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的当代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3收藏

族谱的当代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第1张

意义:

中国的族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族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族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族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族谱发展:

中国族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一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记事详备的独特史料。它从家族史的角度来阐释、反映、印证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我们弘扬民族文化,以及进行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族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但作为一种特殊史料,家谱有与正史、方志等其它史料迥然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就构成了家谱特有的属性。在家族概念淡化的当代,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

族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

家谱的封面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主体形式,叫世系图,长这个样子

世系图分为宝塔式图谱、树系图谱、线性图谱和牒记式图谱(无图,曾以是以文字叙述先人事迹)

树系图谱

线性图谱

再来说说,为什么要写家谱呢?

目的是记载自己家族的光辉史,以及记载家族的历史和发展。

一般是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中德高望重的人提出,我们是不是该写家谱了。大家一致决定好,然后如果祠堂的钱够,那就直接从祠堂拿钱,开始写家谱。如果祠堂没钱,那就大家捐钱。如果是家族第一本家谱,那就由德高望重的人决定辈分什么的。

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谱了,可能是由于迁移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可以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回到原来的祖籍,请家谱;另一种就是重修家谱。

家谱的内容都有什么?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家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四、有功绩和品行之人的传纪。

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五、家族中人的诗文著作。

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在这部分进行续补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六、祖先、老照片、风水图等。

这里的祖先、老照片好理解,其中风水图主要只祠堂图、墓土。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所以在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甚至详记地理方位。有的族谱中还要把故居和村庄图放上。

最后补充一点,女孩可以上家谱吗?

古时认为,女孩是嫁给别人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终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机会上家谱,当然女孩子是没有权力拥有家谱的。不过现代修家谱也有例外,因为有可能小辈都是女孩子了,所以也有女孩保存家谱、传家谱和修家谱的情况出现。

灰姑娘是一个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原在欧洲民间广为流传,后来才由法国作家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1697)和德国的格林兄弟(Jacob et Wilhelm Grimm,1812)加以采集编写。在许多种语言包括法语、德语、义大利语、瑞典语,甚至汉语(叶限)、斯拉夫语、凯尔特语中都有不同版本的类似故事。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辛德瑞拉 外文名 :Cinderella 其他名称 :灰姑娘 配音 :白雪岑(中文) 登场作品 :《灰姑娘》

