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乐姓排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3收藏

百家姓中乐姓排名,第1张

对不起百家姓中没有乐字乐排100以后姓氏 排名

王 1

李 2

张 3

刘 4

陈 5

杨 6

黄 7

赵 8

吴 9

周 10

以上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

姓氏 排名

徐 11

孙 12

马 13

朱 14

胡 15

郭 16

何 17

高 18

林 19

罗 20

郑 21

梁 22

以上姓氏人口总数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据分析,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姓氏 排名

谢 23

宋 24

唐 25

许 26

韩 27

冯 28

邓 29

曹 30

彭 31

曾 32

肖 33

田 34

董 35

袁 36

潘 37

于 38

蒋 39

蔡 40

余 41

杜 42

姓氏 排名

叶 43

程 44

苏 45

魏 46

吕 47

丁 48

任 49

沈 50

姚 51

卢 52

姜 53

崔 54

钟 55

谭 56

陆 57

汪 58

范 59

金 60

石 61

廖 62

贾 63

夏 64

韦 65

付 66

方 67

白 68

邹 69

孟 70

熊 71

秦 72

邱 73

江 74

尹 75

薛 76

闫 77

段 78

雷 79

侯 80

龙 81

史 82

陶 83

黎 84

贺 85

顾 86

毛 87

郝 88

龚 89

邵 90

万 91

钱 92

严 93

覃 94

武 95

戴 96

莫 97

孔 98

向 99

汤 100

林氏多为做官不断迁移。林氏(开)始鲁(山东)地,汉(朝迁)入徐州,南渡茂公遂徙居福建莆田。于晋代南迁发展,移居江苏及福建的林姓支脉素以林礼祖孙最为彰显。林礼是林坚的80世孙,在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任职中郎主簿,后升为太子太傅,由世居地博陵郡迁入徐州,遂成为徐州林姓望族之始祖。 林颖是林礼之子,在晋愍帝建兴三年(公元315年),由徐州别驾升任黄门侍郎,随司马睿渡江南,先寓居徐州,后定居下邳。 林颖的长子林懋是林坚的82世孙,在晋愍帝执政时期曾任通宜散骑常侍、殿中侍御史和侍卫将军等职,后出任下邳郡(故址在今江苏省睢宁县及邳州市)太守。林懋太守任满之后,鉴于时局动荡,便慎选下邳郡的梓桐乡定居下来。现今所见的林姓家谱,一般称林懋为“下邳林”的始祖。 林禄是林颖的次子,在西晋王朝中历任安东琅琊王府参军、给事中、黄门侍郎等职,曾随司马睿南渡。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之后,他颇受晋元帝司马睿重用,历任招远将军、散骑常侍、合浦太守和晋安太守等职。林禄于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举家入闽,定居于晋安(郡治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成为“晋安林”的开基始祖。林禄的子孙除寓居晋安郡侯官县之外,后因人丁繁衍兴旺,广泛分布于闽省各地,据称闽林裔孙今已发展到一千万人以上。后来子孙兴旺,此地成为林姓聚居的新村落。林玉初到之时重操旧业,在黄海捕鱼,然后上岸贩卖鱼虾。大约70年后,林玉的后裔又迁入文登县东关开垦荒地,以务农维生。林玉子孙繁衍众多,分居于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朝鲜半岛等地。 山东文登林氏尊林玉为一世祖,自十一世林淇后,昭穆辈份如下:植光培钟汝,懋辉基钧治。乐荣增鉴法,树炳坛锡济。桂煜垣铨浚,楷熴尧镜清。本熙堂锦泽,朴焕在铭淞。荣成、威海、烟台、乳山、栖霞、牟平、海阳、大连等地林玉后裔各分支亦使用。文登母猪河以东:硝疃、郭家店、宋村、集西、石羊、神格、北马、鹁鸽崖及以东大部分林姓村庄均为始祖林玉后裔,母猪河以西大部分林姓村庄均为林村林姓始祖林商后裔。

  不知您是哪里人?

