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秦姓名人有哪些?身份朝代请注明!
秦桧(1090-1155) :大奸臣,南宋江宁(今南京)人,字会之。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御史中丞,靖康之变,因反对金人立张邦昌,被俘北去,后为挞懒信用。建炎四年(1130)随金兵攻楚州(今江苏淮安),诈称杀死监守金兵,夺船而归。绍兴间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贬逐张浚、赵鼎,收夺诸大将兵权,杀抗金名将岳飞,与高宗共主和议,向金称臣纳币,订立绍兴和议,为世人不齿。连其后裔到岳坟前也什分惭愧,曾有诗:“人自宋后名无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良玉(1574-1648):四川忠州人(今忠县)明代著名女将,文武皆能,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土司职,领其兵,治军严峻,所部号"白杆军"颇能征战,天启时以征讨奢崇明,解成都之围,授都督佥事,任总兵,崇祯十三年奉命追击张献忠,所部白杆兵覆没,十七年张献忠再次入蜀,她据守石砫抵抗,后病死,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秦九韶(1202-1261) :南宋数学家,普州安岳人(今四川),字道古。官建康府通判、沿江制置司参议官、知琼州、司农丞、后贬梅州而死。性机巧,通数术、天文、乐律、营造。淳佑七年(1247)著成《数学九章》,对“大衍求一术”及“正负开方术”颇有发明,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秦邦宪(1907-1946):江苏无锡人,是无锡锡山秦氏后裔。,又名博古。中国***早期***,1925年加入中国***,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主要负责人,犯过严重“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后任中国工农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36年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驻南京代表、长江局和南方局组织部长、1941年后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是七届中央委员。1946年2月参加重庆谈判,于4月8日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最有名的是秦越人(扁鹊)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秦紘(1425-1505),字世缨,明代单县黄堆集人。景泰二年,26岁中进士,授任南京御史,忤权贵,坐谪湖广驿丞。天顺、成化间,历官雄县、府谷、巩昌,迁陕西右参政。成化十三年(1477)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山西,寻调宣府,护边有功。弘治初,总督两广军务,打击豪强暴帅,被诬罢归。弦治十四年(1501)军情紧急,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总制三边军务,在军三年。十七年以年老力辞,致仕。
秦 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扬州高邮人。元丰进士,熙宁间以诗赋见赏于苏轼,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元佑初因轼荐为太学博士,累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绍圣元年坐元佑党籍,通判杭州,后编管雷州,徽宗即位,放还。卒于藤州。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常州、武进、无锡一些秦姓均是秦观后裔。秦观墓现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二茅峰下,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琼(?-638):字叔宝,唐时名将,齐州历城人(今济南)。大业中 先为隋将来护儿帐内士卒,后降于李密,复归王世充,旋弃之投唐,任马军总管。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胡国公。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 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扬州高邮人。元丰进士,熙宁间以诗赋见赏于苏轼,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元佑初因轼荐为太学博士,累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绍圣元年坐元佑党籍,通判杭州,后编管雷州,徽宗即位,放还。卒于藤州。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常州、武进、无锡一些秦姓均是秦观后裔。秦观墓现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二茅峰下,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 冉:孔子弟子。姓秦,名冉,字开,春秋末年人。唐代开年间元封“彭衙伯”,宋封“新息侯”。
秦 非:孔子弟子。姓秦,名非,字子之,春秋末年鲁国人。唐代开元年间封“汧阳伯”,宋封“华亭侯”。
秦 商:孔子弟子。姓秦,名商,字子丕,春秋末(公元前547-?)人。唐代开元年间封“上洛伯”,宋封“冯翊侯”。
秦 开:战国时燕国的一位名将,曾率军打败东胡(匈奴)的一支,使燕国扩展领土数千里。
秦 袭: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西汉时任太守,被称为“万石秦氏”。其后几代均在当朝为高官。
秦 嘉:陇西(今甘肃省临洮东北)人,东汉著名诗人,因去洛阳赴任与妻不能面别,便做诗以赠而传为美名。
秦 宓:广汉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北)人,三国时蜀汉大臣,累官至大司农,其文词藻壮美,惜作品多佚
秦 仪:字凤冈,号梧园,江苏省无锡人,清代著名书画家,人称“秦杨柳”,名噪一时。
