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李姓人多还是王姓人多?
全国姓氏排行榜2022年最新版(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人口超3亿)
马哥 2022-12-24 18:03 投稿 阅读 1567
摘要:1李姓约为9530万人;2王姓约为8890万人;3张姓约为8480万人;4刘姓约为6460万人。
根据2022年的最新人口数据统计显示, “李王张刘” 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
1李姓约为9530万人;2王姓约为8890万人;3张姓约为8480万人;4刘姓约为6460万人。
全国姓氏排行榜2022年最新版(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人口超3亿)
这四大姓氏加起来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3亿人。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这四个姓氏能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
其实,倒不是这四个姓氏的祖先的生育能力有多么的厉害,一个人能生十几二十个,而是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有很多的人先后将自己的姓氏改成了这四大姓氏。
如果有两个同姓李的人偶然相识,那开场白第一句话肯定是: “缘分啊,我们五百年前肯定是一家啊。”
这句话就值得商榷了,因为这两个人五百年前可能都不姓李。
比如说有的人妈妈改嫁了就跟着后爹姓,有的人直接爸爸去世了就改跟妈妈姓,还有古代的很多的亡国的贵族为了不被追杀也把姓氏改了选择归隐田园。
全国姓氏排行榜2022年最新版(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人口超3亿)
还有很多人吃不起饭跑去地主家里打工,那自然也要跟着地主姓了,叫什么李二、王五的。
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可以抛弃原来的姓氏加入他们之中。
李姓和刘姓
第一名和第四名放在一起说。
老李家和老刘家,就像是很多文章里面都提到过的,代表的是大唐和大汉两个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王朝,国祚时间都很长。
那做为两大王朝的掌舵人,李和刘自然是后宫佳丽三千,哪怕是不是每个妃子都能生育,耐不住数量多啊,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就比如刘备认的那个祖宗,中山靖王刘胜 ,这个哥们就一下子生了100多个儿子。
全国姓氏排行榜2022年最新版(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人口超3亿)
而且,你如果在老李家和老刘家干活得到了赏识,那皇家还会有给与你一个至高无上的赏赐,那就是赐姓,哪怕你跟皇家根本没有一点血缘关系。
就比如李世民时期大名鼎鼎的 牛鼻子老道徐茂公 ,就被赐姓李了。
还比如五代十国当中的 后唐太祖李克用 ,这个哥们也是被赐姓了李,他明明就是沙陀人,就是生活在沙漠里的突厥人,原名叫做朱邪。
再比如北宋时期的 西夏国王李元昊 ,他原本是党项人,原本的姓氏是拓跋,也是因为自己的祖宗被李家赐姓之后,之后的后人都成了李姓。
全国姓氏排行榜2022年最新版(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人口超3亿)
还有一些偷鸡摸狗的,跟李、刘两姓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但是就硬凑了上来。
比如东晋十六国的刘渊,这哥们是匈奴人,你说匈奴被大汉整天揍得找不到北,但是你还是硬说自己的刘家的后人,要不要脸了,而且你还认刘禅做祖宗,怪不得成事不足啊。
而且,由于皇家血脉实在是太多了,你作为古代打工人,在各王府里面打杂做饭,那就自然要随着主子的姓了。
但是仔细思考之后又出现了一个疑问。
那为何大宋和大明两家的姓氏人口没有这么多呢?按理说,这两个王朝的国祚也很长。而且这两个王朝的人口是要多于大汉和大唐的。
其实其中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先说大宋,老赵家。 大宋当时的首都是汴梁城 ,也就是现在的开封,是大宋当时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放眼当时全世界来看,汴梁都是最繁华的城市。
