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历秒杀99%世家子弟的陆逊,究竟有多优秀?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3收藏

履历秒杀99%世家子弟的陆逊,究竟有多优秀?,第1张

在我写刘备东征时,许多人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我几乎没有介绍过东吴主将陆逊?因为我觉得,陆逊出场的意义远大于夷陵之战。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常常认为,陆逊代替吕蒙坐镇荆州时,还是一位年少书生。其实只要我们简单看一下陆逊的简历就能知道,陆逊绝不年少,更不是一介书生。

陆逊生于公元183年,只比诸葛亮小两岁。更重要的是,陆逊21岁就出仕了。在此后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干着文职工作。

后来,陆逊率军平定了一场多年反复的割据叛乱,自此开始转入武职。官拜定威校尉,而且拥有一个支两千多人的私人武装。

公元217年刘备刚刚入川,陆逊34岁,他平定了一场更大的割据叛乱,收编了大量的叛军。从此,他的私人武装数量更加庞大。

公元219年关羽威震华夏,陆逊36岁,代替吕蒙出任大都督。此时的陆逊,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大都督,因为吕蒙躲在幕后谋划荆州。

公元221年刘备东征,陆逊38岁,正式全权指挥主力兵团作战。

陆逊的履历,显然比任何一个豪门子弟都要完整。因为他21岁出仕,先干文职,后干武职。所有的升迁,都有实打实的功劳支撑。

而此时绝大多数的豪门子弟,都是坐在家中高谈阔论,等积累了足够高的名望,才会出山做事。而且他们一出山,就一定要在前排就坐,否则都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比如,刘备让庞统和蒋琬从县级干起,这两个人都是一副要撂挑子的样子。周瑜充当孙策主要助手时,不过24岁;鲁肃充当孙权的主要助手时,不过27岁;诸葛亮充当刘备主要助手时也只有27岁;而陆逊独当一面时,却已经38岁了。

以陆逊的家族背景,以陆逊的才能,21岁出仕,36岁才走进大众视线(代替吕蒙坐镇荆州),38岁才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物。相比诸葛亮和周瑜等人,不但大器晚成,而且履历也太完整了许多。

再来对比一下陆逊和吕蒙:陆逊主持夷陵之战时38岁,吕蒙接替鲁肃工作时也是38岁。

陆逊是标准的豪门出身;吕蒙从哪个角度看也算不上豪门出身。吕蒙38岁时坐到军界一把手的位置上,没有人说吕蒙年少;陆逊38岁坐在军界一把手的位置上,人们为什么要说陆逊年少呢?

吴中四大家族——顾陆朱张。其中的陆,就是陆逊所在的家族。更令人惊讶地是:陆逊在12岁时,就已经成为了陆氏家族的少掌门人。

陆氏家族掌门人陆康死于公元195年。那一年,陆康的儿子只有8岁。所以,大家让12岁的陆逊,当了陆氏家族的少掌门。仅凭陆逊这层身份,大家都要竖着大拇指说一个“服”字。可陆逊21岁出仕,用了17年时间才取得与鲁肃和吕蒙相当的地位,真是一件咄咄怪事。

因为汉末三国时代是一个二代有理、豪门有理的时代。以陆逊这种背景,仕途居然如此缓慢,换个人没准早就撂挑子了。因为这不是官大官小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丢不起这种人。

而且,陆逊并不只是陆氏家族少掌门人,他更是孙策的女婿。陆氏家族与顾氏家族更是有着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顾雍的老婆是陆绩的姐姐,陆逊的连襟是顾邵。

可就是陆逊这样显赫的背景和成长史,在他成为大都督之后,依然有许多人不服陆逊,为什么呢?

