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散文中对后代辞赋有重大影响的是?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1收藏

先秦历史散文中对后代辞赋有重大影响的是?,第1张

先秦历史散文中对后代辞赋有重大影响的《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巨大影响

1对后代的辞赋发展提供的源源不断的材料

2对后代的辞赋发展指明了方向:宏伟巨制,语言生动,抒情与叙事相结合

1 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

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

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

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

说。

译文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分析点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不要因为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注释(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 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摘令伐木。注释斫:zhuo,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翻译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飞往月宫 嫦娥于是就住在月宫之中,变成了蟾蜍 就是传说中的月精 故老的传说中月亮上有颗桂树,还有蟾蜍。

因此有一本记录异事的书上说:”月亮上有颗桂树非常高,树下有个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砍树的人叫做吴刚,是西河人,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就罚他砍伐桂树。刻舟求剑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

2 初中课外精短文言文大全

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叮咬。文化常识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文言知识说“彼”。

“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

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

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

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

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

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

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为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

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

③上:指明成祖朱棣。文言知识说“卿”。

“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上。

3 古文大全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由于古人无笔墨,于是就用竹签点漆,在竹筒上写字,称为书契文,亦叫竹简书。因竹硬漆腻,书写不流利,写出的字头粗尾细,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书或蝌蚪文。

凡是竹简漆书,都可以叫蝌蚪文,不一定非仓颉所书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4 古诗词大全

一年级上册 画 唐 王维 静夜思 唐 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村居 清 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小池 宋 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山行 唐 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赠汪伦 唐 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绝句 唐 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贺知章 春日 宋 朱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林杰 嫦娥 李商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年级上册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秋思 张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年级下册 牧童 吕岩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六年级上册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六年级下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

5 10篇文言文和翻译

5掩耳盗铃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6请君入瓮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 文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 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 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 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 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 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 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 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 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 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 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 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 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8唇亡齿寒 出 处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原文(《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3望梅止渴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这话,。

6 哲学古文大全

中国古代没有西方式的哲学著作。

但古代的中国,并不缺乏睿智的哲学思想。其中浓缩着中国哲学思想的著作有很多,其中最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只有《道德经》和《易经》。

西方哲学是一种思辨的学问,它是那些爱沉思的哲人们思索的结晶。其中不乏睿智的见解。

中国哲学是一种实证性学问,功夫性和实证性是中国哲学的最大特点。没有实证的功夫,没有高远的境界,没有静如止水的心态,没有洞悉宇宙人生真相的慧眼,就没有资格谈论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表述的是哲人们的思想和观点。中国哲学,记录的是先哲们看到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弄清了这些,我们才好谈论哲学的一些问题。

《经典常谈》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辞赋是《经典常谈》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对中国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魏晋时期达到了鼎盛。在《经典常谈》中,辞赋被赞誉为“诗之华”,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常谈》中收录了大量的辞赋作品和文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辞赋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辞赋的创作技巧和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人的诗歌中,辞赋的影响可以清晰地看到。辞赋的修辞技巧、意境表达和文学审美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辞赋对后世的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典常谈》中对辞赋的讨论和评价,对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辞赋的审美标准和文学价值观在中国文艺理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辞赋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辞赋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和传承对中国文化的传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辞赋中表现出的文学审美、个性化表达和人文关怀,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辞赋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文艺理论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典常谈》中对辞赋的讨论和评价,为中国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一,先秦文学: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

二,秦汉文学: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骈文的兴盛,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七言古诗在这时确立起来,并取得可喜的成就;小说在这时已初具规模,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要搞这样一个排行榜确实很难,

搞出来也只能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我的这个排行榜主要根据三个标准:一是这首诗词本身的艺术成就;

二是该诗词对后世,乃至现在人们的文化、思想上的影响力,

以及它的知名度;三是该诗词在中国该类作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题记-----

(第1——第10)

01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

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

中有不同凡响的影响。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

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

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此诗排名第一应当之无愧。

02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

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

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认为这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此说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03 毛泽东《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是被柳亚子先生盛赞为千古绝唱。毛泽东这首词