秦蕙田:清代江苏金匮(今江苏省无锡)人,曾历任礼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其专著《五礼通考》为研究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参考资料。
秦祖永:字逸芬,号楞烟外史,清代梁溪(今江苏省无锡)人,著名的书画理论家。曾官广东碧申场盐大使。工诗古文辞,善书,而于六法力深研究,山水以王时敏为宗,而神理未化;补图小品,颇擅胜场、画学心印(有咸丰六年一八五六自序)、桐阴画诀 。另著有《画学心印》、《桐阴画诀》等。卒年六十。
秦日纲: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将领,后被封为燕王。原名日昌。早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12月在永安(今蒙山)任天官正丞相。1853年10月封顶天侯,代石达开驻守安庆。次年5月封燕王,奉命督师救庐州(今合肥),并出师援救北伐军,至舒城返回。后与湘军激战失利,退至安徽宿松、太湖一带。1855年败清湖广总督杨霈所部清兵,攻克武昌、汉口、汉阳。次年1月,东援镇江。破清军江北大营,再克扬州。后与石达开合兵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今南京)之围。7月,因在丹阳受挫,革去王爵。后在杨韦事变中,与韦昌辉合谋杀杨秀清及杨部太平军,于11月28日被处死,并革除封号。
秦力山:名鼎彝,号巩黄,湖南省长沙人,民主主义革命者,拥护变法运动,曾任《清议报》编辑。大通起义失败后逃往新加坡去见康有为;因自立军经费问题,愤然与康绝交,又到横滨找梁启超,梁已为逃避自立军将士的责难而他去,秦力山便到日本东京创编《国民报》。
秦 冉:孔子弟子。姓秦,名冉,字开,春秋末年人。唐代开年间元封“彭衙伯”,宋封“新息侯”。 秦 非:孔子弟子。姓秦,名非,字子之,春秋末年鲁国人。唐代开元年间封“汧阳伯”,宋封“华亭侯”。 秦 商:孔子弟子。姓秦,名商,字子丕,春秋末(公元前547-?)人。唐代开元年间封“上洛伯”,宋封“冯翊侯”。 秦 开:战国时燕国的一位名将,曾率军打败东胡(匈奴)的一支,使燕国扩展领土数千里。 秦 袭: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西汉时任太守,被称为“万石秦氏”。其后几代均在当朝为高官。 秦 嘉:陇西(今甘肃省临洮东北)人,东汉著名诗人,因去洛阳赴任与妻不能面别,便做诗以赠而传为美名。 秦 宓:广汉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北)人,三国时蜀汉大臣,累官至大司农,其文词藻壮美,惜作品多佚。 秦 观:字少游,北宋词人。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秦 桧:字会之,宋建唐(今江苏省南京)人,南宋投降派代表人物,初谥忠献,改谥谬丑。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秦桧是南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据闻他本来是一位知名的抗金义士,但后来随同徽、钦二宗被掳之后,与金廷和议,并于建炎四年(1130年)戏剧性的陪同高宗“逃返”南宋。此后,一方面不断扶助宋高宗,官至宰相。另一方面不断打压国内抗金的势力,当中最为世人所知的,是“十二金牌召岳飞”的故事。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与秦桧解除了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的军权,并以“莫须有”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父子,为与金廷再次签订和约铺平道路。相传平民为解秦桧之恨,用面团做成他的形像丢入油锅里炸,并称之为“油炸桧”,并演变成今时今日的“油条”(香港地区仍称做“油炸鬼”)。 秦 仪:字凤冈,号梧园,江苏省无锡人,清代著名书画家,人称“秦杨柳”,名噪一时。 秦始皇: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秦孝公之后第六任秦王,秦王朝的建立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称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在位。秦王政即位时年仅13岁,政权旁落在相邦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嫪毐手中。秦王九年(公元前238),秦王政21岁,加冠亲政,立即清除了吕不韦等人,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任用李斯、尉缭、王翦等人,加紧进行统一战争。公元前230年首灭韩,次第灭魏、灭楚、灭赵、灭燕、灭齐,到公元前221年,十年之间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即秦王朝。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地方官由中央任免,结束了诸侯分封政治。秦始皇灭六国后,在咸阳筑宫室145处,藏美女万人以上。又在渭南上林苑造朝宫前殿,史称阿房宫,殿上可容万人。始皇帝还在骊山修皇陵,坟高五十余丈,周五里余,掘地极深,灌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墓中有宫殿及百官位次,珠玉珍宝,不计其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南巡至会稽,祭大禹,七月返至黄河平原津,病卧不起,行至巨鹿郡沙丘行宫(沙丘宫遗址在今河北平乡县东北)病死,享年五十岁。 秦纮(1426-1505) 明中期名臣。字世缨。山东单县人。景泰二年举进士,授南京御史。因弹劾宦官诸不法事,遭权贵忌恨,受中伤,谪降为湖广驿丞。天顺初任雄县知县,宦官杜坚捕杀天鹅,他杖其随从,被逮下诏狱。宪宗继位后,先后任葭州、秦州知州,继升为巩昌知府,再升为陕西右参政。因镇压岷州小股农民起义有功,进俸一级。成化十三年(1477)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因弹劾镇国将军奇涧,奇涧之父庆成王反诬,致被逮下狱。宦官尚亨籍没秦家,仅得敝衣数件。成化帝甚受感动,赐钞万贯,夺奇涧等3人爵,他复职为河南巡抚,不久调任宣府。因抵御小王子入寇有功,进左佥都御史,仍兼宣府巡抚。不久,奉召回京任户都右侍郎,受万安所诬,降为广西右参政,不久又升为福建左布政使。孝宗即位后,受大学士王恕推荐,升任左副都御史,督理漕运,翌年进为右都御史,总督两户军务。上任不久即弹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以贪暴罪被逮下狱。柳景与周太后有亲,反诬秦纮。