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的分布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珍北村等也有苏姓分布。
上海
嘉定的苏姓有1612人,在全县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乡镇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数最多。嘉定还有满族苏姓,但其来自辽宁。金山县、崇明县也有苏姓。宝山县苏姓有100。余户,在吴淞、大场、盛桥等乡镇均有分布。南汇县主要分布在彭镇、大团、老港等乡镇。川沙县,共有苏姓宗亲1140余人。
浙江
温州、海宁、杭州、宁波、瑞安、玉环、苍南、平阳、泰顺、文成等地均有苏氏分布。
福建
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厦门、德化、大田、永春、南平、闽清、泉州、福州、莆田、安溪湖头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广东
潮汕地区分布有苏姓宗亲20余万,在顺德、梅州、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许多已迁居海外。在普宁、海丰、潮州、怀集、罗定、顺德、南雄、东莞等地均有苏氏宗亲联谊组织。广州、南海、佛山、阳江等地也有苏氏分布。
海南
苏氏宗亲,分布在儋州,文昌等地。
广西
北海市、 合浦县 藤县、梧州、岑溪、容县、北流市、平南东华乡新田村、蒙山、昭平等地源流扁的苏氏宗亲多是明、清时从闽、粤两省迁来。贺县、灵川、乾江、南宁、宁明、桂平、陆川等地也有苏氏。
云南
昆明、苍山、石屏、嵩明也有苏氏分布。
四川和重庆
苏姓分布较为广泛,如双流、苍溪、巴县、内江、江津、永川、三台、自贡、成都、江油、蓬溪、合江、泸州、乐山、长寿、宗庆、广安、南川、丰都、南充、铜梁、犍为、黔江、隆昌、璧山、双流、奉节、简阳和平镇等等。仁寿的洪峰、彰加、青岗、分水等乡镇都有苏姓分布。
湖南
津市、攸县、平江、长沙、湘阴、宁乡、桃江、浏阳、邵阳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湖北
红安、京山、公安、天门有苏氏分布。湖北恩施咸丰亦有苏姓分布。
江西
兴国、宁都、弋阳、德安、崇义、永新有苏姓分布。
其中兴国县的苏姓分布在埠头乡桐溪村、江背镇华坪村等村落。
安徽
萧县周围的苏、鲁、豫、皖地区,也有苏姓分布,他们多是唐末苏检的后代。在安徽的皖南地区,也有苏姓分布,其与浙江、江苏的苏氏分布较为接近,分属眉山派和铜山派。另外,在安徽中部地区如巢湖市区北部即巢北地区也有大苏村、小苏村等苏姓村庄存在,其中大苏村则分属苏姓眉山派(有族谱为证)。
河南
苏姓的起源地和聚集地,至少有三十余个县、市都有与苏相关的地名,如苏村、苏庄、苏营、苏阁、苏桥、岗苏、苏王、苏楼、苏木、苏所、苏堤、苏班枣、苏秦村等,它们是古今苏氏族人生活轨迹的反映。太康的苏姓分布在城郊、九岗庙等乡镇。
商丘全县有328个姓氏中有苏姓。
鹿邑的苏姓分布在苏湾、苏庄、葡萄架等村。
林县的城关镇等也有苏姓分布,全县的苏姓人口为3367人。
长葛全县206个姓中有苏姓,主要分布在苏楼、苏庄、苏菜园、东魏庄村等地。
洛宁、新安均有苏姓。孟津的苏姓分布在老城村等地。
汤阴全县231个姓氏中,苏姓共777人,其中北大街的苏姓出有不少人才。
夏邑的477个姓氏中有苏姓,也有苏庄。扶沟的279个姓氏中有苏姓,汴寨村等有苏姓分布。
光山槐店乡苏上湾村、朱湾村也有苏姓分布。
宝丰县李庄乡杨庄村有苏姓分布。
陕县的前史村、苏村等有苏姓。
淅川的180余个姓氏中有苏姓。
鄢陵的231个姓氏中有苏姓。
虞城的328个姓氏中有苏姓,并有回族苏姓。商水281个姓氏中有苏姓,分布在邓城乡白蛇岗等村。
西华249个姓氏中有苏姓。
新县的272个姓氏中有苏姓。浚县的337个姓氏中有苏姓,人口在一千至一万人之间。禹州的白沙南街等村有苏姓分布。
商水县黄寨镇有前苏堂和后苏堂,均为苏姓。
沈丘的槐店镇苏堕等村也有苏姓。西平的302个姓氏中有苏姓。安阳县的辛店乡东招贤村也有苏姓居住。滑县的瓦岗寨乡小范庄村也有苏姓居住,万古镇苏庄有苏姓1000余人。延津的265个姓氏中有苏姓。长垣的东赵堤、邱村等也有苏姓分布。平舆县的双庙、巩义、中牟、新乡、辉县、郾城、镇平、南召、信阳、孟州、荥阳、民权、睢县、潢川、获嘉等地,也有苏姓分布。(详细汉典:苏)
陕西
武功是苏武、苏卓、苏蕙的故乡,该县有苏武墓为陕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坊村为苏氏祖居地。高陵、延安、扶风、乾州、华县、吴旗等也有苏姓分布。
