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姓 节氏家谱 节姓起源 节姓名人 节姓的来源 节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3收藏

节姓 节氏家谱 节姓起源 节姓名人 节姓的来源 节姓简介,第1张

节[节,读音作jié(ㄐㄧㄝ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古帝伏羲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中国民间传说,自伏羲之后,大庭氏王才有天下。

伏羲之后,分衍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节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燧人氏,皆袭谥庖牺氏(即伏羲)之号。

其尊节氏之后有节氏后裔,是为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帝王世纪》中,较详细地记述了炎帝的诞生神话:“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娇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姓焉。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今河南淮阳),又徙鲁(今山东曲阜)。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

炎帝号为神农,“教民耕稼、蜡祭、医药、交易之事,开万世衣食相生相养之原。”后人称颂神农,“其功如天”,“盛德不孤,万世同仁”。商周之际的大贤人伯夷、叔齐兄弟曾经哀歌:“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东汉张衡作《东京赋》慨称:“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晋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有“羲、农去我久,举世叹复真”的惋惜;他在《感士不遇赋》中更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的怨慨。可知炎帝时代曾令众多士人向往。《尸子》解释神农之神为:“神农氏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谷雨,旬五日为时雨。正四时之制,万物咸利,故为之神。”

周武王灭殷纣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安徽亳州市)”,代表当时人们对炎帝功业的纪念和褒扬。

炎帝的世系,据《礼记·祭法》疏引《春秋命历序》曰:“炎帝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八世所传,《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系》载:“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纳奔水氏女曰听泼,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八代,及轩辕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炎帝神农氏,姜姓,生于厉山,长于姜水,因以为姓氏。继无怀氏位,承太昊木德,以火德王,故曰炎帝。都鲁。在位一百四十年。”

在史籍《吕氏春秋·慎势览》中称,“神农氏十七世有天下”,可能比较接近史实。如此,则上述所传八世,可能只是其中较著名而有影响者。

《万姓统谱》所载世系与《帝王世系》相同,但注明“已上七代,袭神农氏之号,三百六年,至榆罔失政,诸侯相伐,黄帝征之,天下咸归焉。”

据史籍《汉书·律历志》记载:神农氏“号炎帝”,“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烈山氏”。

神农氏:部族首领称炎帝,姜姓,羊图腾。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厉)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

蚩尤氏:炎帝之后(一日先仕于炎帝),出自羊水,仕于黄帝。为主金之官,默观神农世衰,潜铸金类,以为利器,举兵逐榆罔(炎帝裔),自号炎帝。后作兵伐黄帝,并曾请风伯雨师助战,终为黄帝击败于涿鹿之野,被杀。他是战神和兵器之神,而兵器的发明乃源自农具和其他生产工具。

共工氏:亦名共攻氏,炎帝后裔。性格暴戾,易于为非。相传因与颛顼争强为帝,曾与东夷族大战,不胜,而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倾地陷,造成人间大灾难。

烈山氏:又叫厉山氏,其首领为烈山或柱。

史籍《国语·鲁语上》中记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在史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记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而在史籍《礼记·祭法》中则称:“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一般认为烈山氏为炎帝后裔,仍为农神、谷神。烈山,本是烧山垦田之意。

炎帝神农氏,名石年,传说在位一百四十年(公元前3216~前3077年),一说在位一百二十年,逝世后葬湖南茶陵(今酃县塘田乡鹿原陂,又名炎陵山、皇山)。

第二世,临魁,炎帝长子,在位八十年(公元前3076~前2997年)。

第三世,帝承,在位六十年(公元前2996~前2937年)。

第四世,帝明,在位四十九年(公元前2936一前2888年)。

第五世,帝直,在位四十五年(公元前2887一前2843年)。

第六世,帝来(厘),在位四十八年(公元前2842~前2795年)。

第七世,帝哀(裹),在位四十二年(公元前2794一前2753年)。

帝哀之后为节茎,节茎不愿为帝。节茎有三子,为节氏、戏氏、克氏。节氏和戏氏也不愿为帝,由克,即榆罔即位。

第八世,榆罔,名克,居长,在位五十五年;因德不及其弟轩辕,故让位。

轩辕即黄帝,姬姓有熊氏,从此帝系转入姬姓。

神农氏后裔繁衍发展,支族甚多。在商、周时期,分建很多国家(方国)。传说神农姓姜名轨,一名石年。神农之子,有神氏、农氏、列氏、厉氏和柱等。厉氏分衍出丽氏和赖氏。

节茎之后,有节氏、戏氏、克氏三支。克传帝榆罔(参卢),其后衍生榆氏、露、赤狄和白狄;戏传器和小帝。

器的后裔为钜、伯陵、祝庸三支。

钜之后有封氏、钜氏、封父、富父氏。

伯陵生蜂氏和逢氏,逢生殳氏、延氏和鼓氏,鼓生灵契氏,灵契生氐氏。

祝庸氏胄胤更加发达:祝庸生术嚣,术嚣生条、勾龙(即后土);勾龙平水土有功,后人纪念,尊为社神;勾龙之后有勾氏、勾龙氏、共工氏、信氏、垂氏;共工氏衍生共氏、龚氏;信生夸父;垂生噎鸣(即伯夷)。

伯夷之后为太岳氏、骀氏、怡氏;太岳即四岳,其后裔于商、周时期受分封,于是有了吕氏、申氏、隋氏、淳氏、向氏、薄氏、甘氏、州氏、文叔氏、岳氏、先龙氏等。

节茎的后裔节氏,就是今节氏的始祖,世居北海。在西周至战国时期,其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山东省潍坊、博山、烟台地区。

二分布:

今山东省的潍坊市安丘县,河北省的故城县,河北任县大宋村等地,均有节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八历史名人:

节振国:(公元1910~1940年),山东武城柳塘村人(今河北故城)。著名抗日英烈。

节振国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家乡闹灾荒,民不聊生,节振国随父亲逃到河北唐山赵各庄。长大后,他十四岁起在开滦煤矿赵各庄煤矿当了井下工人。

节振国在井下干了十年。他和其他矿工,受尽英帝国主义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井下不断发生事故,工人的生命没有保障。当时英资本家规定,井下工作死一条骡子赔偿六十元,而死一个工人只给二十元。

工人们无法忍受非人的待遇,1938年3月,开滦煤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 运动,节振国也参加了 运动,由于他精通武术,被推举为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队长。不久,日寇侵占了开滦煤矿,井下工人夏连凤被捕叛变,密告日寇节振国与 有来往。日寇宪兵和伪警察直奔赵各庄来抓节振国。

1938年5月6日,大批日伪宪兵包围节家,搜捕节振德等工人领袖。当节振国闻讯赶回家时,他家大门外有许多日寇宪兵和伪警察,节振国怒火上窜。一个日寇宪兵刚要阻拦他进院子,节振国拍拍胸膛大喊一声:“我就是节振国!”

