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次庚寅是哪一年,庚寅年是阳年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3浏览:2收藏

岁次庚寅是哪一年,庚寅年是阳年吗,第1张

岁次庚寅是哪一年

(一)

之一次去上村,是1979年冬。那时,我在三门峡市第二中学复读。我家在农村,几次周末回不去时都是和班上同学到他上村的家里过夜。那个年代,上村属城郊村,比较富裕,同学家境也好,住宿宽裕,他们一家人很是关照我。

真正了解上村,缘于虢国。1956年冬,建设三门峡大坝时,文物部门在三门峡上村岭发掘了著名的1052号太子墓,确认了虢国所在地。1990年至199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两座国君墓中出土了很多珍贵的一级文物,有“之一剑”的玉菱铜芯剑、有“缀玉面罩”等……最终确定这是中国发现的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虢国国君及贵族。1990年、1991年度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11月,虢国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至2000年10月,在虢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座遗址博物馆——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从1985年调回三门峡工作以来,我曾上百次到上村看望同学、参观、检查工作、进行调研、观光村容村貌、参加义务劳动……尤其是2001年左右,市里规划黄河湿地公园建设,我有幸参与。可以说我是看着上村由纯农业生产的体,到后乡镇企业的明星村,到土地被渐渐占用征收、村民进城打工做生意、靠房屋出租收入,到黄河公园建成,到村庄,再到新村建成……

真正有想写点有关上村 的念头是2022 年冬季。那时我已退二线,上村又在火热的中。一方面有了空闲时间,为留下记忆我十几次走村串巷、进院入户,拍下了几百张照片;另一方面真心想研究城中村是如何消失的,仔细探索未来的村民是如何融入城市和生活的……

上村是有文化的。上村岭上的虢国,村北的黄河,明朝的刘娘娘,村里的灵山,明万历年间还出过高姓知州……

2022 年东京跆拳道冠军高盼是上村人。她2006年入选三门峡体育运动学校跆拳道队;2022 年入选队;2022 年、2022 年连续跆拳道世界杯团体锦标赛冠军。她所开的陕州传统拉面馆,我从参加工作起整整吃了30余年……

2022 年9月3日下午,我再一次走进上村。到村部找同学刘绍良,未见。通了,他有公差在外。我便一个人又一次参观了灵山。

(二)

上村,位于三门峡市区北侧,南靠市区(现上村已成为市区),北临黄河,属湖滨区会兴街道管辖。湖滨区志记载:上村原名卧龙岗(对于此名的由来, 很是疑惑,也未找到出处),明万历年间村北黄河对岸有茅津渡。因此,远近商贾纷至,游客不断。因明神宗刘昭妃故居,便更名为灵山镇。后来渡口转移到黄河下游的会兴村,遂称之为上村。村落呈蛇盘状,上世纪90年代,面积约三公里,1723口人,村东有昭妃祖墓。 认为,明代之前上村应该为陵山乡,可能与虢君及虢君有关。明《陕县志》:“上村镇,在州(陕州)东十里,即古陵山乡。”清《陕州志》载:陵山,州境东。

据《中国后妃制度研究》、《明史·列传第二·后妃二》、《明季北略·卷二十二》记载:刘昭妃(1556年-1642年),明陕县上村人。明万历年间入选,万历六年(1578年)封为昭妃。刘昭妃性情谨厚,诸王。天启(明熹宗年号)、祟祯(明毅宗年号)年间(约1621年-1642年),在慈宁宫先后为孝和王太后和懿安皇太后掌管玉玺,主管宫中诸事。王太后为信王朱由检选妃周氏,疑其体弱,犹豫不决,刘昭妃进言:“今虽弱,后必长大”。王太后方同意立周氏为信王妃。信王即祟祯帝,立周氏为皇后,尊刘昭妃为太妃,敬如太母。刘昭妃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卒,谥号宣懿康昭。在明史中记载的孝宗的后妃中有:“神宗孝端王皇后,刘昭妃”等。神宗四妃墓中有“葬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李氏(李敬妃)、李顺妃、刘昭妃、周端妃。”的记载。《明代后妃的选择与册立》中也有:“神宗刘昭妃,性谨厚,诸王,于天启祟祯时掌太后玺”的记载。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上村,在明代时叫“河南府陕州上村镇”。现保存的明代三块石碑:万历十年(1582年)十一月十三日皇帝的《制诰》;万历岁次庚寅(1590年)孟夏吉旦,刘娘娘刘应节为他祖父刘钿所立的《皇明戚里明威将军刘公神道碑》;万历岁次岁丁酉(1597年)季春吉旦,由三个为官的陕州人即赐进士弟文林郎工科都给事中郡人赵完璧撰文、赐进士文林郎知山东掖县事郡人卫三省书丹、乡进士任陈留县儒学教谕郡人高天命篆头为她祖父所立的《大明诰赠锦衣卫指挥佥事刘墓表》,都对刘昭妃的身世提供了资料。

