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县刘官庄镇李家念头村葛氏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3浏览:1收藏

山东莒县刘官庄镇李家念头村葛氏由来,第1张

  庙东头村边上有穆家沟村,小朱山村,张家岭村,南涧村,,友好好客,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人勤物丰

村内企业:生物化工厂,酒厂,轴承厂,家具厂,

主要农产品:水稻,葡萄,葱,

村内资源:铜,锌,煤矿,旧时阴附近有庙 本村位于庙的东面 因此得名“庙东头”

叶家官庄 《重修莒志、舆地志》载:源头乡、叶家官庄。据传,明洪武二年,叶氏由东海当路村迁此,因叶氏在此垦种官田,故名叶家官庄。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东三山 《王氏族谱》载:我祖三公迁居莒县城北南张解,后改为朱汉,距今五百余载,自十三世祖讳加祯。字喜师居三山,因处三山村东,故名东三山。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西三山 据清康熙年间所建《志公庙碑》载;吾王氏祖,明洪武二年自铁沟迁此,因处东三山以西,太名西三山。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于家岭 《于氏家族》载:清顺治四年始居于家岭。因村处岭坡,冠以姓氏,命名于家岭。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名称 得名原因 所属政区

马家庄子 《重修莒志、民社志》载:四区孤山庄马氏原籍山西洪洞县,于洪武年间分居于马家庄子。因马氏建村,故名马家庄子。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徐家岭 《徐氏族谱》载:徐氏祖,字礼龙,明洪武二年由东海十八村始迁诸城县,历三世徙莒逊峰庄,宣德三年析居徐家官庄。因徐氏在此垦种官田。故名。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连五河 据福照《贾氏族谱》载:吾贾氏之先世。于洪武二年迁民时始居莒之贾家庄子。录徙连王河,因村座落于五小河交汇处,取名连五河。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车庄 《重修莒志、舆地志》载:莲池乡、车庄。村名来历,传说有二,一说为明洪武初年,车氏建村,故名。二说为因避水患,村落东移而和撤庄,谐音为车庄。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邱家沟 《重修莒志、民社志》载:四区邱家沟刘氏原籍海东郭家村。明初始迁福才胜,迁莒东北乡管帅西邱家沟庄。因村处沟岸,合以胜氏而命名。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东山旺 《王氏族谱》载:吾祖籍东海十八村,始迁祖失讳,于明洪武二年迁东山旺,因地处旺山之东,故名东山旺。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名称 得名原因 所属政区

崖下 《李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年,吾祖兄弟二人,由山西省洪洞县喜鹊窝大槐树底迁至沂水县李家庄。居二载,二公转徙莒之崖下,因村处山崖下,故名崖下。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源河 《重修莒志、乡社志》载:袁胡店。城北九十里。系指此村,其袁胡二字失考。据《刘氏族谱》载:刘氏始迁祖某,明洪武二年由东海十八村迁此,因村在连五河与石河的交汇处,故名源河。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响场 《徐氏族谱》载:明崇祯十五年,壬千大乱,七冢在响场村东,历史久远,失名者多矣,据传,元朝此处有一古村,名墙框。村中有一富户,在打谷场上置锣鼓,设有器械,待骡马抖动碌碡时锣鼓随而轰鸣,曰打响场。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仕家沟 《重修莒志、民社志》载;仕氏原籍海东,始迁祖天贵,于明洪武年间先迁至沂州仕家巷子及莒州仕家庄子。后居仕家沟。因村东靠沟,以姓氏命名仕家沟。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张家河 《重修莒志、舆地志》载:响场乡、张家庄。据传,明洪武二年,张氏由海岛十八村迁此定居,故称张家庄。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赵家庄 《重修莒志、民社志》载 :四区赵家辛庄赵氏,明万历二年始迁祖某乃迁今处,据传,赵氏自辛庄迁此,取名赵家辛庄。简称赵家庄。 日照市莒县库山乡

田家官庄 《重修莒志、舆地志》载;果庄镇、田家官庄。据传,明崇祯元年,田、贾二姓为避兵乱迁此,开垦官田,后田氏为旺族,故名田家官庄。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小张官庄 据老人回忆《张氏族谱》载:始祖于明万历年间,由莒东北张家淮河迁此立村,初名张官庄。因村北有大张官庄,遂改名小张官庄。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名称 得名原因 所属政区

曹河 《重修莒志、舆地志》载;起洛乡、曹家河。据传,明崇祯十六年郭氏建村,因村前小河两崖杂草丛生,取名草河。后人误以为有曹姓,呼为曹家河,演变为曹河。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泉庄 《重修莒志、舆地志》载;积庆乡、双全官庄。据传,明崇祯十三年,高氏迁此开垦官田建村,村东、西相距一里之遥,各有一阜,以泉名村,取名双泉官庄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朱家崖头 《重修莒志、舆地志》载:果庄镇、朱家崖头。据传,元至正二十年朱氏建村,村前有一大崖头,取名朱家崖头。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青龙峪 《重修莒志、舆地志》载:前梭庄镇、青龙峪。据传,元至正十六年, 孙氏为避兵祸,迁至雪山之阳立村,因山沟蜿蜒如龙,每当雨日,常有云雾自下升起,初名龙王峪。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唐家河 《重修莒志、舆地志》载:前梭庄镇、唐家河庄。据传明正统十二年,汤氏从山西龙口迁此建村,因村中有小河,取名汤家河,后唐氏迁入,人户兴旺,改名唐家河。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孙家庄 《孙氏族谱》载:明洪武三年,所荒饥馑,始祖贵、从山西洪洞县迁往山东龙口县,因遭洪水,大风灾害而歉收,难以为生,复又带全家逃荒到莒县果庄。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名称 得名原因 所属政区

