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人物名字:陈宝琛
拼音:CHEN BAOCHEN
字号:字伯潜,号弢庵
所属朝代:清代
生卒年代:1848—1935
籍贯: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人物简介:清末官吏。同治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为“清流派”重要代表。1891被罢官,回乡闲居20年,辛亥革命前夕出任山西巡抚,未到任,留作溥仪师傅,任弼德院顾问大臣,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
在光绪、珍妃“绝世苦恋”的衬托下,隆裕皇后越发像个丑角乃至反派,仿佛被慈禧支配的“工具人”。其实,相貌平平的她很有求知欲,非常喜欢读书。
隆裕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她沉默寡言、不善交际,所以慈禧起初对她并不满意,态度格外冷淡。一天,光绪过来给慈禧汇报变法的事。此时慈禧也看到了大清没落的局面,所以并不抵触变法,甚至试图通过变法让大清再多喘几年气。可光绪汇报的内容非常杂乱,她越听越烦躁,感觉变法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于是犹豫不决。
这时,隆裕照常过来问安。慈禧心中憋闷,便向她大吐苦水,不料她竟一反常态地开导起慈禧来—先讲日本的变法图强,再讲美国的共和政体,又讲欧洲的政治革命,语气温柔,条理清晰。慈禧听得入迷,浑然不觉已过两个时辰。
慈禧大感意外,问隆裕从哪儿知道这么多东西。隆裕说自己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各国历史,常让内务府帮忙买书,所以对这方面有所了解。慈禧点头称赞,对她有了新的认识。接下来的几天,慈禧又召她聊了几回,每回都有不小的收获,对变法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后来,经过光绪等人的详细汇报,慈禧终于同意变法。但可惜的是,由于变法损及慈禧的利益,她最终还是选择阻挠。
宣统元年(1909年),前内阁学士陈宝琛被召入京,担任溥仪的老师。一天,陈宝琛给溥仪讲清朝历史,可能怕给他留下心理阴影,便故意略过八国联军入侵那段历史。这时,隆裕从里屋走出来,让太监将溥仪领走,然后坐下来与陈宝琛深谈。她认为应该让溥仪了解这段历史,知耻而后勇,以图振兴大清。
陈宝琛没想到隆裕如此知书达理,备感欣慰,便继续与她探讨该怎么讲这段历史。这下他更对隆裕刮目相看,因为她对很多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楚,让他有些自叹不如。隆裕谦虚地笑道:“我平时没事就爱翻看当朝的大事记或旧报纸,看得多了自然记得滚瓜烂熟。”
陈宝琛从此养成一个习惯,每月都将讲学计划列出,请隆裕过目,而隆裕也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所以,隆裕去世时,陈宝琛哭得最凶,他是打心眼里佩服隆裕。
隆裕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那点聪慧和见识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大清依然在她的手里终结。但她不该只是末世之下单薄甚至卑微的剪影,因为她曾试图追逐光亮,即使天违人愿。
溥仪做了亡国之君后,先前那些整日里高呼万岁的权臣贵胄们跑的跑,逃的逃,如鸟兽散。但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却矢志效忠于清室,对溥仪“不抛弃、不放弃”,忠心谏言、至死方休,一心守护和关心着这位命运多舛的末代皇帝,堪称最效忠于溥仪的满清遗老。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闽县(今福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元年(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张之洞、张佩纶、宝廷等人交厚,好论时政,而且不避权贵,直言敢谏,世称“清流四谏”,曾因“荐人失察”被罢官。宣统元年(1909年)由张之洞举荐回京,宣统三年(1911年)担任溥仪的老师。
辛亥革命后,大清帝国颠覆。按照“优待条约”,溥仪仍然保留帝号,居住在北京后宫。65岁的陈宝琛仍在后宫担任“帝师”。在授业的同时,陈宝琛经常孜孜不倦的向溥仪灌输“卧薪尝胆”、“遵时养晦”、“静观其变”的复辟思想,希望溥仪有朝一日能够恢复“皇清大业”、“重登九五”宝座。期间,陈宝琛为光绪皇帝撰写了《德宗本纪》,并主纂了《德宗实录》,被溥仪加封为太傅。
溥仪作为清朝末代的皇帝,三岁的时候就登基了,对于我们来说,三岁还是一个孩子,并没有过多的认知和知识储量,但是在清朝当时那个情况下,溥仪成了拯救大清的最后一颗稻草,身边固然有很多人来辅佐她溥仪,当时清朝的进士陈宝琛就曾经说过一句话,“像溥仪这样的孩子,一定能使大清重新昌盛起来!”那么溥仪的文化水平到底有多高呢,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尽管溥仪登基的时候只有三岁,但是溥仪的登基对于当时而言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所以当时教授溥仪知识的那些大臣,一定会认真地传授知识给溥仪。溥仪作为满族人,肯定得要学会满文,而当时是在汉人的地区,所以还得学习汉语,加上当时早就不是闭关锁国的状态了,而是一个大门常开着的状态,所以还得学习英文,光是语言就要学习三门了,而语言老师的数量至少八个,另外,教授溥仪学习英文的老师是一个英国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外教,这位老师毕业于牛津大学,也是我们熟悉的庄士敦,老师的文化水平这么高,至少溥仪不会是一个文盲的状态了
2、除了学习语言,溥仪还得学习天文地理,庄士敦当时除了教溥仪英语外,还教给溥仪数学、地理等很多科学性的知识,说的通俗点就是什么都学,而且还是一对一地进行学习。或许很多人这个时候会说溥仪其实很贪玩,加上年纪小所以不一定能听的进去知识,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虽然溥仪很是贪玩,但还是有很多大臣来监督他,所以学识多少还是有的。
另外溥仪的英语水平也特别的厉害,可以用英语来翻译四书五经,而且当时溥仪在东京审判的时候,他并不需要人翻译,而是自己就可以听得懂英语并且进行交流,另外溥仪晚年的时候还写了《我的前半生》这本书,如果没有文化或者文化水平不够高,是不可能完成一本书的
《陈宝琛》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本文2023-12-03 12:51: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0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