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彻的人物生平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4浏览:3收藏

黄彻的人物生平,第1张

黄彻(1090—1168),字常明,号太甲,晚号巩溪居士,行元十七。宋进士太常寺卿黄中庸孙、宋特奏进士侍御史黄偊长子。南宋兴化军莆田县人。朱彝尊《诗话序》谓家本莆田人,而占籍於邵武。

宋元祐八年(1090)庚午年八月十五日,黄彻诞生。

宋宣和六年(1124)甲辰,黄彻登状元沈晦榜进士第,授辰州辰溪县丞。

宋靖康元年(1126)丙午,黄彻就升辰溪县令。在辰溪县任令五年,以才谞称。

宋绍兴元年(1131)辛亥,黄彻辟差沅州军事判官,摄倅事。郎将汪长源与猺酋有隙,酋鼓众数万,声言“渡江乘城”,人心汹惧。黄彻奋不顾身,入其巢穴,晓以祸福,悉愧悔谢罪。一州赖以全。

宋绍兴五年(1135)乙卯,黄彻继权麻阳县令,遭巨寇曹成之扰,率群猺千敌。黄彻擒其将。贼众宵遁。宋绍兴九年(1139)己未,黄彻历嘉鱼县令,会同官军平湖贼杨幺。连饷亦有功。

宋绍兴十二年(1142)壬戌,黄彻迁平江县令,自以植节,不善谐俗。

宋绍兴十五年(1145)乙丑,黄彻忤权贵弃官归时,丞相张浚帅闽,招致幕下数月,黄彻竟不肯留,遂终老于家。黄彻学问优於人。志度宏深,调护不虞,不动声气。遇仓卒州县,常倚以为重。居官,所至人爱,所去见思。一时大吏,争相辟置(节左使杨邦墓志)。黄彻在寓居兴化跫溪的五年间,著有《巩溪诗话》十卷。入载《四库全书》,《宋史·艺文志》、《福建通志》有载。

宋淳熙元年(1168)戊子六月廿一日,黄彻卒宋乾道四年(1168)九月,陈俊卿在拜相前夕,为此书作了序。配安人宋直秘阁学士兼广东提刑林孝泽妹,继配兴化郡人宰相正献陈俊卿姐俱封渤海县君。

长子隆兴元年(1163)特奏进士黄丰官至潭州知府、次子黄廓乡荐官五经博士旌表孝子、季子隆兴元年(1163)进士黄府官通奉大夫平海军节度判官副都统光禄大夫太师、四子黄廙宋处士。黄彻以子黄府贵,赠通奉大夫、平海军节度判官,副都统累赠光禄大夫太师。有惠政,士民德之。致仕归,囊无金、宅无华阁,调育儿孙。由是孙曾雀起,皆承嗣公家学渊源之德,克济其美之行。黄彻非常注重诗歌的思想性。他在自序中明确表示自己喜爱的是“有诚于君亲、厚于兄弟朋友、嗟念于黎元休戚及近讽谏而辅名教者”,舍弃的是“嘲风雪、弄草木而无与于比兴者”。

他在具体评述诗歌时,以“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为准绳。很明显,黄彻的文学理论批评思想是受到白居易与元九书的直接影响的。因此他在李杜优劣论的争论中,很自然就倾向于扬杜抑李一派。《四库总目》论诗“以风教为本,不尚雕华,然能不失风人之皆。”

宋嘉泰三年(1203)癸亥,黄彻孙从政郎黄焘,官沅州教授,刊刻《巩溪诗话》十卷於沅州学宫。

宋淳祐十二年(1252)壬子,澧阳聂棠知沅州,复序《巩溪诗话》十卷而付梓。又朱辅通判沅州,著有《溪蛮丛笑》。顾志州郡官师者,均不及载,今又遗之,可惜也。宋有后裔翰林学士黄桂,明有贤裔状元黄观、黄钺;尚书黄光升、黄凤翔、黄汝良,到清朝,康熙时有裔昆大学士黄机、黄锡衮;朱彝尊、乾隆时有后裔黄模、黄叔琳、黄彦鸿以及卢文弨、张宗泰、丁丙写的两篇《跋》。

黄彻自序云:“投印南归。……至于嘲风雪、弄草木,而无预于比兴者皆略之。”郭绍虞先生有云:“此书(《巩溪诗话》)有另一特点。莆田史学专家朱维干教授曾说:涵江人史学家康修其所搜集到的《巩溪诗话》一书。[1]《巩溪诗话》一书,是宋进士平江令兴化军城步云书院山长黄彻的著作。

宋乾道四年(1168)九月,其年弟陈俊卿在拜相前夕,为此书作了序。配阔口正献俊卿姐陈氏、九牧林氏安人,俱封渤海县君。探花黄叔琳,以及卢文弨、张宗泰、丁丙写的两篇《跋》。黄彻自序云“投印南归。……至于嘲风雪、弄草木,而无预于比兴者皆略之。”

郭绍虞先生有云“此书(《巩溪诗话》)有另一特点。”《巩溪诗话》十卷,。莆田史学专家朱维干教授曾说涵江人史学家康修其所搜集到的《巩溪诗话》一书。《巩溪诗话》目录《巩溪诗话》序《巩溪诗话》自序巩溪诗话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附录巩溪诗话跋(九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辑评黄彻子孙后裔

黄道周是明末学者,同时也是抗清义士,其本人的文学成就十分的高,是当时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和儒学大师,为灵通七贤之首,被人称为灵通之神。

 公元1585年,黄道周在福建漳浦铜山,字幼玄、螭若、螭平、幼平,号石斋,祖籍莆田文赋里双牌铺。黄家早年是官宦世家,他本人是唐朝桂州刺史黄岸三十世孙、北宋枢密黄中庸二十一世孙、南宋潭州知府黄丰的十八世孙。不过可惜的是到了黄道周这一代的时候,黄家已经没落了。黄道周幼年的时候,家庭贫穷,比普通小康人家还差的多。但是因为他自幼勤奋好学而且本身也聪颖,所以家里仍然坚持送黄道周去上学。

 黄道周五岁的时候开始在铜山崇文书院,十一岁可以作文,十四岁的时候开始到广东博罗游学,留下了“闽海才子”的美誉。十八岁的时候回到铜山,一边耕种生活一边攻读《易》。二十三岁致力讲学著作,两年后带着母亲迁居到漳浦县城居住,二十八岁后在县城东郊的东皋攻书。

 勤奋读书没有白费,天启二年的时候,三十八岁的黄道周进士及第,开始步入仕途。此后先后任明天启朝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祯朝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

 黄道周中进士时主持考试的考官是袁可立,一般来说都有考官对考生都有提携之情,甚至许多考生会选择成为考官的门人。袁可立的个人行事和性格特征以及为官之道,对黄道周个人影响非常之大。黄道周后来成为抗清义士,立志抗清差不多也是继承袁可立的遗志。

 袁可立是当时明朝少有的刚直好官,后来因为直言进谏被万历皇帝罢官回籍二十六年。为了感谢袁可立对自己的赏识,黄道周作《节寰袁公传》,记述其一生坎坷多艰的为官历程。

 崇祯兴大狱,株连甚众,原大学士钱龙锡亦牵连论死。当时朝中大臣摄于崇祯帝的威势,没有人刚出来说一句话,自幼黄道周上书直谏。甚至明确的在诏书中指出崇祯帝的过失之处,引得崇祯帝大怒,后来将其连降三级调用。可也正是因为他的仗义执言和据理力争,钱龙锡最终保得一命。

