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3浏览:2收藏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第1张

提到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他以卢浮宫金字塔对巴黎面貌的改造,或者是他借苏州博物馆对中国园林语言的再表达。

但实际上贝老在一大半的人生旅程当中,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大部分作品都是当地的著名地标建筑。让建筑融合于自然的空间,是主导着他这一生的设计理念。

“人类只是地球上匆匆的旅行者,唯有城市将永久存在”——贝聿铭

他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坚持初心,并用建筑本身,代表自己发出了最响亮的。今天,让我们再次安静的回顾欣赏贝老过去的建筑作品,愿逝者安息。

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

1949年港湾石油公司办公楼

1955年丹佛美国办公楼

1956年富兰克林银行

1960年丹佛市希尔顿饭店

1962年玛莉亚城广场大厦

玛丽亚城广场是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中心的一个大型办公和购物综合体,包括四座办公大楼和一个地下购物中心。它高188米47层,十字形办公大楼。综合体与繁忙的蒙特利尔地下城市连通,有室内通道通往超过1,600个企业、数个地铁站、一个郊区总站,以及贯穿整个市中心的隧道。屋顶上的逆时针旋转信标在夜间亮起,四道白光照亮周围的天空,远至50公里外都可看见。

1963年台中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路思义教堂是一座位于台中市西屯区东海大学的基督新教礼拜堂。始建于1962年9月,并于1963年11月2日落成;2017年9月26日台中市文化资产处以“路思义教堂及钟楼”将其与毕律斯钟楼登录为台中市定古迹,卫理会馆、旧艺术中心登录为历史建筑。

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布西耶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

1967年大气研究中心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是美国大气科学的研究机构。于1960年始建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附近的博尔德,具体场地位于落矶山主脉前一座小山顶上的一块平地。

1971年波士顿海港大楼

1972年达拉斯市政厅

达拉斯市政厅是贝聿铭设计的一座振人心神的建筑,正面向前倾34°不仅能为正门主入口和窗户遮阳而且具有节能的特点。连接大厅的走廊逐层向上退缩,自然光自屋顶洒落,整个空间明亮开阔而富有生机。建成后达拉斯市政厅不仅成为该市象征,更重要成为区域更新的起博器。

1974年美术馆东馆

当时的美国卡特在华盛顿美术馆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1977年汉考克大厦

该楼采用极简的大规模玻璃幕墙,这些幕墙大且偏蓝,这样的设计使得在晴天的时候,整座大厦与天空融为一体。在外形方面,该楼采用俯视看来是平行四边形的外形,使得整座楼有了现代的感觉。该楼是当时单块玻璃面积最大的全玻璃幕墙建筑。

1978年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

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是美国最早期的大学美术馆之一。现今收藏来自世界各国享负盛名的艺术品,从亚洲古代金饰、非洲部落面具,到莫奈、毕加索的画作,囊括超过3万件几乎代表历史艺术生产文化的收藏品。

1979年肯尼迪图书馆

这座图书馆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一九七九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一九七九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使贝聿铭真正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

1981年摩根大楼

JP摩根大通大厦是美国德州(Texas)最高的大厦,亦是全球设有五面立面的最高建筑物。大楼以混凝土建造,并以白色的砖石覆面,其形状呈五角形,中央横线排列的立面与其它方形窗户的立面凸显出来。

大师的后期作品着重创造社区与社区空间、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光与空间的结合。

1982年香山饭店

1979年,刚刚起步的中国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贝聿铭根据自己的一贯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搜集素材,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1982年中银大厦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1989年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这个古典与现代完美地结合起来的设计,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点六米,各边长三十五米,采用不锈钢钢架支撑,上面镶满了晶莹透亮的玻璃。它的东、南、北面各有一个小金字塔,对着三个不同的展览馆。玻璃金字塔不仅成了二十世纪现代经典建筑之一,而且成为巴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1990年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螺旋式楼梯的玻璃中心柱蜿蜒在三个楼层之间,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透明的蜗牛壳。在每一个楼层,走廊就像露台一样伸进雄伟的玻璃大厅,每一个玻璃大厅的圆顶以巨大的弧形凸出,在平时一般被遮挡住的大楼的整个边上形成了拱形。螺旋式楼梯的玻璃中心柱蜿蜒在三个楼层之间,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透明的蜗牛壳。在每一个楼层,走廊就像露台一样伸进雄伟的玻璃大厅,每一个玻璃大厅的圆顶以巨大的弧形凸出,在平时一般被遮挡住的大楼的整个边上形成了拱形。

