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吴姓家谱辈分排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1收藏

安徽吴姓家谱辈分排列,第1张

吴人认为,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各家吴氏族谱,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容。清顺治十二年《(湖南)八甲湾吴氏谱序》曾说:“夫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明嘉靖丁亥《延陵吴氏谱序》也说:“谱学之兴,其有益于世也大矣,盖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把族谱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了。在古老中国,族谱的神秘意义,首在维系宗法制度,保持血统纯正。

《延陵吴氏家谱序》说得好:族谱兴起于中古而有先王之遗风。“先王宗法坏而恭敬之教亡,教亡而后谱作,谱作而后分明,分明而后义生,义生而后礼行,礼行而后祖尊。”族谱的出现,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一种挽救宗法礼制、维系血统纯正的产物。有了族谱,就有了区别、分明,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属于哪一宗、哪一支,不会乱认祖先宗派。没有族谱,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所归属。随着宗族的发展,子孙人丁繁衍分化,族人之间就会日益疏远,甚至同族兄弟都视如路人。而有了族谱,就能联络宗族同姓之间的感情。因此,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谱)(乾隆已亥吴以忱《丹徒吴氏续修谱序》)。在大多数吴姓宗谱的家范家规中,多把修谱系作为突出的一条。

正因族谱有如此重要的神秘作用,吴姓宗族无不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每次族谱之修,都要先注明受领人姓名,开明谱牒部数。宗规要求族人对族谱要留心收藏,勿视为泛常。不得乱笔涂改或让鼠咬虫伤,潮湿霉烂,更不得贪财出典,否则严惩不贷。吴氏支谱《给谱录》就规定“公议子、午、卯、酉年清明日,各携谱齐集公所,凭值年人眼同会看,倘有毁坏者听罚,其遗失出典者,议罚不轻,严追不贷。”

各家修谱,往往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吴姓族谱也不例外。一篇序文,或述本族发展历史,或述修谱缘起经过,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因此,一篇序文就是一篇简短的历史和道德文章,而同时,往往也是一篇散文佳作。

现存吴姓谱序,最早当推唐代著名文学家吴少微的《吴氏正宗谱序》。吴少微是季札的第61世孙,他的诗文雄迈高丽,与富嘉谟合称“吴富体”。此后之吴氏谱序,宋初有著名学者、龙图阁大学士吴遵路的《丹阳吴氏宗支录初编叙》。宋以降,至民国时期,文人学者、政客要人所作的吴氏谱序,就数不胜数了。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杨继盛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写本 一册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如胜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呜凤撰写本 一册

辽宁本溪·吴俄尔格氏家乘五卷 藏地: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村 (清)吴守恩纂清雍正间纂写本

辽宁辽阳·吴守近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钞本 一册

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民国)吴恩培编1940年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档案馆 (清)吴优善 吴鸿盘纂清道光三年(1823年)纂 清光绪十八年 (1892年)铁板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文管会 (清)吴宝善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纂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刻本

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藏地:河北青县崇仟镇野兀屯吴淑珍纂钞本

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仁泽堂刻本

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上海松江县博物馆 (民国)吴承祜纂 1929年1936年铅印本

江苏·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宗洛十一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瑞宗等修清光绪三年(1877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丽生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本 十册

江苏·吴氏汇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1)(民国)吴仲山纂修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江苏淋水县云合乡陈里坑屯竹窝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让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屯小吴家 (民国)吴祖起纂 1916年锦绣堂木活字本

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藏地:江苏赣榆县档案馆 (民国)吴怀镡重修 1937年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淮阴·南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图书馆 (清)吴昆田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翻刻本

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民国)吴其稑等重修 1921年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清)吴芸等纂 1935年石印本

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引孙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朱印本 四册

江苏仪徵·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藏地: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农屯清道光间重印本

江苏泰州·富安县吴氏重修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图书馆 (清)吴嘉珠纂修清嘉庆十六年至德堂刻本 八册

江苏泰州·海陵南圯塘吴氏族谱□□卷 藏地:江苏丹阳县图书馆(存爱字吴卷 6、忠字号卷1、2、4—6)(民国)姚龙光重修 1919年木刻本

江苏·高邮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郭桥乡友映屯塘河队 (民国)吴金波重修 1924年石印本

江苏兴化·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南京市博物馆 (清)吴春元 吴占熊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八十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章焕六修清咸丰八年(1858年)铅印本 二十八册

江苏·如皋吴氏重修家乘十五卷 藏地: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清)赵坤连纂辑 清光绪八年(1882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三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江 吴杓等重修 1925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四册

江苏镇江·古润吴氏重修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锡纯等重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均安堂刊本

江苏镇江·开沙吴氏三修宗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吉林大学 (清)吴国桢主修 解簠编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怡德堂刻本 四册

江苏镇江·延陵京江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美国 (清)吴世铮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江苏常州·毗陵吴氏续修宗谱八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富德吴其贤等续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让堂木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川法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思让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美国 (民国)吴祥鸿等修 1925年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清)吴赓麟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八卷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吴允祥 吴有章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木刻本六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二十四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观周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木刻本二十四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续编□□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8)民国间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常州·毗陵西郊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志尚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振宜堂刊本 八册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续修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世仁 吴培育等修 1913年至德堂铅印本 二十册

江苏常州·毗陵宣庄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德洪 吴德兆纂修 1914年木刻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统谱□□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 1916年至德堂刊本

江苏无锡·锡山延陵(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山西省文史馆 (清)吴人秀吴世馄纂修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亭甫纂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钞本 二册