 崇祯五年,黄道周因病请求归休。离京之前,上书直谏让崇祯帝“退小人,任贤士”,并举荐一批有才有志之士。然而他的这一做法却引来“滥举逞臆”的罪名,最后削籍为民。

 离开京城之后,在回乡途中路过浙江,应浙江学子的请求在在余杭大涤山建书院授业。

 崇祯九年,黄道周被皇帝重新启用,官复原职,迁左谕德,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

 尽管早几年就因为直言上谏而被崇祯帝处罚和贬责,但是重新进入仕途后,黄道周仍然坚持自己刚直的作风。遇到他绝对不对的事情,就算是皇帝和当朝大员一样上书直谏,直言不讳指出错误。忠言逆耳,能够平心静气接受大臣指责的皇帝实在是少,所以黄道周的为官之路可以想见。

 崇祯十一年,因为斥责杨嗣昌等人妄自议和而被崇祯帝责罚,瞬间被连贬六级,调任江西按察司照磨。时言:“天下称直谏者,必曰黄石斋。”后来黄道周感于朝廷昏庸无道,国运已尽,遂告病辞官,回到老家专心著书。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眉山自缢,明朝灭亡。黄道周重新出仕,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礼部尚书。

 尽管这个时候的明朝已经是苟延残喘,遭受清军的强攻,但是黄道周仍然坚持抗清,以图恢复大明正统。

 隆武元年,黄道周在抗击清朝之时被清廷俘虏。面对清廷的招降,黄道周坚决抵抗,曾绝食十二日。隆武二年,黄道周英勇就义,留下“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的遗言。  

黄道周的书法,以取法钟繇及其系统中的古人书为主要途径,如苏东坡、陆游、朱熹、杨维桢等大家之法,并上溯篆、隶,因此其书以拙朴为基本特征,其小楷甚精到,有意趣,如《张溥墓志铭》,主要表现在结体上,融合了钟繇与苏东坡两家的拙朴体势。与王宠相比,王则显得秀巧灵润,而黄则生拙苍劲,正是相反的两种境界。其小字行书要数《为高胫斋作诗册》意趣丰富。此册书有时两字相连成一组,大多为字字独立,但笔势、体态则互为呼应,有时真书,有时行书,甚至还夹有草书,在总体生拙的形象中隐含着很丰富的巧趣,而拙朴沉厚处与流畅的行草形态又产生意外的巧拙、奇正、动静变化,还有行距的疏阔,形成了富于内蕴、刚直生拙而又灵动巧黄道周的大幅行草气势磅癖,如洪涛翻腾倾下,不可阻挡。其条幅《喜雨诗》、《七绝诗轴》(图144)等,可为代表。其体形向右上方仰侧,字的重心多偏下,形态扁平,尽情展示了钟系草、行、真诸大家体中的生拙丑怪的造形,而黄道周的创造力体现在他将这种种奇异生拙的形态以流畅奔放的笔势相贯穿,再合以线条的涩感和浑劲的力度,创造了新的书美。在这一类型中,杨维桢可谓拙朴浑厚,但黄道周却成功地将生涩拙拗与奔放洒脱结为一体,从而使他的书法在风格史上闪耀着奇特的光彩。

黄道周(1585年-1646年)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民族英雄。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幼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铜陵镇)人。天启二年进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谥忠烈。

黄中庸反对奢侈,生活俭仆。宋英宗即位之初,朝廷动用国库银两,大兴土木,治理永昭山陵。黄中庸上书进言说,国用空乏,眼前连军饷也难以支付,横征暴敛的结果,连有钱人家也怨声载道。并赞颂了先帝节俭爱民的举措。黄中庸还对官多政冗的旧裕提出批评意见,治平二年(1065)协助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并主张广开言路,必能有益治道。有些意见还是颇得英宗赞赏,有的却没有被采纳。熙宁二年(1069)始,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宰相,推行新法,黄中庸对新法增加农税伤民之举多有指责,那些对他有积怨的官吏便把他当成司马光的元佑党人,黄中庸也因此由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被降为太常院卿。直到御史中丞吕诲上疏宋神宗,为他鸣不平,这才让他调任浙江提刑。

在邵武府任上,黄中庸与司马光观点一致,因而激怒了王安石。在任中,平民俞兴偕妻谋杀一妇人,黄中庸宽平待人能断冤狱所活甚众未按新法处置,王安石遂借此为由,将他调出邵武府,降为太常博士,享受正七品,后出任太常院丞、调任北海知府。其时,青苗法正在施行,黄中庸痛心地说:“我只看到青苗法的害处,实不忍心看到无罪之人触及刑律。”绍圣初年(1094年),入为尚宝卿。二年,进侍中。四年,拜中书舍人(内阁中书)。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继任司马光宰相。他支持哲宗司马光推行亲民扶民助农政策,但反对蔡京以挖掘司马光墓、废宣仁太后来打击元祐派的过激做法。北宋宰相黄中庸坚决支持章加强边防、收复失地的政策,推荐精兵良将为主力边帅,果大败夏兵于平夏城。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黄中庸进侍中。司马光的“扶民助耕”战略正进入收获阶段,鄯、廓州抚定,边帅欲举兵渡黄河西攻。但徽宗是个不思进取的皇帝,于是朝臣多有见风使舵,转而反对西进的,黄中庸则坚持兵机不可失,宜速进军。收复中原失地,黄中庸也因此加“光禄大夫”宰相(宋朝的最高荣誉奖励)。

同年,蔡京超擢入相。黄中庸为人正直,一身正气,而奸相蔡京则恶之,二年,宰相黄中庸被贬为太常博士,因不满蔡京乱政,黄中庸遂辞之,以病老弃官归隐兴化军城府西巷(福建莆田雷山巷瑞龙庵西铡其故居黄文正公祠尚存)。宰相黄中庸为官清廉,黄中庸善诗文,《全宋诗》黄中庸(第七三四二页有载)《宋史》称其“词章高风亮节,淳朴隽美”。告老后还乡兴办学校在永福潼关教忠院收生授徒,在军城创建步云书院培养出许多高第名臣。有旨复起黄中庸为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未拜命(宋大观庚寅1110年)卒,赠侍中谥文正。  ,宋徽宗赐谥号为文正;闽县状元宰相许将为铭其墓,葬永福梧桐潼关教忠院山北观音叠座穴。所著有《黄侍中集》十卷,《莆风清籁集》、《文正黄中庸诗稿》各一卷并行于世。后曾孙雀起,时羡四代联登、八世十六进士,配理学鸿儒周敦颐妹封北海郡君。子五:长子黄偊特奏绍圣进士袭荫承事郎、永春令侍御史居游洋龙溪,次子黄仲工部侍郎居西林漳溪,季子黄修翁源令居仙游何岩,四子黄佃郡儒士居郡城文赋里,五子黄伸特奏承事郎居城西雷山,其后黄观(明状元)、黄钺(明武状元)、黄凤翔(明榜眼)、黄叔琳(清探花)相继以甲第显名。莆田城西宰相军城始祖黄中庸家族四代联登八进士,实为八代十六名联捷进士其科第之盛冠阖莆郡:兴化军城府西巷(福建莆田雷山巷瑞龙庵西侧)钦赐窦桂华堂匾。

⒈黄中庸巩溪七世孙宠公子军城初祖宋皇佑癸巳进士官太常卿侍中兼枢密副使宰相谥文正。

⒉黄 偊巩溪八世孙军城中庸长子宋绍圣甲戌进士官永春令侍御史

⒊黄彻巩溪九世孙军城中庸孙侍御史偊公长子宋宣和甲辰进士官平江县令

⒋黄龙巩溪九世孙军城中庸孙侍御史偊公次子宋绍兴庚辰特奏进士官龙溪令

⒌黄钟巩溪九世孙军城中庸孙翁源县令修公子宋乾道已丑进士官漳州录事参军

⒍黄丰巩溪十世孙军城中庸曾孙彻公长子府公兄宋隆兴癸未特奏进士官潭州知府

⒎黄府巩溪十世孙军城中庸曾孙彻公季子宋隆兴癸未进士官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荣禄大夫太师