1995年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总行大厦充分利用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满足的建筑限高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建空间。由于将大量设施安置在地面以下,大楼的整体体积因而被进一步缩减。大厦的外立面采用的罗马凝灰石体现了基地的重要性,并显示着银行的稳固性与安定性。总行大厦主入口位于西单大街与长安街的交角,它的顶部为一个能俯瞰周边景色、带有山峰状玻璃采光天棚的接待大厅。

1996年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最特别的地方是建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层。天窗是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用淡**木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而室内的壁面与地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的石灰岩,这与卢浮宫美术馆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样。

1998年摇滚音乐名人堂

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中心伊利湖岸边的博物馆及研究机构,致力于纪录一些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艺术家、唱片制作人、录音室工程师和其他对唱片工业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的历史。摇滚名人堂基金会成立于1983年4月20日,由大西洋唱片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艾哈迈德·艾特根创立。1986年,克利夫兰被选为名人堂的永久居所。

2004年中国驻美大使馆

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

新馆的色调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但表达方式却是全新的。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用颜色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

2006年 澳门科学馆

主体建筑由斜圆锥体、半球体和菱形基座组合而成,外墙用银色铝钢板、玻璃幕墙搭配装饰。玻璃幕墙对馆内有自然采光功能,体现科学、环保的设计理念。

2008年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贝聿铭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由于担心这个博物馆会被周围环境所淹没,他请求卡塔尔的王储为其建立一个的岛。博物馆方案设计外观简朴,甚至带点原始粗犷的造型,相对于内部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用以凸显卡塔尔在方面的真诚。

附表

贝聿铭事务所所有作品年表:

1952年,港湾石油公司办公楼,美国乔治兰州阿特兰大

1952年,齐氏威奈公司,美国纽约州纽约

1952年,贝氏私邸,美国纽约州卡托纳

1955年,丹佛美国办公楼(英里高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

1956年,富兰克林银行,美国纽约州长岛明尼奥拉

1956年,罗斯福广场购物中心,美国纽约州长岛明尼奥拉

1960年,丹佛市希尔顿饭店,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

1961年,海德公园大学花园小区,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1961年,波士顿市中心城市改造总体规划,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62年,华盛顿西南区城市重建项目,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1962年,PlaceVille-Marie,加拿大蒙特利尔

1962年,基普斯湾广场住宅楼,美国纽约州纽约

1963年,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中国台中市

1963年,东西文化中心,美国夏威夷州马诺

1964年,山项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1964年,菲拉德菲亚居住楼群,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菲拉德菲亚

1964年,华盛顿广场一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茨堡市

1964年,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科学中心(绿楼),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1964年,雪城大学新房交际中心,美国纽约州雪城

1965年,世纪城住宅小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1966年,纽约大学大学广场,美国纽约州纽约

1967年,大气研究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

1968年,艾弗森美术馆,美国纽约州雪城

1968年,得梅因艺术中心扩建项目,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

1969年,克里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布

1969年,美国驻乌拉圭大使馆,乌拉圭蒙得维的亚

1969年,贝德福德—史蒂文森超级街区项目,美国纽约州纽约

1969年,潭迪私宅,美国德克萨斯州沃尔斯堡

1970年,麻省理工学院化学楼,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1970年,国家航空公司航站楼,美国纽约州纽约

1971年,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

1971年,海港大楼,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72年,达拉斯市政中心(市议会厅),美国德克萨期州达拉斯

1973年,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加拿大多伦多

1973年,约翰逊艺术馆/康奈尔大学,美国纽约州伊萨卡

1973年,保罗梅隆艺术中心/乔特中学,美国康涅狄格州沃灵福德

1973年,劳拉斯佩尔曼洛克菲勒学生公寓/普林斯顿大学,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1974年,基督教科学中心,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75年,汉考克中心,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1976年,麻省理工学院化工楼,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1976年,罗彻斯特大学,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

1976年,华侨银行中心(华厦),新加坡

1977年,汉考克大厦,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78年,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1979年,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81年,JP摩根大楼,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1982年,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美国印第安纳州伯明顿