  一些姓氏用字,一字两音,同一个作为姓氏的汉字,由于有两个读音,就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姓,而且不一源流。如:“乐”姓,北方读音与“月”字同,而南方读音则与“勒”字同音。

  乐(Lè)、乐(Yuè 乐-网页可能不显示,请见参考资料栏)虽然源流分支不同,但却出于同一祖宗。乐氏源于春秋时的宋国,跟后世以宋为姓的人,算起来是血脉相同的一家人。当时的宋国,是由殷商纣王的长兄微子所建,这个地方,原来是封给武庚的,可是武庚在周成王时叛变,后来被讨平,周成王就把包括河南省丘县以东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大片地方,封给了微子,并且封他为封建制度中地位最高的宋公,以奉商汤之祀。后来,宋戴公之子公子衎的后代,又以王父字为氏,于是就出现了“乐”这个姓氏。位尊而高的宋国,后来是于公元前二八六年被齐、魏、楚三国所灭,则推算起来,中国的乐姓最少也已经有了2200年以上的历史,说他们是“源远流长”,毫不为过。故乐氏后人奉公子衎为乐姓的得姓始祖。

  乐(Lè,Yuè 乐)姓源流有别——

  乐(Lè)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子子衎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姓纂》上是这样记载:“宋微子之后,戴公生公子衎,字乐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南阳。”另外,史游在所著《急就篇》也有同样的记载说:“乐氏之先,与宋同姓;戴公生乐父衎,是称乐氏。”乐姓这个在我国早期历史上神气万分的姓氏,是出现在大约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宋国王族的后裔,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周宣王时,宋国的一个国君叫宋戴公。本为子姓,其儿子名衎(Kàn 音看),字乐父。衎生子倾父泽,倾父泽又生子夷父须,夷父须以其祖父衎之字乐父命姓,成为乐姓。夷父须就是这一支乐姓的始祖。

  乐(Yuè 乐)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戴公四世孙乐莒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载,春秋时宋戴公的四世孙,有个叫乐莒的人,是夷父须的族兄弟。他在宋国任大司寇。大司寇是西周王朝开始设置的一种官吏。其职责是掌管刑狱、纠察等事。乐莒的子孙引以为荣,便以祖上名字命姓,也成为乐姓,这支乐姓的始祖就是乐莒。

  迁徙分布

  乐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乐姓这个在我国早期历史上神气万分的姓氏,是出现在大约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乐氏源于春秋时的宋国,跟后世以宋为姓的人,算起来是血脉相同的一家人。当时的宋国,是由殷商纣王的长兄微子所建,这个地方,原来是封给武庚的,可是武庚在周成王时叛变,后来被讨平,周成王就把包括河南省丘县以东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大片地方,封给了微子,并封他为地位最高的宋公,以奉商汤之祀。后来,宋戴公的后代,又以王父字为氏,于是就出现了“乐”这个姓氏。宋国于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三国所灭。推算起来,中国的乐姓最少也已经有了2200年以上的历史。据《姓氏急就篇》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乐姓起源于子姓。周宣王时,宋国的国君宋戴公生公子衍,字乐父,他的第四世孙子叫乐营,是宋国的大司寇。他的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乐”字为姓。又据《姓纂》载:“安徽子之后,戴公生子衍,字乐父,子孙以王字为氏。”按:乐氏之先,和宋同姓。乐姓在河南省南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南阳望。

  历史名人

  乐 毅:战国时赵国灵寿人(今河北省灵寿县西北)人,战国中期燕国著名军事将领。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他的作战指导方略和政治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有着重要影响。

  乐 进:字文谦,三国时魏国曹操猛将。擅打仗,最早投奔曹操,为帐前吏。后跟随曹操讨吕布,攻张绣,战袁绍,多有战功。与张辽共破孙权。

  乐 恢:字伯奇,东汉京兆长陵人,喜好经学,为一时名儒。初仕郡,署户曹史,坐事抵罪,后复为功曹。永平中,辟司空牟融府,又辟司空第五伦府,皆不就,后征拜议郎。和帝时官至尚书仆射,针对外戚窦宪专权而上书进谏,因不被采纳,托病回乡里,后被迫服毒而死。