陆逊等人的崛起,意味着孙权排挤元老派。与其说是不服陆逊,还不如说是不服孙权。

在孙权执政初期,孙氏集团的核心是孙坚元老和孙策元老的天下。他们是以孙贲兄弟(孙权大伯一系)和孙皎兄弟(孙权三叔一系)为代表的孙氏旁支;以程普、黄盖和韩当为代表的孙坚旧部;以张昭、周瑜、张綋和虞翻为代表的豪门士族。

所以在初期的孙氏集团,孙权也只是一个盟主。如果不是周瑜和张昭等重量级人物抬轿子,孙权当时连台面也撑不下来。如果孙权不能培养出与元老派相抗衡的势力,孙权就只能做一个盟主;如果孙权不能把元老派排挤到边缘,孙权就永远无法称帝。

陆逊的崛起,就意味着元老派开始逐渐被边缘化。

我以前说过,孙权是通过提拔鲁肃、吕蒙和诸葛瑾等人来建立自己的嫡系力量,但是这种嫡系力量并不足以让孙权有效控制局面。因为在东吴,鲁肃、吕蒙和诸葛瑾等人并不是十分煊赫,虽然升职快,却很难动摇元老派的实际地位。

许多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孙坚元老和孙策元老长期追随孙氏集团,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是孙权的死忠。而陆逊等后起的江南士族,因为与孙氏集团从前有矛盾,真正融入孙权集团的时间很短,所以他们不是孙权的死忠。

实际上,人与人关系的远近,与在一起时间的长短无必然联系,一切就是看当时的利益关系。一旦利益关系出了问题,认识得再久也可能势如水火;利益关系足够,一见面也可能亲如一家人。

谁才是孙权称帝的主要障碍?谁才是孙权称帝的主要支持者?这其实很好判断:在孙权称帝的过程中,谁的利益被削弱,谁的地位逐步下降,谁就会成为孙权称帝的障碍。反之,在孙权称帝的过程中,谁的利益扩大,谁的地位逐步上升,谁就会成为孙权称帝的支持者。

在具体分析一下:在孙权称帝的过程中,地位下降的人是张昭、周瑜(他的子侄)、韩当(他的儿子)和虞翻等元老派;地位上升的人是陆逊、顾雍和朱然等江南土著豪门代表人物,还有孙权早期大力提拔的诸葛瑾。

鲁肃和吕蒙等人的地位上升,对元老派的威胁并不明显,因为他们是寒门出身。孙权即使再信任和重用他们,他们也只是两个高级职业经理人,而不会成为大股东。而张昭之类的元老派,都是大股东兼高级经理人,所以张昭等元老派,相对容易接受鲁肃和吕蒙的地位上升。

而陆逊等人的地位上升则不同。因为陆逊等人本身就是大股东,一旦拥有了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地位,就足以威胁张昭等人的股权。

在夷陵之战后不久,东吴朝堂里前排就坐的几大巨头就成了陆逊、顾雍和朱然。陆逊在夷陵之战打败刘备,锋芒隐然盖过了张昭等人;顾雍在夷陵之战后的两三年就成为东吴丞相,一坐19年;朱然则是在夷陵之战前,就顶替吕蒙坐镇江陵了。

可以说:在夷陵之战后,陆逊是军界第一人,朱然就是军界第二人,顾雍是政界第一人。江南三大豪门的代表人物,在孙氏集团取得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显然意味着元老派失势了。

这才是陆逊被排斥的最大原因,源于元老派的反击。但陆逊毕竟是陆逊,他以近乎完美的人格魅力,化解了各种矛盾;更以不输于任何一个人的军政才能,折服了整个东吴。

陆逊的崛起,为江南士族的崛起打通了道路;而随着江南士族的崛起,孙权终于把元老派逼到了边缘角落,自己准备称帝了。

就在称帝的那天,孙权直接打了张昭的脸:老头子,你就别来敬酒了吧?当初我要是听了你的话,恐怕早就沦落到街头要饭了。

这记耳光打得实在太狠,那可是托孤重臣张昭啊!在江南士族崛起之前,这根本就是无法想象的。

不是。

陆逊的儿子是陆延,长子,早夭。陆抗,次子,官至大司马、荆州牧。东吴后期名将。

陆逊出生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 ,少年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舒县读书。

兴平元年(194年)年初,因袁术和陆康不和,袁术派遣孙策攻打庐江,陆康坚守了二年。到了兴平二年(195年)年末,庐江城终究还是被孙策攻克了。之后月余,陆康就病逝。

