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告之浙江省开化县马金镇的后山村、徐塘村、塘坞乡、横岭村等朱姓的来历及始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1收藏

有谁能告之浙江省开化县马金镇的后山村、徐塘村、塘坞乡、横岭村等朱姓的来历及始祖,第1张

开化朱姓根源:朱姓迁徽始祖为朱师古又名朱涔,是唐代吴郡朱氏学者朱子奢第十世孙唐乾符年间避乱挈家自金陵迁歙县黄墩的。朱涔生四子,形成篁墩朱氏四支派:长子朱古训,南唐任杨行密幕将,后裔迁金陵,形成金陵朱氏一支。二子朱古僚 三子朱古祝迁居婺源香田;老四朱古佑,唐宣宗进士,官至监察御使,后裔居河南偃师,形成偃师朱氏,此族出了一位宋代宰相朱胜非。

朱氏最望一支是朱环,唐昭宗进士,唐未任歙州刺史,收复婺源,全家自歙县黄墩迁婺源茶院,并形成朱氏茶院派。宋元两朝大学者朱弁、朱松、朱熹皆出此族。其后裔又迁浙江、江苏、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形成了朱氏望族。

朱姓 共05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7%。唐·光启三年(887),朱播因世乱从歙县篁墩迁居马金后山。分迁的有徐塘、横岭底、下渭、岩潭、璜田,何田乡柴茂林,城关镇丰源,中村乡严坑、池塘底、中村,金村乡墩福,塘坞乡高朱、低朱,华埠镇蒋坑等

朱玉锟(1834—1909),字梧冈,厚山(今徐塘乡厚山村)人。咸丰五年(1855),榜列第四名邑庠生(秀才),十年,参加太平军,任某部文案,随翼王石达开部6年。石达开部失败后,朱只身从四川回故里,被革除秀才。同治年间,他更名应试,重游邑庠,以教书为业,负笈从学者数以百计。光绪十六年(1890),考充恩贡

东鲁,系地域名,一说是任城(今济宁),一说是兖州,一般泛指今邹城、曲阜、兖州、济宁一带。发脉于此的徐氏,号称东鲁徐氏。据《徐氏族谱》载,东鲁徐氏的始祖为辟公,系孟子的著名弟子。原居东海(今邹城),后迁邾国,遂演变为鲁,距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生生不息,世代兴旺,成为著称海内的一方之望族。

根据多种版本的《徐氏族谱》记载,自虞舜丙戌年~公元2005年,共计4260年,为徐氏得姓以来的总年数。而东鲁徐氏统系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分为两大历史阶段。自周显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45年)~明洪武四年(1371年)计1716年,为第一阶段。期间从辟公肇始,历战国、秦、汉、三国、东西晋、南北朝、隋、唐、宋等朝代,虽然长达近2000年,但一直定居于东鲁一带,远迁者甚少,形成了稳固的东鲁统系。自洪武四年(1371年)~2005年,计634年,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的50多年,为东鲁统系大迁徙、大发展的鼎盛历史时期。第二阶段,从明初,以元、亨、利、贞四祖析为四大支派,逐步迁徙分布于今山东省邹城、曲阜、滕州、枣庄、济宁、泰安、青岛、泗水、平邑、费县等市、县;江苏省徐州、沛县、丰县、铜山、邳县等市、县;安徽省蚌埠、宣城、宿县等市、县;以及陕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四川、北京、台湾等省、市,成为中华徐氏的第二大统系。

东鲁统系始祖徐辟,系孟子的著名弟子。孟庙亚圣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除主祀亚圣孟子外,还供奉着其著名弟子徐辟、公都子、高子、盆成括、屋庐连、浩考不害、公孙丑、陈臻、钱唐、子叔疑、孙爽、彭更、咸邱蒙、孟仲子、万章、充虞、季孙氏、桃应、孔道辅等。迄今殿宇、塑像均完好无损。邹城市文物局藏有《东鲁徐氏族谱》,昭穆分明,世系清晰。上世纪90年代,族人又以五六年的时间,续修了《东鲁徐氏族谱》,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不断代,不缺世的谱牒。

东鲁徐氏著名先祖有徐辟、徐庐、徐黻、徐秀。

主要辈序:

洼陡支派(126~145世):

东圣昭明堂,海岱继绍光,世宗庆毓秀,家绪永盛祥。

徐塘马口支派(125~144世):

化同钦义起,令教作贤俊,和顺连孝友,敏大嗣新安。

徐武阳支派(125~144世):

瑞秀长开泰,昌明成大魁,承先惟孝友,辅国耀光辉。

铜石支派:

田光修德盛,恩赐庆繁祥,东海龙凤瑞,孝敬安怀昌。

白彦支派(119~158世):

鸿元广先学,子思孝常兴,功德启明世,勋业肇唐卿,

绍继贵知本,勤俭建基隆,忠厚传家茂,安国复耀宗。

据《东鲁徐氏族谱》载,元、宋、明初均有少数支派迁徙外地,几次续修族谱未能衔接到位,现将部分外徙者世系名讳分列于后,诚望有关后人早日接续族谱。

1、(91世)茂亚——(92世)守代——(93世)同富,外徙?

