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上官婉儿的生平,越详细越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4收藏

求上官婉儿的生平,越详细越好~,第1张

上官婉儿(664~710)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仪凤二年(677),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698)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707)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

此后,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纨�子弟和巿井无赖鬼混其间,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景龙四年(710),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着遗诏在李隆基处为其说项,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开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姓:家庭系统的称号。统称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的。中国人的姓氏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作为一个血缘关系的家庭的标题。姓的部分。自秦汉时期,姓,不管合二而一。姓母系氏族社会后,逐渐增加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主要来源于丰哪么谥号,标题,姓名,官名,居住地,职业。

夏,商,周时期的贵族差异亲缘系统。

姓起源于部落或部落***的名称的名称。传说黄帝住姬水沿岸的姓姬,炎帝居姜水旁,以姜为姓。积极天堂大禹姓姒。此外,部落首领的儿子也由此得名。黄帝25分14姓,姬,酉,祁,腾震,任,荀席,吉欢,十二个姓,其中4人属于姓。火神,为自己,董,彭,秃,女儿,曹(如适用),钱八姓。这是古代表的姓氏。

夏,商时期,贵族的姓氏。的一个分支,相当于一个家庭或家庭的姓的意思。在夏天王室为姒姓,否则霸主坤为自己的姓,苏,顾,温,董,还隆自己的姓氏。供应商王室的儿子,否则的霸主大彭,豕韦,姓彭姓。商代酒吧,徐,肖氏13的,刚开始的一周点奖励丘露薇其他国家的君主。

有关周代的姓氏制度,更找到记录。周王吉星,侯智军和官僚们的同姓异姓的区别。到了春秋,考试姬,姒,子,风,赢了,有,有,齐,钱操,女儿,东,蒋燕,规范化,人,熊奎,油漆,让20的第二个名字。

高贵的姓氏,但只有那个女人说的姓,未婚的女子,如齐江,宋子齐,宋国名,姜,子姓。已婚的女人,女人的自己的姓,她丈夫的名字,钱,江,栾,栾齐,齐姜谦。同姓的婚姻习俗,它说,一个高贵的女人与她丈夫的姓姓不同。

周朝实施的法律制度的情况下,小宗。 A的未成年人从批量的分裂另立门户建立。要建立侯周王认可的官僚立新家的君主允许,称为“授予后的地球和生命的。贵族是通过以下方式:

①到该国的名称。藩属状态的君主名为”惊鸿一瞥的晋文公重耳,的国名金的重量重耳的简称;路赊嗯路西的公共应用,国名路的应用程序的名称。国家。金重量的

②命名为邑的。官僚和他们的后代的封地的名称,如国金医生贝文举行庄园的后代蔚,蔚为氏,曲沃桓叔的儿子10000韩寒作为一个家族的儿子。

③官员的名字。贵族和他们的子孙其官方命名的。市斤林傅的中银的俊帅组织3线的步兵,说中国Huanzai银行,他的儿子说,该银行的中国,燕燕迅的行为的;在宋州的的执政清乐喜(子罕)说,司城子罕的孙乐齐(志良),说是在的部市的梁思成的。“

④职业的名称。巫婆的,泊松,木匠的,陶氏,巫,卜,匠,和陶器是所有名的职业。“

⑤”居住的命名。鲁庄公的儿子,然后生活在东门,鲁说东门然后(姓名)东门湘中(字)的东大门的;宋国音乐大心合适的老师,生活中的宋彤门,说堂的右侧门师堂门的s。

⑥甚广的周王或侯君主的亲属关系称为s。周腊王子虎说:汪资笏,他的孙子说的王子和苏联;儿子郑公爵的儿子,喜(子罕)说,嗨,和他的孙子斯科舍省的(分展场)说,公孙斯科舍省的。“

⑦高贵字的。通过家长制,公族,仅包括产生的君主下的近亲3代,在公孙儿子的一个公族额外的立法。你的孩子和孙子的王傅(祖父),字他们的。正果龚儿子送到字子国的新州参议院(子思),该国“结束时的分词;小斯的另一个儿子飞,字子,他的孙子”势“的。的话语,最常见的祖父是必须的通例。去年春天和秋天,贵族的姓继承自远古先民,接近EMI不变的贵族祖先的关系与他们的亲属关系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变化。

