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最大的詹姓村
浙江省最大的詹姓村可能是界岭村,这个村子以詹氏家族为主,家谱中表明詹氏始祖在五代龙德年间迁到此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此外,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泽国镇牧南村、牧屿村、大溪镇照洋村、新河镇屿詹村等也都有詹姓村民聚居。
请注意,浙江省拥有许多詹姓村子,最大的詹姓村可能是界岭,但除了界岭村外,还有许多其他詹姓村子也很重要。
詹姓家谱又称詹氏宗谱。詹氏宗族自周宣王封支子为詹侯始,迄今二千八百余年。詹氏宗族谱牒,代有编纂。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姓詹的男孩名字好听的怎么取。
詹姓取什么名字能100分:
詹钦皓(100) 詹捷超(100) 詹朝尊(100) 詹捷尊(100) 詹棕盛(100)
詹博棋(100) 詹寒翔(100) 詹捷云(100) 詹松陌(100) 詹捷朝(100)
詹棋皓(100) 詹棋胜(100) 詹乔杰(100) 詹尧博(100) 詹尧智(100)
詹乔皓(100) 詹杰闲(100) 詹景乔(100) 詹捷凯(100) 詹棕翔(100)
詹捷胜(100) 詹皓胜(100) 詹贵博(100) 詹云淡(100) 詹景智(100)
詹皓博(100) 詹景栋(100) 詹朝杰(100) 詹智博(100) 詹棋渊(100)
詹朝凯(100) 詹寒博(100) 詹丰豪(100) 詹棋智(100) 詹渊杰(100)
詹智盛(100) 詹博顺(100) 詹博智(100) 詹松图(100) 詹晴云(100)
詹捷尧(100) 詹涛瑞(100) 詹博栋(100) 詹寒顺(100) 詹智捷(100)
詹云寒(100) 詹寒胜(100) 詹乔超(100) 詹钦乔(100) 詹博闲(100)
詹捷善(100) 詹杰雄(100) 詹杰凯(100) 詹皓渊(100) 詹雄超(100)
詹杰皓(100) 詹捷博(100) 詹捷清(100) 詹棋杰(100) 詹善凯(100)
詹朝寒(100) 詹棋博(100) 詹捷皓(100) 詹皓顺(100) 詹渊盛(100)
詹松嘉(100) 詹博凯(100) 詹松宁(100) 詹博雄(100) 詹智翔(100)
詹涛诚(100) 詹杰清(100) 詹棕皓(100) 詹智尧(100) 詹皓云(100)
詹尧胜(100) 詹寒云(100) 詹智渊(100) 詹景斯(100) 詹智超(100)
詹博宁(99) 詹博畅(99) 詹渊荣(99) 詹朝维(99) 詹渊诚(99)
詹捷睿(99) 詹棕瑜(99) 詹松阳(99) 詹寒诚(99) 詹善维(99)
詹博诚(99) 詹涛鸿(99) 詹钦华(99) 詹丰鸿(99) 詹棕硕(99)
詹涛阳(99) 詹景宁(99) 詹智睿(99) 詹杰齐(99) 詹景实(99)
詹朝诚(99) 詹棕瑞(99) 詹捷瑜(99) 詹皓诚(99) 詹博华(99)
詹尧荣(99) 詹雄豪(99) 詹景嘉(99) 詹杰瑜(99) 詹棋荣(99)
詹景玮(99) 詹钦宁(99) 詹棕嘉(99) 詹乔嘉(99) 詹朝语(99)
詹寒睿(99) 詹朝韶(99) 詹朝瑞(99) 詹皓嘉(99) 詹智嘉(99)
詹钦诚(99) 詹景豪(99) 詹钦瑞(99) 詹博瑜(99) 詹钦玮(99)
詹云轻(99) 詹善诚(99) 詹尧玮(99) 詹博荣(99) 詹钦维(99)
詹钦境(99) 詹景瑜(99) 詹捷畅(99) 詹智豪(99) 詹涛临(99)
詹棕宁(99) 詹渊玮(99) 詹朝睿(99) 詹杰福(99) 詹涛遥(99)
詹博瑞(99) 詹皓慈(99) 詹皓福(99) 詹钦图(99) 詹捷诚(99)
詹智诚(99) 詹棕睿(99) 詹丰阳(99) 詹丰泽(99) 詹杰玮(99)
詹朝实(99) 詹智荣(99) 詹捷宁(99) 詹棋瑞(99) 詹尧畅(99)
姓詹的男孩名字好听的一:
詹鹏志(98) 詹识江(98) 詹镜楠(98) 詹镜冬(98) 詹镜何(98)
詹鹏弘(98) 詹镜璋(98) 詹识朴(98) 詹镜翰(98) 詹镜锦(98)
詹尚川(98) 詹鹏业(98) 詹识翰(98) 詹镜民(98) 詹韵辰(98)
詹鹏琦(98) 詹识良(98) 詹镜晖(98) 詹镜运(98) 詹镜言(98)
詹识本(98) 詹镜余(98) 詹鹏瑾(98) 詹识琦(98) 詹镜平(98)
詹昌川(98) 詹识义(98) 詹识港(98) 詹识辰(98) 詹韵熙(98)
詹鹏群(98) 詹镜霖(98) 詹鹏雷(98) 詹识佑(98) 詹雨凡(98)
