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宋氏族谱》中的《三仁论》
“三仁“是宋氏徽章里的寓意
中华宋氏图腾
徽标释义:
1·宋氏图腾镶嵌在位于中央区域的一轮红日之中,象征宋氏家族繁荣昌盛,如日中天;
2·围绕红日和图腾的橄榄枝象征宋氏家族枝繁叶茂,生机蓬勃,宗族和睦;
3·位于下方中间的三颗五角星象征“殷之三仁”,喻义宋氏开姓始祖微子启为“三仁”之首,又喻宋氏家族代有英才,群贤辈出,灿若繁星。
殷商时,纣王暴虐,他的一些亲人想用“仁”的精神来劝谏他、启发他、感化他,其中,有三个著名的人物:微子、箕子和比干,由于对纣王“数谏,纣不听”,所以,“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论语·微子篇》),被孔子尊称为“殷之三仁”。司马迁在《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中对“殷之三仁”的事迹作了精辟的描述。
一是微子无可奈何而愤然出走。微子是纣王的同母之兄,与纣王具有“手足之情”。对于自己的这位暴君弟弟,微子没有同流合污,而是想用自己的“仁道”去改造纣王的“恶道”。他反复劝谏,言辞恳切,苦口婆心。但是,纣王对兄长的意见半句也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乱于政”。在这样的情况下,微子痛苦之极,“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他打算一死了之,或者离开纣王,自己陷于困难的抉择之中。微子曰:“父子有骨肉,则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微子最后想通了这样的道理:父子讲的是骨肉,臣君讲的是义理。父亲如有过错,儿子屡劝不听,只能自己号哭;臣子屡次规劝,如果君主不听,那么,从义上讲,臣子只有远离君主了。于是,“微子去,遂行。”微子最终选择了远离暴君弟弟的规避性“仁道”。
二是箕子毅然决然而装疯为奴。箕子也是纣王的亲戚,“纣始为象箸”时,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当纣王刚开始制作象牙筷子时,箕子就担忧奢侈豪华致使国家无法振兴。后来,面对纣王*佚无度行为的不断升级,箕子也是反复进谏,纣王仍然不听其谏,没有半点悔改之意。对此,有人劝箕子离开纣王,也远走他乡,落得个眼不见心不烦的清净。然而,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在箕子看来,对劝谏暴君无效就一走了之,是张扬暴君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有助纣为虐之嫌,所以,不忍心这样做。于是,“乃被发详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箕子最终选择了静观暴君、装疯为奴、鼓琴自悲的韬略性“仁道”。
三是比干悲怆至极而被杀身亡。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戚。他看到箕子进谏,君主不听,不仅成了疯子,而且做了奴隶,心中十分悲怆、十分悲哀、十分悲愤。所以,比干决定冒死再谏,他说:“给暴君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否则,受害的将是无辜的老百姓。”对于比干的这一举动,纣王非常恼火。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他声色俱厉地威胁比干:“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窍门,你相信真是这样吗?”比干毫无惧色,依然冒死相谏,于是,纣王杀死比干,并挖出他的心脏来验证是否有七窍的存在,真是无比残忍。可见,比干最终选择了“杀身以成仁”的壮举性“仁道”。
个人觉得,“殷之三仁”的事迹都是可歌可泣、可赞可颂、可圈可点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以他们与纣王的关系,完全可以荣华富贵、名利兼备、安享生活,可是,一个“仁”字催使他们走上了与邪恶抚争的艰危道路。他们虽然各自选择了不尽相同的方式,但是,殊途同归,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以“仁”的精神去拯救纣王他那颗罪恶凶残的灵魂,去拯救在暴君统治下水深火热的百姓,去拯救可能由此而倾倒颠覆的国家。无疑,微子、箕子、比干的行动都以“失败”而告终,不过,“殷之三仁”却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古流芳的英雄豪杰,他们用自己的举动对这个“仁”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事实证明,纣王这个暴君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殷之三仁”却世世代代活在老百姓的心中。
3943河北清苑宋氏家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宋彬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石印本 五册
北图
3944上海崇明宋氏世谱不分卷
(清)宋浦修
