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姓的历史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4收藏

文姓的历史名人,第1张

姓文的历史名人有:文种、文钦、文彦博、文天祥、文徵明。

1、文种

文种,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恃功高,不听从范蠡功成身退的劝告,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

2、文钦

文钦,字仲若,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曹操部将文稷之子。魏正元二年(255年)起兵讨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予幽州牧,封谯侯,镇北大将军。

3、文彦博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市)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封潞国公。

4、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汉族江右民系,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的著作经后人整理,被辑为《文山先生全集》。

5、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天祥

(1236—1283),男,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文天祥家世考

“富田文氏”是西汉蜀郡太守文翁的后裔,五代后唐时期文天祥先祖文时迁徙至今江西吉州,开吉州庐陵淳化乡富田文氏一脉。

文天祥在《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先君子尝考次谱系,文氏系成都徙吉,五世(七世—编者)祖炳然居永和镇,高祖正中由永和徙富田。”《宋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山先生纪年录》(后面称《纪年录》亦云:“庐陵文氏来自成都,公六世(七世—编者)祖炳然居永和镇,五世(八世—编者)祖正中徙富田。”所以现在有人把文天祥认作是客家人,是不确实的。

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有《文山先生集》传世。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承立的弟弟——赵昺移驻厓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厓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写《过零丁洋》20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的惨败后,陆秀夫背着8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而是以名相能,为烈士。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中诗作达百余首,成就很高。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生死抉择

文天祥临刑前的犹豫

英雄面对死亡也会有怯懦。**《勇敢的心》中,苏格兰民族英雄华莱士临刑前高呼“自由!”但是在临刑离开囚室前,他却对上帝祈祷,希望获得勇气,以抵抗面临死亡的恐惧。

中华民族的英雄文天祥,在留给历史舍生取义的宏大英雄气概之外,面临死亡威胁和元朝的利诱时,也并非全无恐惧,他不仅对自己的信念发生过怀疑,甚至可能有过“投降”的念头。

《宋史·文天祥传》记载了他模棱两可的话:“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其中暗示,他有归隐故乡当道士(黄冠),甚至将来做元朝顾问的念头。这样看来,文天祥已经有归降的可能,但忽必烈却不能容忍这样模糊的态度,他要的是奴才式全心全意的投降。

“幸好”忽必烈并没有同意他归隐当道士的请求。一位被文天祥怒斥过的降元的老同事也不同意:“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正是靠文天祥的鲜血最终一洒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气贯千古的话,我们才获得了一位永远的英雄,而非乱世时常见的隐士。

杀身成仁的文天祥怎么会怯懦、逃避呢?投降?更连想都不会想。后人多怀疑元朝人修撰的《宋史·文天祥传》,是故意诽谤、侮辱咱们的民族英雄。是的,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英雄永不怯懦,怯懦者绝无勇敢。岂不知,人性比我们想象复杂得多。文天祥临死前的逃避,完全是有可能的。

在写出《过零丁洋》后不到一年,文天祥其实就开始“怀疑”所谓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受尽苦难被押到大都后,他写了一首《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的诗,其中即有“亡国大夫谁为传,只饶野史与人看”。意为恐怕自己舍生取义,照不了汗青,只有在野史中流传。

文天祥无法让“上帝赐予我力量”,他需要历史正义的力量来激励自己,中间经历怀疑也是正常。此前,当他被押到广州时,劝降的人就“嘲笑”他青史留名的信念,“国亡矣,忠孝之事尽矣。正使杀身为忠孝,谁复书之。”文天祥说:“殷之亡也,夷、齐不食周粟,亦自尽其义耳,未闻以存亡易心也。”可见,对于丹心能否照汗青,文天祥是有过反复的。

文天祥不怕牺牲,抵得住利诱。但是,当一个叫灵阳子的道士跟他谈道,却让他动了归隐佛道之心。此前,文天祥认识的一位南宋宫廷琴师汪元量,就曾被忽必烈赐为黄冠道士。文天祥虽是儒教中人,却对佛道颇为心仪,这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叫道生和佛生即可明显看出。

“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日出云俱静,风消水自平。功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天下惟豪杰,神仙立地成。”这是文天祥在灵阳子来狱中见他后的一首赠诗。此诗与文天祥《正气歌》等正气凛然的作品迥然有别。在儒家杀身成仁、忠君守义的悲壮精神之外,确实还有一个在佛道中徘徊、寻求解脱的文天祥。

从文天祥给灵阳子的另一首诗中更可看出端倪:“昔我爱泉石,长揖离公卿。结屋青山下,咫尺蓬与瀛……天地不知老,日月交其精。人一阴阳性,本来自长生。指点虚无间,引我归员明。一针透顶门,道骨由天成……”早年,文天祥仕途失意时,就曾回文山老家终日忘情于泉石,“领客其间,穷幽极胜,乐而忘疲。”当身陷故乡几千里外的大都的监狱中,与灵阳子的谈道,激起了文天祥对往昔逍遥岁月的回忆。