詹鹏义(98) 詹雨川(98) 詹鹏永(98) 詹果川(98) 詹镜靖(98)
詹智瀚(97) 詹涛秉(97) 詹朝瀚(97) 詹钦耀(97) 詹青涛(97)
詹丰季(97) 詹智宝(97) 詹昊涛(97) 詹涛雨(97) 詹智腾(97)
詹彤涛(97) 詹果丰(97) 詹涛忠(97) 詹尚松(97) 詹金涛(97)
詹果颜(97) 詹朝耀(97) 詹丰岩(97) 詹渊瀚(97) 詹岩松(97)
詹涛岸(97) 詹涛明(97) 詹果济(97) 詹松林(97) 詹雨翼(97)
詹智月(95) 詹朝任(95) 詹捷文(95) 詹朝文(95) 詹寒元(95)
詹朝宇(95) 詹钦曲(95) 詹朝年(95) 詹博元(95) 詹朝冰(95)
詹博亦(95) 詹棕亦(95) 詹棕帆(95) 詹川洪(95) 詹景旭(95)
詹皓方(95) 詹钦帆(95) 詹川祖(95) 詹博宇(95) 詹捷木(95)
詹景文(95) 詹棋元(95) 詹智方(95) 詹博文(95) 詹朝引(95)
詹智天(95) 詹景冰(95) 詹智元(95) 詹钦元(95) 詹棕宇(95)
詹棕仁(95) 詹博天(95) 詹寒吉(95) 詹杰元(95) 詹棋旭(95)
詹博旭(95) 詹皓舟(95) 詹朝旭(95) 詹朝吉(95) 詹熙欢(95)
詹寒光(95) 詹朝亦(95) 詹博羽(95) 詹博全(95) 詹钦向(95)
詹钦光(95) 詹杰宇(95) 詹棋羽(95) 詹寒帆(95) 詹皓元(95)
詹皓月(95) 詹乔少(95) 詹捷帆(95) 詹景元(95) 詹新欢(95)
詹皓天(95) 詹钦文(95) 詹渊仁(95) 詹智名(95) 詹千凌(95)
詹雄宇(95) 詹景亦(95) 詹朝天(95) 詹博名(95) 詹棋帆(95)
詹皓光(95) 詹捷元(95) 詹捷羽(95) 詹智文(95) 詹智旭(95)
詹松江(94) 詹川林(94) 詹识亦(94) 詹川岸(94) 詹川昊(94)
詹明隆(94) 詹镜向(94) 詹昌临(94) 詹镜舟(94) 詹瀚标(94)
詹果绩(94) 詹丰宏(94) 詹果弥(94) 詹丰延(94) 詹明遥(94)
詹明泽(94) 詹川雨(94) 詹东谦(94) 詹承谦(94) 詹松朋(94)
詹昊绩(94) 詹昊谦(94) 詹尚谦(94) 詹果遥(94) 詹川承(94)
詹承泽(94) 詹尚阳(94) 詹瀚毅(94) 詹川青(94) 詹明远(94)
詹川坤(94) 詹雨泽(94) 詹瀚庆(94) 詹宝逸(94) 詹昌鸿(94)
詹果泽(94) 詹瀚磊(94) 詹雨遥(94) 詹鹏年(94) 詹青聪(94)
詹昊鸿(94) 詹涛利(94) 詹明鸿(94) 詹尚鸿(94) 詹尚聪(94)
詹瀚兴(94) 詹青泽(94) 詹瀚影(94) 詹鹏旭(94) 詹千枝(94)
詹金谦(94) 詹尚远(94) 詹果隆(94) 詹金泽(94) 詹瀚欧(94)
詹丰江(94) 詹尚泽(94) 詹镇言(94) 詹宝乐(94) 詹鹏吉(94)
詹韵帆(94) 詹川岩(94) 詹镜曲(94) 詹韵宇(94) 詹鹏羽(94)
詹宜隆(94) 詹昌隆(94) 詹韵羽(94) 詹韵舟(94) 詹识光(94)
詹瀚逸(94) 詹识帆(94) 詹昊远(94) 詹涛宏(94) 詹识曲(94)
詹朝熙(93) 詹钦楠(93) 詹浩辰(93) 詹雨凌(93) 詹尚岸(93)
詹瀚宇(93) 詹乔琪(93) 詹国志(93) 詹昊洋(93) 詹尧新(93)
詹朝裕(93) 詹雨高(93) 詹承昌(93) 詹岩奇(93) 詹捷敬(93)
詹云新(93) 詹果展(93) 詹朝琦(93) 詹博新(93) 詹棋裕(93)
詹晨朋(93) 詹东昌(93) 詹川琦(93) 詹雪谷(93) 詹杰裕(93)
詹雨轩(93) 詹捷晖(93) 詹果庭(93) 詹渊晖(93) 詹商逸(93)
詹尧楠(93) 詹博靖(93) 詹健德(93) 詹绍磊(93) 詹若欧(93)
詹果承(93) 詹瀚帆(93) 詹国万(93) 詹昌晋(93) 詹朝驰(93)
詹雨伦(93) 詹康杉(93) 詹棋鼎(93) 詹千琪(93) 詹川义(93)
詹鹏腾(93) 詹苑庆(93) 詹景楠(93) 詹岩明(93) 詹章江(93)
詹青峰(93) 詹博群(93) 詹果东(93) 詹章逸(93) 詹国磊(93)
詹商佑(93) 詹昌昊(93) 詹商锐(93) 詹尚易(93) 詹商庆(93)
詹彬兴(93) 詹健良(93) 詹东林(93) 詹川晖(93) 詹岩书(93)
詹棕靖(93) 詹明昌(93) 詹彤彤(93) 詹若复(93) 詹彬毅(93)
詹明城(93) 詹昊岩(93) 詹博熙(93) 詹千祺(93) 詹商乐(93)