日寇宪兵一愣,节振国已大步冲了进去。

房内的日寇宪兵、警察看见突然闯进来一个身材不高却很壮实的年轻人,有些迷惑。日寇宪兵队长恶狠狠的对节振国说:“你的什么的干活? 的,大日本皇军要你死了死了的!”

旁边两个日寇拿起绳子就要过来绑节振国,节振国看见屋里被折腾得乱七八糟,哥哥被绑着。他不由怒从心起,一步跨过去打开橱门,抄起一把菜刀,对准日寇宪兵队长的头一刀劈下,这家伙连哼哼一声都没来得及就丧了命。旁边的日寇宪兵和伪警察还没反应过来,节振国已抄起日寇宪兵队长的军刀,砍杀起来,很快就砍倒三个日寇。他又用刀挑断绑哥哥的绳子,对大哥节振德说:“哥,快跑!”

节振国冲出后门,翻过一丈多高的石墙,脱险跑远了。节振德没能跳过高墙,被日寇打死在后门内,英勇牺牲。

节振国刀劈日寇宪兵的消息震动了冀东,振奋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就连远在陕北的 中央也知道了这件事, 亲口称赞节振国是“民族英雄”。矿工们更是奔走相告:“节振国是好样的!”

节振国逃出赵各庄后,他在韩家梢、榛子镇一带,组织了一支以煤矿工人为主的抗日游击队,共有一百多人,节振国任队长。不久,节振国率队投奔冀东抗日联军,在双鹤岭找到了 员李运昌,遂将游击队改编为工人特务大队,节振国仍任大队长。

不到一年,工人特务大队配合八路军正规部队多次袭击日伪敌人,节振国威震冀东。

有一次,节振国听说赵各庄伪警察所运来许多枪支弹药,决定去攻打伪警察所。他率领部分队员赶到赵各庄警察所,一枪打倒了岗警,就冲进了院子里,他用双枪指着十几个手足无措的伪军,威严地命令:“缴枪!我是节振国!”

伪警察乖乖地缴了枪,队员们从屋里押出一个姓耿的巡官。之后工人特务大队迅速运走了这批枪枝弹药。

节振国向 起来的伪警升胃话:“你们当汉奸帮助日本鬼子欺压老百姓,按理都该杀头!今天先饶你们不死。你们以后如果再敢为非作歹,可要小心你们的脑袋。”

他又指着浑身发抖的耿巡官对伪警们说:“他是鬼子的一条忠实走狗,不但欺压咱赵各庄的老百姓,而且还帮助鬼子做特务工作,死罪难饶。现在我代表抗日 宣判这个汉奸的死刑!”说罢“当!当”两枪击毙了耿巡官。

还有一次,节振国得知赵各庄商会会长遵从日寇旨意,准备筹建一支汉奸部队,便在一天晚上带了十几个队员冲进赵各庄,架走了商会会长。节振国严厉地盯着商会会长说:“你跟日本鬼子勾结在一起,要组织伪军是不是?”

商会会长头上的汗珠滚落下来。

“我们正式警告你,你要再敢跟鬼子勾结,甘心当汉奸,我们随时都能杀掉你!”

“是!不敢了,不敢了。”

“听说你们为了筹建伪军,正向老百姓摊款是吗?”

商会会长点了点头。

“不许你这样做!从今往后,你悔悟了就没事,仍当你的商会会长,我们不管;要是还跟着鬼子干坏事,我们决不饶你!”

商会会长放回去了,鬼子的计划泡汤了。他们十分气恼,派汉奸特务到赵各庄侦察节振国的活动。汉奸特务们找不到节振国的踪迹,就胡乱抓一些工人拷打审问,还四处勒索。

一天夜里,几个汉奸特务正在赵各庄的一家戏院里看戏,忽然节振国和战士们出现在他们面前,几个汉奸特务吓呆了,只能束手就擒。

节振国跳上戏台,对台下观众大声说:“老乡们!请安静!大家坐下!我们是来抓汉奸的。这几个家伙在咱们赵各庄为非作歹,今天该跟他们算算帐了。”

1938年冬天,节振国加入了中国 。

1939年,丰润县双庙的伪警察所按照日寇指令,要召集伪乡保长开会,向老百姓派款。开会的那天早上,伪警察所长正在屋里擦着一把手枪,忽然进来一个人,面带笑容地问:“这枪好使吗?”

伪所长以为问话的是哪个乡来开会的乡长,便随声附和:“好使!”

“我看好不好使!”那人一箭步冲过来拿枪在手,很快对准了警察所长的脑袋,说:“我是节振国!”

伪警察所长一下子瘫在地上,脸吓得苍白。

“别怕,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今天来了不少人,为了避免大家误会,请你先命令你的部下缴枪!”节振国威严地说。

伪警察所长只能照办,伪警们全都缴了枪。

节振国又命令他给伪乡保长每人打一张收款的收条。节振国对伪乡保长们说:“今天免了你们的派款,是为老百姓解除负担。你们回去后不准提起今天的事,更不准再敲诈老百姓。如果不听,我们知道了决不会饶你们!”

节振国又对伪警察所长说:“你派人报告日本鬼子,就说八路军端了警察所,枪缴了,各区乡保长缴来的款子也抢了,让鬼子找我来要。”

节振国故意在门口放了几枪,然后离开了伪警察所。

1939年秋末,节振国到平西 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翌年6月,他从平西回到冀东。节振国率领的工人特务大队越战越强,后改编为八路军第十二团一连,为开辟冀东抗日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7月的一天,节振国奉命在金庄截击日寇。烈日高照,战士们埋伏在青纱帐内,汗如雨滴,不久,南面、东面同时出现了敌人,经过一阵激战,南面的敌人被击溃,东面的敌人在阵地左侧抢占了一块机枪阵地,战士们一时不能前进。

节振国看见冲在前边的战士被机枪打倒,心如刀割,他发现敌人机枪阵地西边是一块高粱地,还有棵大槐树。他快速冲进高粱地,绕出槐树,一排子弹打死了敌机枪手,日寇逃窜了。

五十多具日寇的尸首倒在阵地上,节振国正和战士们打扫战场,收缴武器。槐树旁边青纱帐里一个受伤的鬼子小官手拿短枪瞄准了节振国,节振国忽然觉得左胸像扎了钉子一样酸麻,他支撑了一下,然后扑倒在地,壮烈牺牲了。那一年,他只有三十岁。

1940年8月,延安出刊的《中国工人》杂志,向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介绍了节振国从刀劈日本宪兵开始的英勇抗日业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节振国的英雄事迹被编成小说和现代京剧、拍摄成**在全国放映。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冈[冈,读音作gāng(ㄍㄤ)]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盘古氏,出自盘古氏后裔汤氏之孙史仓氏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王圻在《续文献通考·氏族典》第十一卷中记载,盘古氏至三皇一燧人氏之间衍生姓氏如下:

自大騩氏至无怀氏等十九氏衍生姓氏有:

单姓:隗氏、嵬氏、饶氏、挠氏、刹氏、豗氏、傀氏、浑氏、沌氏、屯氏、吉氏、仓氏、史氏、侯氏、冈氏、柏氏、大氏、栗氏、陆氏。厘氏、骊氏、赫氏、葛氏、权氏、尊氏、墫氏、祝氏、融氏、昊氏、巢氏、阴氏、零氏、怀氏。

复姓:大隗氏、大嵬氏、史仓氏、鬼騩氏、夷门氏、仓颉氏、柏常氏、柏侯氏、白侯氏、中央氏、中黄氏、大庭氏、赫胥氏、尊卢氏、祝宗氏、祝和氏、祝融氏、朱襄氏、无怀氏

共有五十二个分衍姓氏。据史籍《姓纂》和《姓苑》记载,史仓氏之后被封在冈邑(今湖北黄冈),即有冈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秦、汉两朝向倭奴国迁徙的汉族人,属于夷化改姓再汉化为氏。

1秦始皇嬴姓后裔:

秦、汉之际,嬴政的后代有相当一部分逃亡到倭奴国(今日本),后逐渐融入大和民族,分衍的姓氏有:

单姓:秦氏、宗氏、寺氏、原氏。

复姓:太秦氏、惟宗氏、朝原氏、大蔵氏、河胜氏、桜田氏、高尾氏、时原氏、秦原氏、広幡氏、物集氏、三林氏、井手氏、川辺氏、中家氏、小宅氏、井手氏、长田氏、巨知氏、长冈氏、奈良氏、大滝氏、山村氏。

共有二十七个分衍的日本姓氏。在唐朝初期,有长冈氏族人有返回中国留学者,留居后汉化己姓,开始时称长冈氏,后有人省文简化为单姓冈氏,重新融入汉民族。

2西汉帝王刘氏后裔:

刘氏最早到达日本是在两汉时期。当时,中国与日本有使节往来,到东汉初期,日本还派使节到中国朝见,汉朝光武皇帝刘秀就曾赐给日本天皇“汉倭奴国王”的金印。从该时候开始,就有一部分汉朝皇室成员因出使、避难等原因,开始渡海来到日本。

其中就有汉高祖刘邦的苗裔伊须久牟治使主,其后分衍有日本姓氏丰冈连氏。

在唐朝中期,有丰冈连氏族人返回中国留学、经商者,留居后汉化己姓,开始时称丰冈连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冈氏、连氏,重新融入汉民族。

3东汉帝王刘氏后裔:

历史上最有名的刘氏开拓日本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阿知王(也写作阿智王),又称阿知使主,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玄孙。

阿知王之后分衍姓氏有:

单姓:下氏、桧前氏、谷氏。

复姓:桑原氏、若江氏、田辺氏、豊冈氏、八戸氏、高安氏、高道氏、春井氏、河内氏。

共有十二个分衍的日本姓氏。在唐朝中期,有豊冈氏族人返回中国留学者,留居定陶(今山东定陶)一带后汉化己姓,开始时称豊冈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冈氏,重新融入汉民族。

4百济国王的后裔:

百济国(公元前18~公元660年),是古代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国家。百济国与伽倻国、新罗国是古代朝鲜民族的三国。为马韩人中的百济部落所建。

公元一世纪末,百济国兴起于朝鲜半岛西南部汉江下游,建都于汉江南岸慰礼。逐渐征服马韩其他部落,在公元四世纪占领带方郡,成为半岛西南部强国,与新罗国、高句丽国鼎足而立。后在与高句丽战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因而都城一再南移,到公元474年移到熊津,公元538年移到泗沘。公元五、六世纪后,又受到新罗国攻击,国势更弱。公元660年,百济国被唐朝与新罗国的联军灭亡。

灭亡后,百济国王丰璋逃亡高句丽国,其后裔分散到倭奴国(今日本)、渤海国,分衍姓氏有:

单姓:和氏、船氏、津氏、冈氏、原氏、林氏。

复姓:三善氏、多々良氏、百済氏、葛井氏、菅野氏、宫原氏、石野氏、大丘氏、沙田氏、中科氏、広津氏、不破氏、春野氏、高野氏、真野氏、刑部氏、冈屋氏、広井氏、河内氏、锦部氏、冈原氏、古市氏、六人部氏。

共有二十九个分衍的日本姓氏。在唐朝后期、五代十国时期,有冈氏、冈屋氏、冈原氏族人返回中国余杭一带留学、经商者,留居后汉化己姓,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冈氏,逐渐融入汉民族。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满族冈氏,取自原朝鲜族姓氏,世居易州、望京一带地区。实际上,此支冈氏,源出原百济国冈氏,后融入女真族,成为满族先民中的一支。

二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所灭。

济阴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置济阴国,汉元帝初元年(公元48年,一说汉武帝建元三年)改为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菏泽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区。东汉元帝初元年(公元48年)改为济阴郡,辖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

余杭郡:本来是秦朝的会稽郡所管辖的余杭县。东汉的时候又隶属于吴郡。南朝陈国在此设置钱溏郡,隋朝的时候改名为余杭郡。其时辖地均在今浙江省境内杭山一带,有余杭山,地近太湖。

三 名人

冈毅民:(公元1935~今),满族;北京人。著名冶金材料专家、企业家。

冈毅民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就职于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现任北京科冶钢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任全国浓硝用钢协作组和尿素用钢协调组组长,高级工程师。

冈毅民在我国率先提出并开展奥氏体不锈钢非敏化态晶间腐蚀的研究;针对其三种腐蚀介质研制出高硅型、高纯级和尿素级三个系列不锈钢;其中“耐浓硝酸腐蚀用C2、C4、C6L新钢种”、“尿素新材料阀门研制及应用研究”,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高温浓硝设备用C8钢等新材料六项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主要著述有《浓硝酸用钢专集》,主编有《中国不锈钢腐蚀手册》,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两篇收入《中国科学技术文库》等。

同禄室人在家谱中代表的是本族当中当了官的人的妻室,因此其中并没有贵贱之分,

具体在这

第 一 世

杼,唐叔虞次子,周成王廿年丙辰岁(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诞生。周康王六年己卯岁(前1062年)爱封于杨,赐杨侯,为杨侯大夫,始以杨为姓。享年八十五岁。周穆王廿三年庚辰岁(前1001年)四月初八日丑时逝世。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xùn)向。

姒氏,周成王廿五年辛酉岁(前1080)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葬同夫山。

杼,同禄室人姒氏,所生二子:伯沃、仲沃

第 二 世

杨伯沃,周康王廿三年丙申岁(前1045)三月初三日子时诞生。袭公爵。享年九十二岁。周孝王元年丁卯岁(前954)五月十四日未时逝世。葬于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胥 氏,周康王廿六年己亥岁(前1042)六月初六日卯时诞生。享年八十九岁。周孝王元年丁卯岁(前954)三月十一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伯沃,同禄室人胥氏,所生一子:庚