清同治元年(1862)修 光绪二十三年(1907)木
刻本 四十册
河北大学
3945江苏丰县古丰宋氏族谱六卷
(民国)宋圣经十一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刊本
江苏丰县档
3946江苏晋陵沿溪宋氏家乘十九卷
(清)宋传兴主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广平堂活字本
历史所 美国
注:明宋洪川始修。该族散居武进、金坛、常熟
等地。
3947江苏镇江京江宋氏宗谱二卷
(清)宋鸣昌等修
清光绪六年(1880)木活字排印本 二册
上海图 南京博 美国
3948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宋廷玑纂修
清道光四年(1824)刻本
中山大学(存卷1-4、9、11、12)
3949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卷
清末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3、7、9)
3950浙江馀姚上林宋氏族谱二十四卷
(清)宋元英续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统宗堂重镌本
浙江慈溪县文管(残存七册)
3951浙江馀姚宋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宋麟瑞 宋墀等修
民国七年(1918)善继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北图 历史所(二部) 南开大学 河北
大学 浙江图
3952浙江鄞县四明槎湖宋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宋荣豪 宋贵芬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3953浙江慈溪宋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宋錞重修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修 道光初年钞并补
道光末年又补本
辽宁图
注:宋纶首修於宋庆元元年。首钞记事止道光
六年,补写记事至道光二十六年。
3954浙江嘉兴嘉禾宋氏支谱不分卷
(清)宋诗源 宗榛辑
清光绪三年(1877)刻本
浙江嘉兴市图 日本 美国
3955浙江绍兴山阴头宋氏世谱二十四卷
(清)宋汝楫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3956浙江绍兴 会稽日铸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宋楚玉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忠孝堂木活字刊本 六册
美国
3957浙江绍兴会稽日铸宋氏宗谱七卷
(清)宋天赞 宋尊山等重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铅印本
浙江绍兴县档
3958浙江绍兴会稽宋氏宗谱四卷世系十卷
(清)宋家璨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忠孝堂石印本 四册
北图 浙江图
3959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宋璇等纂修
清咸丰二年(1852)赋梅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往:清康熙七年首修,此为四修。
3960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赋梅堂刊本 八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注:是为五修本。
3961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宋光简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赋梅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此为六修本。
3962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宋树化续修 宋崇德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赋梅堂木活字本 十册
浙江图
注:此为七修本。
3963浙江金华上目宋氏宗谱□□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7,又一部存卷7)
3964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四卷
(清)宋有喜 宋廷公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3、4)
3965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四卷
(清)陈明经 宋元定等纂修
清光绪八年(1882)重修 光绪二十七年