全国姓氏排行榜2022年最新版(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人口超3亿)
这就导致了当时皇家的王公贵族都赖在汴梁不愿意出去,你轰都轰不走。
随后臭名昭著的“靖康之难”的时候,这些个王公贵族连同着皇帝一起被掳走了,可谓是被金国一网打尽。
这就导致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在失去了生育能力之后, 全国上下都找不出一个赵光义一脉的后人了,不得已只能找到了赵匡胤的后人继承了皇位。
明朝的情况也比较类似。
在明末的那段时间里面,那些对明朝恨之入骨的人,不论是李自成还是爱新觉罗家族,都对朱姓后人赶尽杀绝。
尤其是“反清复明”的口号响彻整个大清王朝的时候,爱新觉罗家族更是提高了对老朱家的警惕,这也导致不管当时姓朱的是不是跟皇家有关系,都纷纷为了自保而改做他姓。
全国姓氏排行榜2022年最新版(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人口超3亿)
毕竟有性命危险,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反观老刘家和老李家就要幸运得多了,曹丕当时对退位后的汉献帝也算是以礼相待,对大汉的皇亲国戚也没有发动什么大规模的侵袭。
朱温对于老李家也还算是客气,因为他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那么大,自己的地位就不稳,也就没那么多的时间对老李家赶尽杀绝了。
总结来看,老刘家和老李家还是有很大的生存空间,这也导致了为什么这两个姓氏的人口会这么多的原因。
王姓和张姓
先来说一下“隔壁老王”。
有文章提过,说老王家人口这么多的原因是因为东晋时期的琅琊王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一个说法是,东晋时期的王家和司马家共治天下,虽然说司马家还是王室,但是真正掌权的还要数王家。
所以说王氏的人口在东晋时期爆发式的增长。
但是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东晋时期的人口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但是无法与唐宋之后的人口相提并论。
而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提到的是老王家和老谢家,那为什么谢姓的人口会那么少呢。
所以这个说法就值得商榷了。
老王家人口真正多的原因还要数我们前面提到的改姓了。
古代时候历朝历代的那些数不清的小国的王公贵族们,因为亡国或者其他的原因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选择改姓。
那改什么呢,毕竟自己的祖先都是王侯将相,那自然选择改姓王的人就多了。
比如 鲜卑或者匈奴的后裔、辽国的耶律家族后裔、金国完颜家族的后裔 ,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后改姓了王。
全国姓氏排行榜2022年最新版(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人口超3亿)
最后张姓,这个就是讨论观点最多的一个姓氏了。
比如有人说:“张姓虽然没出过皇帝,但是却是中国最尊贵的姓氏。”
还有人说, 因为玉皇大帝姓张,这个说法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其实,老张家也是出过帝王的,只是要么时间太短,要么名声太臭了。
至于说到玉皇大帝是不是姓张,要我来看他必须姓张。
首先,他是属于道门里面的神仙,而东汉末年出现的两家道门流派, 一个是太平道一个是天师道,这两家流派的掌舵人一个叫张角一个叫张道陵。
好巧不巧,这两个人都是老张家的。
于是,有大量的信众为了加入道家,纷纷改姓张,这也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把。
道门除了之后的全真教之外,大部分都是可以娶妻生子的,于是张姓在东汉末年也就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不过老张家也确实好像不太衷于当老大,反而更喜欢做辅助君王的角色。
例如西汉的张骞,唐代的张九龄,明代的张居正等等。
所以除了做君主之外,老张家在其他各个领域还是颇有建树的啊。
首批70后“啃老族”,父母都去世后,他们都过得很不好。
