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谱时该如何编写人物传记?
1、首先明确其标准以及范围
由于家族迁徙等原因,编写人物传记基本不考虑人物籍贯与其所处地域的问题。只要是本族之人,都能够为其立传。
2、确定人物传记的格式
人物传记的格式也没有定型。在家谱文化的发展演变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传记样式,有通讯式、文学式、鉴定式、履历式等。根据历代家谱中的经验,对于那些拥有感人事迹,材料真实详尽,符合立传标准的已故族人,适合使用纪传史书体以全面描述记录其生平事迹。
3、人物传的实际撰写要点
人物传要根据真实性、时代性、文学性的特性,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传主个性化的性格特征。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体现人生的价值和思想意义。
4、如何给编写好的人物传排序及分类?
由于家谱留传年代久远,所以家谱中的人物非常多,这也导致了人物传的多种多样:有历朝历代的名人、为国捐躯的烈士、英勇正义的模范、各行各业的标杆等。
人物传记范文
婚礼五天,抗洪抢险,奋战一线,披一身无畏惧的胆识。 大灾之后,全力秋收,劳苦奔走,树一柱不褪色的旗帜。
近日,哈拉海农场的秋收工作初步告捷,农场在718洪灾之后,各部门相互协调全力做好秋收工作,确保农场粮食颗粒归仓。无论是在抗洪的一线还是在秋收的现场,各个基层作业站工作人员们都奔波其中。夺取这场秋收的胜利,保住农场万亩水田,每粒稻米和每颗玉米中,都凝结着这些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的汗水和辛苦。
在这其中,有一个个子不高的90后年轻大学生,穿梭在人群之中,昼夜奋战在一线,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第一作业站统计兼技术员李旭。
李旭,1990年3月出生,2011年7月参加工作,一直从在农业生产工作,服务在一线。他身兼两职,每份工作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常年奔波在农业一线,耐心为种植户们排忧解难,是哈拉海种植户们的亲密朋友;每项工作都认真负责,竭尽全力做到最好,是部门负责人的得意助手;怀赤子之心,服务职工群众,是最美的哈拉海基层工作者。
43个昼夜奋战抗洪一线
在2013年7月18日,哈拉海农场遭遇第一次强降雨,加之上游三个水库同时泄洪,农场内各个沟渠、堤坝、排干不堪重负,灾情十分紧急。农历六月初六,也就是公历7月13日,李旭刚刚回老家举办婚礼。得知农场出现险情,李旭不放心那些精心培育出的水稻秧苗,第一时间回到农场,与农场干部职工一起抢排洪水、抢修堤坝。溃堤的地点进不去车,他就徒步近15里到达漏点,扛沙袋、筑洪堤一刻也不松懈。午饭就在抗洪现场吃几口方便面、喝几口水,然后一刻不停歇地继续抗洪抢险。
农场在洪水发生后,第一时间设立的强排泵站,24小时不停歇抢排农田积水,李旭说自己年轻,主动要求负责洪水的晚间监测和泵站的巡视。在坚守抗洪抢险的43天里,晚上基本没回过家,困了就在车上躺躺,渴了喝上几口矿泉水,饿了找饼干充饥。他的新婚妻子不放心,总是一有时间就陪他一起坚守在强排站,为李旭和与他一起值班的种植户们送去点热乎的饭菜。在抗洪抢险工作上,李旭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带领种植户们日夜守护着大堤,保护着哈拉海农场的农田,保卫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李旭的突出表现,在这次抗洪抢险工作中不仅展现出了新时代大学生风采,也体现出一名基层干部的英雄本色。每一个和他并肩工作的同事,无不被他所折服,每一个种植户,无不对他钦佩。颠覆人们对90后这年轻一代吃不了苦、担不起责的误解,成为了青年们学习的榜样、效法的榜样。
现如今,洪水已经退去,秋收也到了尾声,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说起718特大洪灾中的经历,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那是我的责任”。
87户水田完成黑色越冬
在哈拉海农场秋收时节的一片片农田里,随处可见紧张收割的人群与往来整地的机械。让粮食颗粒归仓,是大家的共同心愿。李旭就在秋整地收割现场,监督指导整地,挨家挨户讲解今年灾后秋整地工作的最佳方法和注意事项。秋整地工作是一季管两年的农业生产重要环节,秋整地任务完成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明年春耕生产。为了让种植户们认识到秋翻秋整地的科学性与重要性,李旭与他的同事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工作队入户、悬挂标语、出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督促种植户提早检修农机具,备足燃油等物资,把秋翻秋整地的有关知识讲给种植户们听,写给种植户们看,教给种植户们干,激发种植户秋翻秋整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针对今年灾情大、秋收进度慢、秋收难度增大,哈拉海农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帮助农户加快秋收和秋整地,李旭身为基层管理人员,身先士卒发挥好带头作用,与农场党员干部一起助农秋收。