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哪位介绍一下国内的萨克斯大师
陆廷荃简历:
陆廷荃是我国第一代涉足爵士音乐圈的萨克斯演奏家,现任中国歌舞团轻音乐团萨
克斯管独奏演员及大爵士乐队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家协会萨克斯管考级评委;自1995年至
今一直担任北京MIDI音乐学校萨克斯专业主任讲师。
陆廷荃老师擅长传统爵士乐的即兴演奏,演奏风格细腻,严谨,善于挖掘不同风格
的音乐素材,创造与众不同的音乐形象,并在萨克斯管演奏技巧上有所创新。同时还培养
了一批爵士萨克斯管演奏员,这些优秀的乐手遍布全国,成为年轻一代萨克斯演奏员中的
骨干力量。他所著的《爵士萨克斯即兴演奏教程》一书,被热心学习爵士乐的各种专业乐
手广泛采用。2002年由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陆廷荃老师的《萨克斯即兴演奏入
门》教学VCD,该教学片被列入“十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
黄圣琦 中国著名萨克斯管演奏家,原中国煤矿文工团首席萨克斯,国家一级演奏员,国家一级指挥,老树皮乐队队长,金萨克斯风重奏团艺术指导,北京金萨克斯风四重奏团音乐总监,中国国家体操队艺术顾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客座教授,由他率领的老树皮爵士乐队反具有浓厚欧美风情的爵士乐带给了国内观众,令人流连忘返。
范圣琦人过中年后就留起长发,他那一头飘逸的披肩白发与那白花花的胡子,着实让他早早就多添几分艺术家的魅力,特别是与西洋乐器萨克斯配绝了。故人称范老头。
原籍山东黄县,童年随家人去哈尔滨的范老头,自少就对音乐感兴趣。他与萨克斯结缘,起于当年他大哥跟随贺龙的部队上前线去了,萨克斯就留给了范圣琦。少年的范老头,抱着这支分量不轻的乐器,跟一个十月革命后逃亡到哈尔滨的白俄音乐家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小有名气的范老头被北上招人的铁路文工团招走。
范圣琦印象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
这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写给三毛的歌《等待》。6月30日,在北展剧埸演出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艺术生涯60周年文艺晚会”上,中国第一代萨克斯管演奏家范圣琦用独特的手法演绎了这首《等待》。演出结束后,王洛宾老人拉着范圣琦的手说:“你把我想表现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
演出的第二天,我来到范圣琦的家里。在他卧室兼客厅的一面墙上,挂着闪闪发亮的一组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萨克斯管小乐器。确实,作为国家一级指挥兼双簧、萨克斯管独奏家的范圣琦,他的名字更多地是和“萨克斯”联系在一起的。
范圣琦有着一头灰白而卷曲的长发,目光炯炯,透着艺术家的洒脱和刚毅。他鹤发童心,谈锋甚健,光听他的嗓门会感觉他还是个青年。
范圣琦于1934年出生于山东的一个书香门弟。其祖上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九岁在哈尔滨随白俄罗斯的萨克斯演奏家学习,16岁考入“铁道文工团”,从此,他开始了漫长而又坷坎的音乐生涯。他曾因直言被打成右派,戴着右派的帽子,他默默地学习指挥艺术,二十年后,他成了铁路文工团的音乐指挥,李谷一、苏小明、张暴默和韦唯等,都曾在他的指挥棒下唱过歌。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1990年,范圣琦去美国,在波士顿与著名的爵士乐演奏家交流,并用萨克斯管演奏了中国乐曲改编的爵士乐《阿西跳月》,使美国人对这位中国学者投来惊叹的目光。回国后,范圣琦致力于爵士乐的演奏,使美国加州大学爵士乐博士雪莱惊奇中国怎么会出现如此杰出的爵士乐演奏家
范圣琦说:“我把音乐当作我的信仰,用音乐表现我内心的语言。”一次,他在演奏《少女的祈祷》时,把宗教色彩注入音乐之中,给人一种神圣、忘我的感觉,使现场的5位少女全都感动地哭了。