所谓“啃老族”,就是过度依赖父母的人群,他们大多数都是好吃懒做,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但是自己却不懂得付出,只知道不断地向父母索取,最终,他们也成为了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不仅是现如今一些年轻人由于种种原因啃老,有些70后其实也是属于典型的“啃老族”。首批70后的“啃老族”,现在也已经快要50岁了,他们父母大多都七八十岁,有的已经去世了,随着父母的去世,这些啃老族没有了父母的支持,生活过得越发的艰难。
比如,老李就是村子里一名有名的啃老族,当时村子里就老李家的情况比较好一点,爸妈为了能够让老李娶上媳妇,没少在村里下功夫,甚至还让老李当了代课老师。最开始的时候,老李还是愿意干的,但是娶了媳妇之后就觉得当老师没意思,干的事儿非常多,但是工资却不高。此后,老李也就不愿意到学校工作了。父母虽然觉得自家孩子很不成器,但是也没得办法,虽然老李当老师也有好些年,但是他都没存下什么存款,娶了老婆之后又是跟着自己的爹妈一块过日子,更是没有积蓄了。
一开始的时候,老李小两口的日子到也过得不错,毕竟有父母帮忙,不仅在村里盖了新房,而且还买了一些比较新的家电,不过,父母总不能帮他一辈子。父母去世之后,老李的生活压力非常大,日子越过越紧巴,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下面还有两个孩子要养。父母在世的时候,他们可以帮衬老李,但是父母去世了,现在孩子的学费和零花钱都落在了老李的头上,而老李又没有正式的工作,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夫妻二人也时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
由此可见,当父母去世之后,啃老族的生活都过得不怎么样。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避免孩子成为啃老族?其实,想要避免孩子成为啃老族,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首先,千万不要对孩子过度溺爱。有些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强加到孩子的身上,认为这样就是对孩子好,但实际上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反而是害了他们。
其次,父母一定要懂得培养孩子的独立品质。作为家长我们也更应该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品质,孩子小时候就要锻炼他的独立能力,尽量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都寻找父母的帮助。
然后,千万不要接受孩子的啃老,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
在《演员请就位》中,曾经以犀利言辞炮轰郭敬明的 李诚儒 ,以毒舌的方式再一次被大众所熟知。
也许,当今的九零后、零零后,对于李诚儒这个名字多少有些陌生,但是在早年间,李诚儒曾经凭借《大碗》红极一时。
其实,除了郭敬明之外, 李诚儒还先后怒怼过 娱乐 圈的很多知名人士,其中不乏周星驰、张艺谋等人。
对此,有网友也是表示 ,李诚儒这样公开和众人撕破脸面,难道就不担心自己以后的捞金事业吗?
然而,在了解了李诚儒之后,你会发现,他的确有底气不用担心, 曾经作为北京四李之一的李诚儒,在九十年代身家过亿。
除却演员的身份,李诚儒更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曾经在那个月薪几百的年代, 不惜拿出五六千元的高额月薪来聘请店员。
消息一出, 更是吸引了7000多位美女前来应聘 ,如此壮观的场面在当时也是引起了热议。
而李诚儒的大胆在之后也是为他赚得盆满钵满,从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了身家过亿富商。
究竟李诚儒是如何做到逆天改命的? 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李诚儒的发家史。
说李诚儒是完全的穷小子,其实并不恰当,早年间,李诚儒一家就住在位于北京东城的 沙滩北池子大街 ,是当时著名的富人区。
李诚儒在节目中也曾经讲述,当时在别人都还在用一块大洋买一袋洋面的时候, 李诚儒的父亲就能够用两块大洋来买一个蛐蛐罐。
由此可见,老李家在当时绝不属于穷人的行列,然而,在李诚儒出生之后,老李家便家道中落了。
1954年,李诚儒出生,两年之后,李诚儒的父亲去世,自此之后, 老李家的家境可谓是急转直下。