2、(97世)仲才——(98世)庆——(99世)公河,外徙?

3、(95世)尚浦——(96世)仿——(97世)仲启,外徙?

4、(96世)化——(97世)仲勋——(98世)腾,外徙?

5、(94世)——驰(95世)尚熹——(96世)供,外徙?

6、(93世)同昌——(94世)怀——(95世)尚存,外徙?

7、(96世)允——(97世)仲范——(98世)西,外徙?

8、(93世)同立——(94世)智——(95世)尚美,外徙?

9、(94世)智——(95世)尚南——(96世)充,外徙?

10、(101世)晋礼——(102世)敦——(103世)彦仓,外徙?

11、(99世)公核——(100世)钦——(101世)晋侠,外徙?

12、(100世)秋——(101世)晋贞——(102世)陇,外徙?

13、(99世)公山——(100世)近——(101世)晋相,外徙?

14、(98世)康——(99世)公印——(100世)宜、俱,外徙?

15、(100世)庄——(101世)晋昭——(102世)协,外徙?

16、(102世)瑞——(103世)彦明——(104世)科、秋、秘,外徙?

17、(102世)瑞——(103世)彦勋——(104世)称,外徙?

18、(102世)淦——(103世)彦均——(104世)和、季,外徙?

吕布有一女 下落不明

刘禅是长子 废长立幼 取乱之道

结局么牛人死翘翘 天下归司马

那么再详细点 司马昭让邓艾、钟会攻蜀 钟会在剑阁绊住姜维 邓艾偷渡阴平在绵竹关杀了诸葛瞻和诸葛尚 攻下成都灭了蜀 然后姜维复辟失败 邓艾 姜维 钟会全部死于兵乱 所以说牛人死翘翘 然后司马昭老死 司马炎篡位 魏亡 然后杜预伐吴 吴灭 故曰天下归司马

还要更详细一点不?

以下为引用内容:

公元234年,诸葛亮伐魏,病死于军中。诸葛亮死后,三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蜀国,开始走下坡路。

诸葛亮一死,魏延因与扬仪不合,竟起兵造反,扬仪派王平、马岱击杀魏延,并灭其三族。待回成都以后,扬仪又因争功,被后主下狱,扬仪自杀。于是,蒋琬当了大将军,费袆、董允相继为尚书令,他们墨守诸葛亮的成规,对魏国采取守势,蜀国也得到几年的安定。

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是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开始叛魏投吴,后来又反吴,自称燕王,屡次攻打魏国。魏国幽州剌史毋丘俭战败,上表请派大军讨伐。公元238年,太尉司马懿率领大军攻打公孙渊。公孙渊战败,固守襄平。司马懿攻下襄平,擒斩公孙渊父子,并将公孙渊家族及其吏士七千多人全部诛杀,平定了辽东。

公元239年,司马懿平定辽东,班师回朝,刚好魏明帝曹睿因荒*过度而病死。魏明帝没有儿子,临死前立曹彰(曹操次子)之子曹芳为皇太子,并遗诏司马懿和曹爽辅政。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尊郭皇后为皇太后,拜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傅。魏主曹芳当时才八岁,政事全掌握在曹爽、司马懿手中。

曹爽是个昏庸的人,以何晏、邓飏、丁谧等为亲信,让兄弟曹羲、曹训、曹彦执掌兵权,自以为可以抑制司马懿。司马懿表面上不和他争权,常称病不理朝政,但暗中在窥测方向。

公元241年,东吴分三路入侵魏国,曹爽未经大敌,不敢出师,司马懿则称病,不能领兵,等到吴兵深入,京师震动时,司马懿才领兵出征,结果打败了吴军,得胜回朝。司马懿名声日盛,而曹爽则相形见绌。

公元244年,蜀国蒋琬、姜维领兵出汉中,曹爽得此消息,便亲率大军攻打蜀国,结果在兴势山被蜀兵阻挡,相持了一个多月,粮食将尽,正在进退两难之时,蜀国任费袆为大将军,统领大军来援,曹爽大败而逃,十万兵马丧亡过半。蜀国打了这次胜仗以后,蒋琬、董允相继病逝,朝中得力的大臣只有费袆。后主刘禅开始亲政,侍中陈祗、中常侍黄皓成了他的亲信,而这两个小人使得后主更加昏庸腐败。

曹爽伐蜀,大败而归,但没有人敢责难他,曹爽亦依旧寻欢作乐,为所欲为。郭太后对他稍有异议,被他迁至永宁宫幽禁起来。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密谋杀曹爽。司马懿故意装出老态龙钟、病重糊涂的样子,使曹爽完全不加防范。

公元249年,魏主曹芳渴高平明帝陵,曹爽和他的兄弟曹羲、曹训、曹彦也一起去了。司马懿父子抓住时机,占据了京城,大臣桓范等逃出京城,报告曹爽,曹爽兄弟大惊失色。桓范劝曹爽偕同魏主到许昌,再号召各路兵马讨伐司马懿父子,曹爽犹豫不决。不久,司马懿派人来传话,只要曹爽兄弟回京,可保性命。曹爽一夜苦思,至五更天,曹爽投刀于地,说:“我回到京城,还可以做一个富家翁!”桓范哭着说:“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是个能人,生你们兄弟,都是些猪儿,我想不到今天被你们连累灭族啊!”曹爽兄弟护送魏主回京,当夜曹爽兄弟以及何晏、邓飏、丁谧、桓范等全被逮捕入狱,陆续被斩首,并被灭三族。曹爽被杀后,朝中大权全落在司马懿手中,魏主徒有虚名。