《中州人物考》忠节106页有昭妃其弟刘岱的记载:“刘岱,明陕州人,神宗昭妃弟,袭父爵为左都督,从一品。寇陷燕京,岱阖门举火,男女百余口无一存者。”

不管从正史、野史以及的口碑看,刘娘娘德声并举,品性有佳。她一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个时代。尤其在万历的十五年间,没有屈从万历帝及郑贵妃,始终在维护宗法制度,支持朝臣为政,废长立幼。同时完善了宫中婚礼制度,依礼行事,备受尊崇。

在陕州,有关刘娘娘德绩的很多。如诰封小米,减轻生民负担,浩封故里,陕州地区闺女出嫁时采用的凤冠霞披,惩恶除害,诰封皇姨……

据《明史》、《清史》、上村刘氏祖传家谱等史料及考证:刘娘娘系上村其祖上第五世人,故宅在上村“刘家巷”中段,后改为刘家祠堂(战争时毁掉)。明代墓碑及清同治元年(1860年)榴月墓表碑记载:刘娘娘之父刘应节随她进京,三叔父应元、四叔父应秀少亡,家中留下二叔父应试,五叔父应和。其娘家人除居上村外,马家河底村、刘家山村也有分支。

刘昭妃的祖父刘钿,万历年间在上村开旅店,为人忠厚,仗义疏财,注重儿孙教育,后人品德端正。昭妃入选册封后,其父刘应节被封为锦衣卫佥士,祖父赐称号,祖母高氏和母亲马氏被赐为恭人。昭妃弟弟刘岱后,承袭父爵,后又被提升为少保正二品,两赐蟒玉袍。另弟刘化为左都督,亦赐蟒王袍。清《四库》中的河南通志(卷六十一)中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闯王攻陷,崇祯煤山,刘岱率全家百余口,举火。《明季北略·卷二十二》记载:“刘岱,字林岗,河南陕州人,官少傅,左都督夹死。”《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二》记载:“一百零八名后妃中,明神宗刘昭妃,八十六岁。”刘娘娘的具体名字,尚无资料查证。《明宫十六朝演义》说:小名秀华,这是演义,终不可信。

另有资料记载:刘娘娘的始祖刘顺,陕州上村人,配郭氏生子世泰,世泰配韩氏生子三:铿、镐、钿。刘世泰以曾孙岱贵赠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其祖父刘钿,行三。为人多善行讲信义,配高氏生子五,长子即刘娘娘之父刘应节。因上村是古盐道,又有渡口,生意做得好,家道殷实。刘应节生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半农半读,习文学武,娶马氏为妻。刘娘娘为长女,万历五年四月(1577年)被钦差司礼监太监张旁选中进京。同年八月初三日入元辉殿习礼八个月。万历六年三月初三日(1578年),才和十六岁的万历皇帝大婚礼,册封入主“承乾宫”,号曰“昭妃”。

刘应节随娘娘入京十二年后,于万历(1590年)奉命省茔回到故里,为其父母修坟祭祖时树“神道碑”。后因三门峡建市,该碑被加碑楼后移立于上村路口。乾隆《陕州志》记载:“刘昭妃之祖墓在州东上村东去十五里有碑记”。

还有资料《爝火录》记载:“兴让与都督冉悦孔、刘岱,俱夹死。”即“明亡后,刘娘娘嫡弟被李自成农民军”。

刘昭妃长神宗9岁,不太受宠。但她与世无争,静心养性,起居饮食有序,终很长寿。明思宗继位时她已70岁,思宗对她很是敬重。

顺治《陕州志》记载:上村在明朝万历时期,高家还出过一人高天命,万历戊子永宁知州。曾带兵出去打仗,头被割掉,万历皇帝下旨陪金头,葬于会兴山后村龙坡,又名高家坟。墓虽,但墓碑犹存,和刘娘娘的祖碑规制一样,龙头碑帽,只是没有龟驮。道光本《安定县志》记载:“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高天命,河南陕州举人,崇学校,爱编氓,恩威并用,升知州”。安定县志卷八文艺志录他任知县时写过的一首诗:

和畼谷韵

知县 高天命

安定孤悬绝塞隈,层峦叠嶂势崔巍。

登山直跻青霄上,俯视幽谷百尺洄。

巉岩鸟道惊虎豹,山风涧水相轰豗。

阴雨漂摇迨天未,间芟荆棘辟莓苔。

予手拮据予口瘏,那得空山乘兴来。

其人如玉经此地,白驹维系斟琼杯。

嘉寒才动投辖意,俄极烟烽起敌台。

仓皇督戎列剑戟,却道贤王涉猎回。

浮生险易皆前定,一麾西狩谁为推。

堂果建复套策,兵衅永消始快哉。

(三)

