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姓 褚氏家谱 褚姓起源 褚姓名人 褚姓的来源 褚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3收藏

褚姓 褚氏家谱 褚姓起源 褚姓名人 褚姓的来源 褚姓简介,第1张

一、姓氏源流

褚(Chǔ)姓起源有二:

第一种说法:

1、出自春秋时褚师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褚姓的出处,

2、出自周代有褚地,居民以地名为氏。褚姓还有另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那就是以居地之地名为姓。据《姓氏寻源》载,古代有一个叫褚的地方,当地居民就以褚为姓。又据《左传》里面,曾经提到过洛阳县的南方有一处褚氏亭;又《后汉·郡国志》上也记载着洛阳有褚氏渠,两书并且同时认为这都是“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的证明。这么一来,《姓氏考略》上所说的“古有褚地,居者以为氏”,倒不失为有根有据了。褚姓不管是因官得姓也好,以地命氏也好,褚姓的姓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河南地方,倒是人所共认的。

第二种说法:

1、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国恭公之子段之后,以地名命姓氏。据《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载,褚姓出自子姓,本为殷商王族后裔。春秋时宋国恭公之子名段,字子石,食采于褚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因“其德可师”,故时称之为褚师。其后代子孙遂以为姓,成褚师氏,后去师字为褚姓。

2、出自以职官为姓。春秋时,宋、卫、郑等国都设有褚师之官,称作市令,主管集市贸易。那时有以官为姓的做法,褚师官的子孙后代,往往就姓褚师。后省师字改为姓褚,称为褚氏。

得姓始祖:子段。据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载,春秋时,宋国恭公之子名段,字子石,受封于褚地(今河南省洛阳市),由于品德高尚,被人尊称为“褚师”。“褚师”本为掌管市场的官员,又叫“市令”。春秋时期,宋国,卫国,郑国都设置褚师之官。子段的后代子孙以“褚师”称号为荣,于是,有的就以“褚”为姓,称为褚氏。故褚氏后人多奉子段为褚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褚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褚氏位列宋版《百家姓》第11席,褚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一说是出自河南。春秋时宋国恭公的儿子子石由于德行可嘉,被恭公任命为“褚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的职位,其子孙就以此作为自己的姓氏。关于褚姓之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在《左传》中曾提到洛阳的南方有褚氏亭;《后汉书·郡国志》里又记载有褚氏渠,褚姓是因地名而得姓的。不过,不管是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褚姓的发源地在河南是可以肯定的。另外,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褚被赐姓、、冒姓的文字记载,褚姓的中国人在血统上是很单纯的。褚姓的中国人,还有最值得自夸耀,就是血缘上的单纯。别的大姓,也许由于树高影长的缘故,发展到后来都无可避免地混入了他族的血统,或被赐姓、被冒姓,以致增加了子孙的混淆不清,甚至无法确实追溯到自己的真正来处。而褚姓的后代就不会有这种困扰,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过褚姓被冒用的记录。褚姓虽然人不多族不繁,显得有点单薄,但至少有这一点是足以自喜的——姓褚的人,都是纯粹的汉族。另外一个值得褚姓中国人自傲的,就是他们的族人虽然不多,在历史上有名气的人却着实不少,象鼎鼎大名的唐朝有镇四长史褚秀之,“十八学士”之一褚亮,唐朝名臣褚遂良,就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褚遂良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博学多才,直言敢谏,非常受到朝廷的器重。太宗临死时,并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这位一代忠良名臣,同时也是一位在我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大书法家,他的隶书和楷书,1300多年来享誉不衰。褚姓的起源是在河南,因此,褚姓郡望河南郡(汉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三、历史名人

褚 契:字武良,褚氏后裔。晋代任安东将军,后徙居曲阿(里庄西褚村),褚契成为江苏省丹阳褚姓的始祖。

褚 亮:唐代丹阳人,褚契之九世孙,官至散骑常侍,被史家称之为江左名流。褚亮生有遂贤、遂良2子。次子遂良,字登喜,为唐朝宰相,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家住丹阳里庄东褚村。