(1901)续修木刻本 四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
3966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卷
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二册)
3967浙江临海宋氏宗谱三卷
清道光十年(1830)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
3968安徽徽州新安宋氏宗谱十八卷
(明)方信纂修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刻本
北图(存卷1-8、10-14、16、17;另一部存
卷2、3、5-7)
3969安徽徽州新安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宋祚寰等修辑
民国六年(1917)敬德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3970安徽歙县歙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十二卷
(清)宋德泽纂修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秉德堂刻本
北京大学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3971安徽歙县古歙上丰宋氏高德幺房祀谱不分卷
朱墨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二册)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3973福建长乐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宋细苟 宋廷华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刊本 一册
台湾
3974江西铜鼓宋氏族谱□□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纂修本
江西铜鼓县地名办(存卷12)
3975江西万载司背宋氏族谱□□卷
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2,又一部存卷2)
3976山东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宋哲元嘱察哈尔通志馆杨兆庚等续修
民国间稿本 一册
华东师大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辽宁图(缺一册) 辽宁大连市图 日本
美国
注:康熙二十三年宋廷简修谱。此为七修本。
3977山东蓬莱宋庆家宗谱□□卷
山东蓬莱县南五乡泊子宋家村
3978河南商邱宋氏家乘十四卷
(清)宋*纂修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家刻本郯 六册
北图 科图 经济所 日本 美国
3979河南商邱宋氏家乘二十卷
(清)宋筠续编
清乾隆四年(1739)序刻本
北图 科图 人民大学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3980河南商邱宋氏家乘十二卷
(清)宋齐唐 宋齐瑛等续修
清嘉庆十年(1805)序 刻本
曲阜师院 日本 美国
注:一名《商邱宋氏续乘》。
3981河南商邱宋氏家乘二十卷
(清)宋筠撰
稿本 一册
上海图
3982河南开封大梁宋氏族谱不分卷
(清)宋芷堂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承启堂刊本 二册
注:一名《宋氏家乘》。
3983湖北武汉宋家宗乘□□卷
(清)宋用潜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钞本 六册
科图
3984湖北黄冈鄂东黄冈宋氏宗谱七十九卷首五卷
(民国)宋从先 宋自兆六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新胜乡施杨村 湖北新洲县和
平乡富兴村
注:创修於清嘉庆十六年。
3985湖南宋氏应车各支谱八卷
(民国)宋言锡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重妙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在1)
3986湖南宁乡宋氏五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宋朝章修 宋宗度 宋宗庠纂
清咸丰八年(1858)敦本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2,又一部存卷l)
3987湖南宁乡宋氏六修族谱三十二卷
(清)宋朝鸿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活字印本
湖南图(存卷1)
3988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续六修族谱二十卷
