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王的彭姓藩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3浏览:3收藏

彭王的彭姓藩王,第1张

历史名词,一指彭姓藩王。历史上较为著名且为正史所记载的彭姓藩王有:西汉的梁王彭越、东汉的燕王彭宠、北齐的陈留王彭乐。此外根据地方文献记载,后唐有安定郡王彭玕、南宋有追封的武悼大王彭畲。 彭越(—前196年),汉族,昌邑人(今山东巨野县),字仲,曾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帮人做强盗,楚汉战争时汉军著名将领,西汉开国功臣,封梁王,后被吕雉撺掇刘邦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是说是游击战的始祖。论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他不如韩信,但论功绩,他确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使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彭宠——刘秀部将,原为渔阳太守,东汉建武三年(27),自称燕王,后为近侍所杀,国灭。

公元26年,时任渔阳太守的彭宠率20万大军,进攻幽州牧朱浮,并分兵攻打广阳、上谷、右北平。刘秀派朱浮讨彭宠,不敌而败。建武三年,涿郡张丰与彭宠联合攻克蓟城,彭宠自称燕王。建武四年,刘秀派将军刘喜等人攻克涿州等地。匈奴派兵增援彭宠,被上谷太守击退,彭宠退出蓟城,据守渔阳。次年,彭被仆人子密杀死,子密降刘秀,渔阳平。

后汉书彭宠传

彭宠字伯通,南阳宛人也。父宏,哀帝时为渔阳太守,伟容貌,能饮饭,有威于边。王莽居摄,诛不附己者,宏与何武、鲍宣并遇害。

宠少为郡吏,地皇中,为大司空士,从王邑东拒汉军。到洛阳,闻同产弟在汉兵中,惧诛,即与乡人吴汉亡至渔阳,抵父时吏。更始立,使谒者韩鸿持节徇北州,承制得专拜二千石已下。鸿至蓟,以宠、汉并乡闾故人,相见欢甚,即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汉安乐令。

及光武镇慰河北,至蓟,以书招宠。宠具牛、酒,将上谒。会王郎诈立,传檄燕、赵,遣将徇渔阳、上谷,急发其兵,北州众多疑惑,欲从之。吴汉说宠从光武,语在《汉传》。会上谷太守耿况亦使功曹寇恂诣宠,结谋共归光武。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及都尉严宣、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与上谷军合而南,及光武于广阿。光武承制封宠建忠侯,赐号大将军。遂围邯郸,宠转粮食,前后不绝。

及王郎死,光武追铜马,北至蓟。宠上谒,自负其功,意望甚高,光武接之不能满,以此怀不平。光武知之,以问幽州牧朱浮。浮对曰:「前吴汉北发兵时,大王遗宠以所服剑,又倚以为北道主人。宠谓至当迎B22B握手,交欢并坐。今既不然,所以失望。」浮因曰:「王莽为宰衡时,甄丰旦夕入谋议,时人语曰:'夜半客,甄长伯。'及莽篡位后,丰意不平,卒以诛死。」光武大笑,以为不至于此。及即位,吴汉、王梁,宠之所遣,并为三公,而宠独无所加,愈怏怏不得志。叹曰:「我功当为王;但尔者,陛下忘我邪?」

是时,北州破散,而渔阳差完,有旧盐铁官,宠转以贸谷,积珍宝,益富强,朱浮与宠不相能,浮数谮构之。建武二年春,诏征宠,宠意浮卖己,上疏愿与浮俱征。又与吴汉、盖延等书,盛言浮枉状,固求同征。帝不许,益以自疑。而其妻素刚,不堪抑屈,固劝无受召。宠又与常所亲信吏计议,皆怀怨于浮,莫有劝行者。帝遣宠从弟子后兰卿喻之,宠因留子后兰卿,遂发兵反,拜署将帅,自将二万余人攻朱浮于蓟,分兵徇广阳、上谷、右北平。又自与耿况俱有重功,而恩赏并薄,数遣使要诱况。况不受,辄斩其使。

秋,帝使游击将军邓隆救蓟。隆军潞南,浮军雍奴,遣吏奏状。帝读檄,怒谓使吏曰:「营相去百里,其势岂可得相及?比若还,北军必败矣。」宠果盛兵临河以拒隆,又别发轻骑三千袭其后,大破隆军。浮远,遂不能救,引而去。春,宠遂拔右北平、上谷数县。遣使以美女缯彩赂遗匈奴,要结和亲。单于使左南将军七八千骑,往来为游兵以助宠。又南结张步及富平获索诸豪杰,皆与交质连衡。遂攻拔蓟城,自立为燕王。