⒏黄焘巩溪十一世孙军城中庸元孙丰公长子宋淳熙丁未进士官武冈军教授

⒐黄勋巩溪十一世孙军城中庸元孙丰公次子宋淳熙甲辰进士官杭州军教授

⒑黄安石巩溪十一世孙军城中庸元孙府子宋绍熙癸丑进士官馆阁校勘朝议大夫掌院学士承旨

⒒黄伟巩溪十一世孙军城中庸元孙宋绍兴丁丑进士官江西提学致仕

⒓黄真巩溪十二世孙军城中庸六代孙乔卿子宋淳熙乙未特奏进士官内阁中书

⒔黄邠巩溪十二世孙军城中庸六代孙乔卿次子宋淳熙甲辰进士官袁州太守

⒕黄镇山巩溪十二世孙军城中庸六代孙宋嘉定已巳进士进士居檗谷

⒖黄盖巩溪十三世孙军城中庸七代孙宋嘉定癸未进士官大中大夫光禄寺卿

⒗黄桂巩溪十四世孙军城中庸八代孙宋绍定壬辰进士第九魁官翰林编修光禄寺卿翰林学士

在明清科第出将入相更盛:黄景昉(明文渊阁大学士)、金墩两相国即清文华殿大学士黄机和清东阁大学士黄锡衮;黄府三尚书即明刑部尚书黄光升、明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和明礼部尚书黄汝良;两状元即明文状元黄观和武状元黄钺;榜眼明一甲第二名进士黄凤翔、探花清一甲第三名进士黄叔琳。宋状元宰相许将谨题侍中文正黄中庸像赞:“巩溪宋洋雷山峻杰,才俊学博理学大儒;浙江提刑宽厚廉平,光禄大夫清德以风;平雪冤狱所活甚众,太常院卿朝阳鸣凤;温公论荐侍中副相,彦博慰留蔡京恶之;元佑党禁致仕办学,中庸倡教永福潼关;福兴永邑士子云集,步云书院梅兰荟萃;五子贤嗣四代联登,孙曾雀起十二进士;绩学多才簪缨世济,淑人周氏北海郡君;侍中文正仁哲名臣,公忠报国门无私谒;长行中庸年享八一,魂归教忠观音叠座。”附“宋教授晚生吴稔谨题其曾孙赠太尉谥清惠通奉大夫黄府像赞:“酡然其容悫乎其质彪外文章,绷中敬直受人若虚,持已以实静常闻乎雷霆动必由于绳墨,是以顶鸟纱末足以为荣;服文绣亦不为煜赫时,或闯疏窗而容与淡然,若秋水半照芙蓉之姿,仰或倚短墙而独立,屹然似晴云新敛,华颠之色斯人也,位无愧于前朝大尹之官名,尚传于后世,君子之域噫!俾贤士聆风流,睹遗像必为之改容,矧子孙趾美其芳,躅安得不追慕千载如一日也耶”。

宋徽宗端王赵佶帝赠宰相黄文正公侍中敕文“朕承绝学于百圣之后,探微言于千籍之中,将兴起于斯文,爰缅怀于故老。虽仪提刑之莫觌,尚简策太常卿之可求。揭为儒者理枢密之宗,用锡帝师之宠。故北海令、太常博士、浙江提刑、太常寺卿兼理同知枢密院事、赠侍中、谥文正黄中庸,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贤明。博观载籍之传,近海涵而地负;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言自况于孔孟,论事肯卑于司马温公、包拯?入元祐党籍,尝膺特起之招;至朕纷更,力陈吾大宋长治之策。叹异人之间出,惊谗口蔡京之所恶。放浪永福教忠院,授学课教,而如在朝廷;斟酌今,而若斡造化。不可夺者,峣然之节;莫之致者,自然之名。经纶不究于生前,议论侍中文正公于身后。人传元祐之学,家有军城宋洋中厝之书。朕三复遗编,久钦高躅。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时;君子之道暗而章,或以明理论世。倘百原之可作,庶千载以闻风。惟而英爽之灵,服我衮衣之命。可特赠侍中,赐谥号为文正,余如故”。(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九)送黄中庸归吟:“本法乐洞前曾一游,君家闻处洞西头。石潭正照猿猱月,山药曾经虎豹秋。岂意吴城祠下路?共寻扬子岸头舟。胸中富有天官学,莫为周南久滞留”。《全宋诗》(第七三四二页)有黄中庸所著的〈军城莆风〉诗,钦赐窦桂华堂匾。

一、附中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黄氏家族(王氏家族):

《红楼梦》中的“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轻金陵王”的王家,其生活原型,乃是杭州四大家族的黄家。书中说王家乃“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皆在籍”。这个“县伯”爵位出身的祖先,也是有出处的。杭州黄氏家族出金墩武林黄氏,据族谱记载,《红楼梦》中的生活原型——黄氏始祖太常寺卿黄中庸,宋仁宗皇祐癸巳春闱会元,仲秋登状元郑獬榜鸿胪进士,历官北海县令,太常博士。故相马温荐其才,除浙江提刑,入为中奉大夫太常寺正卿。善断奇案,平冤者所活甚众,与当朝包拯、欧阳修、韩琦等名臣齐名。这就是“都太尉县伯”爵位的来历。从宋仁宗起,黄中庸其五子齐登科分“五大房”,到明末清初,繁衍出“十二房”的大家族,也是情理中事。在《红楼梦》四大家族中,王氏(实为军城始祖黄中庸派下的金墩武林黄氏)家族是当时惟一尚在显赫时期的家族,由于王子腾(即其生活原型——太平良相黄机)身居高位,贾府、薛府的好多事情,也要仰仗王家(其生活原型黄家)帮忙。这也是有事实根据的。黄氏家族在清朝初年,出了一个著名的“太平良相”黄机。据《清史稿》,黄机顺治四年联捷二甲廿七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受命典试江南。累迁礼户刑吏四部尚书。清康熙癸丑历会试正考官,寻擢光禄大夫、太子太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位至极品。《红楼梦》中的王子腾的生活原型应当就是首辅黄机,当时可谓位高权重,难怪《红楼梦》中要写他升任“九省都检点,再提内阁大学士”了。正由于高踞相位,所以黄家才能“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红楼梦》书中还曾通过王熙凤之口,说她爷爷曾主管过朝廷在东南沿海的“造船”事宜,“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这也有事实根据。黄机的本家兄长潘湖叟黄锡衮,在清廷收复台湾之前,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黄夫人的长兄,曾被朝廷封为“相公——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的确兵部设有车马船务司曾主管过东南沿海的靖海造船工作,海上往来的外国商船,当然也由这个“分管兵部事的相公”——清潘湖叟宰相黄锡衮统一管理。《红楼梦》书中王夫人的原型,就是黄机的女儿,洪升的母亲。书中王熙凤的原型,就是黄机的孙女,王夫人的内侄女,洪升的妻子黄蕙。洪黄两家两代姻亲,与《红楼梦》的描写一丝不差。

