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作品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2收藏

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作品有哪些,第1张

《金枝》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爵士(Sir James GeorgeFrazer, 1854—1941)的代表作。这位一生未曾离开他剑桥书房的剑桥大学教授,以其五十年每日工作十二小时的研究生活,搜集传教士和旅行家的记录,综合近东和欧洲相似的神话,探求神话和宗教仪式与产生它们的文化之间的关联,以及对以后文化的影响。 1890年,这部旨在揭示人类思维从巫术到宗教、最后发展为科学的人类学巨著前两卷在伦敦出版。 1911至1915年该书被扩展为十二卷。1922年出版的单卷节本广泛流传。

金枝图册

该书的开端描写了一个富于戏剧性的场面。气数已尽的内米的祭司手握宝剑,蹑手蹑脚地近位于意大利海岸的阿里恰的狄安娜丛林,在那里等候要来杀他、并将接替他成为祭司的未知的对手。弗雷泽就由此开始,带着读者进入一种具有“探险航行般的趣味和魅力”的“奇怪的陌生土地”。作者运用崛起于上一个世纪后半期的历史比较法,将大量涉及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如圣塞开尔的黑色弥撒;西西里农民因为圣人们没有尽早结束旱灾而惩罚圣人;西比尔圣殿的牧师在自己身上割开口子把血溅到圣坛上;印度的猎人在杀大象前要先求得大象的宽恕;马达加斯加人用鲸鱼供奉上帝;非洲黑人为使牺牲的祭品的鬼魂认不出自己而在身上涂满红漆;波西米亚的村民则把死人的形象扔进水里让其淹死等等,用这些有关灵魂观念、自然崇拜、神的死而复生是巫术、禁忌等丰富的资料,抽绎出一整套严密的体系,就像弗洛伊德揭示了人的意义深远的潜意识世界那样,弗雷泽揭示了人类的文化中集体行为的构成因素和意义。

《金枝》一书内容丰富,描述了原始人的灵魂崇拜、土地崇拜、树木崇拜、禁忌习俗、巫术、人祭、婚姻等信仰和风俗,为以后的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弗雷泽把人类的智力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巫术(亦称前万物有灵阶段)、宗教、科学。认为巫术阶段在形式上与科学阶段相近,与宗教阶段不同。巫术与宗教都在追求自然规律(虽然方式不同),但宗教寄希望于神的干预。弗雷泽的《金枝》和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思想对英国功能学派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产生了重要影响。

弗雷泽倒是真正循着“金枝”神话遗迹,在它的“积存库”——仪式里步履蹒跚。对于神话和相关仪式的比较研究,要求研究者像对待现实中的一个可确认单位社区那样进行数据调查,显而易见其荒唐!威克利(JBVickery)就尖锐地指出:“现在人类学家们责难(其实并无可指责)《金枝》,说弗雷泽除了给人们一芽‘镀金的细枝条’(a gilded twig)外,余者就所剩无几……而弗雷泽伟大工作的贡献在于他以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将现代神话诗学的想象传达出来。”更重要的是,“《金枝》提供充足的文本资料让读者相信原始人的生活深深地为春天以及生命律动仪式所浸润,这些生命、生长和生产的仪式成为了后来神话学研究的滥觞和中心活动。”即使在今天,我们从所谓的生命的“通过仪式”(the passage of life)和再生仪式(rebirth ritual)中清晰地洞见弗雷泽的影子和原型的力量。《配力克里斯》里的隐士萨利蒙使泰莎复活;《冬天的故事》里阿波罗命运的神谶,那料峭的激情和悲剧与一年一度动植物的再生及仪式中的太阳崇拜和预言; 《李尔王》头戴的野草帽在暴风雨的旷野中再生出“另一个李尔”与耶稣头顶棘刺之冠死而复活如出一辙。 这种对生命景观的描绘和对生命循环强烈的潜意识的企盼指示出人类文化的另一种“实在”——精神实在。