《仙履奇缘》 性别 :女 起源与流行,起源,流行版,共性,故事梗概,历史背景,角色评价,故事争议,名字由来,灰姑娘的鞋子,中式剧情, 起源与流行 起源 灰姑娘的形象可以上溯到很早的时期。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Geographica》17,133)曾在公元前1世纪记叙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腊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这被认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洛多庇斯当时正在溪水边洗衣服,突然一只鹰飞过将她的鞋子攫去并让鞋子掉在了身在孟斐斯城的法老的脚下。法老随后要求国内所有的女子试穿这只鞋子,看看是否合脚,最后找到了洛多庇斯。法老爱上了洛多庇斯并娶她为妻。这个故事后来也见于克劳狄俄斯·埃利安(Claudius Aelianus)的《史林杂俎》(Various Historia)中。 古斯塔夫·多尔的插图 《灰姑娘》的另一个版本是中国的叶限,见于公元860年左右段成式的小说《酉阳杂俎》。故事中勤劳可爱的叶限饲养有一条金鱼,金鱼和叶限关系亲密,只在叶限每次走到池边时才浮上水面伸出头来。后来金鱼被叶限后母所杀,叶限按天神的指引将鱼骨堀起,并因此得以最后穿着体面的衣裳偷偷参加了某个节日盛会。当匆忙回家时,叶限落下了一只鞋子。岛国“陀汗”的国王拾获了鞋子,并与叶限相爱娶她为妻。 此外,中世纪的《一千零一夜》等许多作品中都有记叙类似的故事。 在欧洲,《灰姑娘》的最早版本名为《La Gatta Cenerentola》,也称《The Hearth Cat》,见于义大利童话采集者吉姆巴地斯达·巴西耳1635年的《五日谈》(Pentamerone)一书中。这一版本为后来法国作家夏尔·佩罗和格林兄弟的版本奠定了基础。 流行版 《灰姑娘》最为流行的一个版本出自法国作家夏尔·佩罗。这个版本中新增了南瓜、仙女和水晶鞋。曾有人认为,佩罗版本中的灰姑娘穿的原是松鼠毛皮做的鞋(“pantoufle en vair”),只是在故事被翻译成英文之后,鞋子被误当作是水晶做的,导致了水晶鞋的出现。这个版本灰姑娘最终原谅了两个姐姐。 另一个著名的版本出自格林兄弟。这个版本中,帮助灰姑娘参加舞会的不是仙女而是母亲坟头的许愿树。为灰姑娘带来幸运的是金鞋,同时,两个姐姐想要通过把脚削掉一小部分的方式让脚穿上鞋子,以期骗过王子。两只小鸟提醒了王子,在故事的最后还把两个姐姐的眼珠啄掉。 共性 受不公正对待的女主角 超自然力量的帮助 与男主角相遇 女主角通过某物识别身分 男女主角结合 故事梗概 夏尔·佩罗版 从前,有一位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她有一位恶毒的继母与两位心地不好的姐姐。她便经常受到继母与两位姐姐的欺负,被逼着去做粗重的工作,经常弄得全身满是灰尘,因此被戏称为“灰姑娘”。有一天,城里的王子举行舞会,邀请全城的女孩出席,但继母与两位姐姐却不让灰姑娘出席,还要她做很多工作,使她失望伤心。这时,有一位仙女出现了,帮助她摇身一变成为高贵的千金**,并将老鼠变成马夫,南瓜变成马车,又变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和一双水晶(玻璃)鞋给灰姑娘穿上。灰姑娘很开心,赶快前往皇宫参加舞会。仙女在她出发前提醒她,不可逗留至午夜十二点,十二点以后魔法会自动解除。灰姑娘答应了,她出席了舞会,王子一看到她便被她迷住了,立即邀她共舞。欢乐的时光过得很快,眼看就要午夜十二时了,灰姑娘不得已要马上离开,在仓皇间留下了一只水晶鞋。王子很伤心,于是派大臣至全国探访,找出能穿上这只水晶鞋的女孩,尽管有后母及姐姐的阻碍,大臣仍成功的找到了灰姑娘。王子很开心,便向灰姑娘求婚,灰姑娘也答应了,两人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 灰姑娘试穿玻璃鞋(古斯塔夫·多雷画作) 历史背景 这个故事类型通常包含以下因素:一位善良而不幸的女主人公,女主人公母亲的离世,新家庭成员对女主人公的欺侮,帮助女主人公克服难题并最终为她带来幸福的神奇力量,用于识别女主人公的一件物事——鞋。因此斯蒂·汤普森(Stith Thompson)在《民间文学母题索引》(Motif-Index of Folk Literature)中,把“灰姑娘”故事归为阿奈尔-汤普森故事类型。 