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乔”姓的来历与历史典故。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2收藏

百家姓中“乔”姓的来历与历史典故。,第1张

  乔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2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96位。

  乔姓,是现行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上海,江苏新沂,江苏宿迁,江苏盐城,河南漯河,河南周口,河南滑县,河北尚义,河北魏县,山东泗水、平邑、龙口,内蒙古乌海,山西太原,山西祁县,新疆塔城,安徽泾县,广东新会,广西田林,云南泸水,四川合江、河南项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傣族、苗族、布依族、傈僳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后汉有乔扈,云中太守;唐代有乔知之,冯翊人,左司郎中;元代有著名曲作家乔吉,太原人。当代有乔冠华、乔羽、乔荣章等。

  源流典故: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期为黄帝守灵之后裔,属于以地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万姓统谱》记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今陕西黄陵),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名为氏,称为桥氏。桥氏改为乔氏,大致是在南北朝的北魏王朝后期。据史籍《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期有太尉桥玄,他的六世孙桥勤在北魏王朝晚期任平原内史。北魏孝武帝元修(公元532~534年在位)因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而逃出朝廷,桥勤追随北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政权。有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其姓氏桥的“木”偏旁,变成“乔”字,取“乔”之高远之意。面对强权,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氏为乔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乔氏正宗,是为陕西乔氏。该支乔氏与桥氏同宗同源。

  源流二 源于匈奴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汉朝时期匈奴民族中有大族丘林氏、当于氏、韩氏、栗籍氏、沮渠氏、兰氏(贺兰氏)、乔氏、呼衍氏(呼延氏)、须仆氏等部落,其中的乔氏为匈奴贵族姓氏,后与汉族人的乔氏相融,浑为一体,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⑴蒙古族乔噶木克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aogamuk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乔氏。⑵蒙古族乔噶穆特氏,亦称齐岳噶穆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yogam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乔氏、齐氏等。

  源流四 源于僳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僳僳族乔氏,源出僳僳族刮饶时氏部落。僳僳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族称最早见于唐朝时期,并沿用至今。僳僳族与彝族、纳西族的关系密切,源于唐时的“乌蛮”。公元八世纪时,僳僳族先民居住在金沙江两岸。公元十六世纪中叶,因反对掠夺、压迫和躲避战争,大批僳僳族在头人的带领下迁徙到怒江地区。僳僳族现有人口为五十七万五千余,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少数分散居住在附近州县和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语言使用僳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僳僳族在历史上先后使用过三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僳僳人创制的音节文字,还有一种是新中国成立的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新文字,现已在僳僳族人中推行。僳僳族过去信仰原始宗教,公元二十世纪初传教士进入后,少数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过去僳僳族人居住在偏僻遥远的高山上,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刀耕火种原始农业和狩猎为生,到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保留着明显的氏族社会残余,仅怒江地区就有虎、熊、猴、蛇、羊、鸡、鸟、鱼、鼠、蜂、荞、竹、菜、麻、柚木、犁、霜、火十八个氏族名称,这些名称取自他们所崇拜的图腾汉化称谓。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僳僳族荞氏族的分支刮饶时氏部落统改汉姓为乔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达斡尔族瓦兰氏,亦称瓦然氏、瓦啊楞氏,达斡尔语为“Walan”,汉义“巧妙”,为古老的托莫氏族的一个分支。达斡尔族的托莫氏族主要有两个分支,即陶氏和乔氏,世居黑龙江北岸地区,后多冠汉姓为乔氏。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大辞典》记载:⑴满族鄂尔格氏,亦称谔尔格氏、厄尔葛氏、额尔德氏、鄂尔克博氏,以地为姓,满语为Erge Hala,汉义“清早”,世居黑龙江鄂尔格村(今黑龙江流域北岸俄罗斯境内),后多冠汉姓为乔氏、鄂氏等。⑵满族乔佳氏,满语为Cia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乔氏。⑶满族托谟氏,亦称托牧氏、托诺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帖暖部,满语为Tomo Hala,世居伊巴丹(今吉林伊通伊巴丹乡)、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齐齐哈尔(今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后多冠汉姓为乔氏、陶氏等。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另外,在台湾省台北地区,有一独特而古老的的贡乔氏族群,其姓氏渊源情况不明,估计是以地名“贡寮”为姓氏形成的。贡乔氏族人在二十世纪六十代以后,多在户籍登记中简称为单姓乔氏,但注括为“(贡乔氏)”。郡望

  梁国:汉高帝五年设梁国,治所在睢阳。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商丘、虞城、民权等地。宋朝改为梁郡,移至不邑,北魏又恢复了以前的治所。

  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下领四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堂号

  梁国堂:以望立堂。

  顿丘堂:以望立堂。

  文惠堂:宋朝乔行简,历任淮西转运官,参知政事。多次向朝廷上疏论时政。被拜为右丞相,封“鲁国公”。死后谥为“文惠”。

  还有:纯洁堂:在中堂:三友堂:善益堂:南有堂:枣临堂:乔姓 - 家谱文献

  湖北孝感乔氏族谱,(清)乔用迁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

  孝感乔氏族谱四卷,(清)乔用选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乔氏载记二卷,(清)乔松年辑,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显月斋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梁国乔氏世谱不分卷,(清)乔廷木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乔松秀抄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乔氏宗谱八卷,(民国)乔先格主修,乔先信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南盂津绩纂乔氏族谱二十二卷,(清)乔心田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今仅存第一卷。

  续纂乔氏族谱二十二卷,(清)乔心田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乔氏支谱续修不分卷,(清)乔镛等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乔氏支谱续修,(清)乔阶续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西介休乔氏宗传九篇,(清)乔元椿等撰,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云南大学图书馆。