江苏无锡·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四川省图书馆 (存一册)清同治间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辽宁图书馆 (存卷首、卷1—13)美国 (清)吴振钧等修清光绪八年(1882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祥霖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德祠木活字本五册江苏无锡·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末三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叔渭等修 191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闾江吴氏续修宗谱十八卷 藏地:复旦大学 (清)吴超然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远堂木活字本

江苏江阴·严渍吴氏宗谱四十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任震初纂修清同治八年(1896年)恩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翔九等九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活字本 二十册

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二十五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吴增甲纂修 1949年源德堂铅印本 二十五册

江苏宜兴·吴氏宗谱二十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唱续修 1929年继述堂木刻本 二十四册

江苏宜兴·钟离吴氏重修忠义分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莲溪编纂 1947年恩敬堂铅印本 八册

江苏苏州·吴氏家乘三卷 藏地:江苏苏州图书馆 (清)吴潮吴文垲修 清据嘉庆六年(1801年)源远堂本钞本 二册

江苏常熟·新修丹阳分常熟吴氏支谱六卷 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 (清)吴焕文吴焯等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修稿本 五册

江苏常熟·海虞城东吴氏支谱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间钞本一册

江苏吴县·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清康熙间刊本 一册

江苏吴县·武山西金村吴氏世谱四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公肃等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刊本 八册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谱六卷藏耻』匕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历史系 (清)吴永锡 吴定国等修清乾隆七年(1742年)洞庭祠堂刻本 六册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四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哲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刻本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六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2—6)(清)吴经望等纂修 清道光九年至十一年(1829—1831年)刻本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懋煜辑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钞本 六册

江苏昆山·徽州吴氏迁昆支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鸿畴编辑民国间苏州大苏印刷公司铅印本一册

江苏·吴江吴氏族谱三十五卷 藏地:河北大学 福建省图书馆 (存卷 6、7)(清)吴安国续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木刻本 十六卷

吴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近庄纂 吴祥霖补辑清宣统元年(1909年)活字本 六册

浙江杭州·吴氏家谱□□卷 藏地:河北大学(存六卷)钞本

浙江杭州·吴氏族谱 ·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钞本

浙江·余杭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之梁吴载有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木活字本二册浙江·余杭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光煜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承善堂活字本八册

浙江余杭·延陵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佘杭县塑料厂木活字本

浙江·萧山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斐续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爱敬堂木活字本

浙江·萧山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瑞芝等重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爱敬堂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泰顺·九绽吴氏族谱四卷 藏地:浙江泰顺县文博 (清)蔡葆贞重辑钞本

浙江嘉兴·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嘉兴市图书馆 (清)吴蹯重修清咸丰九年(1860年)钞本 二册

浙江海宁·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吉林大学 浙江图书馆 (清)吴芸孙 吴昌年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刻本 二册

浙江桐乡·州钱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藏地:美国 (清)吴学浚等修清光绪五年(1879年)永怀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平湖·吴氏本支家谱不分卷 藏地:人民大学 辽宁图书馆 (清)吴若娘续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活字本 二册

浙江·海监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吴本智等修清咸丰九年(1859年)写本 一册

浙江海监·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吴昌年 吴昌祺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刻本 二册

浙江湖州·菱湖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吴衍麟纂修清同治四年(1865年)钞本 六册

浙江湖州·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容光续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本 四册

浙江湖州·下塘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人民大学 上海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孝诚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刻本

浙江湖州·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邦诠吴孝诜等续修 1931年刊本 六册

浙江湖州·皂湖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秋香 陈溶新重修 1933年世德堂木刻本 四册

浙江长兴·吴氏宗谱十卷 藏地:浙江长兴县白阜乡大齐口村屯 (清)吴俊卿主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935年)凤林堂木刻本

浙江绍兴·会稽吴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 (明)吴链修 林乔纂明嘉靖钞本 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十五卷序状志铭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吴有临纂修明万历刻天启六年(1626年)重修本 八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三十一部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辽宁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存十一部)日本 美国 (清)吴国梁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本

浙江绍兴·山阴州山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隐编订 1916年活字本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州山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人民大学 浙扛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善庆编 1919年刻本 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浙江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邦枢等纂修 1924年刻本

浙江东阳·渤海郡鸡峰吴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浙江东阳县象岗乡 1926年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义乌·椒山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金华市文管会(存卷1)清道光十年(1830年)木刻本

浙江义乌·椒山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金华市文管会清咸丰五年(1855年)木刻本

浙江义乌·延陵吴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德洗等纂修 1925年活字本 四十五册

浙江衢州·吴氏宗谱二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 (民国)吴礼荣重修 1917年刻本 一册浙江衢县·铜峰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民国间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县·延陵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 (民国)吴长安 吴元骏等修 1948年衢城北隅居士郑荫槐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常山·柏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连塘屯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柏溪吴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石村杨瀚八修木刻本

浙江常山·梧峰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存卷1)(清)吴鉴 吴绍达等续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木活字本

浙江常山·梧峰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存卷1—3)(清)吴可权修清道光二十四木活字本

浙江仙居·厚仁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6、卷末)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木活字本

浙江仙居·吴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缺卷3、4、6、7、13、18、26)清同治十年(1871年)木活字本

浙江天台·吴氏宗谱略存不分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志勤重修清乾隆钞本 六册

浙江黄岩·黄邑凤洋湖头东吴氏宗谱九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1)(清)吴际清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浙江遂昌·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湖山乡大畈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本 五册

浙江遂昌·平昌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石练乡 1934年刻本

浙江遂吕·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对正乡山前屯民国间刊本

浙江松阳·岗头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浙江松阳县樟溪乡岗头屯 (民国)吴家斌主修 1921年木刻本

安徽·吴氏宗谱三十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吴燮和等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木活字本 三十四册