经廷讯,秦纮无罪,柳景被夺职,秦纮亦罢职。廷臣连疏请留,数月后复起为南京户部尚书。弘治十一年(1498)引疾回乡。弘治十四年以蒙古诸部扰边,奉召为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练士卒、易守将、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经奏准,修筑诸边城堡14O00余所,垣堑6400余里,固原遂为边防重镇。弘治十七年加太子少保,召还理户部事,以年老辞归。翌年死,赠官少保,谥"襄毅"。 秦堇父:春秋时鲁国大夫,勇力过人,后孟孙氏用之为戎右,为春秋战国时期名人。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渤海郡鄚州(今河北省任丘)人,亦为燕人,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秦叔宝:唐时名将,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宗权:秦姓在历史上唯一称帝者,唐末蔡州上蔡(今属河南省)人,曾任节度使,后战败投降黄巢,黄巢起义失败后称帝。 秦九韶:今四川省人,南宋著名数学家,对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等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创造。着有《数学九章》。 秦简夫: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著名戏曲作家,成书于元至顺年间的《录鬼簿》说他:“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可知他先在北方成名,后移居杭州。着有杂剧5种,现仅存《东堂老劝破家子弟》、《孝义士赵礼让肥》、《晋陶母剪发待宾》3种,另有《天寿太子邢台记》和《玉溪馆》两种已佚。其作品风格敦朴自然,与郑廷玉相近。朱权评其词曲如“峭壁孤松”(《太和正音谱》)。 秦良玉:明代著名女将,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其兵,所部号“白杆军”,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秦蕙田:清代江苏金匮(今江苏省无锡)人,曾历任礼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其专着《五礼通考》为研究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参考资料。 秦祖永:字逸芬,号楞烟外史,清代梁溪(今江苏省无锡)人,著名的书画理论家。曾官广东碧申场盐大使。工诗古文辞,善书,而于六法力深研究,山水以王时敏为宗,而神理未化;补图小品,颇擅胜场、画学心印(有咸丰六年一八五六自序)、桐阴画诀 。另着有《画学心印》、《桐阴画诀》等。卒年六十。 秦日纲: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将领,后被封为燕王。原名日昌。早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12月在永安(今蒙山)任天官正丞相。1853年10月封顶天侯,代石达开驻守安庆。次年5月封燕王,奉命督师救庐州(今合肥),并出师援救北伐军,至舒城返回。后与湘军激战失利,退至安徽宿松、太湖一带。1855年败清湖广总督杨霈所部清兵,攻克武昌、汉口、汉阳。次年1月,东援镇江。破清军江北大营,再克扬州。后与石达开合兵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今南京)之围。7月,因在丹阳受挫,革去王爵。后在杨韦事变中,与韦昌辉合谋杀杨秀清及杨部太平军,于11月28日被处死,并革除封号。 秦力山:名鼎彝,号巩黄,湖南省长沙人,民主主义革命者,拥护变法运动,曾任《清议报》编辑。大通起义失败后逃往新加坡去见康有为;因自立军经费问题,愤然与康绝交,又到横滨找梁启超,梁已为逃避自立军将士的责难而他去,秦力山便到日本东京创编《国民报》。
秦国起源于一个给周天子养马的部落,后来养得好被封子爵,据说叫非子。
西周末年戎狄攻入镐京,秦襄公率军打败戎狄,护送周平王到洛阳。由此被封为伯爵,始建秦国。到第三代秦宪公时国都迁到平阳(今陕西岐山县),第六代秦德公迁都至雍城(今陕西凤翔)。第九代国君秦穆公即位后,秦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穆公任用百里奚,蹇叔,励精图治,经过和晋国的几次战争后逐渐开始向中原发展。晋文公死后,中原霸主空缺,秦穆公想趁机称霸中原,便进攻郑国。郑国久攻不克后,秦军撤兵,在滑(河南缑氏镇)的时候被晋军打败。自此秦国暂停了向中原进军的步伐,转而开始收服西面的戎狄部落,这也为日后秦国全力东向解除了后顾之忧。
此后,秦国一直浑浑噩噩地被15代国君统治了近200年,传到了第二十四代秦献公手里。秦献公时,中原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魏国是战国时期最早崛起的国家。秦国在阴晋之战被吴起率领的魏武卒击败后,割让了河西五百里土地。秦献公也在此战后病死,其子嬴渠梁继任第二十五任国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孝公。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国力开始逐步强大。
至二十六代国君秦惠文王时,秦国正式称王国。惠文王统治时期继续沿用了商鞅变法的各种措施,并且重用张仪,樗里疾,司马错等人。秦国在军事上重创六国军队,占领了巴蜀,商洛地区,政治上实行以连横破六国合纵之策,已经基本称为六国之首。第二十八代国王秦昭襄王统治期间是秦国正式成为六国霸主的时期。昭襄王继位初期是宣太后和丞相魏冉执政,后期亲政后又任用了范雎,甘茂,白起等名臣猛将。政治上实行远交近攻,军事上主要成就有:郢都之战占领楚国首都,夺取现湖北襄阳,荆州一带;长平之战重创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控制了上党郡以及太行山区的大部。此外,秦军于公元前256年进入洛邑,东周正式灭亡。
最后就到了第三十一代国君秦王嬴政,这里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
三任皇帝,第一任嬴政,第二人胡亥,第三人子婴
秦始皇,名赢政(前259~前210),因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另一说为吕不韦之子)。庄襄王死后继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终年49岁。葬于郦邑(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25里处)。