遇到受灾严重收割机械无法作业的地带,他们就穿起雨靴、拿起镰刀,帮助种植户一颗颗地抢收水田里的庄稼,保证粮食早日颗粒归仓。李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时组织秋收秋整地工作。帮助种植户协调机车,抢抓封冻前的有限时间,积极完成秋整地工作任务。忙完了这块地,李旭又先后到其他几块整地现场去看作业情况。他身兼数“职”,即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深入一线连夜奋战抓紧带领农户抢收农时,做到太阳不落他不回。截至目前,在他负责的第一作业站,累计有87户完成秋整地工作,保证了 22707亩稻田黑色越冬,为明年的春播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李旭一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刻苦勤奋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哈拉海农业生产工作第一线,为农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刻苦钻研业务,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农场农业生产实际,编写各种生产试验总结,为更好服务职工群众打下基础。自从春播工作开始之后,他就没有休过一次周末,农业工作繁重,特别是身为农业技术人员,水稻各个生长阶段都需要倍加呵护,加上今年的严重涝情,水稻后期的培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李旭丝毫不松懈,奋战在一线,服务在一线。
2年多实战汗水挥洒良田
困境中,他是表率,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也是榜样。平时的他很好学。职工书屋是他的加油站,各类农业技术的书籍他都知晓,他的同事找不到的书,都要问他相关书籍放置在何处。而他读书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觉得自己的农业知识不够,害怕解决不了种植户提出的问题,耽误培育优质的水稻秧苗,误了农时就是误了秋收。他不仅喜欢借书,更喜欢买书。看书的时候,有了想法就想写在书上,所以一本书看完,总会把书写得密密麻麻,就不能还了,所以只好买。他很执着。他从参加农业工作以来一直坚持记录各种农业生产经验,翻开他的笔记本,从选种到施肥再到田间管理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应有尽有。有的是本农业书籍的学习笔记,有的是网上查找的解决农业问题的办法。他总说,这才是他最宝贵的知识财富。他很敬业。在农业工作上,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无论多么辛苦,只要上级指示要求做到的,李旭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很实干。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既然咱们干了,就得干出点名堂来。如果只图挂个名,还不如不干呢。”这句朴实无华的话,可能就是这位年轻人的信仰,所以部门负责人与种植户们都十分信任他。他很诚恳。平时只要他看到什么农业方面的好书,就会热情地介绍给他的同时。提醒他的同事们要注意积累,还留作业迫使同事积累。同事们都很认可这位小同志。李旭他的好学、他的执着、他的敬业、他的诚恳,跟他在一起,他的同事们都觉得时时刻刻像有一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在你推我赶中前进,这些都是他的人格魅力。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就要无私奉献,不能图名图利,只有在工作中尽自己的努力为大家干点事,心里才会踏实。不善言辞的李旭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李旭正将青春的光和热奉献给了哈拉海农场,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他桌上常常摆着一本厚厚的农业经验笔记,如果没有平日深入一线的走访调研,没有长时间的深入思考,这些东西是不会有的。难能的是,90后的他,一直这样坚持地做着。
用脊梁背负年轻一代的时代担当,用智慧武装有志青年的坚毅果敢,用汗水挥洒基层干部的青春热血。勤奋,奉献于平凡的事业;沉默,却又成就精彩———这就是默默奉献于农垦的90后大学生李旭。
自传
有位名人说过:为自己编写自传的人都很恶心。我以不在乎了,甚至要把他传上网来。真的很恶心,就像那个叫什么什么姐姐的一样哗众取宠。那位名人风头正健,他叫韩寒。
别人就像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可以看见自己。Z君便是,虽然他的成分有些——有句俗语吧:你也不……自己照照。 Z君过来照我了。