詹瀚西(93) 詹彬志(93) 詹彬锐(93) 詹宜峰(93) 詹国宏(93)
詹岩哲(93) 詹依征(93) 詹昊秉(93) 詹彬贤(93) 詹健毅(93)
詹岸青(93) 詹晨辰(93) 詹东奇(93) 詹韵瀚(93) 詹博义(93)
詹彬庆(93) 詹强佑(93) 詹健朋(93) 詹晨叶(93) 詹棕楷(93)
詹博雷(93) 詹商谷(93) 詹岩昌(93) 詹捷圣(93) 詹胜游(93)
詹苑兴(93) 詹皓业(93) 詹岩轩(93) 詹博裕(93) 詹浩谷(93)
詹彬辉(93) 詹明哲(93) 詹商何(93) 詹景业(93) 詹国材(93)
詹皓群(93) 詹朝新(93) 詹浩磊(93) 詹苑余(93) 詹智琦(93)
詹若论(93) 詹雪辉(93) 詹尚洪(93) 詹果尚(93) 詹棕琦(93)
詹伟辰(93) 詹明书(93) 詹晨言(93) 詹朝义(93) 詹果杭(93)
詹承峰(93) 詹昊青(93) 詹尚伦(93) 詹川港(93) 詹识宝(93)
詹英贤(93) 詹伟德(93) 詹岩坤(93) 詹果书(93) 詹若谷(93)
詹果昊(93) 詹皓琦(93) 詹钦靖(93) 詹商贤(93) 詹国进(93)
詹彬欧(93) 詹崇德(93) 詹乔新(93) 詹雨杭(93) 詹智楷(93)
詹棕熙(93) 詹章辉(93) 詹雨刚(93) 詹果祖(93) 詹彬磊(93)
詹乔靖(93) 詹依忠(93) 詹伟庆(93) 詹绍利(93) 詹寒晖(93)
詹明忠(93) 詹尧义(93) 詹晨辉(93) 詹明坤(93) 詹雨昌(93)
詹尧靖(93) 詹浩余(93) 詹东青(93) 詹伟兴(93) 詹绍德(93)
詹健逸(93) 詹岩城(93) 詹晨乐(93) 詹果峻(93) 詹善照(93)
姓詹的男孩名字好听的二:
詹熙义(92) 詹熙意(92) 詹熙楷(92) 詹展翰(92) 詹敬驰(92)
詹圣楷(92) 詹益龙(92) 詹轩翰(92) 詹鼎晖(92) 詹楷琦(92)
詹哲龙(92) 詹敬晖(92) 詹楠熙(92) 詹展润(92) 詹敬楷(92)
詹祺义(92) 詹楠鼎(92) 詹哲桦(92) 詹楷熙(92) 詹裕楠(92)
詹轩道(92) 詹鼎雷(92) 詹晋翰(92) 詹楠义(92) 詹靖裕(92)
詹楷新(92) 詹鼎熙(92) 詹新晖(92) 詹熙鼎(92) 詹晋达(92)
詹裕楷(92) 詹新熙(92) 詹峻翰(92) 詹益勋(92) 詹敬圣(92)
詹敬敬(92) 詹鼎业(92) 詹轩龙(92) 詹展融(92) 詹益桦(92)
詹楠楷(92) 詹晋桦(92) 詹靖意(92) 詹新楠(92) 詹敬群(92)
詹新圣(92) 詹楷靖(92) 詹书桦(92) 詹楷敬(92) 詹轩朴(92)
詹靖熙(92) 詹鼎义(92) 詹靖晖(92) 詹靖琪(92) 詹哲璋(92)
詹鼎裕(92) 詹熙照(92) 詹新楷(92) 詹新群(92) 詹哲锦(92)
詹熙楠(92) 詹新驰(92) 詹靖新(92) 詹裕熙(92) 詹裕靖(92)
詹敬靖(92) 詹圣傲(92) 詹裕新(92) 詹楷晖(92) 詹展龙(92)
詹新敬(92) 詹鼎新(92) 詹熙驰(92) 詹株桦(92) 詹轩瑾(92)
詹圣义(92) 詹祺裕(92) 詹圣靖(92) 詹楠靖(92) 詹哲勋(92)
詹靖业(92) 詹琪熙(92) 詹晋运(92) 詹展勋(92) 詹琪义(92)
詹益锦(92) 詹楠敬(92) 詹敬照(92) 詹楠晖(92) 詹敬熙(92)
詹峻龙(92) 詹熙圣(92) 詹煜祺(92) 詹哲翰(92) 詹轩达(92)
詹敬业(92) 詹楠楠(92) 詹新义(92) 詹晋龙(92) 詹敬琦(92)
詹雨玮(90) 詹昌玮(90) 詹雨睿(90) 詹岩元(90) 詹昌诚(90)
詹东睿(90) 詹鼎寒(90) 詹昌福(90) 詹敬钦(90) 詹圣景(90)
詹圣棋(90) 詹昊诚(90) 詹棋欢(90) 詹果玮(90) 詹敬皓(90)
詹敬翔(90) 詹琪渊(90) 詹涛天(90) 詹明月(90) 詹楠智(90)
詹楠博(90) 詹昊睿(90) 詹圣皓(90) 詹雨瑞(90) 詹敬捷(90)
詹博鉴(90) 詹新栋(90) 詹宜华(90) 詹敬凯(90) 詹岩睿(90)
户口登记的时候可能搞错了。这种情况很多,以前人们文化水平不高,识字率也低,同音字很容易出错,后来嫌麻烦,也就将错就错不改了。
又不是什么名人,家里也没有万贯家产要继承,不必太在意。