杨仲沃,拜中卿大夫,同禄室人政氏,所生一子:唐。

第 三 世

杨庚,周穆王元年戊午岁(前1023)四月二十日丑时诞生。袭祖爵,官拜中卿大夫。享年六十八岁。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岁(前956)十月十六日卯时逝世。葬于山东武昌府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贲(bēn)氏,周穆王元年戊午岁(前1023)六月十一日卯时诞生。享年七十岁。周孝王元年丁卯岁(前954)四月初八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庚,同禄室人贲氏,所生三子:文、亶、亭

第 四 世

杨文,周穆王廿三年庚辰岁(前1001)正月初八日酉时诞生。袭侯爵。享年八十六岁。周夷王十年丙午岁(前915)正月十六日戌时逝世。谥(shì)青勤。葬于山东武昌府南门外,虎形,与父品棺。

山氏,周穆王廿三年庚辰岁(前1001)三月初十日子时诞生。享年六十九岁。周孝王廿三年己丑岁(前932)二月初二日亥时逝世。谥端夫人。葬于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文,同禄室人山氏,所生一子:昭成

杨亶,为邑宰。同禄室人郗(xī)氏,所生五子:元始、

元发、重邑、应春、带五

杨亭,官中都宰。同禄室人胥氏,所生三子:统伯、耀高、

渭明。

第 五 世

杨昭成,周共(gōng)王元年甲辰岁(前977)七月初十日子时诞生。袭公爵。享年七十三岁。周夷王廿一年丁巳岁(前904)六月初十日卯时逝世。谥密察。葬于山东武昌府东门外,与母品棺。

宣氏,周共王二年乙巳岁(前976)五月十一日寅时诞生。享年八十五岁。周夷王卅四年庚午岁(前891)四月二十五日丑时逝世。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

昭成,同禄室人宣氏,所生四子:辛、康、京、襄

第 六 世

杨辛,官为家。同禄室人向氏,所生六子:冉、沈、杭、载、骞(qiān)、颜

杨康,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岁(前956)九月十四日午时诞生。官王朝卿士大夫。享年六十四岁。周夷王卅三年己巳岁(前892)十二月二十日未时逝世。谥威烈。葬于古塘垇,牛形,庚山甲向。

柳氏,周懿王五年己未岁(前962)六月初十日亥时诞生。封慈德夫人。享年七十三岁。周夷王卅六年壬申岁(前889)正月二十日戌时逝世。葬同夫山。

康,同禄室人柳氏,所生一子:绍甲

杨京,同禄室人禹氏,所生二子:羡明、羡光

杨襄,官及太傅。同禄室人华氏,所生四子:丰、礼、鳌(áo)、鲁

第 七 世

杨绍甲,周夷王元年丁酉岁(前924)正月二十日戌时诞生。官礼部尚书,为上卿,(敕chì)命肇封为太祖杨侯。享年八十八岁。周厉王共和六年乙丑岁(前836)四月十八日酉时逝世。谥孝善。葬于山东乐陵县南门外,蛇出洞形,辛山乙向。

凤 氏,周夷王五年辛丑岁(前920)二月初一日亥时诞生。封慈善夫人。享六十一岁。周厉王廿年壬寅岁(前859)四月十五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绍甲,同禄室人凤氏,所生一子:涧

第 八 世

杨涧,字尚父,周厉王十三年乙未岁(前866)六月十八日卯时诞生。周宣王二年乙亥岁(前826)敕命再封为太祖杨侯。事父至孝。享年六十一岁。周宣王廿五年戊戌岁(前803)八月十五日卯时逝世。葬于南京西门外,鱼鳅形,乾山巽向。

伊氏,周厉王十五年丁酉岁(前864)八月初八日丑时诞生。享年七十六岁。周宣王四十年癸丑岁(前788)五月初八日戌时逝世。葬同夫山。

涧,同禄室人伊氏,所生五子:寅、具、其、贝、兴

第 九 世

杨其,周厉王共和三年壬戌岁(前839)三月初四日子时诞生。袭侯爵。享年六十二岁。周幽王五年甲子岁(前777)二月初八日未时逝世。谥明睿。葬于山东乐陵县南门外,蛇出洞形辛山乙向。

史氏,周厉王共和三年壬戌岁(前839)五月二十日寅时诞生。封贞静夫人。享年六十二岁。周幽王五年甲子岁(前777)十一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葬于南京东门外,虎形。

其,同禄室人史氏,所生二子:丙宏、丁宏

杨寅,官卫国司马。同禄室人卫氏,所生七子,后代移居江浙一带。

杨具,官齐国大夫。同禄室人勾氏,封贤肃夫人。所生一子:

集茂

杨贝,官鲁国上卿。同禄室人连氏,所生三子:元仁(善)、元义、元礼

杨兴,官王朝中士。同禄室人贡氏,所生六子,失考。

第 十 世

杨丁宏,周宣王九年壬午岁(前819)正月初一日戌时诞生。官授中大夫。享年七十八岁。周平王卅年庚子岁(前741)九月十二日未时逝世。葬于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仲孙氏,周宣王十年癸未岁(前818)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平王廿一年辛卯岁(前750)十月二十五日未时逝世。葬同夫山。

丁宏,同禄室人仲孙氏,所生一子:岑

杨丙宏,讳宽,袭祖侯爵。同禄室人安氏,所生五子:安泰、安远、安忠、安友、安全

第 十 一 世

杨岑,周宣王廿九年壬寅岁(前799)五月初四日戌时诞生。官授上卿。享年七十三岁。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岁(前726)九月十六日午时逝世。谥威严。葬于南京北门外,虎形,庚山甲向。

耿氏,周宣王卅年癸卯岁(前798)六月初八日未时诞生。享年七十二岁。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岁(前726)九月初四日戌时逝世。谥贞德夫人。葬同夫山。岑,同禄室人耿氏,所生一子:懿宣

第 十 二 世

杨懿宣,周幽王六年乙丑岁(前776)正月十五日午时诞生官授上卿大夫。享年七十二岁。周桓王十六年丁丑岁(前704)十一月二十日申时逝世。葬于南京北门外,虎形。

斐氏,周幽王七年丙寅岁(前775)七月十五日子时诞生。享年七十三岁。周桓王十八年己卯岁(前702)四月十三日酉时逝世。谥敬德夫。葬同夫山。

懿宣,同禄室人斐氏,生子:来

第 十 三 世

杨来,周平王廿三年癸巳岁(前748)九月初九日午时诞生。官授国老。享年六十六岁。周庄王十五年己亥岁(前682)正月十五日寅时逝世。谥优裕。葬于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航氏,周平王廿四年甲午岁(前747)正月初三日午时诞生。享年六十六岁,周厘(xī)王元年庚子岁(前681)三月十二日未时逝世。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