宁夏
在吴忠县、西吉县有回族苏姓。隆德县有汉族苏姓分布。
甘肃
在靖远县,正宁县宫河镇,庄浪县阳川乡、卧龙乡苏家山村,静宁县古城乡、曹务乡等地有大量苏姓分布。
山西
太原市娄烦县西果园村和西街村、陵川、洪洞、襄汾、原平、偏关、安邑以及沁水的苏山村、南郭村、杏林、苏庄等均有苏姓分布。相传宋代,眉山东坡幼子苏过后人中的一支从江苏苏州迁徙到山西洪洞,后又迁往晋中平遥县的苏封村,现苏封村苏姓居民两千人。
山东
济南、淄博、莱阳、济阳、烟台、宁津、寿光、蓬莱、济宁、章丘、菏泽、鄄城、邹平、乐陵等地有苏姓分布。
河北
青龙的小马七彩乡青河沿等地有苏姓分布。宣化的新堡、青羊岭、郭隆庄等都有苏姓分布。清河县共有苏姓3178人,分布于全县的19个乡镇,涉及的村庄有申花庄、西垒桥、后苏、白沟驿、侯召村、大琉璃村、何庄等。宁晋有苏家庄,文安的苑口村等地均有苏姓分布。正定苏姓历史悠久,现存苏姓人口至少有1971人,分布在南关村、固营村、店上村等地。更值得一提的是,栾城县苏姓人口相当集中,宋代宰相苏味道后裔分布于此地区,(苏邱村,为原苏味道府邸,墓地所在地),栾城县的北留营村,全村全部为苏姓人口,人口规模3000人以上,为明代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藁城、辛集、保定、高阳、晋县、满城、唐山、故城, 阳原也有苏姓分布。
北京、天津有苏姓。
内蒙的托克托,巴彦淖尔有苏姓。
辽宁锦州、抚顺、新民、海城、锦县、沈阳、辽阳、兴城、金县、朝阳、有苏姓。
吉林伊通的新家村,有苏姓居住。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黑岗子村也分布也分布大量苏姓人士
苏氏在台湾的分布据1978年台湾官方统计资料,其各县市共有1694个姓,苏姓列第23位,人口总计达19万余人,主要分布在高雄县、台北县、台北市、台南县、高雄市。在乡镇、区级,依数量分别为高雄路竹、台南善化、云林北港、台北市松山区等。
青海有苏姓(西宁市苏家河湾村、苏家寨等地区)
“有苏氏”
“有苏氏”在商代仍有活动,其重要人物是苏妲己。《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在《国语》一书中,也有类似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史记·殷本纪》表述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有苏氏”是商代的重要部族,但与商王室的关系并不融洽;商王室讨伐“有苏氏”,掳得了美丽的妲己,而且殷纣王十分喜爱妲己的美色。
清代的满族人中,以“苏”字为首的名字较多。
大诗人苏东坡的苏。
苏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的中华姓氏,其起源主要是己姓和外族的改姓,因周时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后人追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望出武功郡,亦有河内郡,扶风郡等。
苏姓最初发源于河南,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苏姓大举南迁,宋元明时期,苏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
苏姓的名人有战国纵横家苏秦,西汉大臣苏武,北宋词人苏轼,苏洵,苏辙,数学家苏步青等。
苏姓家乘谱牒
山西祈州苏氏族谱不分卷苏氏族谱不分卷。
江苏常州苏氏族谱十八卷,常州苏氏族谱不分卷,江阴澄江苏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常熟琴川苏氏支谱四卷。
浙江象山昌国苏氏宗谱二卷,遂昌苏氏宗谱,馑县馑竹庄苏氏宗谱三卷。
安徽苏氏族谱四十八卷,休宁新安苏氏族谱十五卷,休宁新安苏氏族谱四卷,休宁新安苏氏重修族谱十卷附三卷。
福建同安苏氏族谱不分卷,晋江湖子苏氏族谱不分卷,安溪清溪珍田苏氏族谱一卷,、安溪清溪湖山恒产张苍苏氏谱不分卷。
江西波阳苏氏出修总扑三卷图书馆二卷。
河南太康苏氏家乘二卷,许昌苏氏家乘一卷,许昌苏氏家乘二卷,鄢陵苏氏家乘三卷,鄢陵苏氏家乘六卷。
湖北武昌苏氏宗谱卷。
湖南浏阳苏氏武功修族谱三十一卷首二卷末一卷,苏氏次修宗谱卷。
广东苏氏族谱附武功书院世谱十卷附三卷,番禺苏氏房谱不分卷,南海苏氏族谱十卷。
四川眉山苏氏族谱一卷。