  乐 广:字彦辅,晋代淯阳人,历官侍中,累迁河南尹、尚书右仆射,后任尚书令,有政声,名望很高,说话得体,能宽恕人,每离职常被人思念。一个女儿嫁给了卫玠(参见《卫姓宗祠通用对联》),当时有人称之为“妇翁(岳丈)冰清,女婿玉润”。历代词人对历史名人乐广之所以崇敬有加,恐怕是离不开时代的原因:当时正值北宋、南宋交替的乱世,恰像乐广之处于西晋末年一样,乐广能在“世道多虞,朝章紊乱”之际,做到“清己中立,任诚保素”,无疑地这便是身处季世的词人所遵奉的做人标则。

  乐 史:字子正(930-1007),北宋宜黄县人。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曾在南唐时做过官,入宋后为平原主簿,是隋唐开科举 以来抚州地区第一位进士。乐史仕宦60余年,先后任过著作郎、太常博士、水部员外郎及舒州、商州等地的地方官。乐史学识渊博,从政之余,勤于著述,前后著书20余种,1018卷。《杨太真外传》、《绿珠传》等都是古代小说的优秀篇章,历经千年而不失其光彩,广泛流传至今。《太平寰宇记》是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地理著作,全书200卷,约130余万字,是继唐代《元和郡县志》以后的又一部采摭繁富的地理总志。阅览此书,可以收到“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户而观万邦”的效果。该书对全国各州县的山川形胜、历史沿革、风俗、物产、人物和艺文等,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对当时的土产和唐宋两代户口、人口发展作了详细的记述,为后世研究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分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外,该书在编纂体例上除继承了正 史地理志和古地志的传统外,还恢复了“人物”在地志中的地位,又增加了风俗、姓氏、艺文、土产、四夷等项内容,对后世方志著作影响很大。

  乐羊子:一作乐阳,又作乐羊。春秋末期,魏国大将乐羊子的事迹,像“谤书”以及“食子肉之羹”等,皆有史明载。原来,魏文侯曾命乐羊攻打中山,而其子正在中山做官。中山君因此把他的儿子捉来杀了,极为残忍地以他的肉做成羹,派人把送去给乐羊子,意思不外恫吓与报复。没想到乐羊子,收到自己儿子的肉做的羹后,不但丝毫没有慌张失色,反而很神色自若地把这羹统统喝完。这么一来,中山国的残忍企图和手段是彻底地失败了,而表面上对失子之痛装作毫不在乎的乐羊子,就此更加紧的攻城,最后终于拔下中山,以实际行动为爱子报了仇。

  乐法才:南朝梁时江夏太守。字元备,幼有美名,沈约称之为才子。历官建康令,不受俸佚。武帝嘉其清节:“可以为百城表”。

  乐韶凤:字舜仪,明代全椒人。博学能文,谒太祖于和阳,从渡江,参军事。洪武三年(1370年)授起居注,累迁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都督府定教练军士法。撰有《四面銮乐章》、《洪武王韵》等。

  郡望堂号

  1、郡望

  南阳郡:秦置南阳郡,郡治于宛。秦末,刘邦经南阳入关时,“匿旌旗,人衔枚,马束舌,鸡未鸣,衔围宛城三匝”,迫使南阳郡守投降。汉承秦制,仍置南阳郡治于宛。西汉时,实行盐铁专卖,在宛设有工官和铁官,以监督、经营冶铁业和其他手工业生产。1952年2月,在南阳市北关瓦房庄(古宛城内)发现大规模的汉代冶铁遗址。西汉末年,刘玄与王莽军作战,在围攻宛城的过程中,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在宛城外的淯水(白河)沙滩中设坛场,称淮阳王,取年号“更始”。同年六月,攻下宛城,遂定都于此。更始三年(25年),起帝业于南阳的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把宛作为陪都。光武帝的云台28将、365功臣,多出于南阳,故南阳皇亲国戚云集,有“南都”、“帝乡”之称。南阳太守杜诗在此发明了水排鼓风冶铁技术,铸造农器,“用力少,见功多”,从而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古诗十九首》“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的诗韵,把宛和洛阳并提,反映了南阳东汉时经济文化的发达。

  河内郡: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郡治今河南省淇县)改属冀州(治今河北省冀县),4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原武、阳武3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省鄄县东北)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4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

  2、堂号(缺)

  ============================================================

  乐姓宗祠通用对联

  〖乐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南朝才子;