漳[漳,读音作zhāng(ㄓㄤ)]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妊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妊姓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始祖为黄帝的长子。又据《左传》说,妊姓出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为妊,而谢、章、薛、舒、吕、终、泉、毕、过、祝十姓,都是出自最初的妊姓。因此,章氏推溯起来当然是五千年前黄帝的后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
章氏祖先原居零陵(今湖南邵阳一带),后有一支族人迁至龙城(今湖南湘乡地区),为与原章氏一族有所区别,遂改加“氵”偏旁而称漳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漳水流域,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漳水,河流名称。
在典籍《周礼·夏官·职方氏》中记载:“冀州,其川漳。”在奠基《山海经》中记载:“漳水,发鸠之山,漳水出焉。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淸漳水出焉。又水出南郡临沮。荆山,漳水出焉。”在《说文解字》中注释:“浊漳,出上党长子鹿谷山,东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南漳,出南郡临沮。”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称漳水者,著名的有五条:
一称浊漳水,发源于今山西省长子县,东北流向至襄垣县北,东南流入河南省林县北界,与清漳水汇合。
二称清漳水,发源于今山西省昔阳县,南向流入河南省林县北界,与浊漳汇合。
三称漳江,亦称云霄溪,发源于今福建平和县博平岭山脉东麓大峰山,东向于云霄县接纳顶溪和南溪后注入东山湾,流向台湾海峡,注入东海。
四称漳河,位于今湖北省荆门、宜昌、襄樊三市交界处三国时期古战场的中心地带,为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沮漳河的东支,流过今湖南省桃源县城,形成“桃源八景”之一后汇入沅水。
五称漳江,发源于今贵州南部的黔桂边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是水春河峡谷的中下游河段,至龙王洞入地下暗河。
古代,居于漳水流域近岸的住民,从先秦时期至两汉之际即有以漳水为姓氏者,称漳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唐朝时期古漳州,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漳州,为州名,即今福建省漳州市地区。
漳州是古老的文化名城,早于一万年前就有中国古先民在该地区繁衍生息。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漳州被列入秦朝中央版图,隶属于闽中郡。汉朝时期以梁山为界,分属南越、闽越两个地方政权,延至隋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归于一统。
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将福州西南境区拆出,建漳州,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其后,在五代乱世之时,中原许多民众为避战乱灾祸,纷迁闽南地区,其居漳州地区者,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者,称漳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扎拉哩氏,亦称查拉里氏、贾拉喇氏,源于元朝时期女真扎剌儿部族,以部为氏,满语为Jalari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一说为乌苏里江流域)、乌拉(今吉林永吉)、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下营子)等地。清朝初期,扎拉哩氏族有将领扎拉哩·阿布善,满洲正蓝旗人,世居瓦尔喀,参与郑成功的军队作战,在攻漳州过程中阵亡,被康熙大帝追赠为云骑尉。扎拉哩·阿布善的后裔子孙中,有悼念先祖战功事件者,以阵亡之帝为姓氏,称漳氏。满族扎拉哩氏,在清朝晚期以后,后多冠汉姓为张氏、漳氏、詹氏、年氏、白氏等。