其妻数恶梦,又多见怪变,卜筮及望气者皆言兵当从中起。宠疑子后兰卿质汉归,故不信之,使将兵居外,无亲于中。五年春,宠斋,独在便室。苍头子密等三人因宠卧寐,共缚着床,告外吏云:「大王斋禁,皆使吏休。」伪称宠命教,收缚奴婢,各置一处。又以宠命呼其妻。妻入,大惊。宠急呼曰:「趣为诸将军办装。」于是两奴将妻入取宝物,留一奴守宠。宠谓守奴曰:「若小儿,我素爱也,今为子密所迫劫耳。解我缚,当以女珠妻汝,家中财物皆与若。」小奴意欲解之,视户外,见子密听其语,遂不敢解。于是收金玉衣物,至宠所装之,被马六匹,使妻缝两缣囊。昏夜后,解宠手,令作记告城门将军云:「今遣子密等至子后兰卿所,速开门出,勿稽留之。」书成,即斩宠及妻头,置囊中,便持记驰出城,因以诣阙。封为不义侯。明旦,B22B门不开,官属逾墙而入,见宠尸,惊怖。其尚书韩立等共立宠子午为王,以子后兰卿为将军。国师韩利斩午首,诣征虏将军祭遵降。夷其宗族。 彭乐,北魏安定人,卢水胡。孝昌元年(525),随柔玄镇人杜洛周起兵造反,不久离杜投奔北魏博陵郡公尔朱荣。3年后,随尔朱荣打败另一个起义者葛荣,又随齐王高欢打败反叛太守羊侃。嗣后,彭乐突然跑到正率军反抗朝廷的原葛荣部将韩楼那里,被封为北平王。在尔朱荣派大都督侯深讨韩时,彭乐归顺侯深。在高欢出兵进攻西魏时,他又投效高欢,随军西征。在韩陵战役中,彭乐身先士卒,大败敌军,封为乐城县公,后又晋升为汨阳郡公,任肆州刺史。

东魏天平四年(537),彭乐随高欢进攻西魏。高欢想打持久战,彭乐主张速决战。高欢听了他的话,很快发起总攻。彭乐乘酒兴攻入敌阵,腹部被刺伤,继续战斗。武定元年(543),北豫州刺史高慎叛变,西魏宇文泰派兵支援,高欢迎战于芒山(今洛阳西北)。当宇文泰军逼近东魏军时,彭乐率几千骑兵从右翼冲出,所到之处,敌兵连连退避,于是东魏军乘势攻入敌营。有人看到这个情况,报告高欢说:“彭乐又反水了”。高欢叹道:“彭乐背弃韩楼投奔尔朱荣,背叛尔朱荣投奔我,今又叛逃西魏。这小子太反复无常。”过了一会,彭乐派人前来报捷,已俘虏西魏临洮王东、蜀郡王荣宗、江夏王升、谯郡王亮、詹事赵善等以下军官48人。东魏其他各军也乘胜追击。共杀死敌兵3万余人。

西魏全面后撤时,高欢令彭乐追击。宇文泰狼狈而逃,在马上对彭乐说:“傻小子,今天没有了我,明天还能有你吗?为啥不回我营中拣金银财宝去!”彭乐照宇文泰的话做了,果然拾得一捆金带。回到自己营里后,彭乐扬言宇文泰的刀口缺了,胆也吓破了。高欢问他为啥没追杀宇文泰,彭乐报告了实情,还说:“我并不是听了宇文泰的话放走他的。”当时,高欢虽然感到胜利的喜悦,但对彭乐放走宇文泰十分震怒,当场就令彭乐跪在跟前,用手按他的头往地上碰。同时,又几次举刀,想往下砍,终于没砍下去。彭乐于是请求给他5000人马,再去追捕宇文泰。高欢却说:“你把人已放走了,为啥现在又说要追呢?”随后叫人拿3000匹绢,送给彭乐。

武定七年(549),彭乐从并州刺史升任司徒。高洋即位后,改任太尉,封陈留王。北齐天保二年(551)因被人诬告谋反而被处死。 彭玕(836-933),字叔宝,唐末五代时人,籍贯江西吉水,与钟传、危全讽、卢光稠、谭全播等人并称江右豪杰。他于唐末黄巢起义时以自卫乡党为名起兵,逐步据有吉州全境,被唐朝任命为吉州刺史,治理吉州近三十年。后因南吴势力进入江西,被迫向西投奔楚王马殷。马殷对他十分器重,任命其为郴州刺史,并为子马希范娶彭玕之女为妻。长兴三年(932),其婿马希范承袭兄长马希声之位,后唐朝廷遂封彭玕为安定郡王,其女即马希范之妻为秦国夫人,次年卒。

郡王是中国古代爵位名,始见于魏晋时期。唐代,皇太子之子封郡王,大臣、节度使亦得封郡王(如参预唐中宗复辟的敬晖等五人、唐代宗时大将郭子仪等),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晚唐、五代,异姓封郡王者甚多。因此彭玕以南楚外戚的身份得封郡王之位也是很容易理解的,至于封号“安定”则是因为郡王之爵名前常冠之以受封者的祖籍,郭子仪就因祖籍汾阳而得封汾阳郡王,彭玕自称为北齐陈留王彭乐之后,而彭乐为安定郡人,故名。