庄氏,(续弦)周平王廿五年乙未岁(前746)四月初四日午时诞生。享年六十七岁。周厘王三年壬寅岁(前679)九月二十日午时逝世。谥清静夫人。葬同夫山。

来,同禄室人航、庄氏,庄氏生子:惠

第 十 四 世

杨惠,讳徽,周桓王二年癸亥岁(前718)八月十五日巳时诞生。授大司马,官拜国老。享年七十九岁。周襄王十三年壬午岁(前639)十月初四日卯时逝世。谥易直。葬于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孟氏,周桓王三年甲子岁(前717)二月初二日亥时诞生。享年八十岁。周襄王十五年甲申岁(前637)十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谥贞德夫人。葬于山东洋坡坪口,仙人骑鹤形,丑山未向。

项氏,(续弦)周桓王三年甲子岁(前717)七月二十日子时诞生。享年八十岁。周襄王十五年甲申岁(前637)八月十八日卯时逝世。谥敬威夫人。葬同夫山。

惠,同禄室人孟、项氏,项氏生子:泰晰

第 十 五 世

杨泰晰,(聘),周庄王四年戊子岁(前693)三月十八日子时诞生。授楚丘(今河南滑县东)令,政简刑轻,民歌乐之。享年八十五岁。周匡王五年癸丑岁(前608)十一月十一日辰时逝世。谥和厚。葬于山东洋坡坪口,仙人骑鹤形,丑山未向。

亢(kàng)氏,周庄王三年丁亥岁(前694)十月二十六日未时诞生。享年七十五岁。周震王卅三年壬辰岁(前619)二月十五日寅时逝世。葬同夫山。

泰晰,同禄室人亢氏,所生六子:平温、平淑、平濮、平英、平华、平芙

第 十 六 世

杨平芙,周惠王三年丁未岁(前674)四月初六日丑时诞生。授晋邑令。享年六十六岁。周匡王五年癸丑岁(前608)九月十六日吉时逝世。谥勤慎。葬于南京西门外,鱼鳅形,申山寅向。

富氏,周惠王三年丁未岁(前674)十月十六日子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定王元年乙卯岁(前606)十一月十一日申时逝世。谥贞肃夫人。葬同夫山。

平 芙,同禄室人富氏,所生二子:载、戴

杨平温,同禄室人广氏,所生二子:申吉、帧吉

杨平淑,同禄室人安氏,所生一子:贞元

杨平濮,同禄室人巢(cháo)氏,所生四子:安宗、临宗、尊宗、寅宗

杨平英,官拜大司寇。同禄室人衡氏,所生二子:奏韶、云池

杨平华,同禄室人节氏,所生三子,长、次早逝,三子:战

第 十 七 世

杨载,字锡富,周襄王元年庚午岁(前651)五月二十六日寅时诞生。授上卿大夫。享年七十三岁。周简王八年癸未岁(前578)四月二十日午时逝世。葬于河南□□东门外,将军镇殿形,乾山巽向。

滑氏,周襄王元年庚午岁(前651)十一月十八日寅时诞生。享年七十一岁。周简王六年辛巳岁(前580)三月十六日酉时逝世。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

载,同禄室人滑氏,所生一子:盛石

杨戴,同禄室人叶氏,所生七子:盛金、盛丝、盛竹、盛苏(sū)、盛吕、盛林、盛夷

第 十 八 世

杨盛石,周襄王廿三年壬辰岁(前629)四月初九日丑时诞生。享年一百岁。周景王十五年辛未岁(前530)二月初五日子时逝世。谥文寿。葬于河南□□东门外,乾山巽向。

燕氏,周襄王廿三年壬辰岁(前629)九月二十六日寅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灵王十一年庚子岁(前561)八月十八日巳时逝世。葬同夫山。

盛石,同禄室人燕氏,所生八子:雅、乐、快、渠、悟、呈、欢、江

第 十 九 世

杨欢,周定王元年乙卯岁(前606)六月初七日亥时诞生。授太师少保、周上大夫。享年七十八岁。周景王十七年癸酉岁(前528)八月初一日子时逝世。葬于山东济东坪,虎形,乙山辛向。

傲氏,周定王十一年乙丑岁(前596)七月二十日子时诞生。享年六十八岁。周景王十七年癸酉岁(前528)十二月二十日巳时逝世。谥慈善夫人。葬同夫山。

欢,同禄室人傲氏,所生三子:孟洪、仲洪、季洪

杨雅,官吴大夫。同禄室人弓氏,所生五子:公辅、公官、公臣、公弼、公更

杨乐,同禄室人房氏,所生三子:衍玉、衍镖(琮)、衍瑛(璜)

杨快,同禄室人支氏,所生二子:玉席、玉善

杨渠,讳志学,官拜大司空。同禄室人毕氏,所生四子:泰朝、殿朝,三子失考,宇朝

杨悟,为燕国邑宰。同禄室人公冶氏,所生三子:立瑞、立端、立竣

杨呈,同禄室人耿氏,所生二子:泰蕃、泰萃

杨江,同禄室人乔氏,所生五子:通、达、逵、选、暹(xiān)

第 二 十 世

杨季洪,周灵王七年丙申岁(前565)十一月十二日辰时诞生。袭侯爵。享年六十四岁。周敬王十九年庚子岁(前501)十二月十四日酉时逝世。谥英敏。葬于山东济东坪,虎形,乙山辛向。

甚氏,周灵王七年丙申岁(前565)十二月初八日巳时诞生。享年六十五岁。周敬王廿年辛丑岁(前500)三月二十日辰时逝世。谥英敏夫人。葬同夫山。

季 洪,同禄室人甚氏,所生一子:东莲

杨孟洪,同禄室人钮氏,所生六子:东兰、东英、东果、东芬、东菊、东茂

杨仲洪,同禄室人竹氏,所生二子:秀兰、秀莲

第 二 十 一 世

杨东莲,周敬王八年己丑岁(前512)四月初八日酉时诞生。赠袭父爵。享年七十七岁。周考王六年丙午岁(前435)十二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谥英武。葬于江西九龙潭九龙岭,鸦形,亥山巳向。

绍 氏,周敬王十八年己亥岁(前502)八月初八日丑时诞生。赠慈德夫人。享年七十三岁。周考王十二年壬子岁(前429)四月初四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东 莲,同禄室人绍氏,所生一子:定悼

第 二 十 二 世

杨定悼,字叔向,周贞定王十四年丙戌岁(前455)正月初二日午时诞生。赠袭父爵。享年六十八岁。在晋国内乱中,连同十四个儿子被强晋所杀,时为周安王十五年甲午岁(前387)十二月二十四日酉时。谥清勤。葬于山东乐陵县城南门外,牛形,丑山未向。

