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湘子的祖籍在哪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3浏览:3收藏

韩湘子的祖籍在哪,第1张

  韩湘子是韩愈的侄孙.而韩愈祖籍昌黎.昌黎是韩氏一族的望郡,且韩愈也自称为”昌黎先生”

  所以,韩湘子祖籍昌黎.

  中新社石家庄十月十日电(肖英杰张凤民)最近,在河北省昌黎县荒佃庄乡韩营村发现《韩氏家谱》,证实“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祖籍在该县。这一发现引起新闻媒体和史学界的关注。近日,国内一些新闻单位的记者和文史专家前去采访和考证。

  韩愈(公元七六八——八二四年),字退之,号昌黎,唐德宗贞观八年(公元七九二年)考中进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关于韩愈的祖籍究竟在哪里?国内史学界一直有争议。一说为河南省孟州,一说为河北省昌黎县,还有一说是辽宁省义县。《辞海》中解释说,韩愈之所以称“韩昌黎”,是因为辽宁省义县的“昌黎”在唐代时为韩氏郡望。

  新发现的这本《韩氏家谱》的序言写道,韩愈的本源之地是现在的河北省昌黎县,但因其上几代先人都埋葬在河南省,他便归柩河南,而他的后世子孙却留在了昌黎。明朝的翟銮在《重修韩文公祠堂碑记》中也写道,韩愈的高祖以上先人实葬于现今的昌黎县,因而祠堂自然也建在昌黎县。明朝时昌黎境内曾修建两座韩文公祠,一座在县城里,一座在县城北三公里的五峰山上,后来都因为自然原因而毁坏了。目前,在五峰山上有一座新中国成立后重新修复的“韩文公祠”。

一、郑州市: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  

二、开封市: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鼓楼区、禹王台区、祥符区、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考县。  

三、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瀍河回族区、涧西区、吉利区、洛龙区、孟津县、新安县、栾川县、嵩县、汝阳县、宜阳县、洛宁县、伊川县、偃师市。  

四、平顶山市:新华区、卫东区、石龙区、湛河区、宝丰县、叶县、鲁山县、郏县、舞钢市、汝州市。  

五、安阳市: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安阳县、汤阴县、滑县、内黄县、林州市。  

六、鹤壁市:鹤山区、山城区、淇滨区、浚县、淇县。  

七、新乡市:红旗区、卫滨区、凤泉区、牧野区、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市、卫辉市、辉县市。  

八、焦作市: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山阳区、修武县、博爱县、武陟县、温县、沁阳市、孟州市。  

九、濮阳市:华龙区、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濮阳县。  

十、许昌市:魏都区、建安区、鄢陵县、襄城县、禹州市、长葛市。  

十一、漯河市: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舞阳县、临颍县。  

十二、三门峡市:湖滨区、陕州区、渑池县、卢氏县、义马市、灵宝市。  

十三、南阳市:宛城区、卧龙区、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邓州市。

十四、商丘市:梁园区、睢阳区、民权县、睢县、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  

十五、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  

十六、周口市:川汇区、淮阳区、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市。  

十七、驻马店市:驿城区、西平县、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汝南县、遂平县、新蔡县。  

十八、济源市:天坛街道、沁园街道、北海街道、济水街道、玉泉街道、五龙口镇、克井镇、邵原镇、坡头镇、轵城镇、承留镇、大峪镇、梨林镇、思礼镇、王屋镇、下冶镇。

扩展资料

河南省部分县市的地理环境:

1、中牟县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下辖县,郑州市东部新城组成部分,古称圃田、牟州,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邻省会郑州市中心城区,东接八朝古都开封市。

2、通许,隶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市,通许县地处河南省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豫东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状。 北临黄河,西望嵩山少林,东临豫东重镇商丘,南邻历史名城周口,西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北临古都开封40公里。

3、林州,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林州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6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1994年撤县设市,由安阳市代管。