当时李诚儒一家共有11个孩子,李诚儒父亲去世之后, 养活11个孩子的艰难任务就落在了李诚儒母亲一人的身上。
其中的辛苦,自然不必多说,再加上,不久之后迎来了1959年的特大自然灾害,这使得本就困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李诚儒一家只能靠着吃野菜、扒树皮为生,然而,碍于情况的艰难,最终李诚儒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还是在这场苦难中去世了。
为了能够养活其余的九个孩子,李诚儒母亲用尽了方法,最终靠着给别人纳鞋底子算是勉强维持住了家里的生计。
但是,随着几个孩子的日益长大,所需的开销也是不断增多,无奈之下, 李诚儒母亲只好变卖掉了祖宅。
在故宫旁边重新买下了一个小的四合院, 虽说小,但是也足足有着将近十五间房,以保证每个孩子都可以有独立的房间。
不仅如此,该四合院的地理位置距离故宫十分近,天气好的时候,李诚儒会去到房顶放风筝,而一不小心,风筝就会被吹到故宫角楼上。
靠着变卖祖宅得来的钱,在除了买下这套四合院以外,也是让李诚儒几个兄弟姐妹得以上学读书。
中学毕业之后 ,李诚儒就被分配到了北京景山服装八厂 ,主要负责熨烫衣服,有了工作之后,李诚儒一家的生活状况也开始有了好转。
那段时间,李诚儒还迷上了话剧,每逢下班,李诚儒都会跑到东区的工人俱乐部,参加话剧演出。
虽然没有报酬,但是李诚儒乐在其中。也正因为对话剧的热爱,使得李诚儒在后来的一次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当时话剧界的名流 董行佶 。
见李诚儒对话剧如此的痴迷,董行佶也是将李诚儒收为了自己的入室弟子,在董行佶的教导下,李诚儒也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为其之后从事演艺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后在1980年,李诚儒更是凭借着平日里的刻苦练习,考进了 北京**学院业余表演进修班。
从北京**学院学成毕业之后,李诚儒更是被分配到了中央电视台实习,这个铁饭碗对于李诚儒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次年,《西游记》建组,李诚儒得知该消息之后,便毛遂自荐想要扮演唐僧一角,不曾想,这一提议却遭到了领导的拒绝。
不过, 虽然没能扮演唐僧,但是李诚儒获得了留在《西游记》剧组的机会 , 在剧组中当起了场记。
纵然后来的《西游记》红极一时,但是在拍摄的时候,该剧组接连遇到了不少的危机,不仅缺资金、缺技术,更是缺少演员。
但好在剧组都幸运地陆陆续续克服了这些问题,也使得《西游记》最终得以上映,在此期间, 李诚儒作为场记也是三进三出剧组 。
因为需要负责剧组工作人员的吃住行,很多时候稍有不慎,安排不合理,就有可能得罪很多人。
于是,在那个时候,不少人都到了导演杨杰那里投诉李诚儒,再加上剧组中很多人都是有背景的,为了平息众怒,杨杰只好让李诚儒先暂时离开剧组。
等到风波过去之后,杨杰便又将李诚儒喊了回来, 因为剧组离不开李诚儒 ,作为场记,李诚儒就是剧组中的一只手,缺了他根本不行。
然而,虽然充实,但是李诚儒在这份工作中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既没有出镜,也没有丰厚的报酬。
于是,在《西游记》拍摄结束之后, 李诚儒便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演艺梦想,准备下海经商。
1985年,李诚儒离开了中央电视台,开始在 社会 上打拼,几年下来,通过不懈努力,李诚儒也是攒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积蓄。
在这个时候,李诚儒不想再继续给别人打工,四处考察之后, 李诚儒看到了鞋帽衣服行业中存在的巨大利润空间。
于是,李诚儒毫不犹豫地拿着所有的积蓄成立了 “特别特” 自选服装店,该店面位于黄金地段西单北大街。
不仅如此,李诚儒的服装店更是占地 1000平方米, 而当时百货大楼中的鞋帽专柜不过才250平方米,由此可见,特别特的规模之大。
如此庞大的店面,李诚儒自己一人自然应付不过来,于是,在开业之前,李诚儒便想着招聘一些店员。
于是,李诚儒在《北京晚报》上刊登了一则招聘信息,店员的薪资构成为底薪加提成的形式。
李诚儒给到的底薪为三千五,加上销售提成, 平均每个人每月应该可以拿到五六千的工资。
要知道,在当时, 大部分人的工资仅仅只有几百块钱 ,李诚儒给出的高价薪资无疑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
因此,陆陆续续有7000多人前来应聘 ,几乎清一色都是美女,将李诚儒的店铺围得水泄不通,阵势十分浩大。