哑剧《灰姑娘》 我国唐代段成式在其编撰的《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里所记录的《叶限》故事是世界上“灰姑娘”型民间故事的最早记载(约为公元9世纪中期)。在这个故事里,帮助女主人公的是鱼骨头,为她带来幸福的是只金履。但因为《叶限》的记录年代更确切更久远,以及文本中所暗示的当时民众对此故事常有耳闻的语气,使得“叶限”故事看起来似更接近于此型故事的本来面目,因而有些学者由此认为该类故事起源于中国。 1697年,巴黎出版的佩罗(Charles Perrault)的《Histoires ou contes du temps passé,avec des moralités: Contes de ma mère l'Oye》(《鹅妈妈的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这本故事集中所收录的《灰姑娘Cinderella》故事是欧洲此类故事的最早记载。当然,在欧洲已发现了一些记录年代更早的故事异文,但是佩罗的“灰姑娘”故事却是有最大影响的一个。三个异文中,只有在佩罗的故事里,才有仙女、南瓜车和水晶鞋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灰姑娘”原素。 “灰姑娘”式的童话在世界各地流传的神话传说里类似的异文不下于1500种。在中国56个民族及一些已消亡融合的民族里也有不少类似的传说,被记录保存至今的异文故事就有72篇,数量之多实为惊人。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灰姑娘”的现象都存在难以割舍的情结。 角色评价 正面 通常认为灰姑娘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这么一个人生历练过程——在任何嘲讽、刁难和欺凌之下,都要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地活着,即使极度艰难困苦只要心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保持善良与积极的心态,最终是会获得幸福生活的。此等道理是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灰姑娘”的现象的修炼所得。但是,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从灰姑娘这一童话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守时、个人仪表、母爱、友情、自爱的重要性。 反面 社会学专家指称,一些世代流传的经典童话,如《灰姑娘》、《白雪公主》和《睡美人》等,宣扬以貌取人的错误观念,有误导广大儿童之嫌。 美国印第安纳普度大学的专家研究了格林兄弟所写的168个童话,发现大多数童话都涉嫌以貌取人,并将美貌与否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唯一评价标准,其中有94%提及相貌,平均每篇136次,有一篇114次提及女性的美貌,17%的篇目将丑与恶联系起来,而且在许多故事里,丑女的下场都很惨。 社会学副教授丽兹·格劳尔霍茨(Liz Grauerholz)说:“女孩子从小听的童话,就是那些公主们之所以成功,仅仅因为其美貌令她们与众不同。” 她说,尽管这些童话可能会让女孩子忽视教育,不去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一心想着“臭美”,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应该把这些童话扔掉,或是避而不讲,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们共同讨论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格劳尔霍茨推崇好莱坞的卡通片《怪物史莱克》,称之为难得的不以貌取人的童话。 或许,以后给孩子讲故事,不应该再说:“从前,有个美丽的公主……”,而应该这样开头:“从前,有一位相貌平平的公主……” 对故事的另类评价 这个故事有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我们要的是公主和王子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结局。