  云阳汤纲洲乔氏七修宗谱六卷,(民国)乔大志等主修,乔贤玉等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善益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四川新都乔氏家乘,(民国)乔明晰编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乔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金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七卷、第十~十一卷、第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博山乔氏家谱三卷,(民国)乔廷权、乔廷恒重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三友堂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图书馆。乔姓 - 字辈排行

  山东东平乔氏字辈:“家、冠、锡、允、秉、鸿、善、远、培、起、俊、业、吉”

  江苏睢宁一支乔字辈:“西 文 泽 宏 昌 祥 佳 定 康 安 帮”

  江苏新沂山后支乔氏字辈:“天廷伟,计增汉,万业建,满堂红”“梁堂”或“梁郡堂”后人

  山东泗水乔氏字辈:“建允修尚志元立友吉长景显仪威令国运承续昌”。

  山东荣成乔氏字辈:“廷聚文学昌辉茂克行邦山海通吉祥万年兆序礼”。

  山东日照乔氏字辈:“瑞祥征世运、圣代庆明良、令嗣承宗统、恩荣自久长”。

  江苏彤徒乔氏字辈:“广林秉文国鸿延旭兴德佰颜威明少廷宪人登科”。

  江苏乔氏一支字辈:“庆远荣华泽康定宗祖贤”。

  安徽阜南乔氏字辈:“开庆传如印、恩龙继世昌书田昭盛瑞、德寿启繁祥、怀新承家润、学道振庭芳”。

  安徽枞阳乔氏字辈:“春华秋实东”。

  安徽淠西乔氏字辈:“传家克世,待续。。”。

  湖南株州乔氏字辈:“世德绍良始家声肇卫新命道盛庭用莴庆正光明启迪文礼运大开日升平宗风千古秀孙支万代宁”。

  乔氏一支字辈:“包太必益楚世光启廷之大开明先志宏昌克永承国正天兴顺宗相礼义定”。

  辽宁朝阳乔氏字辈:“。。。。芳明天。。。。。”

  辽宁凌源乔氏字辈:“。德林国彦(树)占。。。”

  河南商丘字辈:“宏尔时永大,元世泽方正,茂德传家宝,同文庆天祥。”(加粗部分为现在常见辈分)

  山东泰安乔氏:(1)继绪建荣田,福禄云亭落,振业厚春华

  (2)恭敬介天方,贤明福禄香乔姓 - 乔姓名人

  乔用迁(?―1851),湖北孝感人。字见斋。嘉庆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后历任广西南宁知府、道员,广东按察使。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曾率军在穿鼻洋、尖沙角轰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走私船。同年任山东布政使。1845年升贵州巡抚。1852年卒。

  乔松年:清代山西巡抚,徐满人。

  乔世植:上海人,著名诗人。

  乔林:画家、篆刻家,如皋人。

  乔允升:明代刑部尚书,洛阳(今属河南)人。

  乔宇:著名大臣,乐平(今属河北)人。

  乔中和:太原通判,丘(今属河北)人。

  乔吉: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今属浙江),散曲风格清丽,内容则多消极颓废,明清人多以他同张可久并称为元散曲两人家。

  乔达:山水画家,燕(今属河北)人。

  乔行简:南宋大臣。浙江东阳人,光宗绍熙进士,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乔林:唐代宰相,太原(今属山西)人。

  乔知之:左司郎中,冯翎(今属陕西)人。

  乔维岳:官至太常少卿、寿州刺史,南顿(治所在今河南项城西)人。

  乔冠华:(1913328—198392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197411~197612)。江苏盐城人。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

  乔羽:(19271116—) ,山东济宁人,剧作家、词作家,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乔军,生于1971年,江苏扬州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文工团歌唱演员。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后曾进入中国音乐学院深造。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经荣获文化部“文华声乐表演金奖”(国家最高级别政府声乐大奖),荣获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听众最喜爱歌手金号奖——最佳男歌手” 等。

  乔红:湖北人,1975年 入选武汉市南垸坊小学乒乓球队,1980年 进入湖北省乒乓球队,1987年12月 入选国家乒乓球队,1996年 亚特兰大奥运会后正式退出国家队,2003年1月至今 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

  乔连升(1917-1984),河南孟津人。1938年加入中国***。先后入陕北公学、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区队长兼教员、晋冀鲁豫军政大学科长、华北军政大学大队长。建国后,历任第六高级步兵学校大队长,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分院教员、教研室主任、副秘书长,中央统战部秘书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局长。乔姓 -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学先经术;望重威严: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高邮人乔执中,字希圣,进士出身,通经术。初官须城主簿,王安石执政时,推荐他编修《熙宁条例》,绍圣初年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为官宽厚,有仁爱之心。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乐平人乔宇,字希大,成化年间进士,明武宗时官南京兵部尚书。宁王朱宸濠反叛时,他严为警备,使朱宸濠不敢向东发展。世宗时官吏部尚书。

  相推文惠;邑号神君: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大臣乔行简,字寿明,婺州东阳人,宋绍熙年间进士,历官淮南转运判官、宗正少卿、秘书监。宋理宗时上疏论朝政得失,提出任用人才,“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后升任吏部侍郎、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当时朝中议论要收复河南失地,他提出异议:国力不足,恐引起农民起义。晚年任宰相,封鲁国公,死后谥文惠。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下联典指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国鲜卑前部人乔智明,字元达,少年时父母双亡,成年后以德行著称。历任隆虑、共二县县令,百姓多喜爱他,号称“神君”。后依附西晋成都王司马颖,先后任辅国将军、折冲将军。永嘉之乱中,又跟随刘曜攻长安,被晋军所杀。

