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姓的邵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1收藏

邵姓的邵氏族谱,第1张

北京大兴邵氏宗谱两卷,首一卷,(清)邵绶名续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天津邵氏宗谱,(民国)邵作荣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天津宜文斋铅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天津宁河邵氏宗谱,(民国)邵连胜等重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天津官文斋铅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容城邵氏宗谱邵作荣等修,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丹阳邵氏宗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锡胤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十四卷、第十八~二十卷下册。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虞山邵氏宗谱,(清)邵松年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颐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熟虞阳邵氏宗谱三卷,(民国)邵松年重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颐学堂重修铅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窦武进北上袁邵氏九修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邵泽南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天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宜兴钟溪邵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邵国俊修,陆海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棣鄂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档案馆。

浙江重修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淳安东井登云邵氏宗谱六卷,(清)邵惟金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宁波月湖邵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邵槐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世显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第十二~十四卷、第十七~二十一卷。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淅江余姚邵氏宗谱,(清)邵弘仁辑,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今仅残存十册)。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贻编七卷,(清)邵曰濂、邵友濂续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有二部)。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贻编七卷,(民国)邵是同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缺贻编)。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邵氏家乘十六卷,首一卷,(民国)邵和贵、邵晓方纂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德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邵氏宗谱六卷,(民国)邵国裕、邵邦英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平水潭邵氏宗谱四卷,(清)刘乙照、邵修鋕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平水潭邵氏宗谱八卷,(清)应文炳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四卷。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绍兴山阴天乐邵氏宗谱六卷,(清)邵敬富续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绍兴绍邑邵氏续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邵荫棠等修,朱心裁、郑君乐编辑,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安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椒石邵氏宗谱五卷,(民国)方西庚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兰江邵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姚圹下乡大丘田。

浙江兰溪江潭邵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登胜乡文化站。

浙江衢州邵氏宗谱三卷,(清)邵辅周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甘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临海邵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邵永渡乡庄头山乡。

安徽徽州华阳邵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邵玉琳、邵彦彬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今仅存卷首、第一卷)、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绩溪县伏岭村。

安徽休宁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明万历年间朱色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残本)。

山东荣成邵氏宗谱,(民国)邵连胜、邵作荣等重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铅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山东济南邵氏家谱,于清朝在泰山以北的山上给清代皇帝治病而被流传至今近。

河南辉洛邵氏家谱,(清)邵述祖重修,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邵氏家谱,著者待考,布制两幅,现被收藏在河北省青县王镇店乡小邵庄。

邵氏世谱一卷,家谱一卷,外谱一卷,先世遗事一卷,先莹志一卷,(元)邵桂子纂修,元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邵氏宗谱十卷,(清)邵恒仁纂修,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崇西邵氏族谱,(清)邵树棠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塘洋邵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邵于魁纂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天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紫溪邵氏房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博陵邵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溪县文物管理局。

漳湟邵氏宗谱二十卷,(民国)邵龙海等重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青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永康江头村志邵氏宗谱,(现代)邵理静等修,1998年修胶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姚姚江邵氏宗谱,(民国)胡宗铣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邵氏史志,(现代)《邵氏史志》编纂委员会编,1997年修胶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

寻根溯源 邵姓来源有三: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等所载,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音shi),食邑于召(今陕西省东岐山西南),后又封于燕,至太子丹时为秦所灭,子孙遂以召为氏,后加邑为邵。2、据《姓谱》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都有邵姓。3、出自他族改姓。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姬奭。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当时著名政治家因他食邑在召,所以又称为召公、召康或召伯。姬奭曾辅佐周武王在灭商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成王时被封于燕国(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他派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县)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他的子孙世袭其位,也都称“召公”,与周公共同辅掌周朝国政。周王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着东移,迁徙到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公元前二二二年,燕国为秦国所灭,召公子孙就以原封地“召”为姓。汉代以后,召姓子孙大多把“召”改为“邵”,从此诞生了邵姓。他们尊姬奭为邵姓的姓始祖.

 繁衍播迁  据有关史籍记载,燕国灭忙后,其王族子孙主要散居在中原地区,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安徽西部。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燕国王族子孙,多改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我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据有关资料记载,唐代有籍贯为广东翁源的邵谒,宋代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之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代时,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河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目前,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邵雍的十六世孙邵重英,元代任户部给事中,其子邵质明初为华盖殿大学生,邵质子邵仲美任清江知县,仲美子邵让于明初自山西举家迁到河南新安县克昌村,为邵雍十九世孙。他的后代发展成为大族,分居在嵩县、渑池、伊川、宜阳、洛阳、洛宁、汝州、郏县、内乡等地。除了这一支外,姓邵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历清朝至现在,邵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从清朝开始,有邵姓迁至台湾,后来有的又移居海外。如今,邵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五省的绍兴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郡望堂号  邵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博陵郡,东汉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南),西晋移至安平(今属河北);2、汝南郡,西汉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东汉移至平舆(今属河南);3、洛阳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4、安阳县,治所在今河南安阳。

 堂号:“博陵”、“种德”、“嘉会”、“天远”、“安乐”等。

 宗族特征   1、邵姓名人多学者,为中国文化的贡献甚巨。2、历史上的绍兴名人,多出生在宋代以后。3、召、邵同宗,至于召姓改为邵姓的原因、时间,还待有识之士去考察。而当代赵姓人氏却稀有。4、邵姓字行辈分排列有序。

姓氏起源参考之一

「邵」源出 ;

出自姬姓 以邑名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 周文王之庶子奭受封於召邑(在今陕西省岐山西南)世称召

公 後又转封於蓟(在今北京一带), 成为燕国始祖 其後有召氏

 

 

家族名人

邵雍(1011~1077)

字尧夫,宋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精先天象数之学。寓洛四十年,称所居为安乐窝,卒諡康节。

著有《先天图》、《皇极经世》、《渔樵问答》、《伊川击壤集》等。

地望分布

河北蠡县南

邵姓的邵氏族谱

北京大兴邵氏宗谱两卷,首一卷,(清)邵绶名续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