彭玕作为吉州土著任吉州剌史近三十年,他礼贤下士,崇文重教的作风为南唐以至宋代吉州(今江西吉安)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等都是宋代的吉州籍大臣)。

彭玕有一弟彭瑊随其由赣入湘,并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出任溪州(湖南吉首一带)刺史。湘西土司制度从彭瑊入主溪州起,到清雍正年间永顺土司彭景燧“改土归流”止,子孙相传28代,历时818年,彭瑊后裔完全融于土家族中,彭氏也成为土家族大姓之一。由此可见彭玕、彭瑊兄弟入湘对湖南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而他们引领江西移民进入湖南也成为日后“江西填湖广”的先声。

中国民间于北宋时兴起了私修族谱之风,由于彭玕在五代十国的影响力,原吉州地区的彭姓有不少自认为他的后裔,以至近代彭姓家谱多有奉他为祖的。 彭畲,唐末地方自卫军首领,生卒年不详,婺源霍口人(今属赋春镇)。唐末黄巢起义,彭畲率兄弟族人为保境安民战死,宋理宗开庆己未(1259),合州钓鱼城(今属重庆)受围,宋元交锋时忽空中现大旗曰“婺源彭王畲”,合州之围遂解,主帅李遇龙上其功于朝,加封为“武悼大王”,建有“彭王畲庙”,在桂岩,思溪,高沙诸处立庙,乡人凡祷水旱疫疾均验。胡炳文撰《彭王畲庙碑》称其:“生为邑人排贼寇,死而为国靖兵凶,且江至蜀几万里,光灵远扬,惠爱旁孚,其勋德固宜兴祀”。以下源自《钦定四库全书·云峯集·卷五》:

彭王庙碑 (元)胡炳文 撰

婺源郡西七十里曰霍口,大溪自张公山来,旁一源自三灵山来,两溪合处一山雄耸,彭王庙在焉。王讳畲,霍口人,唐末黄巢乱,率兄弟扞蔽乡邑,死之。桂岩、思溪、髙砂诸处立庙,此其降神处也,凡祷水旱、疾疫,均验。乡民屡以非道者神,即祭之。宋开庆己未,重庆受围。兵交,空中见大旗曰“婺源彭王”,围遂解。帅李遇龙上其功于朝,加封王。

以王之英烈,生而为邑人排贼患,死而为国家靖兵凶。且自江至蜀凡万里,光灵远扬,惠爱旁孚,其勋德固宜与祀,典为无穷也。庙未有记,乡之父老陈惠、陈穰,砻石求予记其事,遂为作迎享送神诗,俾祀而歌之诗曰:

双溪合兮溶溶,庙孤峙兮东峯。水秀兮山雄据,异气兮神所钟。霍口微兮贼刃红,张义胆兮戕其躬。飞精英兮蚕丛, 搴大旗兮云中。月晕拆兮息群凶, 日光悬兮照孤忠。役潜蛟兮年无凶,驱厉鬼兮翺祥风。神之福兮龎以鸿,神之祀兮宜无穷。

泰定丙寅正月望郡人胡炳文记并书。

  彭姓起源

  彭姓何来

  1、为祝融之后,以国为氏。相传陆终为古祝融之后,生有六子,三曰彭祖帝尧封彭祖于彭(今江苏徐州市),为大彭氏国。大彭氏国于商朝被灭后,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彭氏。彭祖原姓篯名铿。据说他年轻时做了一碗野鸡肉羹献给上帝,上帝吃得高兴,就赐他长寿。他经历夏商两代,活了八百多岁,所以人们称他彭祖。商朝时,商王派人向他讨教长寿的秘诀,他却回答说:我幼年时父母双亡,从小就身体不好。长大后,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一百多年。我从年轻时到现在,已经死了四十九个妻子,失去了五十四个儿子,经历的人生忧患实在太多,精神上大受影响。象我这样的人,本来就先天不足,后天又保养不好,所以现在身体弄得如此干瘦枯槁,恐怕快要不久于人世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延年益寿的方法呢?说完就长叹一声,飘然而去。

  2、祝融之后有八姓己、董、彭、秃、妘、斟、曹、芊。周灭之。彭为八姓之一。大彭国一直延续至商代,被灭以后,其庶子不以原国名彭命姓,彭姓就是彭祖的后代。 又据《晋书》载:安定胡水有彭氏。《姓氏考略》载:西羌、南蛮皆有彭氏。均出自少数民族。

