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是谁发明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3收藏

围棋是谁发明的,第1张

围棋的发明人是尧。

围棋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记载历史,围棋在古代被称为“弈”,下围棋也称为“对弈”,现在的博弈也是出自这里的说法。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尧创造了围棋,丹朱很擅长下围棋)。

扩展资料:

一、基本下法:

1、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2、棋子下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

3、棋子落子后,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动。

4、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二、棋子的气: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也就是——提子。

三、提子: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二种:一种是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另一种是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拔掉对手一颗棋子之后,就是禁着点(也叫禁入点)。

棋盘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禁止被提方下子。

-围棋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固定下来。

围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的黄帝、尧舜时期。西晋有一位很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样也是张良的后代,叫“张华”,写了本书叫《博物志》,其中就说道:“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书中还提到另一位上古贤王“舜”,觉得自己的儿子“商均”不够聪明,也曾制作围棋教子,在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中就采纳了这种说法,甚至将围棋的发明的确定时间定在了公元前2356年。距今4000多年了。

南宋有一位大儒唤作“罗泌”,在他的《路史后记》当中,把围棋的故事讲的就更加精彩了。他说:“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但是丹朱这家伙行为不好,是个问题少年,让老爹很头疼,有一次尧郁闷的来到汾水之滨,看到两位老神仙对坐松树下,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舜一看这两位仙风道骨,世外高人,一定有大智慧,就赶紧上前把自己的苦恼就都说了,想听听两位的高见。一仙曰: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就手指着沙道的石子说:此为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

尧帝很开心,就向两位神仙学习了围棋,学好之后就把丹朱叫过来学,还别说,自从丹朱学了围棋,性格也沉稳了,也爱读书了,人也变聪明了,还成为了世界围棋界的始祖,据说还成了史上围棋第一高手!”

按照这种说法,古人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

从《左传》、《论语》、《孟子》等书中很容易了解到,围棋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行。在繁荣鼎盛的唐代,围棋有了空前的发展。唐玄宗特为围棋手们设置了一种官职,叫“棋待诏”,官阶九品,与“画待诏”、“书待诏”同属于翰林院,所以又被统称为“翰林”。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则小故事:东晋与前秦正在打仗,负责战事的宰相谢安正在与朋友下棋,这时仆人送来一封驿书,谢安看完后将书信放在一边,仍旧像之前一样专心下棋。朋友问他书信的内容,谢安回答说:“孩子们打败了敌人。”这一场战争关系着国家的存亡,然而谢安却能够忍耐心中的欢喜,这样处变不惊的涵养也是一种围棋带来的智慧啊

唐朝人皮日休在其《原弈》一书中则说,“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岂曰尧哉!”。不过此说法并不确切,是不是尧创造有待商榷,但在先秦诸子中的《左传》、《论语》和《孟子》中已有对围棋的记载。至少可以说明,围棋在春秋时期已经流行于社会。

明朝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又提出“乌曹作博、围棋”。乌曹相传是尧的臣子,有的又说他是夏桀的臣子。后来,董斯张的《广博物志》、张英的《渊鉴类函》等也采录了这种说法。

明朝林应龙《适情录》则认为,围棋是容成公发明的。据《列仙传》记载:“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辅导之事。”

围棋的智慧还包含了天象易理、兵法策略和治国安邦。古人喜欢将小小的棋盘视为战场,汉代马融有赋云:“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唐太宗也雅好围棋,他与虬髯客的对弈中,“一子定乾坤”的气魄更被后人传为美谈。围棋盘象征着宇宙,由三百六十个天体组成,而围棋盘纵十九乘横十九,共三百六十一个棋点,多余的中心一点天元即为太极,代表宇宙的中 心。三百六十的目数在旧历中为一年的日数,将此一分为四,四隅就是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为昼和夜,如此这般便把天地象征化了。

从《周易本义》卷首所载《河图》与《周易本义》卷首所载《洛书》之黑白圆点的布局来看,围棋与他们也可能有些渊源。据说围棋盘面效《洛书》,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八 个方位星、周边七十二个交叉点与三百六十周天、八卦、七十二候相应。棋子扁圆形,上突下平,分黑白两色,象征阴阳。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 《棋经》中也载有“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古人相信,围棋与《周易》、《河图》、《洛书》、八卦等,都是上古神明传给人类的文化。难怪民间有“此物只应天上有”之说。又如《梨轩曼衍》云:“围棋初非人间之事:始出于巴邛 之橘,周穆王之墓;继出于石室,又见于商山,乃仙家养性乐道之具。”

围棋形式简单,只有黑白两种棋子,规则也很简单,但是它的玄妙却是任何 其他任何棋类所不能比超的。围棋只有三百六十一个棋点,但却变幻无穷,若以一秒钟数过一种棋形变幻,要把全部的棋形数完,大约要数亿年的时间。

