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氏族谱的参考文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3浏览:2收藏

古氏族谱的参考文献,第1张

⑴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

⑵古军喜、古小彬编著《古姓史话》,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刊载于《图书馆论坛》第24卷第1期(2004年第一期增刊)

--------------------------------------------------------------------------------------------

古小彬百谱斋珍藏族谱文献目录

1 江西宁都宁都新安古氏三修房谱 一册、线装 古奇洋主修 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残本。

2 广西贺县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清代乾隆年间手抄本,后裔历次手抄增续。

3 海南儋州邓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嘉庆十三年(1808年)抄本复印。

4 江西遂川新安堂古氏族谱首二卷 二册、线装 清代道光甲辰年(1844年)梅右文堂活字版复印本。

5 四川宁南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兴祥重抄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夹邑临泰祥自造版复印本。

6 重庆荣昌盘龙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宗九编 清代咸丰二年(1852年)复印本。

7 广东南海西村古氏家乘 一册、平装 古硕元修撰 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抄本复印本。

8 四川三台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咸丰年间刊本复印,后裔历次手抄增续。

9 陕西宜川古氏渊源纪实 一册、线装 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古丽中编 后裔历次手抄增续复印本。

10 四川璧山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璧山县天池古氏谱 一册、平装 古洪兴编 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抄本 1994年复印。

11 江西遂川新安堂古氏续修族谱首卷、三卷 二册、平装 古耀金编 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龙邑梅友文堂木活字版复印本。

12 四川合江古氏家乘(部分) 一册、平装 古文田编 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手抄本复印本。

13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抄本复印本。

14 广西荔浦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复印本。

15 海南屯昌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复印本。

16 重庆江津新安堂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复印本。

17 重庆荣昌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良翰编修 清末手抄本复印本。

18 广西鹿寨广西钦州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末手抄本,近代增续复印。

19 重庆永川古氏家乘 一册、平装 古忠良编 民国二年(1913年)刻印本复印本。

20 四川隆昌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贵三编 民国六年(1915年)手抄本复印本。

21 广东番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正昌编 民国六年(1915年)手抄本复印本。

22 海南儋州钟氏族谱 一册、平装 钟显扬、钟毓兰撰书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复印。

23 广东梅州古氏族谱 十六册、线装 古善愚、古骚生编 民国十五年(1926年)铅印本复印本。

24 江西南康古氏四修族谱 存一册、平装 民国十五年(1926年)石印本复印本。

25 重庆江津新安世系(部分) 一册、平装 古贤香编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刻印本复印本。