  战国贤师。

  ——佚名撰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梁时江夏太守乐法才,字元备。幼有美名,沈约称之为才子。为建康令,不受俸佚。武帝嘉清节:“可以为百城表”。下联典指战国赵人乐臣公,好黄老,恬敖不仕。及赵为秦所灭,他去齐国,以《老子》显名。齐人敬之,称之为贤师。

  太平著记;

  昌国封君。

  ——佚名撰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地理学家乐(Yuè)史,字子正,抚州宜黄人。早年在南唐做官,入宋后任平原主簿,中进士后历官著作佐郎、三馆编修、职方员外郎。勤于著述,精于考据,著有传奇小说《广卓异记》、《诸仙传》等,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三百卷。下联典指战国时燕国大将乐(Yuè)毅,中山灵寿人,燕昭王时为亚卿,曾率燕、赵、楚、韩五国兵击破齐国,攻下七十多城,因功封于昌国,号昌国君。

  冰清岳丈;

  机断乐妻。

  ——佚名撰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淯阳人乐广,字彦辅,历官侍中、河南尹、尚书令,有政声,每离职常被人思念。一个女儿嫁给了卫玠(参见《卫姓宗祠通用对联》),当时有人称“妇翁(岳丈)冰清,女婿玉润”。下联典指东汉河南郡人乐羊子,曾在路上拾到一块金饼,回家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者不饮盗泉中的水,清廉者不吃嗟来(有侮辱性的施舍)的食物,何况拾来别人丢失的东西来玷污品行!”羊子外出求学,一年后想家归来,妻子拿刀走向织布机说:“学习如果中途停止,和砍断正在织的布有什么不同?”羊子受感动而出门,终于完成了学业。

  南阳世泽;

  昌国家声。

  ——佚名撰乐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战国时燕将乐毅,中山国灵寿人。乐羊燕昭王时为亚卿。昭王二十八年,率军破齐,攻下七十多城,封于昌国,号昌国君。

  -----------------------------------------------------------------

  〖乐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六旬余可惜;

  四序应如期。

  ——唐·乐伸撰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乐伸《闰月定四时》诗句联。

  虽有此不乐;

  既来之则安。

  ——佚名撰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乐安教授署联。

  -----------------------------------------------------------------

  〖乐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亚卿封于昌国;

  子正誉满神州。

  ——佚名撰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燕将乐毅,中山国灵寿人。乐羊燕昭王时为亚卿。昭王二十八年,率军破齐,攻下七十多城,封于昌国,号昌国君。下联典指北宋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字子正,宜黄人。初仕南唐,入宋官至水部员外郎。毕生勤奋,著作等身。其中《绿珠传》等流传较广。此外,尚有地理书《太平寰宇记》二卷,颇负盛名。

  -----------------------------------------------------------------

  〖乐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回銮乐章传名远;

  洪武正韵享誉高。

  ——佚名撰乐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兵部尚书乐韶凤,字舜仪,全椒人。博学能文,洪武初授起居注,累迁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都督府定教练军士法。撰有《四面銮乐章》、《洪武王韵》等。

  三千水击鹏溟上;

  百二峰环雁荡南。

  ——彭允瑞撰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工部尚书彭允瑞(1731-1803),赠乐姓名人乐清林联。

  ------------------------------------------------------------------

  〖乐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经学大儒,砺素丝之节;

  清谈名教,饮冰玉之姿。

  ——佚名撰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长陵人乐恢,字伯奇,喜好经学,为一时名儒。和帝时官尚书仆射,针对外戚窦宪专权而上书进谏,因不被采纳,托病回乡里,后被迫服毒死。下联典指晋代乐广,崇尚清谈,司空卫瓘称他为“水镜”,说“见他好像拔开云雾而睹青天”。

  名表百城,探嘉建康元辅;

  功下诸邑,崇拜燕国亚卿。

  ——佚名撰乐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梁时江夏太守乐法才,字元备。幼有美名,沈约称之为才子。下联典指战国时燕将乐毅,中山国灵寿人。乐羊燕昭王时为亚卿。

