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颖超的祖先是谁
得姓始祖:付(傅)说。
商朝从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以后,只兴旺了很短的一个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继位时,国力已经很是微弱。武丁决定振兴朝纲,可是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为此他一直忧虑。一日晚,武丁梦见了一个叫说的圣人,此人状如囚徒模样,却口称腹有良谋,武丁笑醒后,命人按梦中模样画成图像,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付(傅)岩的地方找到一个叫说的奴隶,他们把他带回朝中。说给武丁提了不少关于治国方面的建议,武丁便任命说为宰相。说执政以后,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说的辅佐下,商朝后期达到了极盛,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因说曾居于付(傅)岩,所以称他付(傅)说,付(傅)说就成为付(傅)氏的得姓始祖。
2、付氏的祖先是谁?
有满族人
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二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三。
寻根溯源
付姓来源有二: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姓氏急就篇》、《广韵》等所载,春秋(实为战国)时鲁顷公之孙雅,仕秦为付节(玺)令,子孙以官为氏。2、出自他族。今黎、蒙古、苗、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付雅。鲁顷公(前二七零年至前二五六年在位)之孙,秦国官吏。鲁顷公为鲁国最后一任君主,后被楚国灭国。鲁国亡后,子孙外逃,雅流落到秦国,因办事认真,被秦王任为付节令(即保管令付的官员,付乃古时君王传达命令的凭证,用金属或竹木制成一定图案,然后一剖为二,一半为调动者执有,一半为帝王本人或付节令保管,上令下达,对付为凭)。付节令官位不高,却需要君王亲信担任,雅在秦国曾长期担任此职,其子孙为别他族,即以官为氏,称付姓,并尊付雅为其始祖。
繁衍播迁
付姓在秦汉时期主源繁衍于今山东胶南县,并且人口众多,为当地之望族,古时此地为琅邪郡,后世各地之付姓多由此郡分衍而出,故后世付姓有以琅邪为其郡望堂号的。东汉时,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付融可谓付姓见诸史册之第一人,也表明了付姓缓慢向周边各省播迁的史实。魏晋南北朝时期,付姓逐渐遍及黄河中下游各省,并有南徙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四川、湖南等南方省份者。隋唐之际,付姓之主源依旧繁衍于北方,唐末五代时,陈州宛邱(今河南淮阳)、赵州昭庆(今河北赵县)成为天下付姓关注之焦点,可谓人丁兴旺,世代显达,当然,此一时期的动荡不安,也加剧了北方付姓南迁的脚步,江西成为付姓这一时期的主迁地。两宋时期,付姓发展有了新特点,原先繁衍于北方,以北方为中心聚集区的付姓其重心向南部省份转移,而且无论在人数,抑或在名人人数上都反映了这一特点。宋元时期,江西等地的付姓开始进入福建,而后分衍至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历明清两代,付姓逐渐播迁到台湾、祖国之东北、西南、西北各地。如今,付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海南二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付姓约占全国汉族付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
郡望堂号
付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琅邪郡——秦代设置,治所在琅邪(故城在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西汉移治东武(即今山东诸城),辖境相当今山东半岛东南部。
堂号:“琅邪”、“忠厚”、“积善”等。
宗族特征
1、付姓当今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2、付姓人才蔚蓝,尤多能征惯战之勇将。3、付姓于宋代以后发展之重心移至南部省份,虽进入南方时间不算长,但对南部省份的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4、付姓得姓时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名人精粹