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位由丞相吕不韦和宣太后的男宠毒专权。公元前238年亲政,毒乘他外出之机,举兵叛乱,他一举粉碎叛乱,诛杀毒,幽禁太后。第二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后逼杀吕不韦,任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接着,嬴政采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远交近攻,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赢政统一天下后,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幻想秦王朝的统治能延续千秋万代;国家的一切政务都由皇帝裁决,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随后,秦始皇废除了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公元前213年,嬴政为了控制思想,采纳李斯的建议,将秦国的历史、医药、卜筮和植树以外的书下令焚毁。禁止私学。第二年,方士卢生和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施刑罚。赢政闻知后派人追缉,侯生、卢生逃亡,赢政大怒,将有牵连的460多个儒生全部坑杀于咸阳。这两件事. 史称“焚书坑儒”,它钳制了思想,严重地摧残了文化。
公元前214年,嬴政派兵南定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今广西崇左县)四郡。同年又派大将蒙恬率兵北击匈奴,收复了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迁来内地人民,建筑城邑;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使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象郡。
赢政在位时期徭役繁重,刑罚苛严。人民除了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缴作赋税外,还得负担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他征发70多万人,在渭水南边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他又征发农民将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连接起来,向东向西延伸,筑成一道西起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东到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西北)的城防,这就是伟大的万里长城。它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当时,全国被征去服兵役、徭役的多达150多万人,男丁不够,连妇女也被抓去运粮饷。许多人被折磨而死。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他除了下令收缴、销毁民间兵器外,还规定一人犯死罪,亲族—起处死,叫作“族诛”;一家犯法,邻里同罪,叫作“连坐”。人民随时都会被指控犯法,被罚做苦役,或者斩脚、割鼻、处死,押送到官府去的罪犯满路都是。
赢政又好大喜功、浪费无度,他在即帝位的12年间,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沿途刻石颂德,以表示他的不朽之功。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嬴政实行的暴政,使得秦朝一建立,阶级矛盾就开始激化,出现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10年,赢政进行最后一次巡游,随行的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掌管皇帝文书的宦官)赵高和他最喜欢的小儿子胡亥。他渡过钱塘江,一直到达会稽郡的吴中。返回途中,在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东南)病倒。到了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病势转危。他自知不行了,急忙命令李斯和赵高起草诏书,并将诏书和国玺递送给长子扶苏,催扶苏立即赶回咸阳,主持丧礼。当李斯草拟好诏书呈交嬴政审阅时,嬴政已经死去了。
扶苏因为劝阻嬴政坑儒,曾被秦始皇贬出京城,派往上郡蒙恬军中任监军。赵高历来与蒙恬一家有仇,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命令他和蒙恬自杀。蒙恬怀疑,不肯自杀。扶苏忠厚,相信诏书是真的,便自杀而死。
赵高秘不发丧,将嬴政尸体放在车中,关上车门,拉上车帘,让百官以为秦始皇仍然活着,每天在车外奏本;一面带领大队拥着尸车匆忙赶回咸阳。因为天气炎热,尸体腐烂发臭。赵高派人弄来夭批鲍鱼,命令每辆车上装鲍鱼一石,以混淆尸臭。接着发丧,并拥立胡亥为帝。秦始皇为历史上对始皇帝嬴政的通称。
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但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功绩不可泯灭。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秦二世,名胡亥(公元前230至前207年)。秦始皇第26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并伪造遗诏继位,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在位3年,又被赵高逼迫自刎而死,终年24岁。葬于杜南宜春苑(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曲江池南岸)。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 - 前206年)
秦王子婴( - 前206年),姓嬴,名子婴。身世不详,胡亥自刎后继位,在位47天,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后为项羽杀死于咸阳,葬处不明。