后梭庄 严氏墓地有明万历年间残碑。据传,明嘉靖元年严氏立村,因在梭庄之后,取名后梭庄。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前梭庄 《重修莒志、舆地志》载:前梭镇,前梭庄。村中曾出土元至正六年残碑。据传,马,崔二姓于元初迁此立村,因村前一片涝洼,多生长蓑草,取名蓑庄。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龙潭官庄 村西南有龙王庙,庙前有龙潭,元朝残碑记载元至元十六年,鲍氏迁此垦种官田为生,以潭取名,为龙潭官庄。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上荼城 据传,朱氏于元至正二十三年建村,以古荼城而得名。有两村,地势较高,取名上荼城。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下荼城 据邴氏祖茔中元碑记载:元至正十三年,邴氏由村西南岭上景家庄被袭后迁此,以古荼城而得名,有两村,此村在古,地势较低,取名下荼城。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邴家旺 据老人回忆族谱,清嘉庆十二年,邴佃岩一户从下荼城到此垦荒,立村,为向往人财两旺,取名邴家庄。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名称 得名原因 所属政区

张家旺 清光绪二十八年,张诺由前果庄至此垦荒,立村,只有六人,初名山上。因地薄人穷,切望富裕,以村后芙蓉树,改名芙蓉官庄。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苇园 《刘氏族谱》载:大清康熙二十二年始祖升,因贫、从沂水快堡迁至容山北垦荒立围园庄。因村四面山岭环抱,取名围园。后村前栽植芦苇,演变为苇园。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

刘 邦:即汉高祖,江苏沛县人。于公元前211年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 向: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是我国目录学之祖。

刘 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 一了全国。

刘 备: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公园221年正式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

刘 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 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所著《天论》三篇,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及辩证法哲学著作。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去世于昆山,今其墓尚在。著有《龙洲集》、《龙洲词》。

刘三妹亦称“ 刘三姐 ”。

传为 唐 代著名的 壮 家女歌手,善唱山歌,有“歌仙”之称。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刘三妹》:“ 新兴 女子有 刘三妹 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 唐中宗 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今称‘歌仙’。” 何其芳 《毛泽东之歌》:“ 毛主席 说:‘ 刘三姐 反压迫,是革命的。’”

刘三姐见“ 刘三妹 ”。

刘氏冠 汉高祖 刘邦 创制的一种竹皮冠。《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裏。初, 高祖 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 楚 冠制也。”

刘石经 北魏 刘芳 的美称。《魏书•刘芳传》:“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於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芳 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刘四骂人《旧唐书•刘祎之传》:“父 子翼 ,善吟讽,有学行……性不容非,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友人 李伯药 常称曰:‘ 刘四 虽复骂人,人都不恨。’”后以“刘四骂人”谓用俏皮浅露的语言骂人。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随园诗话》所载诗,如……《咏茶灶》云:‘两三杯水作波涛’等类,皆舌尖聪明语,恶薄浅露,何异 刘四 骂人?”

刘生 汉 横吹曲名。原为人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刘生>诗》 宋 郭茂倩 解题:“‘ 刘生 ,不知何代人, 齐 梁 以来为 刘生 辞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 五陵 三秦 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所未详也。’按《古今乐录》曰:‘ 梁 鼓角横吹曲,有《东平刘生歌》,疑即此《刘生》也。’” 梁元帝 、 陈后主 、 唐 卢照邻 等均有《刘生》诗。

刘仙掌 唐 代诗人 刘象 的美称。 五代 何光远 《鉴诫录•卓绝》:“ 刘象 郎中因咏仙掌得名,时人呼为 刘仙掌 。”

刘白 唐 代诗人 刘禹锡 和 白居易 的并称。《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又与 刘禹锡 齐名,号‘ 刘白 ’。” 宋 王禹偁 《桂阳罗君游太湖洞庭诗序》:“前不见 刘 白 ,后不见 皮 陆 ,又何人也。” 明 高启 《三贤堂》诗:“ 韦公 既前蹈, 刘 白 乃后连。”

刘白堕相传为 南北朝 时善于酿酒的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河东 人 刘白堕 ,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甖贮酒,暴於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山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 永熙 年中, 南青州 刺史 毛鸿宾 齎酒之蕃,逢路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复名‘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 白堕 春醪。’”

刘阮1 东汉 刘晨 和 阮肇 的并称。相传 永平 年间, 刘阮 至 天台山 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 晋 ,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 天台山 寻访,旧踪渺然。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元 杂剧中有 王子一 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后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一○四:“曾随 刘 阮 醉 桃源 ,未省人间欠酒钱。”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陆采 《明珠记•赘苹》:“忽成 刘 阮 约,如入 武陵村 。”《宦海》第五回:“画眉窗下,孔雀屏前, 天台 之 刘 阮 重来。”参见“ 刘郎 ”。2 刘伶 、 阮籍 的并称。 刘 阮 , 魏 晋 时人,以纵酒放达著称。 清 戴名世 《醉乡记》:“自 刘 阮 以来,醉乡遍天下。”

刘杜 明 末 刘綎 、 杜松 的并称。 刘 杜 在辽地与 清 兵激战,壮烈牺牲。 清 方拱乾 《广宇》诗:“ 光熹 往事伤心久, 刘 杜 征魂带血还。” 清 吴伟业 《送杜公弢武归浦口》诗:“当时海内称 刘 杜 ,死事忠勋君叔父。”

刘村 宋 代画家 刘益 的美称。 元 夏完彦 《图绘宝鉴》卷三:“ 刘益 字 益之 。 汴 人,工花禽……尤长小景。 靖康 之难流落 岭表 ,多画山果野禽,故人呼为 刘村 。”

刘伶酒《晋书•刘伶传》:“ 刘伶 字 伯伦 , 沛国 人也……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以“刘伶酒”、“刘伶锸”为纵酒放达的典实。 王德钟 《书感》诗之三:“浇愁须饮 刘伶 酒,埋骨愿傍 苏小 坟。”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甚时同荷 刘伶 锸,一醉空江卧月明。”

刘伶锸见“ 刘伶酒 ”。

刘阿斗 三国 蜀 后主 刘禅 小名 阿斗 。虽有 诸葛亮 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 蜀汉 。参阅《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因称懦弱无能、不思振作的人为“刘阿斗”。《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想依靠这批捧不起的‘刘阿斗’,对不起,此路不通。”