1982年,香山饭店,中国北京

1984年,IBM办公楼,美国纽约州帕切斯

1985年,威斯纳馆/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1986年,来福士广场,新加坡

1986年,波士顿美术馆西翼及翻修项目,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86年,贾维茨会展中心,美国纽约州纽约

1989年,达拉斯交响音乐厅,美国德克萨期州达拉斯

1989年,乔特罗斯玛丽科学中心大厅,美国康涅狄格州沃灵福德

1989年,创新艺人经纪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贝弗利山

1989年,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

1990年,中国银行大厦,中国香港

1990年,“天使之乐”钟楼,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3年,四季酒店,美国纽约州纽约

1996年,旧金山公共图书馆,美国旧金山

1997年,美秀美术馆,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8年,摇滚音乐名人堂,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

2001年,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中国北京

2002年,希腊雅典当代美术馆,希腊

2003年,德国历史博物馆,德国柏林

2003年,奥亭OarePavilion,英国威尔特

2004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05年,中国驻美大使馆,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2006年,齐尔堡大公让近代美术馆,卢森堡

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国江苏苏州

2008年,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塔尔多哈

2009年,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

根据记录,他的一生设计了25座建筑,比较著名的有:

1、卢浮宫

它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现为卢浮宫博物馆,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

2、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

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坐拥自然美景,四时景色各异:依傍皇家古迹,人文积淀厚重;此地水清气新,为休闲旅游有氧健身的佳境。饭店周边路网交通发达,五环擦肩而过,由市中心驾车顷刻而至。

3、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创办人为小山美秀子,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联同日本纪萌馆设计室。馆藏包括日本、中国、南亚、中亚、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等古文明的艺术品。

美秀美术馆是一个由日本与美国联合建筑的工程。1997年11月竣工。美术馆每一部分均体现了建筑家打破传统的创新风格,由外型崭新的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再配上MagnyDori石灰石,及专门开发的染色混凝土等暖色物料;还有展览形式及存放装置,都充分表现出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慧。

4、澳门科学馆

位于澳门新口岸填海区孙逸仙大马路,近澳门文化中心以南附近。澳门科学馆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及兴建金额达澳门元337多亿元,由建筑师贝聿铭设计。澳门科学馆于2006年10月19日动工,2009年年底竣工,2009年12月19日开幕启用。

澳门科学馆占地面积六万二千平方米,主体由一个倾斜的圆锥体、一个半球体和一个菱形的基座组成,这三部分的功能分别是展览厅、天文馆和会议中心。建筑物的外墙以银灰色的金属铝板饰面,辅以深色的花岗岩。从远处眺望,外形科学味甚浓,贯彻贝氏喜爱几何图案的建筑风格。

5、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内收集并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术品,它们来自三大洲,横跨了7世纪到19世纪的时间长河。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贝聿铭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

由于担心这个博物馆会被周围环境所淹没,他请求卡塔尔的王储为其建立一个独立的岛。博物馆内部还有图书馆、餐厅等功能空间,在其盛大的开馆仪式上,还请来了中国著名音乐家马友友表演。

-巴黎卢浮宫

-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澳门科学馆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

美国建筑师队伍人才济济,强手如林。然而,建筑风格独特,技艺高超,最负盛名的却是美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华人贝聿铭。他被誉为“现代派设计大师”,“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他所设计的建筑物不仅遍布美国各大城市,而且巍然矗立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伊朗、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贝先生真是建筑设计界的“奇才”。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在广州一个银行家的家庭。他的童年是在香港度过的,1927年,贝老先生举家迁往上海,于是,10岁的贝聿铭进了上海的圣约翰小学,开始接受西式教育。周末和假期,他常随父母回苏州老家,在贝氏家族那片面积广大、景色优美的园林中尽情玩耍。在上海读书时,贝聿铭对那些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和琳琅满目的商品都不感兴趣,而只对一幢幢高楼大厦百看不厌,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是国际饭店,这座屹立在上海滩的庞然大物,从楼上到楼下,从外表的布局到里面的摆设,贝聿铭不知琢磨过多少遍。渐渐地一个志向在他心中扎下了根,就是,将来当一名建筑师,让更多又高又漂亮的大厦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