  五言通用联

  已漏风声罢;持绳也不禁:此联为唐朝时期的女诗人乔氏《咏破帘》诗句联。

  六言通用联

  为官厚宽有仁;铃政声望犹高: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进士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子安石执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宋绍圣初年,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他宽厚有仁,屡典刑狱,雪活甚众。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尚书乔宇,字希大,乐平人。成化进士。武宗时官南京兵部尚书,宸濠反,宇严为警备,宸濠遂不敢东。世宗初为吏部尚书,铨政清一,声望日高。

  壮士同偕小凤;淑女俱配乘龙:全联典指三国时期吴国的名人乔公之女大乔、小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乔,原作桥。

  七言通用联

  乔公女生成国色;碧玉奴死报主恩: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乔公生二女,都有国色。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冯翊人乔知之,武后时官至左司郎中。有婢女碧玉(又名窈娘),貌美又善歌舞,被武后的侄子武承嗣夺去。乔知之又怨又惜,作《绿竹篇》以表达感情,暗地里转送碧玉。碧玉看了,感愤而自杀。

  八言通用联

  居官卅年,天下清正;历令二县,郡邑爱深: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封疆大吏乔光烈,上海人,被任宝鸡令,修成惠民渠,劝民蚕桑,后人称”乔公桑“,累官湖南巡抚,居官三十年,洁己奉公,誉为天下清正吏。下联典指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国拆冲将军乔智明,鲜卑前部人,字元达,长以德行著称。晋成都王颖辟为辅国将军,历隆虑、共二县令,民深爱之,号为“神君”。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3]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夏民族姓氏的起源。

