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小学生都知道,可老师为什么不会告诉你,被救的人是谁?
我国自古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也会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进行宣扬,这些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这些故事或是教导我们待人处事的方法,或是教导人孝顺向善,总之这些优秀的故事能够流传至今,必定有其深刻的精神内涵。
在我国流传的一些优秀传统故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历史上有名的神童,就比如说司马光,他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就一直在广泛流传,虽然我们对这个故事都不陌生,但想必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当时救下的小孩到底是谁。
01
这个故事发生在宋代,根据相关史籍记载,司马光和同龄玩伴在玩耍时,有个小孩比较调皮,跑到水缸上后玩耍,但是一不留神掉到了水里,当时别的玩伴大惊失措,甚至还有的被吓哭跑开时,司马光却不慌不忙,冷静地找来一块石头将大缸砸开一个豁口,救出了这个玩伴,从此司马光聪明、头脑灵活的神童名声也被广泛流传。
事后这个玩伴的父母为了答谢司马光的救命之恩,曾经专门携重金登门道歉,但被司马光的父亲拒绝了。其实司马光也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是县令,家风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司马光自然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才。
司马光后来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在文坛上也颇有诗名,可以说司马光无论是在仕途还是在文学领域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是一位足以名流青史的风流人物,但可惜的是他后来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迫离开朝廷。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但是他救下的那个孩子到底是谁呢?其实被司马光救下来的那个孩子,在后来也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他的名字叫做上官尚光,出生于一个大户人家,虽然如今在正史中找不到有关于他的相关记载,但根据相关族谱记载,上官尚光在长大之后也在仕途上奋斗了一段时间,有个举人的身份。
02
但可惜的是,上官尚光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由于朝廷上的斗争比较复杂,一向对名利看得比较淡的上官尚光最后决定辞官还乡并且当了一名教书先生。
多年之后,从他门下出去了很多学生,这些学生到各地发展,同时也将老师讲给他们听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宣扬了出去,这在无形中为司马光在仕途中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为了报答司马光对他的活命恩情,上官尚光还在家乡修建了一座感恩亭,而随着家族的逐渐兴旺,他的后代们也把这个故事写进了家谱之中,并代代流传。上官尚光用一生的时间去报答司马光对他的救命之恩,同时他在教书的过程中也向学生们讲述这个故事,向学生们传达要英勇救人的思想。
03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故事的传播,司马光的名声才会变得愈加响亮,他能够成为当时的宰相,或许也与上官尚光宣扬他的名声有关,当然其中到底有没有关系,我们也不能妄加论断,只能说或许有间接的关系。
而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们都给我们讲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习司马光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要多开动脑筋解决眼前的难题,但从来没给我们讲过司马光所救下的上官尚光的故事。
之所以不讲,或许与课本所要宣传的主要精神内涵没有多大关系,但其实上官尚光后来的做法也在告诉我们,要懂得报恩,我们宣扬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时,也不要忘了上官尚光为宣扬这个故事所做出的努力。
有恩报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当别人有恩于自己时,一定要懂得去报答他们的恩情。上官尚光身上知恩图报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他也是我们的榜样,人们不应该只知道司马光而不知上官尚光。
上官尚光是司马光。
司马光童时(天圣四年(1026年)七岁时,即公元1025年)砸缸救出的小孩姓上官,名尚光,尚光成人后移居城西龙堤南坡,并建亭名曰“感恩亭”。
以报司马光救命之恩(光山县现居上官姓氏家谱中也有记载,上官姓氏后裔众多知晓该故事)。后人为了纪念此举,遂将此坡改称上官岗或尚光岗。
主要成就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
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司马光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除了司马光之外,当时的著名学者刘恕、刘攽和范祖禹都参与了书局的工作。
其中,司马光任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为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司马光来洛阳后,便把《资治通鉴》书局由汴梁迁到洛阳。在独乐园中常住的不仅有书局的工作人员,当时洛阳的名贤如二程、邵雍、文彦博等也常来此聚会,堪称是一个学术中心。
被司马光砸缸救下来的小孩儿是谁?后来怎么样了?
小时候,我们还在用牙齿学语言,父母听故事睡觉的时候,经常听父母敲少年司马光缸救人的故事。 司马光7岁的时候,和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 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假山下面的水缸里。 其他孩子不知所措,只有司马光平静下来,拿着石头打破了水缸,救了那个孩子。
用司马光缸救的那个孩子也是历史学家,怎么样了?