子婴性格隐忍软弱,在胡亥被弑后被赵高迎立继位。当时的情况,秦的领土比统一前更小,所以赵高让子婴不能称皇帝,只称王,是为秦王。子婴即位五天后设计杀死赵高,随即把他的家人全部处死。《史记》指赵高企图招引起义军到咸阳及承诺杀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婴知道后先下手把他杀死。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公元前206年10月,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刘邦没有处死子婴,而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同年12月,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刘邦因无力抗争撤退。项羽入咸阳城后,立刻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秦国君主列表(加上未统一全国的君主)
秦朝
秦国君主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秦国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国,至灭亡时,王三十三代
秦非子 前891年~前858年 在位34年
秦侯 前857年-前848年 在位10年
秦公伯 前847年~前845年 在位3年
秦 仲 前844年~前822年 在位23年
秦庄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宪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厉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简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献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10年 在位37年
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称秦二世皇帝。
嬴子婴 ?年~前206年,在位47天。
1、郡望
京兆郡:及国都直辖区。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京兆,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阴市一带。
南阳郡: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设置,以颍水得名。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一带的地区。治所在今天的河南省禹县。
2、堂号
智囊堂、学书堂:汉代晁错,为太学掌故,文帝派他跟伏生学习《尚书》。人称他为智囊。景帝的时候他是御史大夫。
晁姓宗祠通用对联
〖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子朝;
望出颍川。
——佚名撰晁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晁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文章典丽;
法律严明。
——佚名撰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清丰人晁说之,字以道,号景迂,元丰年间进士,因文章典雅秀丽被苏推荐,官至徽猷阁待制。博览群书,通六经,尤精《易》、《传》,能诗词,又善画山水。著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等。下联典指西汉政论家晁错,颍川人,曾跟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文帝时,官太常掌故,曾奉命跟秦博士伏生学《尚书》。后为太子(景帝)家令,深受信任,号称“智囊”,景帝时官御史大夫,提出很多巩固中央集权的建议,几乎都被采纳,后在吴楚七国叛乱中被杀。所著政论有《论贵粟疏》等,议论犀利,分析深刻。
景承文献;
世掌丝纶。
——佚名撰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巨野人晁公溯,字子西,绍兴年间进士,官朝奉大夫。文章雄健深沉而典雅,名重一时,著有《嵩山居士集》。下联典指北宋清丰人晁迥,字明远,晁说之的高祖父。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真宗时官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当时诏令多由他起草,官至太子少保,为官正直,从不挟私情而害公务,真宗多次称他为“好学长者”。著有《道院集》、《翰林集》、《耆智余书》等。他儿子晁宗悫,字世良,天圣年间官尚书祠部员外郎、知制诰。父子曾同时执掌诏诰的起草。“丝纶”,指皇帝的诏书。
风流别驾;
昭德先生。
——佚名撰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苏轼称晁补之为“风流别驾”。下联典指宋晁公武为兴元知府,束吏受民,人称“昭德先生”。
学精太数;
世号智囊。
——佚名撰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后魏晁崇精于天文数术。下联典指汉晁错为太子家令,号“智囊”。
-----------------------------------------------------------------
〖晁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兄弟五进士;
父子两尚书。
——佚名撰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晁端有、晁端禀、晁端彦、晁端礼、晁端申五兄弟,皆中进士。下联典指宋代晁迥,真宗时累官工部尚书,其子宗悫,天圣中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
-----------------------------------------------------------------
〖晁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老去功名意疏转;
独骑瘦马取长途。
——佚名撰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宋代诗人晁冲之《夜行》诗句联。
-----------------------------------------------------------------
〖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经术深治,雄文天下第一;