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周朝始祖后稷、勾吴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满、周平王姬宜臼,春秋霸主中的郑庄公姬寤生、晋文公姬重耳、吴王阖闾,以及神医扁鹊、法圣商鞅、燕昭王姬职、子产姬侨、禅宗二祖慧可、形意拳始祖姬际可、新中国前外交部长姬鹏飞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姬 外文名 :Ji 得姓始祖 :黄帝 得姓地 :姬水 望郡 :南阳郡、太原郡 堂号 :寿丘堂、赤舄堂 代表人物 :姬昌、姬发、姬旦、姬鹏飞 人口 :54万 历史发展,源流发展,得姓始祖,迁徙演化,人口分布,姓氏文化,郡望堂号,宗祠对联,家谱文献,字辈排行,建立政权,姓氏名望,政治名人,文化名人,文艺界名人, 历史发展 源流发展 源于黄帝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所以黄帝又称姬轩辕。《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四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当时可以说遍地姓姬。 外姓更改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公孙姓恢复。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丙午封姬相如为褒鲁节侯,奉周祀侯二千户,本系鲁顷公姬仇之裔,更姓为公孙氏,后来又恢复为姬姓。 周姓恢复。根据《姓氏考略》记载:南北朝陈时,尚书右仆射周弘正,召附王伟,避侯景讳,改为姬姓;梁时直阁将军、南丰侯周石珍等因事改姓为姬。 宗姓所改。《续通志·八四·有故改姓》记载:金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今属河南省),章宗时(1190~1208)避睿宗讳上一字(金睿宗名宗尧),凡太宗诸子皆加“山”为崇,并改宗氏为姬姓。 雍姓所改。金国时泽州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人雍翼,为避皇帝金世宗完颜雍之名讳,改姓为姬,名志真,其后世沿用姬姓。 少数民族 白族姬姓,为“鸡氏族”谐音所变。苗族之姬姓,为名字所改。《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云:“据传清朝造册登记时,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鸡’者,遂谐鸡音而为‘姬’,以为姓。”回族中的姬姓,有的系外国人姓氏所改。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有姬姓。 满族姬姓,为近代才才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格格氏,满语为Gege Hala,汉义“姐姐”,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为古靺鞨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出现的原始姓氏。靺鞨族以传统渔猎为生,后成为靺鞨族黑水部,史称黑水靺鞨,在唐朝时期隶属于黑水都督府的管辖之下。到了宋朝时期,黑水靺鞨演变为完颜部,即生女真,格格氏即其分支之一,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清朝中叶以后,格格氏所冠汉姓即为姬氏。 少数民族姬姓的分布范围、人口都远不及黄帝姬姓。 得姓始祖 黄帝,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与生于姜水之岸的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黄帝为少典之子,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出生、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且在他统治期间有了文字。黄帝有嫘祖、女节、丽娱、嫫母四位夫人。 迁徙演化 迁徙 周朝以及姬姓诸侯国灭亡之后,姬姓族人几乎都要被迫迁徙,姬姓在历史上较大的迁徙有: 后稷 第一次:周武王灭商建周之初,周公之子伯禽代其就封鲁国,伯禽带领姬姓族人从陕西西安到山东曲阜创建鲁国,当为姬姓第一次大迁徙。 第二次:周成王期间,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周公居东都洛邑(今洛阳),部分王室姬姓族人随迁。 第三次: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室成员大多随之迁徙。 第四次:周公之子滑伯所建的滑国灭亡之后,其后裔四散。 第五次:前256年,周朝灭亡之后,王室成员变为庶民,四处逃散,散居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区。 第六次:前255年,西周国被秦所灭,迁周文公姬咎于悉狐聚(今河南省汝州西北),部分西周国王族随之迁徙。 周武王姬发 第七次:前249年,鲁国灭亡之后,姬姓族人四散,隐居各地。此支姬姓人繁衍最盛。 第八次:前249年,东周国被秦所灭,迁东周君于阳人聚(今河南省汝州西北),部分东周国王族随之迁徙。 第九次:明朝大移民,分别由山西省迁居河南、山东、河北、浙江、陕西各地,其后裔又有转迁到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 演化 姬姓演化 在当今《百家姓》上,姬姓名列第297位,人口约54万余,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3%左右。 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姓所以别婚姻,区别家族;氏是统于姓族之下,二者有主体与分支的关系。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 53 个。《左传》曰:凡、蒋、邢、茅、胙 、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 秦灭周后,周王朝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被迁为家人,其后代始姓周,极大的分化了姬姓人数。同样,姬姓封国封邑灭亡之后,其王族后代多以被封之地为姓,就出现了吴、鲁、魏、胡、杨、蔡、韩、霍、蒋、郑、毛、卫、阎等姓,相反姓姬的人却不多了。 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在唐朝开元年间,因“姬”与唐玄宗李隆基之“基”同音,为避讳,姬姓改为周姓,这一来,又分散了姬姓家族的力量。 分支 中国许多姓氏起源于姬姓,在现今按人口排名前四百的姓氏中直接起源于姬姓的有120多个,其中部分姓氏有多个源头,但多以姬姓为主要源头: 王姓、张姓、杨姓、周姓、吴姓、李姓、孙姓、胡姓、朱姓、林姓、郑姓、郭姓、管姓、鲁姓、蔡姓、霍姓、康姓、毛姓、曹姓、卫姓、毕姓、魏姓、滕姓、杨姓、蒋姓、韩姓、唐姓、詹姓、何姓、梁姓、于姓、孟姓、许姓、万姓、常姓、武姓、乔姓、贺姓、赖姓、龚姓、文姓、智姓、傅姓、沈姓、彭姓、吕姓、苏姓、卢姓、贾姓、刁姓、阎姓、余姓、潘姓、杜姓、戴姓、汪姓、田姓、任姓、方姓、石姓、廖姓、邹姓、陆姓、孔姓、崔姓、秦姓、江姓、史姓、顾姓、侯姓、邵姓、召姓、龙姓、段姓、雷姓、钱姓、易姓、李姓、刘姓、黄姓、谢姓、冯姓、董姓、程姓、袁姓、虞姓、邢姓、茅姓、单姓、甘姓、耿姓、焦姓等。 人口分布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姬姓人员,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苏北、淮北,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湖北省老河口、襄阳,湖南省芷江,贵州省台江县,云南省泸水、河口、陇川,四川省合江县,福建省宁德市、吉林省四平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甘肃省兰州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福海县,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等地。姬姓族人主要为汉族,满、回、白、壮、苗、水、布依、僳僳族等多个民族也有姬姓人家。 姬姓分布图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姬姓的望郡在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太原郡(今山西太原)。 堂号 寿丘堂:因为黄帝是姬姓的始祖,而黄帝又是生于寿丘,所以有这个堂号。 赤舄堂:歌颂周公旦的诗叫《赤舄》,所以姬姓又叫做“赤舄堂”。 宗祠对联 四言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源自黄帝,望出南阳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姬姓的源流和郡望。 红衣国士,赤舄元公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正统年间监生姬序。英宗曾在梦中见异人,被告知:监生中穿红衣服的是忠臣。待监生们朝贺时,只有姬序穿红衣褐袄,于是被提拔任用。下联典指西周初政治家姬旦,即周公。 邠封衍庆,狼乳流祥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姬亶父事典。 六言 明代西安知府,汉时信义将军 周公庙祭祀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西安知府姬敏,字好学,孟津人。德行纯备,节操过人。下联典指后魏信义将军姬澹,字世雅。事桓、穆二帝,征战有功,封楼烦侯。 七言 帝喾苗裔周室后,姬氏圣王天子门 ——姬序阳曲公爵后裔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横匾批额:寿丘世庭,吉时撰。 九言 教稼 田官 ,肇周家始祖;行仁者王,徙岐山古公 陕西黄帝陵拜祖大典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姬姓的祖先后稷。下联典指姬姓的先人迁岐。 家谱文献 山东金乡《姬姓族谱》四卷,(民国)姬中伦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金乡县卜集乡石庙村。 姬姓 山东汶上《姬氏志》,著者待考,1990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 《姬氏族谱》,(现代)姬丰全编纂,1993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离休干部姬丰全处。 河南新安《姬氏宗谱》,著者待考,1996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 河南安阳《姬家屯志》,(现代)姬长城、姬鹏辉编纂,2005年稿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安阳市姬家屯姬姓宗祠。 江苏邳州《姬氏家志》,著者待考,公元1988年戊辰重印,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邳州市泇口乡百户村至德堂。 字辈排行 大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元圣文宪王周公七十五代孙袭封一等少师少傅少保兼翰林院曾太庙主鬯东野沛然奏请蒙圣祖仁皇帝赐行辈二十字:枝兴衍圣(崇)绪,隆(龙)茂庆脉(传)长,(周85世)广生忠厚嗣,永远洁(元)正方。 