2022 年9月6日上午,在调研座谈中从77岁的刘守谦老人、53岁的杨建滨先生、49岁的兀刚茂先生得知,上村的历史上有7座:、关帝、河神、二郎神、娘娘、山神、灵山。目前保存下来的有两座古,应是明末清初所建,一是灵山,村民也叫二郎。一是娘娘。灵山内目前有价值的是内一块嵌入墙内的石碑,清咸丰八年所立。娘娘位于上村刘家巷,过去墙内有一块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立的《重修堂碑记》记载由七名山西籍、信士施银重修,敬,碑文中尚可认清“保雨顺风调”文字。娘娘是刘氏后人建的,在内为刘昭妃塑了像,纪念刘娘娘。

在《一九四九年前赈灾碑文》一文中的清·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梅月谷旦立的由邑庠生高登封撰文、 邑儒士口毓文书丹的《重修堂碑记》中看到:清嘉庆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公元1815年10月23日)山西平陆县发生了68级,震中烈度九度。这次对河南西部地区影响颇大。与震中平陆仅一河之隔的陕州上村受到波及。“村民压毙一百三十余口”。碑中同时记载了时间、情况、村民防震措施,同时讲到刚修葺竣工的建造质量较高的堂也“崩塌破裂,绕崖愈甚”。至今村东头宽30-100米,深10-30米,直通黄河边的上村沟,可能就是那次形成的。

村东头的灵山(二郎),目前尚有较为完整的规模。大门尚存,院内原始石狮、石墩、碑座、经柱尚在。村民认为是二郎。

二郎神,又名郎君神、灌口神、灌口二郎,神保观神、二郎神君、灌口神王,是儒道释三家和古代 尊奉的神邸。俗称二郎、清源君、惠民大帝、尊号清源妙道、灵应王。他俊雅衣黄,力大无穷,无边,有千里神眼,手持三尖两刃刀。其神话有二郎治水、担山赶日、搜山、二郎擒龙、二郎斩蛟等。有安四方,护边锤,解民苦,助中兴之。宋时将二郎神纳入朝廷祀典,后代多有褒封。其生于农历六月二十四,又一说是六月二十六。

二郎神的地位比低的多。我们在查阅资料,走访群众,辨认碑文,又请教了史智民先生后认为:一、上村的地名“卧龙岗”,可能是误传。起因是“刘娘娘生在凤凰台,长在卧龙岗”的。凤凰台在今会兴街道王官西坡坪,村民说卧龙岗就是上村。二、“陵山乡”和“灵山”是两个概念,陵山乡是地名,灵山是名。三、之所以叫二郎,是因为二郎神是水神,上村临黄河,周边又有茅津渡、会兴渡,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尤其明清时期上村拉纤的人多,黄河漕运的纤夫和船工,很多都是上村和会兴人。人们出行祈求行船平安,求、二郎神。对村民来讲二郎神更接地气些。

上村村名还有一说:即黄河渡口上面的村。上村是沙土地,种庄稼靠天,收成不稳定。自古村民多以船业为生,男做纤夫,女从船上背货,靠水吃饭。古时船工风险大,商贾货物损失大,过往盐商与船工便捐款从四川青城山请赵昱水神(赵二郎),塑赵昱像以生命生计,即村民所说的“二郎神”。从前建在黄河码头附近的河神也是镇河之意。

灵山之初应是关帝。灵山内地上尚有一座康熙四年重修堂的石碑。村民所说的爷,即,也即灵山于中的一个冬天被拆除。2004年,湖滨区文化局批文成立灵山风景区。2022 年11月,空相代管灵山。2022 年7月因上村整体,娘娘也迁至灵山。

灵山属三门峡市文物保护单位。三门峡文广新局的资料显示:灵山位于湖滨区会兴镇上村西北部,坐北朝南,为清代建筑。现存戏楼一座,二郎一座,清代碑碣一通。内建筑总长度577米,宽25米,总面积1454米。戏楼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式建筑。两层阁楼式,下层为门洞,上层为戏台,戏台保存完好。时期和现代都有翻修,现仍能使用。戏楼梁架上刻有“二十一年岁次壬申九月戊戌十八日辛亥”字样。门楣上方砖雕缠枝牡丹,缠枝牡丹上方三个砖雕方木斗拱,门楣两侧开两个圆形气窗。二郎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两侧有二房,二郎为清咸丰年间重修建筑,基本框架保留,门窗及部分墙体经过翻修……二郎东侧墙上有碑碣一通,碑铭为:“重修大东崖院墙碑记”,落款:“咸丰岁次著”。

参考资料:

1、《忠诚守信的刘氏家族》 张红兵,中国文物报。

2、《探访上村古》 王旭国,三门峡日报。

3、顺治《陕州志》

4、《河南通志》

5、《明宫十六朝演义》

6、《湖滨区区志》

7、《中州人物考忠节·上卷三》

8、明《陕州志》

9、清《直隶陕州志》

10、《中国历代后妃大观》

11、《豫西水碑钩沉》

(文/图: 尚柏仁 牛占亚 朱家昊 编辑:曹安月)