付融:陈留浚仪人,东汉名士。少为都官吏,耻之而去。游太学,师事李膺。膺每见融,辄绝他宾客,听其言论,每捧手叹息,由是知名。公府连辟不应,后以寿终。付载:蜀(今属四川)人,唐代官吏。德宗贞元中由荐入仕,辟四川掌书记,历协律郎、监察御史。工诗,有集。付令奇:沂州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将领。初为卢龙军裨将,后投薛嵩,再事田承嗣,及田悦拒命,被田悦所杀,临刑色不变,卒年七十九。付璘:令奇子,唐代将领。初为田悦将,后降马燧,拜特进,封义阳郡王。李怀光反,从燧征讨有攻,入朝为辅国大将军。付道昭:蔡州(今河南汝南)人,唐末将领。军阀李茂贞养子,茂贞兵败,降朱温,任右司马。勇毅而少谋,每战先发,往往多败。付:五代时赵州昭庆人。初事赵王王镕,镕为张文礼害,请后赵庄宗击赵讨文礼报冤,庄宗壮之,遣将助之。历宣武军节度,以太子太师致仕。付蒙:付子,五代时官吏。进士出身,性刚直,仕后唐为成德军节度使,后事后晋,累官礼部侍郎。付令谦:付子,五代时将领。有勇力,以父任为将,官至赵州刺史。有善政,时称良刺史。付存审:陈州宛丘人,五代时将领。李克用时典义儿军,性谨厚,为将识机知变。破后梁,击辽兵,大小百余战,屡奏捷。历忻州刺史、安国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宣武军节度使,卒于幽州。付彦超:存审子,五代时将领。仕唐为汾州刺史,累官安远军节度使。付彦饶:彦超弟,五代时将领。少骁勇,能骑射,仕后唐,任汴州马步军都指挥使,诛叛将张谏,拜忠正军节度使,入后晋拜义成军节度使。付彦卿:陈州宛丘人,宋初将领。历事后唐、后晋,后晋时讨平青州杨光远,移镇许州,封祁国公,又败围阳城之辽军,改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历后汉至后周,累官天雄节度使,封魏王。入宋,加守太师,后移凤翔节度使。有谋善战,赏赐悉分给士卒,故人乐之为用。辽人甚畏之,称为“付王”。其女被柴荣纳为继室,册为皇后。长子付昭愿从宋太宗征北汉,攻辽国,战功赫赫,真宗时任天雄军、刑州二铃辖。次子付昭寿官至益州铃辖,因凌忽军校,被部卒所杀。付之恒: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诗人,诗风清峭脱凡,著有《秋声馆吟稿》。
八字起名参考出生日期,结合五行生克喜忌,为您宝宝起一个有寓意,前程似锦的吉祥好名
3、“付”姓的来历
付姓的始祖为史付。其姓源自史付后代。据记载,春秋时郑国史官史付的后裔以先人名字中的付字为姓。
付姓的历史名人明代有付吉,永乐年间为监察御史,迁陕西按察副使,大城人。
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付姓4206人,洪洞县有230人。
付姓的迁民祖先神位供奉于大槐树祭祖堂九号供橱!
4、付姓家谱及资料~~!!!!!!!! 谁有还有付和富察是一家的吗?
不是,我就姓付,而且付和傅都不一样,别说这个富了。要是追溯到古代的话,付和傅是一体。清朝的时候满清贵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改姓付。而富这个姓完全是另一个祖先。
付姓历史名人有:
付毅(公元47~92年),字武仲,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著名东汉文学家,朝廷求贤不诚,士多隐居,遂作《七激》、《迪志》诗,讽世明志,后被召为兰台今史,以文显于朝廷,着有《舞赋》等作品。
付宽(生卒年待考),北地人(今甘肃庆阳),汉高祖时开国功臣,被封阳陵侯,曾任汉丞相,显赫非常,在楚汉战争时随韩信、曹参平定齐地,汉高祖得天下后曾定元功十八人,付宽列第九位。
付(傅)玄(公元217~279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人(今陕西耀县),著名西晋哲学家、文学家。
他可算是付(傅)氏族人有史以来最有学问的名人,其学问渊博,精通单律,于诗擅长乐府。在哲学上,把自然和人类历史都看作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批判了有神论的世界观和玄学空谈。
着有《付(傅)子》等集传世,在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后被追封为清泉侯。
付姓历史人物的特点
付(傅)咸(公元239~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人(今陕西耀县),付(傅)玄之子。
西晋初,任冀州刺史,后转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曾上疏议以载并冗官,静事息役,发展农桑,并指斥当时统治集团奢华靡费之风,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兼任司隶校尉时,狠狠打击恣行京都一带的门阀士族。终卒于官。明人辑有《付(傅)中丞集》。
付(傅)琰(生卒年待考),字季珪,北地灵州人(今宁夏灵武)。
自其先祖南下以后,世代侨居南方,从其父开始,付(傅)氏祖孙四代都曾担任过南朝的县令,并着声名。