据史籍《满汉名臣传》记载,满族卓佳氏,满语为Jogiya Hala,为满族脱谱姓氏。清朝中期,卓佳氏族有将领卓佳·常泰,满洲正蓝旗人,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从征蒙古准噶尔部,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又从征大小金川,他作战骁勇,皆立有战功,乾隆大帝对其很是赞赏,累官升迁至福建漳州总兵。在卓佳·常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作在为姓氏者,称漳氏。满族卓佳氏在清朝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卓氏,唯有卓佳·常泰家族例外。
二郡望:
零陵郡: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三国时期孙吴国置郡,为黄盖之族所建。唐朝初年废黜。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一千四百多年了。1949年10~11月,永州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于10月正式成立。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员公署设零陵县芝城镇(今芝山区),辖八县: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原零陵专区的祁阳、祁东二县划归衡阳专区。1964年5月,划零陵、道县的十二个公社和九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1979年,零陵县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1982年1月,改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至此,零陵地区辖永州、冷水滩两市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等九县。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以国函[1995]110号函批复湖南省人民 ,同意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原县级永州市改名芝山区,原冷水滩市改名冷水滩区。地级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九县和芝山、冷水滩两区,市委、市人民 驻芝山区。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 先后迁驻冷水滩区。
龙 城:即今湖南省湘乡市。湘乡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属长沙郡湘南县。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沙郡。后于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封长沙王的儿子刘昌为湘乡侯。自此始有湘乡之名。东汉时改长沙郡,原湘乡侯领地改为湘乡县。西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皇帝刘欣将涟水流域赐给长沙王子刘昌,封他作湘乡侯,这是湘乡建置之始。东汉建武初年,原湘乡侯领地置湘乡县,原荆州零陵郡,县治就在今市城。三国时期孙吴属衡阳郡,并为衡阳郡治所在。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42年)并连道入湘乡县,县域扩大,仍属衡阳郡。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衡阳郡,将湘乡、湘西、衡山三县合并为衡山县,属潭州总管府。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潭州总管府为长沙郡。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衡山县复置湘乡县。元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为湘乡州。