银行家父亲对自己聪颖勤奋的长子关怀备至,希望他日后成为一名医生,而贝聿铭却“见血就害怕”,于是,父亲只好顺从儿子的意愿,送他到美国去求学。

1935年夏,贝聿铭终于登上了驶往美国的远洋客轮。在美国,他进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由于他厌倦这所学校的建筑系只重绘画技巧、忽视建筑知识的教学方法,所以,他又转到麻省理工学院读建筑工程系。以后,贝聿铭又进入哈佛大学,受教于一代建筑名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贝聿铭被迫改变初衷,遥望着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呻吟的祖国,他踌躇再三,决定在美国定居。1942年,他与在美国韦尔斯利学院留学的陆书华**结为秦晋之好。陆女士贤淑聪慧,深知贝先生的才华,结婚伊始,便放弃自己的专业,全心辅佐丈夫的事业。

1946年,当贝聿铭获得哈佛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时,他成了系里最年轻的助理教授。

1948年的一天,经人介绍,贝聿铭出现在美国地产大王柴肯道夫的面前。柴肯道夫把自己私人办公室的设计任务交给了贝聿铭。贝聿铭初出茅庐便身手不凡,建成办公室后,地产大王盛赞贝聿铭说:这位奇才不仅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有着超人的智慧。随即,柴肯道夫放心地把丹佛、纽约几座20多层的大厦和加拿大一组建筑群的设计任务交给了他——这位才30岁出头的建筑师。

1955年贝聿铭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1958年他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这样,一颗新星就在美国建筑界的夜空升起来了。建筑设计公司开业后,先后承建了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玛丽大商场、夏威夷大学的东西方中心、麻省理工学院的地球科学大楼、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科林斯广场、新加坡的莱佛士国际中心、伊朗德黑兰的工业贷款银行大楼等等。贝聿铭设计的建筑,名闻遐迩,往往成为游客必至、拍照留念的地方。

名气与日俱增,贝聿铭的顾客名单越来越长,社会层次也越来越高了。在他的社交圈中,既有音乐家、作家、艺术家,也有商业巨子。在国家美术馆东厅的设计中,他找到了最理想的主顾——保尔·麦伦。这位“大亨”为了扩建父亲投资兴建的国家美术馆,决心不惜血本。他交给贝聿铭的支票是可以随意填写数字的。他惟一的要求是:从图纸设计、安装技术,直到建筑材料、内部设施,一切都必须是最好的。

1978年,东厅工程终于竣工,贝聿铭不负众望,再一次显示出自己的才华。主厅的不同高度,不同几何图形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接。灿烂的阳光透过密如蛛网的天窗洒在墙壁上,幻化出美丽的图案。天窗上那些轻如鸿毛的挂饰,随气流缓缓飘动,恰似飞鸟轻舒双翼,使大厅增添了无限生气。

东厅开馆后,观者如云,好评如潮。仅50天中,那里就吸引了100万观众。诸如“东厅代表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一种品质”、“堪称当代最杰出的博物馆”的赞誉屡屡出现在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这一项建筑的设计使贝聿铭进入了世界级建筑大师的行列。第二年,他获得了美国全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这一年被美国建筑界称为“贝聿铭年”。

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挑选一名优秀建筑师,修整矗立于拿破仑广场的卢浮宫。这一消息轰动世界建筑界,各国名师巨匠闻风而动,群起角逐,人人渴望获得这一殊荣。而当法国文化部向15家大博物馆征求意见,请他们帮助物色建筑师时,结果竟有14家都力荐贝聿铭。终于,贝聿铭这个东方人被密特朗总统选定,担当了为西方文化瑰宝增辉的重任。1989年7月,卢浮宫接待大厅正式竣工,当清波潋滟的水波簇拥着一座璀璨明耀的玻璃金字塔出现在广场时,人们始信密特朗总统独具慧眼,而声名显赫的建筑大师贝聿铭亦是当之无愧。

1983年,贝聿铭还欣然承诺为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设计一幢新的办公大楼。6年过去了,在贝聿铭父亲曾经工作过的中国银行旧建筑的旁边,一幢70层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这座新建筑形态如竹,取节节升高之意,通体的玻璃钢结构,又使它像一枚光芒四射的大宝石,异常引人注目。据说,它是世界上除芝加哥和纽约之外最高的摩天大楼。

贝聿铭的成功,在于他“学贯中西”,深谙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能够很自然地将各具特长的中外建筑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西方人难以超越的杰作。

1982年,北京西郊的香山突然不同寻常地热闹起来,由贝聿铭主持设计的香山饭店就要交付使用了。出席交接仪式的有许多中外贵宾,一时间,笑语喧天,喜气洋洋。

一位中国记者举着录音话筒,挤到人群中的贝聿铭身边,大声问道:“贝先生,世界各地有许多重要项目等着您去设计,您为何偏偏选中香山饭店这个投资额并非特别大的项目呢?”