  ============================================================

  附录:乐姓典故、趣事

  〖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源于汉代应劭《风俗通》,又见于《晋书·乐广传》。

  相传晋国有个名叫乐广的人,有一次,他邀请一位朋友到家里喝酒。当这个朋友举起酒杯却忽然看到酒杯里有条小蛇,可是已经晚了,他把它喝下去了。回家以后这人就生起病来,他认为是蛇作怪。乐广听说朋友病了便前去探望。朋友给他说起得病的原因。乐广百思不得其解,好好的酒里怎么会有蛇呢?他把朋友安慰了一番后回到家里,突然看到墙上挂着一张弓,他心里一亮,想到蛇一定是弓倒映在酒杯中的影子。第二天,乐广又邀请那个朋友在原地饮酒,斟满了一杯酒,恭敬地请朋友喝。朋友一看连忙说:“杯里有蛇,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让朋友仔细看,那位朋友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没几天,他的病就好了。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

  〖北京同仁堂〗

  举世闻名的北京同仁堂乐家老药铺,过去它是乐氏家族“祖遗共有”世代经营的药店,从清·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始创同仁堂药室,至解放后1954年同仁堂公私合营,近300年来都是由乐氏家族为主要铺东和经营者,并且始终掌握着同仁堂关键的制药技术。

  据《乐氏宗谱》记载,乐姓祖籍浙江宁波,其26世之乐良才于明朝永乐帝朱棣迁都之际,迁来北京。

  乐良才为来京后乐氏宗族的始祖,原是一位走街串巷行医卖药的铃医,来京后仍操此业,其后世子孙一直继承其铃医衣钵。清初,其第四世乐显扬(号尊育)当上了清太医院吏目才结束了祖传铃医生涯,于康熙八年(1669年)始创同仁堂药室。后世存在北京大栅栏同仁堂的一块老匾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故立匾时的康熙八年(1669年)应为同仁堂肇始之时,乐显扬为北京同仁堂肇始之祖。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逝世,由其子乐凤鸣接续祖业,乐凤鸣幼承家学精通医药,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街路南开设了同仁堂药铺。他刻意精求丸散膏丹及各类剂型配方,分门汇集成书,该书收载宫廷秘方、古方、家传秘方、历史验方。并为同仁堂制做药品建立起严格的工艺规范,自此以往,同仁堂制售的药品对症服用,无不验应,在社会各界迅速树立起良好的信誉,自此同仁堂的声誉大振,同时也得到皇室的信任。

  北京同仁堂自创办以来,不仅名盛于当时,而且历数代而不衰,载誉达三百年之久。可说是药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到清朝末年几经天灾人祸和民国时期的多年战乱,使得市面萧条,同仁堂的营业也日渐衰落,解放前夕同仁堂已陷入困境。这一时期乐氏的同仁堂已改由乐氏四房共管。各房心志涣散,故家事铺事纷乱已达极点,这时乐氏的经营人为乐松生,由他极力支撑着这一残局,直到北京解放才给古老的同仁堂带来了新生,在1954年公私合营运动中,乐松生带头向国家递交了公私合营申请,从此同仁堂正式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乐松生被委任为同仁堂经理,在同仁堂史上乐松生一方面属于乐家老铺最后一代主管人,另一方面又是同仁堂公私合营到正式国营企业的首任经理,直到1968年逝世。

  -----------------------------------------------------------------

  〖同仁堂的文化〗

  乐达仁系北京同仁堂乐氏家族第12代子孙。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省宁波府慈水镇的乐良才,移居北京,以走方郎中为业,成为北京乐氏始祖。北京乐氏第四代乐显扬(号尊育),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创立北京同仁堂,称为北京同仁堂的奠基人。在此后的一百五、六十年间,北京同仁堂几度兴衰,至乐达仁祖父乐平泉(字清安,号印川)年轻时,乐家在北京同仁堂仅存铺东之名,每日的收入只有铺号款五吊钱,其他一切全都典给外姓人了。乐平泉卧薪尝胆,奋斗12年,才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全部赎回同仁堂。30年后,在乐平泉的锐意经营下,北京同仁堂如日中天,盛极一时,驰誉海内外。