面对这众多美女,李诚儒也是挑花了眼, 最终他按照空姐的选拔标准,从中精挑细选出来了110位美女。
至于为什么必须是110,作为商人的李诚儒认为这个数字最为吉利。每月一人五六千的工资,仅仅工资这项支出 ,李诚儒每月就要花费五六十万。
放在1991年那个年代,这绝对是一项极其大胆的决定,人员选拔完毕之后,李诚儒更是对其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不仅如此,在开业前夕,李诚儒更是定制了800元一套的员工制服,可谓是出手阔绰。
不过, 李诚儒的高成本投入也为其营造了不少的噱头 ,特别特开业之后,一百多位美女,身穿整齐划一的制服亮相在西单街头,瞬间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于是, 这自然也是为特别特吸引来了大量的流量 。
不仅如此,在特别特门口两旁,更是站满了迎宾美女,带着迷人的笑容,对着来客喊着整齐划一的口号。
这种体验,对于很多顾客来说都是第一次 ,并且他们由衷地乐在其中,于是,在李诚儒高明的宣传手段下。
来往的人们口口相传,最终特别特迎来了大量的购物人群,一时间, 特别特在北京成为了“网红”场所,顾客络绎不绝。
这样的场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而特别特商场的营业额也是达到了五六十万一天, 李诚儒赚得是盆满钵满。
除此之外,李诚儒也善于发现商机,随着当年日剧的热播,李诚儒看中了其中男主角身穿的一款风衣。
于是,李诚儒便派人连夜设计加工,做出了同款风衣,最终这款风衣在特别特也是卖出了将近十万件,利润高达七八百万。
而作为商人的李诚儒也是渐渐地从服装行业开始向其他行业渗入,最终涉及了古玩、酒店等多种产业,成为了红极一时的富商。
当年,在冯小刚等人还在骑着摩托车上下班的时候,李诚儒却已经开上了豪车, 其外汇账户更是有着1300万的美金。
与此同时,身家过亿的李诚儒更是凭借着雄厚的资产, 成为了三十年前的“北京四李”之一。
之所以被称为“北京四李”,是因为当时北京城内最有钱的四个人恰巧都姓李,其中自然包括李诚儒。
有了如此巨额的资产,李诚儒也就彻底地摆脱了过去的贫苦生活,开始享受有钱人的快乐。
于是,不久之后,在1993年 ,李诚儒开始沉迷于炒外汇 ,几乎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了进去,正所谓是 投资有风险, 一次不幸,使得李诚儒在短时间内几乎断送了所有的资产。
自那之后,李诚儒忧愁不已,甚至开始掉头发。后来,根据李诚儒的回忆称,那个时候的他是真的绝望。
还未来得及品味成功之后的快乐,不曾想失败就来得那么迅速,一落千丈的冲击让李诚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能缓冲过来。
他说,换作其他人,也许很有可能就想不开选择结束了生命,但最终,李诚儒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也正因为李诚儒的坚持,在他四十岁之后,也是再次迎来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在演艺方面开始崭露头角。
相比于很多人来说, 李诚儒可谓是经历了大起大落, 也许正是这种跌宕起伏的经历,才让李诚儒活得更加通透一些。
不再拼命追求于金钱上的成功,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演艺事业上,这对于李诚儒来说,或许也是一种还不错的生活方式。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人生经历可能不会有李诚儒这般广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无论大小,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起起落落。
对此,李诚儒的做法也许能给到我们一些启发,在处于人生辉煌阶段的时候,一定要戒骄戒躁,更加的小心谨慎。
正所谓是 小心驶得万年船,处于高处的一不留神,更容易导致人仰马翻 。而即便是因为一时失误跌落到了谷底。
也不必一味地自责,抱怨,既然已经处在谷底,那么唯一的一条路就只有向上,只有变好。
生活中,没有哪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历经挫折、磨难, 而这些恰恰也组成了我们生活的厚度。
使得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的充实、有趣,所以,感谢经历吧, 无论好的坏的,都值得我们去感激!