安徽·吴氏重修宗谱□□卷 藏地:安徽安庆市图书馆(存卷12)民国间兴让堂木活字本

安徽合肥·东乡吴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重仁 吴门南等修清光绪六年(1880年)刊本 二十册

安徽·芜湖吴氏宗谱□□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存卷首、卷1)(民国)吴官生纂 1931年木活字本

安徽泾县·泾川茂林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缺卷4)

安徽图书馆 美国(明)吴范道等纂明万历八年(1580)刊本

安徽泾县·延陵吴氏宗谱十三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大学 (清)吴一湫纂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刻本 十二册

安徽泾县·石匮吴氏族谱正编六卷首一卷附旧编二卷首一卷附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刻本 八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四代饮旌五世同堂全图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慎月编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安徽泾县·吴氏始祖图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清钞本 一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谱系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民国)吴家骏手录 1932年写本 一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民国)吴家骏录订 1934年精钞本一册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新安世家梢云吴田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钞本 一册

  1 安徽合肥,桐城字辈:包拯 包繶 包永年 包完 林正延梦 (排行)裕福德胜仲道相文大宗原一本国泰允长清;礼义遵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康隆敦昌定 普兴常焕仁 景瑞益绍久 茂修贞尚宏 《万卷堂》迁桐始祖(元)裕祯,字世龙,号效伯;(迁肥始祖)(明)吏员,行名福三,字生亭。

  2 某支 包氏字辈:诒德燕翼,永应习俗,作辅永远,洪泽延长,兴家有道,安国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3 江苏仪征谢集月塘:先继志尊祖,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授经堂》明朝洪武年间包质朴,字朴轩 配陈氏 宣德年由江西省南昌府进贤县始迁江都 后又迁至江苏省仪征市)

  4 江苏仪征移居字辈:天生德金永,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与民包1993年联谱《芝兰堂》

  5 江苏江阴文林字辈: 待叙排行(包拯之孙包景年后裔 孝肃奏折和家谱)《秀干堂》

  6 江苏扬中三茅镇 :仁义礼智信,庸熙福泽常,平安节庆春(包旭初,扬州江扬中路568号)

  7 江苏泰州兴化字辈:良国培庆,允文宗善(包拯35世) (包拯后裔,元代包实迁入)

  8 山东济宁嘉祥字辈:玉金顺广殿兴, (明朝由山西洪洞迁入)

  9 山东烟台包氏字辈:玉绍世敦德 (300年前由云南省迁入)

  10 山东海阳 :作善维贤光宗守法,明胜子先家传元楷(明朝洪武包武,由安徽合肥迁入)

  11 四川遂宁包氏字辈: 天国明正九,十大永长安。 四川大英县包九云)

  12 四川邻水包氏字辈:包拯12世包元恒(1421年) 有子应大丹 志胜永嘉兰 从金万国顺 孟季月中安善述光前美

  13 四川成都包氏字辈:文起能光祖, 英华奕世兴,勋尤辉国卓,万代有名真(湖北省麻城孝感乡包元恒于明朝洪武年迁至四川新都一带)

  14 四川大邑包氏字辈: 林永文国龙 洪月万朝玉 启先恒煜光 清正德流长

  15 重庆巴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继祥(1737年)良玉士国大 承永顺明宗 万代兴荣

  16 重庆渝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溢海(1660年)洪涌宇从朝 元甲第开明 清正乾坤光 华福寿星

  17 贵州贵阳包氏字辈: 国政育明良 家和发增强 忠孝福泽大 人义方正长

  18 贵州冠英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嗣(1641年)云源茂廷章 德世学中和 正恩承祖泽 祥

  19 贵州大方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象(1632年)志澄先式永 国正天兴顺 官清民自安

  20 贵州普定包氏字辈:包拯20世包学诗(1651年)胜正弘士文 廷大永元其 继兴毓桂

  21 贵州宣威包氏字辈: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排行) 必有元兼俨 禳希怡什智 杞凤良 万宣 毓轸文士迎 焕汝于维其 继崇广宇致 庆圣道欣安

  22 浙江乐清柳市 :包拯 包绶 包康年(公未禄卒,同宗包闻绍长子包惟莘过继) 包惟莘 汝昂履志许克善 讲明清胪百代兆 吉一朝崇祖成德 尚贤永膺福钜起(礼)秀(义)景(遵)元(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包拯第32代“起”与安徽省合肥联谱“礼”开始统一排行字辈)

  23 浙江泰顺县新浦乡:文元一应,君奇士正,兆天起圣,立国长发,其祥邦家,繁荣昌盛,百世奕芳芳 (泰顺的始祖包全公是包驮公的第十代)包宅村始祖包全,生于唐天宝六年(747),唐贞元元年(785)进士,贞元二十一年(805)任福州长溪知县。包全于唐元和六年(811),“沿剡水,跨天台,历东瓯,爱其山水之胜,风物之美,气候温暖……自安固西江溯流而上,盘桓深入,溪水潺湲,林峦峭耸,舸牵既穷,乃弃舟登岸而入……”见其地适于安居乐业,“遂伐木之佳者以为庐,锄活阪以为园,瀹清泉以为池,种芝术,兰芷,委此而终老……”

  24 浙江台州包氏字辈:虎言随祖永成昌

  25 浙江温州文成县珊溪镇:德大启文士正昌 明经广学绍忠良 光联上国家声永 瑞兆庆云化日长

  26 浙江东阳市防军 :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 铉绣邑宗火 孟士永德尧 良尚应烘懋 光佳锡清和 聿焕钟淳秀 炳元钦仕公 祖志恒铭记

