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好宦官大盘点:揭秘明朝史上六大贤德太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2收藏

明代好宦官大盘点:揭秘明朝史上六大贤德太监,第1张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王国,被视之为历史上 祸国殃民的巅峰时代,有人甚至说大明江山是在 的祸害下,民穷财尽,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其实不然, 中有珠玑,除却祸国殃民的坏 外,也有力图救正时弊缺失的正直太监,并不全是毒瘤。>  最有名的当属郑和莫属,除此之外,还有太监张永和张敏,都在 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六位 贤德的太监!>   1、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英雄 >  朱元璋和朱允炆在位的时候,为了朝政的稳定都严禁宦官干预政事,可朱棣起兵的时得到过宦官的支持,所以在他登上皇位后,太监们又趁机重返了政坛。永乐三年(1405年),宦官郑和奉朱棣之命出使西洋。郑和下西洋表面上是为了宣扬明朝的强大,实际上却是为了消除朱棣心中的疑虑,出海搜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郑和一行人顺着中国的海岸线南下,一直到了南洋的占城(今越南中南部)都没有发现朱允炆的踪迹,为了不白走一趟,郑和决定征服周围的小国,让他们给明朝进贡。郑和首先到了三佛齐岛国(位于今苏门答腊岛南部),这个小国本是广东人王道明一手创立的,但后来被爪哇国征服改名为旧港,没过多久,海盗陈祖义又占领了这块地界,在当地称王称霸。>  陈祖义一开始听说明朝使臣送来了大礼,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即好酒好肉款待郑和,但当郑和提出每年给明朝进贡的要求时,陈祖义却一口回绝。堂堂大明难道还怕他一个小小的岛主么于是明军两三下就制服了陈祖义,并让周围的小国通通俯首称臣。>>  郑和载誉而归,朱棣兴奋异常,所以没过多久,郑和又再次出使海外。郑和这一次突发奇想,他带着船队一直朝西航行,首先到达了锡兰国(今斯里兰卡)。锡兰是一个岛国,岛上土著人的酋长叫做亚列苦柰儿。亚列苦柰儿起初见到郑和也是满脸笑容,但当郑和说明来意后,亚列苦柰儿立即沉下脸来,打起了坏主意。>  亚列苦柰儿平时喜欢畜养一些猛兽,岛上的居民只要惹他不高兴,那么这些豺狼虎豹就有机会美餐一顿。过了几天,亚列苦柰儿邀请郑和参观猛兽打斗,郑和起了疑心,装病不去。亚列苦柰儿知道计谋败露,于是带了千把个士兵前去袭击明朝的大船。明军船坚炮利,打得亚列苦柰儿的部队鬼哭狼嚎。亚列苦柰儿不死心,又放出一群猛兽朝明军冲来,这时,只见火箭和炮弹雨点般地落在地上,把这些禽兽炸得东倒西歪,最终,郑和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了锡兰。>  出使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郑和不仅使得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突飞猛进,而且还开拓了远洋贸易的线路,所以郑和对航海事业的贡献绝不亚于同时代的哥伦布。>  2、张永——搞垮刘瑾势力的重要人物 >  元老李东阳参见朱厚照,请求他停止征收军粮,安抚民心,朱厚照顾不得刘瑾的反对,当即采纳了这个建议,然后派遣泾阳伯神英和太监张永,前去镇压叛党……可大队人马刚走不久,京城就接到了破获叛党的消息,朱厚照便让泾阳伯神英返京,并命令张永和杨一清到宁夏安抚军民。>  杨一清在前往宁夏的途中和张永谈得很投机,二人说起刘瑾的罪行都恨得咬牙切齿,于是杨一清叹息道:「刘瑾是我朝一大祸害,可谁也拿他没有办法,这该如何是好啊!」张永小心谨慎地回答:「刘瑾今非昔比,他现在羽翼丰满,爪牙遍地都是,要想铲除他的势力并不容易啊。」杨一清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小声地告诉张永说:「你也是皇上的宠臣,这次回京,你趁汇报工作的时候,将一份伪造的书信交给皇上。信中就写,朱寘鐇其实是想联合刘瑾一起造反,才害得天下大乱。我认为皇上英明神武,一定会将刘瑾绳之以法,到时候你就是流芳百世的功臣了!」>>  张永忽然皱起了眉头,他担心这样做行不通。杨一清接着劝说道:「其他人指责刘瑾,皇上未必相信,但你的话皇上是要听的。如果皇上不信,那么你就大声哭泣,以死相威胁。如此一来,皇上必定会被你打动的。」听了这番话,张永当即坚决地说道:「好!为了报效皇上,就拿我这条老命,同刘瑾拼了!」。>  3、张敏——挽救明孝宗的功臣 >  孩子诞生后,纪淑妃知道自己无法抚养,所以就忍着心痛把孩子交给了太监张敏,让他将孩子处理了。张敏知道这是皇帝的骨肉,所以没有下毒手,他将孩子藏在了密室中,独自喂养。被废黜的吴皇后偶然听说了此事,也经常到安乐堂替孩子喂奶。>  一无所知,所以他将唯一的儿子朱祐极封为太子,可朱祐极实在命短,没多久就身患重病而亡,使朱见深悲痛欲绝。当时宫廷里的很多人都知道,朱祐极的死和万贞儿有必然的联系,但万贞儿势力庞大,爪牙众多,因此让知情人都成了哑巴。>  转眼间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太监张敏冒着生命危险,告诉朱见深,说他还有一个六岁的儿子,就住在西宫。朱见深喜出望外,急忙跑到西宫,抱着自己的骨肉泪流满面,给他取名为朱祐樘,并封纪氏为淑妃。