付(傅)琰历任县令、广威军将郡丞、尚书右丞、督军、建威将军、刺史职,为官明察事理,处事果断,特别是办案重视实物证据,廉政有才,勤于职守,其父子成为廉吏世家。
付(傅)亮(生卒年待考),字季友,南朝宋国人,著名汉朝政治家。
佐刘裕篡位,被封城建县公,后废少帝,迎立宋文帝,官至散骑侍郎、尚书令,编著有《光世音应验记》等。
付(傅)奕(生卒年待考),相州邺人(今河北临漳),著名唐朝学者、自然科学家和无神论者。
曾做过隋朝礼部的属官,唐初任太史丞,又升太史令,在自然科学方面,精天文历数,极力反对佛教对民众的危害,建议皇帝把十万僧尼配成夫妇,繁育后代,益国足兵。
后来,他又上书十二论,揭露寺院“剥削民财,割截国贮”,“寺多僧众,损费为甚”,“军民逃役,剃发隐中”等流弊。
他还指使儿子用羚羊角击碎婆罗门僧的假佛牙,当众揭穿佛徒的骗局,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反佛教神学的斗争精神,其著作有《老子注》,又集魏晋以来反对佛教思想的言行为《高识传》共十卷。
付(傅)寅(生卒年待考),字同叔,著名唐朝学者。
从唐仲友学,对天文、地理、井田、学校、郊庙、律历、军制等类研究精深,号曰群书百考,所著《禹贡说断》,有独到见解。
付(傅)霖(生卒年待考),著名南朝宋国音律学家。
为齐、梁、陈、隋兵部尚书兼宏文馆学士付(傅)荞之子,历官翰林学士、婺州太守。《宋刑统》颁行之后,为了便于记忆诵读,用韵文进行注释,着有《刑统赋》二卷。
付(傅)霖(生卒年待考),明朝太原人。
十三岁做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三十岁中进士的付(傅)霖付(傅)霖宦海沉浮十七载,官至山东布政司参议,但是,就在他三次击败后金军队的侵扰之后,却以“拥兵拒调”的罪名被弹劾,解甲归田。
几年之后,明廷让他官复原职,早已厌倦官场倾轧的付(傅)霖以一身傲骨拒不受命,他那个高山仰止的孙子付(傅)山在这一点上与他是何其相似。付(傅)霖回乡后,以急公好义的善举而受到太原士民的推崇。
明万历十四年,太原大荒,甚至发生人相食的惨剧,付(傅)霖慷慨解囊,施粥赈灾。
付(傅)霖去世前的明万历二十九年,太原再次发生饥荒,他又赈济灾民,直到第二年粮食收获。
付(傅)山(生卒年待考),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为青主,别号公之它、石道人、啬庐、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人(今山西太原),著名明末清初反清义士、学者。
他不但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并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精医学。其思想破儒家正统之见,开清朝子学研究的风气。
其著作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等,医学上有《付(傅)青主女科》和《付(傅)青主男科》等书。
付姓二十四个辈分是如下:
1、荣房旧序:玉卿如彦基志友廷添朝磊尧文国继世宁祝恩高。
2、横江冲房旧序:汝载定国侒祥祝恩高。
3、茅塘房旧序:良应永世德前功大其昌。
4、沙湾房旧序:云重明皇金春应大承正国立仁义礼文。
5、杉木桥房旧序:真宜文才斌必添伸廷显仁大朝元奇国正世上永。
6、清河堂付氏一支字辈:崇震雨应霖源芳克思钦善道美先志扬显耀光宗。
付姓起源于姬姓和赖姓,具体历史渊源如下:
姬姓:远古时期的黄帝有个裔孙,叫大由,也就是唐侯丹朱之子,他曾被封于傅邑,也就是今山西平陆,还建立了古傅国。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在大由的一部分后裔子孙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付氏,世代相传至今,是最古早的付氏一族。
赖姓:据家谱文献《赖氏族谱》的记载,春秋末期,赖国,也就是今日河南息县包信镇,在周景王姬贵七年与傅阳国一起被楚国所灭,赖国君主的族人和一些国人恐为当时的楚灵王芈围所害,为避祸及,便将赖氏改为罗氏、傅氏、复氏等。故而,至今仍有赖、罗、傅三家联宗之说。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付姓的历史名人:
1、付毅(公元47~92年),字武仲,扶风茂陵人,著名东汉文学家。朝廷求贤不诚,士多隐居,遂作《七激》、《迪志》诗,讽世明志,后被召为兰台今史,以文显于朝廷。
2、付宽(生卒年待考),北地人,汉高祖时开国功臣。被封阳陵侯,曾任汉丞相,显赫非常。在楚汉战争时随韩信、曹参平定齐地。汉高祖得天下后曾定元功十八人,付宽列第九位。
-付姓
付姓氏的读音为fù。
付姓的介绍:
付姓,中国姓氏之一,原为罕见姓氏,为春秋时郑人史付之后,明陕西按察司副使,河北大城人付吉即为见于史料的古代付姓名人。
后在二简字过程中,将傅字简写为付,造成大量傅姓人士改姓付姓,后二简字取消,仍有大量傅姓人士仍使用付姓,造成付姓人口爆炸式增长,但付、傅二姓在古代实为二姓,并不同源。
付姓的分布:
当代付姓的人口已达880万,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付姓人口由44万增到880万,增长了约20倍,付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约占全国付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西、浙江、湖南、山东等五省,这五省付姓又集中了28%。
付姓的家谱文献及研究考证:
付姓的家谱文献:
全国付氏三修宗谱八卷,(清)付起魁、付逢燕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惟训堂铅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全国沔阳付氏源流世系汇集甲集,(民国)付之鹏、传云鹏等发起,付春舫、付雪棠编校,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付氏合纂通谱委员会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付姓的研究考证:
本意上讲,“付”字起源于氏族社会末期,是新兴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与“赵(赵)”字同时诞生。作为姓氏,则主要源于官职称谓。“付”,字亦从“人”,起初是人与人近距离传递物品之义,后意会为给予、支付,交给,后延义到涂、搽、符合、归附、附着等。
一姓氏渊源:
据有关专家证明,“付”与“傅”是同一姓氏的不同书写方式。“付”是“傅”的白字。这是历史动荡和文字改革(简化)所致。由于建国后中国文字改革在某些方面还不成熟,因而在户籍管理和各类档案中出现了“付”姓的书写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民众也接受了“付”变“傅”的替代。实际上,在姓氏的表述上,这是完全错误的。
从文字学上考证:
“傅”,字从“人”,起初有逐渐相传之义,后意会为辅助、教导。本意上讲,“傅”字起源于氏族社会末期,是新兴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与“赵(赵)”字同时诞生。“傅”,是贴身于奴隶主的高级仆人,就是当今从教授到家教、以及白领主管一类的角色;而“赵”,则是贴身于奴隶主的高级侍卫,就是当今警卫、保镖、保安一类的角色。作为奴隶主,当然希望得心应手的大奴才代代相传地为自己服务,“傅”字便应运而生,及至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当今社会因之。作为姓氏,则主要源于官职称谓。
“付”,字亦从“人”,起初是人与人近距离传递物品之义,后意会为给予、支付,后延义到涂、搽、符合、归附、附着等。“付”字根本就不是姓氏字。
第一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殷商名相付(傅)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相传自从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以后,商朝只是兴旺了一个很短的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即位时,国势衰微,武丁决心振兴朝纲,可是举目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一直为此忧虑。
后来武丁有一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叫说的人,那人的背有点驼,身穿粗麻布衣,胳膊上栓着绳索,状如囚徒。神人说:“这就是你要找的圣人。”武丁醒后,令人按梦中说的模样画成图像,命群臣四处寻访梦中的圣贤,结果在虞、虢之界一个叫付(傅)岩的地方找到了那个叫说的奴隶,便将其带到朝中。
后来说果然兢兢业业地帮助武丁治理朝政,使武丁在位时期成为商朝后期的极盛时期,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
因为说居住在付(傅)岩,“故遂以付(傅)险姓之,号曰付(傅)说”。付(傅)说的一部份后代遂以先祖名字或地名为姓氏,称付(傅)氏。史称付(傅)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由的封地付(傅)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黄帝裔孙大由(唐侯丹朱之子)封于付(傅)邑,故其一部份子孙便以地名称为姓氏,称付(傅)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赖国族人,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赖氏族谱》记载,春秋末期,赖国被楚国所灭,赖国君主的族人河一些国人恐为当时的楚灵王所害,为避祸及,便将赖氏改为罗、付(傅)二氏,故世有赖、罗、付(傅)联宗之说。