以上就是与岁次庚寅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灵山的分享。看完庚寅年是阳年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始皇有后人。一共有儿子23人,但是留下姓名的只有四个。分别是扶苏(长子)、公子高、公子将闾、胡亥(秦始皇幼子,第十八子,即秦二世)。

有10个女儿,均无名字。还有一个孙子秦王子婴,扶苏嫡长子、秦始皇的嫡长孙。但史学界关于子婴身世尚有争议。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扩展资料:

一、家族成员:

祖先

1、第35世祖:恶来,商纣王的大臣

2、高祖父:秦惠文王

3、高祖母:宣太后

4、曾祖父:秦昭襄王

5、祖父:秦孝文王

6、亲祖母:夏姬

父母

1、父亲:秦庄襄王子楚(原名异人)

2、母亲:赵姬(说法不一有说吕不韦的舞姬,也有说赵国将门之后)

二、秦始皇: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出生,出生地在当时的邯郸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当时吕不韦为秦相,独擅大权。秦王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当初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后见秦王政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便把自己的门客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须、眉毛就献给太后,供其*乐。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参考资料:

-秦始皇

三僚村作为中国风水文化发祥地,中国风水学的杨、曾、廖、赖四大祖师中的前三位都是出自三僚,而赖布衣也是从三僚继承衣钵。此外许多历史名人如文天祥、海瑞也和三僚有密切联系,现将三僚主要历史文化名人作一个简介: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救贫,是杨家第127世志能的第四子,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生于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三月初八日戌时。他有两个儿子名为:杨郎、杨影。杨救贫是宋朝大将军杨六郎的曾祖父——节选自《贵州省天柱县通鉴》。

杨救贫:名益,字叔茂、筠松,民间称他为“救贫仙人”。唐代窦州人(即今广东信宜),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八三四年)三月初八日戌时,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过虔州,隐居兴国三僚村,著《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等风水经典著作,收徒授业,将中国宫庭御用的风水术散播民间,大行于世,为民造福,被人们尊称为“救贫仙人”。赣州城址系杨救贫亲自选定,唐天祐三年(公元九○六年),建城后从赣州返回三僚村途中,被人毒害,死在于都寒信峡药口坝,享年六十七岁

杨救贫在三僚村定居期间,为兴、于、宁、赣一带的百姓堪定阴阳宅址,为人排忧解难,遍阅赣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时,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刘江东等弟子,使原来长期禁锢于皇宫密室的堪舆学广传民间。堪舆学在赣南广为传播,世代相传至今,赣南堪舆学派继承了杨救贫重形势、重龙脉的理论精髓,被称为“形势派”或“赣派”。杨筠松被尊称为中国风水学的开山祖师

曾文辿:字继舆,号逸真,兴国县三僚曾氏的开基祖,原居于都县曲洋,因为战乱隐居于都黄檀寺读书,偶遇杨公,唔谈之后,为杨公学问倾倒,追随杨公学习风水术,成为杨公的首位衣钵弟子。杨公云游天下,无意在某地驻足,曾公却要为子孙选择一块世居之地,把师傅引到了三僚村定居。曾公追随杨公二十余年,著有《阴阳问答》、《寻龙记》、《八分歌》等书传世,后世尊其为“地仙”,列为中国风水学的第二祖师。杨公仙逝后,曾公随后返回赣州,按师父遗言,说服卢光稠在赣州十字街头开井,磨车湾安水臼,制煞卢王。曾公为防卢氏报复,携弟子远走他乡,后隐居于万载县西山

廖瑀:字伯禹,号“金精山人”,原居宁都东山坝,追随杨公学习风水术,随杨公迁居三僚,成为兴国县三僚村廖氏开基祖。著有《怀玉经》、《一盏灯》等书,后世尊为风水第三祖师

赖布衣:原名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人称赖布衣。相传为今定南县凤山冈人。生于宋徽宗年间,自幼入三僚村随曾文辿学习风水术,曾文辿以女妻之。曾任国师,后受奸臣陷害,流落民间,足迹踏及全国,以风水术扶危济困,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广州、英德、香港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著有《催官篇》一书传世,后世尊为中国风水第四祖师

廖均卿:字兆保,号玉峰,廖瑀后裔。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欲卜寿陵,久不得吉壤,永乐七年(1409年),仁孝皇后未葬,礼部尚书赵珝引均卿至昌平,寻县东黄土山最吉,立癸山丁向。成祖车驾即日临视,封为天寿山,授均卿为钦天监灵台博士。自成祖起,以后诸帝除景帝外,均陵于天寿山系。明成祖赐给廖均卿一把扇子,亲题御诗:

“江西一老叟,腹内藏星斗;

断下金石鲤,果中神仙口;

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

赐尔一清风,任卿天下走。”

因廖均卿喜吃糯米饭,在三僚村廖氏称之为“糯饭公”, 至今每年清明节后有一个糯饭公节祭祀他。其墓为其自己择地所建,下山虎形,列为县级文物保护旧址。著有《廖均卿行程记》一书行世

廖文政:廖均卿之孙,明代嘉靖十五年,在朝庭举行的一次全国风水术士的考试中,荣获第一名脱颖而出, 奉诏迁造仁宗朱高炽墓——献陵有功,先后授钦天监博士、钦天监员外郎中主事、登士佐郎等职。嘉靖18年,廖文政奉旨治理黄河,任治河钦差,驻凤阳府,征发安徽、河南民工三万人,操劳三年,根治了二省水患,功成荣故故里,著《文政公实录》一书行世

廖胜概: 廖文政从孙,字景庵,号菊泉。学识渊博, 嘉靖间,同祖文政奉诏迁造献陵有功,授钦天监博士。返乡后海内巨公多不远千里来聘,成为一代名师,与时任兴国县令的海瑞过从甚密,有诗文往来

曾从政:曾文辿之后,号少潭,明永乐四年,奉旨钦取相造皇太后寿陵,并度京都形势,敕授钦天监博士、进五品灵台郎,给假还乡,御赐额匾文:“开口名师”。后再度奉诏入京,相度故宫与参与修复长城工程,故于任所,御赐“精明地理”,碑额金榜,遣太监护送灵柩还乡,葬于三僚松籁桥

曾邦旻:字寅甫,号罗三,三僚村曾屋人。明代嘉靖丙申年(1536年),诏入京,相造寿宫,授钦天监博士,九年功成,进阶正七品。皇帝赠邦旻南归圣旨匾文:“江西曾氏子,学识谁能比,腹隐青囊经,眼明雌右礼,呼山山即应,喝水水旋止,事成伟矣哉,功亦在乎耳,别无赠南归,斯言作表记。”其墓为鲤鱼形,位于三僚圩口鱼形嵊

曾永章:号焕卿,奉诏赴北京昌平州相度皇陵,明景福已亥敕授钦天监漏刻博士兼掌天文科。其侄曾国瑞随同前往,敕授钦天监博士候用,后授钦天监漏刻博士,未任而卒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公元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科举状元。文天祥与三僚村渊源甚深,曾为三僚廖氏家谱作序,相传三僚廖氏杨公祠的签文为其亲书。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回三僚村招兵,并在廖氏祠堂“无蚊祠”内留下亲书墨迹

海瑞:字刚峰,明代海南琼州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海瑞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二月至四十三年十月出任兴国县令。海瑞治兴期间,与三僚风水国师廖景庵(号菊泉)过从甚密,结为方外之交。廖景庵刻印祖父相造皇陵经过的《文政公太实录》一书时,海瑞亲为廖文政像题写了像赞。海瑞离兴时,留下赠别廖菊泉诗曰:“此夜殷勤话知己,明朝帆影带云流”

红军时期,彭德怀曾经率红三军团在三僚村打过仗。1931年春,毛泽东亲自起草过“赤化龙聚三都宣传大纲”,筹划红军解放三僚村的战略战术。朱德在第三次反“围剿”期间,在三僚村内主持召开过群众大会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5-06-14 16:54

民风民俗

一、宗族

宗族,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及社会基础。县人称宗族为“家族”。

旧时,同姓同宗的族人修建的宗祠遍布城乡,各宗族由族人推举德高望得、辈分高的成年男人为族长。族长负责修建宗祠,主持每年春秋祭祀,管理宗族公产,制定族规,编修族谱,调解族人之间的纠纷等。族长在族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为维护封建礼教和个人利益,在祠堂可任意笞责和处罚违犯族规的族人,霸占族人中统房的财产,欺侮族中妇女,而不受法律的约束。

