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英国皇室成员家谱(有关温莎王朝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3浏览:1收藏

谁有英国皇室成员家谱(有关温莎王朝的),第1张

温莎王朝

1,爱德华七世,阿尔伯特·爱德华·维丁,阿尔伯特·爱德华·冯·萨克森·科堡-哥达 娶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公主(亚历山德拉的姐姐德格玛公主嫁给沙皇亚历山大三世) 长子阿尔伯特·维克托·爱德华,克拉伦斯公爵 次子乔治·弗雷德里克·恩斯特·阿尔伯特(乔治五世),嘉德骑士,基拉尼男爵,因弗内斯伯爵,约克公爵,海峡群岛领主,加里克伯爵, 康沃尔公爵,罗特塞公爵,威尔士亲王 长女路易丝大公主,嫁达法伊夫公爵 次女维多利亚 三女毛德,嫁挪威国王哈康七世 三子约翰,癫痫早夭

2,乔治五世 娶特克家族的玛丽(特克家族亦为德国血统的英国贵族,出自符滕堡王国,1871年封为英国的特克公爵) 长子爱德华·阿尔伯特·克里斯蒂安·乔治·安德鲁·帕特里克·大卫(好罗嗦的名字,囊括了祖父、外祖父(丹麦国王)、父亲的名字以及 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的守护神)(爱德华八世) 次子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乔治(乔治六世),嘉德骑士,基拉尼男爵,因弗内斯伯爵,约克公爵 长女玛丽大公主 三子亨利,格洛斯特公爵 四子乔治,肯特公爵

3,爱德华八世 娶沃利斯·辛普森夫人 无子女,逊位

4,乔治六世 娶鲍斯-莱昂家族的伊丽莎白 长女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伊丽莎白二世) 次女玛格丽特·罗斯

5,伊丽莎白二世 嫁希腊王子菲利普·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松德尔堡-格吕克斯堡(菲利普·蒙巴顿) 长子查尔斯·菲利普·阿瑟·乔治·蒙巴顿-温莎 长女安妮大公主 次子安德鲁,嘉德骑士,基拉尼男爵,因弗内斯伯爵,约克公爵 三子爱德华,威塞克斯伯爵

汉高祖刘邦,

皇后有一个,是吕稚

妃子:有戚姬,薄姬,曹夫人,赵姬

吕稚的孩子是惠帝、鲁元公主

戚姬的孩子是赵王刘如意

薄姬的孩子是汉文帝

赵姬生淮南厉王长

故事:

在汉高祖死了以后,吕后专权,虐杀戚姬。吕后去世之后,家族被“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戚姬是个可怜人,被吕后做成人彘,就是削去四肢。

薄姬是魏王豹的女人,后来魏王豹被杀,薄姬没入战俘,后被高祖宠幸,但是并不得宠

-----------

汉惠帝刘盈

留下记载的只有皇后一人,张氏

张氏无子

这个张氏是汉惠帝姐姐鲁元公主和张敖的女儿,是汉惠帝的外甥女。两人基本算是**。

-----------

汉文帝

皇后:窦皇后

窦皇后生汉景帝,馆陶长公主刘嫖,梁孝王刘武

故事:

寻亲的故事:窦氏少时家贫,弟弟窦广国(字少君)被人卖了为仆,后来听说窦氏为后,又和自己的姐姐同乡,故而上书自认。姐弟得以团圆。感觉挺玄乎的一个事情。

信任黄老:文帝死后,窦氏为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

-----------

汉景帝

皇后:薄皇后,王皇后;

妃子:栗姬,程姬,贾夫人,唐姬,王夫人

薄皇后是汉景帝奶奶薄姬的亲戚,无子无宠。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废。

王皇后是汉武帝的母亲,

栗姬是废太子刘荣的母亲

故事:金屋藏娇和太子之位

一开始的时候,栗姬得宠,她的儿子刘荣被封为太子。但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想巴解自己的弟弟,就给景帝送了不少妃子。这让栗姬非常不满。而馆陶长公主刘嫖又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栗姬不答应。两人结下怨恨。刘嫖转而向当时的王夫人后来的王皇后示好,在汉景帝的面前表扬王夫人的儿子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嫖又和王夫人结姻,当时的小孩子刘彻说出了:“当做金屋以储阿娇。”的话。