4、沁阳市,位于东经112′46′~113°02′、北纬34°59′~35°18′之间,总面积6235平方千米。在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东与博爱县毗邻,西同济源市接壤,南与温县、孟州市相连,北与晋城交界。沁阳市东南距省会郑州市128千米,南距东都洛阳市90千米,东距焦作市36千米。

5、台前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隅,黄河下游北岸,豫东北平原与鲁西平原交界地带。东、南分别与山东省东平、梁山、郓城县隔黄河相望;西与范县毗邻;北依金堤与山东省阳谷县接壤。地处北纬35°50′~36°06′42″,东经115°39~116°05之间。

6、民权县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华北平原南部、豫东平原西部,东接梁园区、宁陵县,南连睢县,西南连开封市兰考县、杞县,东北邻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黄河故道穿越县境,并形成秋水湖等大型水库。

河南省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河南省东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西北部交界处,以永城县(今永城市)为中心,包括了东到皖东北,西抵睢杞太,北依陇海路,南跨涡河直至淮上的广大地区。它是我军在华北、华中地区联系的纽带之一,是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向东挺进苏北、向西连接中原的前进阵地,素有“古战场”之称,战略位置十分显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抗击日军侵略,开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 历史 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新四军游击支队奉命挺进豫东

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郑州、洛阳、武汉形势紧张,中原战局告急。中共河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精神,1938年7月2日,彭雪枫派萧望东先遣大队(亦称“萧大队”)率 73人前往豫东地区,帮助吴芝圃领导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简称三支队,于1938年5月开始组建)开展对敌斗争,扩大队伍,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开赴敌后做准备,并很快发展至250余人。

6月初,中共睢县县委书记张辑五与王广文在长岗杨楼组织了抗日武装。

6月中旬,吴芝圃、王静敏率领以大同中学进步师生为骨干的杞县抗日武装到杨楼与睢县抗日武装会合。吴芝圃决定将两支武装合并整编为睢杞抗日游击大队,共计200余人。王海山任大队长、吴芝圃任党代表,下辖2个中队。

7月初,由中共太康县县委书记杜隶生组织的武装也加入了睢杞抗日游击大队。为统一指挥,在杞县傅集镇组建了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吴芝圃任司令员,王海山、孟海若任副司令员,王静敏任政治部主任,周时源任参谋长,下辖3个大队和一个特务队,当时队伍已发展至1800余人。

9月,周恩来、叶剑英指示中共河南省委:“要将领导重心转向豫东,创造苏鲁豫皖边区新局面,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沟通联系。”经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批准,在中共河南省委的统一部署下,决定由彭雪枫组成一个大队的武装,以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名义,向豫东挺进,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9月30日,东征健儿373人在彭雪枫的率领下,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誓师出发,踏上了进军豫东的征程。

10月10日,中共豫东特委扩大会议在西华县城文庙召开,彭雪枫、吴芝圃、张震、萧望东、王其梅、周季方、刘作孚、王静敏等17人齐集一堂,研究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方略。会上,彭雪枫传达了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在豫东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确定了继续向柘城、鹿邑、亳县、夏邑、永城、涡阳、蒙城一带前进,积极打击敌伪,消灭汉奸武装,发展人民抗日力量的任务。会议组建了新的中共豫东特委领导机构,吴芝圃任书记,王其梅、周季方、郑平、刘作孚、王学武、胡晓初、屈申亭等任委员。会议决定东征部队、三支队以及萧大队三支部队统一合编,西华县抗日自卫军不参加合编。这次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对于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开创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以及扩大新四军游击支队的武装力量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0月12日,彭雪枫率领的游击支队,萧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吴芝圃率领的三支队和楚博、胡晓初领导的部分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在杜岗胜利会师,并在西华县北4公里的杜岗村召开会师整编大会。大会宣布合编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谭友林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警卫连,共有1020人。