范圣琦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自尊。他早先一直演奏西方古典乐曲,但后来想,我是一个东方人,我还需要演奏东方的音乐。他说:“我要走中国的道路,把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素材来发展,用世界的、现代的和弦语言、对位手法对中国的调式加以改造,把它们推向世界级的地位。
范圣琦用萨克斯管演奏的《梁祝》,时而高亢,时而悠扬,时而喜悦,时而悲伤,特别是在“化蝶”一段,他用现代人的意识来注释,使浪漫主义色彩更加浓烈,大量的即兴变奏,使旋律波浪起伏。在音乐的波峰浪谷中,观众们如痴如醉,那美妙的音乐激荡着每个人的心弦,回味无穷。
几十年来,范圣琦对音乐的追求没有停止,音乐已融入了他的生命。他说:“我这一辈子追求的是发挥自己对音乐更深的理解”。
他演奏的《海之恋》,月白风清,迂回婉转,给人一种“海是软绵绵”的感觉。他演奏的美国乐曲《going home(回家)》,注入了中国人的情感,宁静、温暖;他演奏的《人鬼情未了》,起伏跌宕,美妙无比。范圣琦的演奏艺术已达到如火纯青、随心所欲的程度,可以用萨克斯即兴地、自由地表现内心丰富的情感。但他仍说:“我还在不断努力,我还没有自己的、满意的作品”。
在这位六十出头的艺术家面前,我想萨克斯是古老而年青的,艺术家同样拥有一颗年青的心。(文/山奇 1995年7月于北京)
说起萨克斯演奏家范圣琦先生,演艺界无人不知。范先生就凭着手中的萨克斯走遍祖国山河,那优美的曲调令人如醉如痴。
范先生年近七旬,精神饱满,神采奕奕,腰板挺直,声如洪钟,那精气神绝对像20多岁的棒小伙子,这完全得益于他酷爱体育锻炼的结果。
范先生生在山东,后随父母去了哈尔滨。在冰天雪地里他学会了吹奏萨克斯,也学会了滑冰。在舞台上,他吹奏的萨克斯乐曲让人击掌叫好;在冰场上,他出色的滑技同样让人止步称道。在中央音乐学院上学时,他是学校里的体育尖子。跳高可以跳过自己的身高:175米,因为弹跳力强,他在校足球队里守大门,多少有了些名气。如今上了把年纪,但对体育的热爱愈加强烈了。他被聘为中国体操队的艺术顾问。那几日,他给体操队上课,讲音乐和体操的关系,他边讲边演,生动活泼,使教练队员们受益匪浅,掌声不断。他和体操队上上下下打成一片,每年春节都和小队员们一起联欢。他说:“这样能年轻几十岁,我若练体操,准能拿冠军。”他摸着奎媛媛的头说:“那世界冠军就没你的份了。”领队钱奎接过话茬道:“奎媛媛那是女子比赛,您怎么跑女队参赛去了?”众人大笑不止……范老先生性豪爽开朗,大家聚会,他喝起酒来竟让有“酒神”之称的黄玉斌也竖大拇指。在为悉尼奥运会胜利归来的冠军们的庆功酒会上,范先生和黄指导喝了个痛快。
体育项目中,范先生尤爱足球。每每看完足球比赛转播,总和我通电话,谈感受、谈球艺、谈战术,谈着谈着就动了情,他盼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盼得望眼欲穿。这一聊就个把钟头。今年赶上亚洲杯,范先生家电话费严重超支,范夫人笑着说:“全是足球闹的。”
范先生不仅喜欢看足球,而且还亲自披挂上阵。去年秋天,他随中国明星队去甘肃参加扶贫义演,还真上场踢球了。那天,比赛进行到下半场,他放下萨克斯管,换上运动衣,跑上球场,担当中卫一职,不一会儿,他渐入角色,后场利索地断了对方前锋脚下球,他视野开阔,一脚长传,传给前场的谢东,歌星谢东接球后晃过阻截的后卫,迅速下底传中,景岗山冲上前迎球怒射,可惜打在了边网上了。这一精彩配合赢得场下一片喝彩,众人大叫:“范老爷子好样的!”可惜,20分钟过后,人家怕老爷子伤着,明星队的执行教练李金斗、申军谊将他换下场来,这他还满脸不高兴呢。
去年悉尼奥运会,范先生正赶上在美国讲学演出。中国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令范先生激动不已,乒乓球队夺得四枚金牌,领奖时,全场中国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时,电视机前的他,早已泪流满面了。他说:“这就是中华魂,中国的脊梁!”讲课时,美国朋友们见到他都击掌祝贺,民族自豪感洋溢在范先生灿烂的笑脸上。
北京申奥,范先生举双手赞成。他说:“世界早就应该给北京机会了。看看我们的发展、看看北京的变化、看看我国运动员为世界体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21世纪将会属于中华民族。北京举办奥运众望所归,现在,全国上上下下申奥的热情日益高涨。但是,通过比较,通过交流,更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尽快地改正不足,让申奥活动尽善尽美,这样我们才能更具优势,更有把握。为了北京申奥运会,需要我出力时,请招呼一声,我会用心爱的萨克斯为申奥呐喊、加油!”
