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宋朝皇帝顺序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3浏览:2收藏

求宋朝皇帝顺序表,第1张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宋太祖

赵匡胤:

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

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

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灭后蜀

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开宝元年

公元969年:己巳,开宝二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九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

公元971年:辛未,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

公元975年:乙亥,开宝八年,北宋灭南唐

公元976年:丙子,开宝九年,宋太宗赵炅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宋太宗

赵炅

(赵匡义):

公元976年:丙子,

太平兴国

元年,开宝九年

公元978年:戊寅,太平兴国三年,北宋灭吴越

公元979年:己卯,太平兴国四年,北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片面完毕。

公元983年:癸未,太平兴国八年,辽景宗耶律贤乾亨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

公元984年:甲申,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

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

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

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

宋真宗

赵恒:

公元998年:戊戌,咸平元年

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

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

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

公元1022年:壬戌,乾兴元年

宋仁宗

赵祯:

公元1023年:癸亥,天圣元年

公元1031年:辛未,天圣九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十一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

公元1032年:壬申,天圣十年,明道元年

公元1038年:戊寅,景祐五年,宝元元年

公元1040年:庚辰,宝元三年,康定元年

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庆历元年

公元1049年:己丑,皇祐元年

公元1054年:甲午,皇祐六年,至和元年

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

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祐元年

宋英宗

赵曙:

公元1064年:甲辰,治平元年

宋神宗

赵顼:

公元1068年:戊申,熙宁元年

公元1078年:戊午,元丰元年

宋哲宗

赵煦:

公元1086年:丙寅,元祐元年

公元1094年:甲戌,元祐九年,绍圣元年

公元1098年:戊寅,绍圣五年,元符元年

宋徽宗

赵佶:

公元1101年:辛巳,建中靖国元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七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元年

公元1102年:壬午,崇宁元年

公元1107年:丁亥,大观元年

公元1111年:辛卯,政和元年

公元1115年:乙未,政和五年,金太祖完颜旻收国元年,完颜旻即完颜阿骨打,树立金国。

公元1117年:丁酉,政和七年,金太祖完颜旻收国三年天辅元年

公元1118年:戊戌,政和八年,重和元年

公元1119年:己亥,重和二年,宣和元年

公元1123年:癸卯,宣和五年,金太祖完颜旻天辅七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元年

公元1125年:乙巳,宣和七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五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三年,天祚帝被金兵俘获,大辽国亡。

宋钦宗

赵桓:

公元1126年:丙午,靖康元年

公元1127年:丁未,靖康二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元年,金国消亡北宋,俘虏宋钦宗赵桓和已退位的宋徽宗赵佶。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宋高宗

赵构:

公元1127年:丁未,建炎元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五年,北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

公元1131年:辛亥,绍兴元年

公元1136年:丙辰,绍兴六年,金熙宗完颜亶天会十四年沿用金太宗完颜晟年号

公元1149年:己巳,绍兴十九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天德元年,金熙宗完颜亶皇统九年

公元1161年:辛巳,绍兴三十一年,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元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六年

宋孝宗

赵昚(音“慎”)

公元1163年:癸未,隆兴元年

公元1165年:乙酉,乾道元年

公元1174年:甲午,淳熙元年

宋光宗

赵惇:

公元1190年:庚戌,绍熙元年,金章宗完颜璟明昌元年

宋宁宗

赵扩:

公元1195年:乙卯,庆元元年

公元1201年:辛酉,嘉泰元年

公元1205年:乙丑,开禧元年

公元1206年:丙寅,开禧二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铁木真元年

公元1208年:戊辰,嘉定元年

公元1209年:己巳,嘉定二年,金国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元年

公元1213年:癸酉,嘉定六年,金宣宗完颜珣贞佑元年,金国卫绍王完颜永济崇庆二年至宁元年

公元1224年:甲申,嘉定十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元年

宋理宗

赵昀:

公元1225年:乙酉,宝庆元年

公元1227年:丁亥,宝庆三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铁木真二十二年,蒙古汗国灭西夏。

公元1228年:戊子,绍定元年,大蒙古国也客那颜汗拖雷元年,持续人窝阔台远征途中,由拖雷监国。

公元1229年:己丑,绍定二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元年

公元1234年:甲午,端平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三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六年,金国消亡。