黄道周祖籍莆田文赋里双牌铺(今莆田山牌村),为唐朝桂州刺史黄岸三十世孙、北宋枢密黄中庸二十一世孙、南宋潭州知府黄丰的十八世孙。黄道周乞言自序状云:“先代从莆田徙居铜海(今福建省东山县)再世矣。”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初九(3月9日),道周生于漳浦县铜山所,即今东山县铜陵镇,出生世家,年少家贫,自幼聪颖好学,5岁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11岁即善文章;14岁游学广东博罗,获誉“闽海才子”;18岁居铜山海中塔屿耕读攻《易》;20岁开始与灵通山结缘;23岁始致力讲学著作;25岁携母迁居漳浦县城;28岁后隐于县城东郊的东皋攻书。 天启二年(1622年)三十八岁的黄道周中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科。道周先后任明天启朝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祯朝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黄道周感激考官袁可立的赏识,为先师作《节寰袁公传》,记述其一生坎坷多艰的为官历程,“以写其胸中砰訇磊落之气”。 袁可立是明万历年间著名的言官,曾因直言进谏被万历皇帝先是镌三级,再贬再谏,后被罢官回籍二十六年。也是明末著名的抗清主战派将领,对黄道周一生影响很大,后来黄道周为钱龙锡辩冤和反对杨嗣昌议和直谏皇帝,成为一代抗清名臣,颇有先师袁可立刚直之风。

崇祯兴大狱,株连甚众,原大学士钱龙锡亦牵连论死。事发,举朝无敢出一言者。唯黄道周激于义愤,“中夜草疏,排闼叩阍”,为钱龙锡辩冤。疏中直指崇祯的过失:“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崇祯帝大怒,“以诋毁曲庇”,着令回奏。黄道周再疏辩解,表明自己“区区寸心”,“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他此次抗疏“几坐重典”,降三级调用。由于他据理争辩,钱龙锡方得不死。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黄道周因病请求归休。将离京时,他又上疏指出:“小人柄用,怀干命之心”,以致“士庶离心,寇攘四起,天下骚然,不复乐生”,建议崇祯帝“退小人,任贤士”,并举荐一批有才有志之士。疏上,获“滥举逞臆”之罪,削籍为民。 黄道周罢官返乡南归,途经浙江,应浙中诸生之请,在余杭大涤山建书院授业;后返乡在漳州紫阳书院聚徒讲学。

崇祯九年(1636年),召复黄道周原官,迁左谕德,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崇祯十一年(1638年),黄道周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黄道周“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崇祯帝袒护杨嗣昌,斥黄道周:“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黄道周高声争辩:“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他厉声直逼皇上:“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这场有名的辩论之后黄道周被连贬六级,调任江西按察司照磨。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解学龙说:“我明道学宗主,可任辅导(相)。”崇祯一听大怒,下令逮捕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由于几位大臣力谏,改为廷杖八十,永远充军广西。此番杖谪,使黄道周声名愈重,“天下称直谏者,必曰黄石斋。”

崇祯十四年,杨嗣昌暴病而亡。崇祯回想起黄道周当初的预言,便下旨将黄道周复官,入京召见。此时,河南已被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关外大明领土也皆被清军占领,黄道周见朝廷昏庸无道,国运已尽,遂告病辞官,回到老家福建漳浦,结庐先人墓侧,专心著述。 明亡后,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弘光亡后,回福建,至福州。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但兵权落入郑芝龙手中,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余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高万容逃队,于是全军崩溃。道周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送至南京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有诗云: 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清廷派使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洪承畴又羞又愧,上疏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隆武二年三月五日(4月20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并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就义之日,其老仆哭之甚哀,道周安慰他说:“吾为正义而死,是为考终,汝何哀?”乃从容就刑。黄道周因抗清死节,大义凛然!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留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临刑前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死后,人们从他的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其门人蔡春落、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同日被杀,人称“黄门四君子”。

讣讯传至福建,隆武帝“震悼罢朝”,特赐谥“忠烈”,赠文明伯,并令在福州为黄道周立“闵忠”庙,树“中兴大功”坊;另在漳浦立“报忠”庙,树“中兴荩辅”坊,春秋奠祭。百年后,清乾隆帝为褒扬黄道周忠节,改谥“忠端”;道光四年(1824),旨准黄道周从祀孔庙。

黄道周(1585年-1646年)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民族英雄。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幼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铜陵镇)人。天启二年进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谥忠烈。黄道周(1585年3月9日 -1646年4月20日 ),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幼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人。

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民族英雄。天启二年进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清乾隆年间改谥"忠端"。道光四年(1824年),从祀孔庙。黄道周祖籍莆田文赋里双牌铺(今莆田山牌村),为唐朝桂州刺史黄岸三十世孙、北宋枢密黄中庸二十一世孙、南宋潭州知府黄丰的十八世孙。黄道周乞言自序状云:"先代从莆田徙居铜海(今福建省东山县)再世矣。"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初九(3月9日),道周生于漳浦县铜山所,即今东山县铜陵镇,出生世家,年少家贫,自幼聪颖好学,5岁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11岁即善文章;14岁游学广东博罗,获誉"闽海才子";18岁居铜山海中塔屿耕读攻《易》;20岁开始与灵通山结缘;23岁始致力讲学著作;25岁携母迁居漳浦县城;28岁后隐于县城东郊的东皋攻书。

莆阳游洋龙溪黄氏族谱序一

吾黄自颛帝曾孙封于黄由黄州江夏郡中徙光州固始晋司马南浮随徙闽候官三山名曰黄巷至唐桂州剌史岸公谢去桂事从南越海道寻徙莆囊山下延寿里居焉亦号黄巷盖不忘其本也公赠开国公谥忠义为黄巷之始祖生闽县令谣谣生五子英盖华革莫华散骑常侍居前黄莫大理评事居后黄华生昌龄昌朝昌龄官大理评事生岣衍尧尧生瑜琰璩琚瑶璞贵显时号一门五学士黄巢灭炬而退昌朝金华令生峰倜峻献峰生确倜生滔峻生碣献生曹自是而分为东黄巩溪前后黄前黄则吏部瑜公校书璞公后黄则校书蟾公又分东黄则御史滔公巩溪则司徙碣公曹公而黄氏之派牒昭然由司徒碣公而后浸浸出仕者多曾大夫父宠公大理评事祖中庸太常寺正卿中奉大夫不肖彻谨述本源详及支派第世次别少长纪迁徙叙其出官生卒年月配葬列其先后诰敕志铭诗文合成斯编为吾谱之光益以知世德绵绵子孙振振云尔旨

宋宣和丙午年九月九日岸十三世孙赐进士第知平江县知县彻谨序

莆阳巩溪雷山黄氏族谱序二

兴化县黄氏源于黄国江夏郡中徙光州旋入闽为元方字彦丰十传为入莆始祖岸公唐末黄巢起兵岸公五传为隐士献公入游洋巩溪又六传为太常寺卿公中庸迁兴化军城旧西门文赋里雷山巷黄宅绵瓜瓞于无穷以其漳郡西林漳溪家谱在焉是以谱存则宗于雷山中庸公修谱之不谬而类于后者彻公君子过而见之求续桂晚生尝闻漳郡西林仲公裔有家谱桂每每为之留心焉偶兹者至西林漳溪谱得楷公撰资观音寺记其间序述巩溪始祖献公兴化军城西雷山巷初祖中庸公先贤有为之吾宗望族也继之子孙当以敦亲为念以族亲为心则斯谱之重修勿缺冀于若而人也因谒席访漳郡西林遂阅诸祖谱而系之言首简谨以为序宋宁宗嘉定乙亥腊月拜谒漳郡西林