-----------

汉武帝

皇后:陈皇后,卫皇后

妃子:钩弋夫人即赵婕妤,王夫人,李姬,李夫人

陈皇后,就是刘嫖的女儿。

卫皇后,卫子夫。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家人。生戾太子刘据

李夫人,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

钩弋夫人,姓赵,因为居钩弋宫,称为钩弋夫人。生汉昭帝

故事

长门宫的哀怨:陈皇后仗着自己是刘彻登上皇位的重要助力,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后来因为巫蛊祠祭祝诅事发被废,居长门宫。后来化大价钱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试图感动武帝。无用,数年后,死。

卫氏的辉煌:卫子夫受宠之后,其兄卫长君、弟卫青均见用。元朔元年生男据,被立为后。卫青以外戚得宠重用,击匈奴有功,封长平侯,并娶原来的女主人,平阳公主为妻。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亦以军功为冠军侯,至大司马票骑将军。

刘据的叛乱:卫后立三十八年,遭巫蛊事起,江充为奸,太子惧不能自明,遂与皇后共诛充,发兵,兵败,太子亡走。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卫氏悉灭。

“倾国倾城”和“姗姗来迟” 的李夫人:汉宫中有位李姓乐师,善诗词歌赋,尤以音律见长。一日,他在殿上赋诗奏乐给武帝听:“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帝听完为之一振:世上难道真有此倾国倾城的尤物?乐师退下后,有好事者奏明武帝:乐师所指乃其妹妹。取之,果然有倾国倾城之貌。武帝其后虽没有“从此君王不早朝”,但李夫人也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可好景不长,李夫人身染重病。武帝命太医抓紧治病,并时常探望,这李夫人也怪:每次武帝去探望时,她总以被蒙脸。开始武帝并未在意,但眼见病入膏肓,武帝强烈要求见她的面容,和以前吃“蒙面羹”一样,“帝怒,拂袖而去”。旁边的侍女问夫人这是何苦?皇帝要看你一眼都不行。李夫人说,我之所以得到武帝宠幸是因为我漂亮,现在病的快要死了,已是容貌枯槁,此时若是让皇帝见到,吓着他不说,他还会忘了我以前漂亮的容貌,以后再也不会想我了;反过来,他只会对我更加思念,也会好好对待我的家人。 不久,武帝加封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李夫人死后,武帝下令她所住宫殿照生前一样摆设,宫女所需用度也照常。武帝经常来此吊念。有吕姓方士说他有办法招来夫人的魂魄,让武帝看到李夫人,条件是武帝只能看,不能说话。隔着一层白幔,武帝等了很长时间,才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在幔上晃动,举手投足一如李夫人生前,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扶不起来的贰师将军:李广利被封为“贰师将军”。不过,这个李广利可没有同为外戚的卫青那两下子(这时候卫青早死了),不论是打匈奴,还是征西域,他带出去的兵,10个里头能回来2个都算多的了,不过,还好,尽管人员损失很大,每一仗还是勉勉强强都算赢了。

没当上太后的钩弋夫人:太始三年(前94年),钩弋夫人生子,取名弗陵,武帝视为掌上明珠。常对人夸耀:“弗陵类我”。遂萌废立太子之意。 武帝带钩弋夫人移居甘泉官,召画工画周公负成王图,向群臣表明了要立弗陵为太子的意图,又担心因“主少母壮”重蹈吕后覆辙;便以“屡件圣意”为由,把钩弋夫人囚禁于云阳宫。后元元年(前88年) 钩弋夫人忧困而死,葬于甘泉南。

-----------

汉昭帝

皇后:上官氏

上官皇后,祖父上官桀是汉昭帝的托孤大臣,外公是另一个托孤大臣霍光。昭帝始立,年八岁。立为皇后,年甫六岁。

一直到汉宣帝时期才去世,年五十二。是一个在宫里面呆了一辈子的可怜女人。

-----------

汉宣帝

皇后:许皇后,霍皇后,王皇后;

妃子:张婕妤,卫婕妤,公孙婕妤,戎婕妤

许皇后平君,元帝母也。与汉宣帝识于贫贱之时。

霍皇后成君,霍光的女儿。以父权势入宫

王皇后,依靠着谨慎才当上皇后,其父是汉宣帝的旧友。

故事:

微时故剑:许皇后的父亲许广汉是汉武帝时昌邑王郎中,有罪被阉为太监。广汉之女平君在宣帝微贱之时嫁给宣帝,夫妻二人感情极好。宣帝登基后,立许平君为婕妤。后来议立皇后的时候,众大臣推荐在汉宣帝等级过程中立下极大功勋的霍光的孙女,汉宣帝不同意下诏说:“我要找我贫贱之时的那把宝剑”,以此预示自己的选择。于是众臣上书立许婕妤为皇后。

许后之死:霍光的夫人想立自己的女儿为后,对于许后十分不满。后许后因怀孕身体不适,霍夫人就趁机排自己的亲信,女医生淳于衍趁医治的时候下毒把许皇后毒死。霍光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利用权势把事情隐瞒了下来。同时把自己的女儿成君立为皇后,这就是霍皇后。

霍氏的灭亡:在许平君死后三年,也就是霍皇后得立之后三年,霍光去世。此时得太子是许皇后的儿子,霍显想让自己的外孙为太子,就让霍皇后把太子毒死,没有成功。后毒杀许后事泄,霍氏家族谋反,失败,霍皇后也因此被废。

谨慎王皇后:王皇后的父亲王奉光,是汉宣帝没登基前的老朋友。奉光女儿在几次嫁人之前,夫家都死掉。后来宣帝继位,王氏入宫为婕妤,得宠,但是没有儿子。后来汉宣帝想给许皇后的儿子找个谨慎无子的后妈,王氏入选,得立为皇后,但是自从为后之后,汉宣帝就不宠幸于她了。。一直到汉成帝的时候,汉宣王皇后才去世,由于汉成帝的母亲也姓王,就称汉宣王皇后为邛成太后(父奉光为邛成侯)。

-----------

汉元帝

皇后:王皇后;傅昭仪,冯婕妤

王皇后:王政君,王莽的姑姑,汉成帝的母亲。

十侯五大司马:王家在汉朝外戚当中盛极一时,共有十侯,分别是王政君的同母哥哥王凤,同母弟弟王崇,五个同父弟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堂弟王音,侄子王莽,外甥淳于长。其中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先后任大司马,执掌朝政。在汉成帝和汉哀帝早期以及整个汉平帝时期,王氏都是代主执政的身份,最后由王莽篡权。

拦惊熊:汉元帝去观看斗兽表演,后宫美女都陪坐在他旁边。意外事件就在这时候发生了,熊突然从圈里跑出来,攀着栏干要冲上观众席,“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这里特别提到了傅昭仪,在以后这可是个关系冯昭仪性命的人物。面对突发事件,冯婕妤(当时还不是昭仪)也不知是本能反应还是有所考虑,反正她就在那几秒钟之内做出了惊人的举动,直接上前站在了熊和皇帝中间,为左右武士格杀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事后,皇帝问她:“面对这种事,人之常情是惊慌失措,你怎么敢上前挡熊呢?”冯婕妤坦然对答:“这些猛兽一般扑倒一个人就会停下,我挡在中间,熊就不会冲着陛下去了,为了陛下,我愿意做出牺牲。”元帝颇为感慨,对这位小女子加倍敬重,傅昭仪等人很惭愧。 也就和冯婕妤结下仇恨。后来傅昭仪当上了太后(当时有四位太后,哀帝的母亲、祖母,成帝的母亲,成帝的赵皇后)。“当熊”的事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傅老太太心上的阴影一直没有消除。偏巧有人诬陷中山太后(就是那位当熊的冯女士)诅咒皇帝和傅太后,傅老太太可算找到了收拾冯老太太(都已经不是当年的美女了)的机会,经过一番番审讯,整死不少人,也没弄出个所以然。后来,傅太后派人去责问冯太后:“熊上殿的时候你表现得何其勇敢啊!今天怎么害怕了?”冯老太太立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是傅昭仪报复的时候到了,于是饮药自杀。

-----------

汉成帝

皇后:许皇后,赵皇后;班婕妤,卫婕妤,赵婕妤

许皇后是汉宣许皇后的亲属。

赵皇后,就是著名的赵飞燕,无子。

班婕妤,

卫婕妤,班婕妤的侍者

许皇后在得立之后,并没有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自己的父亲很快被王凤架空。许后先后生过一男一女,但是都夭折了。后来因为许后的用度过于奢华,为汉成帝不喜。又因为有媚道祝诅后宫之事,被废。