1938年12月初,游击支队进入鹿邑县白马驿整训。在整训后期,部队再次整编,分为第一团、第二团、独立营、直属队、司令部、政治部、卫生队、军需处、特务连、侦察连、电台和随营学校,共1735人,各类枪械1100余支。在白马驿整训期间,彭雪枫等反复考虑了部队的下一步行动计划,根据上级批准的在豫皖苏边区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构想,12月24日,彭雪枫致电毛泽东、王稼祥、滕代远与朱德、彭德怀,报告游击支队“现活动于太康、淮阳、柘城间,主力在鹿邑,拟稍予整理,度过新年即东进皖北”。30日,毛泽东、王稼祥致电彭雪枫,肯定他“在豫皖苏地区发展游击战争,创立根据地的计划是很对的,并已开始获得成绩,望放手做去,必获大效”。因此,1939年1月9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亳县北芦家庙战斗之后,决定向豫东重镇永城进发。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率1团侦察连先行,19日直插永城东部,23日摧毁茴村第二“良民”区署,灭敌100余人。

1月25日,游击支队1团在高庄集消灭惯匪李国久、“两黄加一周”(即已经伪化、匪化的原杂八队黄殿臣、黄殿银、周歪头)等部300余人及王胡子残部余西奇的“宪兵营”。

1月27日,游击支队1团在永城东北的沙土刘集与日伪武装部队激战竞日,生俘伪旅长李颜良、副旅长郭瀛洲、参谋长李克勤等人。

1月31日,游击支队1团在永东古城寺战斗中,歼敌200余人,俘伪营长、连长各一人,救出被绑架的人质十余名。

2月6日,游击支队1团1营在双桥进攻伪自卫团王福来部,俘虏王福来之父王朝田、伪参谋长刘方勋、营长庞一德以及伪区长朱传德以下120余人,缴获重机枪一挺、步枪数十支以及大批弹药和粮食。继而在永城县北陈集、张庄寨消灭惯匪陈传思、陈宝胜大部。

2月9日,彭雪枫率游击支队司令机关和直属队进驻豫皖交界处的书案店。

2月中旬,支队2团在滕海清团长的率领下,于马桥东刘楼重创日军步兵、骑兵及伪军。

3月下旬,永城县城敌千余人扫荡永西蔡洪范部,我2团2营策应配合友军在胡楼与敌军激烈战斗,击毁敌 汽车 3辆,毙敌80余人。

3月下旬,游击支队2团发起大茴村战斗。滕海清团长率2个营设伏阻击日寇100余名骑兵,毙伤日寇50余人。

战斗连续胜利,点燃了豫东抗日的烽火。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党委和联防委员会的成立

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1939年2月23日,游击支队在书案店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游击支队进入敌后以来的工作。会上,彭雪枫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明确提出建立以永(城)南、涡(阳)北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是年春,彭雪枫带领游击支队广大指战员,在各地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以“开辟根据地、克服财政困难”为中心,本着“自力更生,发展巩固自己”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春节刚过,即从部队抽调一批干部,加强地方党政领导工作,并从各单位调集干部,分别组成工作组,以书案店为中心,分赴马桥、裴桥、夏桥、观音堂等地,深入宣传发动群众,组建各种群众救亡团体,并与乡村的反动势力开展斗争。以永(城)南、涡(阳)北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战略展开,为尔后地方工作建设奠定了有利基础。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39年3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撤销中共豫皖边工委,在永城县书案店建立豫皖苏省委,张爱萍任书记,吴芝圃任副书记,隶属于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豫皖苏省委下辖中共睢杞太中心县委、中共皖北(阜阳)特委、中共皖东北工委及11个县(工)委和5个县的党组织,其中辖河南地区11个中心县(特)委和4个县(工)委及淮阳、通许、陈留等县的党组织。