  彭姓分布

  春秋时彭氏已向西、向南迁徙。此后至晋代,由于战乱及官职周迁等原因,彭氏又有播迁于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者。唐玄宗时,为避安史之乱,彭构云迁居彭州宜春(今属江西)。彭构云5世孙彭玕居于庐陵吉水之山口村,其子孙分布于今吉安市、吉安县、永丰县、吉水县、峡江县、安福县、永新县、泰和县。彭玕6世孙彭嗣元迁居分宜县。彭嗣元8世孙彭跃次子彭延年定居于广东揭阳之浦口村,是为彭氏入粤始祖,后分出漳州、泉州等支派。其中彭延年第三子彭锐的裔孙彭君达于明朝迁入广东梅州,是为梅州彭氏始祖。自清代开始,闽、粤彭氏有部分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迁徙至东南亚及欧美。

  彭姓家谱

  江苏:云阳东门基庄彭氏重修族谱六卷、溧阳南门彭氏宗谱四十六卷、彭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彭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怀玉彭氏宗谱二卷、彭氏宗谱二卷、三门亭彭氏宗谱二卷、彭氏宗谱

  安徽:彭氏宗谱十一卷、潜山述信堂彭氏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西:南昌彭氏族谱十卷首一卷、萍乡竹溪彭氏四甲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奉新彭蔡十三修族谱不分卷

  湖北:武昌葛仙镇彭氏宗谱二卷首六卷、彭氏宗谱七卷、彭氏宗谱不分卷

  湖南:长沙青山彭氏会宗谱不分卷、宁邑彭氏族谱六卷、湾头彭氏四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大冲彭氏族谱七卷

  历史名人

  彭越:汉初诸侯王。曾先后在汉高祖刘邦收魏、定梁、灭楚的战事中建立奇功,后来被封为梁王。他与当时的韩信、英布被称为三王。

  彭莹玉:元末红巾军领袖徐寿辉部将领。

  彭绍升:学者,曾用禅学的精神解释儒书,企图调和儒、佛两家的思想。著有《二林居集》。

  彭德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彭孙贻::清诗画家,与同邑吴仲木同为名流,称武原二仲。

据元代欧阳玄《圭斋文集》卷七《彭氏族普序》的记载,彭玕有“子十一人,皆检校、太傅、太保、六曹尚书、诸镇剌史。孙二十七人,相继登进士第,为显宦。”一些彭姓家谱中还认为其第五子彭彦昭于唐昭宗时任工部尚书兼检校驾部郎中、静江军节度使。

虽然正史中并没有彭玕子孙的确切记载,但在《资治通鉴》中可以找到涉及彭玕女儿的史料如下:

第二百六十七卷后梁纪二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三年(己巳,909年)

玕帅众数千人奔楚,楚王殷表玕为郴州刺史,为子希范娶其女。

第二百八十一卷后晋纪二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天福三年(戊戌,938年)

冬,十月,楚顺贤夫人彭氏卒。彭夫人貌陋而治家有法,楚王希范惮之;既卒,希范始纵声色,为长夜之饮,内外无别。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顺贤夫人死后刚满一年也即公元939年10月,她的堂弟彭彦晞(彭瑊之子)就发动叛乱,企图与楚王马希范分庭抗礼,半年后双方言和,立“溪州铜柱”为誓,也由此以法律形式“奠定了湘渝鄂黔毗邻地区少数民族土司制度的基础” 。

彭玕死后,其子彭彦昭遵亡父遣嘱,将其遗骸运回江西,葬于今吉水县白水镇洪桥村楂林桥哈(即X767公路冠下段北侧约600米处)。一九九二年十月,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四省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内外彭氏后裔,曾捐款对基莹进行修复。吉水县人民政府已将彭玕墓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姓何来

1、为祝融之后,以国为氏。相传陆终为古祝融之后,生有六子,三曰彭祖帝尧封彭祖于彭(今江苏徐州市),为大彭氏国。大彭氏国于商朝被灭后,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彭氏。彭祖原姓篯名铿。据说他年轻时做了一碗野鸡肉羹献给上帝,上帝吃得高兴,就赐他长寿。他经历夏商两代,活了八百多岁,所以人们称他彭祖。商朝时,商王派人向他讨教长寿的秘诀,他却回答说:我幼年时父母双亡,从小就身体不好。长大后,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一百多年。我从年轻时到现在,已经死了四十九个妻子,失去了五十四个儿子,经历的人生忧患实在太多,精神上大受影响。象我这样的人,本来就先天不足,后天又保养不好,所以现在身体弄得如此干瘦枯槁,恐怕快要不久于人世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延年益寿的方法呢?说完就长叹一声,飘然而去。

2、祝融之后有八姓己、董、彭、秃、妘、斟、曹、芊。周灭之。彭为八姓之一。大彭国一直延续至商代,被灭以后,其庶子不以原国名彭命姓,彭姓就是彭祖的后代。 又据《晋书》载:安定胡水有彭氏。《姓氏考略》载:西羌、南蛮皆有彭氏。均出自少数民族。