中奉大夫太常寺卿中庸公八世孙赐会魁进士翰林编修桂续修

莆阳巩溪雷山黄氏族谱序三

黄之先出于伯益受封于黄以国为姓迁潢川定城西为黄国始祖六十五世老公周朝冀牧迁光州七十一世歇公入楚国为相封春申君致仕后入居江夏郡为江夏始祖祖七十六世霸公西汉迁河南太康宣帝为昭世名相谥定候八十一世黄香迁江夏黄香天下无双东汉贤相其子琼公东汉桓帝忠候相继为相孙琬公复入为贤相江夏安陆声振宇内九十世元方字彦丰官晋安太守由湖北安陆史迁福州黄巷有万巷书楼福州乌石山榴花洞一百零一世岸公唐圣历戊戌以才德兼全科登进士桂州剌史封开国公谥忠义迁莆阳延寿里黄巷一百零五世唐处士黄献迁兴化县广业里巩溪一百一十一世中庸宋郑獬榜进士太常寺卿中奉大夫居兴化军城西雷山巷黄宅分五房长曰偊居雷山巷次曰仲居漳郡城季曰修居何岩里四曰佃居东岩里五曰伸居德仁里其后曰彻曰钟曰丰曰府曰龙曰焘曰勋曰真曰桂登科相继以甲第显名时羡四代联登人文丕振科第蝉联而岿然隆隆家声巩溪流远雷山巍然瓜瓞绵绵擅胜兴化巨乡驰名郡志历六世显于宋尔止子孙世代续之斯谱公介则无憾矣

宋咸淳庚午年腊月望日岸十五世孙赐进士第宋翰林院馆阁校勘安石

谨识

莆阳龙溪黄氏宗谱

一代 岸公唐秘书监冲子字宗极唐圣历戊戌年以才德兼全科及第进士官桂州剌史自福唐候官三山黄巷迁莆阳延寿裏国欢院黄巷为入莆黄巷始祖配赵氏封开国夫人继邱氏吉国夫人唐高宗上元甲戌年正月初五日生唐肃宗至德丙申年三月廿九日卒朝廷哀之年八十有二封开国公赐金紫光禄大夫諡忠义合葬延福寺后灵源山之原子三谣典乐

二代 谣公岸长子字廷翰唐开元庚申登明经科癸酉年登状元徐徵榜进士授闽县令清慎廉能民称善治唐武则天久视庚子年五月初八日生唐德宗贞元乙丑年九月初七日卒年八十有六配朱氏姜氏封沛国夫人葬延福院西子五英盖华革莫

三代 华公谣季子字萼华行乾三唐永泰乙巳年登状元萧逋榜进士授散骑常侍性端重质实诺不欺淩居官以清慎为著唐玄宗开元庚午年十月初十日生唐德宗贞元庚辰年三月初三日卒七十有一配常氏夫人封金紫光禄大夫葬莆阳上林东黄山子二昌龄昌朝居前黄

四代 昌朝华仲子字文曲行坎四唐贞元戊寅年登状元李随榜进士授浙江金华令唐代宗大历丙午年四月十四日生唐文宗开成庚申年十二月初一日卒年年七十有五配康氏葬九峰山之原子四峰倜峻献

五代 峻公昌朝季子字景崇行艮九唐太和甲寅年历官谏议大夫迁永福埔头为其始祖也配孟氏子一碣

献公昌朝四子字景陟行艮十官散骑常侍华孙闽县令谣曾孙开国公岸玄孙回唐末冠乱自涵头黄巷迁兴化县巩溪为巩溪黄氏始祖唐宪宗元和庚寅年七月初七日生唐僖宗广明庚子年十一月十五日卒年七十有一配赵氏合葬永福梧桐西林教忠寺山南子一曹

六代 碣公峻子字德磊行震廿二献胞侄谏议大夫峻子闽小将官漳州剌史徙婺州剌史迁威胜军节度副使唐光启庚戌年董昌反公以死争之为昌所害子环媳林氏举家同时殉节越州镜湖南事载昌败诏赠大司徒諡忠义配康氏子一环赠承事郎俱殉节崇祀忠义祠立曹仲子珍公为嗣孙禄居永福一都龙屿裕居永福西林锦屏山下龟岭黄宅

曹公隐士献公子字宜官行震廿三配平氏唐文宗开成庚申年二月初十日生唐哀帝天佑丙寅年十二月初十日卒年六十有七合葬巩溪寺北子三俶珍佩

七代俶曹公长子字民玉行毕十四宋奉礼郎配林氏迁居莆阳慈裏大林后分南门合葬白沙子一祜行离九孙二遇通官从事郎配陈氏葬香泉院曾孙长讳闾次讳阙

珍公曹次子官民宝行毕十八唐天复辛酉年录授奉礼郎唐懿宗咸通庚寅年五月廿八日生五代高祖后晋天福癸卯年十一月十二日卒年七十有四配赵氏葬永福西林潼关龟岭考曹公而嗣碣公俱并祀子二佑裕

佩公曹季子字民声行毕廿三配王氏合葬浔洋山东裔居南门子一禄行离十二宋初以忠义子孙辟授国子监学正配林氏葬马洋孙毓敏居永福一都龙屿曾孙适选远科第甚多为大魁之族

八代 佑公珍长子字福顺行离十以忠义子孙荐授四门学正唐未帝贞明乙亥年八月十六日生宋太祖开宝庚午年十月廿五日卒年五十有六配林氏葬马洋子二长讳达次讳逵

裕公珍次子字福富行离十六配林氏居东流后埔子二逞行坤三裕长子宋真宗咸平庚子贡太学辛丑补上舍以子宁贵赠朝议大夫配何氏赠硕人孙二完窨连裕仲子行坤五宋祥符中举乡荐配方氏居永福西林锦屏山龟岭孙一宛

禄公佩子字福贵行离十二宋初以忠义子孙授国子监学正配林氏葬马洋祭坑子二敏毓迁居永福一都龙屿科第甚多大魁之族状元黄定之派

九代 达公佑长子字载道行坤四宋真宗景德丙午贡太学祥符已酉补上舍以子宠贵封大理评事五代后周恭帝庚申年九月十三日生宋仁宗庆历乙酉年十二月廿六日卒年八十有六配陈氏封安人合葬后坑山南子三安定宠

逵公佑次子字守道行坤八宋仁宋天圣乙丑贡太学丁卯补上舍以子宁贵赠运判朝议大夫配崔氏赠硕人子四宪宁宝宽

逞公裕长子行坤二宋咸平庚子贡生入太学辛丑补上舍配何氏子二窨完

连公裕次子行坤五祥符中举乡荐官礼部主事配方氏居永福西林锦屏山龟岭教忠寺山子二宛守

遑公裕季子行坤六徙京都碧溪黄厝子二宣宜

敏公禄长子字载迅号湘溪宋元丰壬戌特奏名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配陈氏子三适选远

毓公禄次子字载逸号碧溪配林氏子三造进近

十代 安公达长子字锡居行兑五官甯海军长史配陈氏葬后坑子一大学

定公达次子字锡保后改名容字锡忠行兑八配陈氏林氏葬后坑子一小学

宠公达季子字锡甫行兑十七宋仁宗景佑甲戌登状元张唐卿榜进士官大理寺评事宋真宗咸平庚子年正月初八日生宋神宗元丰庚申年十月十五日卒年八十有一配安人宋氏葬井源山子一中庸

宪逵长子行兑一宋长史子二长讳愿学次讳志学

甯逵次子行兑二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转运使居仙游鲤城子一勉学

宝逵季子行兑三吏员子一励学

宽逵四子行兑四官朝请大夫子一务学

隽逞长子行兑六官宋训导子宋绍圣甲戌进士儋州知州讳显从孙沔元符庚辰进士

完逞次子行兑七官宋主簿子一昱

宛遑长子行兑八官学正子一晃

守遑次子行兑九官训导子一晁

十一代显公隽子字长明号玉庵行金一宋绍圣甲戌年进士官儋州知州由兴化军城入仙邑开族祖配林氏携家葬玉塔山南子二长讳渊居仙邑玉田次讳源居度尾锦邱为锦邱之祖

昱公完子字长昌号田庵行金三配平氏子一沔宋元符庚辰进士官广南路提点朝请大夫孙二长讳倚将仕郎剞次讳镐博罗知县曾孙南一

大学安子行金十九袭父恩补登仕郎配方氏葬张墓林子二师孔师孟

小学定子行金廿配宋氏子二长讳师颜次讳师贡

中庸大理评事宠子字长行号雷山居士行金二十自游洋巩溪迁兴化军城旧西门文赋裏雷山巷黄太常寺卿第之祖宋仁宗皇佑癸巳年登状元郑獬榜进士历官北海县令太常博士故相马温荐其才除浙江提刑入为中奉大夫太常寺卿后孙曾雀起时羡四代联登八进士实乃六世联登十二进士宋仁宗天圣癸亥年正月初四日生宋哲宗元符庚辰年九月初七日卒年七十八公忠贞体国善平冤案能断奇案与包拯韩琦欧阳修齐名为官在朝为蔡京所恶入元佑党禁有诗选在莆风清籁集配安人周氏葬永福西林梧桐锦屏山下廿八都广业裏龟岭教忠寺山北侧门人状元宰相郑侨其墓在焉祀乡贤通志兴化郡志莆阳比事有传子五长偊次仲季修四佃五伸