战国,宗法制度崩溃的姓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一次开始改变姓姒姓的齐国田,像这样的属于战国田姓。贵族有姓平民的人出名后的人,战国平民的姓氏命名的。姓氏制度的演变,反映了贵族的下降,上升的平民身份。比例

姓人口

中国人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最常见的姓氏,人口350万。李,王,张新姓人口占汉族人口的79%,74%,71%。按照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少的小兴安岭,甚至最终消亡。

为了姓氏在该国的人口,新的编织当代“百家姓”: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数的比例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峰,余东,肖诚,曹缘,唐,徐富,沉,曾鹏,鲁,苏,艳遇,陆江,家丁,魏雪,叶,潘笃,戴,夏,钟田,?仁,蒋凡,方,石,姚,谭,廖,邹,熊,金,土地,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历史,保健,气候,邵,孟龙,万,段,雷,钱,唐寅,李易,张,吴,乔,HE黎,龚人。的调查和研究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历时两年完成。调查涉及的1110县,市,人口296万,4100总的姓氏的数据。通过县,地区,省和三个统计的人口的比例,这一直是当今中国姓氏排序。科学家还将被公布的300个中国人的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图,发布了新版本的“中国姓氏词典”,包括姓已收集了超过23,000名,为推动的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的

姓的大隐藏的奥秘

很微妙的问题:姓氏隐藏的遗传密码

“的姓氏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的数量事实上,系列的名称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袁义达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姓氏的男子,从遗传的角度来看,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Y染色体与姓氏的男性传递的后代,因此,具有同一姓氏的人群将具有相同类型的Y染色体和基因。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分布在同一个姓人口,统计的数量和分布的美称,将是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袁义达告诉记者。

神秘:同姓的不一定是同一个家庭

符合中国人,总是要问的名称,会觉得在家里与他们相同的姓氏,他们都“五百年前是一个“,”事实上,这是不可靠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姓有可能是数百个来源,例如,中国的第一个姓“李”一些'双赢'姓,有些从'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所赐的开国元勋,甚至在侯曹魏时期,鲜卑连字符号更改为“李”。 “不过,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的凝聚力的粘合剂,”很多海外华侨华人要金钱来修复自己的家谱,他们要找到自己的根,修族谱,通过与大陆接触,但也对当地经济的带动。 “

细微之三:大多数中国人姓氏的内涵

袁一笪,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姓这样一个完整的和内涵的遗产“。例如,在日本,虽然也有姓的存在,但非常小的文化内涵。”袁义达,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姓氏,明治皇帝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应该有一个姓,所以在短期内超过的几年时间里,已经有超过80,000姓,而不是源的意思,代表多数是基于位置的名称,如松下,井上,田中,日本学者很难日本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人的遗传联系。

固定的姓氏,但区区200多年的历史不能形成一种文化的传承,在美国,美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从他们的肤色,发色,眼睛的颜色。

姓是相对稳定的,在英国,它的主要来源是直接借用教名,或教学加,这样的血统关系的词缀等儿子或后代,以及教学的名称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的名称。反映的名字,风景或环境特征的,以及反映身份或职业的,从合并到后来出现的双姓的姓氏,虽然有一个教名后,但数量要大得多。在王室中,老的“爱德华”为姓,后来又出现了新的“温莎”。

欧洲大陆,姓氏通常是用来区分出生地的标志,二战时,欧洲军队的一次为一组同一姓氏的军人,以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新数据显示,4100姓

“难”姓村 />在本次调查中,罕见的怪姓也发现,这些姓氏从来没有被记载的第一次,“在过去的看,还以为这些怪姓,因为文书上的错误,但调查后发现,这些奇怪的姓氏深远的根源。 “

袁义达向记者介绍,例如,在河南,研究组后发现四个姓”难“的小村,男人,妇女和儿童,里面充满姓”难“,研究组为这个姓氏是文书上的错误造成的,是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韩国文化署听到这个消息后,异常惊喜,马上组织了一个“寻根代表团到中国。