是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妙继承和革新,颇为完美地表现了丰富而又

崭新的内容。上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北国雪景图,

更隐喻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景像。下阕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展开了一幅

壮丽的中华历史长卷,更暗含了建设国家的全盘大计。纵横几万里,

上下数千年,时空交织而又浑然一体。

  《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

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梦寻偶得,

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

试问中华诗词的巅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仑,

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

 

04 白居易《长恨歌》 (节选)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

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

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

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

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

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

心中漾起阵阵涟漪。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古往今来,

许多人都在揣摸这首诗的主题,“长恨”是本诗故事的焦点,

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

“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

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每个人的不同理解,不同经历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这也许是这首诗特殊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05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

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

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

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整首词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

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06、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名潜,东晋末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

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

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苏东坡更是把陶诗放在李白、

杜甫之上,虽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

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陶渊明的不朽诗篇,

陶渊明的伟大人格,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

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

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

前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

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高明在这种结构

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不知不觉被作者引导到第四句上去了。

难怪连造语峻峭的王安石也大发感慨: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

07 屈原 《离骚》(节选)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作为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从屈原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离骚》是屈原被贬后写出来的。

本诗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诗人也称“骚人”。在诗歌形式上,

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

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

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离骚》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

与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

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

“《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

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由于《离骚》是先秦古文,跟后来的古文有所区别,也是我们现在的人比较难读懂和欣赏。

但即使如此,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影响了中国人

的思想二千多年。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

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所以它都理所当然应排在前十位之内。

08《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

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

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不仅反映的是

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是首爱情抒情诗,久传于民间,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成了所有会说中文的人都知晓的名言,它很好的显现了当时年轻人表达爱意的方式。

作为中国诗歌两大源头之一的《诗经》,其代表作品应排在前十名之列。

09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诗描写细腻,

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

《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就是《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沿用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

清丽自然的感觉。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

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

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可以这么说本诗具有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的深远影响。

10、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李煜工书,

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

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

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

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越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

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

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法国作家缪塞说: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第11——第20)

在第一至第十的诗词排行过程中,最让人割舍不下的是杜甫,若论诗人排名,

杜甫当在五名之内,但论单篇诗词的艺术成就,《登高》也能跻身十名之内,

但对后世的影响力,我个人认为稍稍不及张若虚 “以孤篇压倒全唐”

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煜的《虞美人》,所以只能屈尊排在十一位。

11 杜甫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雄浑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

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

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

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

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

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

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明代胡应麟《诗薮》说:

“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

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1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

几许苍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何等豪迈,何等雄壮!这是辛弃疾做不到的。全词基调虽是豪放,

却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悲凉、惆怅之情。上片“千古江山”,起句伟岸、挺拔,

“英雄无觅”却笔锋一转,调子低了下来。这首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备受后人传颂,

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杨慎在《词品》中说:

“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13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文学方面,

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

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

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本诗中一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整个民族的人生态度。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

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

14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

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

简直是一篇悲秋赋。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

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15、柳永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

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

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

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本首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

壮丽景象,用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柳永作为北宋婉约派创始人。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

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

“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

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姓氏源流

白(Bái)姓源出有六:

1、出自芈姓,颛顼帝的裔孙白公胜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尚龙录》等资料所载,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县包信东南),称为白公胜。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名为氏,称白氏,是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2、出自姬姓。周太王5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视。他有二子,一曰西乞术,一曰白乙丙。据《元和姓纂》、《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春秋时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名讳字为氏,就是秦国的白氏,是为陕西白姓。

3、据《姓氏寻源》及《元命苞》所载,远古时期,我国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有一个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其子孙便以“白”为姓,称白氏。

4、以地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唐置白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一带),国人以地为氏,称为白姓。

5、皇帝赐姓。如元时西域纥城人察罕,明时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赐姓白;又元代 世家伯笃那丁,“其子察汗,赐姓白氏”。

6、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① 如 白姓,由易卜拉欣之后裔,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立姓而来。因易卜拉欣,亦译伊白来金或伊白拉金,故后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② 据《台北县氏族略》所载,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来。