Z君说我不好,说我不要脸而且没自尊。是的。(这里的标点我想用问号的,可稍微推敲,还是给Z君积分薄面吧。)我完全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大喊:“我是个王八蛋!”然后在他人的哄笑与鄙视中镇定自若。应为我有个观点:事情通过你我的嘴,不是就一定成为事实了的。举个例子:就说,我说我是个王八蛋。若我说我是王八蛋,我便真的是王八蛋的话——那我觉得就太幸福咯,岂不是拥有了上帝的魔法?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我说的第一句话一定是“取消应试教育”。当然,“王八蛋”这个名词,也是可以用来批判别人的,前提是他拥有这种被形容的条件。我没有这种条件,所以我刚才说的不过是一句废话罢了。
Z君换了个方位,还说。“你很八婆!”好多管闲事。是的。(这是我给的第二份薄面)吃饱了撑着,没事儿我去招惹他,偏和他作对,使得他召唤群雄,对我千夫所指。害的人家脸红脖子粗,直到上课了还喋喋不休,狂饮几口凉水。其实也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他拉起他的兄弟要造反,联名要换一个生活老师。明明看见他盖着棉被,却还死撑着要把风扇开到最大,结果老师把风扇关了,对他批评教育了一番。我可就不服了。Z君过来拉拢我支持他的计划,我拒绝了,而且站在老师的阵地畅快的大骂了他一番。引得他的死党对我仇视,这下好了,有捞个不识时务。可是我自认为我还是有人性的。
我现在满足了,我好好的炫耀了一番。我预测,接下来我会收到四面八方网友的口诛笔伐我过于自恋。
后记
当然,我预测错误,是最好的结局。
自传
我叫伍鑫,今年14岁。我现在就读于通山县实验中学。
我的个头很矮,人也很瘦。我非常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动画片。在初一的时候,我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看动画片,看完电视后就写作业,接着就吃饭,吃完饭后就看武侠片,最后才睡觉。当然玩也是不可缺少的。到了放学的时候我就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去踢球,有时也会去打乒乓球。可是现在有许多人都搬走了,我的朋友也越来越少了。没办法,我只好一个人在家里读书看电视了。偶尔也会骑车去逛街。现在到了初三就更不可能玩了,每天只好在家里读书学习。
在学习方面,我的数学成绩最好,语文成绩最差,物理和英语成绩一般。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课,我一定会把化学成绩学好。我的数学成绩从小学到现在一直好,语文则相反。英语在初一的时候还好,在初二的时候就下降了。物理成绩一直是一般。我在小学的成绩一直是在前十名。在初中我也只有一次没有考上前十名,其余的每一次都考上了。我对我的学习还是很有自信的。
这就是我,一个在人们眼中毫不起眼的我。
传记除了自传之外还有哪些类型呢?(他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等)对了,人物传记除了自传之外还有他传等类型,顾名思义他专就是为他人作传。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平、机关、家庭、爱好和主要精力,还可以写自己的理想,对人生的和社会的见解。他传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的评论;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事情的。要求内容真实准确,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 那传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三个基本特点: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传记文体单元,让我们更深一层了解传记文体的特点。 一、传记文体的特点: 大家觉得传记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啊?(真实)提示:我们知道新闻的特征是客观、真实、权威,那传记呢?如果从新闻这三个特点中选一个,大家认为是哪个呢?对了,真实性。 人物传记有二个特点: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传记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褒不贬,据事“直书”,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实感动人。只有做到“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才能有益于人,传之久远。 怎样保证人物传记的真实性呢? 1、广集资料,反复考证。(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2)人物的生卒年月。