第四个渊源:源于姚姓,出自舜帝之后裔所建付(傅)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源》记载载,古时候曾有付(傅)国(今山东枣庄),是舜帝之后裔所建之国。国灭后,其民以国名为姓氏,称付(傅)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据史籍《清朝通典�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鄂尔克特氏,又作额尔德特氏,世居喀喇沁,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②满族傅锡哩氏,世居特依芬,后有人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③满族富尔库鲁氏,又作富勒库噜,世居松花江,后有人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④满族福塔氏,又作付哈,满语“绳子”之意,世居长白山,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2据史籍《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满族八大姓》记载:
①满族傅佳氏,世居辉发、福宁额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②锡伯族傅佳氏,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③满族富察氏,又作傅察氏、富尔察氏,属于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唐朝末期,也是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国时期称蒲察氏。富察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姓氏,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3据史籍《广西回族穆斯林及清真寺》记载:
“回族傅氏,先世系阿拉伯人,随万葛思应唐王之求来中国平定‘安史之乱’,后留居中国,进入广西,始祖宏烈于明末清初由江西来任广西提督军门,又于清顺治十六~十九年(公元1677~1680年)任巡抚,殉职后葬于临桂旧村滚狮岭(一称滚子岭),后裔定居于旧村,成为付(傅)氏一族。”
傅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河北等地。
得姓始祖:付(傅)说。
商朝从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以后,只兴旺了很短的一个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继位时,国力已经很是微弱。武丁决定振兴朝纲,可是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为此他一直忧虑。一日晚,武丁梦见了一个叫说的圣人,此人状如囚徒模样,却口称腹有良谋,武丁笑醒后,命人按梦中模样画成图像,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付(傅)岩的地方找到一个叫说的奴隶,他们把他带回朝中。说给武丁提了不少关于治国方面的建议,武丁便任命说为宰相。说执政以后,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说的辅佐下,商朝后期达到了极盛,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因说曾居于付(傅)岩,所以称他付(傅)说,付(傅)说就成为付(傅)氏的得姓始祖。
二各支始祖:
付(傅)百一郎、付(傅)念九郎:南宋初迁居福建汀州上杭县治,其三世孙念九郎,后自邑治迁县南之白砂,为上福建付(傅)氏始祖。
付(傅)诩、付(傅)正:世居清河,唐朝由郓徙越。始迁祖付(傅)正,宋初迁居山阴荷湖。为山阴荷湖付(傅)氏始祖。
付(傅)晓俞、付(傅)胜霖:北宋大臣,世居须城城山,建炎南渡迁义乌。十一世孙胜霖,为避元兵人侵,由豫章西洛村迁居润洲城南塔山,为始迁祖。为润洲付(傅)氏始祖。
付(傅)盛梅:付(傅)百一郎十七世孙,清雍正间由上杭迁居衢州府西它县通仙门外三十四庄沧。为沧洲付(傅)氏始祖。
付(傅)元午、付(傅)嘉祥、付(傅)仕和:原居福建龙岩州铜镖村。十世孙嘉祥,于明清之际由龙岩迁居江西瑞金县上陶。嘉祥子仕和,由瑞金转迁金堂、简州,最后定居于在都北玉局,为江西始祖。
付(傅)逵、付(傅)启远:居南城厚坪。始迁祖付(傅)启远,清康熙三十六年由常山江家堡迁须江,初住邑之吴村上庄,继移家嘉湖荒塘尾,终居淤头庄达塘边。
付(傅)宝:唐僖宗光启间避地人闽。为武荣付(傅)氏始祖。
付(傅)如锦、付(傅)子良:原居义乌壹门,其子子良,南宋初由壹门迁居金华雅付(傅)。为金华付(傅)氏始祖。
付(傅)奕、付(傅)晓俞、付(傅)恩齐:唐邺县人,其十七世孙晓俞之子恩齐者,宋室南渡时迁居浙省鄞县鉴桥。为鄞县鉴桥付(傅)氏始祖。