上面所说 , 温苏本是夏代昆吾氏之子为兄弟 , 分别封在太行山以南和太行北上的东部 , 当温国被灭时温姓诞生 , 但苏姓还没有诞生。被封在太行上北上东部地区的昆吾之子的部落 , 因以紫苏草为图腾 , 也称他们为有苏氏族。有苏氏族商代时官至冀州侯,冀州辖温地,冀州城在温北,即今博爱县的内都村,有苏氏便以温为故里了。商代末代君王纣辛,因抢掠冀州侯之女妲己,引起有苏氏投周伐纣,冀州侯苏护(后人称呼)和其子苏全忠、苏全孝等皆战死。当周朝建立时,因有苏氏有功,武王赐封苏忿生以家乡十二邑建苏国,官授司寇(负责刑法牢狱)之职,苏国都城在温城。苏忿生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苏姓第一人,此前商代冀州侯为有苏氏。在 《 史记 - 商本纪 》 中,记载的妲己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姓氏,说明她是颛顼的后裔。如果按照小说 《 封神演义 》 上讲,妲己是冀州侯的女儿,冀州侯也应姓己,应名叫己护。但是, 《 封神演义 》 小说上称她姓苏,称其父为苏护、子为苏全忠、苏全孝,这是后人的称呼,他们本是姓己的有苏氏族人。周初史料中记载出现司寇苏忿生时,才能明确地说苏氏诞生了,所以苏忿生为苏姓第一人。根据温县的传说,苏忿生应是己护的后代,传说是己氏满门在反纣战争中战死之后,剩下唯一的一个少年名己全仁,被武王保护起来,他在气忿中生存,而易名为苏忿生。所以苏忿生应是苏氏的始祖。苏忿生家居苏国都城温城,温县便是苏姓的发源地,今温县苏国故城与苏氏故里的清风岭上,还有苏氏历代埋葬在夏庄的祖墓地,据 《 温县志 》 载,夏庄处在清代道光年间,出土有商大将军苏全孝之墓葬志。苏国的灭亡上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陈述。苏姓人外迁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楚国已经有了大夫苏从,战国时期各国大多有了苏氏,著名的是洛阳的苏秦家族,是我国历史上纵横家的代表。汉代的苏建、苏武已经到了陕西,北宋的苏洵、苏轼已经到了四川,南宋苏颂已经到了福建等地。苏氏祖根温县(苏国之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苏姓来源:
一:「苏」出自「己」姓。
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 :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苏」氏。
苏姓名人
苏氏受姓后至西周时期,苏氏出现苏忿生(司寇),他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与周公、召公齐名。
战国时代,东周洛阳出现苏秦,他用合纵之说拒秦,拜六国相印,显赫一时。
汉平陵侯分为六个派系
苏健,封平陵侯,居长安,葬武功。
其后代遂居家于此。
苏氏至此称武功人,武功成为苏姓总派系。
今世界各地苏氏皆宗武功,后分为六派:
赵郡苏氏 东汉冀州刺史苏章,其后人在邯郸做官定居,赵郡(今河北赵县)始有苏姓,苏味道最为显赫。
襄阳苏氏 魏都亭侯苏则,其后人迁徙于襄阳,这支苏姓,苏灌最为知名。
武邑苏氏 前燕那公苏青之后,为信都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之苏氏,显赫者为苏礼、苏克忠、苏列。
武疆苏氏 魏卫少卿苏备,为长乐武疆(今河南安阳以东)之苏氏,有名者为苏琼。
蓝田苏氏 唐刑部尚书苏珦之后,自武功徙蓝田(今陕西),苏晋、苏瞻、苏弘最有名望。
河南苏氏 后魏恒州刺史苏强,迁徙于河南(今洛阳),显赫者为苏孝慈、苏康
苏秦 (前?~前317)
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纵横家。
与张仪同学于鬼谷子。
早年曾外出游说,然穷困而归,后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使秦不敢东出函谷关,达十五年之久。
后客于齐,被杀。
苏武牧羊典故中的 苏武
苏武 (前143?~前60)
字子卿,西汉杜陵人(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
武帝时出使匈奴,单于胁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汉节。
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始得还,拜典属国。