26 广东连县古氏年庚谱 一册、平装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手抄本复印本。

27 四川金堂四川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民国时期抄本复印本。

28 四川隆昌五坡场古氏族谱 一册 民国时期手抄本复印本。

29 安徽繁昌繁昌古氏宗谱 一册 民国时期石印本复印本。

30 广东封开古家宗族谱 一册 复印本。

31 四川富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1959年手抄本复印本。

32 台湾台北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焕谟、古贵训等编 1972年印刷本。

33 台湾台北新安堂古氏宗谱画集 一册、精装 古焕谟编 1982年印刷本。

34 印度尼西亚古氏宗谱简录 一册、平装 古梯云整理 1982年手抄本复印。

35 广东蕉岭古氏新安堂族谱 一册、平装 古超桂编 1985年油印本。

36 四川泸县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富田编 1985年抄本复印本。

37 四川邛崃古氏宗嗣 一册、平装 古芝光、古代全主编 1986年油印本。

38 四川隆昌(周兴)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1986年手抄本复印本。

39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 三卷、平装 古广麟编 1988年油印本。

40 广东惠东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维华、古簪寰编 1988年抄本复印本。

41 广东梅州上岗户古氏源流稽考 一册、平装 古敬仁编 1989年抄本复印本。

42 广东梅州古田上村伯公凹下古氏源流概述 一册、平装 古天芳整理 1989年刊本。

43 中国香港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剑锋编 1990年印刷本复印本。

44 陕西延安古氏渊源纪实 一册、平装 古世觉、古国杰等编 1990年印刷本。

45 广东梅州嘉应古氏源流考 一册、平装 古勇辉编 1990年铅印本。

46 广东高州古氏高州房世系图八卷 八册、线装 古应天1986年编 1991年油印本。

47 重庆垫江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光辉等编 1991年电脑打印本。

48 四川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家信、古家万等编 1992年手抄本。

49 四川富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彬编 1992年手抄本复印本。

50 河南唐河古氏宗族家谱 一册、平装 1992年编 电脑打印本。

51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1993年编 油印本。

52 广东高州高州古氏宗支概览 一册、平装 古元编 1993年抄本。

53 台湾新竹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国瑞编 1993年印刷本。

54 台湾台中新编古氏宗谱 一册、精装 古子隆编 1994年印刷本。

55 重庆梁平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铭声编 1994年印刷本。

56 江西安远古氏宗谱 二册、线装 古清沅主编 1994年印刷本复印本。

57 江西安远江西定南安定邑古氏族谱 三卷、线装 古今模、古炎煌主编 1994年胶印本复印本。

58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赖氏族谱 一册、精装 赖国松主编 1994年印刷本。

59 江西瑞金福建宁化新安古氏八修谱 十册、线装 古芳清、古小彬主编 1995年印刷本。

60 江西萍乡湖南醴陵古氏族谱六卷首卷 一册、精装 古均桃、古英杰编 1995年铅印本。

61 广西钦州续增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秀礼编 1995年打印本。

62 重庆璧山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大志、古大田编 1995年印刷本。

63 中国台湾台湾古氏源流系统表 一册、精装 古娘渊编 1995年印刷本。

64 广东五华五华肇塘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富光主编 1995年印刷本。

65 广东连南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问松编 1996年铅印本。

66 广东河源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演凡主编 1996年印刷本。

67 广东汕头达濠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古增强编 1996年抄本影印本。

68 广东五华文葵镇藕塘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汉中主编 1996年铅印本复印本。

69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刘氏族谱 一册、平装 刘添元主编 1996年印刷本。

70 江西上犹古氏五修族谱 一册、精装 古章文、古翰玖等编 1996年印刷本。

71 江西南康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启运主编 1996年电脑打印本。

72 广西宾阳新安堂历代世系宗支图 一册、平装 古展流编 1996年稿本。

73 广西昭平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锡猷等编 1996年手抄本。

74 中国大陆古氏渊源暨分支(大陆版) 一册、平装 古小彬主编 1997年印刷本。

75 台湾中坜古氏渊源世代表 一册、平装 古国瑞编 1997年印刷本。

76 江西兴国古氏族谱上、下册 二册、精装 古远亮、古祖苍主编 1997年印刷本。

77 江西会昌梅州古氏族谱江西会昌咸宁户 一册、平装 古红光主编 1997年电脑打印本。

78 江西遂川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荣、古世喜主编 1997年印刷本复印本。

79 四川甘洛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新民主编 1997年电脑打印本。

80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滂溪(简明)古氏支谱 一册、平装 古迪生、古海华编 1997年印刷本。

81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大坪镇暨狮子浪口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增富、古添贤等主编 1997年印刷本。

82 海南儋州邓氏族谱 一册、平装 邓世华修撰 1997年电脑打印本。

83 广东兴宁蓝田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胜祥、古哲谋等编 1997年铅印本。

84 广东五华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世怀编 1997年抄本。

85 广东五华五华县梅林镇梅南乡洋塘里上寨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古启良编 1997年抄本。

86 广东番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苏记1997年抄本复印本。

87 四川隆昌古氏珂瑛支系族谱 一册、平装 1997年手抄本复印本。

88 广西贺县塘面村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文辉、古国奎编 1997年印刷本。

89 广西贺州古氏瑜珍公房族谱 一册、平装 古思雄编 1998年手抄本。

90 广西贺州古氏宗历 一册、平装 古正民整理 1998年手抄本。

91 广西贺州古氏31世宗成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焕贵整理 1998年手抄本。

92 广东兴宁广西荔浦古氏谱系 一册、平装 古启森、古尚隆整理 1998年手抄本。

93 广东信宜古氏茶山分支族谱 一册、平装 古万年编 1998年稿本。

94 广东蕉岭蕉岭县古氏概况 一册、线装 古乃裕编 1998年电脑打印本。

95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南宝公分谱 一册、平装 古广麟主编 1998年印刷本。