夏侯渊之子夏侯霸,是曹爽外弟,怕受株边,逃离魏国投降蜀国。蜀国卫将军姜维上表趁魏国内乱出兵讨伐。姜维早想继承诸葛亮的事业,北伐中原,但费袆主张守土,所以暗中加以裁制,使姜维统领的兵马不超过万人。这次姜维坚决要求出师,后主和费袆也同意了,这是姜维第一次北伐中原。结果,姜维出师不利,被魏将郭淮,陈泰打败,勾安、李韶两员将军还投降了魏国。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司马懿是魏国重臣,与诸葛亮争斗了多年,留下不少历史故事。他死后,儿子司马师继承了爵位,权势超过他的父亲,加上他性情残暴,魏主曹芳和朝中大臣都惧怕他。

公元252年,吴大帝孙权病死。孙权生于公元181年,在位三十一年,享年七十一岁。孙权虽然才能不算很高,但由于在位时间长,对于南方的巩固和安定起到一定的作用。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但在孙权统治时期,南方的赋役刑罚繁苛,常激起人民的反搞。孙权的妃妾众多。到了晚年,嫡庶之间争权十争激烈。孙权初立太子孙登,孙登早死,又立孙和。后来孙权宠爱潘夫人,又立她所生的孙亮为太子。自从丞相陆逊于公元245年病死后,吴国的大权渐渐落在诸葛恪(诸葛瑾之子)、孙峻、滕胤等人手中。孙权死后,太子孙亮即位(后废为会稽主),诸葛恪、孙峻、腾胤等受遗诏辅政。

孙权一死,魏国司马师即派王昶、胡遵,毋丘俭分三路进攻吴国,诸葛恪领兵抵挡,老将丁奉在徐塘大败魏军,魏军三路退走,诸葛恪得胜回朝。

公元253年,诸葛恪又大举攻魏,围困了新城(今安微合肥西南)。当时,蜀国大将军费袆被降将郭修暗杀,姜维掌握了兵权,他趁机出兵,包围了魏国的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南)。魏国两面受敌,司马师听从了主薄虞松的计策,使毋丘俭等在新城拖住吴军,派郭淮、陈泰领大军解救了狄道之围,姜维退走,诸葛恪也大败而归。

诸葛恪回建业后,没有吸取教训,仍准备兴兵伐魏。侍中孙峻联络吴主孙亮,要除灭诸葛恪。吴主孙亮在宴会中埋下伏兵,诸葛恪不知是计,结果在宴会间被兵士杀死,用苇席裹尸,投到城外石子岗,并灭三族。废太子孙和因受株连被迫和夫人张氏服毒自杀,妾何氏留命抚养孙和的儿子孙皓等四兄弟。吴国的大权全落在孙峻的手中,孙峻受拜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封富春侯。

公元254年,魏国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以及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与魏主曹芳密谋,要除灭司马师。但是阴谋泄露,司马师先下手为强,将李丰、夏侯玄,张缉诛杀,并灭三族。皇后张氏被废,不几天也死去,魏主忿恨,但又不敢发作。司马师接着又废魏主曹芳为齐王,大臣们都不敢反对,又借郭太后的命令,迎接文帝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髦即位,曹髦原来受封高贵乡公,即位时才十四岁。

公元255年,扬州都督毋丘俭,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当时司马师刚割了眼瘤,不得不带病亲征,留司马昭暂摄朝政。又命镇南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兖州刺史邓艾等分路出击。毋丘俭战败被杀。文钦的儿子文鸯勇猛异常,曾夜劫司马师的营寨,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逃亡。文钦父子等最后投降了东吴孙峻。司马师班师回朝后,因眼疾发作而死去。司马昭继承了兄长的职位。

公元256年,蜀将姜维探知司马师已死,便和夏侯霸率军攻魏,但两次都被魏将邓艾击退。姜维前后已五次伐魏,都告失败,国人怨声载道。

公元257年,魏国扬州都督诸葛诞又起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逼令魏主曹髦亲征,并请郭太后同行,调集二十六万兵马,往寿春进发。诸葛诞知道抵挡不住,向东吴称臣求援。当时,吴国丞相孙峻已病死,大权掌握在孙峻堂弟孙琳手中,孙琳掌权以后,便将大司马腾胤、骠骑将军吕据等杀死,朝廷上下都惧怕他。孙琳得知诸葛诞起兵反司马昭,即派将军全端、全怿及文钦父子领兵去救援。司马昭围困寿春达半年,孙琳屡责诸将救援无功,全端、全怿率部降魏,诸葛诞与文钦又发生内江,诸葛诞杀死文钦,文钦之子文鸯、文虎也降魏,司马昭封他们为偏将军,加封关内侯,寿春城内将士已无斗志,司马昭攻下寿春,杀诸葛诞,并灭三族。司马昭得胜回朝,权势更盛。