河南省 温县护庄从周公85代新续20个字名准是:秉志靖兴久,立帮培忠本,喜悦宏定安,普习发明新 安阳县水冶镇姬家屯从周公115代后续20字名谁是;继旺凯福弘,承干岐书扬,祖上太公美,先鉴智明德 南阳市:大明元朝战,振国玉成善,文化仁义志,太平修申安 清丰县裴营村(山西洪洞县老槐树):金殿传名永万世,玉界晓步职三台 南阳市:林海荣庆广 商丘市:“恭德鸿(长)”“隆茂庆传(脉)长广生忠厚世知德开文运永远争四(寺)方” 安阳市一支字辈:“昌发(旦)伯酋(熙鱼)宰(费)擢(具)濞(敖)括(戏称)弗(豫师展驱)息(允翬施)同(庆季结满)般(申夷年遂鱼)兴(买)赤(视倭肸)黑(偃归)午(衡)野(稠宋憗)蒋(溺)宁(荆)嘉衍(辰)奋(输)屯芫叔贾仇(辩)干(明)嘉(昭)敏东宪(观)垒英得初杰章璟顺洙贡宽显岳幅骑受聁绍光大喜元德永顺咸经泰道振仪学(忠)友(海)宪西复增(福)兴容珂(荐)表(还立成旺彪恭奉容祥)免(应恕正)文良臻光超(起)思全(宪瑞朗)得崇绪隆茂庆脉长广生继旺凯福弘承干岐书扬祖传太公美先鉴智明德”。 山东省 汶上县姬家沟牵头又后续40字名准是:至德开文运,来(达)孝毓福祥,礼教培家训,信义作宝章(障),先祖功勋著,伟名省万邦,五洲欣景慕,普天崇华光 金乡县姬氏族谱四卷,(民国)姬中伦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仁义永兆,凌尚云辉,光明高道,家发国安 泰安市:明成德瑞骏,昌新巨海富,生达耀云宗,荣惠智庆兴 菏泽市一支字辈:"正建作永秉,隆茂庆脉长(又作:梦汉祭传长),广生忠厚嗣,明远真玉方" 临沂市蒙阴县野店镇北晏子村 : 万、福、来、同;克、振、在、东 河北省 沧州市自山东莱州即墨县北迁之民,都是林泽二祖后裔,自十八世以下敬选:心正身泰,世昌国治,民恩淳厚,锦辉祥兆 沧州市姬氏家谱:鸿炳宝恩光,世锡汝庆元 江苏省 邳州市:云电景怀传,广(庆)生忠善寺 无锡:“云电景怀传广生忠善寺” 安徽省 凤君在朝中,文明传广大 陕西省 世乃存文绪,丕绍尚永清,克承良善志,继述振家声,殿任君民安,丰收谷盈仓 建立政权 详见:周朝、 周代诸侯国 朝代 周朝:西周,建都镐京(宗周);东周,建都洛邑(成周) 诸侯国 周太王系:太伯吴国 、仲雍虞国 姬姓封国 季历系:虢仲西虢国、虢叔东虢国、姬耀岑国 周文王系:管叔鲜管国、周公旦周国、蔡叔度蔡国、郕叔武郕国、霍叔处霍国、卫康叔卫国、毛叔郑毛国、聃季载聃国、郜子郜国、雍子雍国、曹叔振铎曹国、错叔绣滕国、毕公高毕国、原公原国、酆侯酆国、郇侯郇国、叔颖赖国、羽达息国(鄎国) 周武王系:邘叔邘国、唐叔虞唐国(晋国)、应侯应国、韩侯韩国、邗叔邗国 周公旦系:伯禽鲁国、君陈周国、凡伯凡国、蒋伯龄蒋国、邢靖渊姬苴邢国、茅侯茅国、滑伯滑国、胙国、祭国 召公奭系:燕侯克燕国(战国燕国)、召幽伯召国 毕公高系:西周魏国、楷伯楷国、毕仲毕国、季孙潘国、魏国、韩国 唐叔虞系:晋国、公明贾国 其他系:黄帝后裔禺阳祝国、周成王之子单公单国、芮公芮国、周厉王子友郑国、周宣王子长父杨国、周宣王次子志宏詹国、周平王幼子精英枞国、周惠王子叔带甘国、周僖王子虎王叔国、周顷王子王季子刘国、周贞定王子揭西周国、西周威公少子根东周国、中山国、随国、耿国、焦国、荣国、甘国、樊国、巩国、密国、胡国、共国、沈国、道国、北虢国、郄国、厉国、贝国、盛国、项国、顿国、彤国、岑国、巴子国、养国、汝州国、鼓国、南虢国、隙国、骊戎、翟国 汉代:卫公国、卫满朝鲜 姓氏名望 政治名人 颛顼 :号高阳氏,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颛顼 帝喾 :名俊,一作夋,号高辛氏,史称帝喾,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 后稷 ,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后稷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不窋 :夏朝时期周部族首领、周朝先祖。 公刘 :名刘,史称公刘,周部族的杰出首领,修复后稷之业,务耕种行,迁国于磁、豳,周道之兴自此。 古公亶父: 名亶,上古周族领袖,是周文王的祖父,史称古公亶父,姬发追谥他为“周太王”。 泰伯 :本名姬泰,史称泰伯、太伯,古公亶父长子。太王欲传位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乃与仲雍让位三弟季历而出逃至荆蛮号勾吴,是吴国第一代君主。 帝喾 姬昌 :即周文王,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他在位50年,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灭商建周,追封其为文王。姬昌根据伏羲氏的先天八卦而推演的《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 :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史称周武王,姬昌次子,因其兄被纣王杀害,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046年2月消灭殷商,建立了周王朝,姬发灭商建周,改“帝”为“王”,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第一王”。 姬奭 :又称召(shào)伯,也称召康公、召公奭。曾辅佐周武王灭商,被封于蓟(今北京),建立的诸侯国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毕公高 :本名姬高,周文王的庶子,周武王的弟弟。文王吞并东夷毕方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伯爵。成王时,入为天子三公之一,故称毕公,史称毕公高。 姬封:周 文王之子,原封于康(今河南禹县西北),史称康叔封、卫康叔。武庚乱平后,周公把殷原统治地区封给他,定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监管殷的余民;并分给殷民七族,驻重兵八师,建立卫国,为卫国的始祖。 周文王姬昌 姬诵 :史称周成王,周武王之子,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諡号成王。 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姬禽: 史称伯禽,尊称禽父(父是尊称),周公旦长子,周朝诸侯国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姬钊 史称周康王,西周第三位君主。与周成王在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姬满 :史称周穆王,西周第五位君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关于他的传说,层出不穷,最著名的则是记载周穆王的《穆天子传》。 晋文公重耳 姬和 史称卫武公,谥卫睿圣武公,卫国第11代国君,他在执政期间,能修康叔之政,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百姓和集。 姬宜臼 :即周平王,东周第一代王。 姬寤生: 即郑庄公,郑国第三代国君, 评价郑庄公“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被称为“春秋小霸”。 姬诡诸: 即晋献公,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管仲 :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姬重耳 :即晋文公,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姬欢: 史称晋襄公,通称晋侯欢,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在位期间继其父晋文公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晋国霸权再度推向高峰。 商鞅 阖闾 :本名姬光。泰伯、仲雍之后裔,吴国君主,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攻克楚之郢都,逼得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 姬夫差 :又称吴王夫差,春秋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 商鞅 :卫国国君的后裔,又称卫鞅、公孙鞅,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 姬职 :史称燕昭王,諡号昭襄王,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齐攻破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造就了燕国盛世。 姬丹 :即燕太子丹,策划荆轲刺秦王事件失败,被燕王喜斩首献给秦国。 姬嘉 西汉时期周子南君国的第一代国君。 姬相如 :周公旦后裔,新王莽元始元年(公元1年)十一月,继承褒鲁侯爵位,负责祭祀周公,并改姓为公孙姓,称公孙相如,后又改回姬姓。 姬鹏飞 姬常 :东汉时期卫公国卫公,史称周承休公。 姬澹 :字世雅,南北朝时候后魏的信义将军,被封为楼烦侯。 姬奠川 :民国时期河北定兴人。历任中原银行董事长、天津市商会理事长。行宪后,当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 姬鹏飞 (191029~2000210),山西省临晋(今临猗)县人。历经北伐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长期担任外交工作,中国第三任外交部长,参与制定《香港基本法》和中央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姬延芳 :河南社旗人,现任武警总部副参谋长,少将警衔。 文化名人 周公 :本名姬旦,尊称为叔旦,史称周公旦,是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諡号周文公。《尚书大传》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在姬周设立的“嫡长宗法继承制”与“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尤其是制定的《周礼》,对缔造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周王朝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夏曾佑评价周公:“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姬旦 姬侨 :字子产,又字子美,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春秋后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与孔子同时,是孔子非常尊敬的人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鲁班 :(前507年-前444年),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 扁鹊 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慧可 :又名僧可,俗名姬光,号神光,南北朝著名高僧,得达摩衣钵真传,是禅宗代表性人物之一,被尊为禅宗二祖。 姬敏 :明朝西安知府,字号学,孟津人,律学家、数学家。 姬斌: 瞭望周刊社社长兼总编辑。 文艺界名人 姬际可 (1602年-1683年),字龙峰,山西蒲州(今永济市)人,有神拳之称,是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的始祖。 姬麒麟 :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宝莲灯》、《岳飞》、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殷天正、张纪中《碧血剑》饰演木桑道长,《新射雕英雄传》王重阳等。 姬晨牧 :演员,姬麒麟之子,代表作《小活佛》、《应声阿哥》、《皇嫂田桂花》。 姬云飞 制片人,代表作《圆圆的故事》、 《我爱我家》。