(清)宋声选 宋声霖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五凤堂刻本 二十册
广东中山图
注:明嘉靖三十二年宋承文 宋正忠等首修。
3989湖南湘潭昭山宋氏六修家谱十卷
(民国)宋汪王等修 宋德瀚等纂
民国元年(1911)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1-3、4、5-10) 广东中山
图(附墓表一册)
3990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石潭房七修谱十六卷
(民国)宋声选等纂修
民国三十年(1941)王凤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3991湖南衡阳毛岗宋氏五修族谱十七卷
(民国)宋真吾 宋岳湘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6-8、12、14-16)
3992湖南郴县永江宋氏族谱□□卷
(清)宋孟正续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活字本 三册
吉林大学
3993广东花县宋润章 宋韬才合修
民国十年(1921)广州艺苑铅印本 二册
广东中山图
3994广东鹤山宋氏族谱二十卷
(清)宋章郁修
清光绪三年(1877)羊城学院刊本 二十册
科图 广东中山图 日本 美国
3995广东鹤山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3996广东鹤山平冈谷岭宋氏绿後祖房家谱不分卷
(民国)宋森编
民国三十二年(1943)油印本
广东中山图
3997广东梅县宋氏家谱一卷
(清)宋思缵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刊本 一册
台湾
3998 宋氏宗谱不分卷
(明)詹济纂修
明钞本
北京大学
3999 宋氏家谱不分卷
清道光间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4000 波洋里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宋品朝等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五逊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4001 宋氏族谱三十四卷一卷末一卷
(清)宋声教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湖南桃源县档
4002 丰川宋氏传流祭祀家谱一卷
清钞本 一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4003 宋氏族谱□□卷
(清)宋元成重修
清钞本
福建图(存卷14-16)
4004 宋氏族谱
(民国)宋氏族人修
民国七年(1918)石印本 一册
北图
4005 上门宋氏族簿不分卷
(民国)宋光照钞订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山东省
☆ 济南市商河:恒-树-茂-才-嘉-禄-仁-权。
☆ 青岛
☆ 滨州市:镇-玉-德-道-传-家-园。
☆ 滨州市沾化县胡家营村(自山西洪洞大槐树移居):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乘-学-风-雅-列-明-章。
☆ 新太县:玉-传-广-修-方。
☆ 阳信县宋集村:连-云-之-副-绍-德-传-贤-月-世-大-昌。
☆ 东阿县:士-培-怀-见-丙。
☆ 胶州市(自山西长子县迁居德州后又迁居胶州):守-培-启-龙-殿-廷-良-长-玉-芳-金-承-源-宗-永-立-学-法-昆-钢。
☆ 龙口:成-国-吉-世-兆-立-基-天-开-日-守-其-良-本-永-作-光-宗-荣-延-芝。
☆ 聊城:长-纪-培-士-义-来-存-中-绪-成-次-竹-本-元-巨-约-重-亚-华。
☆ 荣城靖海(始迁祖宋彬由江苏邳州城安社招贤乡迁居,自第19世起):素-葆(宝)-政-业-行-义-端-方-忠-信-才-德-永-斯-寿-祺。
☆ 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埠村:始迁祖宋福正-2世宋通、宋冲、宋兴、宋阜、宋民、宋彪、宋周、宋训。2世宋民之后自第13世派列班字为:树-立-功-训-成-作-忠-志-为-良-善-继-先-宗-德-滋-全-依-顺-天-理-恩-泽-鸿-丕-本-大(太)-平(公)。
☆ 淄博市:修-德-世-业-广-忠-孝-水-常-青。
☆ 淄博市:来-祥(襄)-振。
☆ 德州市陵县:清-玉-保-金。
☆ 招远(先祖自四川迁居):天-维-吉。
☆ 夏津县(始迁祖宋天富)自第12世起:长-兆-瑞-荣-华-寿-安。
☆ 夏津县(明·洪武12年奉诏迁居,始迁祖宋进朝、2世宋鉴、3世宋能、4世宋时)班字为:英-庭-道-可-传-鸿-鸣-毓-允-元-怀-思-学-日-书-仁-成-景-春-天。
☆ 鱼台县唐马乡宋砦村(自第66世至117世):达-义-成-源-正-谨-熙-本-顺-钊-利-来-举-朝-文-杨-世-帮-有-德-培-善-行-淑(书)-宏(洪)-业-克-昌-衍-宗-继-世-念-典-永-长-崇-礼-尚-文-谦-和-致-祥-训-勤-迪-俭-兰-桂-其-芳。
☆ 鱼台县宋洼(自第83世至111世):真-桂-继-尚-泰-华(汝)-作-怀、金(德)-广-效-方-有-济-家-正-福-运-长-成-之-国-民-显-鸿-树-益-增-光。