比较著名的萨克斯品牌有:Selmer、Andir、Yamaha、Yanagisawa、Julius Keilwerth。
1、Selmer
Selmer这个知名的法国标志,可说是每位萨克斯风演奏家的最爱,早在1900年,法国人 Henri-chery Selmer 就承袭父业,从事生产萨克斯风的工作。
最早的 Model 22 型萨克斯风,是在1922年出现的。之后1936年的 Balancded-Action、1956年的 Mark VI 型,以及1976年的 Mark VII 型,都是纯手工的产品,比新品还昂贵。
2、Andir
Andir为知名的英国品牌,1860由英格兰人Andir创建,Andir萨克斯产品全部为手工制作,又因其音色优美,做工精良,受到许多知名萨克斯手的追捧;由于其产量较少,其萨克斯产品已很少在世。
3、Yamaha
Yamaha是日本二战失败败后建立的乐器公司,也是世界知名的萨克斯风制造厂,成立于19世纪末。在一般人的印象中,Yamaha是以钢琴闻名,其实在鼓、吉他、管乐、弦乐方面,在国际市场上运作的都非常好。
4、Yanagisawa
Yanagisawa柳泽管乐器株式会社成立于1893年,是日本第二大管乐公司,长期致力于研发、参展,并走专业路线,使得声名大噪,连美国一些权威爵士杂志如 Down Beat、Jazz Times、Jazziz 等,都常有柳泽乐器的踪影,声势已逐渐凌驾于Yamaha之上了。
5、Julius Keilwerth
Julius Keilwerth是德国最具知名度的管乐制造公司,不但规模较大,历史也较悠久。许多知名的爵士艺人像 Ernie Watts、Kirk Whalum、Grover Washington Jr 等,都使用此厂牌的萨克斯风,因为他们研发了一种黑金色相间的萨克斯风,外型相当抢眼。
扩展资料:
分类:
萨克斯家族, 从大到小依次是: 倍低音萨克斯,低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C调萨克斯,中音萨克斯,F调高音萨克斯,高音萨克斯,C调高音萨克斯,超高音萨克斯。
萨克斯有多种音域和调性,其中以中高音、中音、次中音、上低音四种最多见。古典萨克斯以中音萨克斯为主,而在爵士乐、流行乐里是以中音、次中音为主。所有的萨克斯指法基本都是一样的,吹奏者可以不用指法练习就更换乐器。
1、高音萨克斯(Soprano Saxophone)通常为降B调,是萨克斯家族中音调第二高的乐器,仅此于超高音萨克斯(Sopranino),管的体积也是第二小。常见的为直管,略微曲颈或类似中音萨克斯的形状。相对于黑管,高音萨克斯音量更大,更有穿透力。
但由于小管身,使得高音部分更难以控制音准,较难上手。高音萨克斯主要用于独奏,在木管重奏中常用来替代双簧管。著名的高音萨克斯演奏家有Sidney Bechet,约翰·柯川,Wayne Shorter,肯尼·基等。
2、中音萨克斯(Alto Saxophone)是最常见的萨克斯,降E调,也是应用在古典乐合奏中最多的萨克斯。由于按键距离适中,气息要求和嘴部控制难度介于高音萨克斯和次中音萨克斯之间,以及相对便宜的价格和搬运容易,成为初学者入门最常使用的萨克斯。
中音萨克斯音色较次中音清亮,较高音温和。中音萨克斯构成了管乐队萨克斯声部的最主要部分,在爵士大乐队编制中和次中音占同等重要位置。作为独奏乐器出现相对少一些。中音萨克斯是萨克斯家族最有代表性的种类。
著名的中音萨克斯演奏家有爵士乐:Charlie Parker,Cannonball Adderley,Kenny Garrett,古典乐:Marcel Mule,Sigurd Raschèr等。
3、次中音萨克斯(Tenor Saxophone)通常为降B调,外形比中音萨克斯稍大,弯管前端多了一个弯曲,音色温和稳重。在管乐队中次中音萨克斯数量少于中音,一般作为辅助角色和小低音号和长号用同样的乐谱。
而在爵士乐中次中音起核心作用。1920年代Coleman Hawkins沙哑厚重的声音重新定义了人们对次中音音色的概念。后来的约翰·柯川,Stan Getz,Sonny Rollins,Michael Brecker一步一步地奠定了次中音声音的个性。
4、上低音萨克斯(Baritone Saxophone)通常为降E调,是4种中相对少见的类型。体积重量较大,近中音两倍左右。
很少有人用它作为独奏乐器,而在萨克斯四重奏或爵士大乐队中上低音萨克斯以它低沉浑厚的音色把其它声音承托起来,以较简单的吹奏维持着音乐进行的稳定步伐。在管乐队中常和低音号起类似的作用,有时让人联想起大提琴的声音。著名演奏家有Gerry Mulligan。
