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几个儿子,诸葛瞻父子战死后,诸葛亮还有没有后人活下来?
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的历史人物。
关于他的各种故事,由于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畅销,可谓是妇孺皆知,本文不再啰嗦,只来探讨一下诸葛亮后人的结局如何?
诸葛亮早年无子嗣,便将其兄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过继为自己的养子,只是诸葛乔早逝,在228年就去世了,年仅25岁,留有一子诸葛攀。
后来,在东吴的诸葛格(诸葛瑾长子)在一场政变失败后被杀灭族,没有留下子嗣,诸葛攀又做回了诸葛瑾之后。
227年,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到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年仅8岁。
诸葛瞻从小就很聪明,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兵出武功时,曾写信给他的哥哥诸葛瑾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三国志》)
诸葛瞻17岁的时候,娶了蜀国的公主为妻,蜀后主刘禅授予他一个骑都尉的官职,这是一种比将军略低的武官。
次年,诸葛瞻又被升为羽林中郎将,负责护卫皇宫。之后,诸葛瞻一路升迁,做过蜀国的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等要职,直到其父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后来,诸葛瞻也一度执掌蜀国朝政。
景耀六年(263年)冬,蜀国灭亡前夕,魏国征西将军邓艾率军入川攻蜀,诸葛瞻率蜀军抵抗,结果其先头部队被魏军击败,诸葛瞻只得退守绵竹。
这时,邓艾遣使劝诸葛瞻投降,并做许诺:“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三国志》)
诸葛瞻怒斩来使,并决心率军死战,最终战死于绵竹,年仅37岁。诸葛瞻作为诸葛亮之子,死得十分壮烈,完美的实践了儒家所倡导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格言,成为一代忠烈人物。
诸葛瞻长子诸葛尚,与其父一起战死于疆场,年仅17岁。诸葛瞻父子二人堪称是历史上为国捐躯父子兵的榜样。
诸葛瞻还留有次子诸葛京,只因当时还小,没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后来,晋国结束三国战乱,统一天下,诸葛京被征召为官,曾经出任过关中地区的郿县(今陕西宝鸡市眉县)的县令,并且治理的很好。
令人搞笑的是,当年诸葛亮曾经多次想攻打占领这个郿县,结果都未能如愿。没想到的是,历史却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诸葛京成为了这里的县令。
诸葛京在担任郿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不过,从此以后,在史书中就再也没有关于诸葛京及其后代的记载了。
那么,诸葛亮是否还有直系后代传承至今呢?在今山东临沂和浙江兰溪各有一批复姓诸葛的人士,他们都有各自的家谱记载着与诸葛亮的渊源关系。
琅琊诸葛氏是一个大家族,并不是说只有诸葛亮一家,诸葛亮家只有三兄弟,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其中诸葛瑾在东吴,诸葛亮和诸葛均两人在蜀汉。
至于题中提到的诸葛绪,还有经常被提到的诸葛氏另外一人诸葛诞,也就是传说中三家下注的的另外一人,龙虎狗之狗。诸葛诞可以说是和诸葛亮一家关系较近,算是隔代堂兄弟,而诸葛绪由于史书中没有单独立传,所以不是很清楚其与诸葛亮一家关系的远近,不过很大可能是大家只是同一个姓氏,本身血缘关系已经比较远了,毕竟有史可考的诸葛一家先祖是西汉时期的诸葛丰,几百年的时间,足够出现一个大家族了。
至于说琅琊诸葛氏三家下注,或是四家下注,只能说是各人选择的不同,诸葛亮少年丧父,只能去投靠叔父诸葛玄,后随诸葛玄投靠荆州刘表,娶黄氏族女,与荆州大族产生了利益交集,后再刘备到来之时,选中了刘备。
而长兄诸葛瑾到了出仕的年纪时,诸葛瑾正在江东避祸,经孙权妹婿推荐,成为了孙权座上宾。
而诸葛诞虽说同属于琅琊诸葛氏,但是经历却没有诸葛亮一家坎坷,一直居于中原之地,很顺理成章的效力于曹魏,其早期经历不详,出场时间要略晚于诸葛亮一家。
而诸葛绪就更加不用说了,仕魏历太山太守、雍州刺史。曾参与灭蜀之战,其间被钟会诬陷而收其军队。入晋为太常、卫尉等官。孙女为晋武帝妃
可以说同姓诸葛,但是由于因缘际会,最终归属于不同的阵营,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个人的选择。至于诸葛一家四处下注的阴谋论,可以说是无稽之谈了。毕竟诸葛亮一家最终都是为蜀汉战死的!