☆ 琅琊(自第85世至101世):殿(履、开、式、万、元、志、广)-文(士、世、兰、贵、步、显、治)-忠(基、吉、庸、生、继、良、思)-厚(成、昌、慎、宝、振、沛、济)-传(邦、国、东、金、晋、□、□)-家(泽、绍、三、至、甲、声、择)-远(凌、育、由、遵、从、□、先)-端(敬、向、用、裕、逢、民、运)-新(心、延、言、钟、乃、□、□)-登(瑞、锐、睿、嗣、典、□、观)、培(丕、真、臻、仰、馨、□、□)-奎(魁、子、理、信、徵、本、贞)-吾(五、武、谦、发、法、取、笃)-恭(公、宪、功、执、师、□、和)-襄(星、存、勤、熏、齐、□、令)-亮(谅、俊、绪、寿、量、□、□)-秀(一、山、恒、教、望、□、锦)。
☆ 平邑(保善堂,自第88世至127世):殿-汉-树(志)-炳(在)-增(金)-锡(遵)-汝(现)-本(有)-焕(道)-城(化)-君(成)-绪(祥)-业(长)-维(安)-基(建)-镇(嘉)-治(秀)-容(昭)-海(开)-传(庆)-长(瑞)-有(昌)-照-光-现-保-庆-永-化-安-凤-贵-金-昌-彦-东-云-茂-在-祥。
☆ 平邑任庄(自第86世至92世):清-献-兆-玉-士-效-宗。
☆ 高密:大-景-殿-法-敏-慎。
☆ 古丰(自第83世至92世):昌-百-世-云-仍-能-继-志-千-年。
☆ 邳县宋庄(自第87世至91世):景-怀-云-雨-正。
☆ 铜山大王庄(自第86世至91世):自-泰-慎-玉-传-正。
☆ 滕州市东沙河宋庄:克-兆-荣-光-志-永-远。
☆ 滕州市姜屯宋王楼(自第83世至98世):树-继-允-天-高-家-玉-世-传-承-乐-善-成-忠-祥-润(同下支,但有多“成”的不一致)。
☆ 滕州市甘桥(自第83世至97世):树-继-允-天-高-家-玉-世-传-承-乐-善-忠-祥-润。
☆ 滕州市汉宫宋庄(自第84世至92世):佩-灵-开-克-思-金-秉-正-方。
☆ 滕州市前安上(自第83世至92世):家-本-天-兴-朝-清-开-定-允-克。
☆ 潍坊市安丘县金冢子镇:宝-学-元-永(宝字辈中有迁居东北地区的)。
☆ 潍坊市:子(学)-元-永-焕-宗。
☆ 潍坊市(诸城莲池,自第93世至102世):镇(金)-治(桂)-相(洪)-焕(焕)-城(增)-锦(锡)-江(相)-柱(治)-煜(炳)-基(坤)。
☆ 微山鹅庄(自第83世至92世):子-兰-延-克-兆-荣-光-致-永-远。
☆ 微山宋闸(自第83世至92世):玉-方-广-丕-业-福-延-仕-传-承。
☆ 微山二龙岗(自第83世至92世):文-承-景-曰-邦-斯-申-秉-正-方。
☆ 济宁市漕井桥:自16代(枞·15代心汾子)由汶上县南旺迁徙:17永-18良-19尚-20效-21兴(在)-22继(印)-23连-24恩-25培-26久。
☆ 济宁市中区(祖籍聊城宋家庄):玉-学-庆。
☆ 巨野(自第88世至107世):学-先-恩-承-运-心-为-尊-周-武-渊-如-东-海-长-作-述-念-宗-祥。
☆ 邹城石墙宋庄(自第83世至102世):丕-宝-在-启-传-广-庆-维-继-承-崇-德-盛-金-玉-作-福-兆-敏-祥。
☆ 邹城:北-井-西-长-光-玉-海。
☆ 泰安市:继-广-绍-其-鸿-绪-衍-斯-淑-式。
☆ 泰安市金冢子镇下里戈:宝-学-元-永。
☆ 泰安市渐汶河(自第80世至95世):玉-兴-景-立-元-振-宪-锡-明-亮-笃-呈-宣-词-慧-和。
☆ 曲阜县西庄村:祥-怀-如-尚。
☆ 蓬莱:英-国-朝-廷-举-启-文-永-德-常-诚-振-殿-恩-贵-富-春-荣-嘉-万-庆-洪-魁-旭-福-永-怀-仁(音译整理)。
☆ 临沂:文-百-全-贵-玉。
☆ 临沂市蒙阴县东蒙古宋镇:殿(钿)-汉-树-炳-增-锡-汝-本-焕-城(成)-钧-淑-业-为-本-讯-镇-治-荣-耀-堪。(与下支近似)。
☆ 沂水王庄(高祖宋士林):钿-汉-树-炳-增-锡-誉-本(材)-煌-城(与上支近似)。
☆ 临沂市兰山:洪-守-望-相-祝。
☆ 沂水龙家圈信家庄:始迁祖宋大公-2世:德-3世:□□-4世:照-5世:永-6世:光(廷)-7世:连-8世:文-9世:庆-10世:祥-11世:纪。
☆ 荷泽
☆ 昌乐县阿陀镇宋家河村:培-伟-其-曰-之。
☆ 邹城:北-井-西-长-光-玉-海。
☆ 郓城:益-来-纯-宗-绪-同-思-笃-本-源-居-鲁-承-雅-化-万-代-教-序(与阳谷石门近似)。
☆ 苍山:作-同-殿-付(传)-广-学-洪-新。
☆ 莱州市:泰-德-征-战(与下支近似)。
☆ 莱州市:太-德-振-占(与上支近似)。
☆ 胶东宋氏(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始迁祖宋信元至正官丞相,后官游山东,寄居文登宋集村。其后裔分布胶东148个村,莱阳46个、即墨32个、牟平22个、文登19个、栖下9个、招远9个、海阳5个、蓬莱3个、龙口2个、平度1个、福山1个):祥-发-同-总-协-文-秀-吉-续-昌-欣-勤-云-俊-杰-会-翠-焕-仁-章(与下支有关联)。
☆ 烟台市莱山区:上(祥)-法-同-宗-协-文-修(秀)-继(吉)-续-昌-欣-勤(钦)-人(云)-俊-杰-会-翠(萃)-焕-仁-章(与上下支有关联)。
☆ 莱阳市:上-法-同-宗-协-文-修-继-续-昌-欣-勤-人-俊-杰-会-翠(萃)-焕-仁-章(与上下支有关联)。
☆ 威海市:祥-发-同-宗-协-文-修-继-述-昌-咸-钦-人-俊-杰-会-萃(翠)-焕-云-章(与上下支有关联)。
☆ 威海市(明朝时由今江西吉安迁居):祥-法-同-宗-协-文-修-吉-续-昌-欣-勤-云-俊-杰-会-翠(萃)-焕-仁-章(与上下支有关联)。