《金枝》因其收集的材料几乎遍及全球,素有人类学百科全书之称。该书的启示是巨大的,继弗雷泽之后,从神话和仪式的角度研究文学和文化蔚成风气,形成了所谓“剑桥学派”。《金枝》尽管是一部人类学著作,但其影响却远远超越了自己的领域。该书的编辑者西奥多·加斯特出,这部著作对我们时代的知识界和艺术界的贡献,比其他任何一部人类学著作的贡献都要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唐斯在《塑造现代文明的110本书》中认为,《金枝》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它对西方的科学、文学和思想史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该书“一直是无价的参考书,从这股芳泉中自由汲取营养的作家群中有弗洛伊德、荣格、乔伊斯、劳伦斯、叶芝、T S 艾略特、格雷夫斯等等”。《泰晤士报》的评论甚至认为除达尔文、斯宾塞之外,十九世纪的任何书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前面是操作题。

首先你要把亲属关系图里面的每一代标出来,第一行就是第一代,第二行是第二代,第三行是第三代。

接着是让你再加一代人,这个随便在下面加一点就好了,如果愿意的话就把第三代的每个人都加上一个小家庭,我只给个别的。

然后是标出一个亲属图中的我,这个要用正方形标,下面写一个ego,就表示这个是我。

最后是标出各个亲属和我的关系。我想问一下你这个是不是材料题,我不知道你题目里是什么亲属称谓制度,所以没办法做这道题。

然后是后面的题目

1问的是这个亲属制度属于父系还是母系,回答patrilineal父系。因为红色的人都是依靠父系关系传承的。

2问的是第四代(就是你添加的这代人)的哪一个有资格继承第一个红三角形的一块土地。明显看出,按照父系继嗣传递方式,这块地会传到第三代的两个红三角手上,那么第四代中,这两个红三角的子女都可以拿到地。(我给的图没有帮这两个红三角画出家庭,你可以画上)

3问右下角的红圈圈能不能嫁给她爸爸的姐妹的儿子(就是她的姑表兄弟),答案是行,因为第二行的圆圈是她姑,她姑底下的孩子都没有标明红色,在这种亲属观念中她的姑表兄弟就不算和她有婚姻禁忌。

4让你标出这个女性的fa-si-so并加以解释。fa-si-so 不是英文词,我只能理解为你在做一道材料题,材料里的原始民族有这个方言,但是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2003年,美国公布了人类迁徙遗传地理图

罗马与埃及在公元前500世纪,同意把所有男性后裔结束掉,换成埃及出来的NO系,更换过程是为了让埃及仙女的王女,能找到他们在东亚的凡间的王子,并且主要目标是带出东亚王子的草民,所以在江苏州设立向西亚输送贡女的路线,这个路线,因为埃及仙女的凡间王子民族是丝绸工匠,也称为丝绸之路

错误的科学家认为极少量基因决定人在外表上的肤色脸型科学技能与种族,2003年的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基因差别只占10%

随苗族一起从印度到达贵州,时间是公元前170世纪,从公元170世纪到前110世纪,完成了东亚大陆男性后裔更换为埃及仙宫NO系,仙宫的意思是没有种族的N系男子与O系男子,与凡间女子的人工授精产下的后代,比如说藏缅语系中长脸的来自江苏浙江的庄园主,而DNA小黑矮人的藏族属于土著后裔,女性后裔是能看出几十万年前的脸型肤色种族。

吴越国的人,就是印度到达贵州的NO系计划团需要捞出来的自己的种族,负责人是丰田猴与苗裔猴,O3-002611只在江苏而不去浙江,不清楚002611是海王的人还是印度丰田猴带来的,山东人有许多002611,浙江没有002611,如果002611是海王的人,那么浙江侗傣种族归给辛氏,江苏侗傣种族归给海王。