十二代 师孔大学长子字宗鲁行木十六以子国镇贵赠朝散大夫配令人胡氏子三长讳国镇次讳国录季讳国钟

师孟大学次子字宗邹行木十七元丰壬戌进士官司法参军葬白沙子一纵

师颜小学长子行木廿一配伊氏

师贡小学次子行木廿二配颜氏

偊公中奉大夫太常寺正卿中庸长子字从吉行号梅庵行木十八袭父恩补承事郎宋绍圣甲戌特奏进士初封奉礼郎寻擢侍御史与配安人崔氏宋皇佑庚寅年五月初八日生宋建炎戊申年八月十五日卒年七十九合茔吴唐山继配晋邑仁和裏邱氏子二长彻崔氏出次敌讳龙字常龙邱氏出

仲公中庸次子字从仁号雷庵晚号漳溪行木廿九以父恩赐迪功郎由兴化军城西文赋裏雷山巷黄太常寺卿第徙漳州郡西林城之漳溪裏隐居不仕宋皇佑癸已年三月初三日生宋宣和庚子年十月廿五日卒配方氏苏氏合葬兴化军城西雷山宫西子二长讳徼次讳微

修公中庸季子字从善号何岩行木卅十官翁源令配陈氏封安人宋至和乙末年八月十四日生宋宣和乙丑年五月十一日卒居何岩子二长宋进士理学大儒讳钟次讳锺

佃公中庸四子字从德号东岩行木卅一官朝散郎配戴氏宋嘉佑丁酉年十二月廿六日生宋建炎戊申年四月十六日子二长讳徽次讳徵

伸公中庸五子字从学号北岩行木卅二官承事郎居德仁裏宋嘉佑庚子年十二月初二日生宋建炎庚戌年七月廿二日卒配王氏子二汝贤汝贵

沔昱子字朝宗宋元符庚辰进士官秘书阁修撰配林氏子二长南一宋绍熙庚戌进士次师锡淳熙辛丑特奏进士

渊公显长子字从深号玉田行木卅三宋绍圣甲戌与从兄偊同年登科官大理寺评事配何氏子二长讳良徙居德化县清泰裏为承泽之始祖其裔又分居湖阪次讳有徙居赖店玉田为玉田之始祖

源显次子字从泉子二长讳柜次讳枢

十三代 国镇师孔长子字子芳行水十五宋元符庚辰进士官福建路提刑兴化郡志有传居郡城坊巷子希闵

国录师孔次配洪氏居永福龙井子希闾

国钟师孔季配林氏居永福龙井子希阊

纵公师孟子字子泛行水十五配洪氏张氏子一元会裔居仙邑度尾湘溪裏

彻公侍御史偊长子字常明号太甲晚号巩溪居士行元十七宋宣和甲辰登状元沈晦榜进士平江令著巩溪诗话十卷宋神宗元丰辛酉年八月十五日生宋孝宗隆兴甲申年六月廿一日卒年八十四配陈氏林氏安人子四长丰次廓季府四廙

龙公乳名敌御试前帝所忌命改曰龙字常龙号太乙号檗谷逸叟行元十八侍御史偊公次子宋绍兴庚辰梁克家榜特奏进士官龙溪令由兴化县游洋龙溪迁居龙溪县衙弃官随母邱氏归于晋邑仁和里檗谷因乐其山水遂居焉宋政和壬辰年八月初五日生宋庆元庚申年十二月十一日卒配游洋龙溪方氏继配晋邑浔海施氏葬石龟岭古月亭子三长讳洲次讳涛季讳瀛

十四世 仙锡讳洲号厚卿行火十七龙公乳名敌长子分居乌林后坑游洋龙溪方氏孺人出为晋邑后坑之祖卒葬后坑山之原子一潘山裔居东石湖头乡黄宅

仙举讳涛字云宾号檗卿晚号鹤皋行火十八龙公乳名敌次子居仁和檗谷遂为檗谷之祖浔海施氏出卒葬烟墩山之原子二长讳子文次讳子海

仙逸讳瀛号永卿行火十九龙公乳名敌季子司教于南漳卒于官裔居龙邑观音山北溪头黄宅浔海施氏出

十五世潘山字叔番号雷山后人行土四十二仙锡子配下辇曾氏女经郡城南狮山脚旧铺古有神道碑建于此子镇山分居乌林后坑

子文字公章行土四十三仙举长子配青阳蔡氏女子四长逞行一郎次遑行二郎季道行三郎四暹行四郎

子海字公深行土四十七仙举次子配塔头孙氏女子五长迂行廿六郎次达行廿七郎季逵行廿八郎四连行廿九郎五遇号行三十郎

子田字公坦行土四十八仙逸长子配林氏分支永坑台湾甚多

念楚字公垣行土四十九仙逸次子配刘氏分徙漳州观音山北溪头黄宅

十六世镇山潘山子字士垒行五郎配蔡氏子潜隐

镇岗子文长子字士冈行一郎配许氏子二潜陧潜陶

镇岚子文次子字士风行二郎配林氏子潜隍

镇嵛子文季子字士俞行三郎配陈氏子二潜隅潜际

镇崮子文四子字士固行四郎配洪氏子潜陛

镇嵩子海长子字士高行廿六郎配蔡氏子二君阳君陆

镇崇子海次子字士宗行廿七郎配吴氏子君伥君仲君仨

镇岩子海季子字士石行廿八郎配蔡氏子二君陟君阵

镇崖子海四子字士圭行廿九郎配施氏子君陌

镇岸子海五子字士干行三十郎配李氏子二君附君随

十七世潜隐镇山子字首甫配洪氏子一周塘居晋邑东石湖头为湖头之祖

君仲镇崇次子字亚甫博学能文著有族谱图序配许氏子一顺

十八世周塘潜隐子字宗鲁配蔡氏子二长敬齐次梓里

顺公君仲子字宗和明正统海寇攻读掠泉州顺公率乡勇抵御众寡不敌殉于阵中谥义烈葬东山配林氏子容

十九世敬齐周塘长子随父迁居东石湖头

梓里周塘次子分衍二房五柱

容公字祥哲号质直君仲子明正统间随父捍御倭寇父旌表义烈容公乃赘于郡中余家遂为檗谷入郡涂山街欧安馆黄宅之祖卒于石井子克复

二十世克复明正德以子润贵例赠大中大夫晋阶中宪大夫松江知府祀乡贤子二润深

廿一世润号东石克复长子正德庚辰科进士官山西左布政使司参政祀乡贤子一伯敬

深克复次子旌表孝子明正德间泉州知府同知理问子一伯宪

廿二世伯敬润子世居泉郡涂山街欧安馆黄厝子国彦

伯宪深子以子国贤贵赠南京工部司务世居泉郡涂山街欧安馆黄厝子国贤

廿三世国彦伯敬子亚魁明隆庆丁卯科乡试举人第七名官荣府左长史子彝

国贤伯贤子文魁明已卯科乡试举人中式第七十三名贡士官户部郎中子萼

廿四世彝国彦子以子景仿贵封户部主事晋阶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子五景明景仿景昭景晔景曦