褚少孙:西汉经、史学家,元帝、成帝的博士,曾补写过司马迁的《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褚少孙开创了鲁诗学之先声。

褚廷璋:清江苏长洲人,字左莪,号筠心。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事降主事,乞归。精通等音字母之学。有《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筠心书屋诗钞》。

褚遂良:一作阳翟人,字登善(596-658,或597-659) 唐代钱塘(今杭州)人,褚亮之子。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褚遂良力谏不纳,乞归田里。累贬爱州刺史,以忧愤而卒。褚遂良博涉文史,工楷、隶,书学锺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劲之体。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有集及墨迹传世,其代表作有《房玄龄碑》、《伊阙佛龛记》、《雁塔圣教序》等。据光绪《丹阳县志》载,仆射褚遂良墓在县城东南竹塘村。

褚民谊:原名明遗,字重行(1884-1946),浙江省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大学,习政治经济。后赴法国,专攻医学。参加同盟会。1932年任汪精卫行政院秘书长。1935年随汪精卫辞职。抗日战争随汪投敌。抗日胜利后逮捕,判处死刑,在苏州监狱执行。著有《欧游回忆录》、《国术源流考》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30里。郡治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一带。

2、堂号(缺)

====================================================================

褚姓宗祠通用对联

〖褚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河南望族;

江左名流。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褚裒。下联典指唐·褚亮。

春云比润;

秋月齐明。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褚渊,官吏部尚书,人称其“丰仪与秋月齐明,音徵与春云比润”。

洛阳世泽;

经学家声。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全联典指西汉·褚少孙,官至博士。创鲁诗褚氏之学。

梦惊飞凤;

性不畏龙。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褚遂良,以直笔著称。记起居注秉笔直书。

散骑学士;

海鹤风姿。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褚亮任散骑常侍兼弘文馆学士,为十八学士之一。下联典出清·褚篆,康熙帝赐书“海鹤风姿”。

遂良文史;

季野春秋。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褚遂良,书法家,博涉文史。下联典出晋·褚裒,字季野,有简易豪贵之风,时人誉为“皮里春秋”。

-----------------------------------------------------------------

〖褚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浮光随日度;

漾影逐波深。

——褚亮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集用唐代诗人褚亮《临高台》诗句联。

良朋比兰惠;

雕藻迈琼琚。

——褚遂良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集用唐初大臣褚遂良《安德山池宴集》诗句联。

-----------------------------------------------------------------

〖褚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筠心广志西域;

彦回功封南康。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清代乾隆进士褚廷璋,字左莪,号筠心。长洲人。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工诗及书,通声音字母之学。谙悉回部山川风土。有《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等。下联典出南朝南齐尚书令褚渊,字彦回,河南阳翟人。宋文帝之婿,为明帝信任,受遗命。南齐时,封为南康郡公,任尚书。武帝时,改授司空、骠骑将军,卒谥文简。

-----------------------------------------------------------------

〖褚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经学博士补史记;

书法名家序雁塔。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西汉经学家、史学家褚少孙,沛人,官至博士,创鲁诗褚氏之学。他曾增补过司马迁的《史记》。

洋洋百卷垂寰宇;

寥寥数笔动人心。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隋太学博士褚晖,字高明,吴郡人。以三礼学称于江南。大业中征天下儒术之士,集内史省,相次讲论,晖博辩无所屈。有礼疏一百卷传世(按褚晖,随书作褚辉,此从北史)。下联典出清代书画家褚逢椿,长洲人。字仙根。善录书,工画。尝为朱酉生写何山归棹图,寥寥数笔,辄动人丘壑间想(见《墨林今话》)。

-----------------------------------------------------------------

〖褚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云月春秋,瑰琦之器;

风霜铁石,社稷之臣。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褚遂良。下典指宋·褚渊。

云月春秋,隽矣瑰琦之器;

风霜铁石,伟哉社稷之臣。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褚遂良。下典指宋·褚渊。

宝重东南,不让凤鸣龙跃;