艺术人文 《人生几度秋凉 李诚儒专访》
《大牌生日会》李诚儒
村民老林与老李是邻居,平日里老李一家旅居南美。2014年初,由于老林在建房时影响邻居老李家的墙体安全,在国内期间,老李曾多次交涉制止未果。4年来,当地镇村两级干部和多位先后多次出面调解,但收效甚微。
直到今年2月下旬,老林的新房在装修时,可能是为施工方便,不慎挖穿了与老李家相邻的围墙地基,并把相邻的长约20多公分、宽9米长的埕空地围在自家墙内,这一举动彻底激化了矛盾。旅居海外的老李闻讯后,专程回国解决此事。最终,海口司法所两名调解员介入调解。
调解员老郭、老陈了解到,老李年近花甲,全家长年旅居海外,而老林已近古稀,也长年在外地经商,双方都家庭兴旺、儿孙满堂,本应各有各的福禄和乐趣,可近几年来均为两家纠纷费心劳神、苦恼不已。“两位老人未必是蛮不讲理,极可能是为赌气、争面子,而该纠纷闹了四五年,双方都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为此,两位调解员认真研析案情、双方性格特点和心理诉求制定了方法:
一“顺” 调解员认为,纠纷双方都是“老小孩”,都很固执,一味说理劝和反而效果不佳。因此,他们借鉴训驴的“顺”法,先是顺着双方当事人的思维谈心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逐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提高了调解工作的针对性。
二“借” 调解员了解到,村里老少关于俩人的纠纷议论颇多、争议不小,两位老人对此也自觉不佳。调解员巧借邻里乡亲、周围乡贤之口谈及对该起纠纷及对两位当事人的看法,让他们自感压力,推动纠纷的和解。
三“换” 根据调查到的事实,调解员认为老林置邻里安全于不顾只管自家建房,也未与邻居商量就破墙占地,事件因老林而起也因其而激化,老林在纠纷中负有责任。1个多月的时间里,两位调解员多番引导老林及其代理调解的家人换位思考、主动让步,最终促成和解。
不好。如果家里有兄弟两个,一般天下的老人偏向小的,小儿子得到老人的关照更多一些。作为大儿子两口子,自然对老人心存不满,顺便对弟弟一家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在我老家那边有一句顺口溜叫做“这边下轿,那边喝药”,说的就是发生在两兄弟家庭的事情。
老李家有两个儿子,大强和小强,兄弟相差10岁。当年大强结婚的时候,老李是按照当年的标准给的彩礼,新房的配置也是随大流。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小强也到了娶妻的年龄,但是现在彩礼却水涨船高,从之前的几万到了十几万。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房的“标配”也增加了好多时尚电器,女方额外还要一辆汽车。现在农村小伙都不好娶上媳妇,老李没办法,只好咬咬牙答应下来。可是大强媳妇却不干了。她对公婆说,现在给小叔子买什么,就要给自己补齐什么。
老李说,你们结婚那时候也不兴这个。现在是“随行就市”,对小强也没超出现在的标准。再说了,现在就是把我这把老骨头卖了,也再拿不出给你们补齐那些东西的钱来。大强媳妇说,将来赡养老人都是兄弟平摊费用,凭什么现在两个儿子待遇不一样?吵来吵去,双方不欢而散。
后来,大强媳妇又多次来到公婆的家里吵闹,双方的关系极度紧张。小强见嫂子“无理取闹”,忍不住出言不逊。大强见媳妇吃了亏,找到小强给了他两个耳光。后来,大强媳妇撂下一句话:这些东西你不给我配齐了,他(小强)结婚那天,我让你们好看!
于是,大强媳妇就在小强媳妇下轿的时候,拿着农药瓶子跑到了小强的院子,当着众人的面,哭骂着、数落着公婆的“不公平待遇”,并扬言要死给老李夫妇看。众人见状,赶紧拉住。老李在乡亲们面前丢尽了脸!之后,老李夫妇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出门。
小强两口子在结婚的大喜日子,赶上这么一出,也是窝火憋屈得很!自此,李家再无宁静和睦可言!其实这并不是个例,两兄弟的家庭,两个儿子成年以后,涉及到新旧房屋分配、所分土地贫瘠与肥沃、老人帮忙照看小孩等现实问题,难免会有偏颇,这些都可能是两个小家庭和父母三方产生矛盾的诱因。
李氏的地方很多的。周口市沈丘县范营镇有一个人口将近两千的大庄叫老李营,大部分人姓李,都是当年从山东枣庄迁来的
其实河南沈丘,项城有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吃“枣 shan(不知道是哪个字)”的习俗,这些地方的人都是从山东枣庄迁来的
2022年李姓人多还是王姓人多?
本文2023-12-03 12:42:5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0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