历史发展 源流发展

源于黄帝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所以黄帝又称姬轩辕。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四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当时可以说遍地姓姬。

姬字演化

外姓更改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 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公孙姓恢复。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丙午封姬相如为褒鲁节侯,奉周祀侯二千户,本系鲁顷公姬仇之裔,更姓为公孙氏,后来又恢复为姬姓。

周姓恢复。根据《姓氏考略》记载:南北朝陈时,尚书右仆射周弘正,召附王伟,避侯景讳,改为姬姓;梁时直阁将军、南丰侯周石珍等因事改姓为姬。

宗姓所改。《续通志·八四·有故改姓》记载:金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今属河南省),章宗时(1190~1208)避睿宗讳上一字(金睿宗名宗尧),凡太宗诸子皆加"山"为崇,并改宗氏为姬姓。

雍姓所改。金国时泽州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人雍翼,为避皇帝金世宗完颜雍之名讳,改姓为姬,名志真,其后世沿用姬姓。

少数民族

白族姬姓,为"鸡氏族"谐音所变。苗族之姬姓,为名字所改。《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云:"据传清朝造册登记时,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鸡'者,遂谐鸡音而为'姬',以为姓。"回族中的姬姓,有的系外国人姓氏所改。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有姬姓 。

满族姬姓,为近代才才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格格氏,满语为Gege Hala,汉义"姐姐",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为古靺鞨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出现的原始姓氏。靺鞨族以传统渔猎为生,后成为靺鞨族黑水部,史称黑水靺鞨,在唐朝时期隶属于黑水都督府的管辖之下。到了宋朝时期,黑水靺鞨演变为完颜部,即生女真,格格氏即其分支之一,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清朝中叶以后,格格氏所冠汉姓即为姬氏 。

少数民族姬姓的分布范围、人口都远不及黄帝姬姓。

得姓始祖

黄帝,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与生于姜水之岸的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黄帝为少典之子,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出生、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且在他统治期间有了文字。黄帝有嫘祖、女节、丽娱、嫫母四位夫人。

黄帝像 迁徙演化

迁徙

周朝以及姬姓诸侯国灭亡之后,姬姓族人几乎都要被迫迁徙,姬姓在历史上较大的迁徙有:

姓氏树

第一次:周武王灭商建周之初,周公之子伯禽代其就封鲁国,伯禽带领姬姓族人从陕西西安到山东曲阜创建鲁国,当为姬姓第一次大迁徙。

第二次:周成王期间,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周公居东都洛邑(今洛阳),部分王室姬姓族人随迁。