彭姓分布

春秋时彭氏已向西、向南迁徙。此后至晋代,由于战乱及官职周迁等原因,彭氏又有播迁于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者。唐玄宗时,为避安史之乱,彭构云迁居彭州宜春(今属江西)。彭构云5世孙彭玕居于庐陵吉水之山口村,其子孙分布于今吉安市、吉安县、永丰县、吉水县、峡江县、安福县、永新县、泰和县。彭玕6世孙彭嗣元迁居分宜县。彭嗣元8世孙彭跃次子彭延年定居于广东揭阳之浦口村,是为彭氏入粤始祖,后分出漳州、泉州等支派。其中彭延年第三子彭锐的裔孙彭君达于明朝迁入广东梅州,是为梅州彭氏始祖。自清代开始,闽、粤彭氏有部分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迁徙至东南亚及欧美。

彭姓家谱

江苏:云阳东门基庄彭氏重修族谱六卷、溧阳南门彭氏宗谱四十六卷、彭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彭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怀玉彭氏宗谱二卷、彭氏宗谱二卷、三门亭彭氏宗谱二卷、彭氏宗谱

安徽:彭氏宗谱十一卷、潜山述信堂彭氏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西:南昌彭氏族谱十卷首一卷、萍乡竹溪彭氏四甲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奉新彭蔡十三修族谱不分卷

湖北:武昌葛仙镇彭氏宗谱二卷首六卷、彭氏宗谱七卷、彭氏宗谱不分卷

湖南:长沙青山彭氏会宗谱不分卷、宁邑彭氏族谱六卷、湾头彭氏四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大冲彭氏族谱七卷

历史名人

彭越:汉初诸侯王。曾先后在汉高祖刘邦收魏、定梁、灭楚的战事中建立奇功,后来被封为梁王。他与当时的韩信、英布被称为三王。

彭莹玉:元末红巾军领袖徐寿辉部将领。

彭绍升:学者,曾用禅学的精神解释儒书,企图调和儒、佛两家的思想。著有《二林居集》。

彭德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彭孙贻::清诗画家,与同邑吴仲木同为名流,称武原二仲。

你应该先说清楚你家的祖籍地,以及你家对祖上有怎样的历史传说,这样才有线索帮你找。现在你什么都不说,就说姓彭,那真是很难说。因为满族取彭姓的也不在少数。只能碰运气瞎猜。

如果你家是辽宁葫芦岛围屏乡新立屯的满族彭姓,沈阳兴隆堡镇古车营的满族彭姓,辽阳灯塔柳河乡的满族彭姓,或者是北京怀柔汤河乡的满族彭姓,那么都是一家,老姓为董鄂氏。

董鄂氏祖籍长白山五道沟,明朝中期迁居于董鄂河,也就是今天辽宁省宽甸县以北,始祖名叫“克尔克启”,相传他与明末建州名酋王秃棠是族亲。克尔克启生一子名“额勒吉”曾是建州董鄂部部长。额勒吉生有五子,长子“图穆珠录”继任董鄂部长,四子就是后金名臣“何和礼”,图穆珠录死后何和礼继任部长。1588年董鄂部因马市不通而与明朝廷决裂,年仅27岁的何和礼率部投奔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封何和礼为一等昂邦章京,并招为额父将长女东果格格嫁给他,天聪年间被编入满洲镶黄旗。何和礼长子“赫索图”又娶了努尔哈赤之子代善的女儿,封三等助国公。赫索图生三子何尔本、哲尔本、苏布底均世袭一等伯。哲尔本生一子“古尔阁图”1650年被顺治帝封为三等助国公,古尔阁图有汉名即“彭春”,后来他因雅克萨之战立战功被康熙帝加封太子太保,出任蒙古正红旗副都统。

彭春病逝于康熙38年,即1699年,康熙帝特发唁函以示哀悼。董鄂家族的后人为纪念他而专门将彭字作为家族汉姓之一。

葫芦岛围屏乡新立屯一支是董鄂家族第8代,彭春的侄孙辈后人,隶属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乾隆12年被派往当地担任运务督办。后世有的姓董,有的姓彭。散居于围屏乡新立屯、大寨乡兴旺屯等地。

沈阳兴隆堡镇古车营一支与葫芦岛围屏乡相同,大约也是在乾隆年间分出去的,转任于盛京内务府的,也属镶黄旗。

辽阳灯塔柳河乡的彭姓后人是彭春的直系后裔,雍正6年奉命从北京调驻辽阳,属正红旗。后世子孙散居八家子、张台子、黑山屯等地。有的姓董,有的姓彭,有的姓许。

北京怀柔汤河乡一支是彭春之弟彭连的后裔,清康熙年间调任驻防的。

《满族董鄂彭氏家谱》现有两份,一份在北京怀柔汤河乡,另一份在辽阳灯塔柳河乡。副本北京怀柔汤河乡一份现存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辽阳灯塔柳河乡现存辽宁省历史档案馆。

家谱泛字:纪智维国盈、德正大光明、兴玉传世广

我的认为在湖南省石门县,周、杨是土家族的姓氏,而且是大姓氏。邱姓有可能是土家族姓氏。

附:

湖南常德太青山(乡)杨氏居民源流的推测

我是杨氏子孙,祖籍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去年清明我们举家回乡祭祖,偶尔和长辈谈起当地杨氏族人源流,我对有些提法存在疑问,最近上网搜集资料求索,略有收获,于是尝试猜想湖南常德澧县太青山(乡)部分杨氏族人源流。

一、洪武年间江西填湖广 —祖辈口口相传的氏族源流

湖南很多杨氏人称自己的祖先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到湖南的,有的甚至很明确地指出从江西居吉安府吉水县东安乡杨家庄出发迁来的。湖南常德澧县太青山(乡)部分杨氏族人的近代祖先口口相传的说法和上述情况一致,当地的杨氏是从江西迁过来的,在迁到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前,那里只有少数人家。

但从以下因素分析,我认为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杨姓其源流或许不单一来源江西,其主流是土家杨氏。1、江西填湖广的移民大多选择两湖平原肥沃的荒芜土地上定居,深入湘北山区的人数不多;2、常德澧县太青山(乡)与土家族聚居地接壤;3、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居民使用西南官话,语言、民俗遗存与土家族相近却与江西迥异;4、武陵山脉原汉族改土家族杨氏的传承时间长且范围覆盖常德澧县太青山(乡);5、血型分布特点与江西接近但同时也与土家族接近。从上述种种因素分析,我认为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杨姓的源流或许不单一来源江西,其主流是土家族杨氏。

二、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深入湘北的人数少。

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移民在两湖的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湖南北部的家族中,江西移民占60%左右,中部有80%强,而西部只有41%。常德位于湖南北部,以此推算移民约占60%,而移民多选择在两湖平原肥沃的荒芜土地上定居,选择在常德西北部的山区落户的移民,估计不会超过40%。

三、与土家族聚居地相连

土家族居住地在湘、鄂、渝、黔比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接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

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地处武陵山脉东北部,如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与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连线,这个三角区域正是我国土家族最密集的土家族聚居地。常德澧县太青山(乡)临近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松滋市多个土家族乡,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与湖南石门县子良乡,湖南石门县太平镇两个土家族人口较多的乡镇接壤(太平镇土家族人口在60%以上)。

四、语言、民俗保留大量土家族遗存,却没有明显的江西遗存。

1、语言与赣方言迥异。

常德北部的方言是西南官话属北方语系,与赣方言完全不属于一个语系。

大多数土家族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少数偏远聚居地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使用西南官话的分布区域几乎涵盖所有土家族人聚居地。

2、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民俗保留着土家族的遗存。

①从我父亲保存的珍贵照片看在上世纪60年代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居民还穿着具有土家族民族特点的服饰。

②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老房子建有火塘(部分地区称火坑),具有土家人火塘的特点。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深秋、冬天和初春火塘里的火种保持至少半年。在我脑海里还残存着70年代父亲带我回乡探亲,冬天围塘烧水、取暖的儿时记忆。直至今天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居民还用火塘烧水、做饭。

③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直至现在常德澧县太青山(乡)丧葬仍由道士主持,仪式繁复。

五、武陵山脉杨氏的传承

1、 “七字杨”(再正通光昌胜秀)是当今全国杨姓各世系中最大支派。

杨姓是汉族改土家族的,是现今当地土家族的八大姓之一。杨氏八十二世:杨再思,唐未、五代时期“飞山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湖南靖州人。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农历六月初六日,卒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农历十月二十六日,寿88岁,葬于贵州省黎平县长岭岗。亲立“再正通光昌胜秀”杨氏字辈,为天下“七字杨”的共同祖先,其后裔遍布世界,是当今全国杨姓各世系中最大支派,“靖州杨氏”始祖。生十子,政隆、政韬、政修、政约、政款、政绾、政岩、政嵩、政权、政钦(俭)。

八十三世:杨政韬,思公次子,字怀玉,镇胡耳,授武功大夫。系黔东、湘西、渝南“土家族杨氏”始祖。生四子,通声、通威、通盛、通温。

在土家族杨姓的神龛上标了宗族源流:“四知遗训自关西,七字流芳由宋北”,字背排列是“再正通光昌胜秀”。是杨再兴的后裔,祖上是赫赫有名的杨家将杨业,再往上是隋朝的开国杨氏帝王家系。土家杨氏的辈分和山东曹州(曹县)杨氏、山西代州、陕西华阴、神木杨氏的族谱可以序上。

2、“七字杨”杨氏祖先的历史记载

由于杨再思的事迹没有载入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人们对“七字杨”祖先杨再思的史实和族别争论较多。杨再思的事迹宋史有记载,历史确实有杨再思其人。《资治通鉴》描述:“承磊族人杨再兴(疑为杨再思之误)以其地附于楚。”十峒首领"最早的出处在《宋史•诚徽州传》:“诚徽州,唐溪洞州。宋初,杨氏居之,号十峒首领,以其族姓散掌州峒。”。关于杨再思的族别,有说是汉族的、有说是侗族的,这些说法不影响湘川黔边杨氏融入土家族的事实。