扩展资料

陆逊是孙权亲自拔擢的新晋人才,被任命为大都督在夷陵防御刘备。当时诸位将领,或是孙策时期的旧将,或是宗室贵戚,自负看不起陆逊,不听从他的管教约束。

陆逊说:“ 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也接受了主上的委命。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来听从我的指挥,是因为认为我还有一些长处,能够忍受这样屈辱承担重任的缘故。”责令诸将不可再犯。等到刘备被打败,计谋大多出自陆逊本人,众将这才心悦诚服。

成语“忍辱负重”由此而来,指为了完成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

陆逊是被孙权逼迫、最后气死的。陆逊二十一岁时,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之后官至宰相,由于后来孙权对于太子孙和不满,而陆逊写信劝诫孙权,孙权怀疑陆逊已经和太子有所联合。于是多次指责陆逊,陆逊终不胜愤忿而卒,终年六十三岁。

陆逊简介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陆逊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

赤乌七年(244年),陆逊被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陆逊于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被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西晋·陆机传奇 NO2

1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时年21岁的孙策受袁术之命渡江。

数年间遂有江东。

此时的江南已经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等地方大族。他们早在汉朝时就已经长居江南,占有大量土地和僮仆,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

孙策英年早逝,后由其弟孙权接任。孙权在接掌孙策之位时年方十九,当时孙吴国内形势还不稳定。他一方面得到外来士族的全力支持,一方面尽力争取以顾雍、陆逊为首的吴郡士族之拥戴。

孙家与江东名族多结成姻亲,如陆机的祖父陆逊就娶了孙策的女儿,孙氏政权因此有了可靠的基础。朝臣中有很多顾、陆、朱、张四姓的人士,就是后世所说的“ 吴之四姓 ”的望族。

作为孙吴政权支柱的江东大族如吴郡的顾氏、陆氏、朱氏和张氏,武力强宗如阳羡的周氏,吴兴的沈氏,钱塘的全氏等,也不愿离开他们的势力范围过远。 在孙皓统治时期,江东士族更是趋于极盛,其中的陆氏甚至发展到了”二相、五侯、将军十馀人“的地步。

2

陆机便是出身于这个吴郡陆氏。

同许多江东大姓一样,他们的祖先也是从中原迁来的,陆氏一支于西汉初年由平原般县陆乡迁至江南;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到汉末三国之时,已经非常强盛,是所谓的“吴四姓”之一,家族中先后有许多人出任高官。 其中最显赫的是陆机的祖父陆逊和父亲陆抗,连孙氏皇室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

其祖陆逊(183-245年),是孙吴的著名将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与吕蒙联手斩了刘备手下的首席大将关羽,夺得荆州,因此名声大噪,封华亭侯。黄武元年(222年)以大都督身份领兵抵抗举国来攻的刘备,打败刘兵,此外又取得对魏作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陆逊拜上大将军。赤乌七年(244年)任丞相,功勋卓著,位极人臣。

陆逊死后,由于长子早夭,他的爵位由次子陆抗继承。 陆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他在孙权时期就任节中郎将、 镇军将军 等。 孙皓 继位后,任 镇军大将军 、都督西陵、信陵、 夷道 、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 孙吴 凤凰 元年(272年),击退晋将 羊祜 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 步阐 。官拜 大司马 、 荆州牧 ,后病逝,终年49岁。

3

对于祖辈们的辉煌功绩,陆机素来与有荣焉。他在《与弟清河云诗十章》里就毫不吝啬地夸赞父祖“肇敏厥绩,武功聿举”。 家族的荣光是陆机这一生的负累,也是他心头不灭的火光。

与弟清河云诗 二章

笃生二昆,克明克俊。遵涂结辙,承风袭问。

帝曰钦哉,纂戎列祚。双组式带,绶章载路。

即命荆楚,对扬休顾。肇敏厥绩,武功聿举。

烟煴芳素,绸缪江浒。昊天不吊,胡宁弃予。

陆抗是东吴西线最高军政长官。孙吴朝廷在长达数十年的内耗中,优秀将领已经凋零殆尽,他死后,这样重大的责任无人能够接替,只能由他的几个儿子分别继承其军事指挥权。

陆抗有五个儿子,陆机是他的第四子。

陆机出生于公元261年,当时蜀汉已是强弩之末,不出两年就被司马家族掌权的魏国灭亡,刘阿斗远赴洛阳当起安乐王爷,生活逍遥而“乐不思蜀”。偏安东南的孙吴,因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反复无常,引致朝局不稳。陆机的爷爷陆逊就是在“两宫之争”中被活活气死的。

