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取康熙御马的窦尔敦是真实存在的么?他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2收藏

盗取康熙御马的窦尔敦是真实存在的么?他的结局是怎么样的?,第1张

窦尔敦在京剧中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一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大家可能立马都会接着唱下去。但是,窦尔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他究竟是怎样的,他的结局如何?大家可能都不太清楚。

(京剧中的窦尔敦)

窦尔敦是清朝初年的人。《清史稿》和《清实录》这样的正史上都没有记载。不过,其他一些史料《明清史料》以及地方志《献县志》中却有相应的记载。

不过,虽说《明清史料》《古城瑷珲》及《献县志》上又窦尔敦的记载,但我严重怀疑窦尔敦这个人的真实性。为什么这么说呢?

窦尔敦的人生经历,主要来源于《献县志》。但是《献县志》所采集的,很多都是公案小说《施公案全传》《彭公案》里的内容。

比如,窦尔敦劫取官银十万两,造成兵部尚书彭朋被革职。然后,彭朋的手下护卫黄三泰为了救彭朋,约窦尔敦比武。两人事先约定,比武的时候不能使用暗器。但是,在比武的时候,由于黄三泰打不赢,因此他违背约定,暗发金镖,伤了窦尔敦的臂膀。接着早已埋伏好的清兵突然打到,结果,窦尔敦丢了官银。

这里面,所谓兵部尚书彭朋及护卫黄三泰,在历史上都是没有的,他们只是《彭公案》里的人物。而且这个故事太具有演义的味道。古代打仗,哪有单独出来比武的道理。只有演义小说,为了把故事讲精彩,同时突出主人翁的英雄行为,才会做这样的事情。

另一本文献资料《古城瑷珲》所记载的关于窦尔敦的事情不同。里面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不过,所讲的故事也显得相当可疑。为什么这么说呢?

(康熙像)

先讲一讲这个故事。

康熙皇帝在山海关外大凌河建了一个牧场养马,这个牧场占据了老百姓的大量农田,老百姓心里很愤怒,但是敢怒不敢言。于是,身为绿林好汉的窦尔敦,带着一帮兄弟,**了康熙的十几匹好马。这事可不得了,于是,清朝率军攻打窦尔敦占据的连环套。但两次都失败了。清军没办法,便抓捕了窦尔敦的母亲和嫂子,对他们施加酷刑。

窦尔敦是个孝子,不得已,只得到官府去自首,被刑部判处死刑。

当时,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正准备攻打被沙俄占领的雅克萨城。萨布素听说了窦尔敦的事迹后,对窦尔敦的品行敬佩不已,于是跑到朝廷去奔走呼吁,最后让刑部改判窦尔敦流放黑龙江。

窦尔敦到了黑龙江后,萨布素立刻把他释放出来,让窦尔敦帮他练兵。

雅克萨之战打响后,窦尔敦奉萨布素之命,前往沙俄送战书,要求沙俄撤出雅克萨城。窦尔敦把书信送到了,但是沙俄拒绝撤出雅克萨城。因此双方交战,在清军的猛攻下,沙俄大败。

不过,等到清军撤出瑷珲后,沙俄又卷土重来,重占雅克萨城。萨布素只得回师再战沙俄。双方交战了五日,清军依然没有攻下雅克萨。这时候,窦尔敦混进城,砍倒了沙俄的旗杆。沙俄士气受挫,清军强力进攻,终于打败沙俄,重新占领雅克萨。

(雅克萨之战)

接下来,双方勘定国界,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古城瑷珲》记载的窦尔敦的事情,其中康熙、萨布素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雅克萨之战也是真实的。不过,故事里依然有漏洞。比如窦尔敦盗窃御马,自然是大罪,萨布素怎么可能救他呢?再说了,就算改判为发配黑龙江,这是朝廷钦犯,萨布素如何敢把他给放了?还有,清军把窦尔敦的母亲抓捕,因此窦尔敦自首。这样写,所表现的是窦尔敦孝道的一面,但是历史上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另外,窦尔敦混进雅克萨城,砍倒旗杆,这有点像韩信当年的拔旗易帜。而且正史所记载的雅克萨之战,完全没有这样的事情。

所以说,这显然是一个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献县志》记载窦尔敦自首后,他的母亲责备他做事糊涂,撞墙自尽,免得自己成为窦尔敦的羁绊。窦尔敦挣脱绳索逃走,但又被抓捕,接着被处死。《明清史料》讲得更清楚,说是康熙下诏,凌迟处死窦尔敦。