宣帝立,赐爵关内侯,图形麒麟阁。
其著作流传于今者,有诗四首、答李陵诗及别李陵等。
苏建是苏武的父亲。
杜陵人。
曾经担任校尉跟随大将军卫青进攻匈奴,有功被封1100户,为平陵侯。
唐派三苏
蜀派 苏瓌,(唐中宗景龙年间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谥“文贞”)。
其长子苏颋六世孙苏传(荆州刺史)避广明乱,迁徙四川盐泉(今川南筠连县西一带)。
苏传长子苏振为铜山县(今四川中江县)令,孙苏协(刑部侍郎)定居开封。
苏协长子苏易简(宋太宗年间,参知政事、礼部尚书),其长子苏寿(知歙州),这一支派为新安派。
闽派 苏瓌(唐许公国)第三子苏诜六世孙苏益(隰州刺史)定居闽(福建)中,幼子苏光诲(屯卫大将军)世代为泉州同安县人,故称为闽派。
苏光诲三世孙苏绅(魏国公),葬润州(今镇江市)京口(今丹阳)。
苏绅之子颂(宋元佑时宰相)定居京口,这一支派为京口派。
眉派 苏味道(唐凤阁侍郎后贬为眉州刺史)留一子苏份居眉州(今四川眉山市)。
其后人苏序生苏东坡父子。
宋元佑期间的宰相苏颂曾与文安公苏洵叙宗盟。
有诗曰:“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又曰:“源流知自子卿孙。”三派都是平陵侯苏建的后代,这一支派为眉阳派。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洵 苏轼 苏辙
苏洵与二子苏轼、苏辙皆有文名,世称为「三苏」。
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诗四首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舌问三苏。
」醒世恒言˙卷十一˙苏小妹三难新郎:「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
……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
称他父子,谓之三苏。
」
苏轼 (1038~1101)
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
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
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
在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
卒谥文忠。
着有东坡集、东坡词等。
还有苏洵的女儿 苏小妹 (因为是男权社会所以不是太出名)
苏杲(公元944年——994年), 生于晋少帝开运元年,卒于宋淳化五年,享年五十一岁。
苏序之父,苏洵的祖父,苏轼的曾祖父。
娶妻宋氏。
《湛渊静话》载:“眉州苏先生杲,老泉之祖,轻财好施,急人之急,孜孜若不及。
岁凶,卖田赈济其乡里。
逮秋熟,人将偿之,终怜之,屡辞不受,久致破业,厄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苏杲以曾孙苏辙登朝赠太子太保,夫人宋氏追封昌国太夫人。
苏序(公元973——1045),生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卒于庆历五年,享年七十五岁。
苏序是苏杲九个儿子中唯一幸存者。
字仲先,排行第七,人称苏七君。
娶妻史氏,生子三人:苏澹、苏涣、苏洵。
苏洵《族谱后录下篇》载:“先子(序)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
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乡闾子孙畋渔治生之意,皆见于诗。”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序)墓志铭》:“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疾,孜孜若不急。”苏序因苏涣登朝赠大理评事,后累赠职方员外郎,夫人史氏,赠蓬莱县太君。
庆历八年二月,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先莹之侧。
苏迈(1059——1119)字伯达,苏轼长子。
苏轼前妻王弗生于眉山。
迈历任饶州德兴尉、房州军事推官、知河间县令。
1094年,苏轼贬官岭南,迈居宜兴。
轼卒,迈居颍昌。