公孙氏,周贞定王廿八年庚子岁(前441)三月初三日子时诞生。赠清勤夫人。在晋国内乱中,公孙氏及其十三子伯侨幸被家人古逢吉搭救,投靠晋国贤士大夫习。为掩护母子俩,公孙氏与习拜为兄妹,习称伯侨为外甥;伯侨改名为文实。大夫习畏惧晋国六卿的强盛,让公孙氏母子归附周。享年九十三岁。周显王廿一年癸酉岁(前348)四月初六日丑时逝世。葬于江西九龙山九龙岭,海螺形,丑山未向。定悼,同禄室人公孙氏,所生十五子,存十三子伯侨,其余为晋所杀。

第 二 十 三 世

杨伯侨,字文实,周安王五年甲申岁(前397)七月十五时午时诞生。传说伯侨生时,两手合而不开,百日之后,两手忽开,左手纹有“木”字,右手纹有“易”字,乃合为“杨”也。母子归周,周王念及杨氏历代功勋,敕命仍封于杨,承继乃祖爵位,为杨侯太祖,赠名硕公。所以谱书有以伯侨为杨姓始祖的。享年八十二岁。周慎靓(jìng)王六年丙午岁(前315)十二月十四日酉时逝世。谥贤敬。葬于古岗,人形,丑山未向。

于氏,周安王十四年癸巳岁(前388)八月廿五时丑时诞生。封敬贤夫人。享年七十二岁。周慎靓王五年乙巳岁(前316)十月十四日卯时逝世。葬同夫山。

伯侨,同禄室人于氏,所生三子:志逊、志近、志述

第 二 十 四 世

杨志逊,字子谦,周显王十一年癸亥岁(前358)六月初二日申时诞生。敕封左卫将军,袭侯爵。享年八十八岁。周赧(nǎn)王五十五年辛丑岁(前270)十二月三十日申时逝世。葬于古岗,人形,丑山未向。

姜氏,周显王十四年丙寅岁(前355)三月十八日申时诞生。享年五十八岁。周赧王十七年癸亥岁(前298)十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葬于古龙潭,猫儿洗面形,甲山庚向。

曾氏,(继妣)周显王十六年戊辰岁(前353)十一月二十日申时诞生。享年五十五岁。周赧王廿一年丁卯岁(前294)四月初八日酉时逝世。葬同夫山。

志逊,同禄室人姜、曾氏,曾氏所生一子:章

杨志近,字子恭,为邑宰。同禄室人夏氏,所生三子:德斐、佩德、佩绅

杨志述,字子选,为令尹。同禄室人李氏,所生二子:斐文、斐章

第 二 十 五 世

杨 章,字道斐,生当战国时期,居于华阴,后迁往北京顺天府大兴县。与其父相继为周显王、慎靓王左右将军。章,同禄室人姜氏,所生三子:款、凝、朗

第 二 十 六 世

杨款,字宏哲,周赧王四十八年甲午岁(前267)七月初十日辰时诞生。封秦国上卿。享年七十三岁。汉惠帝元年丁未岁(前194)二月初二日亥时逝世。葬于山东□□南门外,蛇形,乾山巽向。

曾氏,周赧王五十年丙申岁(前265)十月初二日子时诞生。封敬德夫人。享年七十一岁。汉惠帝元年丁未岁(前194)正月初二日亥时逝世。葬于山东湖塘,牛形,申山寅向。

款,同禄室人曾氏,所生四子:显、硕、顾、顺

杨凝,字宏志,为韩襄王将。守修武,子孙因居河内。

凝,同禄室人文氏,所生一子:灏(hào)

杨朗,字宏颖,为秦将。封临晋侯,子孙因居凤翔。

朗,同禄室人宗氏,所生二子:题、顺

第 二 十 七 世

杨硕,字佳青(一曰太初)秦始皇帝三年丁巳岁(前244)三月初三日申时诞生。始皇帝征召不赴,隐居华阴。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驻军坝上时,聘请他从军征伐,官封太史。享年六十八岁。汉文帝四年乙丑岁(前176)十二月初二日巳时逝世。葬于江西九龙山,仙人献掌形,丙山壬向。

胡氏,秦始皇帝八年壬戌岁(前239)四月初八日酉时诞生。封太史夫人。享年七十四岁。汉文帝十五年丙子岁(前165)二月二十日卯时逝世。葬于江西□□南门外,葫芦形,申山寅向。

硕,同禄室人胡氏,所生八子:晏、奋、彪、倏、熊、喜、鹯(zhān)、魋(tuí)

杨顾,字佳郁,同禄室人荣氏,所生四子:谨修、慎修、

重修、缙修

杨顺,字佳隆,同禄室人□氏,所生六子:缙贵、缙仰、

缙任、缙授,五、六失考。

第 二 十 八 世

杨喜,字德嘉,号初罗,汉王(高帝)二年(前205)以郎中骑从起杜,后从灌婴共斩项羽,正月己酉(前202)封赤泉侯。汉文帝十一年壬申岁(前169)逝世。谥严威。葬于江西大塘,鹅形,乾山巽向。

陈氏,汉文帝十一年壬申岁(前169)逝世。葬同夫山。

喜,同禄室人陈氏,所生二子:敷、致

第 二 十 九 世

杨敷,字伯宣,汉文帝十二年癸酉岁(前168)袭侯爵。汉景帝三年丁亥岁(前154)逝世。谥忠定。葬于江西大塘,鹅形,乾山巽向。

陈氏,蔡氏,葬同夫山,陈氏之右为蔡氏。

敷,同禄室人蔡氏,所生三子:哲、胤(yìn)、衡

杨致,字伯□,子嗣徒居江南。

第 三 十 世

杨胤,字嗣宗、又名无害,汉景帝四年戊子岁(前153)袭侯爵。元光二年(前133)获罪,免。享年六十四岁。谥忠贤。葬于洋坡河岗后,牛形,未山丑向。

李氏,谥忠贤夫人。享年七十四岁。葬同夫山。

胤,同禄室人李氏,所生四子:敞、昌、伟、泰

杨哲,字嗣祖,同禄室人李氏,所生一子:挺秀,徙江南。

杨衡,字嗣德,同禄室人丁氏,所生五子,均徙江南。

第 三 十 一 世

杨敞,字子明,初为大将军霍光部属,光甚爱之。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二月乙丑,由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元凤六年拜为丞相,封安平侯。元平元年(前74)四月昭帝崩。继位的昌邑王*乱无道,二十七日后,敞公、霍光等将他废黜,拥立汉宣帝。是年八月己巳日逝世。谥敬。葬于石子岭,虎形,甲山庚向。

司马氏,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之女。霍光等共谋废黜昌邑王时,派大司农田延年报知敞公,公惊,甚犹豫。夫人由东厢房出,对公曰:“此国之大事,今已议定,来报君侯,君侯犹豫不决,先事诛。”公于是毅然决定遵从大将军,共同废黜了昌邑王。(见于《汉书》)

