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的照片一般是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3收藏

家谱中的照片一般是哪些?,第1张

现在很多家谱中都会放在世族人和其他的照片,因为在家谱中,家谱中的照片也是 族人们资料 的一部分,并且照片更可以 便于宗亲间的认识和熟悉 ,对于后人,是让后人除了知道先人的 人生经历 、 给予后人 的经验外,知道 先辈的样貌 的重要存在。

那么在现代的家谱族谱中,一般会收集这些照片:

· 家谱照片 ·

一、祖先像

以前的老谱上都是 黑白画像 ,现在可以请专业的画师 制作彩色的画像 ,放在谱上。

二、祠堂祖墓照

以前 老的祠堂,祖墓照片或者手绘图 ,都可以上谱,这是非常 珍贵的的原始资料 ,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 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还可以补充 新的祠堂祖墓图 。

三、名人真迹

家族中,有在业界具有一定 影响力的书画等 ,也可登记入谱中。

四、村容村貌照

老的村貌,新的村貌 都可以上谱,建议把自己的村庄照片拍下来。

五、人文古迹照

古井,牌匾,字迹 等。

六、寿星照

根据理事会商议,把族里一定年纪的 老人 的照片放在谱里, 一般是在80岁以上 。

七、新老照片

家中存有的 古老黑白照片 或者平时拍的 家庭纪实照片、一家人的合照 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 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

八、人才照

根据编修委员会商议,对于 人才有个门槛 ,什么学历,什么级别,并且对家族热爱,愿意出一份力的人员,上族谱照片。达到门槛,但 不热心家族事务的,可以列入人才名单。

九、捐资照

热心家族事务,为家族捐款的热心族人 ,根据捐资多少, 辈份大小或者捐资先后, 按 前后顺序排列并写出简历。

· 家 谱 ·

家谱中照片需要根据 家谱编修委员会、家族情况以及族人的商议 来选择,决定好后需要 专人来进行收集并分类 ,最终再 记录在谱。

欧式家谱体例,是现在用得最多的家谱模式。它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家族家谱模式的简称。它的特点就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五世一表,一表一提。上下为父子,左右为兄弟。1、 欧式家谱一般是一页左右十竖行,上下五层横格。上下为父子,左右为兄弟。2、上下五层横格,为五世。从上往下数,一、二、三、四、五,五世。每上下相邻的两层均为父子关系。

3、同一层横格中左右相排的人均为同辈的兄弟。以年齿论,右边的排行为长,向左依次递减为老二、老三、……。4、父亲只有一子,则竖行中父子名讳上下相对;如果父有三子,正对父亲名下的是长子,紧邻长子左边的两格则填写老二老三的名讳。5、同辈的人数较多,一页填写不完可往下页延续,但表示世系辈份的横格不能舛错,不然的话,世系辈就乱了。6、一个竖格,填写夫妇二人名讳,右边写男人名讳,左边写妻子名讳。需要加注的,名字旁边加注小字。7、首页五世,这五世不论占了几页,都是同表,都得一提。提,就是把本表最下一横层

中,第五世的所有名字,都提到下一表中最上层的第一层横格中,按原来的顺序从右到左依次排好。提的作用就是上下两表关系的承上启下,互相衔接,不致舛错、断裂。8、提到第二表的五世,领续下面的六、七、八、九四世。由于此表领续的五世是上表未世的重复,所以此表实际上只续了四世。下边后续的各表都是如此,这叫"五世一提,实续四世"。9、家族较大,

支系众多,可续完一支,再续另外一支,在卷首编好目录页码,便于日后的查阅。10、以上9项,都是世系排序的元素。世系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除世系外,还有凡例、序言、影像、家规、题名、耆寿、节烈等诸多项目。由于各个家族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家谱编写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西晋王朝司马一族的家谱树状图:

1、第一代: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2、第二代:司马师、司马昭、司马亮、司马伷、司马伦。

1)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原配张春华所生。在司马懿死后,继承了曹魏的军政大权,继续巩固司马家的权臣地位。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可惜英年早逝,因为没有留下子嗣,让弟弟做了继承人。

2)司马昭是司马懿的次子,原配张春华所生。在司马师英年早逝后,继承了军政大权,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而闻名。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公元263年,司马昭向发动灭蜀汉之战,蜀汉灭亡。他的儿子司马炎,就是晋朝的开国之君晋武帝。