大学士商辂担心朱祐樘会遭万贞儿的毒害,所以上书朱见深,建议让纪淑妃亲自抚养朱祐樘。>>  此后,宫内喜讯不断,邵宸妃生了朱祐杭,张德妃生了朱祐槟,还有姚安妃、杨恭妃、潘端妃和王敬妃也陆续生了男孩子。此时,最伤心的人莫过于万贞儿了,她气急败坏,竟然用毒酒杀害了纪淑妃。张敏听到纪淑妃的死讯,知道自身难保,最后吞金自杀。>  此外,《明史·宦官传序》也明确指出: 宦官,「间有贤者,如怀恩、李芳、陈矩辈」。>  4、怀恩——稳定政局的重要人物 >  怀恩是苏州府人,本来姓戴,宣德中入宫后,才赐姓怀。另说高密(今 明宪宗属山东)人。宣德初年,其族兄兵部侍郎戴纶被杀,其父戴希文时为太仆卿,受株连被籍没。他以幼童入宫,被 为宦官,赐名怀恩。由于任事恭谨,成化时提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当时汪直掌管西厂,梁芳、韦兴等亦很得宠,但怀恩辈分比他们高,性情又耿直,识义理,通典故,遇事常能以先朝的典故来进谏;又廉洁不贪,所以在宦官中威信很高。>  怀恩敢于保护朝中正直的大臣。如有个叫阿九的宦官,他的哥哥因犯罪被官员刘大夏笞打责罚。阿九向宪宗诬告,捕刘大夏入狱,全靠怀恩力救,才得释出。员外郎林俊因触怒宦官,被逮下诏狱,宪宗想处死林俊,怀恩于是冒死力谏,宪宗用墨砚掷他,使他头破流血,但怀恩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宪宗后来还是让步了。>      怀恩在用人上也极为严格。有个叫章瑾的向他行贿请求做锦衣卫镇抚。但是怀恩说「镇抚掌管诏狱之事,怎么能够以贿用人」,拒绝了这人的要求。怀恩还有过人的胆识,不迷信怪异。据说京师曾经出现一种怪物,此物「金睛修尾,状如犬狸,负黑气入窗,直抵密室,至则人昏迷」,以至京城惊扰。一天宪宗上朝,侍卫见怪物而哗,连皇帝都要逃跑了,怀恩却能镇静的护持皇帝。在古代,立太子是关系国家根本的大事。怀恩在这一点上也能坚守正义,保持了太子地位的稳固,稳定了政局。后来怀恩死后,皇帝赐以「显忠」的祠额来褒奖他。纵观怀恩一生的所作所为,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5、李芳——敢于直谏的太监 >  李芳,明穆宗时内官监太监。因忠言进谏,惹怒明穆宗,下狱。>  在隆庆年问,宦官中有两个叫李芳的。一个掌管司礼监,参与了倾陷官员的阴谋,其行为并不见得光明。另一个就是《明史》上称为「贤者」的李芳。他是穆宗朝的内官监太监。一次,工部尚书徐杲等人在修理卢沟桥时,贪污了官银数万。李芳查明属实,上书劾奏,皇帝命令锦衣卫逮捕徐果审讯,追赃发遣。穆宗这个皇帝挥霍无度,每年要从民间征发粳米4500石,白青盐30000斤,给老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李芳上奏皇帝,要求减少征收。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并且赞扬他能够知道节俭费用爱惜百姓。其实对于爱财如命的穆宗来说,表面上对李芳赞赏有加,而内心却是恨他的,因为李芳影响了自己的享乐。后来又由于李芳公正无私得罪了其他一些宦官,他们在皇帝面前说李芳的坏话。终于穆宗借口李芳在内事上无礼而把他逮捕入狱。其实,只不过是李芳敢于直谏,违背了皇帝的心愿而已。>   6、陈矩——力图纠正时弊的权阉 >  陈矩(1539—1607),字万化,号麟,北直隶安肃县人。司礼监掌印太监。嘉靖二十六年(1547)被选入宫,分派在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名下,在司礼监服役,当时年仅九岁。>  明神宗时期的太监陈矩,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得在宦官云集的明朝也少有,但陈矩只守着「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从不滥用权力,仅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被人称之为「佛」。>  陈矩兼掌东厂,权力很大。但是陈矩为人正派,自称要谨守「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在万历十一年,出现了「妖书」大案。此案涉及到宠妃和太子,皇帝下令要穷究,许多官员想乘机陷害异己者,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陈矩负责办这个案子,他顶住了权臣的嘱托,只抓了有罪的生光便结案了,拯救了大批被无辜牵连的人。他掌管东厂期间,是东厂抓人最少,京师秩序最平稳的一段时间。他生活俭朴,淡于名利,但雅重学术,爱好诗文书画。终观其一生,陈矩是 不可多得的一位权阉。>  由上可以看出,在明代的宦官史上,确实出现了一部分以修身重道、匡济天下为立身处世宗旨的宦官。他们或者在外交上取得了成功,或者在政治上为明代的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或者在文化建设上有所建树。他们虽身处残疾,却能够不随波逐浪,不趋炎附势,而能廉洁自律,耿介忠诚。往往在文官集团整体腐败的过程中,一些被视为宝贵的道德信条竟然是由宦官来体现和坚持的。>       他们同时期正直的官员能够身处其中而头脑冷静,对当时宦官的所作所为、为人品性作出公正的评价,我们在审视明代宦官的过程中,决不可因部分宦官的窃柄弄权、纳贿行恶而忽视了另一部分宦官在那样的环境中能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决不能因部分宦官在政治生活中的恶劣行为而使我们形成某种僵化的思想意识,从而影响到我们对明代整个宦官阶层的正确评价。>