付(傅)仲一、付(傅)茂二:世居鄞县付(傅)家,子茂二,宋咸淳间因避疫徙居五乡契,为始迁祖。
付(傅)伦、付(傅)雄、付(傅)平:北宋自义乌云黄山稽亭里徙居邑之青岩,至孙雄,析居虞陵;曾孙平,又徙钟墟,与住表岩者合称三大派。为义乌青岩付(傅)氏始祖。
付(傅)鹏、付(傅)崇学:唐贞观间由闽中莆田迁义乌,定居县前二十五步,建壹门,鹏二十二世孙传至崇学。宋末避元兵,自壹门分迁邑这左溪塘、上铜塘、稠岩。为壹门付(傅)氏始祖。
付(傅)熹、付(傅)雄:世居清河,东晋时由南阳巫仕乌伤,遂家焉。始迁祖付(傅)雄,宋嘉佑间由义乌双林析居龙祈之虞陵。其裔有名藻者,仕明为翰林编修,晚年还乡创建杜门书院。后因以地名。为杜门付(傅)氏始祖。
付(傅)继宗、付(傅)绍一:世为中原人,金人减宋,裔孙南迁越中,至十一世孙绍一,元末由余姚龙泉乡迁邑之孝义乡,为本支始迁祖。为余姚孝义付(傅)氏始祖。
付(傅)六翁、付(傅)巍:五季由义乌迁居山阴县荷溪,十一世孙巍,南宋末避兵乱由诸暨直埠再迁萧山横山之阳,为始迁祖。为萧山付(傅)氏始祖。
付(傅)逵:先世清河人,唐末同信州铅山迁抚州南城,至其孙,别为仁义礼智信五大支,又阅二十一世,时当明季,礼房下思义、思能、思诚、思美、思玉兄弟,信房之量盛,先后由南丰迁来龙游,分居北乡之等地。为龙邱付(傅)氏始祖。
付(傅)荣右:明洪武四年由江西丰城徙居湖南醴陵县堂宾卫。为醴陵东乡尚宾付(傅)氏始祖。
付(傅)廷鹤:字兴旺,明正德二年丁卯六月初三日未时生,万历十一年癸未十二月初五日申时没,葬湘阴录水霞徐虎山袁树觜丑山未向兼癸丁有石志墓图。子一:大学。为宁乡付(傅)氏始祖。
付(傅)德厚:世居江西省临江府新喻县凤巢岭石山里。元配:罗氏。子二:崇道;崇宏。为邵阳付(傅)氏始祖。
付(傅)氏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
付(傅)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约八百八十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55%。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北地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宁县),西汉移治马陵(今甘肃庆阳),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东汉末期地入羌胡。
清河郡:汉高祖刘邦置郡,刘邦五年(公元202年)建,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后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傅说,商王武丁的大臣。因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东)地方从事版筑,被武丁起用,故以傅为姓。
傅说从政之前,身为奴隶,在傅岩做苦役。那里是虞、虢两地交界之处,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涧的流水常常冲坏道路,奴隶们就在这里版筑护路。傅说就靠从事版筑维持生计,虽有才干,无从施展。
商王武丁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他即位之前,曾经生活在“小人”中间,比较了解社会上的实际情况。即位以后,三年没有理政,国事全由家宰管理,他从旁观察,思索复兴殷商的方略。高宗武丁梦见上天赐予他一位贤人,这个人蒙着奴隶穿的衣服,说自己姓傅名说,正在做苦役。武丁醒来以后想:“傅者,相也。说者,悦也。天下当有傅我而悦民者哉!”认为这是个好兆头,要得到一位治理天下的好帮手了。天亮以后,他把这个梦告诉百官,却没有一个人相信。武丁就让人把梦中人的形象画出来,在全国寻找,果然在傅岩找到乐正在拖泥坯的傅说从此擢拔为相。
傅说担任相国之后,辅佐武丁,大力改革,“嘉靖殷邦”,使贵族和平民都没有怨言,史称“殷国大治”,“殷道复兴”。武丁一朝,成为商代后期的极盛时期。
傅说有句传颂不绝的名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商王武丁即位后,命甘盘和傅说为相。其中傅说拜相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这件事在《墨子》、《国语》、《吕氏春秋》、《帝王世纪》、《尚书》等书中均有记载,内容也大同小异。武丁年少时,其父小乙让他在民间生活,颇知民间疾苦。他从民间选一位出身低微,但能帮助他成就大业的人,破格提拔,任以为相,「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这在当时是有很大阻力的。他三年不语,又托梦求贤,正说明其用心之良苦。但傅说不负武丁之望,为相后治国有方,使「殷国大治」。在傅说的辅佐下,商王朝出现了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天下太平的兴盛局面。考古资料也说明武丁在位的五十九年间,是商朝最繁盛的时期。
中国第一圣人---傅说。