  27 浙江景宁县郑坑乡:景中时上志,廷耀德明良,国佐兴邦泰,熙光永世昌。上党郡《清河堂》(石柱村)包驮公约公元557年自润州丹阳(现在的江苏镇江)迁徙景宁县鹤溪镇,后来再次从丹阳到景宁元末明初从鹤溪迁到北山,清朝迁到石柱 。

  28 浙江遂昌县湖山乡:朝立志定弦明 (建洋村)

  29 浙江宁波市镇海 :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包必胜 (排行) 有元璋荣容世胜敬昊干深本钥仲奎光士复盛祖振大起(玉)于斯贤豪庆济楚佩玉冠朝家,从云佐圣世,海东沛德长,克承恢宗绪 (钟包村名人包玉刚)

  30 浙江松阳县横樟 :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 仁绍池寿忠 睿子随文庭 时希有肇大 应继经国涵,玉日士人立,志明绍加学,秉政延宗帮,永定芳世茂,成培祖德光

  31 浙江建德市乾潭芝峰:正大诚(光)明,严熙纪志

  32 湖北省赤壁市包氏旌义宗谱序记载:月玄丹桂,谟列贤臣,才应世昌,文廷傅能,殿堂传忠,卿所启元,克绳祖功,源远俊泉;时运亨通,家齐孝敦,志同心合,道立法存,谋求卓著,经济超群,儒林学士,美在其中;振奋向前,优风本当,兴旺腾达,华厦精尚,族勇增丁,文武其强,繁衍无尽,章节流芳。 (包月山公字淑唐朝由河南开封府详符县迁入《上党堂》嘉鱼崇阳沔阳郧阳襄阳公安谷城陕西湖南澧洲华容河南等地居多)

  33 湖北随州包氏字辈:之宗益德艳义 (殷店镇大河口乡)

  34 湖北梦县沙河乡 :大光其道,振兴祖业,诗书立意,昌明宗德 (黄渡村包家塔)

  35 湖北麻城 :包拯12世包明山(1369年) 蛟宣宪仲函 廷远一珠仕 朝必立文才 奎光耀德泽原承先

  36 湖南泸溪包氏字辈:包拯13世包郁山(1380年)包可源 子文志永显 世大如朝廷 国正天心顺 贤良忠太昌 敦伦承先庆

  37 福建上杭包氏字辈:包拯9世包纯白(1333年)包七郎 包三九郎 包千一郎 万文宗远珊 世卢协韶觐 登歧志杨育 儒业承东汉 龙图继起昌

  38 青海互助包氏字辈:安邦民国泰,中华延世昌。

  39 广东韶关包氏字辈:砚清贵宗望岐玉,万宏正大光,明发永其祥,承先世泽昌,贤才洵继美,德业自留芳。

一 包氏最新起源: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芈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载,春秋时楚大夫申包胥(楚君蚡昌之裔)之后,以王父字为氏。②出自风姓。据《路史》载,相传古帝庖牺氏(即伏羲氏)之后有包姓。③他姓改姓而来。据《后汉书》载,丹阳(今安徽宣城)包氏,其先为泰山鲍氏,王莽时避难,鲍叔牙后裔去鱼为包。④出自他族。宋时番部俞龙琦率属来降,自言闻包侍制(即包拯)为朝廷忠臣,乞赐姓包;金时女真人有此姓;清满洲八旗姓乌雅氏后有改姓包者;清辽宁岫岩蒙古八旗之裔有包姓;居内蒙古东北部原蒙古孛儿只斤氏,汉姓为包;今瑶、彝、土家、东乡、回等民族均有包姓。

   始祖:庖牺氏 申包胥 鲍叔牙

二 郡望:

  1 丹阳郡 西汉改鄣郡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浙江天目山以西,浙江新安江江北地区。

  2 上党郡 战国时韩国初置,秦灭韩后因之。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时移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辖镜相当于今山西境内沁水以东地区。

三 堂号:

  刚毅堂、清河堂、孝肃堂、秀干堂、遗砚堂, 均来自包拯。宋时包拯,除龙图阁大学士,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立朝刚毅,贵戚宦官无不敛手,男女老少皆知其名。卒谥忠肃。

  其它自立堂号:上党堂、丹阳堂、万卷堂、积善堂、授经堂、芝兰堂、增庆堂等。

四 字辈: 排行字辈原为族聚而设,相逢呼唤之间便知长幼

1 安徽合肥,桐城字辈:包拯 包繶 包永年 包完 林正延梦 (排行)裕福德胜仲道相文大宗原一本国泰允长清;礼义遵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康隆敦昌定 普兴常焕仁 景瑞益绍久 茂修贞尚宏 《万卷堂》迁桐始祖(元)裕祯,字世龙,号效伯;(迁肥始祖)(明)吏员,行名福三,字生亭。

2 某支 包氏字辈:诒德燕翼,永应习俗,作辅永远,洪泽延长,兴家有道,安国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3 江苏仪征谢集月塘:先继志尊祖,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授经堂》明朝洪武年间包质朴,字朴轩 配陈氏 宣德年由江西省南昌府进贤县始迁江都 后又迁至江苏省仪征市)

4 江苏仪征移居字辈:天生德金永,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与民包1993年联谱《芝兰堂》

5 江苏江阴文林字辈: 待叙排行(包拯之孙包景年后裔 孝肃奏折和家谱)《秀干堂》

6 江苏扬中三茅镇 :仁义礼智信,庸熙福泽常,平安节庆春(包旭初,扬州江扬中路568号)

7 江苏泰州兴化字辈:良国培庆,允文宗善(包拯35世) (包拯后裔,元代包实迁入)