这个故事在当代却引发了一股潮流,不少当代“没女”想成为灰姑娘。同时,这个故事毕竟是讲给孩子们的,不免太片面,灰姑娘遭受继母和继母的女儿的虐待,给孩子造成误导,以为继母都是巫女级的人物,灰姑娘也只懂得忍受,不知道反抗,缺乏现代励志精神。 故事争议 名字由来 Cendrillon是灰姑娘的法文名字,但它其实不是此人物真正的名字,而是一个外号。Cendrillon一词由cendre和souillon这两个法文单词合成而来。构成Cendrillon的第一部份的“cendre”在法文中是“灰”的意思,这样取名是因为灰姑娘工作后躺在炭灰上休息,总是脏兮兮的;souillon是“ ”的意思,是两位姐姐对灰姑娘的蔑称。灰姑娘还有另外一个外号,叫Cucendron(cu是cul的意思,即中文的“ ”;cendron跟上述的cendre的意思一样,即“灰”),也是她俗气的姐姐所取的。而至于灰姑娘的真正名字,我们无从得知。 灰姑娘的这两个外号皆来自于一直象征著羞辱与苦修的灰(cendre)一词:《圣经》、《奥德赛》与教会父老都曾使用过。 灰姑娘的鞋子 在各版本中,对灰姑娘最后落下的鞋子的描述不尽相同。格林兄弟的版本中,鞋子是金子做的;而夏尔·佩罗的版本中,灰姑娘穿的则是玻璃鞋。 灰姑娘在仓促间留下了一只鞋子 玻璃鞋的说法存有一些争议。据若干版本,当时灰姑娘的鞋其实不是verre(玻璃)的,而是vair(松鼠毛皮)做的,但两个单词的发音却恰好完全相同。 1697年,夏尔·佩罗的版本曾提到“la pantoufle de verre”(玻璃鞋),这一说法似乎有其道理,因为苏格兰的、加泰罗尼亚的与爱尔兰岛的旧俗中常常有玻璃或晶体鞋子的制成。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与李特雷(Émile Littré)曾经建议采用松鼠毛皮vair的写法而非玻璃verre,但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可,因为从来都没有人使用松鼠毛皮制作鞋子,况且穿松鼠毛皮的鞋去参加舞会并不妥当。在十七世纪,夏尔·佩罗的时代,对一般人而言,玻璃是个很少见和珍贵的物质。况且,若要穿玻璃鞋子的话,鞋子的大小必定要与脚完全符合,更显见其特殊性。因此,选用“玻璃鞋”而非“松鼠毛皮鞋”就显得更为合理。 中式剧情 网上成打成打的女孩都叫灰姑娘。女孩都希望哪一天,会有一位王子会把她从人海里捞出来,坐上南瓜车,就变成公主了。其实,中国也有自己的灰姑娘,叫做叶限。 秦汉的时候,有一个桃花源,里面有一个山洞,洞主有一个女儿,名字叫做叶限。她老爹娶了一个后妻,后来,老爹死了,后妈就开始虐待叶限,经常让小姑娘去山高水迢路远又坎坷的地方打水。 传说中,受苦的人总是有福的。叶限就幸福地抓住了一条金眼睛的鲤鱼,悄悄地养在一个池里,每天都给它喂吃的。后妈发现了,偷偷摸摸换上叶限的旧衣服,走到池边,把鱼给杀了。这尾鱼已经长达丈余,味道非常棒。后妈吃完了鱼,舔舔嘴,把鱼骨头埋了起来。第二天,叶限来到池边,不见金鲤,她放声大哭。忽然有人披头散发地从天而降,安慰她说:“别哭啦,小姑娘,你把鱼骨头放在屋里吧,要什么有什么。”叶限依言而行,果然是金银珠宝,随叫随到。 节日到了,后妈带着叶限同父异母的妹妹,花枝招展地出门,参加嘉年华的狂欢派对去了,只留叶限看房子。叶限有的是漂亮衣裳、珠宝首饰、名牌手袋,趁后妈出门,也赶紧换上翠绿雪纺长裙,手工钉珠的金鞋,赶去派对。不过,那位异母妹妹眼尖,还是认出叶限了,叶限只好赶紧溜走,匆忙间,落下了一只金鞋子。 得到鞋子的,是一个海边小国的国王。他四处寻访,各国的女子没有一个穿得下,最后找到了叶限家里。当然,后妈的女儿也穿不下这只金鞋子。叶限于是穿着那件翠绿雪纺长裙现身了,再套上这双金鞋子,刚刚合脚———国王一看到叶限,惊为天人,把她娶回家当王后。再把心肠狠毒的后妈及女儿都杀了。从此,这个小国国王和叶限,都过著富足而幸福的生活。 须知,唐代的段成式写《酉阳杂俎》这部笔记体小说的时候,格林兄弟要等到900年后才出世。当然,因为格林的中国古文功底没有这么好,只能代格林说,如有雷同,纯属天意。 大家都衷心地相信,穷人家的女儿,必然是心地善良、美貌惊人的;后妈必定是歹毒的,异母姐妹必定是又蠢又丑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是。而且,童话的最后必定是美貌与善良赢了爱情,赢了金钱,赢了地位,赢了世界。