为各自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各宗族之间相互械斗时有发生。有的宗族还与毗邻县同姓同宗的人“合族”或“联宗”。如:1972年齐福乡水口店蔡氏宗族曾与武胜、南充县的同姓人“联宗”。民国时期,凡新县长上任,要登门等待访名门望族的族长,以求得他们的支持;有的族长将其族规呈报县府批准备案,冬至祭祀必宴请县、乡长,以获得官府庇护。各乡(镇)、保基层政权多操纵或掌握在当地有势力的宗族之手中。酉溪乡长罗升平是罗氏宗族的头面人物,太平乡罗氏宗族的地主豪绅占有全乡百人巡视七十的地土。还有石垭乡的庄氏、坪滩、顾县的杨氏、苟角的秦氏、兴隆的谢氏、罗渡的陈氏、赛龙乡的蔡氏、中和乡的段氏、临溪乡的江氏、高兴乡的吴氏、阳和乡的贺氏宗族等,在当地宗族中势力极大。因此,县人中曾流传有“太平、酉溪的‘罗’(指罗氏)—打不得”,“白庙‘田’(指田氏)—租不得”,“苟角的‘琴’(指秦氏)—弹不行”,“石垭的‘桩’(指庄氏)—搬不得”,“齐福、赛龙的‘菜’(指蔡氏)—撇不得”,“中和的‘理’(指李氏)—‘断’(指段氏)不得”,“高兴的‘屋’(指吴氏)—住不得”,“阳和的‘祸’(指贺氏)—惹不得”,“顾县、坪滩的‘羊’(指杨氏)—牵不得”,“罗渡的‘橙’(指陈氏)—摘不得”,“兴隆的‘谢’(指谢氏)—道不得”,“洗马滩的‘河’(指何氏)—过不得”等歇后语。

各宗族素有编修族谱的传统。族谱是记载一姓切系源流,祀典、族规、家法、族俗、职业、教育、艺文、历代西口系统和族中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有的宗族派人去祖籍寻根访祖,抄录族谱,或由祖籍长辈派人送来族谱,本籍族长续修新谱。各个宗族都有手书、木刻或石印版本的族谱发给族人,以敦睦族谊,铭记祖训,使子孙后代不忘祖先创业的艰苦。各种族谱皆载有四言、五言或七言律诗的宗族字辈次序,嘱子孙后代按辈分取名,以免乱宗。如:黄氏有“一日光代,万世履隆,崇文承大,积厚祚洪”16个字辈;蔡氏有“臣国士子一,二三开才奇,学仲惟忠教,荣显光祖基”20个字辈;顾县的杨氏有“再政通光早班胜秀,清源汝治泽涵流”等字辈。同姓不同宗者的字辈迥然不同。

解放后,在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民主土地私有制的民主革命运动中,宗祠公产按《土地法》规定征收,族长制彻底废除,封建宗族势力随之土崩瓦解。本县多数姓氏保存的族谱在各种政治运动中,被视为封建毒物而付之一炬,尚存族变量极少。仅老、中年人仍袭用宗族字辈取名,青少年随时代变化,或随父姓,或随母姓,取名建国、跃进、红卫、永红、卫东、革新等带有时代烙印的名字较多,很不按辈分取名,而取单名者比比皆是。1976年后,乡村中又出少数和姓氏联宗亲,摘抄续修族谱以及办“清明会”的现象。

(一)宗祠

明、清时期,外省移民迁徙岳池,一姓世系的族人多聚居于同一村院或一坝一沟,后来子孙繁衍,便散居各乡谋生。同一宗族的子孙为祭祀祖先,遂集资修建祠堂、家庙。祠堂设有神龛,供奉祖先牌位,于春、秋季隆重祀祖。人多的宗族除老祠外,还建有新祠,还建有新祠、支祠。人少的姓氏不建祠堂,只办“清明会”。

旧时,县境祠党甚多。县城有李氏宗祠(下南街),王氏宗祠(万兴街、北街),何氏宗祠(西街),黄氏宗祠(下南街、凤鸣街),郭氏宗祠(北街、万兴街),林氏宗祠(文星街),范氏宗祠(西街口),陈氏宗祠(会府街),曾氏宗祠(小北街),康氏宗祠(下南街),董氏宗祠(上南街、万兴街),戴氏宗祠(小东街)等十八家宗祠。乡村有西板龚氏宗祠、坪滩粟氏宗祠、酉溪罗氏宗祠、白庙唐氏宗祠、顾县杨氏宗祠、红星李氏宗祠、齐福蔡氏宗祠、临溪江氏宗祠、优龙乡氏宗祠等五十余家较大宗祠。此外,还有洗马慕家庙、东板郭家庙、高升唐家庙、观桥姜家庙、催龙向家庙、天台朱家庙等十余座家庙。

各宗祠拥有多少不一的会田和房屋作为宗祠公产,由族长掌握,或由族人推选经理执年管理。会田多租给贫困族人耕种,所收租谷用于祭祀祖先、救济鳏孤独的族人和资助、奖励族中穷苦子弟读书。每年清明、冬至节,备牲醴香果在祠堂或家庙举行祀典。清明节祭扫先祖坟墓,中元节请僧道做盂立盆会,冬至节祀祖后大办宴席,族中耆老和成年男人皆去祠堂赴宴。有的宗族清明、冬至不设宴,发给胙肉票至经理执年处换钱。本县《黄氏族谱》曾记载:“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建立黄氏宗 族自治会、制定会章,将祠堂改办不学,提倡宗族自治”。民国时期,裕民周氏宗祠、高兴张氏支祠、醋溪罗氏宗祠的族长曾捐祠产兴办小学,各乡祠堂相继改办私私塾或小学。从闽西汀州迁徙来的何氏族人,清乾隆年间在县城西街兴建何氏宗祠,内有上厅、下厅、厢房和天井,建筑雅观,雕梁画栋,是县城较大的宗祠之一。解放前有会田三百余亩,每年清明和冬至节有一千余人参加祭祀。