刘表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桓公 ]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 刘景升 不?有大牛重千斤,噉刍豆十倍於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 入 荆州 ,烹以飨士卒,於时莫不称快。”后因以“刘表牛”谓大而无用之物。 宋 苏辙 《土牛》诗:“君看 刘表 牛,岂脱 曹公 手。”

刘郎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妪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说。”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鸾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袅。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裏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台 苏台 隔云水。”

刘郎前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载: 东汉 刘晨 阮肇 在 天台山 遇仙,归来已是 晋 代。后 刘 等重访 天台山 ,旧踪渺然。诗文中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亦作“ 刘郎前度 ”。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 刘郎 今又来!”此 刘禹锡 自称。 宋 周紫芝 《点绛唇》词:“浑无绪! 刘郎 前度,空记来时路。”《花月痕》第十回:“不独马缨一树,不识门前,就是人面桃花,也无所谓 刘郎 前度。”

刘柳 唐 刘禹锡 、 柳宗元 的并称。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未几,有八司马之变,使 退之 不贬,与 刘 柳 辈俱陷党中,则终身废锢矣。” 清 唐孙华 《读柳诗》诗:“漏泄谓 刘柳 ,责望致嫌疑。” 严复 《<天演论•群治>按语》:“此其说与 唐 刘 、 柳 诸家《天论》之言合,而与 宋 以来儒者以理属天,以欲属人者,致相反矣。”

刘根 汉 代术士。传说能驱鬼、辟谷。《后汉书•方术传下•刘根》:“ 根 於是左顾而啸,有顷, 祈 之亡父祖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 根 叩头。”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刘根 遐寝不食,或谓偶能忍饥。” 唐 高适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诗:“江山归 谢客 ,神鬼下 刘根 。”

刘晏粟 唐 理财家 刘晏 ,曾任吏部尚书, 东都 河南 江 淮 山南 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用分段转运方法岁运 江淮 粮食四十万斛,以解决关中食粮。后人因以“刘晏粟”谓善于理财,政绩卓著。 清 赵翼 《寿全惕庄六十》诗:“最绩早同 刘晏 粟,清心仍酌 隐之 泉。”

刘师哥牡丹花品种之一。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刘师哥者,白花带微红,多至数百叶,纤妍可爱。莫知何以得名。”

刘海1见“ 刘海蟾 ”。2传说中的 刘 海 额前垂发,俗因称此发型为“刘海”。《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前刘海,下面散腿袴。” 巴金 《秋》六:“略微高的前额上覆盖着刘海。”

刘海蟾 亦称“ 刘海 ”。

五代 燕山 人,名 操 ,字 昭远 ,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 燕 主 刘守光 为丞相。一日,道人 正阳子 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 海蟾 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 海蟾 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双髻簪花,如世间所绘 刘海 状。”《秧歌剧选•十二把镰刀》:“ 桂兰 打铁手呀手儿软,腰儿闪几闪,越看越好看……好像 刘海 戏金蟾, 王二 我好不喜欢。”

刘陆 宋代 刘克庄 、 陆游 的并称。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元 白 自清浅, 刘陆 但恣肆。”

刘累传说中善于驯龙的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 陶唐氏 既衰,其后有 刘累 ,学扰龙于 豢龙氏 ,以事 孔甲 ,能饮食之, 夏后 嘉之,赐氏曰 御龙 。” 宋 梅尧臣 《文惠师赠新笋》诗:“ 刘累 死,龙不驯。世间事,不识真。”

刘猛将军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宋 刘錡 。 宋 景定 四年,旱蝗,上敕 刘錡 为 扬威侯 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馀。”蝗遂殄灭。见 罗振玉 《俗说》引 朱坤 《灵泉笔记》。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元 刘承忠 。 承忠 元 末驻守 江 淮 ,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后 元 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 刘猛将军 。见《畿辅通志•祀典》。

刘寄奴药草名。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寄奴 原为 南朝 宋高祖 刘裕 小名。据《南史•宋武帝纪》载, 刘裕 首得此草,曾用以治愈金疮。,后人因称之为“刘寄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五•刘寄奴草》:“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其子细长。”

刘参军 晋 刘伶 曾仕建威参军,因称 刘参军 。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诗之三题名《刘参军》。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君不见荷锸仙游 刘参军 ,沉饮高风至今闻。”参见“ 刘伶酒 ”。

刘琨舞《晋书•祖逖传》载: 祖逖 与 刘琨 同寝, 祖 中夜闻荒鸡鸣,蹴醒 刘琨 ,起而舞剑。后以“刘琨舞”喻志士奋发之情。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不学 刘琨 舞,先歌 汉祖 风。” 清 唐孙华 《卧闻鸡鸣》诗:“暗蹴 刘琨 舞,急速 田文 行。”

刘项 刘邦 、 项羽 的并称。《汉书•诸侯王表》:“ 陈吴 奋其白梃, 刘 项 随而毙之。” 唐 李白 《猛虎行》:“ 张良 未遇 韩信 贫, 刘 项 存亡在两臣。”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诗:“谁为 刘 项 决雌雄,赖有 韩 彭 力相援。” 清 陈维崧 《虞美人•题徐渭文画花卉翎毛便面》词:“愁看 刘 项 兴亡史,且读《南华子》。”

刘棉花 明孝宗 时户部尚书 刘吉 的绰号。 明 文林 《琅玡漫钞》:“阁老 保定 刘公 ,屡为台谏所论,而上宠眷不衰,人因称为 刘棉花 ,谓愈弹愈起也。”《明史•刘吉传》:“ 吉 多智数,善附会,自缘饰,锐於营私,时为言路所攻。居内阁十八年,人目之为 刘棉花 ,以其耐弹也。”

刘贾 汉 代 刘向 、 贾谊 的并称。 王国维 《文学小言》十一:“ 韦 柳 之视 渊明 ,其如 刘 贾 之视 屈子 乎?”