词锋铦利,奇才海内无双。
——佚名撰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状元晁补之事典。下联典指宋代京兆府司录晁说之事典。
秦桧(1090-1155) :大奸臣,南宋江宁(今南京)人,字会之。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御史中丞,靖康之变,因反对金人立张邦昌,被俘北去,后为挞懒信用。建炎四年(1130)随金兵攻楚州(今江苏淮安),诈称杀死监守金兵,夺船而归。绍兴间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贬逐张浚、赵鼎,收夺诸大将兵权,杀抗金名将岳飞,与高宗共主和议,向金称臣纳币,订立绍兴和议,为世人不齿。连其后裔到岳坟前也什分惭愧,曾有诗:“人自宋后名无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良玉(1574-1648):四川忠州人(今忠县)明代著名女将,文武皆能,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土司职,领其兵,治军严峻,所部号"白杆军"颇能征战,天启时以征讨奢崇明,解成都之围,授都督佥事,任总兵,崇祯十三年奉命追击张献忠,所部白杆兵覆没,十七年张献忠再次入蜀,她据守石砫抵抗,后病死,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秦九韶(1202-1261) :南宋数学家,普州安岳人(今四川),字道古。官建康府通判、沿江制置司参议官、知琼州、司农丞、后贬梅州而死。性机巧,通数术、天文、乐律、营造。淳佑七年(1247)著成《数学九章》,对“大衍求一术”及“正负开方术”颇有发明,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秦邦宪(1907-1946):江苏无锡人,是无锡锡山秦氏后裔。,又名博古。中国***早期***,1925年加入中国***,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主要负责人,犯过严重“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后任中国工农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36年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驻南京代表、长江局和南方局组织部长、1941年后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是七届中央委员。1946年2月参加重庆谈判,于4月8日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期名人。
秦越人:渤海郡莫阝州(今河北任丘)人,亦为燕人,在当时被誉称为“扁鹊”,创制“四诊法”与简单的医具治疗。
秦开:燕国的一位名将,曾率军打败东胡(匈奴)的一支,使燕国扩展领土数千里。
秦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西汉时任太守,被称为“万石秦氏”。其后几代均在当朝为高官。
秦嘉:陇西(今甘肃临洮东北)人,东汉著名诗人,因去洛阳赴任与妻不能面别,便做诗以赠而传为美名。
秦宓:广汉绵竹(今四川德阳北)人,三国时蜀汉大臣,累官至大司农,其文词藻壮美,惜作品多佚。
秦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代名将,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于世。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宗权:秦姓在历史上唯一称帝者,唐末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曾任节度使,后战败投降黄巢,黄巢起义失败后称帝。
秦少游:今江苏扬州高邮人,北宋时著名词人,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著作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秦九韶:今四川人,南宋著名数学家,对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等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创造。著有《数学九章》。
秦简夫:元代大都(今北京)人,著名戏曲家,所著杂剧现存有《东老堂》、《赵礼让肥》、《翦发待宾》等。
秦良玉:忠州(今四川忠县)人,明代著名女将,率兵在天启年间北上抗后金(清),明朝末年保卫京师而立功受封。
秦蕙田:清代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曾历任礼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其专著《五礼通考》为研究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参考资料。
秦祖永:清代梁溪(今江苏无锡)人,著名的书画理论家。
秦仪: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书画家,人称“秦杨柳”,名噪一时。
秦日纲: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将领,后被封为燕王。由于参与天京事变,被处死并被革除封号。
秦力山:湖南长沙人,民主主义革命者,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创编《国民报》。
秦叔宝 秦可卿
秦紘(1425-1505),字世缨,明代单县黄堆集人。景泰二年,26岁中进士,授任南京御史,忤权贵,坐谪湖广驿丞。天顺、成化间,历官雄县、府谷、巩昌,迁陕西右参政。成化十三年(1477)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山西,寻调宣府,护边有功。弘治初,总督两广军务,打击豪强暴帅,被诬罢归。弦治十四年(1501)军情紧急,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总制三边军务,在军三年。十七年以年老力辞,致仕。