巴西的雨林山水形成于C3替代东掸族的公元前500世纪之前,东掸族与广西壮族的一部份从那里到亚洲

吴越语接近马来语,说明原先是马来建国的种族,长相漂亮的混种猴,脸型会随婚配方而改变,说明来自埃及仙女宫的王子或公主是开创马来国的混种猴,而由于战争原因,清新马来太阳王子变成了混种王子,马来国的侗傣人迁到了江浙,其中O2广西壮族(桐族,与O1遗传一样)在公元前100世纪被捞到广西定居,就蒙古人占据印尼的情况来说,是把马来国给了蒙古人C3,而是由长脸把漂亮的马来混种太阳王子与壮族带到了江浙定居,对于米底种族来说可以捞出江浙在公元前1500世纪到公元前2000世纪还有另一批小号头型的手工业草民,江浙人的王子就是埃及仙女宫藏着的凡间王女要找的凡间的太阳王子,从马来国来的长脸是江浙庄园主。

而苗瑶只在公元前42世纪到前41世纪到达过太湖形成良渚文明,之后苗族就退到洞庭贵州去了。所以吴越人与苗族没有关系,苗族中的丰田猴被留在了太湖。

福建闽越,是北方汉人的地带,带来了江浙庄园的瓯雒人,明朝福建援助没有工匠的琉球王国,工匠就来自这些福建瓯雒人

湖南的外来语方言,加上湖南摩尔人脸型的全氏带着太阳王子的血统,是公元前1500世纪到前2000世纪小号脸型太阳王子的种族与摩尔人混种的种族。所以伯夷是太阳王子的属民吴越人迁到江浙之后,太阳王子成为湖南摩尔人种的象征性的国王。

埃及有仙女宫,仙女中的清新美如玉王女与东亚湖南摩尔人伯夷人的太阳王子拥有同一个DNA,地球上有二个太阳中心,一个是埃及,一个是东亚。分子人类学,结束男性后裔,就不会记得这些历史,让仙女宫在苏州建贡女,带走陶瓷工匠,把太阳王子的浙江工匠留给太阳王子带出来。

公元前80世纪,苗族再次更换男性后裔,前一次公元前170世纪更改的,能显示出苗族中漂亮的是印度丰田猴带来的,此次是更改为汉人H7血统男性后裔是苗族的男性,那就看不出是从印度来的,才可以去往江苏太湖良渚接人,而不是埃及王宫的NO系,所以NO系的N支从华北出发沿西伯利亚到达芬兰,因为N系是印度丰田猴的男朋友,所以是到达芬兰。

而C3是占领马来国的蒙古人,所以公元前170世纪更换男性后裔时,大陆上没有C3成份的男性后裔,都是O-M175

鸟居龙藏,日本德岛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鸟居龙藏的简介高度赞扬他是“人类学家的先驱”。

鸟居龙藏的家

根据鸟居龙藏的简述,这位著名学者生于1870年5月4日,卒于1953年1月14日,享年84岁,堪称长寿。这位大学者小学毕业后没有接受过中学以上的正规教育,也就是说,许多中国古代史和日本经典都是鸟居龙藏通过自学得来的。这样的学术能力和研究素养甚至可以和有“神童”之称的羽田恒相提并论。16岁首次参加在东京举办的人类学学会,17岁开始在东京和德岛周边进行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和探索。五年后,年仅二十二岁的鸟居龙藏进入东京大学人类学系深造,并发现了千叶县的史前贝冢。这一划时代的发现在当时的日本考古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本人也因此一举成名。

他还亲自到中国的西南地区进行考古。根据鸟居龙藏的简介,1950年,他走访了中国湘西和云贵高原交界处的苗族和彝族,并以此考察为基础,出版了《中国西南部人类学问题》一书。此外,鸟居龙藏还在台湾省进行了为期22个月的人类学调查。他曾因阅历丰富而在多所大学担任教授,一生致力于古代文化的传播。晚年,他想去看看中国北方辽朝的历史,却因为年纪太大不幸去世。

鸟居龙藏评价

鸟居龙藏的一生为许多后人所深切怀念,他在历史领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长期以来,有无数人评论过鸟居龙藏。那么,人们对鸟居龙藏的主要评价是什么?