京津冀原属直隶省,是一个整体,在 历史 上,由于首都位于此地的原因,很多贫困人家的儿子被送入宫中,侍奉皇帝,这些太监,有的积极上进,进步很快,甚至有的还文武双全,帅气逼人,但官至高位后,各自的个人品行就显露无疑,有的专权谋私留下不好的名声,有的忠正无私,留下清廉之名。以下这24位官居要职的太监或宦官,就以自己的经历的在 历史 上留下或好或坏的浓重一笔。

魏忠贤(1568年-1627年),字完吾,沧州肃宁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王振(?-1449年),张家口蔚县人。明朝宦官。 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侍郎,服侍太子朱祁镇(明英宗)被称为王伴伴。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正统七年(1442年)起,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专权八年,被英宗称为先生。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争相攀附。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后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杀死。

曹吉祥(?-1461年),唐山滦州人。明代权宦。曾隶属于王振门下,参与出征兀良哈。1452年,参与分管京营,累官至司设监太监。后来又与大将石亨等密谋,率兵迎明英宗复辟。天顺初年,奉命总督三大营。1461年,曹吉祥的嗣子曹钦举兵叛乱,曹吉祥被英宗设计逮捕,事后被磔刑处死。

冯保(?-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衡水深州人。明代著名太监。

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嘉靖四十五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隆庆六年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明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后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王安,保定雄县(今雄安新区)人,明神宗皇宫太监,明末重量级人物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太监陈炬推荐,命为皇太子伴读。当郑贵妃谋立己子为皇太子,皇太子处于危机之时,多由王安保护。明光宗即位,擢司礼秉笔太监,并劝光宗重用东林党人杨涟、刘一燝等人。光宗去世,熹宗即位,王安协助天启将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住哕鸾宫。魏忠贤、客氏得势后被杀。