4

公元252年,孙权以71岁高龄病逝于建康。

这下子,孙吴朝堂就更加热闹了。

孙权死后,年仅十岁的 孙亮 即位,由 诸葛恪 、 孙弘 、 孙峻 等辅政。公元253年(建兴二年),诸葛恪征淮南失败,被孙峻等人所杀,大权落入孙峻之手。三年后孙峻病死,将权力交给从弟偏将军孙綝。孙綝嗜好杀戮,残虐无道,杀害了孙吴的重要将领吕据、朱异等。 旷日持久的内争也使孙吴国力遭到严重削弱。

公元258年(太平三年),孙綝废黜孙亮,迎立孙权第六子 孙休 即位。孙綝与其兄弟五人,皆管理禁军部队,权力远远超过皇帝。不久孙綝又被杀死。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但并未使孙吴的疲弊之态得到根本改善。

公元264年(元兴元年),孙休病死。这时蜀汉刚灭亡, 交趾 又叛吴降魏,魏灭蜀之战后,蜀吴联盟不攻自破,孙吴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

孙吴内部形势不稳,欲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左典军 万彧 向当时握有实权的丞相 濮阳兴 、左将军 张布 推荐 孙和 的长子 孙皓 即位。 孙皓本性残暴骄奢并且好战,在他坐稳根基之后,本性暴露无遗,他穷兵窦武频繁发动对晋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资源,大大加速了孙吴的灭亡。

5

陆机的少年时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家族的高光早已经随着父祖的去世而黯淡。但他一门五兄弟,个个才俊。 即便是国力式微的孙皓时代,也不影响江东首席大族生活的优越和华茂。门第的显耀和家族的荣光,是始终镌刻在陆机骨血里的骄傲。

公元276年(天玺元年)晋灭吴的战前准备基本完成。这时的东吴国力日下,远不是晋王朝的对手。

公元279年(天纪三年), 晋武帝 下令,以贾充都督 司马伷 、 王浑 、 周浚 、 王戎 、 胡奋 、 杜预 、 王濬 和 唐彬 等八部,分六路大举伐吴。司马伷等六将分别进攻建业的外围六合、 当涂 ,以及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昌、 夏口 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则率领灭蜀后所得的水军,由蜀地顺流东下。 孙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失败。

在对抗晋王朝的战争中,陆家老大陆晏和老二陆景在晋军南下时先后战死;陆机分领父兵,有着牙门将的头衔,也曾经一度到过国防前线的荆州,但战争打响时他恰好不在长江中游的前线而在长江下游的后方。等到大哥、二哥先后死难,这才迅即西上,载“二昆”的灵柩返回华亭家族墓地安葬,并在家守制。

陆家原本在首都健康秦淮河畔有大宅院,但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大家子不得不退回华亭老宅。

公元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师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 交州刺史陶璜坚守不降,孙皓写亲笔信相劝才降晋。西晋朝廷封孙皓为“ 归命侯 ”。 孙吴灭亡,西晋实现了统一。

一代豪门,亦随着国之灭亡飘摇于世。

未完待续……

孙权和陆逊:陆逊,是三国时期的重要的人物,对三国的局势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术界对陆逊的研究并不充分,多是从陆逊为将、为相的角度出发,分析陆逊的军事、政治、法律才能,少数的几篇文章研究了陆逊与江东政局的关系。

其中田余庆先生的两篇文章孙吴建国的道路和暨艳案及相关问题,对陆逊与孙权的关系有简单但非常重要的论述,王永平先生的陆逊与孙权之关系及其政治悲剧之原因考证对陆逊与孙权关系有较详细的论述,朱子彦先生的论陆逊比较详细的论述了陆逊的功绩。

本文试图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吸收,从陆逊与孙权的关系入手,揭示陆逊在陆氏宗族内部地位的变化,陆逊与孙权关系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思考孙权在稳定政局上所做的努力,陆逊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以期有助于加深对孙权政局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丰富陆逊的形象。