沈括在《梦 溪笔谈》中谈到围棋的变幻数量时,称“大约连书万字四十三,即是局之大数。”为3的361次方,这里的四十三个万可不是指四十三万。因而有“千古无同局。”的说法。有人说,中国象棋是儒家的棋。围棋是道家的棋。这样的比喻还当真有几分贴切。象棋的帅车马炮士象兵,各自有各自的行棋规矩和职责。

恰如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围棋呢?黑白二子。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可谓变化无穷。一阴一阳,物极必反,过由不及,势与地,厚与薄,不战屈人,等等等等……这些道理都形象地在棋盘上演绎着。当真是围棋博大精深,玄妙无穷,绝非人的智慧所能参透。作为上古神明留给人的文化,千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乐此不疲,也演绎出多少传奇佳话、美文诗赋、乃至兵书演算法、治国方略,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而到了现代,很多棋手对围棋的理解已经逐渐的远离了其背后的内涵和境界,完全成为了计算的本领了,极端情况就象是计算机一样,并且以功利胜负为目的,如此下去必定会走到牛角尖里——技术化。其实何止是围棋呢!在中国古代,各行各业都讲究静心调息,讲究人的境界和内涵。棋如其人,文如其人。“无丝竹之乱耳”。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好象在丰富繁荣着我们这个世界,但是人对境界、涵养、道德的修养却越来越淡了,社会越来越物质化了,围棋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浅薄。或许,我们正在丢弃围棋真正精华的东西。

但现代观点并不认为围棋起源于某个传说。打个比方,就如同《论语》中子贡曰所言:“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说因为纣王很坏,所以天下所有的坏事都算他头上。反过来,因为尧是古代五帝之一,大有贤名,将此发明围棋这个贡献附会其身也未可知。围棋的发明应该是起源于早期人类劳动间隙中,对人类活动的探索和模仿。不是一时一地就发明出现的,而是经历过很长时间,从棋子到棋盘乃至规则慢慢演化的。而据记载的围棋古代规则,和苗木移栽很相似,即发源的时间大概是历史上苗木移栽技术广泛使用的那个时期。

在湖南省湘阴县挖掘出一座唐代古墓,随葬品里有围棋盘一件。大小呈正方形,纵横各十五道。而在内蒙发掘的一座辽代古墓里挖出的围棋方桌,高10厘米,边长40厘米,桌上画有长款各30厘米的围棋盘。棋盘纵横各13道,布有黑子71枚,白子73枚,共144枚。另有黑子8枚,白子3枚空着。想必墓主生前好弈,舍不得下一盘残局,带到九泉之下琢磨去了。

这些只是众多考古新发现的几件古物,但足以说明几点:首先,母庸置疑的是,围棋在原始社会时已具雏型,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已经基本形成。

由于战乱频繁,军事学知识渐渐积累起来。下围棋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战争的需要势必加速围棋的发展。两汉时期已有人把围棋当作兵法,《隋书经籍志》还有棋谱收入兵书。

现代人说的弈,基本和棋同意,包括围棋、象棋、军旗等等一切棋类。但最早的时候,弈是专指围棋的。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弈,围棊也。从廾。亦声。羊益切。古音在五部。”

弈即围棋,“围棋”一名也是发展而来的。西汉末杨雄在《方言》中说:“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这里的关是指古代的函谷关,非是现在闯关东的山海关。可见西汉年纪,弈就成了围棋的别称。仍然称弈的,只有北方部分地区。而到了东汉,围棋已在书面语中普遍使用,比如马融著的《围棋赋》,李尤写的《围棋铭》等。

围棋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除了“弈”和“围棋”还有许多有趣的名称。比如黑白、乌鹭、忘忧、坐隐、烂柯、木野狐等。明解缙有首《观弈棋》:

木野狐登玉楸枰,乌鹭黑白竞输赢。

烂柯岁月刀兵见,方圆世界泪皆凝。

河洛千条待整治,吴图万里需修容。

何必手谈国家事,忘忧坐隐到天明。

这是中国围棋史上最为独特的一首咏棋诗,它巧妙地将围棋的十一个别名嵌在诗中,浑然精妙,天衣无缝。但是围棋发展到最后,还是概括了围棋招法的“围”字保存了下来。

时至今日,世界围棋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围棋自20世纪80年代重新崛起后,势头再次盖过日韩围棋,中、日、韩围棋呈现出势势均力敌之态,西方也不再视围棋为日本的专属「国技」。

而在西方语言中,「Weiqi」译名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术专著中,例如南卡罗来纳大 学人类学副教授马克•莫斯科维茨编写的《中国男子气概与中国围棋游戏》(Go Nation: Chinese Masculinities and Game of Weiqi in China)一书便使用了「Weiqi」。