☆ 乳山市辛家幢:祥-发-同-宗-协-文-修-继-述-昌-咸-钦-人-俊-杰-会-萃(翠)-焕-仁-章(与上支有关联)。
☆ 日照市莒县:庆-瑞-殿-广-全-兴-开-祥-伍-百-玉-年。
☆ 日照市莒县:其-良-宜-维-时-启-宝-安-全。
☆ 莒县夏庄镇:喜-在-会-彦-振-文。
☆ 日照市黄墩镇上大峪村:加-瑞-兴-开-祥。
☆ 阳谷:世-义-来。
☆ 阳谷石门宋(祖上明初由山西迁来,自第20代起):益-来-纯-宗-绪-同-思-笃-本-元-居-鲁-成-雅-化-万-代-教-泽-存(与郓城近似)。
☆ 成武郜顶:有-又-西-茂-聚-述-宪-成-章-光-明-同-远。
☆ 沛县大闸(自第83世至92世):以-大-永-怀-志-相-绪-德-兴-昌。
☆ 枣庄市:文-治-安-继。
☆ 枣庄市:付-照(兆)-均-鉴。
☆ 薛城:京-曰-邦-斯-申。
☆ 薛城峭庄东支(自第85世至92世):继-永-长-高-登-存-怀-贵。
☆ 薛城峭庄西支(自第83世至92世):安-凤-德-可-钦-芳-名-宜-著-道―乐―善。
☆ 沾化县胡家营村(由山西洪洞移居):始迁祖宋学敬,谱序班字:士-立-连(福)-方-盛-玉-忠-建(良)。新派班字: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时-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乘-学-风-雅-列-明-章(从忠字开始依次循环)。
☆ 汶上县南旺:始迁祖自5世鉴(4世礼长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6延、顺-7然-8(偏旁王及弋的单字)-9(单字)-10士桢(三)-11崇-12□文-13丕、名(7人)-14璋(偏旁王的单字)-15心(45人)-16森等(偏旁木单字)75人-17永、广(112人)-18垠等(偏旁土单字)及秉、阳、东(142人)-19文(157人)-20隆、继、大、茂、启、象、锡(221人)-21传、昭、□恩、□贤(360人)-22阴、华(599人)-23连(504人)-24繁、恩□(282人)-25太、培(45人)-26久(32人)-27毓(13人)。
☆ 汶上县苑村:自18世东吉(17世法唐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9文-20启-21召-22阴-23连。
☆ 汶上县宋村:自8世让(7世斐然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9心(部首单字)共4人-10一(24人)-11邦(31人)-12君(20人)-13(单字)26人-14成(50人)-15(单字75人)-16克(91人)-17德(119人)-18朝(116人)-19鸣(144人)-20光(177人)-21遵(232人)-22贤(269人)-23训(185人)-24恩(103人)-25培、26久。
☆ 汶上县新庄:自8世谦(7世斐然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9心(部首单字)-10(单字)-11子-12君(1人)-13(单字)-14成-15(单字)-16廷(16人)-17德-18朝(35人)-19其-20光(67人)-21遵(97人)-22贤(143人)-23训、连(223人)-24恩(250人)-25培(225人)-26久。
☆ 汶上县王鲁庄:自18世玉元(17世德伦之子,由宋村迁徙)-19继-20光-21昭-22阴-23连。
☆ 汶上县毛坦村:自21世遵阳、遵胜(20世光梓之子,由宋村迁徙)-22贤-23训-24恩。
☆ 汶上县苗庄:自8世选(7世陶然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9振-10(单字)-11维-12国-13(偏旁王单字)-14(单字)-15廷-16存-17勃-18殿-19泰-20承-21执-22阴-23连-24恩-25培。
☆ 汶上县大屯:自21世遵尧、遵孟(由宋村迁徙)-22贤-23训-24恩-25培。
☆ 汶上县东皋:自11世朝宦(10代三耀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2英-13兴-14齐-15友-16(单字)-17(单字)-18勃-19基-20光-21昭-22阴(宪)-23连-24恩-25培。
☆ 汶上县彩山:自11世起山、起玉(10世三吉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2试-13福-14□汤-15效-16莱-17可-18纪(希)-19曰(明、清)-20魁(光)-21元(遵)-22阴(□田)-23连-24恩-25培-26久。
☆ 汶上县西石楼:自12世大全(11世崇聚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志-14吉-15(单字)-16(单字)-17德-18(前多单字,后为:玉)-19伯-20登-21修-22阴-23连-24恩-25培-26久。
☆ 汶上县鲁庙:15芳(迁徙处不详)-16(单字)-17兆-18方(6人)-19文-20德(18人)-21昭-22阴(6人)-23连(此支第17世、第20世有迁徙东北地区的)。
☆ 梁山县穆家桥:自9世作文(8世王旁羽之子,由山东省汶上县南旺迁徙)-10修-11成-12海-13山-14大-15克-16元-17德-18志-19学-20希-21可-22玉-23传-24庆-25昌。