同年8月,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在敌人后方改变省委组织为区党委组织”的指示,中共豫皖苏省委改为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吴芝圃、刘子久先后任书记,周季方任组织部部长,曹荻秋任宣传部部长,隶属于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机关驻地仍在永城县西南书案店,后移至永南大李家村。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先后辖20个特(地、工)委和中心县委、31个县(工)委。1940年秋,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主力部队与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大部分委员进军淮上地区,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决定在原辖区内建立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代表团,书记吴芝圃,副书记周季方,继续领导各地、县的工作。1941年5月,新四军4师和豫皖苏党政领导机关奉命转移到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中共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委员会的工作结束。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党委的成立,统一了党的领导,加强了军队的领导和建设,进一步促进了边区各县党组织的建立健全和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为巩固发展边区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当时,豫皖苏边区党委下辖睢杞太特委、路南地委、涡浍地委、皖北特委、皖东北工委等。

11月,在永城县南曹梁余庄成立根据地政权的最高领导机关——联防委员会,吴芝圃任主任,刘宠光任副主任,领导萧县、永城、夏邑、宿县四个县政府,怀蒙等五个办事处以及睢杞太游击区的部分基层政权。机关组织及主要干部为:秘书长王子光,秘书主任吴宪;民政处处长宋日昌,副处长胡晓初;财政处处长雷鸣,副处长廖原;教育处处长张百川,副处长江陵;建设处处长雷鸣,副处长屈申庭;司法处处长徐风笑;公安处处长黄赤波;银行行长雷鸣。联防委员会成立后,颁布了税法,宣布了惩治汉奸敌探条例以及禁赌禁烟防匪防盗的法令政策,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工农生产恢复,活跃了农村集贸市场。

1940年7月,联防委员会决定建立淮上办事处;1941年1月初,淮上办事处改称淮上行政公署,下辖蒙城、凤台、宿南、宿东、夏永砀、萧县、永城、铜山、涡阳、亳县等11个县的抗日民主政府和永夏商亳、睢杞太、宿西3个办事处。同时,联防委员会还建立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群众团体和统战组织,开展了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发展了边区的文化宣传和教育卫生事业,并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稳定 社会 秩序。

以永城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由于游击支队斗志旺盛,战略及时实施展开,使以永城县书案店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逐步扩大。

向西发展。吴芝圃率主力独立营再征睢杞太,先后消灭了睢杞之间的惯匪李继书、朱钦堂、张心顺、李振国部800余人,改编了杨逢寅、刘月亭、曹法林等地方武装500余人,建立了游击支队第3团,周时原任团长、方中铎任政委。时值道北八路军杨(杨得志)旅护送干部南下,配合作战。3月12日,攻克杞东严店伪据点,击溃“皇协军”刘文正部;14日,进攻通许练城集“皇协军”郭得俊部,歼敌伪1000余人;同日晚,夜袭杞南苏木岗伪军李振国部,将其全歼,并建立了地方政权。26日,瓦岗战斗获胜后,吴芝圃率1500余人返回永城书案店,留下一个营的部队坚持斗争。

向东北发展。在西征睢杞太的同时,彭雪枫又率主力一个营挺进萧宿永边界,转战于永东北、萧南、宿西一带。3月8日,游击支队在萧县、宿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袭击了东仁台汉奸武装,毙伪大队长张正福等150余人,俘中队长吴星三以下百余人。东仁台战斗的胜利,振奋了萧宿人民的抗战信心,为建立抗日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群众纷纷到部队驻地慰问,送亲人参加新四军,扩大了队伍,推动了萧宿永边抗日斗争的发展。

2月下旬,彭雪枫又派1团团长张太生、政委李跃率1团(两个营)从书案店出发西征,开辟商(丘)、柘(城)、宁(陵)地区。28日,进入商东,摧毁杜集伪第五“良民区署”,遂建立了我抗日区政权。3月5日,游击支队进攻驻商南坞墙之伪“豫东剿共第一路”曹大中部,激战6个小时,毙敌200余人,俘敌10余人,缴获战马10匹,子弹万余发,遂建立地方政权,开创了商柘宁的新局面。是役,游击支队1团1营副营长陈光勋壮烈牺牲。