王承恩(1?-1644年 ),明末宦官,邢台市信都区白岸村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帝命王承恩提督京营。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福王时,谥忠愍。承恩后为清朝康熙皇帝所称颂,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竖碑立传。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河北邯郸人,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阎承翰,真定(今石家庄)人。周显德中为内侍。入宋事太祖,以谨愿称。太宗时擢为殿头高品,稍迁内侍供奉官、内殿崇班。 大中祥符四年,迁内园使、左班都知,领奖州团练使。

秦翰(952年—1015年),字仲文,石家庄鹿泉人。北宋宦官。 于宋太祖时入宫。宋太宗、真宗时,屡次参与抵御契丹以及讨伐赵保忠等军事活动,作战勇猛,有谍略,又善于领兵和团结将帅,功勋显著,很受太宗、真宗的赏识信用,一再给予嘉奖提升。官至入内都知、昭宣使、群牧副使,加领平州团练使。死后一再追赠贝州观察使、彰国军节度使。 秦翰可以说是宋代宦官中在军事方面杰出的人才,即使与一般的将帅相比,他亦是相当出色的。

张崇贵 ,真定(今石家庄)人。太祖时为内中高品,稍迁殿头。太平兴国中,以善射迁为御带。钱俶纳土,命驰往阅城防储偫之数。亲征太原,从崔彦进、李汉琼先路视水草。端拱初,补内供奉官。历任黄门右班押班、内殿崇班、黄门为内侍、内侍右班副都知、内侍右班都知、内侍左右班都知,领诚州团练使。大中祥符元年,加昭宣使。

李莲英(1848年—1911年),廊坊大城人,原名李进喜,清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在宫中期间,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

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卒,享年63岁。

张永(1465年—1529年),保定高碑店人,明朝正德年间宦官,是著名的宦官集团“八虎”之一。 张永在成化年间进入皇宫,到了弘治朝时被调入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照(即“明武宗”),到太子继位时成为明武宗的亲信,勤练武艺,弓马娴熟,颇有勇力,武宗常赞“壮士张”。身兼数职,并督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的差事,是当时正德朝宦官集团“八虎”的成员。 张永原是宦官刘瑾的党羽,后因不满刘瑾作为而产生矛盾,曾出手殴打刘瑾,明武宗为此亲自劝和。后在平叛安化王朱寘鐇叛乱时接受杨一清的建议,用计谋将刘瑾铲除。明世宗继位后,张永因被弹劾而遭贬黜。嘉靖八年(1529年)起用掌管御用监,提督团营。同年,张永病逝。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沧州南皮人。他在八九岁时净身,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咸丰死后安德海立下大功成为慈禧心腹。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

高凤,保定涿州人,明代司礼太监。正德时宦官“八虎”之一,曾屡被劾,后被罢免官职。正德二年,徐蕃等多位大臣联名弹劾给事中太监高凤,让他尝到了“逮系诏狱、廷杖除名”的滋味。高风被逮到京师下了大牢,受廷杖差点被打死,官也罢了。

谷大用,明代宦官,廊坊文安人,武宗朝内侍“八虎”之一。 提督西厂,与其他宦官刘瑾、马永成、丘聚争宠,势倾中外,专横跋扈。 正德六年 (1511),河北爆发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武宗以他总督军务,与伏羌伯毛锐、兵部侍郎陆完率京营镇压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他竟征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边军入操京师,号称“外四家”,开了调操边军的先河。

刘应坤,保定高碑店人,明代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总督镇守辽东首席监军,是宁锦大捷的明方实际上的战役指挥官。

明熹宗在战后传谕嘉赏时,称赞刘应坤说:“镇臣刘应坤鼓舞将吏,努力戎行,匪直大挫贼锋,在宁远有却敌之效;抑亦深寒虏胆,于锦州有解围之助;着加恩三等,荫弟侄一人与做锦衣卫指挥同知世袭,给与应得诰命,赏银六十两、彩缎四表里。”其奖赏数额仅次于魏忠贤,可见他所起到的作用之大。而袁崇焕仅获加衔一级,赏银三十两、大红纻丝二表里。明熹宗评价他说:“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朕不加谴责,尚著叙赉,分明念久在危疆,姑使相准耳。”明熹宗对二人的表现明察秋毫,奖赏可谓公正公道。