三国时的琅琊诸葛家族,因为号称三国“龙虎狗”三兄弟的诸葛亮、诸葛瑾,及两人的从弟诸葛诞,声望达到了鼎盛。
琅琊,即现在的山东临沂及周边地区。这里出了三大家族,除了诸葛氏之外,还有著名的琅琊王氏和颜氏两大家族。
诸葛氏原本为琅琊诸县葛氏,后迁至琅琊阳都,为了跟阳都本地的葛氏区别,就被称为了“诸葛”,即诸县葛氏的简称。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都来自琅琊诸葛氏,却为什么分别投奔了蜀国、吴国和魏国呢?他们的经历和结局如何呢?我们分别道来。
先说诸葛亮兄弟。
诸葛亮和诸葛瑾的父亲诸葛珪早逝。当时,诸葛瑾已经15岁,在古代已经到了自立,娶妻生子的年龄了。而诸葛亮才8岁,他们的亲弟弟诸葛均年龄更小。于是,诸葛瑾就留在了琅琊照顾家业,而诸葛亮和诸葛均被时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接到了豫章郡抚养。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诸葛玄丢了豫章太守之职后,依附了故友荆州牧刘表。诸葛亮和诸葛均就随同叔父去了荆州。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就带着弟弟诸葛均,跑去了隆中,躬耕于陇亩之间。
诸葛亮的事迹举世皆知了。他号称“卧龙”,所以,又被称为“三国龙虎狗”中的“龙”,以管仲、乐毅自居。后经好友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在207年,诸葛亮投靠了刘备,献上隆中对,成为了蜀汉的开国元勋。
诸葛亮的亲弟弟诸葛均,长期跟诸葛亮生活在一起,也跟随诸葛亮一同投了刘备。
诸葛亮建议刘备外联孙权,共同抗曹;又帮刘备取荆州,得益州,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根基。诸葛亮位居蜀汉宰相之位,大权独揽。他为了兴复汉室,完成刘备遗愿,又屡次北伐。只可惜,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五丈原,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诸葛瑾敦仁持重位极人臣
诸葛瑾原本在家乡琅琊居住。黄巾之乱爆发,诸葛瑾为了躲避战乱,搬到了江东。后来,经过孙权的姐夫弘咨推荐,200年,诸葛瑾得到了孙权的重用。
诸葛亮当时在隆中,也曾被推荐给东吴和曹魏。但是,诸葛亮的志向是做管仲和乐毅。管仲掌有春秋时齐国的宰相实权,而战国时的燕国大将乐毅则率五国之兵攻下了齐国70余座城池。诸葛亮是要同时做宰相和大将军,掌控一国的政治和军事实权,所以,他既没有去东吴,也没有去曹魏。自此,两兄弟分别辅佐了不同的君主。
诸葛瑾在吴国,因为诸葛亮在蜀国位高权重的原因,立场十分尴尬。但是,他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才能,赢得了孙权的信任,从长史、中司马做起,历任南郡太守、左将军之职,督公安,获封宛陵侯,假节;后又升任骠骑将军,
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受封大将军、左都护之职,领豫州牧,位极人臣。
诸葛瑾的地位是要次于诸葛亮的,因为被称为了“三国龙虎狗”中的“虎”。
诸葛瑾为人谦恭谨慎,得以善终。但是,他的儿子诸葛恪在吴主孙亮继位之后,作为辅政大臣,官至太傅,大权独揽,最后为权臣孙峻所杀,三族被诛。
还好,诸葛瑾曾经过继了一个儿子诸葛乔给诸葛亮做养子,这才留下了一支血脉。
诸葛诞淮南叛乱兵败死节
诸葛诞应该长期居住在琅琊,成年后顺理成章投奔了雄踞北方的曹魏。
诸葛诞因为与曹魏宗室夏侯玄交好,曾经被曹叡厌恶他们沽名钓誉,追求浮华,被免官罢职。后来,曹芳继位,曹爽辅政,诸葛诞又跟随夏侯玄一起被重新启用,出任扬州刺史,获封昭武将军。
高平陵之变后,曹爽被杀,司马懿为了安抚曹魏旧将,加封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督扬州,封山阳亭侯。之后,诸葛诞跟随司马氏战东吴,平叛乱,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后因功又被封为高平侯,转任征东大将军。