鸟居龙藏

鸟居龙藏的人格魅力已被当今人们广泛认可。虽然当时正值中日战争时期,但作为一名学者,他仍然能够与日本学术界建立超越战争界限的友谊,并且对日本学者也表现出极大的尊重。在他与中国当时的教务长叶弘先生的接触中,可以证实鸟居龙藏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那时,叶弘不得不取道日本去美国避难。为了避免被日军为难,鸟居龙藏坚持亲自陪同,直到叶弘先生安全抵达美国才独自返回。虽然是日本人,但他一直不赞成自己国家的军国主义。除此之外,他还反对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遭到日本军方的反感和敌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燕大学的学生和教授被日军逮捕。鸟居龙藏不顾一切地试图营救他们。他认为战争应该是两国在战场上的较量,学生和学术都是无辜的,不应该受到影响。由于最终营救失败,他得罪了日本军方,也没有赢得中国人民的好感,成了双方眼中反复无常的反派。这让鸟居龙藏非常难过,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在他自己的营救失败后,他尽力保存了焰_大学的书籍和珍贵资料,为日后焰_大学的复兴奠定了基础。虽然他是日本人,但他值得中国人民的尊敬。

鸟居龙藏的成就

鸟居龙藏从小就迷恋中国文化。他被誉为第一个对中国进行深入研究的日本学者。鸟居龙藏最大的成就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各民族的研究。鸟居龙藏的成就如下:

鸟居龙藏的老照片

据记载,鸟居龙藏四下台湾岛,就是为了考察高山族。他认为千里之行始于中国古谚语的第一步。果然,他在对台湾省高山族的调查中,有了许多惊人的发现。他还亲自走访了湖南、贵州、云南等偏远地区,对西南地区的瑶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进行了大量调查。这些不为外界所知的少数民族,在世人面前逐渐变得不那么神秘。是鸟居龙藏成就的代言人。

不得不提的是,鸟居龙藏的家人非常支持他的考古工作,给了他很多帮助。他的妻子会说蒙古语,这为他研究元蒙时期的历史和蒙古语的变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的两个女儿曾在欧洲留学,分别会说法语和德语,这为鸟居龙藏查阅外国有关中国历史的记载提供了很多方便。

晚年,鸟居龙藏先生对中国的辽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尽管年老体衰,也曾多次萌生去契丹的发祥地——中国东北一游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因年老体弱,带着未竟的心愿不幸离世。如果说鸟居龙藏先生年轻时对中国辽代历史感兴趣,那么结合他对学术研究的态度,他的成就中一定有关于辽代的著作。

  编辑本段

  学科简介

  人类学(anthropology )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此词由anthropos和logos组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有关人类的知识学问。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1501年,德国学者亨德用这个词作为其研究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著作的书名。因此,在19世纪以前,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体质人类学,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进入19世纪后,欧洲许多学者开始对考古学化石遗骨的发现感兴趣,这些遗骨常伴有人工制品,而这些制品在现在的原始民族中仍在使用,所以学者们开始注意现在原始种族的体质类型和原始社会的文化的报道。这些情况最初是由探险家、传教士、海员等带到欧洲的,尔后人类学家也亲自到异文化中去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因此,人类学中止了仅仅关注人类解剖学和生理学的传统,而进一步从体质、文化、考古和语言诸方面对人类进行广泛综合的研究。当然,由于各国学术传统的差异,对人类学的名称及各分支学科有不同的理解,在欧洲大陆,人类学一词仅作狭义的解释,即专指对人类体质方面的研究,对人类文化方面的研究则称为民族学。总之,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学发展成为主要发掘人类社会“原生形态”的一门学科。

  人类学是以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并以其为基础和综合理解为目的的学科。如果把人作为动物的人和文化人来区分的话,那就不可能全面地去理解人。人类学是以综合研究人体和文化(生活状态),阐明人体和文化的关联为目的的。综上所述人类学大致可区分为:主要研究形态、遗传、生理等人体的人体人类学,亦称自然人类学;以风俗、文化史、语言等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以及专门研究史前时期的人体和文化的史前人类学。