向北发展,开创永北、夏东、砀南、萧西地区新局面。1939年3月,苏鲁豫支队三大队插入豫东,在陇海路两侧相机歼敌。此时,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二总队第二支队已发展至900余人,支队长鲁雨亭已率部开辟了以永北芒砀山为中心的夏东、永北、砀南、萧西方圆近百里的游击区。8月29日,彭雪枫将第二支队960余人升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成为旅一级的抗日武装,鲁雨亭任总队长,孔石泉任政委,王卓然任政治部主任,许遇之任参谋长,下辖4个大队,不久编为两个团。整编后的一总队,在永北转战于夏、永、砀、萧之间的广大地区,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主动出击,夜袭西成店,火烧太平集,奇袭大房庄,截杀邵莲花,血战山城集,围歼窦殿臣,追袭陈超甫,奇袭王老家,拔除敌伪据点,很快开辟了永北、夏东、砀南、萧西抗日根据地,抗日形势一片大好,部队很快发展至3000余人。

向东发展。1939年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简称南支)一部已开辟了邳(县)睢(宁)铜(山)地区;苏鲁豫支队(简称苏支)两个大队,南下苏皖边区。为配合“苏支”、“南支”南下,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开展皖东北抗战局面”的指示,5月底,彭雪枫派张爱萍带主力一个连和第三期“随校”学生共300余人,从书案店出发东进越过津浦路,与皖东北之金明、杨纯联系,与安徽省第六专员盛子谨建立统战关系,在“苏支”“南支”的配合下,开展了淮北地区的抗战新局面。是年秋,彭雪枫又派张太生率主力1团和100余名干部到达皖东北,与张爱萍会合,开辟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

6月中旬,彭雪枫亲率主力进军淮上(怀远、凤台、蒙城地区),在湖沟集歼灭敌伪450余人。6月24日,围攻怀远县城,歼敌一部。26日,封锁淮河,击毁敌汽船四艘,毙敌数十人。在蒙北板桥战斗中,重创日军一个大队,击落敌机一架。板桥战斗胜利之后,乘胜连夜袭击安乡伪据点,消灭汉奸孙立春部,然后回头向北,巩固萧宿永夏抗日根据地。

到1939年底,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已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六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基本区人口达430余万,下辖24个县(豫东13个县、皖北8个县、苏北3个县)的坚强抗日阵地。创建了我军向东挺进苏北,向西连接中原,向北沟通华北的前进阵地,以永城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已初具规模。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是中国***领导下创建最早的敌后平原抗日根据地之一,在中华民族的抗战 历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创立,是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决策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标志之一。它的巩固和发展对于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以及敌后抗日战场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少奇到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视察工作

1939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胡服)偕徐海东、刘瑞龙、曹荻秋等率干部大队、竹沟教导队学员共300余人,从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出发,途经汝南、项城、沈丘和安徽的界首、太和等地,于11月6日到达新兴集。11月7日,新四军第六支队(1939年1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在新兴集召开盛大的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节大会,并举行阅兵式,隆重欢迎刘少奇到豫皖苏边区视察工作。彭雪枫主持大会,并陪同刘少奇检阅了第六支队部分主力部队。刘少奇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着重指出:游击支队的发展和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证明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进军敌后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根据地是完全可能的。刘少奇说,中央关于在华中建立敌后根据地的各项方针与政策,首先在游击支队及豫皖苏边区得到贯彻与执行,游击支队是我党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创建的部队中最好的一支。