诸葛诞能征惯战,屡立战功,但是其地位明显要低于诸葛亮和诸葛瑾,所以,又被称为“三国龙虎狗”之中的“狗”,即“功狗”的意思。
但是,诸葛诞因为好友夏侯玄、邓飏被杀,而反对司马氏的王凌、毋丘俭也被诛了三族,心不自安。司马昭知道诸葛诞不会支持司马氏,就逼迫诸葛诞造反,下令升诸葛诞为司空,并让其到京城任职。
诸葛诞自然知道司马昭的意思,在恐惧之下发动叛乱,并向东吴求援。最终,诸葛诞和前来救援的吴军文钦等人,皆被司马昭困于寿春。司马昭攻破寿春之后,诸葛诞逃跑途中被杀,并被诛灭了三族。
三国诸葛氏三兄弟,虽然分别投奔了魏蜀吴,但是,都做到了位极人臣,权倾一方的地位,将琅琊诸葛家族推向了巅峰。可是,除了诸葛亮之外,诸葛瑾和诸葛诞家族的结局都不好。即使是诸葛亮家族,也在魏灭蜀之战中,死伤惨重。
这也正应了那句话,“福兮祸之所倚”吧,三国龙虎狗三兄弟,也没能逃出盛极则必衰的铁律。
诸葛亮是家中的老二,上面有大哥诸葛瑾,下面有弟弟诸葛诞,这三兄弟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诸葛亮了。相信很多喜欢看《三国》的朋友对诸葛亮这个人都不陌生,他出生徐州,也就是如今的山东。大家对于诸葛亮的兄弟所知甚少,今天就来介绍一下这两位的具体情况吧。
哥哥诸葛瑾跟随吴国,最终被污蔑而死
诸葛瑾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受到了重用,虽说他的名气不如周瑜,也没有那么多令人敬佩的丰功伟绩,但在众人之中,特别善于交际,懂的察言观色的方法。正因如此,诸葛瑾在吴国有着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好人缘让他混的风生水起。相比之下,诸葛瑾的儿子要显得更内敛一些,可以说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才是和诸葛亮最像的一个。拥有聪明的智慧,善用心计谋略,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吴国实现了极高的权利,当上了很多人都羡慕的宰相。
只可惜最后诸葛恪的结局并不好,死于他人的刀下。在诸葛恪当上了宰相之后,身为父亲的诸葛瑾就变得十分傲慢,偶然之下得罪了当时有名的权贵,最后被污蔑而死了。
诸葛诞跟随哥哥诸葛亮,一生平平没有丰功伟绩
诸葛亮与弟弟诸葛诞意见统一,两人都认为刘表并非明主,所以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刘备。诸葛诞一直都是跟随着诸葛亮,虽然没有哥哥那般聪明与智慧,但是却甘心为蜀国效力,精神可嘉。在《三国》中,诸葛诞的存在感是特别低的,有些人甚至都已经把他给忘了。平生诸葛诞也没有太让人印象深刻的事迹,一生平平。值得庆幸的是选对了队伍,有诸葛亮的照顾,他的日子过得也算非常舒心了。
后来诸葛就变成了非常有名的“贵姓”,那么大家是不是,每次听到身边有人姓诸葛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当时的诸葛亮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应运而起,中国历史迎来了再一次的“分”。
这段历史在后世中也是非常有名的,毕竟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这时期的历史为主线的。
不过《三国演义》这本巨著毕竟只是演义,而不是正史,其中也有很多与历史不符的描述,尤其是它带有浓重的个人喜好,对于这段历史也掺杂了个人的情感,最明显的就是作者尊刘抑曹。
也正是因为这本名著,让很多人看待这段历史时,都带有了感情偏好,即把刘备看作正派人物,而把曹操当作反面人物,占据江南大部的孙权则成为了“酱油男”。
历史人物虽有好有坏,但政权却没有,所以由东汉王室衰弱而演变而来的三大政权——曹魏、蜀汉、东吴,其实是没有正反之别的。
在这三个政权中,曹操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个,毕竟刘备也好,孙权也罢,他们都没能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
魏蜀吴三国的争斗,说白了是人才之间的斗智斗勇,尤其是分属各个阵营的谋士,他们的智慧则成为了三大政权相互博弈的精彩看点。
既然说到了这时期的谋士,那么您会想到谁呢?
