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堂“,多少人寻根的方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3收藏

”颍川堂“,多少人寻根的方向,第1张

颍川,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以境内有颍水而命名,并设置“颍川郡”,大致区域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大禹市、平顶山市等辖区。在古代算是管辖面积极大的郡,人口、经济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中国的很多世家大族都发源于此。

“颍川世泽”或“颍川世家”,意思就是祖先发迹于颍川,是当时颍川地域的望族。在古代中国,最讲究门阀世家的时期,当属汉末至魏晋时期,这时期颍川又有哪些大世族呢?下面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说说。

颍川陈氏的始祖名叫陈寔(shí),公元104年出生于颍川许县(今河南古桥镇陈故村),系陈胡公后代。他是寒门出身,但非常好学,品德也没得挑,当时的县令很欣赏他,便推荐他去太学(汉代高 级学府)学习深造。

作为颍川陈姓始祖,陈寔主要是以德服人,他并没有当大官,最 大的实权官职是“太丘县长”,所以后世有人称他为“陈太丘”。在太丘(今河南永城)当县长期间,陈寔以德施政,关爱百姓,名德重望。邻近各县的很多百姓,都纷纷搬家到太丘来生活,当时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句话:“宁愿被律法处置,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可见其声望。

后来东汉朝政混乱,党祸不停,陈寔还被牵连受到牢狱之灾。出狱后他对朝政失望,便辞官归隐,之后很多次朝廷大臣都联名举荐他当官,陈寔都婉言谢绝。陈寔隐居在乡里,以良好风尚行于世,以道德感化乡邻,德冠当时,为远近闻名的大名士,与他的儿子陈纪、陈谌并著于世,号称“三君”。

公元187年,陈寔在家中逝世,享年84岁。为他送行的人多达三万余人,数千辆车。汉朝廷的多名大臣披麻戴孝,执子孙礼亲自送葬,当朝大将军何进致悼词:“征士陈君文范先生,先生行成于前,声施于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晦殁号,不两宜乎“。

陈寔的思想品德对后世影响巨大。汉代文学家、中郎将蔡邕为他亲撰墓碑和庙碑。《后汉书》为其立传,后人把陈寔和同为颍川郡的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并尊为“颍川四长”,载入史册。如今,我们的中学语文书里,有一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文章,就是关于他守信的事迹。

陈寔以东汉大名士起家,他的子孙后代多品学兼优、英才辈出,比较有名气的有陈纪、陈群、陈泰、陈准等人,发展为魏晋时期的鼎盛世家大族。后来因战乱等原因,族人分散开枝散叶,各家虽身处五湖四海,但家族的祠堂、堂屋或门联上都贴有“颍川世泽、颍川世家、颍川堂”等堂号,述说着此家的渊源。

颍川钟氏的发迹先祖叫钟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书先生,门徒有一千多人,东汉朝廷多次征召他去当官,他都一一拒绝了。钟皓因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与陈寔、荀淑、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在当时也是名声在外,他的子孙钟繇、钟会的崛起,更是使颍川钟氏成为曹魏时期举足轻重的世家大族。

如今,分散各地的钟姓人,也在堂屋、大门上方贴着“颍川世泽、颍川堂”等堂号,告诉着世人这个家族的源远流长。

颍川赖氏的先祖本是姬姓,叫叔颖。周宣王时期,叔颖被锡封在颍川,建立了赖国。这个赖国后来被楚国灭亡,赖国后人便隐居在颍川,以赖为姓,所以颍川也是赖姓的发源地。如今的赖姓人家,也在使用“颍川堂”这个堂号。

颍川郡的有名世族还有很多,比如“韩姓、荀姓、邬姓、田姓”等等。这些姓氏的祖辈们在颍川郡打拼,建立了很好的名声,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了在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后代不管走到哪里安家,都不曾忘记先祖发迹的郡望--颍川,以“颍川堂”为堂号,家家户户都在堂屋正上方标上了“颍川世泽“或”颍川世家”。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元素之一,是民族的血脉。寻根认祖是一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既能促进地区交流、融合,又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中国人民到现在,每次新交流的开 始还是:“您好,贵姓?”

