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曹雪芹竟是难看的“黑胖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3浏览:2收藏

为什么说曹雪芹竟是难看的“黑胖子”?,第1张

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但没想到他的形象却是难看的黑胖子,其实是因为学者根据一些文章记载推断出来的。

先来说一下曹雪芹迁居西山后的好朋友张宜泉,他是在曹雪芹的住处经常来往而成为好朋友。张宜泉比曹雪芹大十多岁,所以曹雪芹的真实长相,他肯定是一清二楚了。值得关注的是,张宜泉在其所著《春柳堂诗稿》中说曹雪芹“其人素性放达”,说他这个人能写诗作画,性格很放达,除此以外还说了他的长相在文章中描述了真实的曹雪芹:“头广,体胖,色黑。”从这几个字可以见得,曹雪芹长得并不好看,他又黑又胖,额头宽广,感觉更像个东北大汉。

还有就是清朝宗室爱新觉罗·裕瑞的作品中也出现过,但是裕瑞对曹雪芹并不了解,他记述曹雪芹的情况是听别人说的。裕瑞说:“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曹姓,汉军人,亦不知其隶何旗。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一个“闻”字表明,他在《枣窗闲话》关于曹雪芹的记载是道听途说得来的。所以并不具有真实性,只是听说中和想象中的样子。

这和我们想象中的玉树临风的大才子曹雪芹差别也太大了。当然,俗话说人不可貌相。他到底长什么样子都和我们没有关系的,他给后人留下的经典作品非常漂亮就可以了。

小时候偶然在邻居家的书柜里看到过一本《红楼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翻开泛黄的书页,从此便结下一份热爱,深深镌刻在了心底。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用半生的辛酸血泪织就了一张家族和社会的大网,包罗人间万象,世态炎凉。无数的后人为之痴迷,品读它,研究它。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曾读《红楼梦》70多遍,以至于许多章节都可以背诵;林语堂先生所作《京华烟云》之中,处处可见《红楼梦》的影子。

我很惭愧,至今只细细读过三遍,对于《红楼梦》,“其中味”所解所悟甚少,但每次品读《红楼梦》都是一次长短不一的旅程,会遇到不同的风景,到达一个暂时的终点。

《红楼梦》中最浅的风景是近400位的人物形象,曹雪芹十年磨一剑,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或是刻画外貌,或是描写言行,往往寥寥几笔便能勾勒一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凤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迎探惜三位**的外貌对比;刘姥姥一个笑话引起众人的不同反应……都与人物形象丝丝相扣,语言简洁凝练,并无一句废言。世上没有完全的对与错,曹雪芹是个高明的作者,他塑造的人物也没有绝对的善恶,狠毒如凤姐也有为人慈母的一面;世俗如贾琏也有为石呆子鸣不平的行为;完美如黛玉也有心性狭隘的不足,这种 “缺陷”的艺术让我喜爱所有的人物,无论或奸或善。

《红楼梦》最让我痴迷的是它的语言,无论大气磅礴,温文绮丽还是市井俗气,曹雪芹都信手拈来,自然不娇柔造作。想起书中林黛玉对李义山诗“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新奇评价,甚感于曹公的巧思妙想,《红楼梦》中所创作的诗词曲赋,酒令灯谜是中国千古以来各色文化智慧的华丽集锦,它们与人物的命运相连,通过人物的悲欢离合进一步演绎,从而展示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整部《红楼梦》留给后人最现实的一面是它所依赖的历史背景,以及基于此揭示出的社会现实,它不是一部简简单单描绘男女情爱的通俗小说,而是将儿女之情嵌入到家族与社会的兴盛衰亡之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它是关于清朝的一部百科全书,揭示人性的显微镜,从这里可以看到,被史官与权贵刻意隐瞒甚至扭曲的历史:普通百姓寅吃卯粮的拘谨生活;底层人民艰苦压抑的凄凉处境;达官显贵仗势欺人的丑恶嘴脸;地方官员官官相护的黑暗手段……《红楼梦》的存在是一首凄怆的悲歌,也是一记无情的鞭挞。

最值得后人深思与钻研的是整部《红楼梦》蕴含的情感,曹雪芹自言“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少遇家族变故,几经波折,看尽繁华陨落后的茫茫大地,缥缈虚无。《红楼梦》所藏心事,只怕他自己也早就难已说清了,那些将书中人物与曹家家谱对号入座的行为实在愚蠢,《红楼梦》狭隘的将其定义为一个家族的兴衰,限定了它的价值内涵,艺术是高于生活的,如何能用生活的标尺去衡量艺术的高度?

《红楼梦》带给我的绝对不止这么多,它是一座永远也挖不尽的宝藏,随着思考的深入,必然会收获的更多。

为什么说曹雪芹竟是难看的“黑胖子”?

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但没想到他的形象却是难看的黑胖子,其实是因为学者根据一些文章记载推断出来的。先来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