(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作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 2、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 撰写人物传记,应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 3、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功过渗合,有的人功大于过,有的人过大于功。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要全面研究,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人物的好与坏。 生动性:人物传记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所谓生动,就是要把人物写活。写成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突出人物个性,体现人物个性形成发展的必然性。要达到上述要求: 一选材要典型。何谓典型呢?就是选取能表现人物可贵品质的、或者重大的有代表性的事件来写,富人的哪些品质最可贵呢?(朴素、不摆架子、同情关心下层的人民等),穷人呢?他们的可贵品质与富人不同,那么大家觉得穷人的哪些品质最为可贵呢?(有骨气、有志气、不卑躬屈膝、不食嗟来之食——著名的历史学家及文学家吴晗写的《谈骨气》中等。)古代就有不为五斗米折腰志气之士,同学们还记得是谁吗?(陶渊明)对了,我们刚刚学过他的文章《归园田居》。例如课文第4课《“布衣总统”孙中山》,这一文题就颇有特色,总统是贵族式的人物,而布衣是平民百姓,课文却写了“布衣总统”,把平民跟贵族并在了一起,这恰好更能体现富人的可贵的品质。 二要叙行录言。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记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因此记叙人物,要选择那些最典型,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行动来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因此选择人物的典型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三要讲究文采。人物传记虽不能偏向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描写,多余的形容,曲折的情节。但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当贴切,句子流畅,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一句话,文采还是必须讲究的。在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史志崇尚文彩,文史并茂,引人入胜,还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在写人物传记时,应当重视文字锤炼,讲究艺术手法。 写传记,是写历史,是写传主一生的历史,写历史中的传主的一生,写传主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如实地写作者对传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所说、所作、所为,并把这些摆到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变化中。就是说,需要跟随传主的步履,不虚构,不夸张,不回避,不掩饰。实事求是,写传记的科学基础就在这里。 事迹材料是写传记的必要依托。传记作者的手头都得要有第一手材料,要有个人观察所得、或经过鉴别核实的材料。这种材料来之不易,但只要你付出努力,终有所得。搜集材料的过程,也是认识传主的过程。作者对所搜集拥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揣摩,日子一久,一个完整鲜活的形象,便渐趋在头脑中形成,把这个自己感受并认识的生动形象写出来,传达给读者,是会让读者产生共鸣的。 写传,要精于对历史人物事迹的发掘,在发掘后的材料中恰当地裁剪出历史人物一生中最能表现其思想性格特点的材料,在写作前搞清这个人物一生中值得注意的事迹,判断出他的主要倾向,而给予客观公正的评述。 有了丰富的史料,还要力求使它生动,赋予其故事性。传记作者的功夫是发现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有机衔接,从衔接中提炼出藏匿其中的故事并将之合理地放大。并且通过对已搜集到的资料反复推敲,找出主人公思想和生命历程的端绪,想办法把笔触伸进其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也将发现很多生动传神的故事。 还有一点,就是需要大量的深入细致的采访,尽可能采访到与传主长期在一起的人。他们在与传主在交往中,自然都会有一些生动情节。