秀山杨氏的老祖宗们为了“赶苗拓业”来到秀山,在1984年恢复民族成分时,秀山杨氏均为土家族。方志记载: 淳佑十二年(1252年).今属四川的平茶、邑梅.石耶诸洞内讧,杨通晟(杨再思九世孙)奉诏率诸子平定后遂有其地,世为土长。

至今分布在湘、黔、川、鄂、桂、豫等七省市十一个地区七十余个县(市)杨姓同属于始祖杨再思的后裔。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地处武陵山脉东北边缘,杨再思的后裔后裔聚居地覆盖了太青山(乡)全境,据此推断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杨姓或是杨再思的后裔。

2、太青山(乡)杨姓的班辈排行或与土家族相关。

从民族融合的情况看。杨氏迁入秀山之前,这一带已有了以土家先民为主的一些民族居住。杨氏的南北面分别是田氏土司和冉氏土司长期统治的范围。杨氏进入这一区域后,朝廷授命冉氏土司节制邑梅、石耶、平茶、地坝4个杨氏长官司,而田氏土司则节制省溪的杨氏长官司和提溪长官司等小土司。因此,杨氏统治的这一区域,其上受制于土家族的冉、田二姓大土司,其下又统治着众多的土家臣民,作为来源于侗人的杨氏,自不能不顺应时势,变服从俗而治之。经年积月,这支侗人自然便融入到土家人当中。这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民族关系中常见的一种规律。

父亲说,太青山(乡)杨姓有3支,我们这支班辈是:“一站子登顺,永远正太兴,君明开美景,万方佩朝廷,华国文章大,福禄自天生”。其中顺、正、华、国、文、章等多字与土家族班辈相关。

4、杨幺族人或是常德北部山区居民

杨姓族人很少提及南宋初年活跃在常德地区的农民起义首领杨幺,而这位义军首领极有可能与世居在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杨氏有血脉关系。义军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纲领道把农民起义推到了一个新高峰。几百年来杨幺被诬为勾结北齐的奸贼、被诬为匪,其实不然,看了下述括号内史书记载的文字,您应该清楚杨幺是有民族气节、有抱负的英雄,杨氏应以此为荣。(李成命辩士说杨幺,协力略地,以倾宋室。杨幺骂曰:“吾之所以倔起于阡陌,盖欲内涤瑕秽,外歼丑虏,此心耿耿,神人共知。李成逆赋,屈膝虏延,虔刘蒸民,吾切齿久矣!汝速归,毋污吾刃”。)南宋初年在洞庭湖、澧水、沅江、资水流域转战的杨幺族人极可能在以后历次战祸中迁到湘北山区避祸。

六、土家族的血型。

湖南血型分布特点与江西很接近,一方面印证了明未清初的江西迁湖南的史实,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湖南的A型血比例要比江西高约2%,我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或许源自土家族。有资料显示在湖南的重要少数民族土家族,其A型血占:37%。

七、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姓氏多见于土家族。

太青山(乡)的姓氏有杨、张、陈、田、李,这些姓氏既是汉族常见的姓氏,也是土家族常见的姓氏。

八、相当部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杨氏先民极可能虽然经战乱,但是从来不曾离开故土。

逃避战乱是人们离开故土的主要原因。我国有史以来近代历经最大战乱莫过于造成3500多万中国人伤亡的日本侵华战争了,我父亲、母亲的家乡都曾经经历这场兵祸。

发生于1943年11月至12月的常德会战是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在常德的战事是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战事之一,中日军队对常德的争夺一直打到1945年。大部分老百姓以逃难的方式逃避战争。据我父亲回忆日本侵华战争也波及到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当时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山高林密,常有豺狼甚至老虎出没,日本兵前来扫荡,当地人只要离开村寨逃入山林,日本兵就不敢轻易进入。据当过军人的父亲回忆,日本兵抓了自己家里的猪,当场屠宰杀了吃后,有两名村民以为日本兵退去,就下山那些猪下水吃,结果被两名殿后日本兵发现,点射打死了两名村民。日军撤退以后,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居民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村寨。单兵作战了能力高、灭绝人性的日本军队尚不能赶尽杀绝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居民。在冷兵器时代的洪武皇帝军队更不可能赶尽杀绝那些世居世居山野,没有犯上作乱的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居民。

母亲的家乡也曾经经历日本侵华战争的兵祸,外公赴缅甸作战,虽然外婆带领一家人从广东台山逃难到韶关,战后辗转到了广州,但是广东台山的很多居民一直在台山经历着战祸,从未离开过。

故土难离、生生不息,可以推断千百年来生活在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相当部分杨氏原住民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故乡,他们与迁入者共同壮大杨氏家族。