  人类学的各分支学科中,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的角度对人类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包括人类的起源、发展、种族差异、人体与生态的关系及现存灵长类的身体和行为等内容。其中髭已发展成较专门的领域,如人类进化的研究、人种学的研究、灵长目学的研究等,同时形成一些技术性手段,如人体测量技术、野外灵长动物的观测技术等。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体质人类学也从中汲取了许多理论和分析方法。

  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

  从语源学上讲,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这门学科试图依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以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

  编辑本段

  人类学的起源

  生态人类学

  人类学起源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美学者对现代西方技术文明之外的社会的研究,这种社会被称为「野蛮的」、「原始的」、「部落的」、「传说的」、「有文字前的」社会。但是,目前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已经扩展到现代社会内部,试图概括人类行为的普遍性问题,并对社会和文化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描述。

  人类学的两个主要领域是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它们都与其他学科有著密切联系,诸如哲学、考古学、语言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历史学。学科间的互相交流,产生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例如经济学家依据人类学的比较图式,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形成经济人类学。

  实际上在早期社会,人类便开始思考自己的文化与习惯是如何发生的问题,并且产生了科学思想的萌芽。古代希腊、中国和阿拉伯许多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欧洲16世纪以来的许多哲学家,都是现代人类学的先驱。但是科学的人类学在19世纪进化论出现以后才开始形成。文化人类学注重把不同社会和文化加以分类,从而确立人类进化的阶段和过程,总之是历史的线性解释。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形态为生产方式所决定,一切政治的、法律的、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都建立在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西方传教士、商人和探险家大量收集不同民族的风俗、宗教、巫术和其他资料,为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编辑本段

  人类学理论流派

  艾德华·泰勒

  20世纪以来,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开始分离,同时许多人类学家开始转向所谓「文化多元论」观点,并出现许多流派。

  进化学派 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开创了对文化的科学研究,摩尔根,泰勒,巴斯蒂安等提出了文化,社会进化的时间序列,着重文化的纵向发展,也成为进化学派的创始人。18世纪孟德斯鸠等的启蒙思想,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以<<物种起源>>为标志的生物进化学说,18及19世纪的社会进化观等,都是19世纪人类学进化学派的文化,社会进化思想产生的基础。

  理论进化学派以进化的思想研究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认为人类同源,本质一致,有共同心理,因此产生同样的文化,社会发展有共同的途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泰勒被称为人类学之父,他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是进化的。摩尔根在<<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中在研究婚姻家庭进化的基础上,建构家庭的发展历史,初步提出了社会进化的问题。在<<古代社会>>进一步全面地发展了社会进化思想,论证了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

  包亚士(Franz Boas)和文化历史学派 包亚士首先摒弃了那种选择事实,附会于抽象的进化理论的研究方法,注重实地研究并倾向于所谓功能观点,坚持对任何一种文化进行整体性的考察。他是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人物,这个学派在美国文化人类学领域占统治地位。

  法国社会学派 莫斯(Marcel Mauss)和「社会学」学派 一般来说,莫斯和包亚士一样,主张系统地研究社会现象,但方式略有不同。他指出社会是「自我调节」并趋于均衡的系统,系统各要素的作用是保持系统的整合与适应。他启发了后来的功能主义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欧洲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

  广涵播化论者

  这派理论也反对经典进化论,认为少数文明中心创造了存在至今的全部文化,而且播化或文化特征的传播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他们把文明中心称为「文化圈」,所以也叫文化圈学派。

  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

  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是功能派的代表人物。这派认为,解释人类学事实的唯一途径是说明它在一定文化中正在发挥的功能,因此人类学研究的目标是把握文化整体与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历史的比较方法意义不大。相反,拉德克利夫-布朗(AR Radcliffe-Brown)是结构主义的倡导者。这派认为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在於揭示超乎经验事实的系统的本质。