敞,同禄室人司马氏,所生五子:忠、诚、君、皇、恽

杨昌,字子朝,同禄室人黑氏,所生三子,移居江浙。

杨伟,字子朔,同禄室人鲍氏,所生二子:羡良、羡善

杨泰,字子联,同禄室人蔺氏,所生四子:岗诚、岗良、岗中、岗喜

第 三 十 二 世

杨恽,字孟荩,号子幼,为司马迁之外甥。习《太史公书》,好史学。汉宣帝时任左曹,上书告发霍禹(霍光之子)谋反,元康元年(前65)八月乙丑日受封平通侯,升中郎将。神爵元年(前61)为诸吏光禄勋。轻财好义,为官廉洁无私。恃才傲物,“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因事牵连,于五凤二年(前56)以“诽谤政治”被免官夺爵,废为庶人。“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后因在《报孙会宗书》中抒发愤懑,得罪汉宣王,五凤四年丁卯岁(前54)遭腰斩。其《报孙会宗书》有云:“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爵为平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子孙为避仇,曾改姓“恽”。

恽,同禄室人蔺氏,所生五子:谭、论、讷、征(zhēng)、奇

杨忠,字孟兰,承袭安平侯,同禄室人淳于氏,所生二子:见锡、见利

杨诚,字孟艾,同禄室人关氏,所生一子:见龙

杨君,字孟莲,同禄室人□氏,所生三子:鹤皋、雁皋、鹏皋

杨皇,字孟茂,同禄室人褚氏,所生六子:见田、在田、余失考。

第 三 十 三 世

杨谭,字献美,亦忠公嗣子。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4)袭侯爵。五凤四年(前54)因恽故,坐为典属国。享年七十四岁。葬于山东富足坪,艮山坤向。

石氏,封忠献夫人。享年七十二岁。葬同夫山。

谭,同禄室人石氏,所生二子:宝、并(字惟美)

杨论,字献义,同禄室人上官氏,所生七子:来聘、来凤、来仪、余失考。

杨讷,字献□,同禄室人晏氏,所生三子:敬业、裕业、全业

杨征,字献羔,同禄室人邱氏,所生一子:百来

杨奇,字献熙,同禄室人酉储氏,所生四子:学业、

学文、学儒、学士

第 三 十 四 世

杨宝,字惟善、又作惟渊,习《欧阳尚书》。汉哀帝、平帝时(前6~8)隐居教授。居摄二年(7),与龚胜等被王莽征召,遁逃不知所处。光武帝高其节。建武中(25~57)公车特征,因年老多病,不能应征。享年七十八岁。逝世于家中。葬于华阴朱家山,龙形,丙山壬向。

据《续齐谐记》记载,宝公九岁时在华山北面救回一被鸱鸮(chīxiāo)搏击的黄雀,放巾箱中,专用黄花喂养一百多天,毛羽长成才飞去。当夜,宝公梦中见一黄衣童子前来,一拜再拜,说:“我是西天王母的使者,前往东海蓬莱,途中为鸱鸮所搏,君仁爱拯救,实感成济。”于是取出四枚白环送宝公,说:“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当如此环矣。”

王氏,享年八十九岁。封清廉夫人。葬于江西湖口县桂良村,未山丑向。

宝,同禄室人王氏,所生三子:霖、震、霆

第 三 十 五 世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从小好学,曾从太常桓郁学《欧阳尚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学界誉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长期隐居于今之河南湖城县,教授二十多年而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五十岁才开始做州郡长官,授司徒,出任荆州刺史,东莱、涿郡太守。震公赴东莱(今山东掖(yè)县)上任途经昌邑,夜间,昌邑县令王密(震公以前在荆州举荐提拔的茂才)怀揣黄金十斤,前来赠给震公。震公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公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惭愧地走了。震公廉诫 “四知”,即我杨姓为官从政,清白传家的玉律,“四知堂”亦由此而来。

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征入为太仆、太常,永宁元年(120)为司徒,延光二年(123)拜为太尉。震公为官二十多年,公正廉明,不受私谒,子孙粗茶淡饭,外出步行,艰苦朴素。故旧长者劝他为儿孙置办产业,他却不肯,并且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他屡屡忠言直谏,上书皇帝,指陈朝政得失,痛恨奸佞(nìng)当权。延光三年(124),为中常侍樊丰等共谮(zèn)谋害,诬以不轨,解职遣归本郡。行至京城(洛阳)西门外几阳亭,震公慷慨地对孩子和家人们说:“死者土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bì)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zhǒng)次,勿设祭祠。”于是饮鸩(zhèn,毒酒)而亡。时年七十余。弘农太守移良承樊丰等旨意,派人在陕县截留震公灵柩,暴棺于道旁;把他的儿子们贬为邮差,百姓无不为之落泪。

一年后,顺帝即位,樊丰等被诛,震公冤方得昭雪。皇上降昭,升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葬前十多天,有大鸟高丈余,飞来停在震公灵前,不停地抬首低头,凄厉悲鸣,泪下沾地,葬毕才飞去。汉顺帝感动不已,下诏祭奠。初葬于华阴潼亭,墓在今陕西潼关西大道之北,立有碑,墓前尚有当时人们立的石鸟像。后来改葬四川成都府西门外,黄龙出洞形,辰山戌向。

邴(bǐng)氏,享年七十六岁。封清德夫人。葬同夫山。

震,同禄室人王氏,所生三子:牧、里、让,邴氏,所生二子:秉、奉

杨霖,字文起,又名时,同禄室人牧氏,所生四子:聪、睿(ruì)、智、毅。徙成都。

杨霆,字永朗,又名衡、霜,同禄室人殷氏,所生三子:甘、泽、云。徙万县。

第 三 十 六 世

杨秉,字叔节,震公中子,汉和帝永元三年辛卯岁(91)诞生。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年四十余,乃应司空征召,拜待御史,频出为豫、荆、徐、兖(yǎn)四州刺史,迁任城相。居官清白,有其父之风。史称“自为刺史,二千石(dàn)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有故旧部下以百万钱相送,他闭门不受。

桓帝即位(147),秉公以明《尚书》征入侍讲,拜太中大夫、左中郎将,迁侍中、尚书。元嘉二年(152)拜太仆,迁太常。延熹五年(162)冬拜太尉。那时宦官专权,奸佞当道,竟相贪脏枉法,荒*无度,朝野嗟怨。秉公上言规谏,整肃朝纲,举发不法太守、刺史等五十余人,或死或免,皆受重罚,天下肃然。秉公天生不饮酒。夫人早丧而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他曾从容地对人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汉桓帝延熹八年(165)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赐茔陪陵。

秉,同禄室人□氏,所生子:赐

杨牧,字孟信,震公长子,富波侯,荆州刺史。生二子:统、馥(fù)