仪惟端丽,争夸目秀眉清。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晋代中尉褚陶,十三岁作赋,见者奇之。有“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的评价。下联典出梁代长史褚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画,每公庭聚列,为众所瞻望。

历史典故

经学博士补史记;书法名家序雁塔。

注释:1、西汉经学家褚少孙,沛人,官至博士,鲁诗有褚氏之学。他曾增补过司马迁的《史记》。

2、唐初大臣、书法家褚遂良(596-658或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太宗时,官至中书令。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也称“褚河南”。其书法继二王(羲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以后,别开生面。晚年正书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对后代书风影响很大。后人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碑刻有《雁塔圣教序》等。

洋洋百卷垂寰宇;寥寥数笔动人心。

注释:1、隋太学博士褚晖,字高明,吴郡人。以三礼学称于江南。大业中征天下儒术之士,集内史省,相次讲论,晖博辩无所屈。有礼疏一百卷传世(按褚晖,随书作褚辉,此从北史)。

2、清代书画家褚逢椿,长洲人。字仙根。善录书,工画。尝为朱酉生写何山归棹图,寥寥数笔,辄动人丘壑间想(见《墨林今话》)。

筠心广志西域;彦回功封南康。

注释:1、清代乾隆进士褚廷璋,字左莪,号筠心。长洲人。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工诗及书,通声音字母之学。谙悉回部山川风土。有《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等。

2、南朝南齐尚书令褚渊,字彦回,河南阳翟人。宋文帝之婿,为明帝信任,受遗命。南齐时,封为南康郡公,任尚书。武帝时,改授司空、骠骑将军,卒谥文简。

宝重东南,不让凤鸣龙跃;仪惟端丽,争夸目秀眉清。

注释:1、晋代中尉褚陶,十三岁作赋,见者奇之。有“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的评价。

2、梁代长史褚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画,每公庭聚列,为众所瞻望。

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注释:唐代诗人褚亮《临高台》诗联句。

良朋比兰惠;雕藻迈琼琚。

注释:唐初大臣褚遂良《安德山池宴集》诗联句。

褚姓

  百家姓位置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褚氏历史来源

  一 ; 以地为氏。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洛阳有褚氏聚。《姓氏寻源》云 : 古有褚地,居者以为氏。

  二 ; 以官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 : 本自殷 (商) 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褚师」为掌管市场的官员,又叫「市令」。春秋时期,宋国,卫国,郑国都设置褚师之官。世代为楮师者,以官为氏,省为褚氏。

  迁徙分布

  现代褚姓分布:

  0、河北省藁城县蒲城村。(全氏为回族)

  1、山西洪洞县,旧属平阳府一支,始祖德公弟洪武时迁睢,慕让公母■太君回原籍。

  2、山西榆次县,系由河北省藁城县蒲城村于民国时期迁入。(全氏为回族,笔都即由此出)