九、改土归流的影响

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杨氏的字辈谱众多,有的一条村竟存在3种以上不同的字辈谱。相当部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杨氏的字辈谱可上溯300多年的清朝康雍乾盛世。清朝雍正年间全国广泛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雍正9年已基本实现废除了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可能推动了土家族杨氏族人的汉化步伐,加速提高其汉文化水平,土家族杨氏文人群体因此壮大,纷纷开始自主编写字辈谱。

十、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杨氏源流的猜想

以上的资料说明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杨氏源流极有可能主要来源于祖先为汉族的土家族杨氏。根据上述情况,我尝试猜想常德澧县太青山(乡)部分杨姓氏族源流如下:

1、江西填湖广

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到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移民可能不多,江西填湖广不可能是这一地区的单一杨氏源流,甚至不可能是主流。

2、土家杨姓原住民

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土家族杨姓估计是这一地区杨姓氏族构成的主体。

3、湖区杨姓氏族迁移

相当部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湖区杨姓氏族,为躲避战祸,向山区迁移,与当地土家族杨姓氏族、江西填湖广的杨姓氏族融合。大部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湖区的居民使用西南官话,他们可能为躲避历代战祸(包括洪武年间的战祸),从湖区就近迁入常德澧县太青山(乡)。

我认为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杨氏源流来自当地土家族杨姓原住民、常德北部湖区杨姓氏族、江西迁入杨姓氏族。这些杨姓族人融合构成了现代该地区杨姓氏族的主体。

十一、部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杨氏源流误判的推测。

从江西迁入杨姓不可能是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杨姓单一源流。推测常德澧县太青山(乡)部分杨姓氏族误会源自江西吉安的原由如下:

1、从常德北部湖区迁入山区的杨姓氏族,可能集中在江西填湖广时期迁入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由于有江西填湖广的史实支持,这部分从常德北部湖区迁入的移民极有可能让后人误会为是在同时期从江西出发迁入湖广的移民。

2、明朝时期江西吉安籍宰相较多(包括杨士奇、杨廷和等),在明清两朝,人们很可能以祖籍江西吉安(宰相故里)为荣,不排除部分源流模糊的杨姓氏族移民(包括已融入汉族,自称为汉人的土家族杨姓氏族)推断自己源自江西吉安的可能。

从我儿子算起,我们家已经离开祖籍地3代了,我们的乡情、血缘正在不可避免地被稀释。在物理距离上,我们离我们的祖籍太青山,已经渐行渐远了。人是不能忘记过去的,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因此我尽可能多地把祖先的历史捡回来,尽管有些我或许捡错了。为挽救一些即将磨灭的记忆(尽管记忆终将消逝),我撰写了此文,算是立此存照吧。

我是一个离开祖籍地的杨姓小字辈,对家族源流确实知之甚少。尽管我本着溯本清源,弄清自己家族源流之心,尽可能在网上搜集客观资料,用心地撰写本文,但缺乏深入调查研究,资料掌握也不全面,本人知识水平相当有限,本文或许存在大量谬误和胡乱猜想的地方,权当抛砖引玉,恳请大家批驳、指正。

以下引用网上资料:

石门县各姓氏共401姓。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姓氏,上万人的有覃、陈、王、唐、向、黄、伍、郑8个姓,千人以上的有吴、文、邓、丁、曾、盛、万、夏、邢、柳10个姓。另外,同姓不同民族的主要有:李姓土家族12666人,张姓土家族12418人,田姓土家族3132人,彭姓家族1589人。

族谱是封建社会注重家庭世系的结果和表现之一。族谱本来是记录宗法大家族血缘系统的,但后世无论大家小族,大多修谱。因此,族谱是我国传统家庭文化中一项重要内容。族谱内容是记录本家族世系,从先祖一直到当世人,分辈记录,明确族人间的关系,。在族谱中,全面记载一段时期内一个宗族父系亲属的全部人口姓名,生卒年月日时,所有同姓人,都按辈排列,不分贵贱尊卑,只对显赫人物有专门详细的生平事迹介绍。每部族谱,都有该姓姓氏来源、分支繁衍、世代迁徙的历史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考察价值。

对上述引用的两段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姓氏的描述我存在疑问,我在《2013湖南常德高考享受少数民族优惠加分考生名单公示二》中发现土家族杨姓考生竟多达41位,都可以组成一个班了,周姓也不少,可推测周、杨两个姓氏在湖南省石门县的土家族人口是很多的,应该有近万人,只不过可能由于汉化的原因,周、杨两个姓氏在湖南省石门县的土家族没有占该姓氏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我的认为在湖南省石门县,周、杨是土家族的姓氏,而且是大姓氏。邱姓有可能是土家族姓氏。

彭王的彭姓藩王

历史名词,一指彭姓藩王。历史上较为著名且为正史所记载的彭姓藩王有:西汉的梁王彭越、东汉的燕王彭宠、北齐的陈留王彭乐。此外根据地方文...
点击下载
上一篇:杨家字辈顺序下一篇:三国孙坚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