刘窟头1 五代 刘仁恭 善挖掘地道攻城,因得“刘窟头”之号。《新五代史•杂传一•刘守光》:“ 刘守光 , 深州乐寿 人也。其父 仁恭 ,事 幽州 李可举 ,能穴地为道以攻城,军中号‘刘窟头’。”2谓身死入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上闻 从荣 伏诛,悲骇几落御榻,气绝复苏者再,由是不豫转增,以至晏驾。自云:‘我今日自作刘窟头也。’”

刘随州即 唐代 诗人 刘长卿 。他曾任 随州 刺史,因称 刘随州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李频 不全是晚 唐 ,间有似 刘随州 处。”

刘纲 三国 时 吴 下邳 人。传说他能檄召鬼神,后与妻 樊云翘 同入 四明山 仙去。 唐 白居易 《酬赠李炼师见招》诗:“ 刘纲 有妇仙同得, 伯道 无儿累更轻。”

刘毅答诏《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 毅 曰:‘卿以朕方 汉 何帝也?’对曰:‘可方 桓 灵 。’帝曰:‘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 吴会 ,混一天下。方之 桓 灵 ,其已甚乎!’对曰:‘ 桓 灵 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 桓 灵 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刘毅答诏”谓敢于谏诤。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札率尔遣兴寄呈苏涣侍御》诗:“ 郭钦 上书见大计, 刘毅 答诏惊羣臣。”

刘豫州指 刘备 。 刘备 曾任 豫州 刺史,因称 刘豫州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起兵据有 江 东, 刘豫州 亦牧众 汉 南,与 曹操 并争天下。” 清 顾炎武 《汉三君诗•昭烈》:“卓矣 刘豫州 ,雄姿类 高帝 。”

刘卢 晋代 刘琨 、 卢谌 的并称。 唐 李商隐 《赠赵协律晳》诗:“已叨 邹 马 声华末,更共 刘 卢 族望通。”

刘宠一钱 东汉 会稽 太守 刘宠 将内迁为大臣, 山阴县 有五、六老人各赠百钱为他送行。 刘宠 难拂众意,只受每人一钱。后用为称誉廉吏的典实。 清 钮琇 《<觚賸>自序》:“旅食三年,不断 臯鱼 之泪;宦归千里,无馀 刘宠 之钱。” 沈昌直 《寄龙圣江西》诗:“ 刘宠 选一钱, 杨震 凛四知。”

刘览浏览,泛观。《淮南子•原道训》:“刘览偏照,复守以全。” 高诱 注:“刘览,回观也。刘读留连之留,非 刘 氏之 刘 也。”

刘灵即 晋代 的 刘伶 。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诗:“ 刘灵 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唐 李商隐 《假日》诗:“谁向 刘灵 天幕内,更当 陶令 北窗风。” 冯浩 笺注:“《文选》五臣注引 臧荣绪 《晋书》:‘ 刘灵 字 伯伦 。’ 颜延之 《五君咏》、《文中子》、《语林》并作‘灵’,而《晋书》本传作‘伶’,故他书通用。”

南阳市:昌-忠-孝-仁-爱。

南阳市:汉-毅-弘-达-兴-金-印-亮-广-慧-国-顺-民-昌-盛。

南阳市〖始祖原居山东青州府草坊集后,有碑记可查三十二代,迄今六百余年〗:鸿-金-增-慈-保-爱。

卧龙区百里奚街道社区〖始祖公宋九经,约在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宋家川迁居今南阳市卧龙区〗:祖-业-忠-志-远-德-荣-传-万-春-善-照-应-宣-振-家-道-永-世-昌-(1995年续修)冠-强-卓-昂-昆-伟-丰-育-迪-勤-浩-敖-勉-彦-明-礼-冶-吉-宁-平。

卧龙区七里园乡大庄村:宋廷贵(字步蟾,妣解氏)-宋宏臣(字亮輈,妣杜氏)-宋尽道(字庻庵,妣谢氏、继张氏、续张氏)-宋尽伦(自敦五)、宋天树(字春卿)、天赐(字纯嘏)、宋天盈(字玉枢,妣丁氏)、宋天桂(字香山)-宋德耀(字光远)、宋德灿(字英甫)、宋德辉(自煌甫)、宋德煜(道光乙丑相11月初10日吉时生,排行四,字旭,斋号晓楼,同治3年甲子科乡试中式第62名;妣郭氏)-春祥、寿祥、兆祥、嘉祥、凝祥、卯祥、宝祥、泰祥、安祥-金堂、升堂、中堂。

卧龙区陆营镇陈庄村:始迁祖宋文升(字中魁),御配恩惠氏-2世:宋濂式(字清洁),配吕氏-3世:宋贤(字德纯),配张氏-4世:宋魁章(后裔迁徙湖北省老河口市);宋成章(字斐然,曾任开封(汴梁)府京城师傅,道光皇帝尊称为宋公,道光二年御赐荣寿碑一座),配周氏、阎氏;宋成振,配孟氏-5世:宋钧(后裔迁徙湖北省老河口市);宋文(字华国),配吴氏、王氏、贾氏;宋元,配袁氏、杨氏-6世:道善、向善、乐善(迁徙湖北省老河口市);宝善(字安全),配吕氏、张氏;全善(明善、字昭亭),配冯氏、王氏、刘氏;国善,配袁氏、马氏-7世:占(三)-8世:百-9世:德(振)-10世:景-11世:应(英)-12世:厚-13世:长-14世:远。

卧龙区陆营镇冢头村〖始祖公宋九经,约在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宋家川迁居今南阳市卧龙区冢头村〗:祖-业-忠-志-远-德-荣-传-万-春-善-照-应-宣-振-家-道-永-世-昌-(1995年续修)冠-强-卓-昂-昆-伟-丰-育-迪-勤-浩-敖-勉-彦-明-礼-冶-吉-宁-平。

卧龙区潦河镇崔营村〖始祖公宋九经,约在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宋家川迁居今南阳市卧龙区〗:祖-业-忠-志-远-德-荣-传-万-春-善-照-应-宣-领(凌)-敏。