写传记,得大面积地采访相关人员,如同沙里淘金,一串串被历史遗忘的珍珠便从他们的口中重现出来。 一本传里,如果不少生动的故事,反映传主在彼时的所作所为,不愁立不起传主的形象。需要指出的是,所说的故事,当然不是为了取悦读者而瞎编乱造的,件件桩桩都要取材于事实。故事也有大小,有精彩与一般之别。有时用几个小故事可以凑成一个大故事。 历史、后人、传记作者对传主的评价,是传记中所不可缺少的,虽然这种评价可以展开地写在传记中,也可以隐约地含在传记中。 总之,坚持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性,写成准确的可靠的人物传记类信史,是传记写作应定下的要求和目标。保持传记的真实性,既是对传主和历史负责和尊重,也是对传记作者自身负责。在严格遵守历史真实这一原则的前提下,一切可用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都可以适当地吸收到人物传记的写作中来。替传主向读者打开一扇既是史实又是心灵的窗口,让读者从他们已经熟知的人物和事件中再度获得一些新的感知和审美。
1 求一篇家谱的作文,600字,急
家谱
过去我对家谱一点都不了解,就连家谱这个词也没听过。据家谱网上说:“家谱,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以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家谱是在上一次回老家的时候,记得是今年的端午节吧。当时我们的家谱是在隔壁的爷爷家,爸爸带着我到了他们家,先是三叩九拜,并且申明为了让后世子孙了解家族的发展史和更好地传承家谱……如有不敬和不周之处请老祖宗担待和原谅之类的话之后,我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家谱……
我们的家谱是由三块四十厘米左右宽,一百六十多厘米长的布料缝制成的长方形表格状的,由于年代很久,上面的图案、表格和字迹都很模糊,边缘甚至还有两处破碎的地方。我和爸爸、爷爷,特别是还有一个年纪较大、辈份很高的老爷爷的帮助下,费了不少的工夫才把上面记录的内容摘录下来:最上一排共一列,在家谱的最中间,写的是“三代宗祖大人……”;第二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高祖父讳敏……”,从右到左第二列是“高祖母讳王氏……”;第三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曾祖父讳志发……”和“曾祖母讳赵氏……”;从右到左第二列是“曾祖父讳志左行一……”;从右到左第三列是“曾祖父讳志有……”和“曾祖母讳潘氏……”;从右到左第四列是“曾祖父讳志修……”。第四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祖父讳会……”从右到左第二列是“祖母讳马氏……”;第五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故父讳遇文……”和“故母讳王氏……”;从右到左第二列是“故父讳遇成……”和“故母讳李氏……”;第六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故父讳润行一……”和“故母讳王氏行一……”;从右到左第二列是“皇清显考讳(某)行一……”和皇清显妣讳(某)氏……”;第三列是“皇清显考讳含行三……”和皇清显妣讳黄氏行一……”;第七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故父生员讳来周行一……”和“故母讳黄氏行三……”;从右到左第二列是“故父讳荣周行二……”和“故母讳王氏行三……”;从右到左第三列是“故父讳用周……”和“祖母讳杨氏行三……”;从右到左第四列是“故父讳平周行四……”从右到左第五列是“故父讳相周行三……”和“故母讳邱氏行三……”;从右到左第六列是“故父讳兴周行一……”;从右到左第七列是“故母讳邱氏……”和“故母讳尹氏……”;从右到左第八列是“故祖母讳郭氏行一……”;从右到左第九列是“故祖母讳李氏行一……”。第八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故父讳定忠行一……”和“故母讳冯氏行四……”;从右到左第二列是“故父讳定一行一……”和“故母讳石氏行一……”。
我们的家谱有几个特点:一、它是用了三块宽四十厘米左右的布料才缝合成现在的宽度的,不象现在的布料,要多宽有多宽,可见当时的条件特别差,老祖宗们也太不容易了;二是根据家谱中的纪录看,凡是家族中的男子,不论辈份高低,去世后他的名字都有纪录,而女性成员却只纪录了姓氏;三是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都有“之神位”三个字,在名子和姓氏前面都有一个“讳”字,也许是用这种方式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吧。
我们的家谱还有一幅精美的对联,它很特别,它表述的是“二十四孝”,说它是对联,它却没有一个字,完全是由精美图画组成。这可能是祖宗们留给后人的家训。用大人门的话说,就是老祖宗对我们的不言之教吧!如果老祖宗能把他们的事迹(简历)用文字、图像传下来,或者把他们的照片也留给我们,让我们后世子孙了解他们走过的生活道路的同时还能目睹他们的尊容哪该有多好啊!