贝聿铭略微沉思了一下,缓缓地答道:“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中国,我在这里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因此有一种‘中国气质’深深地留在我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

是的,贝先生虽然长期生活在异域他乡,但对自己的祖国却一直拳拳情深,时至今日,他的家乡话还说得很纯熟。在贝先生的培养下,几个子女在中文方面也都有较好的修养。报效祖国,这是他从少年时代起就深藏心底的愿望!1978年,当他接受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任务后,不禁激动地说:“离开祖国40多年了,祖国没有忘记我……”

几年中,贝聿铭风尘仆仆地来往于北京、纽约之间,多次到苏州、扬州考察园林,直接为饭店的设计、选料、建筑奔忙,还派出身边最精明强干的助手常驻北京,负责具体施工事务。助手们经常出入建筑工地,并不断把进度拍成照片寄回纽约,以便让贝聿铭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贝聿铭曾感叹道:“我设计过很多建筑,没有感到香山饭店这样具有挑战性的,我下的工夫比国外一些建筑高出10倍。”

设计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建筑生涯中首次不以钢筋水泥玻璃为出发点,所采用的材料,是传统的砖瓦。饭店的整个设计中,始终贯彻了把自然环境美和建筑艺术美高度和谐统一的原则。贝聿铭凭着这个设计,夺得了年度美国建筑师学会的奖项。

香山饭店占地3万平方米,最高四层,建成后乍看起来貌不惊人。5座白墙青砖,错错落落的楼群嵌入山坳,或许还使人觉得有点怪。但如果你循山而上,穿过一个照壁洞门进入饭店的时候,就会立即进入一个迷人的天地。

饭店内有一个主庭院。园中有一个14印平方米的人工湖,两株800年的雌雄白果树伫立在湖的两岸。除主庭园外,还有“古木清风”、“晴云映日”、“冠云落影”等11个小庭院。在这依山傍水,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的庭院中漫步,确有身在画中行之感。

5座楼房依凭山势,错落相连,犹如5颗镶嵌在红叶丛中的明珠。客房的设备是现代化的,世界一流的,然而客房的格调又是中式的,它不仅摆设典雅、舒适,而且还采用了传统的中式窗户。每当客人卷起竹帘,远山近树,微风拂面,从哪一个窗户眺望,外面都是一幅山水画、一首田园诗。这座拥有322间房,500个床位的现代化饭店,可以说是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绝妙地表现出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美学效果。香山饭店的设计,是贝聿铭这位海外赤子献给祖国的最珍贵的礼物。

最近一些年来,贝聿铭多次回到巨变中的祖国参观访问,他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并应聘为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委员。贝聿铭还利用他1983年获得的10万美元普里茨克建筑学奖金成立一个奖学金基金会,帮助中国建筑师、学者和学生到美国进修、讲学和参观访问,吸收美国有益的建筑技术和经验。

贝聿铭能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建筑界脱颖而出,除了才华超群外,还有赖于他温文尔雅、忠厚谦和、吃苦耐劳、热情坦诚的品质。1948年,威廉姆·蔡肯多夫邀请贝聿铭进入他的开发公司工作。在当时,建筑大师们大多不屑与开发者合作,而贝聿铭却欣然接受。他们成功地合作了12年之久,从未发生龃龉。

熟悉贝聿铭的美国人都称他为“真正的中国君子”,他的风度和气质赢得了众多客户,使他能够迅速发迹。1964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计划在波士顿建立一座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美国享有盛誉的建筑师纷纷应征,贝聿铭是角逐者中最年轻的一个。杰奎琳对候选人极为挑剔,要求建筑师必须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并亲自登门造访每一位应征者。当杰奎琳走进贝聿铭事务所的通道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桌上一大瓶怒放的鲜花,在灯光的辉映下,它显得格外流光溢彩,灿烂明丽。而办公室简洁的陈设,主人优雅的风度,又给这位富甲一方的女委托人以安详可信之感,于是她当场拍板定案。15年后,在波士顿城郊的海岸上,一座素雅别致的图书馆如清日出岭,令世人瞩目。