  乐达仁出生于清光绪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77年1月13日),此时爷爷尚在世,同仁堂正处于鼎盛时期。乐平泉生有四子,这就是乐氏第11代的乐孟繁、乐仲繁、乐叔繁、乐季繁。四子各有子孙,后人称老大乐孟繁一家为大房,老二乐仲繁一家为二房,老三乐叔繁一家为三房,老四乐季繁一家为四房。乐达仁是四房乐季繁的长子,在乐氏第12代子孙中,乐达仁排行第七。乐达仁有三个弟弟,大弟曰达义,二弟曰达明,三弟曰达德。光绪六年(1880年),乐平泉去世,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苦心支撑家事铺事27年的老祖母许氏也去世了。从这时开始,北京同仁堂由四大房共管,规定各房子孙可以打着乐家老辅的旗号,另取同仁堂以外的铺号,经营中药业。于是,大房开设了五个乐仁堂,四个宏仁堂。二房开设了三个永仁堂,一个怀仁堂,三个沛仁堂。三房开设了两个继仁堂,三个宏济堂,一个乐舜记。四房只设一个堂号——达仁堂,在全国有18个分号,而且不像其他房那样,把某药号当作本房某人个人财产,而是把达仁堂当作第四房哥兄弟四人的共同财产。

  老祖母许氏去世以后,四大房在经济和管理上不断闹出矛盾,所谓“共管”,实际形同虚设。二房以同仁堂名义买进吉林参,卖的钱归入私房,引起诸房不满。三房从同仁堂公帐中提出九万元,存入本房私帐,事情败露以后,被诸房群起而攻。大房于1928年用同仁堂的资金和药材,在南京开办了一个同仁堂,因违反族规,代表大房行使管理权的乐佑申被其他三房赶下台。各房为提防他人损公肥私,竟让任北京警察厅督察长的乐达仁之弟乐达义,派警察来家看守药库,以防家贼。

  各大房在开设分号上,也是勾心斗角。例如四房在天津估衣街开设达仁堂,大房就在马路对面开设乐仁堂;四房在上海南京路开设达仁堂,大房就在马路对面开设宏仁堂,于是四房在宏仁堂对面,再开设一店,因为不好再叫达仁堂,遂以路边之树,命名为树仁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乐家老铺在全国各地开办的药号,计有30多个,乐氏家族各房逐渐把精力投入于本房药号的经营管理上,北京同仁堂的经营管理,反倒相形见绌了。这时候,北京同仁堂自己生产的品种并不太多,为维持同仁堂店堂经营的繁荣之相,只好从达仁堂、乐仁堂等药号调来灵宝如意丹、平肝舒络丹等成药,算是在同仁堂寄卖。

  20世纪30年代初,乐达仁之弟、四房的乐达义卸职在家,出任同仁堂的管理工作,建立真正由四大房共同管理的严密制度。例如,犀角、牛黄等细料药材,在内宅设库存放,库门上五把锁,四大房各有一把锁,帐房大头(即第一负责人)有一把锁,只有同时打开五把锁,细料才能出库。另外,所有银钱帐目出入,不盖齐四大房的四个图章,则不算数。正当乐达义雄心勃勃的准备振兴同仁堂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政局不稳,人心慌慌,北京市面开始萧条,数年之后日本入侵,国民党时期金融崩溃,乐达义壮志未酬,于1947年去世。接替乐达义管理北京同仁堂的,是乐达义之子、天津达仁堂副经理乐松生。解放以后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乐松生,回忆同仁堂和乐家老铺各药号的往事时,曾经这样说:“记得1948年年终时,我们发给职工每人两块银元,才勉强渡过了难关。解放前夕,同仁堂已到了外强中干的地步了。”

  “乐达仁精明能干,又在国外留学时吸收了一些西方文化。因此,达仁堂在经营方式上,要比古老的同仁堂进步得多。”

  “老四房的营业最为发达,大房的乐仁堂、二房的沛仁堂、三房的继仁堂,都无法与四房的达仁堂相比。”(摘自乐松生《北京同仁堂的回顾与展望》)

乐姓的来源是什么

每个姓氏的来源都各不相同,那么你的身边有乐姓的人吗?你知道乐姓的来源是什么吗?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乐姓的来源。

乐姓的来源是什么1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初期宋国国君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衎,属于以先祖