《世界图绘》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图画故事书,

是的,

世界上第一本图画故事书,

一般被公认为是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

说起绘本,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插图,它们通常风格各异,色彩鲜明,但并非每一本带有插图的书籍都可被称作绘本。

插画家马丁·梳士巴利认为,绘本是一门用来讲故事的视觉艺术。在这里,插图不再是点缀文本的装饰,而成为传达内容的主要工具。

然而,绘本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诸多的争议和不确定。许多人会问,如何实现绘本中图与文的比例平衡?绘本与儿童、成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于儿童来说,什么样的绘本风格最具吸引力?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

绘本的起源

“画图讲故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洞穴壁画时期。如果我们把它比作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那么年龄不到140岁的绘本顶多是个襁褓中的婴儿。

1461年,瑞士籍作家Ulrich Boner出版《宝石》(德语:Der Edelstein)一书,人们普遍将其视为第一本“图文结合类”书籍。

《Der Edelstein》(1461)

1658年,杨·阿姆斯·夸美纽斯的《世界图绘》(Orbis Sensualium Pictus)得以问世,这也是大家公认的“儿童绘本的雏形”,因为它是历史上第一本专门为儿童而设计的插画书。

《Orbis Sensualium Pictus》(1658)

现代绘本的诞生

直到19世纪30年代,得益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彩色出版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兰道夫·凯迪克、瓦尔特·克兰和凯特·格林威并称为19世纪绘本界的三位大咖,他们曾先后与著名出版人爱蒙德·埃文斯进行合作,产出了一系列颇具口碑的代表作品,包括《小宝贝的伊索寓言》《吉平骑马歌》和《窗下》等等。

其中,兰道夫·凯迪克首次采用作为故事讲述的主要载体,由此被喻为“现代绘本之父”。

伦道夫·凯迪克(1846-1886)

儿童图画书作家、插画家莫里斯·桑达克曾这样评价凯迪克:

凯迪克的作品开启了现代绘本的先河,他把插图与文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点。文字省略的地方有插画在述说,插画省略的内容有文字来表达。在绘本创作领域,凯迪克的成就无人可及……他的作品应当被列入每一位孩子的首选书单。

然而,出版界就像是一枚两面的硬币,精彩总在上演,争论亦难避免。尤其在童书出版领域,没有创造力就活不下去的艺术家与一切以市场性为准绳的出版商往往难以达成意见统一,二者间的撕扯如同一档永远不会停更的吐槽大会。

瓦尔特·克兰曾在书中写道:“与绘画与雕塑一样,插画也是一门艺术……资本主义扭曲了人们的艺术创造能力,他们往往以牺牲艺术美感为代价,转而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他将资本主义制度描述为“腐败的刺激手段”,认为资本环境只能孕育出廉价的商业艺术,瓦尔特称其为“不值一文的罪恶”。

绘本插画家、作家:瓦尔特·克兰

瓦尔特还曾公开吐槽自己的出版搭档爱德蒙·埃文斯,他这样说道:

“……我们并不赞同一些出版商的做法。他们总是认为,单调的色彩和庸俗的设计,完全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因此售价应当更高……”

文本图像化的早期尝试《老鼠的故事》(1865)

黄金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印刷技术再次升级,人们对于“童年”这一概念的态度有所改变,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开始崭露头角,绘本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在此期间,一大批经典著作相继问世,比如《好奇猴乔治》和《小象巴巴》。法国作家、插画家让·德·布鲁诺夫创作的《小象巴巴》绘本系列可谓是绘本领域的革新之作。与之前的图画书不同,《小象巴巴》率先采用手写文体和彩色版式,插图风格简约而自然,带着一股孩子般的纯净味道。

《小象巴巴》(1931)

20世纪50年代,一股奇特的文化风潮逐渐兴起,许多知名设计师开始涉足绘本领域,他们既当作家,同时又是插画师,尝试探索与视觉思维相关的更多可能。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便是保罗·兰德。

作为一名绘本界的传奇人物,保罗不仅拥有过人的绘画天赋,他那糟糕的坏脾气也是众人皆知的事实。50年代到70年代间,保罗和妻子相继创作了《Sparkle and Spin》(1957)、《Little 1》(1962)和《Listen! Listen!》(1970),这些作品以一种有趣而精妙的形式呈现出文字与图画、图像、声音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同时期的一位意大利小说家、哲学家翁贝托·艾柯也提出,孩子们从小就应当学习符号和标志(符号学)。

保罗·兰德(1914-1996)