江东陆氏,世江东大族在江东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东汉末期,处于家族族长地位的应该是陆逊的从祖陆康。陆康时任庐江太守,很有政绩,陆逊因为少孤,得到了陆康的照顾,所以陆逊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这时的陆氏仍然是强盛的。

不过,在东汉末期的军事斗争中,陆康与袁术结怨,袁术派遣孙坚的长子孙策攻打陆康,城破,陆康不久也病逝了。陆氏宗族百余人,遭离饥厄,死者将半。本来兴旺的陆氏,因此战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此时的陆逊,在战前已被陆康派潜回了家乡吴郡,康遣逊及亲戚还吴,并且,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庐江之战发生于公元194年,陆逊此时也不过十余岁,而能够得以为陆康纲纪门户,可见陆逊的才能是很出众的,亦可以说明回到吴郡的陆康这一支的成员中人才不多。陆康这一支受庐江之难,损失惨重,但陆氏宗族本是吴郡吴人,根基部分并未被摧毁,是陆氏整个宗族势力仍然强大的原因。

不过,在封建的家族制下,虽然陆康这一支受到了巨大的损害,但无疑仍然是陆氏的领袖。回到吴郡的陆氏成员中,陆绩与陆逊是同样主要的人物。陆绩是陆康的少子,在封建家族长下,有着陆氏嫡宗的身份,所以虽然陆绩年幼,却当之无愧地是陆氏宗族的代表者。而陆逊因为父亲去世得早,并没有大的家庭背景,在家族地位上,是不能和陆绩相提并论的。

在辈分上,陆绩是陆逊的叔父,这两层的关系,导致在陆氏宗族内部,陆绩的地位要远高于陆逊,陆逊只能居于陆绩之下,而这一状况也是被江东人士所认可的。三国志记载:孙策在吴,张昭、张_、秦松为上宾,共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绩年少末坐,遥大声言曰:‘昔管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车。

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绩虽童蒙,窃所未安也。’昭等异焉。可见,陆绩虽然年纪小,但是能够参与到孙策的会议中,说明了陆氏在江东的地位高,亦可说明,陆绩是陆氏的代表人物,且被孙策所承认。从陆绩的言语又可知,陆绩是不亲和孙氏的。

由于孙策对庐江的攻打,导致了陆康的死亡,作为陆康少子的陆绩仇恨孙氏是很正常的。不过,陆氏和孙氏的关系很微妙,孙坚与同郡大族陆氏,如前所述,无嫌隙亦少瓜葛。二者的结怨只是因为孙策对庐江的攻打,但当时的孙策也是听命于袁术。

所以在道理上,二者的仇恨有缓和的空间,刚刚占有江东的孙氏迫切的需要大族的支持,而陆氏宗族谋求发展自然也需要与孙氏联合,孙陆之间有着互相合作的需要,这是孙策请陆绩参加会议的原因。但是,陆绩对孙氏的仇恨,导致孙陆的联合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不可能十分融洽,这对双方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陆绩由于出身的原因,即不是嫡宗,父亲又早逝,几乎没有背景可言,而陆逊的优势在于,自己已经长大,能够谋求自身发展,父亲死后,长于陆康府,与陆康的关系非常亲近,甚至曾纲纪陆康之门户,在陆氏宗族的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在陆绩与孙权冷淡的情况下,此时的陆逊积极地参与到孙权的政权建设中。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这是三国志中所记载的陆逊前期的从政情况,虽然陆逊的官职并不高,但可见其态度至少是温和的。陆逊此时最主要的突破是借着镇压会稽山贼潘临的机会,得到了招兵的权利,部曲已有二千余人,有了军事上的地位。

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颛顼   、妫姓、允姓和他族改姓。

1、出自颛顼:据说,颛顼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

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

 

2、出自妫姓(姚姓妫姓->妫姓陈氏->妫姓田氏->妫姓陆氏):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

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

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

 

3、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

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

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晋顷公灭陆浑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华夏一份子。

 

4、出自他族改姓:古代陆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平原之陆”外,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称“河南之陆”。