不少人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诸葛亮的大名,想想也是,谁让诸葛亮那么有名呢,在当时的东汉,诸葛家族也算名门望族,一共出了3位有名气的兄弟,诸葛亮只是其中一位,而他们也分别投靠了魏蜀吴,那么这3人最终结局如何呢?
别急,我们一个一个说。
投靠蜀汉的诸葛亮。
在这三兄弟中,诸葛亮的名气是最大的,而诸葛亮确实也有出名的资本,因为他的智慧远远在另外两人之上,他的功绩也是被后世所肯定的,有一副对联是这么说的: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幅对联虽然简简单单只有几十个字,却把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说了个遍,不得不说,出这幅对联的人,那真是有才。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之后在诸葛亮的策划下,刘备总算在风云飘摇的动荡乱世,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这地就是蜀地。
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位,而根据刘备的遗嘱,蜀汉的军政大权都落到了诸葛亮的手里,刘禅仅仅还维持着主持祭祀之礼的“重担”,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一度辉煌到了极点。
但人各有命,诸葛亮也不例外,在数次北伐中,他燃烧了自己的生命,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诸葛亮死后,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而诸葛亮一死,其实蜀汉也逐步走向了末路。
投靠东吴的诸葛瑾。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亲哥哥,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游历,其实这也是乱世中,谋士为求功名利禄的一个手段,诸葛瑾在游历途中,收获了知识和名望,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前,诸葛瑾的名气还是挺大的。
建安五年,诸葛瑾为避战乱,就去了江东,结识了孙权的姐夫曲阿弘咨,等到孙策死后孙权即位,此人便把诸葛瑾引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也凭借自身的本领与鲁肃等人获得了同等的待遇。
后来曹魏势大,东吴和蜀汉有联合抗击曹操之意,孙权就派诸葛瑾去与刘备结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不过政权之间的盟约又怎么会坚不可摧,东吴和蜀汉最终还是闹翻了,而蜀汉的关羽也死在了东吴的手里,这更让两个政权之间的矛盾不可协调,为此诸葛瑾还特意给刘备写信,但是效果甚微。
等到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孙权看到了机会,就派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不过诸葛瑾却敌不过司马懿,最终徒劳无功。
在之后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成为了东吴位高权重的一号人物,后来病逝,享年68岁。
投靠曹魏的诸葛诞。
诸葛诞和诸葛亮、诸葛瑾并不是亲兄弟,而是属于同族,他的年岁也比这两人要小,所以按照族谱来算,诸葛诞应该是这两人的堂弟。
在诸葛诞长大的时候,诸葛亮与诸葛瑾已经在蜀汉和东吴都取得了一番成就,如果诸葛诞去投靠这两人,那么想必也会得到重用。
但是诸葛诞并没有如此做,而是去投靠了曹魏,诸葛诞也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曹丕的重用,被迁升为御史中丞、尚书,并与夏侯玄等人交好。
曹丕死后,其子曹叡继位,而他对于夏侯玄和诸葛诞等人的沽名钓誉和追求浮华很是看不惯,认为他们徒有其表,因为诸葛诞就被免了官,曹叡死后,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趁机专权,而他又重新启用夏侯玄,诸葛诞也因此复了职,并出任扬州刺史。
在之后,曹氏政权每况愈下,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趁机专权,诸葛诞对这两兄弟很是不满,于是在寿春地区招兵买马,随即发动叛变,结果兵败被杀。
飞鱼说:
那么这三人为何要分投不同的政权呢,如果为同一个政权效力,岂不是更能把家族发扬光大?