参考文献:《后汉书》《姓氏寻源》

关注作者“剑宗臣”,看更多精彩史事

  字辈是家谱中用来划分族人辈分的重要信息,也是姓氏传承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元素。这里简单整理了一下各地赖氏字辈,看看有没有你的吧。

广东英德西南片区赖氏一脉:文宗始子,应万献良,君泽仁贤,毓斯有德,日升月恒,奕世福振,鼎作平源。

  潮汕地区多使用的辈序诗:甲第簪缨在,乙源沛泽丰,丙阳天地照,丁实岁时逢,戊育蕃滋润,己传起敬崇,庚强人自厚,辛旺事能通,壬大来章绂,癸全万福同。

  广东清远良广房字辈:佳仁忠凤祥,文华景晋昌,贤名元士盛,行善信安康,孝弟传家远,诗书礼义长,鸿图邦国正,松阳永流芳。

  广东恩平赖氏辈分:上世三礼玉,赐光灿天文,贤子宏基业,万嗣近昌仁。

  粤•平远县东石乡杨梅坑念二郎公下千八郎公支派字辈:朝连昆玉振纲常,燠彩满庭庆吉昌,桂发兰生荣耀祖,财丁双进永传扬。

  粤•蕉岭昭福乡弥陀公长房系佰二公派字辈 :佰乾一祥伯念思,文德石仁复时生,锡发梦汉昌荣清,国振逢运佑忠兴,传溪璋台华明耀,礼义智信庆吉昌。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罗坳镇度公一泰宁公一慕古公一南房字派:继贵卿宗高,人文均忠观,孔献修光祥,良立建育,含美懋荣昌,丕振克绳扬,泰清静现象,昭化徽标芳,盛联和睦著,呈辰高赐福,经纬安邦梁,蕃衍齐飞扬。

  江西井冈山市太乙寺村和周山村赖氏良计公后裔字辈:辉联承兴,光祖耀宗,尊仁明义,立本衍荣,福禄寿喜,财丰扬庭,文经武纬,奇勋标铭,安邦治国,泽业富民,崇功昭华,继世昌盛。

  江西定南泰通公派字辈:复泰同宗本,源流世泽长,深恩胜引选,逢运应光昌,礼义成先训,诗书裕善良,文章兴事业,孝友庆芬芳,振其凌云志,声名定显扬。

  福建省长汀县涂坊镇赖坊村十六郎公字辈:子六宗宥绳璇,尚腾希国应元昌启春学仁如成崇生宜文。

  福建汤湖得公派字派:仲衍孙谋,奕世永昌,文章华国,诗礼传家,修明学业,继美先贤,显扬祖泽,丕振万年。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西边洞赖氏辈份:朝美明佐显吉公,千九郎祖有富翁,德良怀庆流传远,义德宗玹时纪忠,仲甫宗环高公祖,万铨复殿铎奇宗,廷龄有贤文邦重,名扬万代永昌隆,鸿猷伟略经纶展,辅朝佑国立丰功。

  四川成都:春光隆盛世,经学绍先贤,建国儒珍重,承家祖德沿。荣仕永元正,长生维有庆,安全世泽新,定做家邦盛。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大石乡水尾镇向林镇聚居赖氏辈分:大正家生,光昭先泽,永友贤良,金龙焕发,道德辉煌。

  重庆潼南一支的辈分排行:端凤永朝庭,光宗本天星,大志正开起,习学涌绍明。

  重庆潼南地区:昆达文国正,学祖永德光,元良开洪运;忠泽远存芳。

浙江省泰顺县罗阳镇始祖十八世:维化公,字:玉山,辈份排列:苍甲璞维芳,元亦诗礼家,立志承先德,永世廷发华。

  湖南浏阳文家市镇的辈分:溯源怀颖水,荷笔赐松杨,凛烈垂青史,功勋映日光,春台名尚在,道院韵犹香,作训诗书继,遵经礼义芳,鳞兴常国泰,鳯立久荣昌,耀祖宗亲厚,忠为世代长,英才隆辅佐,景运永安康,济美文章显,昭明兆吉祥。

  贵州茅台镇赖氏字辈:登聘维圣国,仕正连应文。应文光世弟,昌达献名庭。永锡天申富,全安降吉星。

  颍川郡南康郡河内郡诸支挺秀;

  怀德堂五美堂秘书堂各族争芳。

  ——全联典指赖姓的郡望和堂号。

  附各地赖氏祠堂联:

  寿福承祖泽;

  光宗寄昆贤。

  ——全联为福建赖姓《赖氏家谱》中一支的字行。字字严谨,寓意精深。

  诗文书画称三绝;

  寿福光宗寓一支。

  ——上联典指明代画家赖镜,诗、书、画俱精,时称“三绝”。下联典指福建赖姓字行。

  上将治军,鞠躬尽瘁;

  少年救火,英勇献身。

  ——上联典指原北京军区政委、国防委员赖传珠上将。早年参加工农红军,一直任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下联典指赖宁:四川省石棉人,在一次扑救山火的奋战中,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为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献身,年仅14岁。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其“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

  附:

  思亲笃念光前哲;

  敬祖虔诚荫后贤。

  ——此联为赖氏宗祠“思敬堂”堂联。

  致信致诚,秘书世德;

  爱亲爱族,好古家声。

  ——此联为福建省赖氏“秘书堂”宗祠大厅正柱联。

  追本溯源,千秋思祖德;

  承前启后,万代念宗功。

  ——同上。

  怀恩我祖克勤古俭以光门第;