扩展资料

陆氏家族的名人

陆通,陆氏始祖元侯。

齐宣王少子,分封于山东平原皈县陆乡。

因地得姓,被尊为陆氏始祖。

陆贾:陆氏五世祖,西汉著名政治家、辞赋家,他自从汉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为说客出使诸侯。

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圣”,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对汉初政治曾起过较大影响。

陆逊:陆氏23世祖,三国吴国名将,善谋略,出谋击败关羽,后火攻大败刘备,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丞相。

陆抗:陆氏24世,三国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

后拜大司马、荆州牧。

陆机:陆氏25世,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陆逊之孙,官至河北大都督,后被司马颖所杀,著有《陆士衡集》。

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清河内史,与陆机并称“二陆”,著有《陆士龙集》。

陆德明:(约550-630) 唐苏州吴人,名元朗,以字显。

善言玄理,通晓经学。

历仕陈、隋,为国子助教。

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

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诸儒训诂,辨正异同,考镜源流,撰成《经典释文》,开唐人义疏先河》。

陆陇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反对王守仁的“致良说”,以“居敬穷理”为主。

陆心源: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因藏书扬名于天下。著有《潜园总集》。

陆广:元代著名画家,吴人。

陆游:山阴人,南宋时著名的诗人。曾在朝廷任官,在政治上坚决抗金,主张充实军备。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变。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诗歌,现存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生活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浑雄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均为传世名作。

陆羽:复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道专家,为人诙谐风趣,闭门著述,不愿为官,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与女词人李季兰友谊颇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人称“茶神”。

陆贾:西汉著名政治家、辞赋家,他自从汉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为说客出使诸侯。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胜”,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对汉初政治曾起过较大影响。

陆逊:三国吴国名将,善谋略,出谋击败关羽,后水攻大败刘备,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丞相。

陆俟: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名将,五百壮士镇长安,平定了安定卢水刘超等聚党万余叛军。

又在剿灭盖吴之时,战功赫赫。

陆皓东:(1867-1895) 清末广东香山人,原名中桂,字献香。初于上海学习电报技术,历充电报翻译生、领班。光绪二十年随孙中山赴天津上书李鸿章。后南下武汉,观察长江流域形势。次年,与孙中山组香港兴中会机关,谋于广州起义。因遭告密被捕,不屈遇害。

陆德明:(约550-630) 唐苏州吴人,名元朗,以字显。善言玄理,通晓经学。历仕陈、隋,为国子助教。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诸儒训诂,辨正异同,考镜源流,撰成《经典释文》,开唐人义疏先河》。

陆小曼:(1903-1965) 女。江苏武进(常州)人(生于上海)。小名小眉。1920年以父母之命嫁与王赓,后因志趣不合离异。1926年与徐志摩结合。擅绘画、演京剧。解放后,任职上海中国画院、文史馆,又任市府参事室参事。编有《爱眉小札》,与徐合作《卞昆冈》等。父陆定

陆定一:(1906- ) 江苏无锡人。笔名定一。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24年加入中国***。历任共青团区委书记,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长,少共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等。后任中共第七、八、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二十年代起,在《洪水》半月刊发表作品,有《五卅节的上海》等。后见《文艺阵地》、《八路军军政杂志》、《群众》等刊,有《晋东南军中杂记》等文。

陆蠡:(1908-1942) 浙江天台人。原名考源、圣泉。作家。1926年入杭州之江大学本科。次年秋转入上海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31年毕业。后到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任理化教员。平素喜欢科学与文艺,精通英、法语,兼熟日、俄文及世界语,业余致力翻译与写作,与吴朗西等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加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与巴金、靳以、丽尼等共同负责编辑工作。1937年创办《少年读物》半月刊,任主编。太平洋战事爆发,自千奋勇,信留学生上海主持工作。后被日本宪兵查抄、拘留受严刑折磨而牺牲。著有《海星》、《竹刀》、《囚象记》、《陆蠡散文集》,译有《葛莱齐拉》、《罗亭》、《烟》、《希腊神话》、《鲁滨逊飘流记》、《寓言诗》等。

履历秒杀99%世家子弟的陆逊,究竟有多优秀?

在我写刘备东征时,许多人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我几乎没有介绍过东吴主将陆逊?因为我觉得,陆逊出场的意义远大于夷陵之战。受《三国演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