公元258年,吴主孙亮已十六岁,聪明敏锐,开始亲理政事,见孙琳专权好杀,他的兄弟孙思、孙干、孙闓又都掌握了兵权,便和将军刘承、黄门侍郎全纪密谋诛杀孙琳,叫全纪密告他父亲卫将军全尚,令他暗中准备兵马。吴主孙亮特别告诫全纪,这事不解让他母亲知道,因全纪的母亲孙氏是孙琳的堂姐。但全纪密告全尚后,全尚把消息泄露给了妻子,妻子孙氏即派人通报孙琳。结果,孙琳先下手,乘夜逮捕全尚,诱杀刘承。全纪知道消息,只好自杀。孙琳围攻皇宫。废吴主孙亮为会稽王,孙琳想自立为皇帝,怕群臣反对,便迎接孙权第六子琅琊王孙休即位,就是吴景帝。

孙琳立了景帝以后,不久,又想废主自立。将军张布通报景帝,景帝与张布、丁奉等密谋,利用腊日盛会,除掉孙琳。到了腊日那天,孙琳昂然上殿赴宴。席间,张布指挥伏兵将孙琳杀死,孙家兄弟亦被丁奉领兵擒杀,孙家被灭族。孙峻也被夺去官爵,剖棺戮尸。

公元260年,魏主曹髦已即位六年,人也二十岁,但仍如同傀儡,朝中大权尽被司马昭执掌,魏主心中忿恨。一天,他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私下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的耻辱,今天与大家共讨此贼!“王经急忙劝阻,魏主不听,拔剑召集殿中的卫士官僮等,鼓噪出宫。王沈、王业怕被株连,早已通报司马昭,只有王经伴陪着魏主。司马昭闻迅,即令中护军贾充领兵数千去迎战,结果,魏主曹髦被太子舍人成济杀死。事后,王经全家被杀。为了推诿弑君之罪,司马昭又把成济杀掉,并灭三族。

魏主曹髦被杀,司马昭群臣会议,迎接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璜入京即位,就是魏元帝。曹璜原来受封常道乡公,即位时才十五岁,改名为曹奂。

公元261年,蜀将姜维趁魏兵攻打寿春,率军北伐,进攻魏国长城县,被魏将邓艾、司马望击败。

公元262年,姜维又出兵伐魏,进攻魏国的洮阳。夏侯霸中箭阵亡,姜维与邓艾交战失利,只得又退还。姜维前后七次攻打中原,但都没有成功。司马昭担心姜维继续北伐,决定大举进攻蜀国。当时群臣都认为时机未到,唯司隶校尉钟会竭力赞成。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领三路大军攻打蜀国。钟会进攻阳平关,蜀将蒋舒出关投敌,蜀将傅佥战死,钟会占领了阳平关,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张翼、董厥等集中兵力防守剑阁,抗击钟会军队。邓艾率军到阴平,准备和诸葛绪从江油进袭成都。由于姜维扼守险要,魏军未能攻克。钟会因部队缺粮,准备撤退。邓艾提出“敌势已折,宜遂乘之”的主张,乘蜀军内地空虚,以轻兵从阴平经人烟稀少的地区行军七百余里,凿山开道,造桥梁修栈道。到绝境处,邓艾带头用毡子裹着身体从山上滚下去,将士们也都抓着树枝藤条,沿着悬崖陡壁一个紧接一个前进,出其不意攻下江油城。蜀将诸葛瞻(诸葛亮之子)率领各部队抗击邓艾,到涪陵停止前进。尚书黄崇多次劝他迅速前进,占领有利地形据险防守,诸葛瞻犹豫不决,结果被邓艾击败,只好退守绵竹。邓艾劝诸葛瞻投降,诸葛瞻怒斩来使。邓艾派邓忠(邓艾之子)、师纂与蜀军大战,蜀军战败,诸葛瞻、黄崇被杀。邓艾率大军直取成都,后主刘禅见大势已去,率领太子及群臣出都门投降。姜维得到后主敕命,也和廖化、张翼、董厥等投降了钟会。邓艾入成都,要斩黄皓,黄皓贿赂左右得以免死。至此,刘备,诸葛亮建立的汉国(蜀国)也就灭亡了。

汉国前后二主,共存在四十三年。汉国的灭亡,主要原因是其后期宦官专权,政治极其腐败,人民苦于徭役、兵役,社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因而,在强大的魏军进攻下迅即覆亡。

邓艾入成都以后,居功自傲,又想趁灭蜀之势,再灭亡吴国。钟会嫉恨邓艾,而且有谋反之意。姜维降魏,出于不得已,此时乘机劝说钟会消灭邓艾。钟会便伙同监军卫瓘,密告邓艾想谋反,邓艾父子被用槛车押送京师。钟会独揽兵权,于是和姜维决计谋反。当时刚好郭太后病死,钟会便假借郭太后遗诏,起兵讨伐司马昭,姜维则想趁钟会杀尽北来的魏将之机,再杀死钟会,复立汉国。但是钟会的部将领兵作乱,杀死了钟会和姜维。邓艾手下的将士追赶邓艾的槛车,准备迎还。监军卫瓘想到自己伙同钟会陷害邓艾,怕邓艾回来对自己不利,便派护军田续袭击邓艾父子于锦竹西,邓艾父子被杀死。魏军灭蜀国后的这场内江,使两员主将都死去。姜维弄巧反拙,自己也丧了命。