  3、山西石楼县,旧属汾阳府一支。

  4、河南开封县,旧名祥符县、开封府一支。

  5、河南禹县(今河南禹州),旧属开封府。古阳翟地,开封西南35里洪昌集。

  6、河南洛阳县,旧属河南府一支。

  7、河南温县,旧属怀庆府东十余里,理一村、姚村四十余里东口村一支。

  8、河南项城县,旧属陈州府一支。

  9、河南扶沟县,旧属陈州府,吕潭北里张庄一支。

  10、河南唐县,旧属南阳府一支。

  11、山东峄县旧属兖州府,古兰陵地一支。

  12、山东峄县后村一支。

  13、山东临沂县旧名兰山县,属沂州府一支。

  14、山东曲阜县旧属兖州府一支。

  15、山东滋阳县旧属兖州府一支。

  16、山东宁阳县旧属兖州府一支。

  17、直隶蓟县旧名奉天府一支。山东谱做辽东人即奉天府。

  18、直隶监山县旧名天津府一支。

  19、直隶正定县旧名正定府古真定地一支。

  20、江苏武进县旧属常州府,常州古昆定地一支。

  21、江苏关县旧属苏州府一支。

  22、江苏长县旧属苏州府一支。

  23、江苏上海县旧属江府一支。

  24、安徽怀远县旧属凤阳府古沛地一支。

  25、浙江杭县旧属钱塘县杭州府一支。

  26、浙江海宁县一支。

  27、浙江余杭县旧属杭州府古关兴地一支。

  28、浙江嘉兴县旧属嘉兴府一支。

  29、浙江秀水县旧属嘉兴府一支。

  30、浙江余姚县旧属绍兴府一支。

  31、陕西郃阳县旧属同州府一支。

  32、陕西泾阳县旧属西安府一支。

  33、甘肃华亭县旧属平凉府一支。

  34、湖北广济县旧属黄州府双城驿一支:河南公裔,由浙迁楚,自明朝至今传16代,其十四代孙褚承璋嘉庆癸酉拨贡与兰陵褚氏家族“修”和睢州“止”(山东家谱同时记载)同班辈。

  35、江西高安县旧属瑞州府一支。江西瑞州高安褚景贤庠生,其子褚大文道光丁酉拨贡,与兰陵褚氏家族“修”和睢州“止”(山东峄县家谱同时记载)同班辈。

  36、广东一支。汝航(清朝人)

  37、河南商丘旧属归德府,北十余里朱集一支(睢州迁此)。

  38、河南商丘县东北15里品庄一支(山东迁此)。

  39、河南荥阳县旧属开封府,北一里土桥口一支。

  40、河南南关一支。

  41、河南沈立县莲花集一支。

  42、河南郑州西关一支。(在破烂市场北头路西住)

  43、河南滑县南门口内一支。(在路西,门有进士匾额)

  44、河南民权县野岗马口一支。(言自山东滕州大殷庄迁此,褚思书与绍学同辈,子四:心科、心田、心广、心法。女至心芳、心有,皆做“庆”字辈。心田外出在确,山西南居住)

有各姓氏辈分书

孔姓主要起源于子姓,据记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不同家族的字辈蕴含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孔氏家族自始祖孔子之后形成最完整的族谱,在姓氏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同时孔姓也是一个非常尊贵的姓氏,所以了解字辈排行后可以为按照顺序为孔姓宝宝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既代表着家族延续的标志,也有利于传统姓氏文化的传承。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姓家谱辈分排列(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承(永)、

宏(以)、闻(质)、贞(用)、 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起)、毓(钟)、传(振)、继(体)、 广(京)、

昭(显)、宪(法)、庆(泽)、 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3 姓氏辈分排名

同宗同族有辈分,同一姓氏不同族的辈分都排不了,不同姓氏的辈分更加排不了。

4 姓氏辈分排列表

:关于家谱全部字辈排行同一个姓氏全国各地也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家谱中,内容不管如何简略,但字辈谱一定会有。字辈谱也称行辈字、排行、派语、派行诗等。它是用来表明世系的用字,也是为子孙起名时定下的辈序用字。这个字一般放在三字名的中间,也有少数姓名,三字中最后一个字为辈序字。这种取名方法其他民族少有,是汉民族特有的。

5 姓氏祖谱排序列表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舜去世后,约 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4、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6、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正宗始祖——张挥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8、孔氏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氏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10、靖氏正宗始祖——单靖公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广韵》四十《静》,《通志·氏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这八位“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魏姓正宗始祖——毕万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12、韩姓正宗始祖——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13、席氏正宗始祖——席师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师右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1、朱氏正宗始祖——邾子挟

春秋时,邾子挟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2、詹氏正宗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23、宁氏正宗始祖——季亹

卫康叔传至卫成公时,其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后来他以邑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相传姓宁,这便是宁姓的来源。

24、蔡氏正宗始祖——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25、靳氏正宗始祖——靳尚

26、许氏正宗始祖——许由

许由,生于公元前2155年,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后世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

27、夏姓正宗始祖——夏启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来,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8、胡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29、潘氏正宗始祖——潘崇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30、季氏正宗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31、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32、步姓正宗始祖——步扬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33、鲁姓正宗始祖——周公旦