1:围棋的起源 "下棋"也称"对弈"。 "弈"是围棋最古老的称谓。 在先秦典籍中屡见,但"围棋"一词 却少见, 迄今所知关于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通过最早的文字记载可知围棋起源于春秋中叶之前的中国。 2:汉前至汉 (1):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围棋已成为一种游戏在社会上流行。春秋战国的文献上,屡次出现围棋的记载。 (2):西汉时期 到了西汉时期,围棋传便全国,但由于统治者不重视围棋,舆论也不看好,围棋发展缓慢。 4: 南北朝 (1):南朝 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围棋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仅仅出现在宋、齐、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在位时期为最盛,并具有九大标志: (1)南朝帝王尽管棋艺高低悬殊,但他们比魏晋帝王更热衷、更着力地倡导围棋; (2)围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动的兴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棋品制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3)围棋人口激增; (4)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5)围棋专著的问世在数量上超过前代; (6)形成了"天下唯有文义棋书"的社会风尚; (7)南朝士人的围棋活动和棋品等级,特为当代史家载入史册; (8)出现了南北棋艺双向交流的局面; (9)围棋文化向周边国家辐射,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和日本。 (2):北朝 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传统将娱乐之好规范在饮宴、琴书、射御之间, 认为博弈有废事、赌博之嫌,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 5: 隋唐 (1):隋朝 隋朝的统一,恢复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因此隋朝的 弈坛一片沉闷。但此时十九道棋盘已确定了主导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盘。 (2):唐朝 初唐时,围棋活动由宫廷发起向民间传播,使对弈不仅仅是士族垄断的活动。 盛唐时期,唐玄宗大力倡导围棋,创立了翰林棋待诏(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制度,这是我国围 棋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志。盛唐国手以王积薪成就最大。围棋步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7: 宋 (1):宋代 宋太宗亲自创制棋势,还搜罗了大批围棋高手养于宫廷。使宋代一开始就从高起点起步,进 入昌盛阶段。到宋哲宗时期,职业国手十分活跃,职业围棋迎来了有一次发展高潮。这时出现了 国手刘仲甫。他是我国棋史上继盛唐王积薪之后的又一个界标式的人物。至宋徽宗时期,宫廷弈 坛的女弈发展呈现高潮。南宋亦重围棋,但因嬉误政,朝廷腐败。至晚宋时期,围棋活动最值得 表出的是士弈,以江湖游士为主体,最杰出的人物当属刘克庄。 8: 辽金元 (1):元 元朝是我国围棋的衰退时期,但是元代围棋的普及程度却不逊于南宋,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戏弈相当流行。元文宗是元代最著名的好弈之帝。在元文宗的倡导下,朝弈曾盛极一时。 元代围棋发展中最大的成果是〈玄玄棋经〉一书的编纂问世。〈玄玄棋经〉是江西庐陵围棋高手严德甫于晏天章合作的杰出成果。〈玄玄棋经〉堪称是我国古代综合型棋艺著作的光辉典范。 9: 明 (1):明 明太祖朱元璋时

琴棋书画被我国古代称之为“四艺”,分别指的是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其中的弈棋包括象棋跟围棋,象棋的起源众说纷纭,很难考究。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围棋的起源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围棋是我国十大国粹之一,围棋最早被称之为“弈”,也叫“手谈”。一直到东汉,才出现围棋的叫法,这个时候的“弈”成为了围棋的别称,。

围棋分为棋盘跟棋子两部分,棋盘纵横十九道,三百六十一个落子点,棋子有黑白二色,二人对弈,棋手执黑先行,交替落子,围棋变化是所有棋类最多的,一盘围棋的时长在半个小时到四个小时不等,所以围棋被称之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类游戏。

围棋围棋,顾名思义,就是围地吃子,最后以围地大小来计算胜负,围地多者胜。

黑子先行,黑白交替落子,因为先行者具有优势,所以执黑棋者要贴子给执白棋者一般贴目有二目、四目、十五目不等。

围棋的起源

关于围棋的起源目前有四种说法。

一、尧造棋说

尧造棋说也是现在最主流的说法,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来讲那么围棋至少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此说法的依据在于先秦典籍《世本》中记载尧的儿子丹朱行为不好,活泼好动,不能静下来学习知识,尧对此事非常犯愁,然后发明了围棋,用来教化丹朱,陶冶丹朱的性情,晋朝张华的著作《博物志》中也延续了类似的记载。按照此种说法来讲围棋最早是用做陶冶性情的,跟现在围棋的作用不无冲突。

但是很多反对派认为尧造棋说的说法缺乏有力的依据,不可信。

反对派抛出三个反对依据,

1至今没有出土相关的文物,只有文献记载并不足以证实尧造棋说。

2殷商时代的百科全书甲骨文并没有围棋的记载,反对派由此认为围棋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