其它萨克斯还包括超高音萨克斯(Sopranino Saxophone),低音萨克斯(Bass Saxophone),倍低音萨克斯(Contrabass Saxophone)。
肯尼·基(Kenny G)1956年6月5日出生于美国西雅图, 是全球最著名的高音萨克斯风名家,出道以来,肯尼·基(Kenny G)总计创造了九张称霸全美当代爵士榜冠军并打进流行专辑榜 TOP10 的专辑,拥有24首抒情榜 TOP40 单曲,历年的专辑、单曲、音乐录影带的累积销售也已冲破7500万张,他是流行音乐史上最畅销的演奏曲艺人,同时也是当代最畅销的爵士乐乐手。肯尼·基(Kenny G)的非凡才华为他赢得了葛莱美奖、全美音乐奖、灵魂列车奖与世界音乐奖。
查理·帕克(CharlieParker)绰号“Bird(大鸟)”,1920年8月29日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堪萨斯。是爵士史上最伟大的中音萨克斯风手,更是爵士史上最才气纵横的萨克斯风手,帕克是一位极具个性的音乐家,14岁时中途辍学,一心钻研音乐。
Michael Lington 不是很清楚
Ben Webster 也是已故的巨星
在来个中国名气最大的
陆廷荃 陆廷荃是我国第一代涉足爵士音乐圈的萨克斯演奏家,现任中国歌舞团轻音乐团萨克斯管独奏演员及大爵士乐队艺术指导;北京“迷笛”音乐学校萨克斯专业主任讲师;中国音乐家协会萨克斯管考级评为
以下均为中国知名古典萨克斯演奏家:
1、老派:尹志发、李雨生(川音)。。。。。。
直接就行
2、中期
王恒、杨桐、董俊、邵卫平。。。。。。。
3、新生代:王龙、郑慧敏、张鼎、孙健、尹沛。。。
直接搜微博就行
互动百科
http://wwwbaikecom/wiki/%E9%83%91%E6%85%A7%E6%95%8F&prd=button_doc_entry
六十年代出现了一位这样的杰出人物:John Coltrane(1926-1967)。无论作为萨克斯演奏家、作曲家和乐队领导者,他对六十至八十年代的爵士乐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引入爵士的即兴演奏观念为钢琴手、小号手、吉他手以及萨克斯手所学习吸收。
John Coltrane全名John William Coltrane,出生于北卡罗莱那州的哈姆莱特,在他外祖父家长大。在学校时他学的是单簧管,学校的乐团领队建议其母亲给他买一支中音萨克斯管。1939年,他的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上完高中后他就搬到费城与母亲同住,这时期接受了一些短暂的音乐学习,然而他真正的音乐学习还是从加入职业演奏开始的。
1949年到1951年期间他加入Dizzy Gillespie的大乐队,正式从中音萨克斯转向次中音萨克斯演奏。五十年代初期,Coltrane还不为公众所知,但他在1955年与Miles Davis的合作录音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十分强力的演奏风格,到他1967年去世为止其风格还在不断开拓发展过程中。
Coltrane的音色粗砺、尖锐、巨大而厚重。许多萨克斯手演奏时在高音区会音色变薄、低音区时又会不清晰和不够敏捷。而Coltrane的音色在任何音区始终都是饱满和有穿透力的。此外,他的演奏充满紧迫感,音乐听上去也十分严肃,几乎就没有一丝的幽默。
纵观其音乐生涯,他的唱片显示了一种一贯的力量和灵感,即使在大师中间也是很少见的。与Charlie Parker并称,Coltrane是最具一贯性和演奏激烈的那类爵士独奏者。五十年代中期以后,John Coltrane与Sonny Rollins成为纽约最抢手的硬波普风格次中音萨克斯演奏家。
1957年他出现在21张重要的唱片录音中,与Thelonious Monk一起进行了短暂而富有有成果的合作。同年他回到费城,戒掉了吸食***的毒瘾,开始拓展其个人风格(John Coltrane后来提到《A Love Supreme》这张专辑就是指一种精神上的觉醒),而且组建其经典的四重奏演奏形式。在一家名为the Red ooster的俱乐部,他发掘了钢琴手Mccoy Tyner和贝司手Jimmy Garrison。