34、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35、汪氏正宗始祖——汪骐

鲁哀公时,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尊为汪氏始祖。

36、尹氏正宗始祖——伊尹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称为尹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6 姓氏的排辈顺序

不同姓氏有不同字辈的排序,不同地方其字辈用字也是不一样的。如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但贵州毕节杨氏字辈就是: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自古以来,人们对取名择字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在古代更有沿用字辈取名的习惯。杨姓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于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

杨姓家谱字辈大全集1、湖北孝感杨氏字辈:文正炳有中和德,本利培成义道才;敬先祖如在其上,启后继换乎为新;荣华富贵运朝堂,永照世代真自强。

2、湖南永州迁入四川达州杨氏字派(部分):楚、其、士、本、正、文、天、如、可、用、才、长、宜、从、新、知、时、成、先、以、安、全、多、加、仁。

3、山东临沂庄坞杨氏字派:传家惟效友,继世尚公平,一本常敦序,同宗保令名。法权自先启,守之在心中。敬绍兴绪远,复立鸿文通。

4、四川简阳杨晓初杨氏字辈:天映本其先,永春章荣昌;宗枝绍祖德,学尚佐家邦。简阳另一家之版本:天映本文朝,声大章荣昌;宗之绍祖德,学尚左家邦。

5、湖南龙山县杨氏字辈:廷进再政通,光昌盛道宏,元才仁上大,朝国定常公,枝开荣芳友,万世永兴宗。

6、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周礼镇龙桥杨氏字辈:法仁兴志,应文登学,世代光明显,荣昌庆永芳,正先维友,宗祖在贤。

7、四川遂宁市蓬溪县杨氏字辈:可继思鹏名,单光呸崇作,建绍宗辉成,修善立开,九在寿发,伦克多定先,德万休尚生,居守传年志,贤福官孝安。

8、湖南湘乡杨氏字辈:尧政应洪日名士百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

9、安徽安庆杨氏字辈:中浮鼎振大有咸林益千风遇礼代同仁。

10、江苏六合杨氏字辈:田德常林玉昌保贵如金。

11、辽宁抚顺杨氏字辈:万金法庆常树立永吉祥兴家助为本盛世久安康。

12、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

13、广东汕尾杨氏字辈:梅宏石耆纯绍世耀维与源天宜继畴本允捷位永其明德克开宗道占来初为可贵必广聚居肇毓培立礼宅仁作嘉瑞垂守有成量益大济美集祥长锡萃。

14、贵州毕节杨氏字辈: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7 姓氏族谱排序列表

孟姓文化之字辈

《通天家谱》、《孟子世家谱》都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九代的繁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四十二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克尹、克继、克绪、克缙、克纶这十一支有传人。这十一支即划分为十一派,孟子后裔自“克”字辈传到五十六代“希”字辈,共计有三十三人,但其中只有希文、希渊、希源等二十二人有传人。其他十一人失传。这二十二支就划分为二十户。按宗法制,以始祖嫡长子为大宗,奉祖先祀,其余的皆为小宗。

至今,孟氏族众对自己的“户”属辈分也比较重视,都能如数家珍似的理清世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世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明朝时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还先后特赐十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皇帝恩赐行辈字,孟氏族众都严格遵从。

明太祖所赐行辈,从孟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起排,十字十辈;明崇祯年间,报请皇帝批准,又立了十字十辈。

清朝同治年间由皇上核准,再立十字十辈,并在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续修族谱时予以确认和记载。民国初年,立二十字的行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一字一辈。后来因为避清朝高宗弘历讳,改“弘”字为“宏”,避清雍正帝讳,改“胤”字为“衍”。

孟氏合族统一字辈:“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傅继广昭宪庆繁(凡)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褚姓 褚氏家谱 褚姓起源 褚姓名人 褚姓的来源 褚姓简介

一、姓氏源流 褚(Chǔ)姓起源有二: 第一种说法: 1、出自春秋时褚师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