贤惠的班婕妤:班婕妤以贤惠之名得闻于历史,曾数次劝谏汉成帝不合礼仪之举。曾经把自己得侍女进献给汉成帝,就是卫婕妤。后来赵氏姐妹得宠,班婕妤主动退位,要求侍养太后。得以善终。

无双飞燕:本长安宫人,属阳阿公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汉成帝微服出行的时候,见到了飞燕,召入宫,大幸。妹妹赵合德也被诏入宫中,都被封为婕妤。宠幸冠绝一时。凭借淳于长的努力,封赵飞燕为后。姐妹专宠十余年,无子。而且野史之中多有姐妹二人*乱之语。后姐妹二人因汉成帝暴卒被废,旋被杀。

-----------

汉哀帝

太后:傅太后,丁太后

皇后:傅氏,是傅太后堂弟的女儿,辈份上是汉哀帝的姑姑。

傅丁联合:傅太后是汉元帝的昭仪,生子定陶恭王刘欣;丁太后是刘欣的老婆。哀帝登基之后,就想立自己的奶奶和母亲为太后,但是被当时的大臣阻止。后来走王政君的路子,才尊定陶恭王为恭皇,随即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不久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此时汉宫四个太后:太皇太后王政君,皇太太后傅氏,帝太后丁氏,成帝妻赵飞燕为皇太后。丁氏的母亲是傅氏的妹妹,所以两家联合非常紧密。初入朝之时,傅丁两家联合排挤王氏,当时的大司马王莽因此被迫辞官,退守新都。两家权势大增,总有八侯三大司马,和王氏差不多。后来王莽在哀帝驾崩之后重新得势,就将傅丁两家的所有头衔全部削去,皇后傅氏也被废。

--------------

汉平帝

太后:卫氏

皇后:王氏,王莽的女儿

最惨的外戚:汉平帝是汉宣帝的后代,血缘关系颇远。但是王莽因为想找一个小孩子做傀儡,所以选了他。他的母亲是卫尉卫子豪的女儿,号卫姬。王莽吸取了傅丁专权的教训,下令卫氏宗亲不得进京。拜卫姬为中山孝王后。当时的平帝只有9岁,母子远隔天边,“卫后日夜啼泣,思见帝”。尽管王莽的儿子帮忙,进京之事也依然没有成功。后来王莽篡位,废卫后为庶人。

烈女王氏:王莽在立平帝之后,依然不放心自己,趁着为汉平帝立后的机会,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立为皇后。后王莽篡位,皇后年方18,王莽不欲她守寡,想将她嫁给别人,将她的称呼改为“黄皇室主”。王氏大怒,不肯。后王莽事败,王氏说:“何面目以见汉家!”自焚而死。

您好 北朝北周世系

557孝闵皇帝宇文觉55716116文帝宇文泰第三子,556年十二月,宇文护逼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觉。557年正月,周公宇文觉称天王,代魏武成559世宗明皇帝宇文毓55724427文帝宇文泰之庶长子,557年九月,宇文护废闵帝宇文觉为略阳公,以宇文毓为天王,559年毓称皇帝。560年四月,宇文护使人置毒于糖饼而杀帝保定561高祖武皇帝宇文邕560181936文帝宇文泰第四子,560年四月,晋国公宇文护毒死明帝,立鲁国公邕为帝。577年灭北齐,统一北方。578年六月病死天和566建德572宣政578大成579宣皇帝宇文赟57820222武帝长子以皇太子嗣位。579年传位于太子,自称太上皇,次年病死。生前曾册封五位皇后大象579静皇帝宇文阐579739宣帝长子579年二月,宣帝自称天元皇帝,太子阐即位,以幼冲,以杨坚(宣帝皇后杨氏之父)辅政,进爵隋王。581年二月,杨坚代周称帝,以静帝为介公,周亡。五月,静帝死大定581

1、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范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3、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无所作为的懦弱皇帝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4、唐中宗李显:被毒杀的皇帝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5、唐睿宗李旦: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6、一代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唐玄宗李隆基:因风流而毁了大唐的开元盛世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8、唐肃宗李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