萼国贤子明万历癸未科进士未仕子景焕

廿五世景明彝长子官明崇祯间历官广西按察使司浙江金衢兵巡道

景仿彝次子字大犀号东崖累官至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景昭彝季子以兄荫官知县

景晔彝四子官温州别驾

景曦彝五子官游击

景焕萼子文魁隆武丙戌中式第廿六名举人

巩溪雷山十一世孙晚生君仲拜谒雷山族亲谨撰本族谱图序

十五世孙浙江提督学政景明文渊阁大学士景昉续修

十八世孙世孙福建澎湖协镇副总府必成重修

巩溪雷山纪

宋太平天国诏以永泰福唐之半合游洋百丈二镇置兴化军寻改兴化县在兴泰里万山之中以莆田仙游二县与兴化县鼎立而三八年诏移军治于莆田曰兴化军而兴化县为支邑元皇庆元年徙此县广业里湘溪明正统中十三年革之以长乐武化二乡之六里入于莆永福一乡之三里入仙巩溪在兴化县广业里其溪接湘江水经秋芦入于海吾黄居乡为游洋著姓按游洋大姓篇云黄氏唐忠义司徒之后居广业里巩溪宋时有中庸者为太常寺卿居兴化军城西雷山巷其后子孙相继以甲第显名云莆阳志巩溪一名宋洋

巩溪雷山黄氏历代世恩

一、巩溪雷山黄氏历代进士录

1、黄宠巩溪六世孙达季子宋景佑甲戌进士官大理寺评事

2、黄宁巩溪六世孙宠从弟宋治平乙巳进士官转运使居仙游鲤城

3、黄中庸巩溪七世孙宠子宋皇佑癸巳进士官太常寺卿中奉大夫

4、黄 偊巩溪八孙中庸长子元丰乙丑进士官剑南州司户参军侍御史

5、黄师孟巩溪八世孙宠侄宋元丰壬戌进士官宁越军司法参军

6、黄国镇巩溪九世孙师孟侄宋元符庚辰进士官福建提刑

7、黄显巩溪九世孙宋绍圣甲戌进士官儋州知州居锦溪

8、黄沔巩溪九世孙显侄宋元符庚辰进士官秘书阁修撰居仙游鲤城

9、黄彻巩溪九世孙中庸孙侍御史偊长子宋宣和甲辰进士官平江县令

10、黄公坦巩溪九世孙中庸孙宋宣和甲辰进士官通直郎

11、黄祖舜巩溪十四世孙宋宣和甲辰进士官权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居福清东翰

12、黄龙巩溪九世孙中庸孙侍御史偊次子宋绍兴庚辰特奏进士官龙溪令

13、黄钟巩溪九世孙中庸孙翁源县令修子宋乾道已丑进士官漳州录事参军

14、黄府巩溪十世孙中庸曾孙彻季子宋隆兴癸未进士官平海军佥判通奉大夫

15、黄丰巩溪十世孙中庸曾孙彻长子府兄宋隆兴癸未特奏进士官监潭州南岳

16、黄勋巩溪十一世孙中庸元孙丰次子宋淳熙甲辰进士官杭州军教授

17、黄焘巩溪十一世孙中庸元孙丰长子宋淳熙丁未进士官武冈军教授

18、黄安石巩溪十一世孙中庸元孙府子宋绍熙癸丑进士官馆阁校勘朝奉大夫

19、黄真巩溪十二世孙中庸六世孙乔卿子宋淳熙乙未特奏进士官内阁中书

20、黄渊巩溪十二世孙显长子宋绍圣甲戌进士官大理寺评事

21、黄源巩溪十一世孙显次子宋宝元戊寅进士

22、黄南一巩溪十一世孙沔孙宋绍熙庚戌进士

23、黄德基巩溪廿三世孙中庸十四世孙宋淳熙戊戌特奏进士居白杜

24、黄桂巩溪十四世孙中庸八世孙宋绍定壬辰进士第九魁翰林编修光禄寺卿

25、黄耿荣宋庆元已未进士官海丰县主簿

26、黄应明巩溪十七世孙中庸十一世孙永乐甲申进士官浙江龙游知县

27、黄度巩溪十四孙邦直孙隆兴癸未特奏进士

28、黄瑾巩溪十五世孙度子淳熙辛丑进士

29、黄铭巩溪十九世孙中庸十三世孙弘治六年进士官户部主事

30、黄嵘巩溪十九世孙中庸十三世孙黄铭弟弘治六年进士官桂林知府

31、黄瑷巩溪廿二世孙中庸十六世孙弘治乙丑进进士官广东肇庆知府晋二品秩

32、黄荣巩溪十九世孙中庸十三世孙明成化戊子举人第三壬辰进士浙江按察佥事

33、黄节甫巩溪十八世孙中庸十二世孙明成化辛卯第三魁戊戌进士官行人司司正

34、黄华巩溪十九世孙中庸十三世孙荣弟成化庚子举人甲辰进士广东按察司佥事

35、黄自强宋绍熙庚戌特奏进士

36、黄桂邦彦子宋嘉定戊辰探花官诰院编修

37、黄顺卿邦彦子宋嘉定戊辰进士

38、黄光升巩溪二十世孙中庸十四世孙明嘉靖已丑进士官户刑二部尚书

39、黄谦巩溪廿二世孙中庸十六世孙明嘉靖癸卯举人庚戌进士官刑科给事中

40、黄行可巩溪廿二世孙中庸十六世孙文雍子献可兄正德辛巳进士广西按察使

41、黄献可巩溪廿二世孙中庸十六世孙缙侄嘉靖辛丑举人壬辰进士官礼部主事

42、黄德纯巩溪廿二世孙中庸十六世孙明嘉靖壬辰进士户部员外郎浙江佥事

43、黄凤翔巩溪廿一世孙中庸十五世孙明隆庆戊辰年榜眼南京礼部尚书

44、黄汝亨巩溪廿二世孙中庸十六世孙万历戊戌进士官江西布政使参政

45、黄汝良巩溪廿二世孙中庸十六世孙明万历丙戌进士官礼部尚书太傅

46、黄景星巩溪廿二世孙中庸十六世孙万历丁酉举人辛酉进士官广东布政司参政

47、黄守魁巩溪廿一世孙中庸十五世孙明武探花官南京大总督骠骑将军

48、黄钺巩溪廿二世孙中庸十六世孙万历辛丑武状元官中军左都督南京兵部尚书

49、黄志清巩溪廿一世孙中庸十五世孙解元明万历乙未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

50、黄琰巩溪廿三世孙中庸十四世孙光升孙万历戌戊进进士官南海知县户部主事

51、黄应举巩溪廿三世孙中庸十四世孙万历甲辰年进士官广东南

52、黄文焕巩溪廿三世孙明天启乙丑进士居永福

53、黄景胤巩溪廿三世孙中庸十七世孙凤翔孙明崇祯辛未进士官户部郎中

54、黄熙胤巩溪廿三世孙中庸十七世孙凤翔孙明崇祯辛未进士官清刑部侍郎

55、黄润中巩溪廿二世孙中庸十六世孙凤翔子明崇祯丁丑进士官礼部员外郎学宪

56、黄灏中巩溪廿二世孙中庸十六世孙凤翔子清顺已丑进士官浦江知县

57、黄徽胤巩溪廿三世孙中庸十七世孙明崇祯丁丑年进士官兵部左侍郎

58、黄士观巩溪廿四世孙中庸十八世孙嘉靖己酉解元联捷进士官河南按察佥事

59、黄锡衮巩溪廿四世孙中庸十八世孙明崇祯庚辰进士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

60、黄志遴巩溪廿四世孙中庸十八世孙凤翔曾孙清顺治乙酉进士官湖广左布政使

61、黄机巩溪廿四世孙中庸十八世孙清顺治丁亥进士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62、黄灏中巩溪廿二世孙中庸十六世孙清顺治已丑年进士官浦江知县