后主刘禅一家被迁到洛阳,魏国封他为安乐公,一次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叫乐师们演奏蜀国的音乐,蜀国的旧臣都伤感地低下头,唯有刘禅嬉笑自若。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刘禅也因他这么昏庸,倒活到公元271年,六十五岁才死去。

公元264年,吴景帝孙休病死,太子孙军(上有雨字头)尚年幼,张布等大臣认为魏灭蜀后,必然会全力对付吴国,不如立一个年长一点的国君较为稳妥。于是,迎立孙和之子乌程侯孙皓,就是吴末帝。孙皓即位后不久,即沉湎酒色,骄*不道,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都觉得后悔,轮流进谏,孙皓竟将他俩杀死。后来又逼死了朱太后及她的二子,吴国立了这么一个国君,其命运可想而知。这一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因灭蜀有功,开始受封相国晋公,及九锡典礼。后来又加封为晋王。司马昭命长子司马炎为副相国,后又加封抚军大将军。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嗣为相国晋王,这年十二月壬戍日,司马炎逼魏元帝禅位,废元帝为陈留王,改国号为晋。从此,三国时期结束,中国社会进入了晋朝。

公元280年,吴国被晋灭亡,三国的局面彻底结束,中国又出现了短期的统一。

魏国的司马氏集团,在三国衰落阶段内,是统一趋势的代表者。虽然它是一个极其腐朽的集团,但也不容否认它在完成统一事业上所起的作用。

洼陡支派(1~1世): 东圣昭明堂,海岱继绍光,世宗庆毓秀,家绪永盛祥 徐塘马口支派(1~1世): 化同钦义起,令教作贤俊,和顺连孝友,敏大嗣新安 徐武阳支派(1~1世): 瑞秀长开泰,昌明成大魁,承先惟孝友,辅国耀光辉 铜石支派: 田光修德盛,恩赐庆繁祥,东海龙凤瑞,孝敬安怀昌 白彦支派(11~1世): 鸿元广先学,子思孝常兴,功德启明世,勋业肇唐卿, 绍继贵知本,勤俭建基隆,忠厚传家茂,安国复耀宗

敦伦堂(张氏宗祠)为开化县文物保护单位。

敦伦堂位于马金镇高韩村内·清代·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平面呈纵长方形,尚存两进。第一进有歇山顶戏台。第二进五间,通面阔184米,通进深905米。明、次间两缝五架前卷棚后单步梁,月梁两端用雀替承托。牛腿雕刻龙、狮。瓜楞形或鼓形柱础,下置覆盆。硬山顶。敦伦堂是张氏的宗祠。查《张氏宗谱》首卷,发现节录有班固《汉书》的“张良传”,并记载高韩村内建有张-庙。由此得知这里的村民原是汉张良的后代。《张良传》载:“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高韩”村名因此而得。这样看来高韩村与汉留侯张良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宗祠大门前有一座清代张氏墓,想必是该村张氏的祖先,他正默默地注视着高韩村的巨大变化,护佑着子孙后代繁衍昌盛。

马金镇:开化县辖镇。1950年设马金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改镇。位于县境北部,马金溪东岸,距县城中心176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22万。205国道和衢(州)淳(安)公路过境。辖上街、下街、界首、排田、烂田、黄荆林、杨和、塘沿、柴坑、山头、湖头、上江坑、下江坑、姚家一、姚家二、明塘坞、星田、内徐塘、外徐塘、横岭底、璜田、苏阳、秧畈

三国演义的最后,魏蜀吴三国都不是最后的胜利者,最终是晋国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最后一句话,三国归晋,所以没有哪国胜利。

《三国演义》最后一章,“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压轴人物是西晋征南大将军羊祜。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羊祜敲响了三国一统、由乱而治的鼓点。晋武帝实现统一大业之后,也慨然叹道:“此羊太傅之功也!”

扩展资料:

晋国统一之战:

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司马炎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羊祜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荆州与东吴重镇石城相距最近,晋军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大施恩惠。

由于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羊祜命人向吴军送酒送肉,瓦解吴军。不时有吴军前来投降,羊祜下令说: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东吴将领们的心已经一步步趋向晋军。

司马炎在襄阳一边命羊祜以仁德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发动灭吴之战,20万晋军直扑东吴,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

东吴守军,在巫峡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军先用大竹排放入长江,晋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用麻油浇灌的火点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够把铁链烧断。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

晋军进攻东吴时,为了吸引守卫建业的吴军兵力,安东将军王浑率一路晋军,由北向南,直取建业。孙皓忙命丞相张悌统率主力渡江北上,迎击王浑,结果沿江东下的晋军乘机攻占了建业。孙皓出降,孙吴灭亡。

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了。司马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西晋

都不是……

归司马昭

刘备孙权都早早的88了

引用内容……

公元234年,诸葛亮伐魏,病死于军中。诸葛亮死后,三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蜀国,开始走下坡路。