1950年后,宗祠按《土地法》征收再分给农民居住或作公房,宗祠不复存在。

(二)族规

岳池各宗族的谱牒中皆录入族规,并将它刻于木匾挂在祠堂,作为教训子孙,统治族人的金科玉律。族规、家训、家法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旨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以封建礼教速缚族人,其中教育子孙勤耕苦读,节俭持家,敬重尊长,和睦乡邻仍为县人承传。

《黄氏族谱》中录有“春秋须荐祖宗香,敦孝悌,明礼让,戒嫖赌,职业当劝士农工商”。“凡考上北京、省府高等学堂者,族上帮银钱助学,以鼓励人才”等族规条文。

《何氏宗谱》中“家训”写道:“忠孝为先,耕读为本,手足相亲,克己厚人,乐善好施,和睦乡邻,子孙后代,牢记祖训”。

《张氏族谱》中“家法”记载:“凡在外嫖赌者,杖六十,子孙纵容妻室辱骂父母及尊长者,杖三十,妻室加倍杖责;子孙恐被父母之病所传染而不肯竭力服侍者杖六十;欺侮族中孤寡者杖四十;族人有为匪盗、抢人财物者处死刑”等条文。但张氏宗族并未按照“家法”施行。

各宗族族谱中的族规、家训和家法大同小异。清代和民国初期,凡违犯族规、家法的族人。由族人在祠堂当众施以笞刑。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各宗族在祠堂处罚族人渐少,直至土地改革运动后,封建族长制知名度废除,族规也荡然无存。宗族观念逐渐淡化。

婚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世象从古至今,没有变故。传统婚姻在岳池已有悠久的历史。解放以前,婚姻男女不能自主,凭媒妁之言,依父母作主。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1950年5月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后,婚姻男女才有了婚姻自主的权利。解放前后,由于时代的不同,婚姻习俗也有很大的殊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说媒

男女婚配,得有人说媒,俗言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说媒之事一般是已婚妇人所为,故将说媒的自然数“媒婆”。民间有专门从事说媒的,也有间或做媒的。岳池说媒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托人说媒,男女双方的任何一方相中了某男子或某女子,就托付最挨手的亲友运河探听对方有否诚意应亲,若有,就续谈下去,否则,就悄然作罢,以免张扬伤脸;另一是媒人见有男、女可相婚配的,便萌意从中说媒。说媒的过程大多是,媒人先去女方家或较富贵之家探定后,才去其对方搭说,若双方基本承许,媒人就竭力撮合,直至男女完婚。收养的童养媳和亲友间、邻里间订的童子婚姻,若事先未通过媒人撮合成的,到完婚时,要确定人做媒,俗叫“安媒人”。

二、访人户

岳池县境内素来有访人户的习俗。

当通过媒人说媒,男女双方基本意开亲后,女方(或上门的男方)家从稳妥起见,约集数量不等的同族长辈或精灵的亲友由媒人带路,到相亲的对方家探访其家境,伺机面视其男子(或女子),民间称之为“访人户”。

三、合八字

解放前,在男、女双方基本立意订亲后,首先得把男子和女子用天干地支表示出生年、月、日、时合起来的生辰八个字拿去求八字先生排成四柱,以生日为中心,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推算出两人的个性、财运、富贵、寿合、婚姻相伴凶吉、子息的贤肖情形进行照应,俗称“合八字”。

四、开庚

解放前,男女婚配在经过媒人的不断撮合和已访上人户、合上八字后,就即开庚,今叫“订婚”

五、报期

民国年间,男女婚配当男方确定的迎亲时间及其迎亲事宜用红纸开列成期单以书纸的形式,交媒人送给女家,叫做“报期”,又叫“送期”。

六、哭嫁

解放前,女子出嫁过门前,通兴哭嫁。女子在出嫁前的半个月,至少也在前四天,就开始哭嫁,哭不来的,请人随教随哭。每天早、晚各哭一次,一次坐在床上哭两、三支歌。第一次开口哭嫁,俗称“开声”,哭的时间要早,鸡叫头遍就开始哭。传说因此时大地字根表哭起来四邻才听得到,出嫁后,娘家才吉利,尤其是大户人家、贵富人家更讲究这一点。

七、过礼

解放前,男女婚配,兴过礼。

八、婚宴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举办婚姻喜事,兴吃喜酒。

九、拜香火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姑娘在出嫁的头一天晚上,要拜别家祖亲人,俗称为“拜香火”。