刘少奇在听取了彭雪枫、吴芝圃的汇报,并阅读文件、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后,于11月11日向中共中央连发两份电报,报告“所得情况印象”及工作布置意见。报告高度评价了豫皖苏边区各方面的工作,并指出:雪枫部的“基干部队已开始走向正规化,部队的各种制度和组织均已建立,服装整齐,情绪很好,团结、紧张,活泼、严肃及艰苦奋斗的作风,已具有老部队的各种优点,而弱点则更少些。”“雪枫及此间同志,对部队进行了极艰苦的教育、改造与组织工作,他们有很好的改造地方土杂武装的经验。”关于今后工作的部署,刘少奇在报告中指出:淮河以北、陇海路以南,党所领导的一切武装部队统归彭雪枫指挥。集中力量创造永、夏、萧、宿四县根据地,同时在杞、太、淮及鹿、亳、商等地建立小块根据地,以便将来连成大块。在一两个月后,主力部队及省委干部抽一部分到津浦路东去创造苏北根据地。加强地方工作,健全省委,发展地方党组织等。

刘少奇的一系列指示,给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刘少奇离开后,第六支队和中共豫皖苏边区党委进行了认真的贯彻落实,拟定了地方工作要点,决定先在永城进行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实行合理负担的试点。尔后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并从部队抽调大批干部,帮助根据地各县建立和发展中共基层组织,自下而上普遍建立农抗会、妇救会、青抗会、儿童团等各种群众组织,大力加强地方工作,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为减轻边区人民负担,繁荣边区经济,在永南涡北一带开设了工厂、医院、商店和一些服务性行业。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

随着根据地的发展,部队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12月中旬,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在向明、胡晓初、屈申亭、侯香山、王学武的率领下,冲破国民党设置的重重障碍、险阻,东进到豫皖苏边区腹地永城,在永南马桥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总队,胡晓初任总队长,向明任政治委员,屈申亭、侯香山任副总队长,王学武任政治部主任,共计1544人,步、马枪1067支,手枪79支,轻机枪12挺,迫击炮2门。

萧县游击支队和宿西县独立团组建为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三总队,耿蕴斋任总队长,谭友林任政治委员,下辖两个团,共计2492人,步枪1553支,重机枪2挺,轻机枪28挺,驳壳枪64支,手枪21支。

张爱萍率第六支队1团和护送部队到达津浦路东,成立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并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下辖10团、11团、12团3个团,另有2个独立团。

第一总队鲁雨亭部辖两个团,共计3000余人。第1团,刘子仁任团长,王静敏任政治委员,周大灿任副团长,罗保连任参谋长,张彤任政治处主任;第2团(夏邑县常备队改编),孔庆同任团长,萧学林任政治委员,李文钦任政治处主任。

此时,新四军第六支队辖3个主力团,1个特务团,4个总队(各辖两个团)和3个独立团,共计17800余人。

新四军游击支队经过一年零十个月的战斗历程,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取得了光辉的战绩,共作战336次,毙伤日军官兵1864名、伪军官兵4652名,俘日伪官兵3489名,缴获长短枪4530支,冲锋机关枪30支,轻、重机枪80挺,迫击炮11门,掷弹筒4个,步、马枪弹76923发,炮弹397发,望远镜16部,电话机23部,骡马145匹,击落敌机1架,击毁敌 汽车 10辆,汽船4艘,以及其他军用品。

新四军游击支队的迅猛发展,受到了中央军委和中原局的高度赞扬。为此,毛泽东主席亲自写信给彭雪枫加以表扬:“一年来,豫皖苏边区迅速得到发展,部队和地方武装不断得到扩大,你们的工作很有起色,中央对你们取得的成绩深表满意。”并电令新四军军部“彭雪枫第六支队抗战有功,坚持敌后,请予嘉奖”。

瓦屑坝后人移民湖北的家谱

大冶《余氏宗谱》:“一世祖捻,南宋人,世居江西南昌县瓦屑坝。第三世壁胜生荣叔、荣英。荣英自江西徒居湖北大冶。”

黄陂《谢氏族谱》:“谢伯六于洪武七年(1374年)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筷子巷瓦屑墩迁黄陂西南乡共木岗。”

爱莲堂《冈邑月峰周氏宗谱》:“始祖鼎三公于洪武二年由饶州府乐平县瓦屑坝迁黄冈。”

黄冈敦伦堂《喻氏宗谱》:“始祖省一公籍乐平县,洪武七年奉旨迁黄冈下伍乡。”