诸葛亮一死,魏延因与扬仪不合,竟起兵造反,扬仪派王平、马岱击杀魏延,并灭其三族。待回成都以后,扬仪又因争功,被后主下狱,扬仪自杀。于是,蒋琬当了大将军,费袆、董允相继为尚书令,他们墨守诸葛亮的成规,对魏国采取守势,蜀国也得到几年的安定。

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是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开始叛魏投吴,后来又反吴,自称燕王,屡次攻打魏国。魏国幽州剌史毋丘俭战败,上表请派大军讨伐。公元238年,太尉司马懿率领大军攻打公孙渊。公孙渊战败,固守襄平。司马懿攻下襄平,擒斩公孙渊父子,并将公孙渊家族及其吏士七千多人全部诛杀,平定了辽东。

公元239年,司马懿平定辽东,班师回朝,刚好魏明帝曹睿因荒*过度而病死。魏明帝没有儿子,临死前立曹彰(曹操次子)之子曹芳为皇太子,并遗诏司马懿和曹爽辅政。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尊郭皇后为皇太后,拜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傅。魏主曹芳当时才八岁,政事全掌握在曹爽、司马懿手中。

曹爽是个昏庸的人,以何晏、邓飏、丁谧等为亲信,让兄弟曹羲、曹训、曹彦执掌兵权,自以为可以抑制司马懿。司马懿表面上不和他争权,常称病不理朝政,但暗中在窥测方向。

公元241年,东吴分三路入侵魏国,曹爽未经大敌,不敢出师,司马懿则称病,不能领兵,等到吴兵深入,京师震动时,司马懿才领兵出征,结果打败了吴军,得胜回朝。司马懿名声日盛,而曹爽则相形见绌。

公元244年,蜀国蒋琬、姜维领兵出汉中,曹爽得此消息,便亲率大军攻打蜀国,结果在兴势山被蜀兵阻挡,相持了一个多月,粮食将尽,正在进退两难之时,蜀国任费袆为大将军,统领大军来援,曹爽大败而逃,十万兵马丧亡过半。蜀国打了这次胜仗以后,蒋琬、董允相继病逝,朝中得力的大臣只有费袆。后主刘禅开始亲政,侍中陈祗、中常侍黄皓成了他的亲信,而这两个小人使得后主更加昏庸腐败。

曹爽伐蜀,大败而归,但没有人敢责难他,曹爽亦依旧寻欢作乐,为所欲为。郭太后对他稍有异议,被他迁至永宁宫幽禁起来。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密谋杀曹爽。司马懿故意装出老态龙钟、病重糊涂的样子,使曹爽完全不加防范。

公元249年,魏主曹芳渴高平明帝陵,曹爽和他的兄弟曹羲、曹训、曹彦也一起去了。司马懿父子抓住时机,占据了京城,大臣桓范等逃出京城,报告曹爽,曹爽兄弟大惊失色。桓范劝曹爽偕同魏主到许昌,再号召各路兵马讨伐司马懿父子,曹爽犹豫不决。不久,司马懿派人来传话,只要曹爽兄弟回京,可保性命。曹爽一夜苦思,至五更天,曹爽投刀于地,说:“我回到京城,还可以做一个富家翁!”桓范哭着说:“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是个能人,生你们兄弟,都是些猪儿,我想不到今天被你们连累灭族啊!”曹爽兄弟护送魏主回京,当夜曹爽兄弟以及何晏、邓飏、丁谧、桓范等全被逮捕入狱,陆续被斩首,并被灭三族。曹爽被杀后,朝中大权全落在司马懿手中,魏主徒有虚名。

夏侯渊之子夏侯霸,是曹爽外弟,怕受株边,逃离魏国投降蜀国。蜀国卫将军姜维上表趁魏国内乱出兵讨伐。姜维早想继承诸葛亮的事业,北伐中原,但费袆主张守土,所以暗中加以裁制,使姜维统领的兵马不超过万人。这次姜维坚决要求出师,后主和费袆也同意了,这是姜维第一次北伐中原。结果,姜维出师不利,被魏将郭淮,陈泰打败,勾安、李韶两员将军还投降了魏国。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司马懿是魏国重臣,与诸葛亮争斗了多年,留下不少历史故事。他死后,儿子司马师继承了爵位,权势超过他的父亲,加上他性情残暴,魏主曹芳和朝中大臣都惧怕他。

公元252年,吴大帝孙权病死。孙权生于公元181年,在位三十一年,享年七十一岁。孙权虽然才能不算很高,但由于在位时间长,对于南方的巩固和安定起到一定的作用。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但在孙权统治时期,南方的赋役刑罚繁苛,常激起人民的反搞。孙权的妃妾众多。到了晚年,嫡庶之间争权十争激烈。孙权初立太子孙登,孙登早死,又立孙和。后来孙权宠爱潘夫人,又立她所生的孙亮为太子。自从丞相陆逊于公元245年病死后,吴国的大权渐渐落在诸葛恪(诸葛瑾之子)、孙峻、滕胤等人手中。孙权死后,太子孙亮即位(后废为会稽主),诸葛恪、孙峻、腾胤等受遗诏辅政。