1280年中秋夜,被忽必烈赐为道士的汪元量挟琴为狱中的文天祥演奏《胡笳十八拍》。这是汉末的蔡文姬在被匈奴掠获十二年、回到故乡后写的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月圆之夜,故国不在,身陷囹圄,汪元量的弹唱响起,和蔡文姬一样亡国无家的文天祥,又是怎样一种悲痛呢。而后,文天祥写了《胡笳曲》十八拍,在序的最后,签名却是“浮休道人文山”。“浮休”语出《庄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从文天祥自称“浮休道人”可以看出,“得以黄冠归故乡”的言语,并非没有根据。

七百多年后,当看到文天祥在死亡前信仰的松动,逃避的想法,甚至投降的一念,并不会觉得其形象有所减损,而是更符合人性的真实,让人亲近,让人感动。

文天祥最终没有逃避,大义凛然地走上了刑场。临刑前,万人观睹,文天祥殊为从容,对吏卒说:“吾事已毕,心无怍矣。”南向拜而死。在他遗体所着的衣服中,人们发现了他留下的《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弟弟的选择

用鲜血书写了什么是英勇和忠贞的文天祥,有两个弟弟,一个降了元,另一位则逃避现实,退隐不仕。哥哥那么忠烈,弟弟却作出了“有损”其英名的“丑事”。文天祥有三个弟弟:文壁、文霆、文璋,其中文霆早卒。文壁小文天祥一岁,1278年冬天,元军猛攻文壁驻守的惠州,他开城投降,年底文天祥被俘;小文天祥十三岁的文璋,随文壁投降,后隐居不仕,在他大哥被杀35年后去世,享年69岁。

元初,就有指责文天祥弟弟不够忠烈的“高调”。文壁还被赋诗讽刺:“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文天祥号文山,文壁号文溪,溪山指兄弟两人,南枝与北枝也指两人,因为文天祥曾写过“江上梅花都自好,莫分枝北与枝南”的诗。

如果有时空隧道,我很想去问一下那位做此诗的南宋遗民:“你为什么不牺牲?”中国人面对英雄,在不断的感动中,道德崇拜却往往在无意中升级。如果这种崇拜离开了大地,丧失了人性基本的理解和同情,就变成了残忍的道德嗜欲。也许有人觉得,文天祥会谴责弟弟们。可是相反,他很“理解”,文璋的逃避还是他规劝的结果。

文壁自述投降的理由是:其一,不绝宗祀。文天祥两个儿子一个早死,一个战乱中失散,文壁把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文天祥;而文天祥母亲身死他乡,一直没有安葬,需要举灵柩归乡。其二,不同于元军刚侵南宋的投降派,文壁降元之时,南宋实际上已经灭亡,抗争的结果是全城百姓跟着倒霉。这样的托辞当然无法让道德审判者满意,但是他的哥哥体谅他。

1279年三月,文天祥被押解到广州,文壁也前来与兄长告别,他是否解释了自己的变节,以及文天祥当时的态度,都不得而知。然而,文天祥有一首写给弟弟的诗《寄惠州弟》,诗中云:“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别离。雁行长已矣,马足远何知?葬骨知无地,论心更有谁?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他希望文壁替本是长子的他尽哀痛之情。

1281年,文天祥写信给文壁过继给自己的儿子:“汝生父(文壁)与汝叔(文璋),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文天祥以“孝”明确体谅、认可了文壁的选择。文天祥不是为了清誉牺牲一切的道德狂,他自己尽忠殉国,并不要求别人一定跟他学。后来,他写信给三弟文璋,只是劝勉他不仕而已,文璋也就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终生不当元朝的官,得享天年。国难之下,文天祥三兄弟,或殉国,或投降,或归隐,作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这可能更加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和真实,而文天祥的宽容体谅,更让我们在他高高的道德圣像之外,看到了一颗有情有欲的柔软的英雄心。

有必要一提的是,文天祥的继子文升也“投降”了,他在文天祥去世后30年,当上了集贤直学士,不久病死,被封为蜀郡侯。文升之子文富,也就是文天祥的孙子,曾为湖广行省检校官。我想,文天祥如果灵魂有知,恐怕也不会痛骂自己的儿孙。

