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的人物故居
翦伯赞故居位于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维回新村,故居修复工程于2009年6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复同意,2010年4月开始动工修建,于2010年10月完成,2011年元月举行了奠基典礼。修复后的故居座北朝南,平面呈“万”字形,是一幢具有湘西北建筑风格的纯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831平方米,共大小房间23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从各地搜寻来旧木板材料,基本上按原址原貌进行修复。翦伯赞故居是常德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维吾尔族,湖南桃源县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曾参与北伐战争。
一九三七年五月加入中国***。一九二六年,翦伯赞投身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开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特别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翦伯赞写了大量的著作,宣传党的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揭露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阴谋和分裂倒退活动,一
九四O年起,翦伯赞同志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重庆从事统一战线和理论宣传工作,进行抗战斗争。在这艰苦的岁月中,翦伯赞同志以极大的努力完成了
《中国史纲》第一、二卷和《中国史论集》第一、二辑等上百万字的重要著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在中国的奠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翦伯赞按照周恩来同志的部署,在南京、上海和香港继续进行统战和宣传工作,团结爱国民主人士,坚决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热情支持各地蓬勃发展的爱国民主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翦伯赞在统一战线、民族团结、理论宣传和教育事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和历史系主任,历任第一届全国政
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协同郭沫若、范文澜等,筹建了中国史学会,开
展史学研究和史料编撰工作。
翦伯赞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努力改造旧史学,建立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史学。他发表的《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论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及有关
《红楼梦》研究、历史人物评价等论文,都是为阐述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历史的论述而写的
。他的《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文章,宣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抵制了唯心史观和虚夸学风。他认
真执行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鼓励史学工作者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改造世界观,提倡老专家要认真带徒弟,青年要虚心向老专家学习,做到尊师爱生,互学互助。
他在主编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史纲要》时,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孜孜不倦。“文革”中,翦伯赞以“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被打倒,后被迫害致死。1978年
8月,邓小平亲自批示:“我认为应予昭雪”,翦伯赞的十年沉冤始获彻底平反昭雪。
翦伯赞是我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研究中国历史的老一代史学家之一,为在我国建立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著作共达四百多万字,是他一生献身于革命、献身于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珍贵成果。
鲁迅评价“史记”作为历史学家的绝唱,韵离骚:
刘翔等。想想书“好序的事务,国防无质量无俗,司马光的”镜报“和”史学双璧
西晋华乔也说:“移动连胜文和活动核
张傅莹说,“移动辞职的事给3000叙利亚太旧,只有五十万字的著作。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连胜文,被核,虚美,隐恶,这样的记录”,潘基文说,他的文章是公平的,可靠的历史事实,不空谈东西,不隐藏一件坏事。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记事本信息