原来的“难”在韩国姓氏看来,是他们的根,“他们告诉我,河南曾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纪念碑,记录一个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所谓的'难楼','困难与鲜卑族的姓移动了北部,松花江改名成了“难江随后,这些姓'难'的鲜卑族的朝鲜半岛,河南姓'难'的村民朝鲜自己的祖先。”

姓排名第一的三个姓追源

:李

排序,姓李,是最常见的姓,在中国,根据袁义达的调查,近3亿人,姓李,占13 %。

宽姓李的来源,有数百个之多为姓,最初是从“双赢”春和春秋时期流行的官方立场作为姓氏,道教我一个合理的人员祖父母的创始人,因此理由后传为“李”为姓。早在唐代诸其肮徐冰,安,杜,胡,张,鲜,香麻,郭,阿布的开国元勋或舍利,董,罗,朱邪的16姓被赋予姓李,从而催生了显著最常见的姓在中国的发展在逐步增加。第二

姓王,是第二个最常见的姓氏,占总数的12%。一般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子,然后作为一个姓,王姓,也是许多其他家族名称更改跳出来的“贵”姓,据传说,古代皇帝和注意事项,于姓王一些较干的“商州之后,甚至古高丽国君也是王姓。

三:张

张姓为第三大姓,占总数的118%。元和姓纂记录,黄帝第五子青阳发挥学生的蝴蝶结,孤星的概念,系统前弓和箭,指挥张星,由于张姓,因此,根据传说中的张姓源于黄帝的后代,张姓,黄帝,从汉代逐渐增加,随着道教的兴起和流行,现行的“黄帝姓章,他说,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如开角,张鲁等。

姓探索

倒计时:

袁义达的研究小组意外地发现,姓,安徽,郭阳县山(音“子”)省和辽宁省彰武县,共约2000人。

有趣的是,这些人互相都没有联系,但显然他的姓氏的来源,他们说,他是岳飞的直系后裔,今年是秦桧迫害,逃到上下颠倒的“山”,形成新的姓氏。研究组,以帮助他们在相互接触中,在同一时间,研究的来源姓,的确,正如他们所说。

倒计时:死

袁义达说“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北魏,少数四字连字符号演变,数量的目前的下降趋势。

最后:难(读去声)

位于河南省,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的,最初是一个鸟的名称,因为当时人崇尚鸟类,姓成为一个“难”后,移动了北部,大部分迁移到朝鲜半岛,中国已极少存在。

姓形式:

吴铮王,赵钱孙李,周峰陈朱尉笞盎沉尤其是韩杨朱钦许浩卢师张孔曹严华靳威陶江齐·谢邹瑜陆委猖马妙峰山花方瑜任远刘丰包虱唐费连参薛雷贺倪汤疼阴虚劳双性恋伍皓常乐富Pikaqikang武玉苑不Gumeng黄平穆西拗尹希盎朱冬梁督朊蓝闵匈籍书瞿忠许秋罗江佟押嗯过它嗯宋茂庞宇10000柯夏季蔡梯广崔智友按钮龚嘉道娄危机归咎于管鲁磨宁仇鸾风暴裴卢熔翁胥嗯羊围成吉兴滑瑞易初金漏秉米宋珍魏家封吴娇酒吧弓的奎,畜牧业,丰富的谷井段巫羲叭嗯阳秋仲伊宫车侯宓彭谈工捞庞宇颜凸下巴印度的白色怀孕离开的地方幸运的是,科邵期嗯供应商谅解备忘录,以彝族古老的沉蒲台岛来自湖北的米伏到穿一身耿月球訇夹嗯窦历朱蓉包离开李舒沃石争吵,“区挲嗯规浦牛守塘李杲蓟薄穆Lianru决赛暨人居丽Geliao耿希还矮鱼容量电缆咸籍嗬嗯步骤徐苍双Kuangguo闻抠光禄阙东籍沉复阻塞卫岳奎龙师龚射聂座位季度,马强冷紫鑫简,简饶空美盛林刁郭台铭康条件后盖利益桓公范和Linghuo白色的乔东归海悦帅气的房间仇眯敖艾龚哈馇京红超钩敖荣西蒙屠宰后的父场景詹束龙主要奖励她聂柏水窦章党翟黎伊嗯齐呒翱于低司马朗屠宰祖武刘富公羊尉迟丁宣布本唐诸葛司寇云Supan戈宇文夏侯旅游朱权鲁斯图尔特颛孙池乔养阴法闻析嗯卓琳干燥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土壤小厮微生物羲范抨啷第五欧阳侧胡延吉龚冶金,巴里单于于单坑,濮阳东方红爱杨同官方荪菱湖臧其Mibei明金初左丘湾奇佳辜蔡翟燕负责端木司空温度别庄西仁公众申屠尧烧王则楚宫良呼延巢关蒯相澹台羊舍杨且应涂猛上官恩福名人闾丘的是南宫音乐赫连谷良,冯梁邱台输贾朴仍农业中坜漆雕春雨慕容子车皇甫新鲜东门拓跋衷肠郭栋巫马轩辕龙孙宗正公孙