63、黄云蒸巩溪廿五世孙中庸十九世孙崇祯壬午举人顺治乙未进士礼部员外郎

64、黄道晋巩溪廿五世孙清顺治十六年进士官龙安推官

65、黄彦博巩溪廿五世孙中庸十九世孙清康熙乙巳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

66、黄志焕巩溪廿四世孙中庸十八世孙凤翔曾孙清内阁中书

67、黄甲巩溪廿五世孙中庸十九世孙南明隆武丙戌进士官御营护驾

68、黄昶巩溪廿六世孙中庸二十世孙清康熙丙辰进士

69、黄守舞巩溪廿六世孙中庸二十世孙由闽县学清康熙壬戌进士官余杭知县

70、黄世僖巩溪廿七世孙中庸廿一世孙清雍正庚戌武进士官陕西总督中军副将

71、黄世煌巩溪廿七世孙中庸廿一世孙清乾隆壬戌武进士官御前侍卫广西参将

72、黄世瑛巩溪廿七世孙中庸廿一世孙清乾隆乙丑武进士官中军盐务副将

73、黄元吉巩溪廿七世孙中庸廿一世孙清乾隆丁卯解元辛未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

74、黄腾达巩溪廿七世孙中庸廿一世孙清乾隆辛巳进士官贵州乡试正考官

75、黄世德巩溪廿七世孙中庸廿一世孙清乾隆已丑进士官漳州府教授

76、黄燮巩溪廿七世孙中庸廿一世孙候官学清乾隆乙未进士官铨选知县文林郎

77、黄瑞巩溪廿七世孙中庸廿一世孙清乾隆庚子科武状元居浙江江山官总兵

78、黄敏巩溪五世孙禄子毓弟宋元丰壬戌特奏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79、黄适巩溪六世孙禄孙宋元符庚戌特奏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80、黄选巩溪六世孙宋元丰已未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81、黄远巩溪六世孙绍圣丁丑进士官莆田知县居永福一都龙屿

82、黄龟年巩溪七世孙宋崇宁丙戌进士官侍中御史居永福一都龙屿

83、黄公槐巩溪八世孙宋乾道丙戌进士官海丰蔚居永福一都龙屿

84、黄邦光巩溪七世孙宋大观已丑进士官徽州通判居永福一都龙屿

85、黄邦俊巩溪七世孙宋政和已丑进士官大理寺卿居永福一都龙屿

86、黄邦彦巩溪七世孙宋淳熙丁未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87、黄定巩溪八世孙宋乾道壬辰科状元官国子监祭酒居永福一都龙屿

88、黄庸巩溪八世孙宋开禧乙丑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89、黄师尹巩溪八世孙宋乾道已丑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90、黄岳巩溪八世孙宋乾道壬辰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91、黄公谨巩溪八世孙宋开禧乙丑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92、黄自诚巩溪九世孙宋淳熙丁未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93、黄瞳巩溪九世孙宋宝庆丙戌特奏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94、黄乔翼巩溪十世孙宋淳佑辛丑特奏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95、黄攀龙巩溪十世孙宋淳佑丁未特奏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96、黄起宗巩溪九世孙宋嘉定甲戌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97、黄起硕巩溪九世孙宋宝庆丙戌进士居永福一都龙屿

98、黄豫巩溪六世孙宋景佑甲戌进士官校书郎

99、黄丰巩溪九世孙宋建炎戊申进士知兴化军

100、黄中立巩溪九世孙宋绍兴丁丑进士居永春

101、黄伟巩溪九世孙宋绍兴丁丑进士江西提学居永春漳溪

102、黄龟朋巩溪七世孙世居德化承泽宋嘉泰壬戌进士官廉州教授居永春

103、黄龟助巩溪七世孙世居德化宋淳佑甲辰年进士居永春

104、黄霆发巩溪八世孙世居德化宋嘉定甲戌进士居永春

105、黄圭巩溪九世孙世居德化承泽宋庆元丙戌特奏进士居永春

106、黄孕昌巩溪廿六世孙清雍正癸丑进士官瞧州知州居永春

107、黄懋巩溪十七世孙永乐乙未进士居燕京

108、黄锐巩溪十七世孙明永乐甲申进士

109、黄惠巩溪廿七世孙清乾隆甲戌进士

110、黄朝珐巩溪廿九世孙中庸廿三世孙清光绪乙亥进士

二、巩溪雷山黄氏历代举人录

1、黄以宁巩溪十五世孙雷山九世孙伟子庆元乙卯科上舍举人

2、黄显巩溪十七世孙师孟十一世孙明永乐乙酉举人官选文渊阁修书

3、黄昶明巩溪十七世孙中庸十一世孙宣德丙午举人

4、黄谦巩溪十八世孙中庸十二世孙约仲子明宣德已酉举人官侍养谢礼闱

5、黄晖巩溪十九世孙中庸十三世孙明正统乡荐举人第六人官抚州府教授

6、黄宪巩溪十九世孙中庸十三世孙缙从侄明成化庚子举人安南州知州

7、黄缙巩溪二十世孙中庸十四世孙新民侄明成化丁酉举人兴宁知县

8、黄以体巩溪廿三世孙中庸十四世孙明成化辛卯举人

9、黄天锡世居承泽举人

10、黄澹轩世居承泽举人

11、黄辉巩溪二十世孙中庸十四世孙荣从弟弘治己酉举人广东开建知县

12、黄宽巩溪二十世孙中庸十四世弘治甲子举人授广东肇庆府同知琼州府通判

13、黄珠巩溪二十世孙中庸十四世孙晖从孙正德庚午举人官衡府审理奉政大夫

14、黄保世居承泽举人

15、黄仕达巩溪二十世孙中庸十四世孙谦玄孙明正德丙子举人官宁波府同知

16、黄伯善巩溪二十世孙中庸十六世孙明嘉靖庚子举人授广东衢州府同知

17、黄锡巩溪二十世孙中庸十六世孙明嘉靖甲子举人授河南邓州知州

18、黄才硕巩溪二十世孙中庸十四世孙铭子明嘉靖戊子举人

19、黄文汉巩溪二十世孙中庸十四世孙明嘉靖乙酉举人由泉州府学中式

20、黄继宗巩溪廿一世孙中庸十五世缙从侄明嘉靖丁酉举人官安仁知县

21、黄继周巩溪廿一世孙中庸十五世孙继宗弟明嘉靖癸卯解元循州知州

22、黄宣明巩溪廿一世孙中庸十五世孙嘉靖乙酉举人官桂林府学教授

23、黄国宠巩溪廿一世孙中庸十五世孙明嘉靖辛卯举人授广东庆远府同知

24、黄崇庆巩溪廿一世孙中庸十五世孙明嘉靖丁酉举人授广东雷州府同知

25、黄宪清巩溪廿一世孙中庸十五世孙明嘉靖甲子举人官广东廉州府同知

26、黄九霄巩溪廿一世孙中庸十五世孙必贤伯嘉靖壬午举人官直录颖州知州

27、黄必贤巩溪廿一世孙中庸十五世孙华孙官嘉靖丁酉顺天府举人温州府通判

28、黄乔植巩溪

黄彻的人物生平

黄彻(1090—1168),字常明,号太甲,晚号巩溪居士,行元十七。宋进士太常寺卿黄中庸孙、宋特奏进士侍御史黄偊长子。南宋兴化军莆田县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