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湘乡州降为湘乡县。清代,湘乡县属长沙府。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府州建制为道,湘乡县属湘江道。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废道制,湘乡县直属省辖。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邵阳),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4月改属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益阳)。在习惯上,湘乡有“新湘乡”和“老湘乡”的区别。将现在的湘乡称作新湘乡,将1952年拆县前的湘乡,称作“老湘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湘乡县属益阳专区。1952年,湘乡县划出现在的双峰县全境及涟源一部分,余下仍称湘乡,次年11月湘乡改属邵阳专区。1965年7月改属湘潭专区。1983年2月湘潭撤地建市,湘乡改由湘潭市管辖。1987年3月6日,湘乡县正式改为湘乡市。
漳 州:即今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武后垂拱(公元685~688年)以前,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晋朝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梁天监(公元502~519年)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建兰水县;梁大同六年(公元504年)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唐朝高宗总章(公元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唐仪凤(公元676~679年)年间,唐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漳江,所以定名为“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福建漳浦),到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福建漳州芗城),改称漳州郡。元朝时期改称漳州路。明、清两朝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垂拱年间时,分出泉州所辖龙溪县一部分隶漳州,分置漳浦和怀恩两县;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废怀恩县,割龙溪县来属。宋朝乾德(公元963~968年)时,领县除龙溪、漳浦外,还有龙岩、长泰,共四县;元时增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增加漳平县;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析出平和县;明嘉靖九年(公元1734年)龙岩分出升为直隶州,并管辖漳平、宁洋两个县,漳州府范围剩下七个县。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1951年6月1日,在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市;1985年6月,地市合并改称漳州市,原漳州市建制改为芗城区。1993年6月,龙海撤县建市(县级市)1997年1月,龙海市、芗城区各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龙文区。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即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
浙江省最大的詹姓村
本文2023-12-03 17:19:5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0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