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建立者拓拔元昊和南北朝时的北魏皇族有关系吗?
一、北魏拓跋氏
北魏拓跋氏是北魏皇族,属于鲜卑族一支。鲜卑族在汉朝就归顺大汉。在鲜卑同期乌桓被曹操为首的汉军吊打之后,鲜卑族归顺汉朝。其中拓跋氏是最心诚的一支,他们长期在边塞,先后效忠汉魏晋三朝。在西晋时期,因为匈奴人刘渊的后汉叛乱,拓跋鲜卑主动为西晋分忧,攻击后汉。因此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猗卢被西晋封为代王,一直守护中华北疆。后来拓跋氏被前秦苻坚所灭,拓跋珪重新建立代国后,群臣以代国弱小,魏国势大为由,于是改国号由代为魏。这就是北魏。在西晋南迁为东晋后,北魏成了西晋在中国北方唯一的继承人。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的法统就是这么来的。
二、秃发鲜卑
就在北魏同时代稍早的时候,在曹魏大军破乌桓鲜卑的同时,一支鲜卑人来到西域,在当时邓艾手下做事,他们就是秃发鲜卑。秃发鲜卑从发音来说,应该和拓跋鲜卑是一脉,而且两支都是对汉人非常友好的民族。在五胡乱华时期,他们建立了凉国。但是到了唐朝——唐朝就是鲜卑人的王朝,而且祖源就在拓跋鲜卑,而且大唐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秃发鲜卑也归顺于唐朝。秃发鲜卑的习俗就一直在西域流传下来。
秃发鲜卑确实有头秃的特点
三、羌族
羌族的发源和中华民族同样古老。羌族是羊之子,姜氏是炎帝之后,是羊之女。羌族和汉族关系一直非常紧密,只是一个种地,一个不种地而已。但是到了汉朝,一些其他民族混入了羌族,因为他们被亚历山大大帝攻击,被迫东迁,但是又无法打败强势的匈奴,只好藏匿在羌族中。羌族长期有两种势力,一种是和汉人友好的势力,这是就古羌人后代。一种就是非杀即抢,时代非常久远,从李广的时候就有这种人。他们本质是两种人,到今天,羌族人还是亲近汉人的,因为平时我们论五百年的关系,但是汉族和羌族是五千年的关系。
羌族姑娘的服饰非常漂亮
四、党项
党项是羌族的一支,属于慕容鲜卑和羌族人的混血。慕容鲜卑和拓跋鲜卑其实关系并不近,比如这支慕容鲜卑首领吐谷浑,是土族的先祖,和拓跋珪慕容复他们真没啥关系。但是鲜卑人对于羌族影响是有的。到了李元昊的时候,情况就非常复杂了。李元昊强调自己是源自中华上古大夏国后裔,是大禹的继承人,这是羌族的历史,也是中华文化的历史。他们秃发,学的是秃发鲜卑。做法野蛮,学的是草原民族的特点。文字复杂,继承了契丹文字特点。信仰佛教,继承了吐蕃(今天西藏)的特点。他建立的大夏国叫做西夏,主要是避免和历史的夏国,以及在这个时期位于中原以西,是一种方便的记忆方法。
中国历代中北魏为拓跋氏,共有13位皇帝。具体情况如下表。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386年,是由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的,改国号为魏,建都平城。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国号
北魏国号本是“魏”,“魏”字前加方位“北”字,称呼“北魏”,乃指北部“中国”之故,同时也区别于三国的曹魏政权。北魏还有后魏和拓跋魏、元魏的称呼。因北魏皇族出身的拓跋部有辫发的习俗,所以被南朝蔑称为索头虏,简称索虏,或称魏虏。
据历史学家田余庆考证,拓跋珪最初改称代王,不久改号魏王,可能跟他与慕容永争夺属于魏地的河东地区有关,意在表示代地、魏地都应当由他统辖。
398年正式定国号为“魏”,取其美好伟大之意,并含有向江左东晋夸示自己是“神州正统”的意图,尽管如此,在孝文帝之前仍有相当多的人私下使用“代”为国号。
拓跋是什么族?