以霍氏家族的实力,如果想要改天换地,比司马氏代曹魏还要简单:第一步干掉汉宣帝刘询,第二步立一个刘氏小皇帝过度,第三步受禅。别以为我信口开河,事实上如果霍家怕麻烦,第二步都可以省略。

霍光一生分三步,缔造了帝制历史上第一个权臣家族,牢牢控制了汉帝国的军政大权:

第一次,元凤元年独领辅政大权,标志性事件是平定上官桀、桑弘羊谋反。这件事后,汉武帝留下的四辅臣,霍光成了独苗,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第二次,汉昭帝驾崩前,霍光大肆提拔霍氏子弟和亲信,进入机要岗位,形成对中枢机构自上而下的全程控制。

第三次,元平元年汉宣帝即位后,霍光再次调整人事安排,由家族子弟控制军队系统,尤其是皇宫安保系统。

三次调整后,我们看一下汉帝国军队系统的主要将领:

霍光: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军政一把手;霍禹(霍光之子):中郎将——统领皇宫宿卫;霍云(霍光侄孙):中郎将;霍山(霍光侄孙):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骑兵——贴身护卫皇帝;范明友(霍光女婿):未央宫卫尉、度辽将军——未央宫安保总管;邓广汉(霍光女婿):长乐宫卫尉、将军——长乐宫安保总管;任胜(霍光女婿):中郎将、羽林监——统领皇宫宿卫,皇帝贴身护卫;赵平(霍光女婿):散骑都尉、光禄大夫;王汉(霍光孙女婿):中郎将;张朔(霍光外甥女婿):光禄大夫、给事中——内朝官、朝政决策参谋。

如果你是汉宣帝有什么感受?反正汉宣帝的感受是“如芒刺在背”!霍家人三百六十度全方位“保护”在汉宣帝左右,只要霍光手指头动一下,汉宣帝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这么严密的一张网,愣是没网住汉宣帝,霍光去世后仅仅两年,汉宣帝就以霍氏谋反的罪名,将霍家灭族。除了霍光的女儿,汉宣帝的第二任皇后霍成君被废幽居外,一个活口没留!

要知道,汉宣帝刘询在八年前,还是混迹市井的平民,毫无政治基础。即位头六年,他也仅仅扮演木偶人的角色。那么毫无根基的汉宣帝,如何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绝地反击的呢?

汉宣帝也学霍光,分三步走,掏空了霍氏一族:

第一步,明升暗降,收回朝政大权

霍光去世后,汉宣帝给了他最高的尊荣。皇帝亲自治丧,赐金缕玉衣、梓宫、黄肠题凑、缊辌车、黄屋,按皇帝的规格下葬,并赐谥号“宣成”。

同时,汉宣帝下旨,册封霍禹、霍云、霍山为侯,霍禹任大司马右将军,领尚书事,完美接班霍光。似乎霍氏的权力机构,仅仅以霍禹接替霍光,换汤不换药,汉宣帝依然甘做傀儡的架势。