文天祥的一生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又号浮休道人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天祥幼时,就学于欧阳守道。宝佑四年(1256)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天祥所处的时代,是昏君当道人,奸臣弄权,政治腐败,外族入侵的时代。开庆(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四明以避敌锋。天祥针对这个逃跑误国的建议,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咸淳六年(1270),奸相贾似道托病辞官,以要挟朝廷。天祥在所草拟的制诰中,义正辞严地裁责之,因此遭到罢斥。九年(1273),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1274),改知赣州。德佑元年(1275)正月,朝廷闻元军东下,诏天下勤王。天祥闻讯,即将家产全部充作军费,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所过之地,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的拥护。八月,朝命以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江西安抚使,知平江府(治江苏吴县)。二年(1276)正月,除天祥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大举南下,进逼临安。有旨令天祥前往臬亭山谈判。天祥见蒙古军统帅伯颜,晓以和战利害。伯颜初以危言折之,后见天祥有胆识,大义凛然,不敢杀他,也不敢放他,便把他拘留起来,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敌派汉奸吴浚来劝降,天祥当即将吴处斩。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免。祥光元扑(1278),加天祥少保、信国公。天祥抵粤后,继续坚持抗元。同年十二月,在海丰县北五坡岭遭元兵袭击,被俘。天祥吞脑子(冰片),不死。元将张弘范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召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弘范再三强迫他,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路上绝食八日,不死。元朝想利用天祥来笼络人心,请天祥为宰相,均遭拒绝。天祥被囚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当时各地人民抗元活动仍在不断进行,元朝统治者恐留下后患,遂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将其杀害。天祥死后,其衣带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忆,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天祥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中诗作达作百余首,成就很高。他的诗歌可分为德佑前后两个阶段,德佑以前,是一般的文人诗,虽然其间有一些诗篇是抒发忧时之感或揭露统治集团的矛盾和罪恶的,但更多的却是题咏匆匆、酬应琐屑之作,无以别于一般调弄笔墨的文人之所为。虽然如此,仍有不少佳作。他每遇登临、写怀的题材,辄抒发其“颇觉忧时鬓欲斑”的感叹,不作无病呻吟。即使是罢官归隐文山时的诗篇,也具有“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的雄心壮志。他的登临写景的诗篇,并不措意于模山范水的工巧刻划,而着重于触景生情,其目的在于言志。他的咏怀感兴之作,并不重视含蓄衬托之类的手法,常是那种“丈夫开口即见胆”的坦白率真的风格。他深受江西诗派的“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的影响。

德佑以后,由于天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激烈变动,并亲身体验到亡国的惨痛,他的爱国主义升华到了新的高度。这个时期的诗词的艺术成就,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他的古体诗,气势磅礴,笔力劲遒。他的律诗,言简意赅,主题显豁,对仗工整。他的绝句,凄厉高亢,明白如话。他的诗篇,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天祥的作品很多,收入《文山集》二十一卷。今有《文天祥全集》行世。散文较长,不录,仅录诗词各一首于下:“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人生翕炎云亡。好轰轰烈烈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遗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沁园春题张许庙》)。《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究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显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关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阒鬼火,春院闷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珍自辟易。嗟哉沮沼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自魁达始至运、昌、在、广、大、名、德、教、良、才、志、上等13代。文氏奉文天祥为先祖,其后是理融公。

应忠公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壬午迁四川潼川府安岳县同化乡大石桥,越至五十二年癸巳再迁永康乡楼包厅。

 永茂公又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徒陕西兴安府紫阳县沔浴河,居以屡迁而家声克振,族虽偏历而世泽犹新。 

当永茂公之初至紫了本忠厚以垂世业基裘远贻呼,孙谋惟孝友以裕后,昆云仍上亟呼祖武。

当今文氏近200万人,分布中华大地及海外诸地,或以宗族而群居,或三两零星。又因过去天灾、战事、创业、官宦等原因而迁徙,部分文氏家谱遗毁,故无法得知自己的源流世系等。

切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然,则人之有祖也。亦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根,固未有根不深者,其枝自茂,抑未有源之远者,其流不长,虽其后振振衍庆于螽斯,绵绵继美于瓜瓞而溯其所自生,

反其所自始,未常不同乎一本。故敬宗收族,报本追远其文详于典册,其义炳若日星,总无非使天下之人,亲亲以敦伦,敦伦以尊祖。

光绪三年春,余思余辈有耕无读,惟余力微无志,于蒲月突见礼公有序,避嘱子孙修谱一事,为我氏之要件也,时因天旱数月不雨,人心悚惶难免我族丁口不散四方,兹购板镌不及,迅行沐手敬书,汇总为文氏支谱。

姓: 文

排名: 100

由来: 文姓最早形成在西周,周文王的支庶子孙中,用他的谥号为姓氏的,称为文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就有文姓族人播迁到江淮一带。春秋末年,楚国郢(现在的湖北江陵西北)人文种,在越国任大夫, 同范蠡越王勾践,曾献计到吴行贿,得免亡国,后被授以国政,群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唐代 以后,文姓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并称盛于山西和江南。文姓最著名人物是文天祥,文天祥号文山。 吉州庐陵(现在的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文学家,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保卫南 宋都城临安(现在的浙江杭州),第二年任右丞相。临安失守后,他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 抗元,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迭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大义凛然,在大都狱中所写《正气 歌》,表现了宁死不降的气志,为世人所传诵。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文姓在中国最 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居于第 100位。

文姓的历史名人

姓文的历史名人有:文种、文钦、文彦博、文天祥、文徵明。1、文种文种,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