96 广东番禺古氏系统表 一册、平装 古树华编 1998年手抄本。

97 江西寻乌寻乌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显道主编 1998年印刷本。

98 江西寻乌新安堂寻乌篁乡古氏三修宗谱 一册、精装 古安健主修 1998年印刷本。

99 江西寻乌晨光镇塘背村古氏必振公房谱 一册、精装 古显衡、古邵华等编 1998年印刷本。

100 江西寻乌赣南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古明丰编 1998年稿本。

101 江西南康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菁华编 1998年印刷本。

102 台湾桃园古氏今英公派下谱系 一册、平装 古国瑞编 1998年电脑打印本。

103 台湾苗栗苗栗县古氏宗亲会会刊上下集 一册、精装 古奠基主编 1998年印刷本。

104 河南濮阳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1998年追远堂电脑打印本。

105 河南唐河古氏宗族谱 一册、平装 古烈编 1998年稿本。

106 重庆丰都重庆市丰都县理明乡古氏宗族谱 一册、平装 古乾勇编 1998年打印本。

107 重庆奉节重庆市奉节县公平古由才公族谱 一册、平装 古恒昭编 1999年手抄本。

108 陕西延安延安地区古重义支系吊线谱 一册、平装 古玢整理 1999年稿本。

109 江西宁都古氏全规公派下宗谱 一册、平装 古兵编 1999年稿本。

110 江西崇义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性科等编 1999年稿本。

111 广西贺州古氏31世克赞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承宗整理 1999年手抄本。

112 广西贺州古氏31世宗仁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思伦整理 1999年手抄本。

113 广西贺州古氏31世瑜新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正民、古海宗整理 1999年手抄本。

114 广东梅州宋进士古革支系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编 2000年稿本。

115 广东五华宋进士古巩支系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编 2000年稿本。

116 江西寻乌新安堂寻乌篁乡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古新尧主修 2000年印刷本。

117 江西遂川南迁二十六世声亮公裔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以志编 2000年印刷本。

118 广东五华琢贯公房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国瑞编 2000年印刷本。

119 台湾中坜古氏源流系统图 一册、平装 古国瑞编 2000年印刷本。

120 中国古氏史志(第一卷) 一册、精装 古培才、古小彬总编 2000年刊印本。

121 中国台湾古氏渊源暨分支 一册、精装 古国瑞、古小彬主编 2000年印刷本。

122 贵州桐梓重庆綦江古氏谱系 一册 古小彬 2000年手抄本。

123 台湾苗栗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长锦编 2000年印刷本。

124 中国台湾台湾古氏宗谱 一册、精装 古国瑞主编 2001年印刷本。

125 广东蕉岭蕉岭县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乃裕、古汉金主编 2001年印刷本。

126 江西遂川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金发主编 2001年印刷本。

127 江西瑞金古青淦家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编 2001年印刷本。

128 广西荔浦南方古氏宗族移居情况 一册、平装 古世雄编 2001年电脑打印本。

129 台湾新竹古氏宗谱补遗( 第二版) 一册、精装 古焕球编 2002年印刷本。

130 湖南岳阳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朝阳主编 2002年印刷本。

131 北京朝阳北皋古氏族志 一册、平装 古庆辅编 2003年电脑打印本。

132 广东五华文葵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赐金(换新)主编 2003年2月印刷本。

133 台湾新竹古氏宗谱补遗(第三版) 一册、精装 古焕球编 2003年9月印刷本。

134 广东兴宁广东兴宁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添水主编 2003年印刷本。

135 四川三台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古松元主编 2003年印刷本。

136 四川新都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古松元主编 2003年印刷本。

137 台湾新竹古氏历代系祖及人物略传 一册、精装 古焕球编 2004年2月印刷本。

138 广东蕉岭蕉岭县黄土老古屋族谱 一册、精装 古政明主编 2004年10月印刷本。

139 四川隆昌柿梓湾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昭平整理 2004年电脑打印本。

140 四川宁南云南巧家川滇古氏宗谱 一册、精装 古代贵、古代和主编 2004年12月印刷本。

141 广东梅州古氏族谱(革公系) 五册、精装 古国檀主编 2004年10月印刷本。

142 四川甘洛田坝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新民主编 2005年5月印刷本。

143 广西贵港广西柳州古氏族谱 一册、简装 古倩如编 2005年9月电脑打印本。

144 海南儋州李氏宗族吊线谱 一册、平装 李芳编 2006年稿本。

145 中国台湾新安堂古氏谱系(上册) 一册、平装 古焕球编 2006年印刷本。

146 四川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声淦主编 2006年印刷本。

147 河南唐河古氏宗族家谱 一册、平装 古兆亮总编 2007年印刷本。

148 海南儋州廖氏族谱 一册、平装 电脑打印本。

149 重庆綦江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财全主编 2007年7月印刷本。

150 广东高州石兰村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积进、古海兴主修,古小彬、古军喜主编 2007年12月电脑打印本。