杨雄(公元58至18年),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说”一书中,他写道:“太师感动,说记录“。子长的爱情,爱奇。 “杨雄
韩愈(768至824),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的称赞司马迁记录的精神,他的回忆录和爱奇日历认可的,到现在为止的第一人。第一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韩默的男人可以没有文字,独司马相如,司马迁,刘向,扬雄之最。 “他认为,司马迁的工作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韩愈的文章样本
刘(773 819),散文家刘,”史记“的文章,写的简单和简明,简洁明快,没有枝蔓的疾病;自然,防渗水,这个词应该不会遣词造句,费尽周折,少字不
马不停地拒绝了他的生活喜巡演足迹一天。司马迁壮游不是一个普通的游客,而是为了让世界司马迁大观,以帮助我的气,然后吐书,他的文章是离谱的惊涛,大胆和威猛;洞庭波,深沉含蓄,如浓缩,奢侈的人曼妙春妆;喧嚣,千军万马。司马迁家族龙门,读神宇打大的时候;西巴蜀,鸟道横穿剑阁;急齐鲁看到遗留的皇帝。之间的天地,万物的变化,吓得目瞪口呆,娱乐的心,人们担心人伤心的孩子只要做的文章,因此,孩子长的文章变化无穷
郑樵(1103至1162),福建省,南宋史学家郑樵说:哲学家,空洞的承诺书,古代的伟大成就没什么姬。司马迁和他的儿子世界的书籍,生产工作,从黄帝,直到秦汉时期,乐成册,分为五个机构:纪律日历,家族传代表了积极经验,书之类的事情,通过蓍EMI,历史学家不能很容易,不容易预订的学者六艺后,只有这本书。可见郑樵“史记”的评价高
金。金圣叹(1608 - 1661年),明,清优秀评论的家,一个敏锐的思维和灵活的知识分子。“史记“为”六才子之一,回顾的记录序列好评92条,他连声称赞司马迁评“水浒传”,“西厢记”,发表了不少见识,他说:“隐忍提醒名望,心脏公共生活的历史回顾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说:”他的生活,我一滴眼泪。“可谓司马迁 - 金圣叹知心朋友。”历史探索独特的关系与小说“水浒传”从“史记”载“,”水浒传“水浒传”一个人出去,显然是一个传记。 “清章诸般更是直言:”金瓶梅“是一个”史记“,”可见“史记”对后世小说的写作技巧的广泛影响力。
钱谦益(1582年 - 1664年),明,清江苏常熟。曾任礼部尚书,诗歌是非常著名的“材料借给学校集,”说:“司马氏的生活有才华的世界,光,知识的一代,为金色,创造”史记“。”他认为,司马迁创立五结构,古代历史学家的史学样品从何处功率的情况下,“日星,炳如矣!
章学诚(1738年至1801年),清代史学家和思想家。继唐代刘志几个杰出的史学评论家,史学理论经典“的文学和历史的”通易说:“加的夫的历史秘密,”春秋“只有一个人。 “他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书”的年龄范围,笼100洞察力必须知道,“史记”在一个创造性的榜样的力量。欣赏和了解的实力超越千古,司马迁“史记”几乎经纬天人之际,“一家之言,章学诚喜欢比,
梁启超(1873年至1929年) ,广东新会,改革派学者梁文道:“历史太祖侧推司马迁,太社区的神石恭城历史。 “梁启超”史记“评价颇高,”史记“,其实,中国通史,博客谨慎的著作的创始人,他说:”明史·屈原列传,借“史记”的措辞,叙利亚脸来活着“的历史叙述和分析一个连贯的,仔细和明确,所以他倡导的”史记“,”每所学校都必须阅读。“
五个现代,当代
BR />建国前的“史记”有价值的名人此起彼伏。鲁迅,郭沫若这样的评论惊世骇俗建国后,“史记史记”的研究高潮迭起,人才,选择介绍如下:
鲁迅(1881年至1936年),绍兴浙江,一个伟大的作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标准,承载鲁迅一生喜欢“史记”,“历史中国文学的满意,”一书设计论文司马倩鲁迅:“当皇帝的文人,富文本莫罗莫罗·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迁写文章不拘法律历史中,不局限于字眼出现的情况下,在心脏和文本”,“史记”毕竟“史家之绝唱,无韵”离骚“。 “鲁迅的评价”史记“的评论不朽的词
毛泽东(1893年至1976年),该村位于湘潭韶山冲,湖南,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中国各族人民在文本的“人民的伟大领袖”,他说:“人总是要的,但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代有一个作家叫司马迁说:“固有一,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而,重于泰山,为法西斯和亡备用的剥削者和压迫者,它是轻于鸿毛。 “毛泽东司马迁佩服司马迁浏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一览山脉和河流,它的怀里说:”易广。 “
郭(1892年至1978年)在乐山,四川省优秀现代历史学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郭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天赋,他说:”司马迁的史学大师,值得我们骄傲的之一,他的“史记”,无非是我们中国古代史诗之一,它是一个历史的小说集也可。 1958年郭司马迁,司马庙题词“文章旷代雄”,“利用追尼父”的赞语。可见,郭认为“史记”的文学成就,是非常高的。