8 山东济宁嘉祥字辈:玉金顺广殿兴, (明朝由山西洪洞迁入)

9 山东烟台包氏字辈:玉绍世敦德 (300年前由云南省迁入)

10 山东海阳 :作善维贤光宗守法,明胜子先家传元楷(明朝洪武包武,由安徽合肥迁入)

11、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天廷正大光明德维兴振,凤翔飞上阁,荣昌进云景

(另一种:天廷正大光明德维兴香,忠厚传家荣)(明末清初由福建迁入现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

12 四川遂宁包氏字辈: 天国明正九,十大永长安。 四川大英县包九云)

13 四川邻水包氏字辈:包拯12世包元恒(1421年) 有子应大丹 志胜永嘉兰 从金万国顺 孟季月中安善述光前美

14 四川成都包氏字辈:文起能光祖, 英华奕世兴,勋尤辉国卓,万代有名真(湖北省麻城孝感乡包元恒于明朝洪武年迁至四川新都一带)

15 四川大邑包氏字辈: 林永文国龙 洪月万朝玉 启先恒煜光 清正德流长

16 重庆巴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继祥(1737年)良玉士国大 承永顺明宗 万代兴荣

17 重庆渝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溢海(1660年)洪涌宇从朝 元甲第开明 清正乾坤光 华福寿星

18 贵州贵阳包氏字辈: 国政育明良 家和发增强 忠孝福泽大 人义方正长

19 贵州冠英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嗣(1641年)云源茂廷章 德世学中和 正恩承祖泽 祥

20贵州大方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象(1632年)志澄先式永 国正天兴顺 官清民自安

21 贵州普定包氏字辈:包拯20世包学诗(1651年)胜正弘士文 廷大永元其 继兴毓桂

22 贵州宣威包氏字辈: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排行) 必有元兼俨 禳希怡什智 杞凤良 万宣 毓轸文士迎 焕汝于维其 继崇广宇致 庆圣道欣安

23 浙江乐清柳市 :包拯 包绶 包康年(公未禄卒,同宗包闻绍长子包惟莘过继) 包惟莘 汝昂履志许克善 讲明清胪百代兆 吉一朝崇祖成德 尚贤永膺福钜起(礼)秀(义)景(遵)元(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包拯第32代“起”与安徽省合肥联谱“礼”开始统一排行字辈)

24 浙江泰顺县新浦乡:文元一应,君奇士正,兆天起圣,立国长发,其祥邦家,繁荣昌盛,百世奕芳芳 (泰顺的始祖包全公是包驮公的第十代)包宅村始祖包全,生于唐天宝六年(747),唐贞元元年(785)进士,贞元二十一年(805)任福州长溪知县。包全于唐元和六年(811),“沿剡水,跨天台,历东瓯,爱其山水之胜,风物之美,气候温暖……自安固西江溯流而上,盘桓深入,溪水潺湲,林峦峭耸,舸牵既穷,乃弃舟登岸而入……”见其地适于安居乐业,“遂伐木之佳者以为庐,锄活阪以为园,瀹清泉以为池,种芝术,兰芷,委此而终老……”

25 浙江台州包氏字辈:虎言随祖永成昌

26 浙江温州文成县珊溪镇:德大启文士正昌 明经广学绍忠良 光联上国家声永 瑞兆庆云化日长

27 浙江东阳市防军 :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 铉绣邑宗火 孟士永德尧 良尚应烘懋 光佳锡清和 聿焕钟淳秀 炳元钦仕公 祖志恒铭记

28 浙江景宁县郑坑乡:景中时上志,廷耀德明良,国佐兴邦泰,熙光永世昌。上党郡《清河堂》(石柱村)包驮公约公元557年自润州丹阳(现在的江苏镇江)迁徙景宁县鹤溪镇,后来再次从丹阳到景宁元末明初从鹤溪迁到北山,清朝迁到石柱 。

29 浙江遂昌县湖山乡:朝立志定弦明 (建洋村)

30 浙江宁波市镇海 :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包必胜 (排行) 有元璋荣容世胜敬昊干深本钥仲奎光士复盛祖振大起(玉)于斯贤豪庆济楚佩玉冠朝家,从云佐圣世,海东沛德长,克承恢宗绪 (钟包村名人包玉刚)

331 浙江松阳县横樟 :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 仁绍池寿忠 睿子随文庭 时希有肇大 应继经国涵,玉日士人立,志明绍加学,秉政延宗帮,永定芳世茂,成培祖德光

32 浙江建德市乾潭芝峰:正大诚(光)明,严熙纪志

33 湖北省赤壁市包氏旌义宗谱序记载:月玄丹桂,谟列贤臣,才应世昌,文廷傅能,殿堂传忠,卿所启元,克绳祖功,源远俊泉;时运亨通,家齐孝敦,志同心合,道立法存,谋求卓著,经济超群,儒林学士,美在其中;振奋向前,优风本当,兴旺腾达,华厦精尚,族勇增丁,文武其强,繁衍无尽,章节流芳。 (包月山公字淑唐朝由河南开封府详符县迁入《上党堂》嘉鱼崇阳沔阳郧阳襄阳公安谷城陕西湖南澧洲华容河南等地居多)

34 湖北随州包氏字辈:之宗益德艳义 (殷店镇大河口乡)

35 湖北梦县沙河乡 :大光其道,振兴祖业,诗书立意,昌明宗德 (黄渡村包家塔)

36 湖北麻城 :包拯12世包明山(1369年) 蛟宣宪仲函 廷远一珠仕 朝必立文才 奎光耀德泽原承先 36 湖南泸溪包氏字辈:包拯13世包郁山(1380年)包可源 子文志永显 世大如朝廷 国正天心顺 贤良忠太昌 敦伦承先绪