9、唐代宗李豫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

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10、唐德宗李适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

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11、唐顺宗李诵简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12、唐宪宗李纯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

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13、唐穆宗李恒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14、唐敬宗李湛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15、唐文宗李昂

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16、唐武宗李炎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17、唐宣宗李忱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

18、唐懿宗李漼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19、唐僖宗李儇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20、唐昭宗李晔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扩展资料:

以年号称呼的唐朝历史事件:

武德之治、贞观之治(贞观盛世)、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龙朔科案、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天宝战争、天宝之乱(安史之乱)

贞元之盟、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元和中兴、长庆会盟、会昌中兴、会昌灭佛(会昌毁佛、会昌法难)、大中之治(大中暂治)、乾宁越州之战等等。

—唐代君主

—唐代年号

皇家的族谱叫玉牒。

从唐代开始就有了修玉牒的制度。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把纂修玉牒当做国家的重要大事。从唐朝开始发展到宋、元、明、清。而今,清代玉牒是目前我国历史上唯一完整系统保存下来的皇室家谱。

清代玉牒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在内容上有宗室、觉罗之分,一是在文字上有满、汉文之分。清朝初年,局势动荡不安,清廷对于汉官不敢轻信,前期重要文书一般都用满文书写,但是清代玉牒的纂修并未依照此例据。

迎送玉牒的礼仪中,由侍卫前引后护,另有黄盖、龙旗、御仗并奏导迎乐,文武百官盛朝服跪迎、跪送。礼仪结束,一套玉牒送皇史宬尊藏,另一套送宗人府玉牒库暂存,备送盛京。

清代玉牒相关说明

按格式可把玉牒划分为竖格玉牒(也称直格玉牒)和横格玉牒两种。竖格玉牒每页15行竖格,按辈分顺序分别详细记载宗室、觉罗子女的情况。横格玉牒则每册格数不等,有11至18个。通常每横格代表一个辈分,辈分最高者写于卷首第一横格,其子孙后裔依辈分递降。

玉牒所记内容主要包括封爵、授职、生卒年月日时、享年、生母姓氏、妻妾姓氏及岳父姓名、职衔等。皇帝则另加被立为皇太子的年月、即位年月日、谥号、生母姓氏及徽号、后妃晋封等。皇族女子不载入横格玉牒而载入按辈分编修之直格玉牒。

玉牒以满、汉两种文字抄写,现存者用朱墨书写,已死者用黑墨书写。编完后,上呈皇帝审阅钦定。顺治时,准将玉牒抄3份,分别藏入皇史宬、宗人府、礼部。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为抄两份,分别存于皇史宬和盛京敬典阁,其底本则仍装订成帙,存于宗人府。终清一代,共修玉牒27次。后于1921年,溥仪又组织人力做最后一次补修,共纂修过28次。

-玉牒

皇家的族谱叫做皇室世系,它记录了皇室成员的出生、婚姻、死亡等重要信息,是皇室的重要历史资料。皇室世系的历史和意义非常深远,它不仅是皇室的家谱,更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

皇室世系的历史

皇室世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皇室世系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夏朝和商朝时期。在古代,皇帝和皇后的婚姻是政治联姻的重要手段,因此皇室世系也成为了政治的重要工具。在欧洲,皇室世系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室世系的编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方式。在古代,皇室世系主要是由皇帝和皇后的后宫女子编制,后来逐渐演变为由专门的编纂机构负责编制。在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皇室世系的编制也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皇室世系的意义

皇室世系不仅是皇室的家谱,更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它记录了皇室成员的出生、婚姻、死亡等重要信息,是研究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料。同时,皇室世系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国家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如何查阅皇室世系

皇室世系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因此一般不对外公开。但是,如果你有一定的研究需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阅皇室世系:

1到国家档案馆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与皇室世系相关的资料,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

2在线查询相关资料。一些政府机构和学术机构会在网上公开一些与皇室世系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相关信息。

3参考相关书籍。一些历史学家和皇室研究专家会出版相关书籍,可以通过购买或借阅相关书籍来获取相关信息。

谁有英国皇室成员家谱(有关温莎王朝的)

温莎王朝 1,爱德华七世,阿尔伯特·爱德华·维丁,阿尔伯特·爱德华·冯·萨克森·科堡-哥达 娶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公主(亚历山德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