那就太小看汉宣帝了,后面的小动作才关键。霍禹领尚书事后,汉宣帝接着发布了一道命令:朝中所有奏章,直接由尚书呈交皇帝。

这个动作看起来很不起眼,其实等于解除了霍禹朝政一把手的权力。西汉的政治,从汉武帝起,采取外朝控制内朝的办法,决策大权掌握在内朝官手上,领尚书事的大司马就是内朝官一把手。汉宣帝剥夺了霍禹审阅批复奏章的权力,霍禹领尚书事成了空头衔。

紧接着,汉宣帝又下了第二步棋,他册封许广汉(许皇后的父亲)为侯,提拔许氏、史氏(汉宣帝祖母家族)、王氏(汉宣帝母亲家族)子弟为内朝官,并以郎官身份宿卫皇宫。

这个举动有两个意义,一是让自己的亲信进入决策层,二是部分解决个人的人身安全。这个动作也不太显眼,霍家没法反对。皇帝跟谁商量事,你怎么干预?提拔几个低级别的小郎官,这点自由霍氏没法不给。

第三步棋,汉宣帝又任命魏相为御史大夫、给事中;金安上(金日磾的侄子)为侍中,掌宫门警卫;车骑将军张安世为大司马,与霍禹并列。

魏相和金安上都是汉宣帝的心腹,张安世其实是霍光的铁杆。汉宣帝的这三个任命,太智慧了。首先他以魏相为首,去影响外朝,与霍氏展开外围斗争。其次,以金氏家族的影响力,拉拢权贵家族势力。

对张安世的安排,可谓化腐朽为神奇!张安世当初都看不起汉宣帝,反对哥哥张贺将孙女嫁给汉宣帝,结果便宜了许广汉。可是汉宣帝即位后,很敏锐地意识到,张安世就是霍光背后的政治第二极。同时,张安世又不具备替代霍光秉政的可能性,所以他完全可以利用。

几步棋下来,霍氏被“温柔死”,霍禹的领尚书事变成高挂的羊头,没了朝政决策权。许氏等外戚的入替,及魏相、金安上、张安世的加盟,让汉宣帝不光拥有了内朝决策权,和外朝影响力,也让自己的基本安全得到保障,还拥有了几大家族势力的拥护。

到这时候,霍氏才发现,他们向通往傀儡的道路上隆重起航。

第二步,突然袭击,罢除霍氏军权

第二年,以魏相为代表的外朝势力,与霍氏一族的摩擦不断升级。正当霍氏深感不平,手足无措时,汉宣帝突然凶相毕露:

霍禹除右将军,保留大司马(稻草人一个);霍云解除中郎将之职,调任玄菟郡太守(去东北凉快);霍山解除奉车都尉和领胡兵之职,专任尚书事(收发室呆着去);范明友解除未央宫卫尉、度辽将军之职,调任光禄勋(虽是平调,军权没了);邓广汉解除长乐宫卫尉、将军之职,调任少府(变皇室管家了);任胜解除中郎将、羽林监,调任安定太守(去北边喝羊奶);王汉解除中郎将,调任武威太守(去西边吃风沙);张朔解除光禄大夫给事中,调任蜀郡太守(去南边跟蛮夷学鸟语);霍氏子弟一律不得入皇宫承担宿卫工作(靠近皇帝的几乎都没)。

这是什么节奏?霍家的军权一夜之间全没了!霍禹虽然有个大司马名头,但是没有军职,既失去朝政大权后,军权也没了。霍氏一族全被“转业”,由军队系统改任行政官员,而且大多被分配到老少边穷地区。

随着霍氏被踢出皇宫安保系统,汉宣帝再也不用睁着眼睛睡觉了,到这时候,他的命才算是自己的!唉,当皇帝不易啊!

至此,汉宣帝军政大权一把抓,霍家去年被“锯角”,今年被“拔牙”,再凶悍的怪兽,没了角和牙,唯一的出路恐怕是赶紧变成猫乖乖。

第三步,煽风点火,强逼霍氏谋反

面对步步被动的局面,霍家人怎么办?在心理失衡下,霍家人一共召开了三次“霍氏家族常委会”,商讨对策。

第一次,霍光的遗孀霍显坦言:当年皇后许平君,就是她亲手安排女医毒死的!霍显本来想以此告诉霍家人,咱们没有退路,只能拼到底。可是这条重磅炸弹,却搅乱了霍氏子弟的方寸,他们反而没心思往下讨论,结果不了了之。

第二次,赵平的门客石夏,和霍云的门客张赦,建议霍氏联合上官皇太后(霍光的外孙女),发动政变,废掉汉宣帝。这件事泄露后,汉宣帝竟然莫名其妙地叫停了廷尉对二人的抓捕。霍家紧急召开会议,形成决议:早晚是死,反吧!