  德愿儿孙■是则效丕振家声。

  ——此联为台中市北屯区军功寮赖氏宗祠“五美堂”堂联。

  颍水周封,绵延万里裔孙传四海;

  松阳晋敕,勃发千秋业绩布九州。

  ——此联为福建省赖氏“秘书堂”宗祠大厅正柱联。

  念先人立身教家,不外纲常大节;

  嘱后裔继志述事,毋忘忠孝初心。

  ——此联为台湾省台中市赖氏家庙“锡美堂”联。

  祖祠坐南未山兼丁,丁盛兴华夏;

  诸公面北艮水运财,才雄振国威。

  ——赖天庆撰福建省赖氏宗祠“秘书堂”堂联。

  十四岁节龄守闺门,无惭一家忠义;

  七八戴孝名传史册,增色两代科名。

  ——陈星聚撰台湾省苗栗县赖氏节孝坊联。

  平伐外夷功昭日月,脉自松阳根蒂固;

  捍卫家国社稷安宁,源延颍水世泽长。

  ——赖汉良撰福建省赖氏宗祠“秘书堂”堂联。

  颍水苍茫,流源长远,好古传芳遍华夏;

  松阳劲翠,叶茂枝繁,秘书遗后逾环球。

  ——赖承华撰福建省赖氏宗祠“秘书堂”堂联。

  想当年夫死身、妇死心,不死青孀留动节;

  观此日显对人、幽对鬼,自对皓首得芳名。

  ——刘璈撰台湾省苗栗县赖氏节孝坊联。

  先人原重和宗,从明水结庐,望云每忆湖山宅;

  小子何能耀祖?自丹墀旋里,登堂犹带御炉香。

  ——清·赖华钟撰福建省永安市大湖镇曲尺街赖氏家庙联。

颍川在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颍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禹建都于颍川。也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潮汕民间有不少陈姓世称“颍川旧家”,说明其望出颍川。很多人不明其来历,以致潮汕乡村许多陈家门楼的牌匾上赫然刻着“颖川旧家”或“颖川世泽”,“颍”和“颖”不同,错了还不知道。从陈家姓的新屋中,主人误以“颍川”为始祖起源地的约占三分之一。这是以讹传讹,误导子孙。中国地名中有没有“颍川”尚且不敢妄下结论,但百家姓中绝无望出“颍川”的(偶尔亦见某本书上误植),这一点却可以肯定。而“颍川”则名不虚传、历史悠久,有多个姓氏望出于此,陈姓就是其中之一。

陈氏:陈元光设置漳州,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

赖氏:南北朝时避乱江西,在当地迅速赢得响亮名声

韩氏:以“颍川”为堂号,虽迁居异乡,仍以是颍川人为荣。

陆姓: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230年)置郡,治所在阳翟(今禹州)。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这支陆氏是吴郡陆氏的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颍川太守陆闳。

方姓: 禹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一九九七年,经过有关姓氏专家的考察论证,确定河南禹州方山镇的方山为方姓鼻祖方雷公的封地,海内外方氏的发源地。

钟姓:同为“颍川堂”。至于五百年前这句话的原意是:“五百年前在一个锅里面煮肉吃”,在客家人里面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家人,所以就有这个说法了。广东兴宁的资料的客家人中颍川堂的人是最多的。

郭氏:—新唐书的记载讲清了五个问题,一是郭氏来源,郭氏来自姬姓,由虢叔之虢按声转为郭。二是阳曲是郭姓开宗之地,因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三是阳曲是郭氏居住延续接代之地,因郭全代居阳曲,还生下了数代人。四是阳曲是郭氏祖籍地,因为裔孙从颍川,郭氏之后代离开祖籍地阳曲而迁往颍川。五是虢叔为郭氏始祖,序是虢叔的裔孙,序做为虢叔后裔的代表者,是经周王朝正式承认的,从序开始号为郭分,成为虢转为郭的第一代人。

赖氏:颍川郡:秦王政17年置郡。相当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此支赖氏,其开基始祖为叔颖。

庾姓:在两汉时代形成了颍川和新野两大郡望,而颍川庾姓最繁盛是当今庚姓中最大支派。

乌姓: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少昊氏以乌命官,有乌鸟氏,他的后人去鸟字姓乌,称乌氏。望族出于颍川、汝南、鄱阳。

繁姓:望居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历史名人繁钦为汉末文学家。字休伯,颍川(今河南省禹州)人。

  赖姓出自姜姓,先秦时期发源于古代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

  历史上赖姓重要人物有:西汉交趾太守赖先,唐朝光禄卿赖文雅、宋朝地理学家赖文俊,元代文学家赖良,清朝书画家赖珍、赖镜,太平天国赖汉英、赖文光,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赖传珠。