38 福建上杭包氏字辈:包拯9世包纯白(1333年)包七郎 包三九郎 包千一郎 万文宗远珊 世卢协韶觐 登歧志杨育 儒业承东汉 龙图继起昌

39 青海互助包氏字辈:安邦民国泰,中华延世昌。

40 广东韶关包氏字辈:砚清贵宗望岐玉,万宏正大光,明发永其祥,承先世泽昌,贤才洵继美,德业自留芳。

五 分布:

包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在古代,包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丹阳。包氏门中,有“经传储贰,望重集贤”之说,其意为东汉的包咸曾入宫教授太子(储贰),唐朝的包融官至集贤殿学士。丹阳包氏肇始于东汉。据《丹阳县志》(光绪版)载“汉,包咸,字子良,自长安归乡里……”他是东汉名儒,为丹阳第一位被载入史册的人。丹阳《包氏族谱》序言:丹阳包姓自汉朝包咸以《论语》起家,因他和他的儿子包福都做过皇太子的老师,名声非常显赫。申胥裔更远,荆林泽偏长。

申包胥的后人包安始居上党,后又移居湖水县万安乡十二坊五阁村。于公元588年农历9月为隋文帝护驾南征有功,被赐为平南侯。后因与太子杨广(隋炀帝)颉颃不合,便激流勇退,携家眷及孥仆共三十余人,置田数千亩,居在万顷洋的西侧,并建五阁以成村,表示不忘旧居之意。唐代的包融,是包胥第26世孙,生有包何、包佶二子,时称“三包”。死后均葬于丹阳延陵。《唐才子传》为其分别列传。明朝永乐初年,包拯之十五世孙子富,原来定居于姑苏崇明(苏州府),因嗜好山水,遍游名胜,后携家小定居丹阳北乡包港(九曲河入口处),子富公成为包港包姓始迁之祖。清光绪版《包氏宗谱》载,至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包港包氏已历十三代。云阳包氏的宗祠均取先贤包拯的谥号为名,称“孝肃堂”。

目前,丹阳包氏居住在新桥、皇塘、里庄、运河、麦溪、全州、珥陵等地。包氏入闽始祖字十郎,号纯白,讳始仁。祖籍山西上党(今山西长治),先祖数次南迁后落籍于江西建昌府南城包家坊。旧谱相传,纯白“始贡于宋孝宗隆兴间,得选汀州教授。”又“尝权知上杭县事,解组后遂退隐小陈坑而奠宅焉。”。上杭南部边陲汀江西岸的小陈坑(今下都乡新寨村),从此成为闽杭包氏的发祥之地。

六 名人: 包胥公:楚大夫,复楚忠臣,居上党,赞曰:时为大夫,伍胥反楚,向秦乞师,不辞劳苦,忠义贯日,历代罕有,伟哉胥公,名传万古,配姚氏一品夫人。

  包咸(前6-后65),东汉经学家。会稽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字子良。少为诸生,受业长安。习《鲁诗》、《论语》。王莽末,为赤眉军所执,旋得释,客居东海,立精舍讲学。光武帝时,举孝廉,除郎中,授太子(即明帝)《论语》。明帝时,累迁大鸿胪,颇见信宠。

  包融,唐诗人。行二。原籍湖州(今浙江湖州),徙居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遂为延陵人。开元中,以张九龄荐,历仕怀州司户参军、集贤院学士、大理司直等职。卒后以子贵,赠秘书监。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善诗,有《丹阳集》。

  包拯(999-1062),北宋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仁宗时进士。曾任州、县官,后升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他为官刚直不阿。他主张对外严修武备,精选将才,招募义勇,广储粮食,以抵御外侮;对内抑制宦戚特权,选用贤俊,广开言路,整饬吏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强调立法必须既要对国家有利,又要对百姓无害;反对随意变更法令,主张务德慎利,明正赏罚。他严格执法,铁面无私,敢于摧折权贵,为民伸冤。包拯在后世被广为称颂,民间誉为包青天,并编有许多颂扬其事迹的文艺作品。

  包世臣(1775-1855),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曾任江西新喻知县。工诗文,随邓石如学习书法,初习唐宋诸家,后转师北朝碑刻,晚年又师法王羲之、王献之,笔法以侧锋取势,提倡碑学,影响极大。《艺舟双楫》为其著作《安吴四种》之一。

  其他包姓名人有隋学者包恺;唐诗人包何、包佶;宋大臣包恢,经学家包定,画家包贵;明大臣包见捷、包节;清大臣包涛,学者包彬,书法家包衍,画家包栋等。近当代包姓名人有爱国民主人士包尔汉,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香港实业家包玉刚,作家包川,画家包辰初,**摄影师包杰等。 包玉刚:祖籍浙江宁波。香港巨富。号称世界船王。只用短短20 年,就白手兴家建立庞大的航运王国,雄踞世界十大船王之首。

  包 兰 女,1966年10月生,江苏苏州人。 1987年7月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馆员、苏州市园林博物馆秘书。

  包 龙 男,1939年出生,内蒙古哲里木人,主任医师,锡盟蒙医研究所技术顾问(原所长),内蒙古蒙医学会常务理事,锡盟蒙医学会副理事长。  

  包 钢 男,1937年1月生,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原任队员于无锡日报社。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摄影学会会员。

  包东智 男,1943年11月生。现任河北省邮电科技情报中心站站长、曾任河北省邮电科研所软科学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等职。

  包望敏 男,1910年1月生,福建省屏南县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1932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同年8月到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任教。1933年转任浙江杭州高级农校农科主任。1935年9月赴美国明尼索达大学研究生院留学,获硕士学位。