这么大的军功,只赏几十两银子,明代后期是真没钱啊。

孙暹(?—1598),明朝宦官,保定涿州人,司礼监秉笔掌东厂太监。万历时掌管东厂,恬静。文盲。魏忠贤曾投其名下。 万历十七年(1589年),魏忠贤在孙暹引荐下入宫当差,改姓李。后在甲子库办事,有些油水,因而逐渐富裕了起来。万历时期,提督东厂的太监都比较老实,“东厂张诚、孙暹、陈矩皆恬静”,以至于东厂的狱中都生出了青草。

张鲸,保定高碑店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入宫中为宦官,列于太监张宏名下(小太监入宫,必投一大太监为其主子,称为名下)。此人刚介寡学,驰心声势,深得神宗倚毗,也曾为神宗斥逐冯保出谋划策。冯保被斥逐后,张宏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张鲸任掌东厂太监,兼掌内府供用库。后遭弹劾失宠,不久便退废林下

王体乾,北京昌平人,明代司礼监掌印太监。

魏忠贤爪牙。柔佞深险。熹宗初,为尚膳太监,迁司礼秉笔。王安之辞司礼掌印也,体乾急谋于客、魏夺之,而置安于死。用是,一意附忠贤,为之尽力。故事,司礼掌印者位东厂上。体乾避忠贤,独处其下,故忠贤一无所忌。杨涟劾忠贤疏上,帝命体乾诵之,置疏中切要语不读,涟遂得谴。万燝之死,出体乾意。忠贤不识字,体乾与永贞等为之谋主,遇票红文书及改票,动请御笔,体乾独奏,忠贤默然也。及忠贤冒陵工、殿工、边功等赏,体乾、永贞辈亦各荫锦衣官数人。尝疑选人受益、黄愿素为钱谦益、黄尊素兄弟,欲并柰锢,其阿媚忠贤如此。及庄烈帝定逆案,革体乾职,籍其家。

李永贞,北京通州人,五岁即自宫,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入坤宁宫当近侍,伺候皇后。明神宗因罪被押十八年,能读四书与《诗经》、《书经》、《左传》、《韩非子》等书,光宗即位后被释放。天启元年(1621年),投在兵杖局掌印太监诸栋幕下,隔年,诸栋病死,刘荣介绍他转投魏忠贤的名下,依附魏忠贤,一月五迁,升为由文书房升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不识字,李永贞与王体乾共同为魏忠贤更改内阁票拟。李永贞盛气凌人,性贪好胜, 崇祯即位后,被斩杀。

曹化淳,天津武清人,字如,道号止虚子,家境寒微,十二三岁左右入宫,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孙朱由检,极受宠信。朱由检继位后,曹化淳负责处理魏忠贤时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余件,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至崇祯四年,曹化淳在宫中的地位已相当显赫。官至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 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蒙允告假还乡。

张兰德(1876年—1957年),原名张祥斋,字云亭,天津静海人,在内宫太监里排辈兰字,因起名张兰德,慈禧太后赐名“恒泰”,宫号小德张,是清末大太监总管。1888年12岁自宫其身,1891年入宫当太监,1892年被派入宫内南府升平署戏班学京剧武小生,技艺精湛,深受慈禧太后赏识。1898年被提升为后宫太监回事。庚子事变中,随慈禧太后西狩,回京后升任御膳房掌案,三品顶戴。1909年,按照隆裕太后的懿旨,小德张升为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各王公贵族,朝廷大臣晋见隆裕太后,必须得到小德张的首肯,权倾一时。

民国二年(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出宫到天津英租界做寓公,深居简出,不问政事,广置田产。1957年4月19日病逝于天津,终年81岁。 2003年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由马小宁饰演小德张。

23、崔玉贵——二总管太监(三品)

崔玉贵(1860-1925),原名崔治世,字建堂,沧州河间县崔张吉村(今廊坊大城县境内)人。清朝慈禧太后后期的二总管太监。先在庆王府当太监,后来宫内成立戏班子,崔的武功非常好,被举荐进宫在升平署戏班演戏,讨慈禧太后喜欢,从此得以发迹。曾将珍妃投入井,光绪年间升任二总管,授三品衔,亮蓝顶戴。