  文化心理学

  这派的基本思想是文化决定每个个人的心理构成,反对普遍精神或人类本质的概念。例如潘乃德(Ruth Benedict)在美国西南部研究中发现,印第安人的思维方式或推理方式与其邻近人种完全不同,因此文化决定心理趋向。现在,文化与个性的研究更加广泛,例如对价值体系和民族性格的研究。

  文化唯物主义

  文化唯物论(Cutural materialism) 美国人类学家 哈里斯(Marvin Harris,1927,)在1979年出版的《文化唯物论》,书中提出文化唯物沦的思想。其理论强调生殖的或人口的压力及生态压力对社会文化系统的决定作用。哈里斯认为,人性的生物心理的基本需要(如食物、性、情感等)导致了四种普遍的人类组织层次。文化唯物论》一书也称为是“哈里斯所写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文化人类学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还没有构成完全一致的理论体系。但是如果人类学家能够避免种族中心主义,并创造出普遍客观化的概念,关於文化的「科学」是可以建立起来的。

  编辑本段

  历史

  人类学

  早期,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人体测量与解剖上。但在艾德华·泰勒爵士之后,人类学开始注重由器物着手的泛文化比较,换句话说,即是种关在室内进行的博物学研究。之后,在美国,地质学家出身的“文化人类学之父”法兰兹·鲍亚士提倡“四大分支”的人类学,并对这种“安乐椅上的人类学家”大加挞伐,使得人类学的研究对象逐渐转向活的部落(特别是美洲印地安人)文化,其中包含他们的语言、共同行为与历史。

  最重要的转变在于波兰裔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凌诺斯基的贡献。大约1930年代前后,他首创以透过参与观察法写成的民族志作为人类学研究的依据和基础。在他革命性的创建下,人类学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开始以亲身赴当地与土著生活,乃至参与当地活动的方式进行各文化(特别是小型的部落文化)的研究与纪录。大约同时,露丝·潘乃德以接触文学作品、影片、外侨访问为基础的遥距研究则成为对无法进行参与观察法的文化研究的另一种途径。 这种以“原始”部落文化为对象的主流人类学研究,在1950年代中期后逐渐受到挑战:首先,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军队的进驻,以及英美诸国对殖民地的态度改为放任与鼓励其自立,使得过去认知的“传统部落”快速的现代化,导致自马凌诺斯基以来的“抢救人类学”(即尽可能在现代化影响前,快速纪录这些未受“污染”的部落文化的人类学)思维不再可行。其次,最早主张参与观察法的人类学家相继去世,而在各国政府鼓励下人类学者又大量增加,使得新一代人类学家逐渐崛起。基于这几个理由,人类学者的研究对象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部分人类学者,特别是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人类学者,开始结合文献与民族志资料进行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这方面以艾瑞克·沃尔夫的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为代表作(二)部分人类学者回到本国,在国内较少数的次文化群体(帮派、同性恋、少数民族的都市社区等)进行研究(三)多数学者仍以第三世界的部落文化为研究对象。不同的是,他们开始注意这些部落受现代化影响的调适与改变情形(四)以克劳德·李维史陀为代表,结合语言学、哲学和精神分析,研究各文化之下的共同心智与象征,由此而延伸出神话学诠释这独特的学门,并以结构主义之说影响到哲学、社会学其他学科。

  到了1980年代左右,受到后现代与女权运动影响,文化人类学家重新检讨过往往种种强调科学与量化的田野研究,并开展出几条新的研究对象,其中包含(一)透过对文本的分析,建立起以文化概念为主轴的新历史人类学(二)重新检讨二元建立价值论,并结合女性主义的两性人类学研究(三)回到过去已做过的部落地,用新的眼光诠释这些文化。

  以广义的角度来看,今天的人类学研究对象不再是特定的、原始的异文化,而是包含自身出发的每个文化。而今天的人类学家除了重复检讨与反省外,也在寻找更多可发挥的研究对象。

  编辑本段

  理论与学派

  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体系庞杂,各学门又随时间发展出多样的的理论,故总体而言十分庞杂。但基本上人类学最主要的特点:

  文化人类学

  (一)反映在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上的演化论

  (二)反映在文化人类学上的文化观点。下列透过对各主要分支的理论描述,厘清各学派与理论个主张与关联。

  体质人类学

  在考古学家与体质人类学家合作下展开对灵长类的长期田野观察,希望以此方式解答史前考古学无法研究人类先祖行为的遗憾,而这类研究其中又意外启发对灵长类语言沟通系统的研究。

  文化(社会)人类学

  考古人类学

  最初,人类学的研究仍以生物和博物学观点看待一切,特别是体质与文化方面,因此有两个以泛文化比较为基础的学派影响甚大,即社会演化论和传播论。前者以达尔文演化论为基础,主张所有人类的社会是单线进化的,而这文化进化的过程是由物质上的落后到先进,思维上的简单到复杂。而各文化即停在不同的进化阶段。

  学派

  历史特殊论 文化形貌论 功能论 结构功能论

  文化进化论 文化生态学 政治人类学派 能源学说

  结构主义论 文化心理论 象征人类学 诠释人类学

  语言学 考古学

  编辑本段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法兰兹·鲍亚士

  整体观

  从社会文化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层次研究社会的文化元素和行为,把社会或文化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文化相对论

  这是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态度和文化评价。要求研究者客观地看待被研究的对象。一般采用文化主位研究法,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待被研究者的文化。

  跨文化比较

  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

  编辑本段

  人类学的架构

  考古:古人类;文明起源

  人类体质:群体遗传学;人体构造;种族;灵长类;分子科技

  文化:聚落;城市

  经济体系:农业;工业化;交换体系

  政治制度:分配体系;殖民与资本主义

  宗教与巫术:仪式;族群性;婚姻与家庭;亲属与继嗣;亲属体系

  两性研究:现代世界;文化变迁

  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雕刻艺术;口头艺术

  神话学:文化与生态;语言与沟通

  语言:历史语言学;肢体语言;语音;语义

  编辑本段

  人类学的目的

  人类学的应用研究,即旨在为政府和其他组织提供指导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例如关於社会变化的后果,关於传统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识等等。应用研究中主要的问题是价值判断问题,也就是绝对客观的研究与接受既定政策的问题。

  体质人类学的目的是确定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和解释种族之间的自然差异。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孟德尔(Gregor Mendel)的遗传学,不断深化和改变著人们的认识。现在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类与其他灵长类的关系以及至少50万年以来人类骨骼演化的实质。1924年和1959年,在南非和东非发现的猿人化石为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而且我们已经知道,从个别的差异导致种族差异的过程是∶选择、遗传播迁、迁移和突变。应用客观方法,将各种特征分离出来,再以数学方法计算其出现频率并找出其功能上的及进化上的意义,这种研究使我们能够理解人类自身的构造,并预测未来。目前体质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人类生态学、人类进化学说、灵长目学和遗传学。此外还有人体测量等应用研究。

  简单而言,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以全面的方式理解人这个个体。但更深层而言,这种研究不仅仅在于人的躯体构造之理解,而是人类所有思维与想法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人类如何行动、如何认知自己的行动、行动的结果又如何影响人的思考以及人与其他群体、象征的互动即是人类学最根本想解答的问题。

  人类学的研究不在于找出一份解答,也不在于试图给予一标准答案。相反的,人类学研究试图找出所有的可能解答,然后用各种解答尽可能回答问题的某个部分。如此回答之下,人类学强调的是尊重每个群体的解答,以及用同理心诠释每个解答的真实认同。也许在其他学科看来,人类学家只是在玩“换句话说”的游戏,只是某种不科学的社会科学。但以另种层面而言,人类学的研究目的并非追求一个真实,而是追求所有面向的真实——即使真实只有一个,但每个人看到的“那个” 真实,往往难划齐一。

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作品有哪些

《金枝》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爵士(Sir James GeorgeFrazer, 1854—1941)的代表作。这位一生未曾离开他剑桥书房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