  包文其 男,1951年9月出生,浙江人。中共党员。杭州市劳动模范。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包永祺 1934年4月生。浙江上虞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浙江省宁波农业学校。浙江天台县农业局站长。高级农艺师。

  包忠文 男,1932年生,浙江东阳人。教授。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校图书馆馆长,南京作家协会主席。

包继周 男, 1925年生, 江苏仪征市谢集乡人。长塘包授经堂质朴公21世。1941年参加革命新四军,抗日期间参加过淮南阻击战,1946年加入中国***;解放期间,参加淮海渡江战役;建国后又抗美援朝负伤四次荣获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抗美援朝奖章各一枚其它大小战役记念奖章数枚1963年转业至仪征1984年离休享受正处级待遇 2007年农历二月初八病故辞世,享年83岁。葬于仪征北郊墓园。

包 氏

姓氏起源

出自风姓,为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太昊(伏羲)的后代。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庖牺或庖羲。据《路史》载:包羲氏后有包氏。

 出自申姓,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申包胥,楚国君蚡冒的后裔,故又称王孙包胥。他曾赴秦国求兵援楚。申包胥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包字为姓,为包氏。

 据《后汉书》载,丹阳包氏,本为鲍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鲍为包,成为包姓的一支。

姓氏起源 1、出自风姓,为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太昊(伏羲)的后代。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庖牺或庖羲。据《路史》载:"包羲氏后有包氏"。 2、出自申姓,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申包胥,楚国君蚡冒的后裔,故又称王孙包胥。他曾赴秦国求兵援楚。申包胥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包字为姓,为包氏。 3、出自鲍姓,据《后汉书》载,丹阳包氏,本为鲍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鲍为包,成为包姓的一支。 4、出自满族老姓汉化,改为包姓的满族老姓包括:巴雅拉氏、拜察氏等。 5、蒙古族包姓,成吉思汗直系后代,黄金家族,包尔积金氏(或称孛尔只金、博尔济吉特),蒙古族第一大姓。 包姓目前主要分支(部分) 1 安徽合肥,桐城字辈:包拯 包繶 包永年 包完 林正延梦 (排行)裕福德胜仲道相文大宗原一本国泰允长清;礼义遵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康隆敦昌定 普兴常焕仁 景瑞益绍久 茂修贞尚宏 《万卷堂》迁桐始祖(元)裕祯,字世龙,号效伯;(迁肥始祖)(明)吏员,行名福三,字生亭。 2 某支 包氏字辈:诒德燕翼,永应习俗,作辅永远,洪泽延长,兴家有道,安国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3 江苏仪征谢集月塘:先继志尊祖,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授经堂》明朝洪武年间包质朴,字朴轩 配陈氏 宣德年由江西省南昌府进贤县始迁江都 后又迁至江苏省仪征市) 4 江苏仪征移居字辈:天生德金永,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与民包1993年联谱《芝兰堂》 5 江苏江阴文林字辈: 待叙排行(包拯之孙包景年后裔 孝肃奏折和家谱)《秀干堂》 6 江苏扬中三茅镇 :仁义礼智信,庸熙福泽常,平安节庆春(包旭初,扬州江扬中路568号) 7 江苏泰州兴化字辈:良国培庆,允文宗善(包拯35世) (包拯后裔,元代包实迁入) 8 山东济宁嘉祥字辈:玉金顺广殿兴, (明朝由山西洪洞迁入) 9 山东烟台包氏字辈:玉绍世敦德 (300年前由云南省迁入) 10 山东海阳 :作善维贤光宗守法,明胜子先家传元楷(明朝洪武包武,由安徽合肥迁入) 11 四川遂宁包氏字辈: 天国明正九,十大永长安。 四川大英县包九云) 12 四川邻水包氏字辈:包拯12世包元恒(1421年) 有子应大丹 志胜永嘉兰 从金万国顺 孟季月中安善述光前美 13 四川成都包氏字辈:文起能光祖, 英华奕世兴,勋尤辉国卓,万代有名真(湖北省麻城孝感乡包元恒于明朝洪武年迁至四川新都一带) 14 四川大邑包氏字辈: 林永文国龙 洪月万朝玉 启先恒煜光 清正德流长 15 重庆巴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继祥(1737年)良玉士国大 承永顺明宗 万代兴荣 16 重庆渝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溢海(1660年)洪涌宇从朝 元甲第开明 清正乾坤光 华福寿星 17 贵州贵阳包氏字辈: 国政育明良 家和发增强 忠孝福泽大 人义方正长 18 贵州冠英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嗣(1641年)云源茂廷章 德世学中和 正恩承祖泽 祥 19 