司马光砧
这件事记载在各类史书上,其中最详细的是《宋史司马光传》的记载。 原文说:“群儿戏在院子里,一儿爬瓮,借来落水,大家扔了,光是石头打破瓮,水汪汪,小孩子要活。” 短短几笔,沉稳睿智的少年司马光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但是,我不得不问,那个被司马光救下的孩子到底是谁。 为什么没人说?
其实,被救的孩子也是历史学家,至于他为什么不被人们知道,也有一定的原因。 一些笔记和家谱显示,司马光7岁时弄坏缸救下的男孩名叫上官尚光,他是司马光家乡的大族之子,本名为上官尚,他因司马光救下了他,改名为上官尚光,永远不会忘记司马光的救命之恩。 上官尚光读书勤奋,20多岁考上进士,之后入朝入官。
感恩亭
但是由于不适应官场,不久就辞去了职务回国了。 辞官回乡的上官尚光在家乡建了感谢亭,表示对司马光的尊敬。 后来,上官氏的子孙也经常行善,为了帮助穷人,当地人把上官尚光住的龙堤南坡命名为“上官坡”。 但很遗憾,上官尚光当官的时间很短,因此在我国古代以政治家为中心,在正史上很少记载。
上官尚光的事迹只能在部分笔记和上官系图上看到,所以不为人知,也没那么不可思议。 另一个原因是,上官尚光的名字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那是拯救他的人司马光。 司马光在北宋时期的贡献和知名度不亚于苏轼、王安石等。 他是有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本来和王安石私交就很深,但在变法变和不变的问题上你死我活,当然是出于公心。
治通鉴
司马光辞去上洛15年,修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担任宰相后推翻“熙丰新政”。 司马光确实很保守,但也是对当时的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政治家。 显然上官尚光也很有名,但和司马光相比还不如。 所以,他被司马光压倒了。
2008年后光山县教育局申请将在光山县发生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编进中小学课本,之后获批。如今,绝大多数95后、00后都在义务教育阶段,听说过这个故事。然而对于故事的后续,大家知之甚少。就如同当年凿壁偷光的大文学家匡衡一样,实际上匡衡后来犯了贪污罪,晚节不保,因此他结局老师们也没有告诉我,而司马光砸缸中的那个被救的小孩到底是谁,老师不告诉我们也是因为这个人犯了贪污吗?
有一种说法称这个被救出的小孩名为上官尚光,长大后上官尚光还为曾经救过自己的司马光修建了一座感恩亭,用来表达自己的谢意。按理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犹如童话一般,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如今有许多专家和学者跳出来质疑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真实性。
对于这个故事的疑点,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2个方面:
第一:在北宋,根本没有制作这么大水缸的工艺司马光砸缸的大水缸是一种口大,底部也大的陶制生活用具,虽然目前在我们的农村中非常的常见的,但是在1000年前的宋朝,可是几乎造不出的东西。这种大型水缸也是在明清时期才得以推广。而在北宋时期,“瓮”才是最有可能使用的陶制物品,但是瓮这个东西口小,底部也小,也不是用来储水的。这个故事是在《宋史》当中记载的,连原文都写道:“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中间写的是瓮,而不是缸。而瓮的大小非常小,根本就不能容纳进一个小孩。
第二:上官尚光此人不见于正史,只见于家谱对于故事的后续,有很多人说上官尚光此人后来修建了一座感恩亭。但实际上,这样的说法只见于光山县为了宣传本地文化所拍摄的动画片中,而上官尚光此人更是在历史中找不到任何踪迹,所以被人们认为是当地人们的牵强附会。
所以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不告诉我们司马光救出小孩的结局了吗?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这个故事本来就备受争议,学界都在讨论故事的真实性,告诉学生不是误人子弟吗?
这个小孩叫做上官尚光,上官尚光当时和司马光同岁也都是七岁的小孩。在和司马光等一群小朋友玩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面。
上官家族和司马家族虽然是亲戚关系,但上官尚光并没有像司马光那样从政,而是选择了从商,并成了当地的富豪。
历史故事是这样的: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热爱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头也不回,撒腿就跑而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去,水缸破了一个洞,水涌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1
被司马光救出来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在他成年之后为了感谢幼时司马光的救命之恩,便在城西南坡建立了一座“感恩亭”,以此来感谢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在政治上对西夏、辽国采取割地忍让政策,并上《上哲宗乞还西夏六寨》。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2
1参考搜狐,司马光七岁砸缸救的小孩是谁
2参考人民网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小学生都知道,可老师为什么不会告诉你,被救的人是谁?
本文2023-12-03 22:03: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10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