陈矩(1539年-1607年),字万化,号麟冈,北直隶安肃县(今保定徐水区)人。明朝中后期贤宦,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他为人廉洁,力主安静,矫正时弊,在任内成功处理了“妖书案”,稳定朝局。死后被明神宗谕祭九坛,祠额为“清忠”。

太监、宦官及其籍贯

1、魏忠贤——沧州肃宁

2、王 振——张家口蔚县

3、曹吉祥——唐山滦州

4、冯保——衡水深州

5、王安——保定雄县(今雄安新区),

6、王承恩——邢台信都区,

7、赵高——河北邯郸

8、阎承翰——今石家庄。

9、秦翰——石家庄鹿泉。

10、张崇贵——今石家庄。

11、李莲英——廊坊大城,

12、张永——保定高碑店,

13、安德海——沧州南皮。

14、高凤——保定涿州,

15、谷大用——廊坊文安,

16、刘应坤——保定高碑店,

17、孙暹——保定涿州

18、张鲸——保定高碑店

19、王体乾——北京昌平

20、李永贞——北京通州

21、曹化淳——天津武清

22、小德张——天津静海

23、崔玉贵——沧州河间

24、陈矩——保定徐水

史上祸乱朝政或是严重影响历史的太监有很多,这里举例十个:秦朝赵高;东汉张让;唐朝高力士、李静忠;明代魏忠贤、刘瑾、郑和、王振;清朝安德海、李莲英;北宋童贯。

太监是古代每个王朝不可或缺的,太监,这个身体上有缺陷的团体,本身是处于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群。但是不知道从哪个朝代开始,这些宦官、太监的地位突然上升了,并有了很大的权力。正如他们的身体有缺陷一样,他们的心理也有缺陷。所以他们获权后开始胡作非为,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大太监,多数是祸国殃民的奸臣,是导致王朝覆灭的不安定因素。比较著名的三大乱政太监有:

一、明朝魏忠贤

魏忠贤是当之无愧的太监界的老大。魏忠贤出身流氓恶棍,目不识丁,凭着溜须拍马的绝活儿,地位权势与日俱增。万历四十八年,年逾半百的魏氏飞黄腾达,开始大兴冤狱捕杀东林党人,私植党羽,自称九千岁。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

二、秦朝赵高

赵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宰相。为了一己私利,赵高置江山百姓于不顾,与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更改遗诏赐长子扶苏和蒙恬死。之后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诛戮宗室、大臣,且专擅朝政。在扶不起的秦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对不随声附和的大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

三、明朝王振

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他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的宠幸,逐渐开始擅权,结党营私,干涉朝政,后来,王振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竟怂恿皇帝亲征来犯的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结果皇帝做了俘虏,自己也搭上了性命。

1:嫪毐

说起嫪毐,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他以假寺人的身份与秦国太后赵姬私通,还生下了两个儿子。其在官场上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路坐到了长信侯的位置,可惜最后反叛作死了,被施以车裂而死,并夷三族。

2:赵高

赵高也是秦朝的一位著名的太监,早年服饰秦始皇。秦始皇死后,其担心公子扶苏上位后,地位不保,便伙同丞相李斯篡改遗旨,立公子胡亥为帝,史称秦二世。秦二世上台后,赵高诬陷丞相李斯谋反,胡亥杀李斯,立赵高为丞相,此时他已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一日赵高牵着一只鹿上朝,并指着鹿说到:这是一匹马,你们说是不是?结果有人说是鹿有人说是马,而那些说鹿的人都被赵高杀死了,可见其权利有多么的大。

公元前207年,赵高杀秦二世,立公子子婴为秦王。子婴上台后,不甘成为赵高傀儡,便伙同宦官韩谈诛杀了赵高,并夷三族。

3:高力士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唐朝大太监。他是忠诚而又有谋略的政治家,对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他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公元760年,力士被诬流放巫州。他死后赠封扬州大都督,葬于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他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

4:郑和

郑和,又名:马三保、三宝太监,云南昆阳人,中国明朝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 他早年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曾先后七下西洋,跨越了半个地球,进行了15世纪末以前世界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完成了人类 历史 上伟大的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也是历代太监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公元1433年(宣德八年癸丑) 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队回国,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5:王振