你说的这个拓跋族,我想应该就是当初建立北魏的拓跋鲜卑吧。鲜卑的一支。拓跋鲜卑,应包括建立代、魏的拓跋部,建立南凉的河西鲜卑秃发部等,而习惯上往往仅指北部鲜卑。对于"拓跋"语源,《魏书》开篇就有解释:“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资治通鉴》载北魏孝文帝改姓诏书,亦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这种说法后世或偶有信从者,如清人吴广成辑《西夏书事》,犹称"北魏孝文取拓跋为土之义,改元氏。"这些就有。因为北方游牧民族以部落形式聚居,一般王称可汗,后称可敦。参考《木兰辞》中,对父母亲的称谓,我想他们对父应称呼阿耶或阿爷,对母称呼阿娘。
拓拔家族是哪个朝代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_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拓拔家族是哪个朝代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拓拔家族是北魏的。
386年拓跋_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_迁都平城,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
从386年道武帝拓跋_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享国148年。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同时含有延续曹魏,对抗东晋政权。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部落首领拓跋诘汾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到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
315年,拓跋力微之孙拓跋犄卢,曾因帮助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与匈奴族刘聪、羯族石勒相对抗有功,被西晋封为代公,进而封为代王。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都于盛乐,迈入奴隶主占有制的阶级社会,逐渐强大起来。
376年,前秦昭宣帝苻坚攻代,拓跋什翼犍战死,代灭亡。
北魏立国
拓跋_与北魏的壮大在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以前为苻坚征服的各族纷纷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公元386年,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派兵护送什翼犍的少子窟咄和拓跋_争国。拓跋氏原有立少子的习俗,窟咄之来,对拓跋_构成很大威胁。诸部落都有动摇,引起骚动。拓跋_的左右也阴谋执_以应窟咄。拓跋_惧,北逾阴山,依于贺兰部,派人向慕容垂求救。慕容垂派慕容麟领兵救_,大败窟咄。什翼犍的孙子拓跋_也乘机恢复了拓跋族的独立。
386年,拓跋_纠合旧部,在牛川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即位不久,因牛川偏远,便迁都盛乐。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史称“北魏”或者“后魏”“拓跋魏”,孝文帝改汉姓后也称“元魏”。
统一部落
鲜卑族所居的地区,原是匈奴故地。匈奴族大部分西迁和南移,但不是所有的匈奴人都西迁和南移了,还有一部分留在原地,鲜卑族来了以后,就与这一部分没有迁移的匈奴人融合起来,建立起部落联盟关系,把匈奴部落编入鲜卑部落联盟内,并以婚姻为纽带加强两族的关系。在氏族部落时代,通过征服是仍然可以建立部落联盟关系的。自然在这个联盟中,征服族和被征服族的'地位不一定是完全平等的。
苻坚进攻什翼犍时,铁弗部首长刘卫辰曾与苻坚合作,向什翼犍进攻。什翼犍失败后,刘卫辰和另一铁弗族首长刘库仁两部强大起来。苻坚使他们以河为界,分别占有拓跋氏的故地,刘卫辰部居西,刘库仁部居东。
刘卫辰、刘库仁都出自南匈奴。因汉与匈奴和亲,以宗女嫁匈奴单于,故匈奴人多冒姓刘。这两部匈奴又都与拓跋鲜卑联姻。刘库仁母是拓跋郁律之女。什翼犍以宗女嫁给刘库仁,把女儿嫁给刘卫辰。
拓跋_要复兴拓跋氏,首先就要与匈奴族的刘库仁、刘卫辰两个部落争夺部落联盟的领导权。刘库仁接受了拓跋_的领导,刘卫辰则和拓跋_展开了斗争。最后卫辰失败被杀,他的儿子赫连勃勃率残部南逃依附后秦姚兴。自河以南,诸部皆平,虏获畜产名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
拓跋_恢复了鲜卑拓跋氏的部落联盟领导地位后,开始向南北发展。这时期,在拓跋氏北面的是文化上更为落后的高车族和柔然族,在南面的是鲜卑慕容垂所建立的后燕。
拓跋_击败了高车族。高车是游牧部落,是善战的骑兵。对高车族的征服,增强了拓跋氏的战斗能力。
拓跋家族历史
拓跋家族出自鲜卑拓跋部落。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酋长拓跋诘芬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
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
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逐渐强大起来。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
扩展资料:
拓跋氏复姓或是古老的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五十四位门阀,得姓历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拓跋氏望出颍川郡、雁门郡。拓跋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北魏的拓跋氏的得姓历史至今已有1600多年。鲜卑族的拓跋部在今西北部的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_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称王,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先建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至辽西,南至淮河、秦岭为界。共历17帝,171年。
-拓跋姓
拓跋氏是什么民族?