公元1237年:丁酉,嘉熙元年

公元1241年:辛丑,淳祐元年

公元1242年:壬寅,淳祐二年,大蒙古国乃马真后称制元年

公元1246年:丙午,淳祐六年,大蒙古国乃马真后称制五年,大蒙古国库裕克汗贵由元年

公元1249年:己酉,淳祐九年,大蒙古国海迷失后称制元年

公元1251年:辛亥,淳祐十一年,大蒙古国海迷失后称制三年,大蒙古国蒙哥汗元年

公元1253年:癸丑,宝祐元年

公元1259年:己未,开庆元年,大蒙古国蒙哥汗九年

公元1260年:庚申,景定元年,大蒙古国薛禅汗忽必烈中统元年

公元1264年:甲子,景定五年,大蒙古国薛禅汗忽必烈中统五年至元元年

宋度宗

赵禥:

公元1265年:乙丑,咸淳元年

公元1271年:辛未,咸淳七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蒙古汗国正式分裂,元朝树立。

公元1274年:甲戌,咸淳十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

宋恭宗

赵㬎(音“显”):

公元1275年:乙亥,德祐元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

公元1276年:丙子,德祐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

宋端宗

赵昰(音“是”)

公元1276年:丙子,景炎元年,德祐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

宋末帝

赵昺:

公元1278年:戊寅,祥兴元年,景炎三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

公元1279年:己卯,祥兴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厓山陷落,赵昺被迫投海自杀,南宋消亡。

南宋朝皇帝共18位,顺序如下:

南宋朝皇帝列表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1127年—1162年在位,共35年。终年八十一岁,葬于绍兴宋陵。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宋孝宗赵伯宗(1127年—1194年)1162年——1189年在位,共27年。时年68岁。朝代故事:隆兴和议。

宋光宗赵敦(1147年—1194年)1189年—1194年在位,共5年。享年54岁。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葬于绍兴宋陵。

宋宁宗赵扩(1162年—1189年)1194年—1224年在位,共30年。享年57岁,葬于茂陵。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葬于绍兴宋陵。

宋理宗赵昀(1205年—1264年)1224年—1264年在位,共40年。终年60岁,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葬于绍兴宋陵。

宋度宗赵祺(1240年—1274年)1264年—1274年在位,共10年。1274年7月,病死,时年35岁,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葬于绍兴宋陵。

宋恭帝赵显(1271年—1323年)1274年—1276年在位,共2年。度宗长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

宋端宗赵昰(1269年—1278年)1276年—1278年在位,共2年。恭帝赵显的弟弟,度宗第二个儿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0岁。

宋卫王赵昺(1272年—1279年)1278年—1279年在位,共1年。卫王赵昺,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年8岁。

至此,宋朝结束,共立国319年,皇帝共18位。

长子赵德秀,滕王,早亡 次子赵德昭,燕懿王,其九世孙为宋理宗赵昀。 三子赵德林,舒王 四子赵德芳,秦康惠王,早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贤王原型,其六世孙为宋孝宗赵昚。

申国公主,早亡 成国公主,早亡 永国公主,早亡 魏国大长公主,封昭庆公主,进封郑国公主,改秦国公主。进长公主。后改封魏国大长公主。政和改贤肃大长帝姬。 鲁国大长公主,封延庆公主,进封许国公主。改晋国公主。进长公主。进大长公主。改封鲁国大长公主。改贤肃大长帝姬。 陈国大长公主,封永庆公主,进封虢国公主。改齐国公主。进许国长公主。追封大长公主。改封陈国大长公主。改贤惠大长帝姬。

01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宋光宗赵敦、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㬎、宋端宗赵昰、宋幼主赵昺。

1、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原为后周大将,掌管殿前禁军。960年元月,殿前禁军于京城汴梁(今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哗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49岁,在位16年。由于北宋中期的笔记《续湘山野录》记载了“烛影斧声”事件,暗示赵匡胤之死是由赵光义所加害。加上帝位非由其子继承,而是由三弟赵光义登基垂统,违反宗法继承原则,使得史家认为赵匡胤的死因并不单纯,成为千古之谜。

2、宋太宗赵光义(939年-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21年,享年58岁。是太祖赵匡胤的胞弟。太宗治政有为,不善武功。在位期间,改变了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但是两次伐辽,及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企图都失败了。980年更试图统一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太宗好读书,“开卷有益”典故即来自他。

3、宋真宗赵恒(968年-1022年),宋朝第三位皇帝,太宗第三子,在位25年,享年55。真宗也是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作者,意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真宗时与辽定澶渊之盟,这是宋朝以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另外,真宗也是著名戏曲《狸猫换太子》第三主角。

4、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1年,享年54岁。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就是指仁宗,自古以来在包公剧中,亦以明君形象树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被称为“仁宗盛治”。仁宗论能力,不如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皇帝。

5、宋英宗赵曙(1032年-1067年),是仁宗的堂兄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仁宗为嗣,是宋朝第五位皇帝。在位5年,享年36岁。英宗多病,但也是一个很勤勉的皇帝。