第三次: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室成员大多随之迁徙。

第四次:周公之子滑伯所建的滑国灭亡之后,其后裔四散。

第五次:前256年,周朝灭亡之后,王室成员变为庶民,四处逃散,散居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区。

第六次:前255年,西周国被秦所灭,迁周文公姬咎于悉狐聚(今河南省汝州西北),部分西周国王族随之迁徙。

第七次:前249年,鲁国灭亡之后,姬姓族人四散,隐居各地。此支姬姓人繁衍最盛。

第八次:前249年,东周国被秦所灭,迁东周君于阳人聚(今河南省汝州西北),部分东周国王族随之迁徙。

第九次:明朝大移民,分别由山西省迁居河南、山东、河北、浙江、陕西各地,其后裔又有转迁到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

演化

在当今《百家姓》上,姬姓名列第297位,人口约54万余,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3%左右。

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姓所以别婚姻,区别家族;氏是统于姓族之下,二者有主体与分支的关系 。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 53 个。《左传》曰:凡、蒋、邢、茅、胙 、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

秦灭周后,周王朝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被迁为家人,其后代始姓周,极大的分化了姬姓人数。同样,姬姓封国封邑灭亡之后,其王族后代多以被封之地为姓,就出现了吴、鲁、魏、胡、杨、蔡、韩、霍、蒋、郑、毛、卫、阎等姓,相反姓姬的人却不多了。

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在唐朝开元年间,因"姬"与唐玄宗李隆基之"基"同音,为避讳,姬姓改为周姓,这一来,又分散了姬姓家族的力量。

分支

中国许多姓氏起源于姬姓,在现今按人口排名前四百的姓氏中直接起源于姬姓的有120多个,其中部分姓氏有多个源头,但多以姬姓为主要源头:

王姓、张姓、杨姓、周姓、吴姓、李姓、孙姓、胡姓、朱姓、林姓、郑姓、郭姓、管姓、鲁姓、蔡姓、霍姓、康姓、毛姓、曹姓、卫姓、毕姓、魏姓、滕姓、杨姓、蒋姓、韩姓、唐姓、詹姓、何姓、梁姓、于姓、孟姓、许姓、万姓、常姓、武姓、乔姓、贺姓、赖姓、龚姓、文姓、智姓、傅姓、沈姓、彭姓、吕姓、苏姓、卢姓、贾姓、刁姓、阎姓、余姓、潘姓、杜姓、戴姓、汪姓、田姓、任姓、方姓、石姓、廖姓、邹姓、陆姓、孔姓、崔姓、秦姓、江姓、史姓、顾姓、侯姓、邵姓、召姓、龙姓、段姓、雷姓、钱姓、易姓、李姓、刘姓、黄姓、谢姓、冯姓、董姓、程姓、袁姓、虞姓、邢姓、茅姓、单姓、甘姓、耿姓、焦姓等。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米脂县万圣山姬氏宗祠

姬姓的望郡在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太原郡(今山西太原) 。

堂号

寿丘堂:因为黄帝是姬姓的始祖,而黄帝又是生于寿丘,所以有这个堂号。

赤舄堂:歌颂周公旦的诗叫《赤舄》,所以姬姓又叫做"赤舄堂"。

宗祠对联

四言

源自黄帝,望出南阳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姬姓的源流和郡望。

红衣国士,赤舄元公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正统年间监生姬序。英宗曾在梦中见异人,被告知:监生中穿红衣服的是忠臣。待监生们朝贺时,只有姬序穿红衣褐袄,于是被提拔任用。下联典指西周初政治家姬旦,即周公。

邠封衍庆,狼乳流祥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姬亶父事典。

六言

明代西安知府,汉时信义将军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上联典指明代西安知府姬敏,字好学,孟津人。德行纯备,节操过人。下联典指后魏信义将军姬澹,字世雅。事桓、穆二帝,征战有功,封楼烦侯。

七言

帝喾苗裔周室后,姬氏圣王天子门

--姬序阳曲公爵后裔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横匾批额:寿丘世庭,吉时撰。

九言

教稼田官,肇周家始祖;行仁者王,徙岐山古公

--佚名撰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姬姓的祖先后稷。下联典指姬姓的先人迁岐。

家谱文献 地区 名称 编纂者 编纂方式 藏地 山东金乡 《姬姓族谱》四卷 (民国)姬中伦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 山东省金乡县卜集乡石庙村 山东汶上 《姬氏志》 著者待考 1990年计算机排印本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 河南南阳 《姬氏族谱》 (现代)姬丰全 1993年计算机排印本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离休干部姬丰全处 河南新安 《姬氏宗谱》 著者待考 1996年计算机排印本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 河南安阳 《姬家屯志》 (现代)姬长城、姬鹏辉 2005年稿本 河南省安阳市姬家屯姬姓宗祠 江苏邳州 《姬氏家志》 著者待考 公元1988年戊辰重印,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省邳州市泇口乡百户村至德堂 建立政权

详见:周朝、周代诸侯国

朝代

周朝:西周,建都镐京(宗周);东周,建都洛邑(成周)

诸侯国

周太王系:太伯吴国 、仲雍虞国

季历系:虢仲西虢国、虢叔东虢国、姬耀岑国

周文王系:管叔鲜管国、周公旦周国、蔡叔度蔡国、郕叔武郕国、霍叔处霍国、卫康叔卫国、毛叔郑毛国、聃季载聃国、郜子郜国、雍子雍国、曹叔振铎曹国、错叔绣滕国、毕公高毕国、原公原国、酆侯酆国、郇侯郇国、叔颖赖国、羽达息国(鄎国)