贵州大方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象(1632年)志澄先式永 国正天兴顺 官清民自安 20 贵州普定包氏字辈:包拯20世包学诗(1651年)胜正弘士文 廷大永元其 继兴毓桂 21 贵州宣威包氏字辈: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排行) 必有元兼俨 禳希怡什智 杞凤良 万宣 毓轸文士迎 焕汝于维其 继崇广宇致 庆圣道欣安 22 浙江乐清柳市 :包拯 包绶 包康年(公未禄卒,同宗包闻绍长子包惟莘过继) 包惟莘 汝昂履志许克善 讲明清胪百代兆 吉一朝崇祖成德 尚贤永膺福钜起(礼)秀(义)景(遵)元(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包拯第32代“起”与安徽省合肥联谱“礼”开始统一排行字辈) 23 浙江泰顺县新浦乡:文元一应,君奇士正,兆天起圣,立国长发,其祥邦家,繁荣昌盛,百世奕芳芳 (泰顺的始祖包全公是包驮公的第十代)包宅村始祖包全,生于唐天宝六年(747),唐贞元元年(785)进士,贞元二十一年(805)任福州长溪知县。包全于唐元和六年(811),“沿剡水,跨天台,历东瓯,爱其山水之胜,风物之美,气候温暖……自安固西江溯流而上,盘桓深入,溪水潺湲,林峦峭耸,舸牵既穷,乃弃舟登岸而入……”见其地适于安居乐业,“遂伐木之佳者以为庐,锄活阪以为园,瀹清泉以为池,种芝术,兰芷,委此而终老……” 24 浙江台州包氏字辈:虎言随祖永成昌 25 浙江温州文成县珊溪镇:德大启文士正昌 明经广学绍忠良 光联上国家声永 瑞兆庆云化日长 26 浙江东阳市防军 :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 铉绣邑宗火 孟士永德尧 良尚应烘懋 光佳锡清和 聿焕钟淳秀 炳元钦仕公 祖志恒铭记 27 浙江景宁县郑坑乡:景中时上志,廷耀德明良,国佐兴邦泰,熙光永世昌。上党郡《清河堂》(石柱村)包驮公约公元557年自润州丹阳(现在的江苏镇江)迁徙景宁县鹤溪镇,后来再次从丹阳到景宁元末明初从鹤溪迁到北山,清朝迁到石柱 。 28 浙江遂昌县湖山乡:朝立志定弦明 (建洋村) 29 浙江宁波市镇海 :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包必胜 (排行) 有元璋荣容世胜敬昊干深本钥仲奎光士复盛祖振大起(玉)于斯贤豪庆济楚佩玉冠朝家,从云佐圣世,海东沛德长,克承恢宗绪 (钟包村名人包玉刚) 30 浙江松阳县横樟 :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 仁绍池寿忠 睿子随文庭 时希有肇大 应继经国涵,玉日士人立,志明绍加学,秉政延宗帮,永定芳世茂,成培祖德光 31 浙江建德市乾潭芝峰:正大诚(光)明,严熙纪志 32 湖北省赤壁市包氏旌义宗谱序记载:月玄丹桂,谟列贤臣,才应世昌,文廷傅能,殿堂传忠,卿所启元,克绳祖功,源远俊泉;时运亨通,家齐孝敦,志同心合,道立法存,谋求卓著,经济超群,儒林学士,美在其中;振奋向前,优风本当,兴旺腾达,华厦精尚,族勇增丁,文武其强,繁衍无尽,章节流芳。 (包月山公字淑唐朝由河南开封府详符县迁入《上党堂》嘉鱼崇阳沔阳郧阳襄阳公安谷城陕西湖南澧洲华容河南等地居多) 33 湖北随州包氏字辈:之宗益德艳义 (殷店镇大河口乡) 34 湖北梦县沙河乡 :大光其道,振兴祖业,诗书立意,昌明宗德 (黄渡村包家塔) 35 湖北麻城 :包拯12世包明山(1369年) 蛟宣宪仲函 廷远一珠仕 朝必立文才 奎光耀德泽原承先 36 湖南泸溪包氏字辈:包拯13世包郁山(1380年)包可源 子文志永显 世大如朝廷 国正天心顺 贤良忠太昌 敦伦承先庆 37 福建上杭包氏字辈:包拯9世包纯白(1333年)包七郎 包三九郎 包千一郎 万文宗远珊 世卢协韶觐 登歧志杨育 儒业承东汉 龙图继起昌 38 青海互助包氏字辈:安邦民国泰,中华延世昌。 39 广东韶关包氏字辈:砚清贵宗望岐玉,万宏正大光,明发永其祥,承先世泽昌,贤才洵继美,德业自留芳。 40 山东聊城有个包朱庄,以前叫清朝时包住庄,辈分是玉平金昌德 哪位高人可以找到哪里迁来的吗 41 池州龙山包氏。字辈排序:一文美全 惟曰大中 国有良臣 家熙光明 善士常继 魁元绍兴 包姓黄金家族 蒙古族包姓主要是指黄金家族。 “黄金家族”指的是纯洁出身的蒙古人。蒙古族有一个始祖母阿兰,据记载阿兰与她丈夫一起生了两个儿子,在她丈夫死后又生了三个儿子。她的两个大儿子包括她的亲属对这件事有疑问,阿兰说这后边的三个儿子是她与一个黄白色的神人后代,是上天的儿子,从此之后,这三个儿子的后人就被称为纯洁出身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就属于其中的一支孛儿只斤氏,除此之外,还有主儿乞氏、泰赤乌氏等。蒙古的可汗都出于这个家族,所以就被称为“黄金家族”。 实际上,在成吉思汗死后,只有他的直系后裔,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人的后代才被称为“黄金家族”,才有资格继承各汗国的汗位。拖雷之子蒙哥夺得蒙古大汗之位后,这个范围又进一步缩小为拖雷的后代,其后的元朝皇帝和明朝时的鞑靼可汗(如达延汗)均出自这一系。 整个科尔沁蒙古族直系后裔都是姓包姓,包尔积金氏族误译博尔济锦氏族和博尔济吉特氏族,贬称孛儿只斤氏族,意为黄金家族元太祖后裔姓包氏,约380万,蒙古族包姓为中华民族包姓主干。主要分布内蒙,外蒙,黑龙江,辽宁。《清朝通志》记载元太祖二弟包·哈撒尔后裔改姓鲍,蒙古族包姓全部是元太祖后裔,为蒙古族第一大姓。

安徽吴姓家谱辈分排列

吴人认为,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各家吴氏族谱,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容。清顺治十二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