6、宋神宗赵顼(xū,1048年-1085年),是宋朝第六位皇帝。在位17年,享年37岁。即位后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保甲、方田均税、保马等新法相继出笼,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诸多领域。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宋廷财政有了很大的改善。神宗初时,苏轼受重用,但不久就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黜出京,此即“乌台诗案”。

7、宋哲宗赵煦(1077年-1100年),宋朝第七位皇帝。在位15年,得年24岁。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不过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始终未能获得解决,反而在哲宗当政期间激化,多少造成朝廷的动荡。

8、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神宗十一子,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兄长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他自创的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象征“天下一人”。靖康之变时和儿子钦宗一道被金国掳去,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元朝的脱脱撰写《宋史》的《徽宗记》时,掷笔感叹道:“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9、宋钦宗赵桓(1100年-1156年),徽宗赵佶长子,宋朝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人大举南下时,徽宗禅位于他,在位1年零2个月。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和敏锐力。他是历史上懦弱无能的昏君,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汴京,却无力抵抗。靖康之变时和徽宗一起被金人虏北,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死于燕京,终年57岁,至死也没能南回。(真宗名赵恒,钦宗名赵桓,不要弄混了。)

10、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宋朝第十位皇帝。宋朝南迁第一任皇帝,在位35年,得年81岁。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赵构在位初期因为动乱,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等。但他中期眼见女真的强势,又为了强化皇权,因此采用了求和政策,大部分时间都是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并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他还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11、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94年),宋朝第十一位皇帝。他是太祖的后裔,高宗养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孝宗,宋朝的皇位真正了回到太祖的长房后裔。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逊位,让位与儿子光宗赵惇。基本上,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反了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上,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12、宋光宗赵惇(1147年-1200年),宋朝第十二位皇帝(1189年—1194年在位),在位5年,享年53岁。光宗是宋朝皇帝中比较平庸的一位。他受父亲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2岁。光宗体弱多病,患有精神障碍,没有安邦治国之才,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让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皇后李凤娘干政,光宗自己对朝政的掌握力不断下降。另外,光宗历来就与父亲孝宗不和,对朝政影响很大。

13、宋宁宗赵扩(1168年-1224年)是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光宗被逼退位,由赵扩继位。宁宗在位30年,享年55岁。其统治期间内,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还恢复了理学地位。

14、宋理宗赵昀(1205年-1264年),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1264年在位),在位40年,享年59岁。理宗本名赵与莒,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宁宗的远房堂侄。他是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是赵匡胤次子赵德昭的后人,机缘巧合得以上位。纵观南宋一代,平庸无能的皇帝好几个,尤其是南宋王朝后期的几代帝王。但南宋走向灭亡之路是从理宗开始的,由于他的无能、昏庸不辨忠奸,任用奸相佞臣,排斥打击忠臣良将。生活上荒*奢侈,致使南宋统治日益衰退,朝纲不济,终于被蒙古所灭。

15、宋度宗赵禥(1240年-1274年),是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太祖十一世孙,理宗的侄儿。在位10年,得年35。《宋史》记载赵禥七岁始会说话,智商低于正常人水平,是历史荒*无道、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即位时,金国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元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之际,他却把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当时朝廷政治十分腐败,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而赵禥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荒*无道,长期沉湎于酒色之中。南宋王朝病入膏肓,只有等着走向覆亡。

16、宋恭帝赵㬎(xiǎn,1271年-1323年),宋朝第十六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在位2年,得年53岁。咸淳十年(1274年)十月,度宗驾崩,四岁的赵在奸相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遣陆秀夫求和称侄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赵出城向元军献上玉玺投降。宋亡后,恭帝被元朝封为瀛国公。到了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宋恭帝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于是当年的小皇帝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后来恭帝写了一首表达对宋皇朝思念之情的诗,被元英宗赐死。

17、宋端宗赵昰(shì,1269年-1278年),宋朝第十七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在位2年。他是度宗的庶长子, 恭帝的长兄。1278年3月,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对开海面,不到10岁的小皇帝屡受颠簸,又惊病交加,于两个月后去世。

18、宋幼主赵昺(bǐng,1272年2月12日-1279年3月19日),又称宋帝昺,宋朝末代皇帝(第十八位,1278年5月10日—1279年3月19日在位),在位十个月。他是度宗赵禥的少子。1279年3月19日宋、元在崖山海上开展决战,宋军全军覆灭,元军随后包围崖山,左丞相陆秀夫眼看靖康之耻又要重演,在广州崖山(今新会崖门)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皇朝彻底覆亡。

求宋朝皇帝顺序表

北宋:(公元960~1127年)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公元963年:癸亥,建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