1107年出任嘉禾令,1112年罢归颍昌,卒年约六十岁,葬郏县。
娶妻石氏(中书舍人石昌言孙女),生二子:箪、符。
女一:阿巽,嫁范石禄之孙范潩。
苏迟,字伯充,号涌泉先生,苏辙长子。
小名梁,生年不详,卒于绍兴二十五年(1115),享年约八十岁。
娶妻梁氏(宋状元梁颢之曾孙)。
绍圣元年(1094)苏迟留居颍昌。
苏辙晚年闲居颍昌同苏迟颇多唱和。
建炎初,累官尚书右司员外郎,直秘阁,知婺州(今浙江金华),有政声,婺州父老为立碑祠。
后召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文字,知泉州,太常少卿。
集贤殿修撰,知处州。
权刑部侍郎,权工部侍郎。
绍兴五年告老,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
葬南溪灵洞山。
苏适(1067——1122年)字仲南,小名罗。
生于治平四年眉山老家。
娶妻黄氏,为龙图公黄寔之女。
以苏辙郊恩授承奉郎,任郊社局令。
后改陈州粮料院。
苏辙北归,苏适复出守太常寺太祝。
党祸复起,罢、领宫祠六年。
不止一次回蜀祭先坟。
后监西京河南仓,授信阳军司录事。
中山帅赵公述荐判广信军,卒于任,年五十五岁。
生男:籀、范、筑。
苏远(又名苏逊)字叔宽,又名虎儿。
随父苏辙至雷州。
娶妻黄氏,也是黄寔之女。
大观元年,苏远出监淮西酒,曾回蜀通判泸州潼川府。
卒于靖康元年(1126),年仅四十八岁
苏过(1072——1123年)字叔党,后妻王闰之生于杭州。
苏轼贬岭南,苏过一直随侍身边。
苏轼去世后,苏过闲居颍昌十年。
40岁时出监太原税,三年后知偃城县,1123年权通判中山府,卒于镇阳(今正定)行道中,年五十二岁。
娶妻范氏,范镇孙女,范百嘉之女。
苏过能文,有《斜川集》二十卷行世。
亦能书画。
苏轼把他的画与文可的画相提并论:“老可能为竹 ,小坡今与石传神。”宋徽宗曾宣召苏过入宫作壁画。
葬于河南郏县。
生男七人:龠、籍、节、笈、簟、篴、竺;孙男二人:峤、岘。
苏符(1086——1156年)字仲虎,苏迈之妻石氏所生,苏轼之孙。
苏符自幼力学,负大志,随侍苏轼十五年。
苏辙去世,以遗恩授假将仕郎。
后改宣教郎,擢国子丞,改司农丞,迁仓部职方外郎,知蜀州(今崇庆)。
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除尚书司勋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试给事中,充贺金正旦使,携陷金之苏过孙苏峤、苏岘归宋。
十年,权礼部尚书。
十二年,提举江州长太平观,除知遂宁府。
十六年,复敷文阁待制,乃还蜀,以后就再未出川。
二十六年七月丁未卒,享年七十岁。
有制诰表章十卷、文集二十卷,特赠左中奉大夫,累封眉山开国伯,食邑七百户。
苏符娶妻王氏,一子苏山幸存。
苏箕(1088——1150年)又名苏绍箕,字嗣良,号晴川,苏迨之子。
生于广东南雄珠玑巷。
二十岁入武举,历经抗金,为宋高宗南渡护驾,官至太尉。
后岳飞遇害,便以伤残为由回乡养病。
绍兴二十五年,苏绍箕卒于白云山月溪寺,葬于摩星岭侧,享年六十二岁。
墓前建有碧江苏公祠。
苏峤,字季真,苏过长子苏龠之子。
曾为江东从事,湖北宪曹司属官,右朝奉郎,尚书吏部员外郎;历谏省,给事黄门,待制显谟阁。
乾道九年,宋孝宗曾作《御制文忠苏轼文集赞并序》赐苏峤。
序云:“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苏轼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苏岘(1018——1183年)字叔子。
苏龠之子,苏峤之弟。
苏迨继室欧阳氏生一子无后,苏岘过继于苏篑。
苏岘初为海陵县丞,后为太常寺主簿,知邠州,福建转运使,秘阁修撰等。
淳熙十年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苏岘娶曾氏(宰相女),赠 人。
生男六人。
苏岘学有家法,喜作诗,有《绮语编》三卷。
葬于宜兴县芙蓉山南平原上,曾夫人同葬于此。
苏简,字伯业,苏迟长子。
以祖恩补承务郎。
宣和初调郑州司刑曹,监华州钱监,改京兆府漕。
居婺州。
建炎年间,充江浙制置书写机宜文字,通判宣州,饶州。
除守严州,知处州,直秘阁,帅广东,转朝议大夫,封眉山县男。
升直徽猷阁,寻除直龙图阁。
帅洪州,转中散大夫,复龙图阁致仕。
乾道初,封中大夫。
乾道二年卒,赠少保。
有《山堂文集》二十卷。
苏籀,字仲滋,苏适长子。
苏辙归颍昌至去世,苏籀随侍九年。
后以祖荫官陕州仪曹椽,太府监丞、将作监丞、参议会稽,请祠归卒。
终年当在六十五岁以上。
著有《双溪集》十五卷、《栾城遗言》一卷行世。