☆ 梁山县沈家楼:自10世敬修(9世作文之子,由穆家桥迁徙)-11德-12永-13如-14海-15广-16大-17(偏旁言的单字)-18金-19维-20宝-21殿-22太-23□、和-24玉-25培。
☆ 梁山县开河:自13世晋(12代儒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小许迁徙)-14士玉-15继-16良公-17文彬-18来贞-19其-20心(部首心的单字)-21遵-22淑、古-23仰-24明。
☆ 梁山县宋家胡衕:自9世寿(8世璋至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0邦-11思-12先-13(单字)-14成-15(单字)-16可-17法-□里-18炳、伯、□邦(109人)-19仲、天、允(133人)-20际、永、兆(201人)-21西、明、继(241人)-22金-连、含(332人)-23声、庆、兰、连(404人)-24贵、广、恩(370人)-25咸、培(156人)-26久。
☆ 梁山县陶庄:自13世楼(12世先成之子,由宋家胡衕迁徙)-14成-15(单字)-16子-17(单字)-18□邦-19(单字)-20兆-21明-22含-23连-24恩-25培。
☆ 梁山县下坡前杨楼:自18世和邦(17世全邦之子,由陶庄迁徙)-19(单字)-20兆-21明-22含-23连。
☆ 梁山县小路口宋(先祖自河南迁来):益-美-纯-宗-绪-同-思-督(笃)-本-元-居-鲁-成-涯-华-万-世-教-者-循。
☆ 肥城县西尚庄沟北村:自19世鸣刚(18世希业之子、希成嗣子,由汶上县彩山迁徙)-20光-21遵-22阴-23连。
☆ 肥城县水坡涯:自12世敬贤(11世崇英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单字)-14(偏旁木、单字)-15(单字)-16廷-17德-18朝-19万、瑞-20□修-21麟-22阴-23连-24恩-25培-26久-27毓。
☆ 肥城县齐岗前孙庄:自12世树勲(11世崇杰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成-14(单字)-15兆-16夫-17(偏旁金、单字)-18玉-19有-20在-21桂、兰-22阴-23连-24恩。
☆ 肥城县北宋庄:自12世缓身(11世崇正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愈-14抒-15世至20世为单字-21则-22阴-23连-24恩-25培-26久。
☆ 肥城县李家村:自12世兴邦(11世思训之子,由汶上县宋家胡衕迁徙)-13毓-14传-15秀-16美-17泳-18光-19文-20庆-21云-22绍-23乐-24恩。
☆ 峄阳宋家铺(自第85世至119世):中-克-保-景-继-焕-厚-延-余-庆-修-德-永-传-家-为-善-昌-奕-世-敬-爱-崇-教-化-培-训-敦-品-学-育-才-启-开-发。
☆ 峄县(官地):始迁祖宋瑭(瑭为宋海受曾孙。子3,长子宋诰、次子宋诏、三子宋讃)-2世宋诰(子2,长子守中、次子守正无考)、宋诏(子4,长子陈善无考、次子从善、三子为善、四子迁善无考)、宋赞(子2,长子守续无考、次子守约无考)-3世善(守)-4世民-5世本-6世德-7世(偏旁钅、王单字)-8世继(士、美)-9世永(偏旁木、氵、山单字)-10世志 (天、殿、克、廷、然、文、乾、学、玉)-11世增(步、光、兆、履、利);自第85世,支派第12世起统一班字为:铭-汝-树-照-均-鉴-承-秉-光;1951年自第94世,支派第21世起统一班字为:圭(鸿)-锡(道)-洵(立)-材(乾)-耀(坤)-封(文)-钊(采)-衍(昭)-桂(百)-煌(世)-坚(泽)-金(群)-求(尚)-果(淳)-灿(厚)-执(昌)-锦(盛)-法(国)-桐(烜)-燕(贤)-在(崇)-镇(敬)-河(圣)-东(哲)-焕(师)-基(福)-钟(绎)-汉(宗)-业(久)-然(远)。括号内为1998年新编班字。
☆ 章丘市茄庄:文-继-志-增-祥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取婺州,开郡学,聘为五经师。次年,应征至应天(南京),任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修起居注。常侍朱元璋左右,以备顾问,明洪武二年(1369),任《元史》总裁官,书成,升翰林学士。四年,调任国子司业,次年升赞善大夫。太祖征召四方儒士,择少年俊异者入宫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师。六年升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十年,致仕归里。
宋濂勤奋好学,著作甚丰。系明代“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等。后人将其诗文合辑成《宋学士全集》75卷。文章不仅风行国内,当时在高丽、安南、日本等国亦广为流传。
如今有两部宋濂后裔宗谱《长陵宋氏宗谱》(今兰溪市横溪镇宋宅、大斯等村宋濂孙宋怿、曾孙宋信后裔)和《潜溪宋氏宗谱》(横溪镇下溪前村宋濂孙宋恺后裔),写成《宋濂后裔祖籍考》在《浙江日报》、《古今谈》和《兰溪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5月出版的《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中又发现了一部宋濂孙宋愠后裔宗谱《京兆宋氏宗谱》(兰溪),这破解了宋濂孙宋愠的下落不明的千古之谜,此对于研究宋濂生平以及浙东学派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介绍,该宗谱为清宋永坛等纂修,清道光19年(1839)木活字本,1册,存卷1-5。