宛城区〖始迁祖原居山东青州府草坊集后,有碑记可查三十二代,迄今六百余年〗:鸿-金-增-慈-保-爱。

宛城区白河镇溧河店(80年代因建筑迁坟,在溧河店北宋坟挖出的墓碑记载,自唐河县宋营迁居冯堂,又从冯堂迁溧河店,俗称“老六门”,代表名号有:榆树底宋家,椿树底宋家,银匠楼宋家,油坊宋家等,及炮楼院,盐场、杂货铺等,其世系字辈为):承-平-庆-康-乐(清乾隆28年续谱)-国-九-文江-朝金、朝寅(子四:荣、华、儒、陶)-陶(妣张太君)-永宁(妣李、王太君,子七:大、晟、昌、昂、五、六、普)-普(妣阚太君,子四:立德(出继四门昂)、润德、耀德、慎德(润德,妣袁、王、邢、雷太君;耀德,妣武、张、姚太君;慎德,毓琨,孟太君)-玽、璁、琮、珍、珂、琳、玶、瑾、振(溶、雷太君)-燕、渲、浩、法、聘、崎、仙舟、渠潧、漳潧(广山、徐太君)-金全、金成、金铭(妣袁氏文华)、金玉(妣谢氏志兰)、金有-志、万、堂、亭、明、英、德-长-江-海(民国八年续谱)-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公元2002年续谱)-宪-顺-政-昭-彬-仁-明-晢-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参见社旗县桥头镇大宋庄、晋庄镇大里宋、李店镇、唐河县桐寨铺镇宋营村、郭滩镇宋营村)。

宛城区瓦店镇:〖始祖公宋九经,约在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宋家川迁居今南阳市卧龙区冢头村〗:祖-业-忠-志-远-德-荣-传-万-春-善-照-应-宣-振-家-道-永-世-昌-(1995年续修)冠-强-卓-昂-昆-伟-丰-育-迪-勤-浩-敖-勉-彦-明-礼-冶-吉-宁-平。

宛城区红泥湾镇〖始迁祖宋桐,配邱氏,初居山西洪桐,明朝洪武24年(公元1392年)迁南阳府唐河县西北四十里宋家营居住,宋桐卒后葬于桐河南七里许王家桥〗:承-平-庆-康-乐-(清乾隆28年续谱)国-九-文-维-□(单字)-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民国8年续谱)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公元2002年续谱)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宛城区官庄镇(南阳油田)〖先祖系文贞公宋璟第58世孙,自四川遂宁迁居〗:祖-其-经。

邓州市罗庄镇:相-云-合-英。

邓州市小杨营乡白庙岗村:三-公-相-汉。

邓州市后桥:三-公-相-汉-九-卿-佐-元-宗-子-和-顺-崇-德-象-贤。(同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区宋营村)

南召县皇后乡郭庄村:祥-广-来-金-玉-蓝-天-朝-富-贵。

南召县石门乡宋家沟村:始迁祖宋由—宋国敬—宋典—德—文—广(立)—长—建(向)。

南召县(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移居河南孟津,后由孟津迁居南召):希-朝-德-其-大-文-国-可-有-长-学-福-道-宽-广-心-平-治-安-祥-干-孟-宏-召-业-勤-俭-定-运-康-哲-诚-修-忠-正-耘-和-景-群-章-师-谊-存-翰-公-恒-持-俊-彦-赠-冠-宇-献-机-勇-宗-泽-贺-同-庆。

方城县〖一支迁唐河县〗:应-生-玉-文。

方城县〖自山西洪洞移居豫东又迁方城〗:宇-法-国-德-洪-兰-天。

方城县广阳镇〖自山西洪桐县迁来〗:明-成-文-俊-春-国(登、付、清)。

方城县博望镇湾街村:全-有-明。

方城县杨楼乡宋庄村〖始迁祖宋明自襄县迁居〗:明-天-化-田-金-庆-自-彦。

镇平县:振-炳-天-建-德-也-远。

镇平县殷宋营〖始迁祖宋士艺,字照贵,江苏南京水西门人,1387年随燕王扫北时任兵马总指挥,获胜后被封为南阳侯,1420年自山东省青州府草房集搬迁镇平〗:宋士艺-宋福(子三:宋贞、宋升、宋杰)、宋寿、宋祥-杰-军-虎—六—俊-九经-应光、应先。

镇平县东宋营:老-英-铎-虎-添-大-来-升-若-成-巨-文-长-作-周-云-鸿-金-增-慈-保-爱-五-洲-同-伦-尧-舜-世-京—兆。

镇平县西宋营:老-英-铎-虎-添-大-来-升-若-成-巨-文-长-作-周-云-鸿-金-增-慈-保-爱-五-洲-同-伦-尧-舜-世-京—兆。

内乡县鱼道河〖先祖宋介眉(满族)清朝乾隆年间自江南省庐州府庐江县西乡马庆村绣球山迁徙内乡县鱼道河〗:宋介眉-宋东有-宋义恒-宋得周-宋启蛟-宋昌平、宋昌绪(迁回江西)-宋希孔-宋嘉飞-宋炳堂-宋德利。

淅川县:国-祥。

淅川县宋湾〖前五世不详〗:泽-际-君-天-朝-德-龙-之-祖-秉(生)-育-先(仙)-泽-明-修-家-训-守-仁-存-厚-弘-科-强-国-永-保-世-昌。

社旗县:如-国-长(明)-保-建-书。

社旗县兴隆镇后门李〖明朝正德年间,宋天官(名讳失考),此官职乃为追封,原为转本御史,因参焦阁老拐娘娘一案,被焦芳反诘一口,故被诛。相传天官有八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由开封逃到方城县陈堰村〗:国-九-文-维-□(单字)-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付)-恒-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瑞(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社旗县桥头镇大宋庄〖先祖九河公,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唐河宋营,本支由唐河宋营迁居〗:国-九-文-维-□(单字)-永-远-发-大-邦-同-万-长-江-海-宗-德-克-世-守-朝-应-玉(毓)-付-恒。