苏谔,字伯昌,苏迟之孙,苏简长子。
以苏迟恩,初任浙东帅属,知台州仙居县,知柳州、邵州、韶州。
除宁国通判,直秘阁,迁江西提刑。
后奉祠、卒官,赠朝议大夫,累赠至政议大夫。
有《拙斋集》。
苏诩,苏适之孙,苏籀之子。
宋孝宗淳熙六年权知筠州,曾刊家藏本《栾城集》。
又刊其父苏籀的《双溪集》。
当然,还有商朝的苏妲己
黄氏最早来源于少昊氏,在远古蒙昧洪荒时代的中国东部地区,有许多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人群,生活在这一广大地区,典籍称之为东夷。其中有9支氏族最为强盛,组成为部落联盟集团,史书称其为九夷。据《古本竹书纪年》,这九夷是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其中的黄夷氏族,就是黄姓的最古老的族源。 黄夷是因为崇拜黄鸟而得此名。其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远古时代,在燕山南面的古幽州一带,栖息着各种鸟类,其中有一种后人称为黄鹂、黄莺的黄鸟。这种黄鸟,不仅小巧精灵,色泽艳丽,而且叫声清脆,婉转悦耳。《诗·周南·葛覃》的第一节这样描写:“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对于长期采集、狩猎在山林中的原始先民们来说,这小巧活泼的小黄鸟,它们成群地在空中林间飞腾、跳跃、呜叫,给先民们带来天籁般的谐趣和原始愉悦。他们对黄鸟的喜爱之情,转而变为尊敬,后来发展至顶礼膜拜,就把它当作自己氏族的守护神和标志,因而也就成为这一氏族的图腾。这个氏族就叫做黄鸟族、黄氏族,简称为黄夷、黄族、黄人,成为东夷族鸟夷的一支。 黄氏族人所居之地,地名多带黄字。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古代叫黄水,后来才改为“潢水”。《热河志》卷七十一潢河:“《新唐书》始作潢字,辽金史因之。《清一统志》原本谓别于西黄河,故曰潢。”后来,黄人由内蒙东部向东南方向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之一的黄夷。今山东黄县东南有古黄城,掖县南有黄山,兴博县有黄山,黄阜、济南西南60里也有黄山。这一带就是远古黄夷栖息活动的地区。 在东夷集团中,黄人的势力发展非常迅速,很快就成为东夷集团中势力强大的一支,因而被推尊为部落联盟首领。在野蛮时代中期,东夷部族集团由凤夷氏族的少昊金天氏为部落联盟大首领时,黄夷就与风夷结成了婚姻氏族,后来又加入了少昊部落。当时,东夷集团都普遍崇拜鸟。由于东夷集团大首领少昊氏族的图腾是凤,因此凤便成为百鸟之王,成为了神鸟。凤鸟中有一种雌性的鸟,叫做皇(后来写作凰)。这种鸟与黄鸟一样,通身都鲜艳亮丽的**羽毛,而且这两种鸟名的读音完全相同。皇鸟是凤鸟的配偶,恰巧黄夷又是凤夷的婚姻氏族。这些相同、相似、相通之处,黄人便自然地用凰鸟来取代原来作为氏族图腾的普通小黄莺,崇拜的对象改成了凰鸟。这样,黄鸟变成了皇(凰)鸟,黄夷的图腾由黄鹂鸟变为金凤凰。 当历史进入到野蛮时代中期,大约是炎黄之世时,东方黄夷部落部分成员陆续内迁到了华北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尽是一片**:**的平原,**的山峦,还有横穿北部中国的**的大河,人们便崇拜起大地和大河并把这条河叫做黄河。 由于黄人内迁中原,用原本是黄鹂鸟的颜色“黄”字来指称大地的颜色,所以才有了《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的释义。 黄人加入东夷集团后,与少昊氏结成了婚姻氏族的关系。后来,少昊氏族势力越来越强大,少昊就成为东夷部落集团的大首领,这样,黄夷降而为少昊部落的附属氏族,它与少昊凤鸟族的关系也由婚姻氏族变为父子氏族。因此,黄夷便以少昊为本族始祖。《宋学士集》说:少昊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他被封于汾川,后世尊其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裔建立了沈、姒、蓐、黄等国,后被晋国一一灭掉,其中黄国的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的一支,晋国的黄渊便是其后裔。 少昊,大约生当炎黄之世,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神话人物。