秦 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扬州高邮人。元丰进士,熙宁间以诗赋见赏于苏轼,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元佑初因轼荐为太学博士,累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绍圣元年坐元佑党籍,通判杭州,后编管雷州,徽宗即位,放还。卒于藤州。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常州、武进、无锡一些秦姓均是秦观后裔。秦观墓现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二茅峰下,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琼(?-638):字叔宝,唐时名将,齐州历城人(今济南)。大业中 先为隋将来护儿帐内士卒,后降于李密,复归王世充,旋弃之投唐,任马军总管。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胡国公。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齐国,齐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齐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齐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5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齐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齐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齐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5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齐桓公,就赶快避开了,齐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5天后,齐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不久,齐桓公就这样死了。
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了。在中医的诊断方法里,望诊在四诊当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要达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寻常。这三个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医学故事,“起死回生”、“讳疾忌医”的成语也出于此。相传扁鹊名声过大,因为受到秦国太医李谧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问世的作品,成书于汉代。其内容深奥,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将该书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鹊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书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怀念。
扁鹊姓秦名越人。勃海郡■(今河北任丘,一说今山东省内)人。约生活于公
元前5世纪。中医学。
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
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
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
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为
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由于
其医术高明,又常为君主看病,受到当时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嫉妒,后被李派的刺
客刺杀身亡。
扁鹊具有高明的医术。他的行医事迹及医学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时期的医
药水平和医药特点。先秦不少著作载有扁鹊的事迹,本文主要取材于《史记·扁
鹊列传》。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
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
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
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齐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
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
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
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
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
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
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
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
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
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
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
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
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
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
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