拓跋氏是鲜卑族。
拓跋氏,是古代鲜卑氏族之一,为拓跋部的族长,拓跋部单于的家系多属于此氏族。拓跋部建立了包括北魏在内的许多拓跋国家。在北魏时,采取汉化政策,改姓元,西魏时期一度恢复拓跋姓,唐朝之后拓跋氏族逐渐汉化,被融入汉人之中。
历史:
鲜卑旧有的氏族,分为三十六部与九十大姓,在拓跋毛时,拓跋氏与三十六部结盟,形成拓跋部,消灭了其余九十大姓。拓跋氏成为族长,也因此成为北魏王族的开始。
拓跋诘汾时,其长子秃发匹孤成为河西鲜卑首领,其拓跋力微则继续为部落首领。因此分支出秃发氏一支,秃发与拓跋,可能是同音异译。
拓跋是什么民族?
拓跋是一个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属东胡族群,蒙古语族,是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和鲜卑,受匈奴统治,所以鲜卑一些风俗习惯与乌桓、匈奴相似。
简介
公元45年鲜卑随匈奴侵扰边境,中原人始知其族。匈奴分裂后,鲜卑摆脱其控制,87年鲜卑大破北匈奴。
91年,受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趁机占据蒙古草原。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他死后各部独立发展。三世纪早期曹操将南匈奴安置于中原,鲜卑人据其旧地。三世纪前叶,轲比能再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交好曹魏,他死后各部又独立发展,与中原王朝时和时战。
不是一个是鲜卑的一个是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求拓拔元昊一生的资料 [ 标签:元昊,一生,资料 ] 拓拔元昊是西夏王朝的开国之君,求他的生平,详细些 贪狼 回答:1 人气:16 解决时间:2007-09-07 11:57 满意答案李元昊(拓拔元昊)被儿子宁令哥于公元1048年刺杀身亡。
夏景宗李元昊(拓拔元昊)(1003~1048)
夏景宗,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1048年在位)。西夏王李德明之子。小字嵬理,更名为曩霄。称帝前改唐宋所赐姓,为嵬名氏,自诩为青天子,即所谓兀卒。曾受宋封赏,为难定军节度使,袭爵西平王。宋初党项发展较快,社会各方面均较成熟,他适应发展需要,建立了党项的国家夏国。在位时继续对宋、吐蕃、回鹘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夏的疆域。实行了许多利于夏发展的政策,倡导农业生产,注重手工业,尤其是铁冶业的生产发展。强调党项的风俗习惯,曾下令居民依照羌族原有习俗秃发,禁止盲目学习汉人束发习俗,下令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用党项名氏;又去除宋所赐爵号,称党项语首长名,建立自己的年号。夏的官制、军制、礼仪均在他指导下设立起来,能不拘民族成份,任用汉人中有才能者。西夏文字也是他命野利仁荣创制的。据史书记载,元昊很有智谋,善长于法律、兵法、佛法、汉文等学问,20 岁便领军作战,英勇机智。宋庆历八年(1048),由于他实行的建国方略与一部分贵族的主张有矛盾,具体表现为皇族与后族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被儿子宁令哥于此年刺杀。死后谥武烈皇帝。是党项的民族英雄
西夏后裔依旧存在是肯定的。西夏本是魏拓跋氏的后代,党项族拓跋部落的首领拓跋赤辞投降于唐朝,皇帝将李姓赐予他,后来他带着自己的族人去了庆州。又有拓跋思立功受到朝廷的李姓赏赐,然后党项族就以夏国为他们的栖身之地。
夏国是党项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因为位于西方,宋人称其为西夏。后来西夏、南宋与金三国鼎立,直到公元1227年,才被蒙古消灭。但是党项族性格十分刚烈,面对蒙古的进攻,他们反抗十分强烈,成吉思汗就这样丧生。成吉思汗在死之前留言:殄灭无遗,以灭之、以死之。于是蒙古对西夏进行了残暴的杀戮。
不仅是将西夏人都杀掉,还将他们的文化都抹去,建筑、史籍什么都不留下。但是喜欢研究西夏学的学者却说,西夏人并没有完全灭绝。一些西夏人可能死里逃生,去了尼泊尔或者中原以南的地方生存。在后来的发展中,他们一些人归入了汉族,还有些人成了各种少数民族。在四川还有浙江也有西夏人的足迹。
李范文经过实地考证,他认为四川省嘉绒藏族就是西夏人的后代。还有河南濮阳也有,那里的后裔姓杨。在宁夏有个小村子,那里保留着完整的西夏族谱,那里的人全部姓拓,且称自己是西夏后裔。还有一位叫李培业的人家里有很多西夏皇族家谱,他可能也是西夏后裔。
这些都证明西夏后裔一定还存在。
西夏的建立者拓拔元昊和南北朝时的北魏皇族有关系吗?
本文2023-12-03 16:52:3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0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