周武王系:邘叔邘国、唐叔虞唐国(晋国)、应侯应国、韩侯韩国、邗叔邗国

周公旦系:伯禽鲁国、君陈周国、凡伯凡国、蒋伯龄蒋国、邢靖渊姬苴邢国、茅侯茅国、滑伯滑国、胙国、祭国

召公奭系:燕侯克燕国(战国燕国)、召幽伯召国

毕公高系:西周魏国、楷伯楷国、毕仲毕国、季孙潘国、魏国、韩国

唐叔虞系:晋国、公明贾国

其他系:黄帝后裔禺阳祝国、周成王之子单公单国、芮公芮国、周厉王子友郑国、周宣王子长父杨国、周宣王次子志宏詹国、周平王幼子精英枞国、周惠王子叔带甘国、周僖王子虎王叔国、周顷王子王季子刘国、周贞定王子揭西周国、西周威公少子根东周国、中山国、随国、耿国、焦国、荣国、甘国、樊国、巩国、密国、胡国、共国、沈国、道国、北虢国、郄国、厉国、贝国、盛国、项国、顿国、彤国、岑国、巴子国、养国、汝州国、鼓国、南虢国、隙国、骊戎、翟国

汉代:卫公国 、卫满朝鲜

姓氏名望 政治名人

颛顼 :号高阳氏,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后稷

帝喾 :名俊,一作夋,号高辛氏,史称帝喾,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

后稷,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后稷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不窋:夏朝时期周部族首领、周朝先祖。

公刘 :名刘,史称公刘,周部族的杰出首领,修复后稷之业,务耕种行,迁国于磁、豳,周道之兴自此。

古公亶父: 名亶,上古周族领袖,是周文王的祖父,史称古公亶父,姬发追谥他为"周太王"。

泰伯:本名姬泰,史称泰伯、太伯,古公亶父长子。太王欲传位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乃与仲雍让位三弟季历而出逃至荆蛮号勾吴,是吴国第一代君主。

姬昌 :即周文王,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他在位50年,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灭商建周,追封其为文王。姬昌根据伏羲氏的先天八卦而推演的《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

不窋

姬发 :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史称周武王,姬昌次子,因其兄被纣王杀害,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046年2月消灭殷商,建立了周王朝,姬发灭商建周,改"帝"为"王",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第一王"。

姬奭 :又称召(shào)伯,也称召康公、召公奭。曾辅佐周武王灭商,被封于蓟(今北京),建立的诸侯国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毕公高:本名姬高,周文王的庶子,周武王的弟弟。文王吞并东夷毕方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伯爵。成王时,入为天子三公之一,故称毕公,史称毕公高。 姬封:周 文王之子,原封于康(今河南禹县西北),史称康叔封、卫康叔。武庚乱平后,周公把殷原统治地区封给他,定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监管殷的余民;并分给殷民七族,驻重兵八师,建立卫国,为卫国的始祖。

姬诵 :史称周成王,周武王之子,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諡号成王。 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姬禽: 史称伯禽,尊称禽父(父是尊称),周公旦长子,周朝诸侯国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姬钊 史称周康王,西周第三位君主。与周成王在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姬满:史称周穆王,西周第五位君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关于他的传说,层出不穷,最著名的则是记载周穆王的《穆天子传》。

姬和: 史称卫武公,谥卫睿圣武公,卫国第11代国君,他在执政期间,能修康叔之政,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百姓和集。

毕公高

姬宜臼:即周平王,东周第一代王。

姬寤生: 即郑庄公,郑国第三代国君, 评价郑庄公"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被称为"春秋小霸"。

姬诡诸: 即晋献公,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姬重耳 :即晋文公,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姬欢: 史称晋襄公,通称晋侯欢,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在位期间继其父晋文公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晋国霸权再度推向高峰。

阖闾:本名姬光。泰伯、仲雍之后裔,吴国君主,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攻克楚之郢都,逼得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

姬夫差:又称吴王夫差,春秋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

毕公高

商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又称卫鞅、公孙鞅,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

姬职 :史称燕昭王,諡号昭襄王,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齐攻破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造就了燕国盛世。

姬丹 :即燕太子丹,策划荆轲刺秦王事件失败,被燕王喜斩首献给秦国。

姬嘉: 西汉时期周子南君国的第一代国君。

姬相如 :周公旦后裔,新王莽元始元年(公元1年)十一月,继承褒鲁侯爵位,负责祭祀周公,并改姓为公孙姓,称公孙相如,后又改回姬姓。

姬常 :东汉时期卫公国卫公,史称周承休公。

姬澹:字世雅,南北朝时候后魏的信义将军,被封为楼烦侯。

姬奠川:民国时期河北定兴人。历任中原银行董事长、天津市商会理事长。行宪后,当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

姬鹏飞: (191029~2000210),山西省临晋(今临猗)县人。历经北伐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长期担任外交工作,中国第三任外交部长,参与制定《香港基本法》和中央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姬延芳:河南社旗人,现任武警总部副参谋长,少将警衔。

文化名人

周公 :本名姬旦,尊称为叔旦,史称周公旦,是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諡号周文公。《尚书大传》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在姬周设立的"嫡长宗法继承制"与"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尤其是制定的《周礼》,对缔造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王朝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夏曾佑评价周公:"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姬鹏飞

姬侨:字子产,又字子美,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春秋后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与孔子同时,是孔子非常尊敬的人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鲁班:(前507年-前444年),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

扁鹊 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慧可:又名僧可,俗名姬光,号神光,南北朝著名高僧,得达摩衣钵真传,是禅宗代表性人物之一,被尊为禅宗二祖。

姬敏:明朝西安知府,

百家姓中“乔”姓的来历与历史典故。

  乔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2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96位。  乔姓,是现行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上海,江苏新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