傅说,冀州(今山西运城市平陆)人,商王武丁的相。
从奴隶到圣人。
傅说在历史上是个有名的人物。前几年听说圣人傅说祠重新修建后对游人开放,我没有去想傅说祠如何金碧辉煌,如何形制巨大,而是想到了“圣人”这两个高不可攀的字眼。这是两个让人仰慕的字,作为圣人的人,不光是万众景仰的楷模,而且有一种不可冒犯的威严。
中国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圣人的,不是孔夫子,更非关羽,而是傅说,按史料记载,他比孔夫子早出生了800多年,得到圣人的称号,则早了2000多年。更让我惊奇的,他还是一位活着时就被称为圣人的人。而且是在未出山建功立业前,就被称为圣人的人。
傅说祠在运城市平陆县城东北的一座土崖上,远望去,金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映出灿烂的光,一座高大的塑像矗立在祠前,气势恢宏,似在俯瞰眼前的山涧。走近了细看,塑像用深褐色的岩石雕成,直鼻高额,一身布衣,年轻英俊,昂首挺胸,显示出浑身的力气,完全没有拜相后的贵族气,倒像个山沟里常见的庄稼汉。引起我注意的,是他手扶的那只夯(hang-)(ben),一种至今仍在黄土高原上广泛使用的筑墙工具。
我最早知道傅说,是源于孟子的一句话,“傅说起于版筑之间。”真正使傅说名扬天下的,正是版筑。
傅说是殷商时代人。按照文字史,那应该是甲骨文时代,与所有那个时代的故事一样,傅说的故事也充满了未知,读来扑朔迷离。但傅说与版筑都是实实在在的,这片绵延起伏的黄土地,这条汹涌的大河也是实实在在的。在这片土地上,这条大河旁,发源出一种文明,诞生出几位先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由黄土地蕴育出的文明又常常像大河边的沟崖一样,突兀奇绝,让人惊叹不已,又常常像奔腾的河水一样源远流长,滋润万物。傅说与版筑正是如此。
黄土地、黄河、沟壑、洪水,为版筑的出现提供了必然,剩下的,就等着一位智者去创造和实践了。这时候出现了傅说,一位做苦役的奴隶(胥靡)。传说中的傅说像所有的伟人一样,长相异于常人,“形若植鳍”,面黑背驼,却又睿智博学。这样的人,出现在一群筑路的苦役中,本身就蹊跷得让人生疑。往往会生出许多故事来。首先,他的身份就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三种可能,一是本身就是不甘人下的奴隶,第二种可能是个隐居山林的贤士,第三种可能是个落难王公。为了造就出一个万众景仰的道德楷模,历代的史籍都排除了第三点,把傅说的身份锁定在奴隶和隐士之间。
让这种出身低微的贤士发明版筑之术是再好不过了。看看版筑是什么就知道为什么。“以两版相夹,两边置木椽,麦草缠捆,中填土以石杵夯实,筑成土墙,以遏洪水。”这就是版筑之术,这种重体力劳动决非贵族书生所能干、所能想的。只有胥靡或与胥靡长期在一起干活的人才有可能发明出来。
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作用一点不亚于如今的汽车飞机,有了它,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才可能结束穴居时代,在黄土遍地的大河之滨筑墙建屋,有了它,我们的祖先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一直沿用到了现在。前几年,我在农村干活时,曾经用这种方法筑过无数面墙,也许是经过2000多年的变革,版筑之术到了我们那时候更加复杂精巧,因而我能说出比任何书籍中的记载更为详尽的版筑操作过程来,我们那里还有一句谚语,叫“打墙板儿上下翻”,不光是版筑过程的写照,而且充满了生活哲理。
前几天,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我又一次惊讶地看到了版筑术的使用。工人们把两块钢模板相夹,中间浇上水泥,振动夯实,一面结实的水泥墙就建成了。这分明就是2000多年前傅说发明的方法,分明就是版筑之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看似流光溢彩,而建筑的基本方法,竟还在沿袭傅说的版筑术。谁能说,这不是一项伟大创造,谁能说傅说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站在高大的傅说塑像下南望,崖下风景尽收眼底。雾霭茫茫,山色沧然,傅说祠所在的塬面若一座孤岛般,漂浮在周围的山川之间。远处,一湾敞亮的水在薄薄的雾汽中流淌,给静默的山川增加了几分亮色。那就是黄河之水,不远处就是著名的“中流砥柱”所在的地方,那里该是激流汹涌,浪涛连天,让人生出许多豪情。有黄河作背景,傅说祠连同四周的所有景色,都有了一种磅礴的气势,同时增加了几分历史的沉重。塬下就是所谓的圣人涧,薄暮缭绕中,圣人涧似带着几分神秘,几分矜持。
从匠人到宰相。
历史上,这片山河险峻的地方,曾发生过不少故事,著名的“假道伐虢”、“唇亡齿寒”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宫之奇、百里溪等名士就是从这里逃向了更能让他们发挥才干的地方。“伯乐相马”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但最著名的还是傅说和傅说的故事。当年傅说版筑处那块巨石还在,听说已经成了一块有灵气的仙石,叫“傅岩”。连傅说使用过的麦秸垛,也成了“圣人秸”,还有傅说曾居住过的山洞“圣人窟”。这条山涧里与傅说有关的种种遗迹,当年因版筑术而声名远扬的傅说,就是从这里走出去,成就了商朝的“武丁中兴”。