王振是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的大太监,因其是明英宗的伴读加玩伴,人聪明伶俐,深得英宗喜欢。其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朝廷中有很多官员认其为干爹。他还鼓动明英宗亲征瓦剌,导致英宗被俘,是一个名副其实奸佞之臣。在英宗亲政瓦剌途中,被樊忠将军手刃。

6:魏忠贤

魏忠贤本名魏进忠,原是一名爱赌的小混混。后经人指点,入宫成为寺人。魏忠贤本以为今生无望了,没想到在宫中遇到了当时的皇孙朱由校(后来的天启帝)的奶妈客印月。客印月是魏忠贤的老乡,俩人也是命好,万历皇帝死后,传位于泰昌帝,没想到泰昌帝仅在位29天就驾崩了。泰昌帝驾崩后,朱由校继位,是为天启帝。

天启帝当时酷爱木匠活,自己埋头做木匠活,国家大事全部交给魏忠贤。当时朝堂上很多的大臣认魏忠贤为干爹,叫魏忠贤为九千岁,还有人为魏忠贤建生祠。魏忠贤还和客印月还祸害后宫,凡是有身孕的嫔妃,都被两人祸害流产,甚至有嫔妃被活活饿死。

公元1627年,天启帝驾崩,传位于其弟朱由检,是为崇祯帝。崇祯帝上台后列举魏忠贤的一一罪状,崇祯帝赐以白绫命其自缢,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7:安德海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他在八九岁时净身,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善于奉承,他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咸丰死后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等。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

8:李莲英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1848年—1911年,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 李莲英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入宫后官至大总管。他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他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1911年亡,时年63岁。

清朝家谱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清穆宗

同治皇帝载淳

清穆宗,名爱新觉罗· 载淳(公元1856-1874年),咸丰病死后继位。在位13年,患天花而死(另一说为患梅毒而死),终年19岁。葬于惠陵(今河北省易遵化县西北),谥号为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同治帝载淳,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咸丰病死后,他于同日在灵柩前继位,改年号为“祺祥”。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三岁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即位时,只有6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满八位大臣专权,和恭亲王奕炘合谋发动辛酉政变,乘 皇室从热河回北京之机,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慈禧任奕炘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实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后镇 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延缓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 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 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同治的荒*程度比他父亲咸丰还要厉害。他有许多后 妃,却还要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据说,时间一长,染上了梅毒,病倒了。起初 只觉得浑身发烧,口渴,腰疼,小便不畅。太医摸不透是什么病,只当普通的感冒来治。一连几天,烧热不退。又便秘,颈项、肓背、腰部等处发出紫红斑块。到公 元1874年11月,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左边脸颊上的斑块被抓破,渗出血水,又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很远就能闻到 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慈禧太后怕同治从镜子里见自己的尊容会受惊,便命太监将养心殿内所有的镜子都收藏起来,不便挪动的穿衣镜等,用红缎蒙上。同治命人拿 镜子,皇后等人也以病人不宜照照子为理由劝阻。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言,宫中对于同治患梅毒之事多方掩饰,只说是出天花。一天,同治的皇后去养心殿探病,并向他诉说慈禧太后又为细微小事责骂她,还失声 哭泣起来。慈禧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并设下了监视的耳目。这天,慈禧听说皇后去探视皇帝,便亲自到养心殿东暖阁外偷听他俩的谈话。她听到皇后在诉说她 的不是,就怒气冲冲地闯了进去,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就打,并且叫内廷太监准备棍杖,要严厉责罚皇后。同治见状,被吓得昏厥了过去,慈禧这才没有对皇 后用刑。同治的病势却从此越来越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死于养心殿东暖阁。

同治死后的庙号为穆宗毅皇帝,史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光绪皇帝载湉

清德宗,名爱新觉罗· 载湉(公元1871-1908年),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寰的儿子,慈禧太后外甥。同治皇帝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第九帝,在位34年,病死(另一说是 被慈禧或袁世凯毒死),终年38岁。葬于崇陵(今河北省易县西50里),谥号为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光绪帝载湉,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 维持生命。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她父亲写到“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有你自己决定了。阿鲁特氏 绝望,于公元1875年2月20日深夜三更时分吞金自杀。