3)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幼子,小妾柏夫人所生。司马懿老年专宠柏夫人,爱屋及乌,对司马伦的十分骄纵宠溺。司马伦从小顽劣,养成了不知天高地厚的性格。司马伦仗着是皇帝近亲,不学无术,信奉五斗米道,积极参与皇权的竞逐,每次作恶弄权都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司马伦是西晋“八王之乱”的关键人物。他先是奉迎皇后贾南风,帮她废除并杀掉太子。再翻脸杀了贾后,还杀了多位大臣,趁机执掌朝廷大权。司马伦带兵夺了侄孙晋惠帝的帝位,当上了皇帝。三位诸侯王不满,带兵杀进洛阳,把司马伦一党全部消灭。

3、第三代:司马炎。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 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但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4、第四代:

1)司马衷。晋惠帝司马衷,是晋武帝杨皇后所生,生性鲁钝,却被立为皇位继承人。290年,正式即位,因痴呆不能任事,先由太傅杨骏辅政,后被皇后贾南风掌握实际大权。司马衷是有名的白痴皇帝,留下了“何不食肉糜”的千古笑话。

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篡位,司马衷成为太上皇,幽禁于金墉城。司马衷后来由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306年,司马衷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307年1月8日,司马衷去世,时年四十八,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太阳陵。

2)司马睿。晋元帝司马睿,是东晋王朝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290年,袭封琅邪王,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作战失利后,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拜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听从王导建议,南渡建康,笼络结交江左士族。313年,拜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

317年西晋灭亡,司马睿在晋朝宗室与南北大族拥戴下,即位为晋王,年号建武。318年,正式即位,史称晋元帝,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323年,王敦之乱后,郁郁而终,时年四十七,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5、第五代:司马遹。司马遹是晋惠帝司马衷长子,母才人谢玖,被封为太子。他自幼聪慧,有其高祖父司马懿之风,但长大后,不修德业,性刚且奢侈残暴。他于宫中摆摊切肉卖酒,并在西园销售杂货,以收其利,又好算卦巫术,忌讳颇多。

皇后贾南风认为他不是自己亲生的,而且性情暴虐,害怕他即位后自己地位难保。贾南风诬陷司马遹谋反,把他囚禁,后派人将其杀害,时年二十三岁。后追谥为愍怀太子,葬于显平陵。

-八王之乱

-西晋

Marlin (1989)将家谱图分为三类,即基本家谱图、距离家谱图、细节家谱图。在实际应用中,咨询员头脑中应该有这样一个框架,即家谱图可以反映家庭结构的基本状况,也可以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模式,还能够将发生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事件等放在家谱图的框架中。 是在基本家谱图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家庭成员的信息。细节家谱图并没有特定的要求和规则,其主要是包括了发生在家庭中的一些特定的生活事件。家庭成员的健康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疾病或医疗事件(如家庭中有成员长期患病或有成员得不治之症等)、主要的人格特征、不寻常的境遇或巧合、家庭成员的角色、家庭的传统、信念、禁忌等都可以包括在细节家谱图中。许多有意义的内容都可以填入细节家谱图,但咨询员要注意不可使内容太多。使用细节家谱图通常是根据咨询过程的需要,只探索一个主题方面的细节,围绕一个主题探索其独特的模式、来访者的主观感受和印象。因此,细节家谱图也可以是主题家谱图,帮助来访者和咨询员对所关心的特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家谱图中,图形代表人,线代表关系。虽然不同的家谱图使用者可能会用不同的符号绘制家谱图,但为了使专业人员可以有一套共同的“语言”进行沟通,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符号是McGoldrick和Gerson标准化了的家谱图符号。

在作图时,可用特定的线条和图案来描述基本家庭成员以及彼此之间关系。每一个家庭成员都用一个正方形或圆形表示,正方形表示男,圆形表示女。在咨询与治疗中,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或是主要的研究对象用双线的正方形或圆形表示,这个人可能是来访者本人,也可能不是,如父母来访,但主要咨询孩子的问题,此时,孩子是“有问题的人”。死亡在正方形和圆形中画X表示。流产用实心图形表示。横实线表示婚姻关系;横虚线表示同居关系;在横实线上加双斜线表示离异;加单斜线表示分居。竖实线表示血亲关系,竖虚线表示收养关系。折线表示关系紧张。家庭中兄弟姐妹的顺序从左向右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家谱中的照片一般是哪些?

现在很多家谱中都会放在世族人和其他的照片,因为在家谱中,家谱中的照片也是 族人们资料 的一部分,并且照片更可以 便于宗亲间的认识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