孙权一死,魏国司马师即派王昶、胡遵,毋丘俭分三路进攻吴国,诸葛恪领兵抵挡,老将丁奉在徐塘大败魏军,魏军三路退走,诸葛恪得胜回朝。

公元253年,诸葛恪又大举攻魏,围困了新城(今安微合肥西南)。当时,蜀国大将军费袆被降将郭修暗杀,姜维掌握了兵权,他趁机出兵,包围了魏国的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南)。魏国两面受敌,司马师听从了主薄虞松的计策,使毋丘俭等在新城拖住吴军,派郭淮、陈泰领大军解救了狄道之围,姜维退走,诸葛恪也大败而归。

诸葛恪回建业后,没有吸取教训,仍准备兴兵伐魏。侍中孙峻联络吴主孙亮,要除灭诸葛恪。吴主孙亮在宴会中埋下伏兵,诸葛恪不知是计,结果在宴会间被兵士杀死,用苇席裹尸,投到城外石子岗,并灭三族。废太子孙和因受株连被迫和夫人张氏服毒自杀,妾何氏留命抚养孙和的儿子孙皓等四兄弟。吴国的大权全落在孙峻的手中,孙峻受拜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封富春侯。

公元254年,魏国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以及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与魏主曹芳密谋,要除灭司马师。但是阴谋泄露,司马师先下手为强,将李丰、夏侯玄,张缉诛杀,并灭三族。皇后张氏被废,不几天也死去,魏主忿恨,但又不敢发作。司马师接着又废魏主曹芳为齐王,大臣们都不敢反对,又借郭太后的命令,迎接文帝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髦即位,曹髦原来受封高贵乡公,即位时才十四岁。

公元255年,扬州都督毋丘俭,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当时司马师刚割了眼瘤,不得不带病亲征,留司马昭暂摄朝政。又命镇南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兖州刺史邓艾等分路出击。毋丘俭战败被杀。文钦的儿子文鸯勇猛异常,曾夜劫司马师的营寨,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逃亡。文钦父子等最后投降了东吴孙峻。司马师班师回朝后,因眼疾发作而死去。司马昭继承了兄长的职位。

公元256年,蜀将姜维探知司马师已死,便和夏侯霸率军攻魏,但两次都被魏将邓艾击退。姜维前后已五次伐魏,都告失败,国人怨声载道。

公元257年,魏国扬州都督诸葛诞又起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逼令魏主曹髦亲征,并请郭太后同行,调集二十六万兵马,往寿春进发。诸葛诞知道抵挡不住,向东吴称臣求援。当时,吴国丞相孙峻已病死,大权掌握在孙峻堂弟孙琳手中,孙琳掌权以后,便将大司马腾胤、骠骑将军吕据等杀死,朝廷上下都惧怕他。孙琳得知诸葛诞起兵反司马昭,即派将军全端、全怿及文钦父子领兵去救援。司马昭围困寿春达半年,孙琳屡责诸将救援无功,全端、全怿率部降魏,诸葛诞与文钦又发生内江,诸葛诞杀死文钦,文钦之子文鸯、文虎也降魏,司马昭封他们为偏将军,加封关内侯,寿春城内将士已无斗志,司马昭攻下寿春,杀诸葛诞,并灭三族。司马昭得胜回朝,权势更盛。

公元258年,吴主孙亮已十六岁,聪明敏锐,开始亲理政事,见孙琳专权好杀,他的兄弟孙思、孙干、孙闓又都掌握了兵权,便和将军刘承、黄门侍郎全纪密谋诛杀孙琳,叫全纪密告他父亲卫将军全尚,令他暗中准备兵马。吴主孙亮特别告诫全纪,这事不解让他母亲知道,因全纪的母亲孙氏是孙琳的堂姐。但全纪密告全尚后,全尚把消息泄露给了妻子,妻子孙氏即派人通报孙琳。结果,孙琳先下手,乘夜逮捕全尚,诱杀刘承。全纪知道消息,只好自杀。孙琳围攻皇宫。废吴主孙亮为会稽王,孙琳想自立为皇帝,怕群臣反对,便迎接孙权第六子琅琊王孙休即位,就是吴景帝。

孙琳立了景帝以后,不久,又想废主自立。将军张布通报景帝,景帝与张布、丁奉等密谋,利用腊日盛会,除掉孙琳。到了腊日那天,孙琳昂然上殿赴宴。席间,张布指挥伏兵将孙琳杀死,孙家兄弟亦被丁奉领兵擒杀,孙家被灭族。孙峻也被夺去官爵,剖棺戮尸。

公元260年,魏主曹髦已即位六年,人也二十岁,但仍如同傀儡,朝中大权尽被司马昭执掌,魏主心中忿恨。一天,他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私下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的耻辱,今天与大家共讨此贼!“王经急忙劝阻,魏主不听,拔剑召集殿中的卫士官僮等,鼓噪出宫。王沈、王业怕被株连,早已通报司马昭,只有王经伴陪着魏主。司马昭闻迅,即令中护军贾充领兵数千去迎战,结果,魏主曹髦被太子舍人成济杀死。事后,王经全家被杀。为了推诿弑君之罪,司马昭又把成济杀掉,并灭三族。

魏主曹髦被杀,司马昭群臣会议,迎接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璜入京即位,就是魏元帝。曹璜原来受封常道乡公,即位时才十五岁,改名为曹奂。