其实这里面就蕴含了这个诸葛家族的智慧,按照现在理财的话说,那就是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诸葛家族三人分投三个政权,初心也是为了家族好,毕竟魏蜀吴三家争天下,最终只能一家胜出,这样诸葛家族就保证了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诸葛家族三人各自的傲气,也是分投不同政权的重要因素,他们都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同在一个政权,势必没有相互较量的空间。
不过遗憾的是,他们最终没能在战场上分个高低。
诸葛亮有三兄弟分别是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诸葛瑾和诸葛亮都出仕为官混得比较好,只有诸葛均混得一般。
一、诸葛三兄弟,诸葛均混得一般,诸葛瑾在东吴混得风生水起
一般情况说诸葛三兄弟都是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的。因为这三人在当世都是非常有名的,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是亲弟弟,诸葛亮的亲弟弟叫做诸葛均。诸葛均在父母双亡后,一直都跟随诸葛亮生活,在诸葛亮出隆中跟随刘备后,诸葛均并没有跟随诸葛亮出去,而是自己待在了隆中,后来被诸葛亮推荐给刘备,才效忠于蜀汉,这个人在蜀汉混得一般。
诸葛瑾本来长安学习,后来朝廷乱了,诸葛瑾为了避祸就来到了江东。后来被鲁肃推荐给孙权,诸葛瑾效忠东吴后,孙权非常器重他,他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后勤。后来孙权称帝,诸葛瑾被封为大将军,同时又担任豫州牧。可见孙权对他的器重。
二、诸葛家最有出息的便是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兄弟中排第二,但却是最有出息的。诸葛亮一生最为重要的成绩就是给刘备规划发展路线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再来就是治理蜀国。可以说如果诸葛亮那么就没有后来的蜀国,刘备刚开始的一切都是诸葛亮给他谋划的。特别是造刘备去世后,当时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让蜀汉元气大伤,基本上就退出了三国争霸的舞台。
但是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慢慢恢复过来了。包括后面的北伐也是想为蜀汉争取一线生机。诸葛亮在官职上也是三兄弟最高的,位居丞相。其实诸葛家族的诸葛诞也是非常厉害的,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效忠于曹魏,官职是征东大将军。所以说诸葛三兄弟可能得排出诸葛均换上诸葛诞。
三国时期,诸葛家族三兄弟很有意思,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个国家,《世说新语 · 品藻》中有言:“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龙虎的说法倒还贴切,但狗似乎不是那么动听,所以,后面添加了注解: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蜀得其龙”是指诸葛亮,为建立蜀汉政权立下赫赫功劳,并被后世称为千古良相,忠义的典范;
“吴得其虎”是指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作为孙权手下的重要谋臣,深得孙权信任,一度任大将军。
“魏得其狗”则是指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仕宦魏国,官至征东大将军。
有人说,诸葛家族审时度势,分侍三国,在天下未统一之时,各国都安排一人,避免出现一损俱损的结果,而无论哪个势力统一江山,诸葛家族都能一荣俱荣。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不见得。
《三国志》中,诸葛氏三兄弟均有列传,上面提到他们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而诸葛丰是汉元帝时被任命的,距离诸葛亮兄弟已经近两百年,而且这两百年间,诸葛家族在政坛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只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才做了小官“泰山郡丞”,然而他在诸葛亮八岁那边就因病去世,留下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诸葛瑾承担起奉养母亲的责任,而两个弟弟诸葛亮和诸葛均以及两个未出阁的姐姐均由叔叔诸葛玄抚养。
后来,诸葛瑾带领母亲,举家迁往江东,躲避战火;因博学多才,在江东名士圈中有了名声,后来得到孙权赏识。而诸葛亮他们则被叔父带到荆州刘表治所,但诸葛玄去世较早,所以,诸葛亮他们独立谋生,用他的话一边“躬耕陇亩”,一边勤学苦读,在相对太平的荆州,与很多有名望的人士交往,逐渐有了自己“卧龙先生”名号;后来,在刘备“三顾茅庐”邀请之下,提出隆中对,从而在刘备麾下。至于堂弟诸葛诞,他一开始就投奔曹魏,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名声与升迁。
由此可见,诸葛家族并非望族,只能算是没落的小家族,事实上,没有很强凝聚力,所以很难说有家族的战略规划,让三兄弟分侍不同势力,很大程度上都是机缘巧合。
时代的特殊性,三国的独特政治生态,也让他们能够在三股不同势力各得其所。
例如刘备大举兴兵伐吾之时,因为诸葛亮在蜀国位高权重,吴国就有诸葛瑾通蜀的流言,但孙权却坚信:“孤与子瑜(诸葛瑾的字)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这种信任关系,可见一斑。
诸葛亮有几个儿子,诸葛瞻父子战死后,诸葛亮还有没有后人活下来?
本文2023-12-04 07:49: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1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