3《世本》这本书在宋代曾经失传,但是其中的一些内容保存在了别的书里,在清代又有人重新编撰,汇集成《世本》,所以此《世本》并非彼《世本》。张华的《博物志》里面很多内容就是道听途说得来的,所以尧造棋说不成立。

二、春秋战国造棋说

《孟子》中记载了战国时期的第一位围棋棋手,弈秋。

《左传》记载“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一棋手下棋的时候拿着棋子在空中犹豫不决,就不会取得胜利。

这句话经常被用来形容做事犹豫不决,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教育后辈的道理

《论语》中也记载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吃饱了什么都不干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还不如去下下围棋,下围棋也比什么都不干要好。

由此多部典籍记载可以证实围棋确实发源于春秋战国以前。

三、战争发源说

围棋在魏晋时期就被用于军事演练,模拟战争。

传说在氏族的时候,军事领导者用不同颜色的石子代替双方的兵士,在地上画出纵横的线条,交叉点则为营寨,用来模拟战场。

四、八卦周易说

围棋可以说跟周易非常相似。都是一阴一阳,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棋子是圆,棋盘是方,所以可能是古人为了卜卦来创造的围棋。

围棋的发展

围棋的起源基本分为以上的四个说法,了解了围棋的起源,下面我们来讲一讲围棋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围棋已经在在社会上流传开来,这时也出现了第一位记载的围棋棋手——弈秋。

弈秋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棋力最高者,弈是就是围棋,秋是他的名字,由于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他的姓氏,只知道他叫秋,当时的围棋还不叫围棋,叫“弈”,所以人们叫他弈秋。

《左传》上是这样形容弈秋的,“通国之善弈者”,也就是说弈秋全国棋力最高者,由于弈秋是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位棋艺高超的棋手,所以我们称弈秋为围棋界的“鼻祖”。

大家都知道下棋需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这点在围棋上尤为重要,前面我们说了围棋是国际上公认为最难的棋种。

即使是棋艺如此高超的弈秋,下棋的时候也需要专心致志,有一次弈秋正在下棋,这时旁边来了一位吹笙的人,吹笙的人技艺非常高超,吹奏的曲子非常好听,弈秋就被吸引了,吹笙的人突然停下来观看弈秋下棋然后向弈秋讨教了几个围棋上的问题,弈秋竟一时间回答不上来,由此可见下棋不能分心。

弈秋成为了鲁国最会下棋的人之后很多人来找弈秋学棋,弈秋就收了两个弟子,结果两人后面围棋水平天差地别,其中一个学生在学棋的时候非常专心,认真学习弈秋所讲的棋道;另一个学生在学棋的时候经常走神,导致后面一直未曾出师,由此可见下棋的时候一定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围棋在春秋的时候发展尚可,但是在秦朝的时候鲜有记载,主要也是因为秦朝的时候战争较为频繁,社会动荡。

西汉的时候围棋发展接近停滞,主要是统治者不重视。

东汉初年的时候围棋发展还不算太乐观,到了东汉末期的时候围棋活动渐渐又开始发展。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批围棋的大家,包括史学家班固,曾修撰《汉书》,写出了第一篇关于围棋理论的文章《弈旨》;史学家李尤,参与修撰《蜀记》,作诗《围棋铭》;隐士黄宪,著有《机论》;东汉著名经学家,儒学家马融,著有《围棋赋》。

东汉时期围棋已经被用于军事操演,这个时候的围棋还不是纵横十九道,而是纵横十七道,说到这里我们插一个小插曲讲解一下围棋规则的变化。

目前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十道、十二道、十五道、十七道、十九道的棋盘,由此可见围棋并不是某人某天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了慢慢的演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渐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出来的,所以说围棋彰显了我国国人的智慧。

十道。十二道以及十五道的时期已不可考,在魏晋前后,棋盘从十七道变为十九道,魏晋之前棋盘为十七道,一共二百八十九道,棋子黑白各一百五十枚,共计三百枚。

三国时期由于三国演义被国人熟知,但是你知道曹操还是个围棋高手吗?

三国时期魏国跟吴国围棋盛行,魏国以“建安七子”为首,其中棋艺最高者为王桀,据说王桀能复盘围棋

关羽刮骨疗毒也是在这个时期,由此可见三国时期棋风之盛,文臣武将皆好围棋。

东吴孙策,陆逊都是围棋大家,孙策跟吕范下棋的棋谱被称为“吴图”,是我国围棋史上第一个棋谱。

围棋是谁发明的

围棋的发明人是尧。围棋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记载历史,围棋在古代被称为“弈”,下围棋也称为“对弈”,现在的博弈也是出自这里的说法。据...
点击下载
上一篇:黄中庸的族谱下一篇:韩氏寻祖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