杨奉,字季叔,震公少子,车骑将军。同禄室人邴氏,所生

一子:敷,又名敬

第 三 十 七 世

杨赐,字伯献,少传家学,笃(dǔ)志博闻。常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后大将军梁冀征召为幕僚,非其好也。公车征不至,连辞三公之命。后以司空高第,再迁侍中、越骑校尉。汉建宁初(168),灵帝当受学,三公举赐,乃侍讲《尚书》于华光殿。迁少府、光绿勋。光和五年(182)拜太尉,封临晋侯。有祖父廉洁之风,屡上言请抑宦官之势,削权臣之权。中平二年(185)九月逝世。皇上为他戴孝,三天不临朝,策曰:“故司空临晋侯赐,华岳所挺,九德纯备,三叶宰相,辅国以忠。朕昔初载,授道帷幄,遂阶成勋,以陟(zhì)大猷。师范之功,昭于内外;庶官之务,劳亦勤止。七在卿校,殊位特进(特进,位在三公之下);五登衮职,弭(mǐ,平息)难乂(yì,治理)宁。虽受茅土,未答爵勋,哲人其萎,将谁谘度!朕甚惧焉。礼设殊等,物有服章。今使左中郎将郭仪持节追位特进,赠司空骠骑将军印绶。”谥文烈侯。葬于旧(祖)茔。

赐,同禄室人□氏,生子:彪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高辛氏王族纣王之叔比干,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比干是(太丁)之子,是第三十代商王帝乙的弟弟,第三十一代(末代)商王纣的叔叔。

二个渊源:源于古癸比部落,出自舜帝之妻癸比氏(癸北氏)

在史籍《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注:应为癸比氏(癸北氏)。就是说,帝舜的元妃娥皇无子;次妃女英生子二人:一个叫义均,一个叫季厘;三妃癸比氏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宵明,一个叫烛光,生活在黄河溢漫的大泽边上,那两个女儿身有神光,灵照百里,可以照亮方圆百里之内,是为湘神。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莒国国民,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姓纂》记载:春秋时期的莒国有犁比氏。

少典氏第十四代、黄帝轩辕氏第三代为少昊。西周初期,纣武王封少昊之后于祁邑,而置莒其后,兹舆徙于计,二世兹丕复归莒,至纪公乃复纪姓,传三十世而灭于楚国。其分衍姓氏有莒氏、万氏、莒子氏、舆期氏、兹丕氏、展舆氏、庶其氏、郊氏、捷氏、裂氏、犁比氏、林闾氏、渠丘氏、着丘氏、安丘氏、且于氏、务娄氏、无娄氏、菀羊氏,其以邑者有,林氏、挐氏。

其中的犁比氏族人中,有人省文简化为比氏、犁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顷王襄(熊横),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少典氏第二十代、黄帝轩辕氏第九代季连,为芈姓,季连氏。其后裔繁衍至少典氏第六十七代、黄帝轩辕氏第五十六代孙楚顷王襄,名熊横,迁于陈邑,其后代分衍出诸多姓氏。

单姓有:

荆氏、楚氏、熊氏、附氏、穴氏、鬻氏、粥氏、郢氏、逞氏、能氏、叙氏、序氏、祖氏。其公族则有,成氏、启氏、斵氏、囊氏、贲氏、善氏、逯氏、禄氏、县氏、逮氏、审氏、侧氏、庇氏、次氏、连氏、莫氏、仵氏、昭氏、由氏、景氏、到氏、声氏、晏氏、即氏、闱氏、尹氏、后氏、竟氏、秉氏、宜氏、绎氏、酒氏、枝氏、乘氏、保氏、春氏、钧氏、阳氏、甲氏、环氏、卯氏、武氏、庄氏、霜氏、蜎氏、皋氏、举氏、擧氏、雪氏、紃氏、穿氏、称氏、仆氏、贵氏、严氏、征氏、庾氏、奋氏、贺氏、列氏、监氏、减氏、韵氏、屈氏、卒氏、度氏、翠氏、班氏、陈氏、张氏、李氏。

复姓有:

斵耆氏、斵乳氏、斵谷氏、斵强氏、斵缗氏、斵文氏、斵班氏、斵比氏、围龟氏、弥牟氏、若敖氏、叔敖氏、堵敖氏、郏敖氏、越椒氏、罢敌氏、上官氏、三闾氏、五相氏、五参氏、诸将氏、太宰氏、公建氏、良臣氏、左尹氏、右尹氏、申叔氏、申公氏、楚季氏、楚宗氏、巫臣氏、列宗氏、子南氏、子期氏、子庚氏、子西氏、子建氏、子午氏、子重氏、子季氏、子承氏、子千氏、子仪氏、子木氏、尹干氏、无钩氏、无圉氏、无宇氏、无庸氏、余推氏、涉其氏、庆父氏、襄老氏、王孙氏、成王氏、黑肱氏、舒坚氏、来缎氏、沉纤氏、邑由氏、利孙氏、白男氏、吉白氏、屈南氏、耆门氏、市南氏、伍参氏、婴齐氏、弃疾氏、枝如氏、伯比氏、师祁氏、熊率氏、熊相氏、倚相氏、辛廖氏、接舆氏、季融氏、仲雄氏、大心氏、蓝尹氏、厩尹氏、箴尹氏、乐尹氏、芋尹氏、陵尹氏、权尹氏、莠尹氏、清尹氏、郊尹氏、工尹氏、连尹氏、嚣尹氏。

其中的斵比氏、伯比氏族人中,有人省文简化为比氏、斵氏、伯氏。

注:斵,读音作zhuó(ㄓㄨㄛˊ)

第五个渊源:源于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中国 云南昭通地区 概述》一书记载,比姓是 姓氏之一,今云南昭通地区有比氏 分布。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原姓比渣穆氏,汉化姓氏有比氏、穆氏、蔡氏。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资料有待补充。

2堂号:

西河堂:比氏得姓始祖林坚,是殷商忠直之臣比干之子。比干被暴君纣王剖心杀死。比干正妃夫人陈氏怀孕逃往牧野(今河南淇县)生男名泉。周武王即位,旌表忠烈,徵其后嗣得泉,因泉生于长林山,故赐姓林,易名坚。考河南淇水,地处古黄河之西,世称西河,故郡望为西河。“西河堂”名源于此。

三历史名人:

比 干:(公元前1092~前1029年),子姓,沫邑人(今河南卫辉)。著名商朝末期忠臣。

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为殷商贵族,商三大丁(文丁)之子,名干。其兄乙继位后,封干于比邑(今山东曲阜),称比干。

比干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

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二十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侄儿帝辛。比干从政四十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股,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商朝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横征暴敛,比干因此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

纣王问比干何以自恃,比干回答:“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

纣王怒道:“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剖比干,视其心。比干因而惨死,终年六十三岁。

当时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

比干庙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顿房店乡比干庙村。比干为商纣王之叔,林氏宗祖。商朝末年,因不满纣王无道,被剖心残杀,葬于牧野(今河南卫辉)。比干庙占地四十四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壮观。每年的5月24日,世界各地的林氏、比氏、梅氏、荡氏、王氏、干氏等宗亲会,都要来此参加纪念比干诞辰的活动。

节姓 节氏家谱 节姓起源 节姓名人 节姓的来源 节姓简介

节[节,读音作jié(ㄐㄧㄝ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古帝伏羲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中国民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