2 家谱怎么写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
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
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
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
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
(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
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
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
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
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
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
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福建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古称“昭穆”),俗称“排辈份”。
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须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某一父辈生三子,儿辈名按“永”字排列,分别称“永志”、“永仁”、“永贵”。
如此,在族谱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沙县一带习俗,收养子若无族长和六亲认可,不可上谱排字辈,否则会被骂为“出透的人”而遭岐视。
排辈份除少数由祖、父辈临时决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南靖县双峰村《丘氏族谱》载:从其二十一世始,标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 ,诗礼传家。
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
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芳兰茂,日新月盛。
思皇多佑,福禄来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
宗风丕振,亿万斯年。”(《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6页《双峰丘氏的历史渊源》林明波)目前已传至“垂”、“显”字辈,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
这种按族谱排辈份的方法,使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俗象,由于世系分支发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
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永泰县同安乡张氏族谱规定,族人添丁按先后次序排号,日常称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号,如同辈中是第20个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
这一习俗在当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颇为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还经常利用族谱中的血缘世系排行记载,进行“联谱”活动。
安溪谢氏家族,曾于民国年间合数十宗支进行大联谱。辈份分明后,各宗支子孙公议决定排行班次悉归画一,修纂总谱,旨在扩大家族势力。
谢氏家族裔孙谢维峻在《联谱序》中称:“联之以谱,化弱小为强大,转柔软为坚刚,众志成城。”此外还有,当族谱分支过多时另分几个房派修谱(房谱和族谱通称家谱)。
如一房人外迁,其房谱分出后就成为新的族谱。 由于族谱为同一姓氏家族承继的依据,故一般只记男丁。
少数族谱也将族中所谓“贞妇烈女”记载入乘。族谱有的依不同对象规定用笔着色的。
据《岛居三录》载:“泉郡向修族谱,世系图所牵连之线,有红有黑,体例甚严。红线者,一本至亲,虽远房承宗亦然;黑线者,乞养异姓,即显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诛心之法也。”
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谱中用红笔记入以示表彰,过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也用朱笔入谱。现在一些新修族谱仍沿此习。
寿宁《刘氏总谱》中,凡上大学的族人,名下都划上红线,所书的姓名用谱名(即按族谱排行而起的名字),抱养子用黑线注明(连城一带是用蓝线)。修谱和查阅族谱也很有讲究。
旧时对祖谱保管十分重视,须慎重保存,定期曝晒,认真缮修。
3 家谱怎么写家谱(或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乃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家谱的内容和作用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兴盛,这时的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份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份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希望采纳我的
4 怎样写家谱一、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二、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三、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四、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五、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六、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七、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八、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5 族谱怎样写好作为一个完整的家谱,在现当代通常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
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
6 家谱怎么写1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2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3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
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4修普贡献:为本次修普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5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6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7 家谱如何写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 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 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
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
《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 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
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
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 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