《献县志》《古城瑷珲》及《明清史料》对窦尔敦结局的介绍,显然自相矛盾,很不靠谱。因此,窦尔敦这个人,大概是不存在的。

相信许多人都曾以为《说唱脸谱》中蓝脸的窦尔敦是虚构的吧,但实际上在历史中确有窦尔敦此人。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蓝脸的窦尔敦到底是何许人也。

首先从他的身世说起。

窦尔敦祖籍河北献县,而窦尔敦并非他的本命,他原名叫窦开山,又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二,加之长得身强体壮,所以又有“窦二敦”的外号。窦尔敦少时就曾随一军人学武,性格刚烈,又嫉恶如仇,后来还直接杀了当地一名作恶多端的知县,窦尔敦的流浪生活就此拉开序幕。

而在流浪的日子中,窦尔敦也没有放弃学武,并且在途中遇到了一名和尚,从和尚那里学到了不少武功,经过苦练之后成为武学高手,还自己发明和改良了一件神兵利器——他的护手双钩。据说他那钩子攻防兼备,使用起来更是威风八面、势如猛虎,所以后来有人称他的钩为“虎头双钩”。

接下来说说窦尔敦比较重要的人生经历。

窦尔敦在武功学成之后就不再逃亡,而是返回老家开始公然反抗清朝统治,并且招收了不少人马。他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劫走了朝廷的十万两白银。在劫走白银以后,朝廷派人派来的人先是要求与窦尔敦比武,在窦尔敦同意比武后又在比武之时出尔反尔,使用阴损招数伤了窦尔敦,而窦尔敦则是负伤逃走。之后朝廷又派人多次围剿窦尔敦,但都没有成功。

窦尔敦干的第二件大事,也是他的成名事件就是盗御马。窦尔敦机缘巧合之下听说朝廷官员梁九公骑着御赐的马前去围场狩猎,于是,他便只身潜入梁九公的营地,偷走了那匹御马。自此,窦尔敦彻底成了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但奈何窦尔敦武力值极高,在用兵上也颇有水准,朝廷陆续又多次对他进行围剿都以失败告终。

他的最后一段经历,就是不幸被朝廷所抓获了。

朝廷直到窦尔敦是位孝子,家中又有一母,便将窦尔敦的母亲抓走威胁窦尔敦投案。窦尔敦听说母亲被抓,果然乖乖束手就擒,但母亲得知自己拖累窦尔敦被抓之后,当场自尽身亡。窦尔敦在母亲去世后悲痛不已,奋力反抗,但是最终寡不敌众,在受伤后被朝廷擒获,最后在他三十五岁之时被皇帝判了凌迟之刑,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窦尔敦死后,他的故事被编入京剧之中。因其勇猛刚强,而给了他蓝色脸谱,还专门因他所用的武器:虎头双钩而给他的眉部画上了双钩,并以其成名作——盗御马事件为他重编了一个故事。自此,便有了《说唱脸谱》中写到的“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

中国的京剧文化博大精深,除了窦尔敦,还有许许多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各有自己的风格和故事,还有专属于自己的脸谱和代表色。若是对中国的戏曲文化感兴趣,那么京剧一定是不容错过的代表性剧中。

  《唱脸谱》是一首著名的京戏歌,京剧曲调跟流行音乐巧妙融合风格的歌曲表式。其中提到了的故事有:

  1、歌词“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讲的是窦尔墩,原名窦开山,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金鞍玉辔追风赶月千里驹到围场行猎。窦尔墩探知这一消息后,只身潜入御马厩,用熏香熏倒守卫,用匕首杀门丁,盗走了御马。此举,使绿林义士大受鼓舞,给了清廷又一沉重打击。

  2、歌词“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讲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占据荆州,命关羽攻打长沙。守将韩玄命黄忠出战,马失前蹄,关羽释之。次日会战,黄忠箭射关羽盔缨, 以报关羽不斩之恩。韩玄怒责黄忠通敌,将斩,魏延押粮归来,杀死韩玄,与黄忠同降刘备。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也同是《三国演义》的经典人物。

  3、歌词“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管领罗刹﹑夜叉,掌擎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托塔天王和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绎》作品里的托塔天王李靖并不等同,李靖属于托塔天王的文学再创作。《西游记》中的托塔李天王,得如来佛祖赐的一座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化解了父子前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