③ 犹太人留居河南开封之后裔中有白姓。

④ 裕固族斯娜氏、阿克达塔尔氏、巴依亚提氏,鄂伦春白依尔氏,土族白彦氏,汉姓为白。

⑤ 台湾土著、佤、东乡、苗等族均有白姓。

得姓始祖:白乙丙。名丙,字白乙,孟明视子,一说为蹇叔子,春秋时秦国著名将领,前六二七年,在孟明视率领下,白乙丙与兄西乞术将兵袭郑,灭滑,归途过崤山,遭晋军伏击,被歼,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白乙丙等知耻而 后勇,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白乙丙后积攻升为大夫,其后人以此为荣,遂有以其名讳为氏者,称白姓,并尊白乙丙为白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白姓最早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战国时期,河南白姓(白公胜一支)迁入陕西等地。据载,白公胜之子首先徙居秦国,在今陕西发展繁衍。秦时,始皇一统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发展旺盛。隋代以后,白姓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如“寻根溯源”所注),使得白姓家族更趋繁茂庞大。唐时白仲后裔白温,迁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东北);白锽居郑州(今属河南省);白锽之孙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今属河南省)香山,为白姓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河南各地,蔚为壮观。五代时,白姓迁于古时南阳,后繁衍旺盛,形成当地望族,且以“南阳”为郡望堂号。宋元时期,有白姓族人为避金人及蒙古军队南下,纷纷徙迁南方。但总体看来,白姓仍以北方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为山西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从清初开始,闽、粤白姓有陆续入居台湾,进而移于海外者。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为多,这四省白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白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白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

■历史名人

白丹:字圭,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水利家、经济思想家。其主张减轻税敛、“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白起:陕西眉县人,战国时秦国大将,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屡战屡胜,长平一役,坑杀赵军四十多万,后遭妒自杀。

白建:南北朝时北齐人,历官进侍中、中书令等,并赐田韩城。

白锽: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学,善于文章,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十七岁明经及第,官

至河南府巩县令。

白朴: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都是描写爱情的作品,其中前2种最有名。

白英:明代杰出的水利专家,曾为当时礼部尚书疏通河道出谋献策,特别为大运河畅通做出了贡献。

白朗:河南省宝丰人,清代宝丰农民起义领袖,反清反袁,打击残害中国人民的传教士。后在虎狼爬岭战斗中受伤牺牲。

白瑜娑:宁夏灵武人,隋末农奴起义首领。其出身奴隶,一呼四方皆应,聚众数万人,给隋政权以沉重打击。

白居易:唐代杰出的诗人,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

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三梦记》近于杂录。

白敏中:下邽人,白居易从弟,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仕武宗,懿宗二朝,两度为相,政绩卓著。

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诏封紫 人。博览群书,善书,工画,著有《海琼集》等。

白景亮:元朝南阳人,知明法律,善于书算,官至衢州路总管。

白毓昆:江苏省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创刊《地学杂志》。武昌起义爆发后,宣传革命,策动滦州新军起义,参与组织“北方革命协会”。后任北方革命军 参谋长,因兵败被捕牺牲。

白崇禧:广西桂林人, 桂系首脑。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均担任 军队重要职务。1949年4月中国人民 胜利地渡过长江,白崇禧所统率的军队主力在鄂、湘、桂地区被歼灭。同年底,从南宁逃往台湾省,任蒋介石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病死于台北。

■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35年始置郡。汉时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陨县间地。

2、堂号

治生堂:源自战国时白圭乐观时变。他曾经说:“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犹伊、吕之治国,孙吴之用兵。”所有天下论治生的,推白圭做祖师。

香山堂:出自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

此外,白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南阳堂”等。

五、宗族特征

1、“白”有纯洁之义,亦象征品德之高洁,白姓族人莫不以此严于律己,以家规家训克己昌明,世代流芳。

2、白姓名人古以有之,文坛多俊秀,“居易倡文合时事,长庆集中载功德”为其写照。

3、白姓虽历经迁徙,但仍为一典型北方姓氏。

4、白姓字行辈份亦文采飞扬,字字珠玑。如白方坚所撰《白氏家谱》中河北沧州白姓

先秦历史散文中对后代辞赋有重大影响的是?

先秦历史散文中对后代辞赋有重大影响的《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