翦伯赞(1898年至1968年),湖南桃源人,近代历史上的科学家。司马迁是中国历史的鼻祖,“史记”是一个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他说:“中国的历史,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从的西方汉族王朝,这方面的知识的鼻祖是一大史学家司马钱。 “史记”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在中国历史的起点。“他补充说:”史记“传记的记录,但它是一个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 “司马迁”几乎注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的动态,每一个阶层的历史,是具体而生动的描述。所以我想,“史记”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的社会历史。
郑振铎(1898至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郑贞丰县:自司马迁视觉历史时代的百科全书,所以司马迁的材料,其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政治到经济,因为战争,以及学术,全部纳入范围,其在极其广大的网络所谓的“文学史”通常与网络之间的全方位的“时间百科全书。
杜鹏程(1924年至1991年),市,陕西省汉苏村当代著名作家,陕西作家协会协会在韩国城市志“序列副主席,他说:”韩城苏说,在文学和历史的小镇,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历来较为发达的文化历代名人辈出,西汉著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最有名的,有事业心的名作“史记”,深远的的影响。
师哲(1905年至1998年),陕西省韩城市场逸村著名翻译家,原毛泽东俄语翻译,顾问,中央编译局局长,说:“1940年一个月后的一天,我从苏联回到延安,周恩来带领我去看看毛主席,我亲切握手,他问我在哪里,我回答道尔。司马迁是同乡。 “我很惊讶,我想,毛主席说:”哦,生龙门,耕牧河山的太阳移动。你和司马迁是同乡。 “我很惊讶,我想,毛主席***民抗日,带领人民站起来革命,工作日夜操劳,更美好的明天,同时也没忘了读的”历史记录“,但也准确地记得其作者的起源的地方,真的很美妙。“司马迁直言不讳A兵直书,所以封建统治阶级不喜欢他现在是世界各国人民,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我们应该以极大的大张旗鼓,历史精神,满怀信心地推进他的书到其原始像他这样的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历史地位应有助于司马迁,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名人,少数国家?我们应该正确地读他的书,学习人民,发扬精神
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
翦伯赞
骑射胡服捍北疆
英雄无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
河曲风光旧莽苍
望断云中无鹄起
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间事
只剩蓬蒿伴土墙
背景材料
一、作者简介
翦伯赞(1898—1968),历史学家,湖南省桃源县人,维吾尔族。1920年毕业于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28 年投身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研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1937 年 5 月加入中国***。1940 年 2 月到重庆。此后,长期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从事统一战线和理论宣传工作,并以极大的努力对中国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先后完成了《中国史纲》第一、二卷和《中国史论集》等上百万字的著作。建国以后,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被聘为燕京大学社会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历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还协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同志筹建了中国史学会,任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1968 年 12 月 18 日,翦伯赞同志因遭诬陷被迫害致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得以平反昭雪。1980 年 2 月,《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出版,解放前后翦伯赞的重要历史论文都收在里面,他的其他重要史学著作,以后也陆续再版重印。
二、关于《内蒙访古》
《内蒙访古》是翦伯赞同志应乌兰夫同志的邀请,同历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同志一起访问内蒙古之后写的一篇散文。最早发表在 1961 年 2 月 13 日的《人民日报》上,后又收人周立波选编的《散文特写选(1959 —1961) 》。 1980 年 2 月出版的《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也收入了此文,编者并把它归入“讨论某些历史问题的论文”一类。