名字为氏。据史籍《姓纂》上的记载:“宋微子之后,戴公生公子衎,字乐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南阳。”另外,在史籍《姓氏急就篇》中也有同样的记载:“乐氏之先,与戴同姓;戴公生乐父衎,是称乐氏。”乐氏,曾在中国早期历史上神气万分,是出现在近三千年前的春秋初期,是宋国王族的后裔,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地区。在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宋国国君为宋戴公子撝,他有个儿子叫子衎,字乐父。子衎生子倾父泽,倾父泽又生子夷父须,夷父须,叫子夷父,字须,他以祖父子衎之字“乐父”命姓,称乐氏,其后裔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就是乐羊和乐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乐氏正宗。

该支乐氏族人皆尊奉夷父须为得姓始祖,是为灵寿乐氏,或称平山乐氏,正确读音作yuè(ㄩㄝˋ)。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乐王鲋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左传》中记载:“晋大夫乐王鲋。”乐王鲋,姬姓,字叔鱼,是春秋后期的晋国大夫,甚受晋平公姬彪的宠信,为晋平公二位宠臣之一,另一位宠臣是程郑。在史籍《古文观止》中记载:“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罹于罪,其为不知智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王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悦,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在乐王鲋的后裔子孙,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乐王氏,后大多省文简化为单姓乐氏、王氏者。该支乐氏的正确读音作yuè(ㄩㄝˋ)。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乐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西周时期,有负责演奏典乐的大司乐、有具体演奏音乐的乐人、有负责礼乐的大乐正、有管理乐人的小乐正,这些官吏和专业职务人员,统称为“乐正”。小乐正为大乐正的副理,大乐正为普通乐官之长,不但掌管普通乐人,还负责整个王朝的礼教之事。在典籍《礼记王制》中记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隶属于春官府司管辖。到了隋朝时期,开始也在太常寺中设置了太乐署、清商署,设置各种乐师。后来隋炀帝杨广也将其改称为乐正,普通乐师的官秩即为从九品下,相当于如今的科员待遇。在唐朝时期,不但沿袭了隋朝的制度,乐正还掌管邦国祭祀的礼乐演奏,分为大乐、鼓吹两个分署。在宋朝时期,在太常寺设置三名乐正,长官全国的礼乐典制。到了金国时期,大乐正隶属于太常寺太乐署,官秩提高到从九品,相当于主任科员,或县局级官员。

在历朝历代乐正们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号为姓氏者,称乐正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乐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乐氏的正确读音作yuè(ㄩㄝˋ)。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初期夜郎国乐王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该支乐氏,出自汉朝初期夜郎国乐王邑,

即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乐旺镇。据史籍《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这一记载和司马迁其他有关夜郎的记述,被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是有关黔西南地区夜郎国年代最早、可信度最强的关键性历史证据。在史籍《史记》和《前汉书》、《后汉书》中,均载了楚国大将熊庄在攻克了夜郎国并远至今云南境内“以兵威定属楚”之后,“欲旧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这便是《史记秦本纪》中所载的“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这里所说的“楚黔中”,郡治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与新晃同属于今怀化市。之后,夜郎国向贵州大山深处迁搬,因黔西南地区崇山峻岭叠嶂,楚国放弃继续攻击,夜郎国得以在黔西南地区继续发展。自此后至公元前百年的近二百年间,由于西南“夷地”相对地为中原王朝所无暇顾及(庄能以其众王滇便是明证),夜郎部族随着其自身的壮大及与一些小部族联盟,活动的范围便愈来愈广。但所至之处或停留不久或留下一部分又分头继续迁徙,并非有目的地扩大疆土,因而如今也很难划定它的活动范围,以致今日除了湖南与贵州外,还有云南、四川、广西都有县市称是夜郎故地。如今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并没有一个疆域很广的大夜郎国。即使在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绶予夜郎国王印时,朝廷也只是“厚赠缯帛”而并无赐赏封地,地方行政权力都掌握在汉朝廷所任命的`地方行政长官手中,与西汉王朝初郡国制并行的“国”完全是两回事。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礼陂镇下寺坊姑岭村