151 中国新安堂古氏大宗谱 一册、精装 古焕球、古国瑞、古小彬主编 2008年印刷本。

152 四川隆昌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家湘主编 2008年印刷本。

153 江西遂川新安堂古氏六修族谱 三册、精装 古建林主编 2008年印刷本。

154 中国古氏史志·第二卷 一册、精装 古小彬、古军喜、古昭平总编 2009年印刷本。

155 中国古氏史志·第三卷 一册、精装 古小彬、古军喜总编 2009年印刷本。

156 中国古氏史志·第四卷 一册、精装 古小彬总编 2009年印刷本。

157

1)“万岁”这个不光是在清朝,历代皇帝都称万岁。至于后面加个“爷”,这是满清自部落发展开始的一种习惯称谓,地位高的称“爷”,地位低的自称为“奴才”。

其实“万岁爷”和“万岁”并非古代正式的官方用语,多数只是在戏曲或小说文词当中使用。清朝,其正式的官方用语仍然是“皇上”或“皇帝”(区别只在:皇太后皇太妃以及皇帝的本生父母可以称呼皇帝为“皇帝”,其余人,无论地位高低都要尊称皇帝为“皇上”。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的记录:太后太妃都叫我皇帝,我的本生父母和祖母也这样称呼我,其它人都叫我皇上。)。如果大臣当面称“万岁”反而会被当做一种拍马屁的行为,碰到某些生性严厉的皇帝(比如雍正)还会引来猜忌和祸端。

2)关于“老佛爷”,这次词算是一个特定名词,基本只用在慈禧太后一个人身上。清朝其他的皇帝皇太后没有这么叫过。这个词的来源跟满族话有关,清朝的前身是后金(女真部落建立的国家,女真族是满族前身)。在女真族语言里面,把部落首领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女真转音,意思就是“佛爷”和“吉祥”。当时女真(满族)与蒙古族的信仰一致,都是佛教,所以把最高首领称为“佛爷”也可以理解。即使这样,清朝历任的皇帝皇太后没有再去给“佛爷”前面加一个“老”字,去称为“老佛爷”的。最后到了清末慈禧太后这一代。大内总管李莲英深受慈禧宠爱,李莲英为了拍慈禧太后马屁,直接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他说:“太后您佛光普照,好似老佛爷降世,寿与天齐。”慈禧太后听了当然是更加高兴和宠爱李莲英。从此,慈禧太后就让天下人称自己为“老佛爷”了。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1、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2、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3、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4、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清朝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5、交泰殿,清朝,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方玉玺都有专门的用途。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鉴于明代宦官专权的教训,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朝政,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

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立、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交泰殿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6、坤宁宫,清朝皇室每年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祀,这也是皇帝皇后的重要职责之一。在这些祭祀中,有一些是要皇后进行的,而且地点就在坤宁宫中。满族是一个极其敬重神明的民族,因此祭祀、祭神对于满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另外,满族的居住设计有着不同于汉族的特色,根据满族传统风俗,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由于满族人以西为上,故西墙供神或祖宗牌位。西炕一般不住人,南北炕以南炕为大,长辈住南炕,晚辈住北炕。

扩展资料

清朝入关之后,依照明朝的旧例,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将乾清宫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地。雍正帝即位之后,开始移居养心殿。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起初,它并不是皇帝的寝宫。清康熙时期,内务府在此设置专为皇室造办宫廷活计的诸多作坊,称“养心殿造办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并没有搬到乃父的寝宫乾清宫去住,而是将西侧遵义门内暂时用作为父守孝之“苫次”的养心殿辟为皇帝寝宫。从此,养心殿开始成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处理地点,此后军机处设立之后办公地点也在养心殿附近。

乾隆帝即位之后,对养心殿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制。从雍正帝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一直到宣统帝被赶出紫禁城。

参考资料: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古氏族谱的参考文献

⑴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⑵古军喜、古小彬编著《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