十、坐歌堂

解放前,岳池城乡,姑娘出嫁兴坐歌堂。

女家在新姑娘过门的头一天晚上拜香火后,在堂屋中间镶几张方桌,摆上糖食、盐菜、瓜子、花生和茶水款待前来参加坐歌堂的姑娘大姐和客人。坐歌堂时,新姑娘搭上盖头帕由女傧相搀扶从闺房走入堂屋坐入止方的中位,陪歌客人围桌就坐,桌上坐了不的便散坐于堂屋内的两侧。

十一、迎亲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把男方接新娘过门称为“迎亲”。

十二、闹房

解放前,县境内在迎亲的当天晚上,客人聚集在新房郎新忍受欢度花烛夜,俗称“闹洞房”。

俗传,洞房越闹得凶,新郎新娘终生越吉利,并且印亲三日不分大小和老少,所以,不管长老和小少都可以胡与闹房,但岳池一般长老、小少参与闹房的为数不多。

十三、回门

岳池县城乡男女婚配后,通兴回门。

迎亲的次日,娘家派新娘的舅子(亲房没有,远房也行)带上礼物,坐轿,或坐滑竿,或步行去姐夫家,接姐姐携姐夫回一次家,俗称“回门”。

十四、坐满月

解放前,岳池县城境内,姑娘出嫁后的半月至一月后,娘家去人接回做十天至一个月,民间称之为“坐满月”。

十五、拜新年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男女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夫妻双双出门到亲戚朋友家拜年,俗称为“拜新年”。

十六、逢生

解放前,新生婴儿落地后的第一个到产妇家的外人或产妇听到的第个说话声、走动声的外人,皆俗称为“逢生人”或“踩生人”。民间俗说:生男孩,最好是女人逢生;生女孩,最好是男人逢生,有“男逢男,霉三年,女逢女,霉到底,异性相逢,阴阳才合,彼此才不相克”之说。尽管异性相逢较宜,但民间仍把逢生视为不吉利之事,因此逢生人与产家都要相互善待。产家要请逢生人进房看看婴儿,对婴儿说些“长命富贵”、“金玉满堂”之类的吉利话,或者为婴儿叫个“狗儿”、“凤尔”等乳名。产家对逢生人要尽好为之,除给逢生人煮醪糟蛋、红蛋吃等厚礼款待外,还要为其挂红(红布条、红线皆可)免灾。此外,还得尽力满足其来之要求:若是收帐诗债的,要如数偿还债务;若是借用东西的,要二话别说,尽量借与;若有求事宜的,要从善应求,成全完好。如若不然,逢生人为了避灾,会撕破裤脚、施其邪法,祈使婴儿和产家召祸进灾。

十七、报喜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男女婚后生了第一胎,男人即去媒人家、岳家报告喜讯,俗称为“报喜”。

十八、打三朝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男女婚后在生育第一个孩子的第三天,产妇(俗称“月母子”)娘家的父母、叔伯婶嫁、舅子舅母子等亲友,将送产妇坐月吃的鸡、蛋、肉、油、糖、醪糟、糯米等所有的滋补物品和小防所用的被盖、枕头、衣帽、鞋袜、围裙等衣物聚合一起,雇人用抬盒或挑担送往男家,送礼各户的主妇(男人不去,俗说“男不参加打三朝,女不围观做道场”)都得邀约结伴同行,押送礼物去男家看望小孩和月母子,民间称之为“打三朝”。

十九、坐月

岳池县城乡,女人生小孩及其调养身体的过程,俗称为“坐月”,坐月的人叫“月母子”。

二十、吃满月酒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兴吃满月酒。

主家为了答谢在小孩出生及其母亲坐月期间,嘎公嘎婆、舅父舅母、姑父姑母、姨父姨母、叔伯婶娘等亲戚及父母的朋友来打三朝或送月礼贺喜的客人,在小孩出生满一个月的那天中午,小孩的父母及其长辈要办好酒好菜宴请客人,俗称为“吃满月酒”。

二十一、开荤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新生小孩在长到四至九个月,就要给他(她)尝荤食,俗称之为“开荤”。

开荤的时间通兴在小孩满四个月或六个月、九个月后的几天内进行。男孩满四个月或六个月、九个月均可开荤,而女孩只能在满六个月或九个月才能开荤,切忌满四个月开荤,民间传说:一是女孩开四月荤,长大后爱张起嘴巴四方(到处)吃饭,不秀雅,讨人厌烦;二是开四月荤,长大后命孬,有改嫁之运。”俗说:四个月开荤,男能吃四方酒饭,能进四方财宝;六个月开荤,男会六六高升,女会六六昌顺;九个月开荤,会九九长寿。”

岁次庚寅是哪一年,庚寅年是阳年吗

岁次庚寅是哪一年 (一) 之一次去上村,是1979年冬。那时,我在三门峡市第二中学复读。我家在农村,几次周末回不去时都是和班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