  源流一

  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文献通考》《中国史稿》、《炎黄源流史》等资料所载,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今河南省息县包信镇)。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名为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源流二

  源自少数民族有赖姓:

  ① 阿昌族赖姓源于阿昌语“喇来”,因其尾音与汉语“赖”字谐音,故姓赖。

  ② 另外满、台湾土著、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赖姓。

赖氏以国为姓 望出颍川南康

这个著名姓氏,根据考证,是来自春秋时代周天子名下众诸侯之一的赖国。他们的古老源流,在《姓氏考略》一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风俗通》曰,春秋时有赖国,其后以国为氏,望出颍川、南康、河南。”

春秋时代赖国所在的位置,大致不离现在的河南省境内,因此正如《姓氏考略》一书所说,最早的赖姓家族,是出现于河南的颍川一带。换言之,赖氏长久以来虽然是称盛于南方各地,但他们的祖先,却统统都是来自中原地区的河南。追本溯源,全都是最足以自傲的炎黄子孙。

赖氏,真是一个最为幸运的古老家族,自得姓以后的2000多年来,整个家族的脉络分明,所有的子孙都可以源源本本地找到自己的来龙去脉。

南北朝的长时期兵荒马乱,逼得中原衣冠纷纷南渡避乱,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赖氏的先人,当时也参加了南迁的庞大行列,并且很快地在所落籍的江西出人头地,挣得响亮的家声。

熟悉历史的人士都知道,漫长的五胡乱华时期,是到了隋、唐两代才告结束的,而在唐肃宗的乾元间,江西雩都就曾出过一位著名的学者赖 ,以七岁能文,弱冠通九经百氏而远近知名。据说,他也是一位金榜题名的进士,曾被唐朝皇帝任命为崇义馆校书郎。不过,他无意于宦途,竟舍弃了已经到手的荣华富贵,悄然引退,回到家乡,以诗书安享余年。这种崇高的胸怀,一向最受后人的敬仰。

赖起源于 鹿邑、息县

分布:河南、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州、陕西、广东、台湾、新加坡

赖氏渊源有二: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周武王有弟叔被封于赖,至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为氏。史称赖氏正宗。是为河南赖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相传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为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赖氏早期聚居在鄢陵一带,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后在颍州郡、河南郡、河内郡形成望族。由于任官、战乱等原因,颍州赖氏有一支迁于江南,分布于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州等省的一些地方,还有一支徙居陕西。广东蕉岭《赖氏族谱》、兴宁《赖氏源流》及江西《宁都莲湖松阳赖氏十二修族谱》尊叔颖为赖氏始祖称赖先为叔颖的14世孙。叔颖22世孙赖深,卜居丰宁(今陕西西乡)。叔颖25世孙赖忠诚,在松阳(今浙江遂昌)安家。叔颖31世孙赖硕,于南朝宋元嘉末年迁至江西宁都,其第三子赖灿,生七子,分枝湘、闽、赣、苏等省,形成一些支派:长子赖昭留居宁都县城、湖田、七里、莲湖、会同武村,次子赖德(得)徙居福建上杭古田,三子赖明徙居江西宜黄乐安,四子赖庆(庚)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龙南、上犹等地,五子赖思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石城、秋溪、建昌、广昌及福建岩前等地,六子赖永(求)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信丰、瑞金、于都、南康等地,七子赖彦任江苏扬州通判,在当地安家。赖硕还有一孙叫赖定,因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做官而在当地安家。赖德的长子赖标,自上杭古田迁至福建宁华县石壁村,其11世孙赖朝美徙居福建永定汤湖:另两个11世孙赖祖华、赖祖三于明初由宁华石壁迁至程乡(今广东梅州),后又他衍出蕉岭、平远等支派。赖氏谱牒还记载:赖氏族人为避楚灵王之害,有改为罗、傅二姓者。川、滇一带的赖氏多数人融入阿昌族。清朝乾隆年间,有赖云从自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 ,闽、粤赖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有的进而移居海外,去新加坡等地谋生。

赖姓始祖――叔颖公,为轩辕黄帝廿九世玄孙,文王之第十三子,周武王之弟也。武王令叔颖率兵与诸侯讨伐无道之纣王,功成退居河南省赖地。公元前841年,武王封弟叔颖于赖国。后世子孙为纪念先世创业,乃以国名赖为姓,国土颖川为号,尊叔颖为赖氏一世祖即太始祖。

《 班辈顺序诗 》

甲第簪缨在,乙源沛泽盛。

朝阳天地照,丁实岁时逢。

戊育蕃滋润,己传起敬崇。

庚强人自厚,辛旺事能通。

壬大来章绂,癸全万福同。 清赖连三公创编

”颍川堂“,多少人寻根的方向

颍川,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以境内有颍水而命名,并设置“颍川郡”,大致区域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大禹市、平顶山市等辖区。在古代算是管辖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