社旗县晋庄镇大里宋:永-元-发-达-邦-同-万-长-江-海-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社旗县李店镇(原青台镇):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宗-德-克-世-守-朝-应-玉(毓)-付-恒-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唐河县桐寨铺镇宋营村〖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徙,一世祖宋桐,配邱氏,二世祖宋世南,三世祖宋国兴、宋国旺从桐寨铺镇宋营村迁到郭滩镇宋营村,后代按此派语传承〗:(民国28年从第77世起续谱)国-九-文-维-□(单字)-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民国8年续谱)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2002年续谱)-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唐河县郭滩镇宋营村〖据唐河县桐寨铺镇宋营村新修家谱记载,一世祖宋桐,配邱氏,二世祖宋世南,三世祖宋国兴、宋国旺从桐寨铺宋营村迁到郭滩镇宋营村,后代按此派语传承〗:(民国28年续谱)国-九-文-维-□(单字)-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民国8年续谱)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2002年续谱)-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新野县〖系出元御史大夫宋恭让,其后裔散处新野、邓州、襄阳,毗连各村,历经数代,徙居各地,族谱散逸,世次失考,率以其始迁者为祖,而归于宋恭让〗:大-登-永-鸿-而-自-怀-先-泰-廷-之-三-公-相-汉-五-权-建-国-宗-子-和-顺-崇-德-象-贤。

新野县前宋庄:始迁祖宋大余(配郝氏,子二)-登魁(配熊氏,子四)、登贵-永昌(登魁长子,配韩、孙氏)、祚昌(登魁次子,迁徙韩营)、兆昌(又名永治,登魁三子)、永和(登魁四子)-鸿济(永治长子)、鸿度(永治次子)、鸿儒(永昌子,鸿度弟,配肖氏)、鸿镜(祚昌长子)、鸿彦(祚昌次子)-而襄(鸿儒子,配尚氏)-端(而襄子,配柳氏)-荣先(鸿儒曾孙)、承先(荣先弟)、茂先(祚昌玄孙)-天民(荣先子,嘉庆丙子举人,官至商丘教谕)。

新野县后宋庄:始迁祖宋登贵(前宋庄宋大余子)-永誉(登贵子)-(4、5世失考)-自新(永誉曾孙)、自好(自新弟)-元吉(自新子)、元魁(元吉弟)-振和(元魁子)-纯(振和子)、会泰(纯弟)。

新野县城郊乡王营村宋营〖始迁祖宋乾银明朝末年由新野县新甸铺镇后宋庄迁居,现存碑文记载,清光绪16年小阳月(公元1890年农历10月);中华民国23年中秋月(公元1934年农历8月中秋节)重修,碑文记载到十二世。〗:一世:乾、艮(为堂兄弟同迁,以姓为村名,曰宋营)—二世:先□—三世:宏□(宋乾银4子,长子绍先之子宏风、孙子国举、国用还居西山,后辈不详;次子维先6子,其3子宏烈还居果封,后辈不详)—四世:国□—五世:钦—六世:□麟、德□、鸣□、天□、名□、宗□、法□—七世:廷□、□魁、炳□、殿□、清□、□中、景□—八世:有□、全□、□贵—九世:□儒、□文、□振—十世:□善、明□、心□、□祥、学□、□陵(东陵之子扩君迁湖北襄阳)—十一世:贤□、有□、□亮、炳□、□东、□安、明□、长□、士□—十二世:□强、□峰、浩□、子□、朝□、海□、全□、云□(常安之子宋武、宋斌迁江西南昌)—十三世之后(字辈均未统一)。

新野县五通庙宋庄〖自第5世起〗:存斗-纲、良荣(纲弟,典史)、良鳌(良荣弟)-如璟(纲子,岁贡)-耀淳。

新野县黄漥:2世:士良-3世:锡琮(庠生)、锡玠(廪生)、佳胤(庠生)。

新野县宋湾〖自第10世起〗:春-安澜-维勤。

新野县宋湾〖自第9世起〗:权-锦堂、廷祯-之炳(廷祯从子)、之芳、之纲(庠生)-宗海(之芳子,官至陆军少校)。

新野县歪子镇〖自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东岗村迁居,碑记有宋子善名讳〗:

商丘市:长-学-崇。

睢阳区〖宋亨支系,自第65世起〗:元、亨、利、贞-贤宗、儒宗、瑞宗、朝宗-壮图-迎文-睛-芷-名敬-崇贤-若兰-和杨-孔训-衢-耀本-治平-国宾-义诚-兹、佩、健-于南-琨-文-广-连-云-汉-惠-信-忠-孝-谨-绪-延-仁-厚-绵-世-泽-书-声-振-坤-干-守-训-永-昭-宪-保-德-可-进-贤-礼-仪-徽-千

  枞阳家谱资料

  程姓:

  桐城《程氏宗谱》14卷

  清乾隆14年(1749)程久泰始修。程发强、程裔后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存子堂活字本14册

  安徽地区博、日、美馆藏号:10571

  桐城《皖桐曲水村程氏宗谱》14卷首1卷

  程翰桂修,清嘉庆23年

  (1818)崇箴堂活字本18册。

  人民大学馆藏号:10570

  《皖桐程氏宗谱》20卷首1卷末1卷

  (清)程怡、程茂林纂辑 光绪十八年(1892)伊洛堂刻本22册2046页

  河北大学馆藏号:10572

  桐城《程氏宗谱》28卷。

  清光绪27年(1901)木刻本。

  浙江绍兴博馆藏号:10573

  查康熙四十三年《程氏人物志》程氏各派居里:桐城,县城西门一派;县城东南方向山口一派。

  婺源一支迁桐城始祖:应雷(寿二)、应经(子和)、仁高(德二)、应宰。后裔居:小龙湾黄村圩、青庙堂、缪家山。

  元末程举一避乱居桐城县西丁家冲,后裔分为丁家冲和冯头山两支。

  元末程颐十一世孙程庆四由婺源迁蕃阳瓦屑坝,眀初由瓦屑坝迁桐西瓦庄坂。

  伯符九十二世,簧墩湘公派婺源彰安上宅黄莲木坞时广公支下:文学、文迪兄弟俩约在眀弘治年间由婺源迁桐城。文学子道远;文迪子道孙。

  张姓: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鲁山等续修

  清道光七年(1827)书签堂木活字本刊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藏地:美国

  (清)张联元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书鉴堂活字本二十册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士端 张焕之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二十九册