《内蒙访古》全文一万多字,除前言外,分六小节,分别用了六个小标题:①哪里能找到这样的诗篇②一段最古的长城③在大青山下④游牧民族的摇篮⑤历史的后院③揭穿一个历史的秘密。第一节是引子式的议论,第六节是总结性的议论;中间四节夹叙夹议,按行程从西到东写访古的见闻和感想。选入课本的是第二、三两节。
三、关于“胡服骑射”
春秋战国时期,汉族使用兵车作战,在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的骑兵面前,车战显出了明显的缺陷。
战国时期,赵国与北邻匈奴等民族,虽有一定的和平交往,但也经常受他们的袭扰。胡人的骑兵行动迅速,战斗力强,而赵军还沿用春秋以来的兵车作战,不但车行缓慢、笨重,而且由于官兵都身着宽大、臃肿的战袍,行动十分不便,在争战中经常吃亏。赵武灵王决心使赵国重新强大起来,于是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胡服骑射”便是其中之一。经过认真的研究、准备,公元前 302 年,他发布命令,要求军队一律改着类似胡人的战袍,短衣长裤,腰束皮带,脚穿长靴,训练士兵骑马射箭。这一改革一开始曾受到以他叔叔公子成为首的贵族的反对,赵武灵王多次同他们辩论,并坚持实行这一改革,终于取得了成功,使赵国的军力从此强大起来。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胡服骑射”。在跟匈奴的抗争中赵国屡屡获胜,这不能不说是赵武灵王的一大功绩。翦伯赞同志曾赋诗《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称颂赵武灵王: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
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四、关于王昭君和西汉的和亲政策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 54 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入朝长安,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yān zhī;意即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定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和汉朝的和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王昭君死后,匈奴人为她修了多个坟墓,并把她奉为神仙。
五、阴山南麓的沃野——敕勒川
在“一段最古的长城”这一节中,作者一连几次提到阴山以南的一块沃野。这块沃野就是位于大青山和黄河之间的一块方圆八百里的黄河冲积平原;也就是黄河的“前套”。北朝时这一地区也称“敕勒川。“敕勒”原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游牧民族的名称。又称铁勒、丁零。西汉初年为匈奴所破,东汉时曾部分南迁,占领过这块沃野,由此沿称“敕勒川”。北齐鲜卑族斛律金所唱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敕勒歌》,就是描绘当年这里的自然景色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明代以后,这里又称作“土默川”,这是因为明代蒙古族的土默特部落曾在这一带驻扎和放牧。直到现在,这里还设有以土默特命名的旗。包头在土默川的西侧,课文后面提到西三十里麻池乡的古汉城遗址,现在考证就是汉稒阳城遗址。清代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不时有鹿群往来,当地蒙族牧民称“包克图”,意思就是“有鹿的地方”。17 世纪中叶,清政府把晋冀豫陕等地灾民迁来屯垦戍边,才逐渐形成一个小村落,汉语音译称为包头村。呼和浩特位于土默川东部,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这一带设置过云中郡。清乾隆年间,蒙古族阿勒坦汗率部驻扎在这一地区,兴建了一些定居的住房和宫殿,并用青砖修起城墙,远远望去一片青色,遂称“呼和浩特”,就是“青色的城”的意思。
六、关于古长城
赵武灵王除了倡导“胡服骑射”外,另一大功绩就是筑赵长城。赵国在武灵王前已筑过长城。武灵王即位后,由于重视抵御边患,因此又把赵长城大加修缮与扩展,这才有赵武灵王筑长城的说法。赵长城自代郡经阴山至高阙,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秦统一后,赵长城东段与燕长城联结,成了当时最靠北边的长城。到西汉武帝时代,北方实际统领地区又较秦代扩展了好几百里以至千余里,于是长城的防御设施亦向北推移。《汉书》载公元前 103 年光禄卿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沿途“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这里的“外城”就是指秦长城以北数百里外的另一条汉长城。至今在内蒙、甘肃等地还保存着这些汉长城的遗迹。它以列城、障塞、烽燧作为主要的防御据点,各据点间联结着比较低矮的城墙,有些地区仅依险要地形作屏障,连城墙都加以省略。
古代俗称长城以北为“塞外”或“关外”,出长城也叫“出塞”。一般所说“塞”,是指边界上的险要处,也指筑于要隘处的小城堡,如课文中提到的汉代名塞高阙塞(属朔方郡)、稒阳塞、五原塞、光禄塞(均属五原郡)等均是。古人往往“障塞亭燧”连称。障亦作鄣,又称亭障,也是筑于边疆险要处的防守堡垒。“亭”则是候望警信的场所。“燧”即“烽燧”,也叫烽火台,是专为传递信号用的高台建筑物。平时在高台上树立通讯标志,并放置柴草、狼粪。(据说狼粪多烟,过去描写战争有“遍地狼烟”。)一遇敌情,白天燃烟,夜间举火,相继传递信号,直至把情况传到目的地。这是我国古代在通讯联络方面的一大创造,它早在商代就已经使用,直至明清时仍在沿袭。
翦伯赞的人物故居
本文2023-09-22 13:13: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