黄岗孝友堂 《张氏宗谱·永宁菴叙》:“本族由饶州府乐平县瓦屑坝迁黄冈。”

黄岗同庆堂《张氏宗谱》宜堂公草谱序:“始祖世雄公于明洪武二年自饶州府乐平县地名瓦屑坝来楚入籍。”

黄岗三槐堂《王杨宗谱》:“南宋时因兵乱由山东迁江西省南昌县瓦屑坝,

元末再迁黄冈团风镇。”

黄冈德星堂《义门陈氏宗谱》:“迁黄始祖仁杰公由饶州府乐平县地名瓦屑

坝马桥下迁居黄州府黄冈县庶安乡龙丘。”

黄冈敦本堂《黄氏族谱》:“始迁祖自政,原籍江西饶州府瓦屑坝,明初徙

楚省落籍黄冈县邾城之南庶安乡。”

黄冈《吕杨陈氏宗谱》:“我始祖文泗公原籍江西饶州府都阳县瓦屑坝自元政不纲,义师四起,徐寿辉屯驻薪、罗、黄、汉,千里躁踊成墟。及明祖定鼎后我文泗公迁黄冈上伍乡青丘村,”

《夏氏宗谱·柏公判明》:“吾住江西饶州府瓦屑坝,起程到筷梓巷上船,到湖北省城,居住西门外。”

黄冈《许氏宗谱·大房支序》:“始祖明甫与兄清甫,于洪武二年由江西饶州府乐平县瓦屑坝迁入黄冈县庶安乡古龙丘碾斋湾。始祖因碾斋起湾名,意者,如盘石之安也。”

湖北郧西道光年间《杨氏宗谱》记载,其始祖为江西鄱阳瓦屑坝人,从陕南辗转迁移至鄂西北。

见诸方志与其它资料的还有:

薛家庄,薛兴一明初永乐、宣德年问由豫章南昌县瓦屑坝中平屯迁大冶纱帽山南麓左今薛家庄(今属陈贵镇)。[1]

湖北黄冈《库李宗谱》:始祖库义通,字道源,岁进士,公原籍江西饶州府乐平县泥儿垮瓦屑坝,于明洪武初奉父仲祥公、叔太叔祖万彝公、弟义益迁湖广黄州府。[2]

《黄陂县志》:该县东甘棠铺镇万姓宗族是明初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瓦屑坝过籍而来。

《黄冈县志》:陈姓“其先世在宋代自江西江州瓦西坝迁居浠水。后世由浠水分支居黄冈邱店、韦家凉亭。”

《古姓史话》:“洪武二年(1369年)抚州府临川县筷子巷瓦屑沟的古德七,移居湖北省红安县上新集古家湾。”

我研究的结果(不开玩笑,真是我研究的结果):不光是大院子,还有大石板,还有一个吉安府猪屎巷(猪市巷)。这3个地名在祖籍江西的贵州人的家谱里频频出现。其实,这3个地名应该是3个移民集散地,也就是分流中心。祖籍江西的贵州人绝大多数都是在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中直接移民贵州的(小部分没有没有移民湖广而转移贵州)大院子,大石板和猪屎巷其实是分流中心,所以移民都集中在这里登记造册,分发川资(川资一词另有说法)然后由军人和政府官员共同看护(其实是押解,因为当时很多江西人都不愿意移民到贵州这块荒蛮之地,最后是政府采取强制手段进行整村移民,绑缚也就难免)。结论:这是一个分流中心的地名。如果要找家谱可以在某某姓氏(不清楚你的姓氏)的全国性网站向你的宗亲去找,几乎所以姓氏都有。

韩湘子的祖籍在哪

  韩湘子是韩愈的侄孙.而韩愈祖籍昌黎.昌黎是韩氏一族的望郡,且韩愈也自称为”昌黎先生”  所以,韩湘子祖籍昌黎.  中新社石家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