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
诊理论。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从治疗虢太子一例,
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针刺法,还有热熨法和服汤药法等。综合疗法为扁鹊
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
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食医、
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兽医、食医、疡医分别管理牲畜
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证,都属疾
医的范畴。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齐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说
明他是内科方面的能手。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
当他游历到秦国时(今陕西咸阳一带),就专治小儿疾病;当他云游到邯郸(当时
为赵国都城)时,又主要诊视妇科病证;而当他到雒阳(当时是周国的首都,今为
河南洛阳)时,便主要从事老年人病证的治疗,多医治耳、眼等五官病证。据记
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
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后,虢君十分
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
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
本领。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齐桓侯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
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
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
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预防。
先秦时期,巫术有一定市场,并且已经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绊脚石。扁鹊对
巫术深恶痛绝,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他的这些医疗道德思想,在《史记》
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
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
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疗品德。
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
有所成就的人。后来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有人认为是根据扁
鹊的医术,尤其是关于脉诊知识而整理成书的,并且署名扁鹊(秦越人)所著。近
代还有人认为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形成了扁鹊学派。
秦桧(1090-1155) :大奸臣,南宋江宁(今南京)人,字会之。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御史中丞,靖康之变,因反对金人立张邦昌,被俘北去,后为挞懒信用。建炎四年(1130)随金兵攻楚州(今江苏淮安),诈称杀死监守金兵,夺船而归。绍兴间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贬逐张浚、赵鼎,收夺诸大将兵权,杀抗金名将岳飞,与高宗共主和议,向金称臣纳币,订立绍兴和议,为世人不齿。连其后裔到岳坟前也什分惭愧,曾有诗:“人自宋后名无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良玉(1574-1648):四川忠州人(今忠县)明代著名女将,文武皆能,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土司职,领其兵,治军严峻,所部号"白杆军"颇能征战,天启时以征讨奢崇明,解成都之围,授都督佥事,任总兵,崇祯十三年奉命追击张献忠,所部白杆兵覆没,十七年张献忠再次入蜀,她据守石砫抵抗,后病死,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秦九韶(1202-1261) :南宋数学家,普州安岳人(今四川),字道古。官建康府通判、沿江制置司参议官、知琼州、司农丞、后贬梅州而死。性机巧,通数术、天文、乐律、营造。淳佑七年(1247)著成《数学九章》,对“大衍求一术”及“正负开方术”颇有发明,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秦邦宪(1907-1946):江苏无锡人,是无锡锡山秦氏后裔。,又名博古。中国***早期***,1925年加入中国***,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主要负责人,犯过严重“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后任中国工农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36年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驻南京代表、长江局和南方局组织部长、1941年后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是七届中央委员。1946年2月参加重庆谈判,于4月8日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历史上的秦姓名人有哪些?身份朝代请注明!
本文2023-12-04 02:13:5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1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