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 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 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 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
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 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 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 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 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
我感觉你说的就是“行述”或“行状”。
1谓生平概略、履历。《封氏闻见记·石志》:“素族无名策,故以纪行述耳,遂相祖习。” 2即行状。 清 刘大櫆 《渔溪巴君墓志铭》:“我死,慎勿丐名流作传及妄为行述,以贻有识之非笑。”《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说行述的,行略的,行状的,我也不知他准叫作什么。” 巴金 《家》三七:“〔 觉慧 〕把附印在后面的三叔起稿、四叔手写的祖父的‘行述’,翻了两下。”
3行状,汉朝称“状”,元代以后称之“行状”或“行述”。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唐代李翱曾为韩愈写过行状,但他在〈百官行状奏〉写道:“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
著名的行状有〈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赴英州乞舟行状〉、〈袁中郎行状〉、〈司马温公行状〉等,另有“逸事状”只
1 传统的与规范化的家谱内容与结构
]O J AL7M#X_}pd (omD#V6[
A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商代甲骨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记》中有关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叙放碑》和《赵宽碑》是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薜孝通贻后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华墓志和刘宋临澧侯刘袭的墓志就可看出,不同的是后两块墓志不仅记述了自家世系,而且还详细记述了亲戚的谱录,这在后代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南北朝时却是司空见惯的。唐朝的家谱,大多为合谱,一般是以姓为单位排列连写的。宋代以后,又开始分代分格。明清时代的家谱,大多取法於此,卷首列世系总表,以备检查,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yu a0ZEq1m8I ~u “家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已基本定 型 明清两代,家谱的格式大致排列如下:
,q"W$`$d$bc[ (一)谱序(略)(二)题辞(略)(三)恩荣(略)(四)凡例(略)(五)图:(略)cn7y j+~e-JoF
(六)节孝(略)(七)像赞(略)(八)考:(略)
}W/J nt3b%E (九)世系:也称世表、世系表、世系图,根图,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这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五代为一表。
S h Ed/~%O (十)世系录:也有的家谱作「世序」、「世系考」、「傅实」、「行实」、「世录」。是对世系表的解释,即记录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父名、排行、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莽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月日时、封诰、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富贵外孙等,特别重生死、血统。 y;tTh9I(xL
(十一)派语:记载族人的排行宇语,中国古代家族排行都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确定的,子孙后代,一代一字作为排序。如孔子后代排行字语为:希、伯、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就是明清两代皇帝赐予的。
@)`5J1{L}llc (十二)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有,而传记则为家族中有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的入传。传记又分为内传、外传两种,内传为女子有懿行的,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后人写,也可请当代名人写。
0`kV4]5][Sc/f1q (十三)宗规家训(略) (十四)祠堂、祠产、坊墓(略) 4P5xMG;N_
(十五)先世考辨:主要为叙述家族历史,如得姓始未、始祖、支派、迁徙、分布情况。尤其是本支的迁徙、定居历史和各支外迁史,以及一些同姓、同宗的考辨等等。 /xC8z@Rgg4Wb
(十六)志(略)(十七)杂记(略) (十八)文献(略)(十九)修谱姓氏(略)%\+J/nl-p2J
(二十)五服图(略)(二十一)余庆录(略)(二十二)领谱字号(略)
X5Lf_+[0z7Jdp 此外,近代一些家谱后,有的还附有一些统计图表,如人口等。
a5k+[0BBX9G 以上所说的家谱的各种格式,并不是每部家谱都完全具备的,家谱的详略程度不一样,格式分合也不一样,排列次序也不完全一样,但总体来说,基本上是按照上述次序排列的。”(资料来源:中国的年谱与家谱 -- 来新夏 徐建华 )
|+H kP{`NT:yO:l http://wwwnmhgovtw/fname/about/about_04htm 12/25/2005PTH x6ez%TWg0ce
~:T%dmID8T&NZ
1T8ykB"d B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n(O&qSCT I7blwl5^
一 姓氏源流(略) 二 堂号(略)
-c,{%`E[n8U"P a9T6e!~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2Zh{"m^ Z\xv H
9|l#,S$I3}-d9In{8{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Sr z!\W:|V;W,ee
W"cz&u6c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jBz3Z@ [m$q 6Pr;a+aN{n |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uk1[8Jb,O
ooV,m1W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Q P9p;Yx c+s0A
\-jy%uy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I:~,M'Y-Hd!w
7nxKU$^jxXU Y5H
四 家训 (略) 五家传(略) 六 艺文著述(略) 七 家谱图像(略)
/Y@Ud/@ @4VS'a
"hSS9|,xA:R(L (资料来源: 中国家谱网站 wwwChina-stemmatacom PTH 12/26/2005)
| BR$x;`1naC&lT 8j'{1^#`[N S|z
kVBN8es S K C “参考中国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家谱描述元数据规范》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家谱专门元数据规范格式(讨论稿)》成果,利用DC元数据标准提供的扩展机制,实现家谱以下信息内容的描述:
$K7E)c sD9U f{ iXd8@['uw
家谱名、修纂者、序跋、凡例、目录、修纂时间和名目、家谱体例说明、谱籍、领谱字号、堂号、家谱类型、收藏历史、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恩荣录、像赞、诰敕、排行字、族规家训、祠堂祠产、坟茔、五服图、版本等等。”
1Q-B;C3[y`YAn “中华大族谱的管理对象应该主要是以下几类:家谱(对家谱作为一个整体资源进行描述)、家族人物(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人物信息描述)、家谱研究资料(谱谍文化、姓氏文化相关资料或研究资源,包括人物传记、或著述,可供家族人物信息中引用)。
修家谱时该如何编写人物传记?
本文2023-12-04 13:35:1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1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