对于慈禧的决定,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御史吴可读更实行“尸谏”。他事先吞服了生雅片,然后去见慈禧。他头也不磕,大声说:“你知道载湉并不是嫡派的继 位人,所以选择他,只不过因为他是你妹妹的儿子,使你可以继续听政,掌握大权。臣下都反对你这样做。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伦亲王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 今天我斗胆讲了这些话,你一定会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经吞下了生雅片,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之前,一定要让你明白,你选择载湉继承先皇,实在为天下人所 共恨!”说完,他就跑到同治墓前倒地死去。慈禧不为所动,于公元1874年12月乙亥日立载湉为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光绪继位后,由慈禧专权。至光绪16岁,慈禧"归政",但仍实掌大权。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中国运兵船,并攻击驻牙山清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为甲午战争。

年轻的光绪皇帝眼见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耻辱,“不甘作亡国之君”,一心想有所作为。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准备进行资本主义 改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光绪皇帝下诏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变 法图强。光绪发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诏令,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把 希望寄托在统辖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身上,派谭嗣同深夜去见袁世凯,要他发动兵谏,协助光绪推行新政。袁世凯也表示坚决忠于皇上,一定照办。但谭嗣同走 后,他便去向荣禄告密。慈禧因颐和园得到荣禄密报,立刻返回紫禁城。光绪料到事情败露,急忙派人送信要康有为等人赶快逃命,他自己被慈禧带到议政堂,被迫 写了退位诏书,将政权全部交给了慈禧,然后被关进了南海中的瀛台,也就是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他最知已的珍妃也被慈禧 关押在别处。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等人被杀,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因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又称为百日维新。

光绪被囚于瀛台,由慈禧的四名亲信太监监视着。他或者坐在露台,双手抱膝,愁思哀伤,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太监的监视比较松懈时,就偷偷地记日 记。这样差不多被关押了整整两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奥匈 等八国联军入侵。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光绪被慈禧带着逃亡西安。临时前,慈禧命总管太监李莲英硬将珍妃推入东华门内的一口井内。在逃亡中慈禧下令剿杀义 和团运动。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岁次辛丑,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 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绪又被慈禧带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 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病卧床。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现在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 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 “我不能死在他之前!”当天(癸酉日),即21日就命令光绪的饮食、医药之事统统由李莲英服侍。这天下午,光绪的病情突然转危,不久死去。据说是慈禧令太 监将他毒死的。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袁世凯的叛卖告密,使慈禧镇压了维新运动。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执政,将会问罪于他,于是就与庆亲王色结,打算废 黜光绪,立庆亲王之子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杀了光绪。又有学者认为光绪是病死的。光绪自幼身体孱弱,一直有脾胃虚弱的毛病。成年后又有滑精症状,而且一 天比一天厉害。他又长期咳嗽,似乎患有肺结核。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精神抑郁,更使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眼、食欲不振等症状相继出现,逝世前 一年已病入骨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并发急性感染。这一说法为多数学者接受。

光绪病死后的庙号为德宗景皇帝,史称光绪皇帝。

(好了,就这些,希望您能满意)

 “太监”另称“宦官”,为古代皇室役使的男性官员。现代人把古代被阉割生殖器后的男性为“太监”。在历史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剧中的太监都是服侍皇室的奴才。那么,大家知道现实历史中的十大太监都是谁吗?一起和 民族文化 来看看!

  赵高

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着名宦官。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入秦宫为宦官,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蔡伦

公元82年,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窦氏与宋贵人争宠,以“厌胜之术”为由诬陷宋贵人,将其定案下狱,后宋贵人仰药自,一出宫斗剧以窦皇后的胜利而告终。在整个事件中,替窦皇后充当狗腿子的人是一名宦官,他的名字直至今天中外皆知,但在当时他不过是个见风使舵的投机者而已,连他自己也想不到自己的名字能被后世铭记。他就是蔡伦。

 

张让,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封列侯。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灵帝极为宠信。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他和其余几个常侍设计伏杀何进。袁绍、袁术等人闻何进被杀,入宫杀尽宦官,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刘腾

 刘腾(463-523年),字青龙,平原城(今山东平原县)人,北魏宦官大臣。幼时坐事受刑,补小黄门,转中黄门。后为大长秋卿、金紫光禄大夫、太府卿,长乐县开国公,进任司空。正光四年三月,薨于位,年六十。

  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是中国唐代的着名宦官之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唐代着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

明代好宦官大盘点:揭秘明朝史上六大贤德太监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王国,被视之为历史上 祸国殃民的巅峰时代,有人甚至说大明江山是在 的祸害下,民穷财尽,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