乐王邑,即为夜郎国当年重要的镇邑之一,今称金州。其地之民在“夜郎自大”之后归属大汉王朝,其民仿汉制,有以地为姓氏者,称乐王氏,后多改为单姓乐氏、王氏,且多为苗族同胞。该支乐氏的正确读音作yuè(ㄩㄝˋ)。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族人,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今湖南省新田县潭田村有一支乐氏族人。这座潭田村始建于南宋后期,村民皆为乐氏,人口有三千余,自称“河南南阳郡乐氏门宗”。据该支乐氏在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编的《乐氏宗谱》记载,潭田乐氏的先人祖居河南南阳,原本姓“岳”而非姓“乐”,是南宋初期抗金名将岳飞的族人。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所害,其后族人受“株连”之累,遂改岳氏为同音的乐氏,然后分为三股逃往南方谋生。其中,一部分族人迁逃到了江西地区;一部分族人迁逃到了广西一带;另一部分族人迁逃到了广东韶关,继而转往宁远九疑山地区安身,后传至第四世乐雷发,以教书为生。到了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乐雷发所教授的学生姚勉一举高中状元。在朝堂上,姚勉上书宋理宗赵昀,称其师乐雷发才学过人,超过管(管仲)、诸(诸葛亮),宜以大事委任之,并自愿将功名让给乐雷发。宋理宗大奇,特旨召试“学术、才智、选举、教养”八事,乐雷发“条对切直”,写下了著名的“庭对八策”,为宋理宗所“嘉纳”,赐以特科第一人,封赏田八百亩,敕建状元楼一座。该支乐氏传至第六世乐疑山,受到奸人李孟久的迫害,遂自九疑山逃到潭田一带避难,随身携带有乐氏家谱、田契、宋理宗赏赐良田八百亩的诏书以及其祖父乐雷发的著作、诗稿。乐疑山见潭田前崖如屏障呈福,后山似游龙戏水,于是定居下来,并娶邻村挂兰谢氏为妻,过起清高自由的生活了。

此后,经过七百多年的生息繁衍和发展,如今的潭田村已是一个拥有三千多人的大村。该支乐氏的正确读音作yuè(ㄩㄝˋ)。

乐姓的来源是什么2

乐姓的起源和历史

1、源于子姓:在史籍《姓氏急就篇》中有两处记载了乐姓的来源,一是出自西周末年宋国国君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衎,二是出自西周末年宋国君主宋戴公四世孙乐莒之后,均是以先祖名字为氏。

2、源于官位:在西周时期,有负责演奏典乐的大司乐、有具体演奏音乐的乐人等,这些官吏和专业职务人员,统称为"乐正",在历朝历代乐正们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号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地名:该支乐氏,出自汉朝初期夜郎国乐王邑,据史籍《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乐王邑,即为夜郎国当年重要的镇邑之一,其民仿汉制,有以地为姓氏者,称乐王氏,后多改为单姓乐氏、王氏,且多为苗族同胞。

4、源于蒙古族:蒙古族庆格尔泰氏,是蒙古民族子承父名为氏的典型,明朝时期,有许多蒙古族人都姓庆格尔泰氏,汉义就是"欢乐、快乐",在明朝中叶即有取其汉义冠汉姓为乐氏者。

周家家谱辈分怎么排列的,各地各支各不相同,仅文登市周姓以下供你参考。

北陡埠、九里水头、寺前、东藕湾、东杨格等村周姓字辈派字:维学志承先,修仁世泽岩,克中有乃孝,任尔子孙贤。

高村、荣成字辈派字:文学志承先,修仁世泽岩,克中有南孝,以尔后代贤。

高村二甲字辈派字 :钟玉培基远,繁殷树叶宏,慎思追士道,时代炳根荣。

辛店子字辈派字 :有义庆新春

周家(平山海兴周姓)家谱中字表:士德元丕振 ,文武祥广顺 ,兴隆成嘉兆,完事启鸿俊 。

九里水头周家、辽宁省盖州市归洲镇房身村字辈派字:文德传家宝。

百家姓中乐姓排名

对不起百家姓中没有乐字乐排100以后姓氏 排名王 1李 2张 3刘 4陈 5杨 6黄 7赵 8吴 9周 10以上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姓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