1956年,法国插画家安德烈·弗朗索瓦创作的《鳄鱼的眼泪》成功出版,绘本采用夸张的横向纸张作为呈现形式,以此来强调故事的主角——鳄鱼,这也是安德烈第一部同时担任文本作者和插画设计师的作品。

《鳄鱼的眼泪》(1956)

艺术家的反叛

20世纪60年代,随着新一代英国艺术家的崛起,绘本进入了“色彩鲜艳,设计大胆”的新时代。许多艺术家尝试把绘画风格与插画创作结合在一起,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这其中就包括商业插画家安迪·沃霍尔。

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一批最具影响力的绘本作品诞生了,例如莫里斯·桑达克的《野兽国》和米洛斯拉夫·萨塞克的《这就是……》系列。

《野兽国》(1963)

莫里斯·桑达克或许算得上是最伟大的儿童插画家之一。作为一名绘本革命的先行者,他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毋庸置疑的影响力,受众包括教育家、学者、孩子、家长和艺术团体。《野兽国》并非桑达克的第一部作品,但却是首个同时对孩子和家长造成深远影响的绘本。有趣的是,《野兽国》一问世便引起诸多争议,因为许多评论家担心它会吓着孩子们。

绘本在当代

进入21世纪以来,绘本创作的主题变得更加多元而丰富。2010年,哈珀柯林斯出版了另类绘本《嘻哈小狗》,弗拉基米尔·瑞达斯基的奔放画风完美结合了克里斯·拉舍卡的说唱歌词,不得不说是当代绘本界中的一朵“奇葩”。

《嘻哈小狗》(2010)

不论读者对于这部绘本的喜好如何,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对“尽管受制于社会各方因素,但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儿童读物标准”的讨论。绘本不再是简单的“傻白甜”,它会涉及诸多主题,包括暴力、性、死亡和人权侵犯,继而成为一类有力量的、全民性的跨界故事媒体。即便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故事书,例如《格林童话》和《一千零一夜》,其中也不乏一些暗黑主题(甚至于残忍)的内容。

令人遗憾的是,传统书商和出版人至今仍然持有“偏见”,他们严格定义绘本的分类和售卖方式,将其无一例外地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 例如,法国插画家布莱克斯波莱克斯(Blexbolex)的绘本《人们》,这部作品内容精良、逻辑清晰且发人深省,不仅孩子们读来有趣,大人们读了也会觉得颇受启发。然而,它自上市以来便一直躺在书店的儿童读物区。

《人们》(2011)

除了内容,绘本风格也经常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怎样的艺术风格最适合儿童欣赏和阅读呢?许多出版人和评论家对此拥有不同的看法。然而目前为止,没有一项研究能够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有吸引力或最为有效的传达媒介。

问题在于,幼龄的孩子往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感受,而他们说出来的只言片语经常是大人们有意引导的结果。因此,无论我们进行何种研究,儿童的世界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大人们无法了解的。

明天在哪里

数字时代,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绘本似乎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近了。不论何时,身处何地,孩子们只要动动手指,点开袋鼠跳跳或咿啦看书等绘本app,就可以欣赏来自各个国家的绘本。然而,这是否意味着纸质绘本没有明天了呢?

曾担任游戏开发者的儿童插画家Jon Skuse如是说:

“电子书与纸质书之间并非一场非赢即输的战斗,它是一段‘探险’,一次体验,就像是翻看一本立体书那样。如今,许多出版人仍未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不过是把绘本从线下复制到线上,但这么做并不能带来任何益处,与看一本普通的PDF书毫无区别。 孩子们动手指滑一滑,也就过去了。阅读纸质绘本是一次独特的亲身体验,你可以反复回味它,与别人一起分享,并且随时重启这段奇妙的绘本之旅。所以说,电子绘本要想走得更远,必须先探索出一条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路。”

未来,纸质绘本将走向何处?也许我们无法像预言家那样,信誓旦旦地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就不妨先来欣赏下面的小视频吧,或许你会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族谱的当代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意义:中国的族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