谁能把一个时代的兴盛与一个身分低贱的奴隶联系起来,谁能把振兴一个时代的重任托付给一个“形若植鳍”的奴隶。傅说的故事一开始就充满传奇色彩,傅说的经历始终带着下层知识分子出人头地的美好愿望。傅说的出山始终带着历代明君圣主所标榜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痕迹。
傅说是被商君武丁请去的。进入殿堂的傅说果然不同于站在崖上的那位仅仅发明版筑之术的奴隶。在这里,供奉在神龛之上的傅说已经地位显赫,贵为一国之相,已经辅佐武丁干出了不朽业绩,是个功成名就的圣人。《史记·殷本纪》中说:“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这可能是关于武丁循梦求贤最详尽的记载。让我惊讶的是,武丁一开始就把傅说定位为一位圣人。这可能是傅说不同于其他圣人的地方。
从凡人到神祗。
做了相的傅说果真是个圣人。据有关史料,高宗武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确切记载的君王,面对日渐衰弱的国势,渴望有贤人相助,本身就说明这是一位有作为的国君。那么,傅说当了相以后,究竟做了些什么,究竟怎样以一个圣人的身分为国君分忧,史料中却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没关系,重要的是,在傅说的辅佐下,殷商出现空前的繁荣,实现了中兴之治。
作为人臣,傅说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能够与他水融的一位明君,这是以后的志士仁人很难遇到的幸事。因而,他不光有了自己的见解,还实现自己的抱负。因而,他不光比孔圣人早生了800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圣人,而且比孔夫子幸运,干成了自己想干的事业。相传,傅说辅佐武丁五十多年,耄耋之年返回故里,“享年八十有九”,死后葬在圣人涧源头跑马泉之上。像所有被后人景仰的英雄一样,在不少史料中,傅说死后也变成了神,化成了一颗星宿,叫“傅说星”。屈原的《远游》中说,“奇傅说之托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庄子·大崇师》中说:“傅说得亡,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车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晋书·天文志》中说:“傅说一星,在尾后,傅说主章祝,巫官也。”可见,在人们的心中,傅说是真的上天做了神,这不知道是不是对傅说的一种祝福,对圣人的一种崇敬?。
据说,这已经是历史上第三座傅说祠。也是建筑最宏伟的一座傅说祠。另外两座早已随着历史沧桑灰飞烟灭,只剩下了史书上的记载。今天的傅说祠已不是古迹。凭借资料的介绍,我已很难想象出旧时的两座傅说祠到底是什么样子,也没必要去想象。知道今天的傅说祠,知道历史上的傅说和今天人们心中的傅说,这就够了。
我注意到了这座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建筑的高大壮丽,引人注目,这可能正是集资修建这座祠堂的傅氏后人们所要达到的目的,用高大壮丽来昭示先祖懿德,用威严凝重来赢得后世的敬重,是所有后世子孙的共同心理,因而,此类建筑多是宫殿式的。据管理员说,以后,殿前还要分别修建山门、仪门和献殿。如今,世界各地的傅氏后裔正在加紧筹集资金。
管理员说,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傅说诞辰纪念日,县里要举行隆重的官祭大典,到时候,四面八方的傅氏后人会赶到这里,载歌载舞,一派热闹景象。我不知道并无确切记载的傅说生日是怎么来的,但我知道,这是后人纪念傅说的一个节日,一个数字吉祥、热烈隆重的日子。用一个世俗的美好日子,来表示对先贤的纪念,我所知道的许多历史名人的诞辰都是这么来的。
告别傅说祠时,已是夕阳衔山,远处的黄河和近处的山峦都被映成金色,从塬下望,傅说祠更加巍峨高大,在暮色中显得异常凝重肃穆。车行在高原的断崖间,我又一次看到了那一层层年轮般的黄土断层,心想,圣人也可能就像这黄土一样,是在不断积淀中产生出来的,历史的风沙过后,总会出现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总会出现几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以后,这片黄土高原上还会出现什么样的人物,还会出现怎样盛景?。
签名档。
本文地址:股市-姓付的伟大人物◎哲理小故事大全
付颖超的祖先是谁
本文2023-09-22 13:17: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