关于他的事迹,各种典籍的记载不尽一致,光是他的名字,各种典籍就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如“少昊”、“少皓”、“少皋”、“少嗥”、“睥”、“少阜”、“少晖”等,还有不同的称呼,如称为“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穷桑氏”等。 据《左传》、《帝王世纪》记载,少昊名叫挚。他的母亲,《帝王世纪》说是“女节”,《拾遗记》说是“皇娥”。《春秋元命苞》载:黄帝之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今河北省盐山东南),女节在梦中幻觉这颗巨大的流星落在身上,意感而生下了少昊。《拾遗记》卷一则更有一段神奇而缠绵的叙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当她来到穷桑的苍茫之浦时,遇到一位神童,他的容貌俊美绝俗,自称是白帝之子,即太白星之精。这位太白星化身的美少年,下凡降落在苍茫水边。他与皇娥相遇,便一见钟情。帝子与皇娥并坐,抚桐峰梓瑟,皇娥依瑟而清歌,白帝子答歌,从此与皇娥嬉戏宴游,乐而忘归。享受了一段浪漫生活之后,皇娥便怀有身孕,后来生下一位圣子,取名叫“挚”。因生于穷桑,又取名为“穷桑氏”,也叫“桑丘氏”。这就是黄姓的远古始祖。 少昊挚长大后,成为东夷族鸟夷的首领,后来氏族壮大,当上了东夷部落联盟首领,便从原来的住地穷桑(今山东省曲阜一带)迁都曲阜。 少昊族是古史上确切记载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郯子谈上古的氏族标记时云:“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这是说,少昊即位之日,有风飞集于庭,少昊氏认为这是祥瑞之兆,因此以凤鸟为族神,以凤鸟为图腾,以鸟给各个氏族命名,称自己氏族为“凤鸟氏”。
苏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据家谱记载,苏姓人的远祖颛顼生子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和吴回。重黎和吴回在帝喾时相继担任管理火种之官,官名火正,又称祝融。后来,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子6人,其中长子名樊,在夏朝时被封于昆吾(今河南许昌东),以封地名称为姓,称昆吾氏。再后来,昆吾氏 苏姓 图腾
的子孙中又有人别封于苏(今河南温县一带),其子孙也以封地为姓,姓苏,成为当今苏姓人中最早的一支。
一、 姓氏源流 苏氏姓源有两支: 1 出自高阳。《苏洵族谱》云:“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为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武。昆武始姓己姓,其后为苏、顾、温、董。”后苏氏繁衍于河南、河内,逐渐成为人数众多的一姓。 2 另一支苏姓出自少数民族。汉代辽东乌垣有苏姓。又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拔略氏改苏姓。 二 迁徙分布 据有关史书及苏氏族谱记载,苏氏世居河内,先秦时有一支移居今湖南、湖北境内,一支移居东周洛阳,有名的有春秋时楚庄王有大夫苏从,战国时洛阳有苏秦、苏代、苏立三兄弟。西汉初,人;口充实关中,苏氏有一支迁至武功杜陵,后有一支迁至扶风平陵,均发展成为大族:同时,西汉还有北海、桂阳等地的苏氏。武功苏氏还有一支于西晋末迁至襄阳,有一支移居蓝田;扶风苏氏有后裔在邯郸作官,并在当地安家,形成赵郡苏氏。东晋十六国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时,苏氏有一批随之渡江,再江浙一带安家。唐代赵郡苏氏有一支移居四川;而河南苏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次是唐朝初年跟随陈政、陈元父子入闽开发漳州,一次是唐末随王潮入闽定居同安,发展成为大族。早期迁入湖南新化、安化梅山一带的苏氏称为梅山蛮,北宋时平定梅山蛮,苏氏有辛免者逃到今广西、广东、云南,山东,也有逃到越南、老挝、泰国的。此后又有移居东南亚各国及欧美国家的苏姓。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主要有武功郡、扶风郡、蓝田县、河内郡、河南郡等。 