌于墓前左大石上。其地因名曰登瀛,今墓尚存,子孙环庐而居。

        龙溪县是福建旧地名,原属漳州,因政区演变,龙溪县曾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而原龙溪县新恩里,今属福建厦门海沧区。原籍荆州江陵(或济阳考城)的蔡允恭,是不是海沧蔡氏的祖源呢?闽南地区的蔡氏族谱和《海沧县志》对此有所记载。

        流江蔡氏族谱载,蔡允恭死后葬于龙溪县新恩里屿头,其后裔环墓而居。宋时同安进士吴燧于其墓边大石上书有“登瀛”二字,故屿头也称登瀛澳。

        崇祯版《海澄县志》也有相应的记载:“蔡允恭者,唐十八学士登瀛洲之一也。据蔡氏家谱称上世入闽,居仙游,其后再迁泉州。传至大业,即允恭之父也,事后梁,累官左民尚书。允恭入唐事太宗,为学士兼太子洗马,年老赐归,卒于家,葬泉州龙溪县新恩里澳头山后。有御史吴燧大书‘登瀛’二字于墓左大石上,其地因名为登瀛澳,子孙环墓而居,分派立宗,若晋之安海,龙之水头,澄之枫林,埔之碧坑,皆以澳头学士为鼻祖焉。”

      《海澄县志》的记载,与流江蔡氏族谱的写法几乎一致,只有屿头、澳头地名之差。

        蔡允恭生活于隋唐之际,是唐书中存有记载的人物。闽南地区诸多蔡氏将原始祖源与之挂钩,并以“登瀛学士蔡允恭”为入闽始祖,以“屿头翁”为开基始祖。

        至于事实是否如此,诚如《海澄县志》所加注的“想允恭子孙唐末有入闽者,卒葬于此,遂标上世‘登瀛’为号耳,聊存之以俟考”。到底是怎么回事,确实只能“聊存之以俟考”了。

        蔡允恭著有《后梁春秋》十卷、《蔡允恭文集》二十卷。今仅存《奉和出颍至淮应令》诗一首:

久倦川涂曲,忽此望淮圻。

波长泛淼淼,眺迥情依依。

稍觉金乌转,渐见锦帆稀。

欲知仁化洽,讴歌满路归。

        《全唐诗》收有《奉和夏日游山应制》一首,署名“蔡文恭”,但生平无考。《盛唐诗纪》卷一〇八以为盛唐时人,一说为隋唐间人蔡允恭之传误。这里将《奉和夏日游山应制》一诗附录如下:

首夏林壑清,薄暮烟霞上。

连岩耸百仞,绝壑临千丈。

照灼晚花鲜,潺湲夕流响。

悠然动睿思,息驾寻真赏。

掞彼涡川作,怀兹洛滨想。

窃吹等齐竽,何用承恩奖。                                   

          (2021、4、24)

请问谁可以帮我找到蔡氏家谱,谢谢! (满族人)

拼音:Samala   姓氏起源:萨嘛喇   郡望:满洲   名人:萨嘛喇庆山   历史、文献:   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