公元261年,蜀将姜维趁魏兵攻打寿春,率军北伐,进攻魏国长城县,被魏将邓艾、司马望击败。

公元262年,姜维又出兵伐魏,进攻魏国的洮阳。夏侯霸中箭阵亡,姜维与邓艾交战失利,只得又退还。姜维前后七次攻打中原,但都没有成功。司马昭担心姜维继续北伐,决定大举进攻蜀国。当时群臣都认为时机未到,唯司隶校尉钟会竭力赞成。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领三路大军攻打蜀国。钟会进攻阳平关,蜀将蒋舒出关投敌,蜀将傅佥战死,钟会占领了阳平关,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张翼、董厥等集中兵力防守剑阁,抗击钟会军队。邓艾率军到阴平,准备和诸葛绪从江油进袭成都。由于姜维扼守险要,魏军未能攻克。钟会因部队缺粮,准备撤退。邓艾提出“敌势已折,宜遂乘之”的主张,乘蜀军内地空虚,以轻兵从阴平经人烟稀少的地区行军七百余里,凿山开道,造桥梁修栈道。到绝境处,邓艾带头用毡子裹着身体从山上滚下去,将士们也都抓着树枝藤条,沿着悬崖陡壁一个紧接一个前进,出其不意攻下江油城。蜀将诸葛瞻(诸葛亮之子)率领各部队抗击邓艾,到涪陵停止前进。尚书黄崇多次劝他迅速前进,占领有利地形据险防守,诸葛瞻犹豫不决,结果被邓艾击败,只好退守绵竹。邓艾劝诸葛瞻投降,诸葛瞻怒斩来使。邓艾派邓忠(邓艾之子)、师纂与蜀军大战,蜀军战败,诸葛瞻、黄崇被杀。邓艾率大军直取成都,后主刘禅见大势已去,率领太子及群臣出都门投降。姜维得到后主敕命,也和廖化、张翼、董厥等投降了钟会。邓艾入成都,要斩黄皓,黄皓贿赂左右得以免死。至此,刘备,诸葛亮建立的汉国(蜀国)也就灭亡了。

汉国前后二主,共存在四十三年。汉国的灭亡,主要原因是其后期宦官专权,政治极其腐败,人民苦于徭役、兵役,社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因而,在强大的魏军进攻下迅即覆亡。

邓艾入成都以后,居功自傲,又想趁灭蜀之势,再灭亡吴国。钟会嫉恨邓艾,而且有谋反之意。姜维降魏,出于不得已,此时乘机劝说钟会消灭邓艾。钟会便伙同监军卫瓘,密告邓艾想谋反,邓艾父子被用槛车押送京师。钟会独揽兵权,于是和姜维决计谋反。当时刚好郭太后病死,钟会便假借郭太后遗诏,起兵讨伐司马昭,姜维则想趁钟会杀尽北来的魏将之机,再杀死钟会,复立汉国。但是钟会的部将领兵作乱,杀死了钟会和姜维。邓艾手下的将士追赶邓艾的槛车,准备迎还。监军卫瓘想到自己伙同钟会陷害邓艾,怕邓艾回来对自己不利,便派护军田续袭击邓艾父子于锦竹西,邓艾父子被杀死。魏军灭蜀国后的这场内江,使两员主将都死去。姜维弄巧反拙,自己也丧了命。

后主刘禅一家被迁到洛阳,魏国封他为安乐公,一次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叫乐师们演奏蜀国的音乐,蜀国的旧臣都伤感地低下头,唯有刘禅嬉笑自若。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刘禅也因他这么昏庸,倒活到公元271年,六十五岁才死去。

公元264年,吴景帝孙休病死,太子孙军(上有雨字头)尚年幼,张布等大臣认为魏灭蜀后,必然会全力对付吴国,不如立一个年长一点的国君较为稳妥。于是,迎立孙和之子乌程侯孙皓,就是吴末帝。孙皓即位后不久,即沉湎酒色,骄*不道,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都觉得后悔,轮流进谏,孙皓竟将他俩杀死。后来又逼死了朱太后及她的二子,吴国立了这么一个国君,其命运可想而知。这一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因灭蜀有功,开始受封相国晋公,及九锡典礼。后来又加封为晋王。司马昭命长子司马炎为副相国,后又加封抚军大将军。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嗣为相国晋王,这年十二月壬戍日,司马炎逼魏元帝禅位,废元帝为陈留王,改国号为晋。从此,三国时期结束,中国社会进入了晋朝。

公元280年,吴国被晋灭亡,三国的局面彻底结束,中国又出现了短期的统一。

魏国的司马氏集团,在三国衰落阶段内,是统一趋势的代表者。虽然它是一个极其腐朽的集团,但也不容否认它在完成统一事业上所起的作用。

有谁能告之浙江省开化县马金镇的后山村、徐塘村、塘坞乡、横岭村等朱姓的来历及始祖

开化朱姓根源:朱姓迁徽始祖为朱师古又名朱涔,是唐代吴郡朱氏学者朱子奢第十世孙唐乾符年间避乱挈家自金陵迁歙县黄墩的。朱涔生四子,形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