1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 2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 3 蓝田县。秦置县,再今陕西省蓝田县。 4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5 河内郡。春秋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四、 家乘谱牒 1 山西:忻州苏氏族谱不分卷苏氏族谱不分卷 2 江苏:常州苏氏族谱十八卷、常州苏氏族谱不分卷、江阴澄江苏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常熟琴川苏氏支谱四卷 3 浙江:象山昌国苏氏宗谱二卷、遂昌苏氏宗谱、馑县馑竹庄苏氏宗谱三卷 4安徽:苏氏族谱四十八卷、休宁新安苏氏族谱十五卷、休宁新安苏氏族谱四卷、休宁新安苏氏重修族谱十卷附三卷 5 福建:同安苏氏族谱不分卷、晋江湖子苏氏族谱不分卷、安溪清溪珍田苏氏族谱一卷、安溪清溪湖山恒产张苍苏氏谱不分卷 6 江西:波阳苏氏出修总扑三卷图书馆二卷 7河南:太康苏氏家乘二卷、许昌苏氏家乘一卷、许昌苏氏家乘二卷、鄢陵苏氏家乘三卷、鄢陵苏氏家乘六卷 8 湖北:武昌苏氏宗谱卷 9湖南:浏阳苏氏武功修族谱三十一卷首二卷末一卷、苏氏次修宗谱卷 10广东:苏氏族谱附武功书院世谱十卷附三卷、番禺苏氏房谱不分卷、南海苏氏族谱十卷 11 四川:眉山苏氏族谱一卷 五、12 山东邹城城前镇后祝沟村 邹城苏氏族谱一卷 历史名人 1 苏曼殊:文学家。原名玄瑛。后为僧,号曼殊。广东香山人,留学日本,漫游南洋各地,能诗文,善于作画,精通英、法、日、梵诸文,曾任报刊翻译及学校教师。与柳亚子等人交往。参加南社。其诗多伤感情调,小说运用浅近文言描写爱情故事,表现出浓郁的颓废色彩。翻译过雨果、拜伦的作品。另有《梵文典》、《苏曼殊全集》。 2 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人。深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闻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主张抗击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治特权很不满。由于文学上的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 苏轼:北宋文学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的儿子。嘉佑进士。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而入狱。哲宗亲政时出任知州,其后多次被贬,元符三年病死于常州。与父洵弟辙称“三苏”。他写的文章挥洒畅达,因此他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雄放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豪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易传》、《东坡书传》等。 4苏辙:北宋散文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由。嘉佑进士。与父洵兄轼称“三苏”。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态度与苏轼一致,文学上的成就不如其兄。 5苏小妹: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苏老泉女、东坡的小妹。聪明异常,在民间的许多小故事中都有她的出现。 6苏林:外黄人,三国时魏大臣,博学多才,官至散骑常侍。 7 苏颂: 福建同安人,1020-1101,宋代天文学家、药学家,官至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在天文学方面,元衤右三年《1088)年组织韩公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著《新仪象法要》一书,叙述水运仪象台的结构和制造。在医药方面,编著了《图经本草》,对药物学的考订有很大的帮助。
苏的分布
本文2023-09-22 13:11: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