  安徽桐城·桐城南乡姥山张氏五修谱二十六卷

  张廷镇 张泽辛纂修

  1915年木活字本二十六册

  安徽桐城·横螃张氏宗谱二十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张宗铎等辑

  1915年笃亲堂活字本二十八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氏双河股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张光麟 张光廷等纂修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绍华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二十四册

  安徽桐城·皖桐南湾张氏重修宗谱十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惕侬等重修

  1924年一本堂重刊本十四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左塘公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12)

  (民国)张贤藩 张维藩等纂

  1931年活字本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民大学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安庆市图书馆 美国

  (民国)张开枚等续修

  1933年铅印本二十八册

  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横峰张氏是明清时期桐城望族之一,原本姓胡,元明鼎革之际,胡长乙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饶州徙居桐西横峰,编户受田时,寄籍清河张氏户下,更姓为张。该谱以长乙公为一世祖,长乙原名太,字长乙,号校圃。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记述其先人业迹。清雍正二年(1724),长乙公十世孙立选,首次修谱。该谱以长乙的五世孙八人,分作八大房,各房之下又分若干支。其后又先后五次重修,民国时刻印。该谱旨在联络长乙公更胡姓为张姓后,徙居各地之后裔,故名《横峰张氏宗谱》。

  李姓: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十七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英秀 李兆隆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绵远堂木活字本十七册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湖北省图书馆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绵远堂刻本三十册

  安徽桐城·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李怀智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延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荫川 李慎三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四册

  安徽桐城·鹿城李氏族谱五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李卓斋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册

  安徽桐城·李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民国)李荫(禾农)等修

  1916年慕义堂活字本二十册

  施姓:

  5544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

  一卷(清)施玉鸣修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五册

  日本美国

  5545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

  (民国)施葆棣撰

  民国八年(191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缺五卷)

  姜姓:

  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六卷

  安徽桐城·姜氏宗谱六卷

  许姓:

  8789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十二卷

  (清)许鸿昌等修

  清同治三年(1864)敦德堂木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残)

  8790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许达才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崇本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刘姓:

  (安徽桐城)皖桐刘氏宗谱6卷

  (清)刘芳祥 、刘会友等续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现存 7册)

  现藏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宗谱14卷

  (清)刘来璋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敦木堂活字本(现存 14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族谱32卷

  (民国)刘梓培等修

  民国三年(1914)敦睦堂活字本(现存 32册)

  现藏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官庄刘氏宗谱14卷首1卷末1卷

  (民国)刘志谋 、刘文谋纂

  民国十年庄桥刘氏敦木堂木活字本(现存17册)

  现藏安徽博物馆、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4-5 14:10:41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5:43

  孙姓:

  安徽·桐城孙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孙脱颍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十九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孙节悯公后裔世系:

  清刻残页

  吉林大学(残页十八页)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家谱三十二卷:

  (民国)孙荫 孙培同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安徽图(存十一卷) 安徽安庆市图(存二卷)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孙贻谋 孙康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十二 册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棠山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孙云卿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环兴堂刊本十九册

  安徽图

  王姓:

  桐城王氏、桐城东楼王氏、桐城桐川王氏、桐城皖桐王氏、

  有堂号:槐荫堂。

  《皖桐太原王氏谱》载,太原王氏一支于元末避乱南迁安徽婺源,后移桐城,称桐城王氏、古塘王氏等。县中还有自鄱阳迁来的东楼王氏、龙眠王氏等,也属太原王氏支派。

  何姓:

  桐城青山何氏支谱四十九卷<民国>何荫松修 民国三年刻本

  三十册 3097页 12T 411-3/412-1

  青山何氏三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清>何玉琪纂修 光绪二十一年广石堂活字本

  十二册 945页 19X 89-6/90-7-1

  何应奎——安徽桐城(籍贯)——安徽婺源(祖籍)——《明进士题名碑录》

  郑姓:

  桐城郑氏宗谱

  江姓:

  安徽桐城浮山江氏族谱十八卷

  (清)江国柱 江锦成等四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山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江氏宗谱》。

  1919安徽桐城浮山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江少农等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十四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1920安徽桐城江氏宗谱四十九卷末一卷

  (清)江鸿书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敦伦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人民大学

  1921安徽桐城钢山江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江南炎等修

  民国七年(1918)笃亲堂活字本 十七册

  美国 1922

  天津市东丽区政协委员江高林。江高林也是济阳江氏后裔,其祖上约在700多年前,从婺源一带迁往安徽桐城,祖传的《江氏宗谱》为忠恕堂》,是江皋公受康熙皇封修撰的,据安徽省书协会长刘夜峰叔叔刘唯一的考证,济阳《江氏宗谱》为历代谱学之范本,凡修家谱者,均参照其格式。据张廷玉(清康熙吏部右侍郎)在康熙61年撰写的《江氏支谱序》中记载:江氏之先始于伯益,伯益黄帝18世孙也,生三子,皆封国,其三子元仲封江国于济阳,后为江氏始。后人一般尊称元仲为始祖,传至江高林已130多代。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6:40

  方姓:

  桐城方姓三支:桂林,鲁谼(鲁谼山位于吕亭镇境内,与龙眠山一脉相连)、会宫。方以智、方苞是桂林方,方东树为鲁谼方(修谱者方宗诚为其从弟)。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镜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 二十册

  人民大学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一卷

  (清)方传理编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安徽图(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安徽桐城鲁谼方氏族谱二十三卷

  (清)方宗诚修

  清光绪九年(1883)刊本 八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友庆堂支谱不分卷

  (清)方传植修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一名《方氏支谱》。

  安徽桐城皖桐方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方炳南 方去危等六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白鹿庄五房墨谱不分卷

  (清)方祖德编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一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一胍流派传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图

  袁姓:

  仁风堂,始祖方二,宋末由豫章迁皖城。方二子受一元末眀初迁桐城练潭。

  左姓:

  左氏宗谱(安徽桐城)清宣统三年修木活字本 著者不详 八册

  (左氏)克永公续修支谱(安徽桐城)民国二十三年抄本复印本 左光普抄

  宋姓: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汤姓:

  10987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

  齐姓:

  14121安徽桐城齐氏宗谱十四卷

  (清)齐广渊 齐音谐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14122安徽桐城齐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齐锡周 齐廷华等修

  民国八年(1919)大启堂刻本 二十一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3-13 14:58:46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7:14

  光姓:

  一世祖:光庆六,新安兴公之裔,世居徽州祁门之八都一日。溶里公,于元季与兄庆一,庆二迁桐,居县东百里马埠山。旋因乱,返祁门。明初又同迁桐城。

  邹姓:

  10799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邹鲁臣 邹开益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皖桐邹氏宗谱》。此为八修本。

  陈姓:

  7431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六卷

  (清)陈廷讃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 六册

  美国

  7432安徽桐城义门陈氏宗谱四卷

  (清)陈原杰 陈子钊等纂

  清同治七年(1868)传义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7433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五卷

  (清)陈文炳 陈章甫等编

  清同治七年(1868)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图

  7434安徽桐城陈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美章 陈春盛修

  清同治七年(1868)怀义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435安徽桐城义门陈氏支谱八卷

  (清)陈夙仪等修

  清同洽八年(1869)庆远堂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7436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善庆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活字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题名义门陈氏宗谱

  责任者(清)陈法堂纂修

  版本清光绪34年(1908), 木活字本

  居地安徽,桐城

  堂号怀义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元]陈友德

  摘要始迁祖友德,元代自九江德化县来居桐城县。卷首、卷一谱序、诰敕、传记、契约,卷二至卷末世系。有张英序。

  陶姓:

  陶渊眀三子份,小字阿雍,生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殁于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居桐城日就乡(西乡)。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9:13

  潘姓:

  安徽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潘承勋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德经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安徽图 美国

  钱姓:

  《流光谱》记述的是文穆王第十子俨在皖的后裔繁衍情况,其桐城支派大多分居在安庆、无为一带。

  蔡姓:

  11716安徽桐城蔡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蔡开泰 蔡惠甫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丁姓: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慈姓:

  慈姓原是江西陈姓,在安徽枞阳做官,为官比较清廉,告老后被当地人留在枞阳。元末明初,陈姓兄弟是陈友谅一派,与徐达开战。徐达攻打枞阳城,陈姓六兄弟带枞阳人民守城被

  难怪我曾经听说:慈陈一家!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0:23

  黄姓:

  8220安徽桐城黄氐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黄魁等重修

  清嘉庆二年(1797)培根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221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兴岩等撰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辽宁大连中图(存卷5-卷末) 日本 美国

  注:清初黄自章创修,此为五修。

  8222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金耀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活字本 三十册

  人民大学 美国

  8223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

  (民国)黄南垣等七修

  民国十三年(1924)敦本堂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8224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介孚等八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德永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六册

  日本 美国

  8225安徽桐城黄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黄南垣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刻本 二十二册

  吉林大学

  8226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

  (清)黄慕颜 黄菊佳等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永堂木刻本 五十八册

  河北大学

  8227安徽桐城黄氏族谱

  民国三十一年(1942)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6、16、18、19)

  余姓:

  3442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四十五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余文辅 余桂清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敦本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2、6、8、14、39、42、卷

  首下,卷末上)

  注:余上驷等首修於清乾隆二十六年。

  3443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余梦诗六修

  一九八二年复印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1-10,12-17、卷首)

  注:明嘉靖四十五年余腺首修。

  严姓:

  14451安徽桐城严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二卷

  (清)严佳树 严淦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富春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日本 美国

  姚姓:

  5799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

  姚氏先德传七卷

  (清)姚寿昌等七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十二册(缺卷6-11)

  北图 日本 美国

  5800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姚

  氏先德传七卷

  (民国)姚国桢 姚联奎纂修

  民国十年(1921)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安徽博 湖北图 日本 美国

  注:附《姚氏先德传》,(清)姚莹著。

  杨姓:

  安徽桐城杨氏宗谱 民国九年木刻本

  杨竹坡、杨望如等修 三十一册 2846

  安徽桐城彭杨氏宗谱 民国三十七年木刻本

  杨伯侯、亿世杰等修 十册 744

  胡姓:

  崇德堂。始迁祖胡玉一(字立起)、胡金章(字璜章),元末自江西鄱阳迁居桐城。

  双峰堂。始迁祖胡广一,明初自豫章迁居桐城西乡撩风铺。

  浔源堂。始迁祖胡光亨(字时升),为徽州婺源清华胡氏十世,宋时迁桐城走马津。

  桂姓:

  5892安徽桐城桐邑桂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心斋等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传盛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美国

  5893安徽桐城桐西桂氏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枝润五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传盛堂木刻本 三十七册

  河北大学 安徽博(存二十七卷)

  注:清乾隆元年始修,此为五修。

  詹姓:

  11615安徽桐城詹氏支谱六卷

  (清)詹怀彦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守训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1:33

  高姓:

  8894安徽桐城高氏宗谱十卷

  (清)高卜芳等修

  清乾隆二十年(1755)庆寿堂活字本 十册

  美国

  8895安徽桐城官山高氏宗谱十五卷

  (清)高尚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庆寿堂活字本(序) 二十册

  人民大学

  8896安徽桐城高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高择善等撰

  清同治八年(1869)共祀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项姓:

  9922安徽桐城项氏重修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清)项寅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培桂堂刊本十六册

  上海图

  马姓:

  6217安徽桐城扶凤马氏族谱四卷首七卷附族图 一幅

  (民国)马其昶纂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八册

  安徽博 日本 美国

  金姓:

  4479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金承诏 金兆奎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

  安徽博(存卷26一28)

  4480安徽桐城金氏宗谱十四卷

  清末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於清同治年间。

  4481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金莘农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活字本 一册

  安徽博

  --------------------------------------------------------------------------------

  作者:唐志虎

  发表时间:2005-2-15 11:33:17

  内容可否提供?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

山东莒县刘官庄镇李家念头村葛氏由来

  庙东头村边上有穆家沟村,小朱山村,张家岭村,南涧村,,友好好客,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人勤物丰村内企业:生物化工厂,酒厂,轴承厂,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