  4、“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也是《西游记》中经典故事,中国著名的神话角色之一孙悟空,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艺作品中的绿林好汉窦尔敦生活原型叫窦开山,河北省献县人,生于南明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乳名二东,长得虎背熊腰,因此又叫窦二敦。

  窦尔敦出身贫苦,他的父亲窦志忠是李自成的部将,曾参加过明末的农民起义。《清史稿》并没有关于窦尔敦的记载,其事迹多见于《献县志》等方志类史料。

  窦尔敦十五岁开始为地主种田维持生计,一次,他在集市上看到几个地痞无赖欺侮一老一少的卖枣小贩,他冲上前想抱打不平,却被一个老者阻挡。

  老者姓韩,是一位流落民间的义军首领,他对窦尔敦仗义行为感染,冲上去几个回合就把地痞制服,后收窦尔敦为徒,教他武艺。

  窦尔敦学艺三年后,杀死了为非作歹的知县父子,为躲避官府缉拿,就开始浪迹天涯。

  期间出家为僧,师从静慈和尚,学会了软硬气功、轻功、护手双钩等绝世武功,当时江湖人称“铁罗汉”。

  清朝康熙末期,窦尔敦回到家乡招兵买马,聚众起义,抗击满清的残暴统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窦尔敦率部抢劫了大名府运往京城的十万两官银,朝野大为震惊。

  清廷将兵部大臣彭朋革职,派护卫黄三泰抓捕窦尔敦。黄三泰为了抓获窦尔敦,以比武会友的名义,约来窦尔敦。

  两个人较量的时候,黄三泰违背不用暗器的约定,暗中发金镖刺伤窦尔敦,窦尔敦左肩负伤后死里逃生。

  此后,清廷多次围剿窦尔敦,都没有捕获他。窦尔敦认为河间、献县一带无险可守,就转移到燕山山脉一处叫连环套的地方安营扎寨,据守此地与清军周旋,期间,曾夺取河间府大批辎重。

  窦尔敦率领的义军最高潮时,发展到万余人。

  有一次,清太尉梁九公乘坐皇帝御赐的宝马在河间围场狩猎,窦尔敦得知消息,只身下山,将梁九公骑乘的御马盗走。

  清廷多次围剿窦尔敦均未奏效,就使用了下三滥的手段,把窦尔敦的老娘抓起来,诱捕窦尔敦。窦尔敦是个大孝子,为了营救母亲,就把自己捆绑起来,投案自首。

  窦尔敦的母亲认为他迂腐糊涂,撞墙自尽而死。窦尔敦悲痛万分,挣断绳索与狱卒搏斗,不幸腿部负伤被擒获。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七月二十七日,“步军统领隆科多拿送大盗窦尔敦等”,请示康熙帝。

  康熙帝批示:“窦尔敦、王四老公行劫年久,甚为凶恶,杀人亦多。平人杀人三口,尚且凌迟,此为首者,亦当凌迟。”九月二十日,窦尔敦被秘密处死,年仅三十四岁。

  《古城瑷珲》则另有说法:窦尔敦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原名窦二东,被清廷蔑称为窦尔敦。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窦尔敦被改判流放黑龙江。

  康熙帝很敬重窦尔敦刚直不阿的品行,就安排他在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手下当差,曾参加中俄雅克萨之战,立下战功。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负伤后,不治身亡,享年六十二岁。

梁葫芦是个太监。北方多产蝈蝈,好事的人都用葫芦装着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可以经过冬天也不死。葫芦中长形的就像鸡心的样子,截掉其中的一半,用象牙镶嵌,有的用紫檀做成盖子,那些扁状的在旁边开个玻璃窗,用刀刻上花卉,都市里的人尤其认为它贵重。梁九公以制造这个作为职业,销售这种东西一定可以获取巨大的利润。还在葫芦没有长成的时候,用框范(将葫芦)捆起来,(长成的葫芦)是方是圆是大是小就会随心所欲,大的像斗,可以制成装果品的盒子;很小的可以制成妇女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尤其显得精致工巧。其它奇形怪状的。不能全部叙述。上面的纹理有山水花鸟的形状,比毫发还细,(这都不是)由于镌刻而成的,空隙的地方都有“梁九公制”的小方印,别人仿效,不能够达到,人们都叫(这种葫芦)为梁葫芦。

盗取康熙御马的窦尔敦是真实存在的么?他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窦尔敦在京剧中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一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大家可能立马都会接着唱下去。但是,窦尔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