没想到汉宣帝又下了一道旨:霍家子弟怠慢皇太后,管家冯子都屡屡犯法,霍云、霍山罢职回家思过,对霍氏严厉训斥!

这时候霍氏的核心成员之一,霍云的舅舅李竟已经被捕入狱,谋反的事显然已经暴露,可是汉宣帝却只字不提,用两件不起眼的小事轻拿轻放,这是搞什么鬼?

惶惶不安之下,霍家人又召开了第三次会议,这一次他们定下了具体的方案:由上官太后出面宴请博平君(汉宣帝外祖母),请许广汉和魏相作陪。席间由邓广汉和范友明斩杀许、魏,再由上官太后颁布懿旨,宣布废掉汉宣帝。

当霍家人摩拳擦掌时,汉宣帝又出招了:霍山泄露国家机密,逮捕!

接下来的事有点莫名其妙,霍显请求以金钱替霍山赎罪,不被允许,霍家人一个接一个开始自杀,或者被捕。于是,阴谋彻底暴露,霍氏被灭门。

很显然,霍氏谋反语焉不详,就是个冤案。真相应该是霍家虽有谋反的提议,从未形成决议,更没有过实际行动。他们所谓的行动方案,一看就是个笑话,上官太后凭什么就听他们胡来?她发懿旨宣布废黜汉宣帝,管用吗?

汉宣帝几次莫名其妙的举动,其实就是搅乱霍家人的心,逼迫他们在退缩中不断犯错,不断有意无意触碰法律边界,造成谋反的口实。

汉宣帝有底气这么做,因为霍氏已经是死老虎,完全没有了反抗能力,他的举动就像猫逗老鼠!霍氏可能真谋反吗?没了兵权,周边势力也树倒猢狲散,拿什么反?

所以,霍氏谋反是汉宣帝制造的结果,冤案!至此,汉宣帝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凭借他出色的政治智慧,把强大的霍氏一族,从大汉政坛彻底抹平!

最后说两个小问题:汉宣帝为何要逼霍氏谋反?霍氏一族的下场冤不冤?

汉宣帝灭霍氏,大体上两个原因,一是个人恩怨,替皇后许平君复仇。汉宣帝与许平君是民间夫妻,感情深厚。许平君遭霍显毒杀,对汉宣帝来说既是巨大的感情创伤,又是巨大的耻辱,这个仇他不可能不报。

另外,霍氏一族多年经营,党羽遍天下。虽然霍氏失势,谁知道霍氏还有多少隐藏的暗器?谁又敢保证,这些失势的家伙,会不会在某种际遇下,变成反抗的火种?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刨掉霍氏这个根!

霍氏的下场,如果单纯看结果,确实有点冤,但是看政治大局,以历史环境来说,一点不冤!

首先霍氏的悲剧之根,在霍光的不知进退。

霍光这个人虽然政治才华出色,但是治家无方。他在世的时候,霍氏子弟就屡屡犯法,连自己的老婆霍显都跟管家冯子都有一腿,可见霍家乱成什么样!

明知自己的后人没他这个能力,又知道上层政治斗争的残酷性,霍光竟然不知退,反而用更加极端的方式,打造霍氏权力网。岂不知,对无德无才的霍家后人来说,霍光的举动无疑是把他们往刀山上赶!

连霍光都不知进退,霍家骄横惯了的子弟们,更加迷信手中的权力。在霍光去世后,他们反而变得更加猖狂,连霍家的家奴,都能上演逼丞相下跪认错的桥段。

这样的家族,汉宣帝不收拾他们,他们早晚也会被老天收走!

求上官婉儿的生平,越详细越好~

上官婉儿(664~710)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