在为Prestige公司录制了几张专辑以后,Coltrane转签Atlantic唱片公司。1959年,他录下了《Giant Step》专辑,这是张非常受欢迎的经典之作,不过它提出了一个问题:硬波普再往前该如何发展?Coltrane知道答案,在完成与Miles Davis的第二轮合作以后,他组建了由Mccoy Tyner、Jimmy Garrison、Elvin Jones和自己组成的最著名的四重奏。从此爵士乐揭开新的一幕。
六十年代的社会问题意味着Coltrane音乐上的革新被看作是黑人反抗的先声而大受欢迎,大量地录制和推向市场。1961年,Coltrane从Atlantic公司转到Impulse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令人惊愕的作品,其中包括大多数Coltrane里程碑式的专辑,还有部分六十年代中期Coltrane实验性的作品。在1961年至1967年之间,Coltrane制作的专辑成为现代爵士的奠基之作。
出于商业方面的考虑,Impulse公司对Coltrane的作品总是推迟出版,看过他现场演出的乐迷们对其音乐上的发展变化之大十分震惊。Coltrane在《A love Supreme》专辑中的演奏与现场相比要催眠和平静好多,然而还能称得上是经典。
之后,Coltrane的作品变得越来越野性。由于对新领域的无休止的追逐探索,导致乐队的解散。Rashied Ali代替了Elvin Jones,Alice Coltrane取代了Mccoy Tyner,Coltrane对新的萨克斯手尤为感兴趣,在专辑《Ascension》中,他给予Archie Shepp、Pharoah Sanders、Marion Brown和John Tchicai许多演奏空间。Eric Dolphy的演奏风格与Coltrane有很大不同,但他在六十年代早期却频繁作为Coltrane四重奏的一位客座乐手,并和Coltrane于1961年一块巡演。1967的《Interstellar Space》双重奏专辑,Coltrane的次中音萨克斯与Rashied Ali的鼓激烈鏖战,为后人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诱人的新暗示。
1967年Coltrane的去世使得先锋爵士失去了一位精神上的父亲。七十年代Fusion爵士商业性的成功使得他的光芒有些黯淡,八十年代传统爵士的复兴又使得Coltrane硬波普时期的作品大受关注。尽管Coltrane一再强调年轻的萨克斯手们不要学他,但是他死后其风格反而成了一种主流。从Michael Brecker的伯克利学校音乐风格到欧洲的Jan Garbarek,甚至像Andy Sheppard这样的新秀要建立起自己的观众群都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演奏方式。不过,Coltrane的音乐确实有很大的听众群,尤其在年轻的摇滚乐迷中也十分受欢迎。毫无疑问,Coltrane确实是一位真正的爵士乐使者,他的音乐来自于其内心深处,很少有爵士乐音乐家能达到那样登峰造极的境界,拥有其超凡脱俗的乐器演奏技巧
萨克斯风由于自身音量较单簧管要响许多,在发展早期并不受古典音乐家欢迎,仅某些乐曲中偶有独奏片段,交响乐队编制中往往也仅有1位萨克斯手,例如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组曲中的独奏乐章;丹第(Vincent D'Indy)的歌剧《苏瓦尔》;圣桑、柏辽兹、马斯内、利奥·德里布等也曾将其用于他们的作品中。
直到20世纪初萨克斯风在美国得到真正发展之后,二十世纪初,浪漫主义开始衰落,古典作曲家越来越多地将其用在乐队中或专为它创作独奏乐曲。著名的有:亨德密特的歌剧《卡迪拉克》;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甚至在《Lieutenant Kijé》作品中运用了从高音到上低音的四种萨克斯管完整编织;拉威尔的《包列罗舞曲》和《古堡》;威廉姆斯(Vaughan Williams)的《第六交响曲》;伊贝尔(Jacques Ibert)的《小协奏曲》,德彪西的《狂想曲》;海托尔·维拉-罗伯斯的《幻想曲》,格拉祖诺夫的《萨克斯管协奏曲》, 巴托克的《木刻王子》,柯普兰(Aaron Copland)的钢琴协奏曲和第一交响曲。其他运用萨克斯风的作曲家有:米约(Darius Milhaud),杰帕西(Percy Grainger)等。
麻烦哪位介绍一下国内的萨克斯大师
本文2023-09-22 13:13: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