宋濂后裔祖籍考
宋濂始祖为宋宪,唐时自京兆迁吴兴,继迁婺州乌伤(义乌),而金华,而浦阳。始迁祖愠,明洪武间自浦阳避居兰溪,家于城南15里横山乡聚凤岩。明名臣宋濂出于是祖。卷一凡例、家规等,录有明方孝儒撰《潜溪先生祭文》,卷二像赞,余卷载世系、世谱等。该宗谱现藏于上海图书馆。从宋濂后裔故乡兰溪宋宅传来消息,他们将联合所有的宋濂后裔和有关部门修葺“宋氏家庙”,筹建宋濂纪念馆,相信这一部宋濂孙宋愠后裔宗谱《京兆宋氏宗谱》的发现,对此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最近出版的《浙江家谱总目》共收五部宋濂后裔的家谱。
其提要分别如下:
一、[兰溪]浦阳长陵宋氏宗谱:十六卷/宋安成编纂—1945年三近堂木活字本—16册—书名据书名页题—12修本 始祖:伯成,宋代自严州府城(今建德市梅城镇)公村村迁居浦江县邑城(今浦阳镇)。始迁祖:信,明建文年间(1369~1402)自浦江县邑城迁居本邑长陵村宋宅自然村(今兰溪市横溪镇宋宅村)。本谱始修於清顺治十一年(1654)。世系修录至第七十九世,排行字为文。本支派排行字自四十一世起:亚庆芳昌万福俊殷富道安泽连玭清洪庸荣乾杰仁圣祯祥瑞雍熙福寿隆慈和积善厚忠孝显文宗。卷一:源流、谱序、图像、年表;卷二:传赞、议约;卷三、四:世系图;卷五~十五:行传;卷十六:坟图、助约。珍贵史料:议约、助约。收藏单位:兰溪市横溪镇宋宅村宋其信、宋来今
二、[金华]金华上目宋氏宗谱:□□卷—1927年木活字本—6册—存卷一~六—书名据卷端题 始祖:宪,字秉彜,唐武德年间(618~626)自京兆府城(今陕西西安市)迁居浙江吴兴府城(今湖州市)。始迁祖:恺,行传,宋代自浦江县迁居金华县(今金华市金东区)芝麻山头村(今属赤松乡)。世系修录至第二十四世,排行字为信。本支派排行字自六世起:传曾寿庆瑞华昂惟荣祥皋嘉彬美仁义礼智信。卷一:墓图;卷二:世系图;卷三~六:行第。
三、[兰溪]潜溪宋氏宗谱:四卷/宋学炳等编纂—1923年同乐堂木刻本—4册—书名据书名页题—10修本 始祖:宪,字秉彜,唐武德年间(618~626)自京兆府城(今陕西西安市)迁居浙江吴兴府城(今湖州市)。始迁祖:瓒,明洪武十三年(1380)自浦江县感德乡孝门桥村(今属郑宅镇)上寿罗山自然村迁居本邑通化乡樟树潭村(今兰溪市横溪镇下溪前村)。本谱始修於明代。世系修录至第三十二世,排行字为常。本支派排行字自十八世起:恺悌纯怀允恭克让系厚熙伦纪纲常。卷一:谱序、谱记、像赞、行状;卷二:世系图、宅图、祀产、议约;卷三:行传引、行传;卷四:行传。
珍贵史料:议约。 收藏单位:兰溪市横溪镇下溪前村宋永剑
四、浦江宋氏宗谱:十四卷—1945年木活字本—14册—书名据封签题—10修本 始迁祖:子啜,明嘉靖年间(1522~1566)自浦江县通化乡长陵村宋宅自然村(今兰溪市横溪镇宋宅村)迁居本邑觉寺村(今前吴乡宋宅村)。本谱始修於清顺治十一年(1654)。世系修录至第三十一世,排行字为寅。本支派排行字自十七世起:子文大国登家承祖德元士绍其贤寅恭怀辅佐希遇乐良田。卷一:家宝、谱序、祖像、墓志铭、谱例;卷二:像赞、传略;卷三:像赞、传略、寿序、诗文;卷四:祭仪、祭约、助银、田产、墓图、坟图;卷五、六:世系图;卷六~十四:行传。
五、[松阳]朱竹京兆郡宋氏宗谱:二卷—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1册—存卷二—3修本 始祖:韬,濂第三子(笔者按:此处估计记载有错误,其可能是宋濂的后裔),明永乐年间(1403~1424)自浦江县迁居松阳县宋村村(今三都乡呈回村)。始迁祖:回一,明正统年间(1436~1449)自松阳县宋村村迁居本邑朱竹村(今属三都乡下田村)。本谱始修於清咸丰六年(1856)。世系修录至第十八世,排行字为正。本支派排行字:回记成俱二(显)叶道子恒文万士有运显(礼)嘉承正起元道德仁礼智。卷二:世系。 收藏单位:松阳县板桥畲族乡大毛科村宋华发
其作品《送东阳马生序》被收入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
胶东宋氏联宗族谱,自宣统3年(1911年)有我族22世莱阳赵格庄维坤公出资并召集其他县区共30人历时8年于民国7年(1918年)修订完毕!修订时在序言里曰:凡命名之义考诸左传者有五后世则各从所愿不能以五者拘之今酌定二十个字自二十一世起首由上而下按次命名:
祥 发 同 宗 协 文修 继 述 昌 咸 钦 人俊杰 会 萃 焕 云 章
大意为:先祖用吉祥开发宋氏同宗们的齐心协力,号召族人只有修文才能使家族继续兴旺发达繁荣昌盛;自古先人都钦佩英雄俊杰,我们也不例外,因此盼我胶东宋氏是一个精英荟萃并焕发出步登青云才华的家族。 系宋信曾孙宋端迁荣成市虎山后定。为:
允可智德存 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 清朝康熙年间从山东胶州登州府(今乳山市)来到的庄河,共有族人11分支。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古宋氏族谱》中的《三仁论》
本文2023-12-04 07:56: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1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