贝聿铭的外表不像他的建筑那样出类拔萃,显得十分平常。然而,这位平常的东方老人却又具有一种特别的风度和魅力:方正的脸盘上戴一幅圆圆的黑边眼镜,给人以老成稳重之感;透过镜片可以看到平和的目光,他的神态在细心得体中透出一点悠然与自信来,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位不卑不亢的成功者。就是这个形象,使美国的所有华人都感到光彩,而每一个炎黄同胞见到他,都会对他产生由衷的敬意。

采访贝聿铭

贝聿铭用他表面上无所谓的态度承受着他建筑生涯中最严重的考验,贝聿铭的助手说:“我从不记得贝聿铭曾经沮丧过,他认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作品是整个设计的印象,他是位非常冷静的人,每次看到他的时候,同样也得保持着那独有的迷人微笑。”贝聿铭像许多了不起的人一样,什么时候都显得非常平和,而且不受外界强大压力的影响。

(巴黎卢浮宫现场/同期声)贝聿铭的助手:“那时的确很难。”

贝聿铭:“是的,一方面,我们被允许进来,另一方面,财政部又不愿意我们进来,有两年之久。”

贝聿铭的助手:“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以前财政部长停车的地方,这个区域是完全封闭的,被警卫完全封闭起来,那边那个通道也有军人守卫。我记得有一次电视台采访您,我想,那是您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做了那么具有政治风采的演说,您说:卢浮宫需要生存下去,如果你砍下她的一支手臂,她就无法工作了。”

贝聿铭:“是的,是的。这是我得到的惟一结果,我们对所有的设计都进行了讨论和试行,最后决定金字塔方案是最简明,最有力的。

1988年,金字塔带来的横祸转变成为贝聿铭和他的支持者的最大喜悦,喜欢争吵同样喜欢意见一致的法国人接受了贝聿铭。这年3月,法国总统密特朗在新建成的金字塔里授予贝聿铭法国最高荣誉奖章。令法国人难堪的是曾经极力反对的金字塔成了他们每一个人的骄傲。说贝聿铭把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的距离缩到了最小,称赞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的宝石。

贝聿铭:你要想往新的一条路走,免不了很多人觉得很不大舒服,为什么要改?要改进是非常难接受的。大凡的人喜欢保存老的办法,我们做的以前的办法很好为什么要改呢?在现代做建筑应该现代主义,不能往后走,要往前走,惟一的办法就是往前走。

(同期声/巴黎卢浮宫/贝聿铭:要使一种东西持续的散发光彩,就必须汲取到它的精髓,否则就只是一种潮流,稍纵即逝。

(同期声/巴黎卢浮宫/法国观众A:)祝贺您,真是太美了。您给了我们大家很多美好的东西;贝聿铭:“谢谢,不,不是我给的,是上帝给的”;

(同期声/巴黎卢浮宫/法国观众B:“太棒了”。贝聿铭:“谢谢”!

贝聿铭:我当然真心希望人们喜欢我的作品,但是那些作品的持久性对我来更为重要。

一度像一个被放逐者的贝聿铭,神圣地走在一群仰慕他的人群中,很多人认出他来,我们相信这真的温暖了他,他也因此确认他赢了。有人回忆说,金字塔落成的那天,记者采访他时,他的脸亮的像金字塔。贝聿铭只是说,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从来以谦恭姿态出现的贝聿铭说,谦恭并不表示我有丝毫的妥协,妥协就是投降。他这样评价金字塔,金字塔和巴黎的夜空一样,活生生的。

贝聿铭:很难说我是什么感觉,我必须说我感到很骄傲,同时不能否认这是我的运气,很幸运在1983年时来到这儿,环境同样是我完成这次历史重任的关键因素。这是我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这里最要紧的是做成功。有很多建筑物这个问题舆论纷纷,有很多人不赞成,也许做不成功,这也可能的。要做成功以后,回想看一看,总觉得好像很愉快,觉得是应该干的,应该有这个决心给他们做下去。这不是容易的,费很多时间,可是免不了的。我觉得心里面很愉快。

现在法国虽然不是超级强国,但他们对文化的热情不亚于对科技的热情。它们凭借协和飞机、高速火车和世界一流的核能等尖端产品挽救了拿破仑时代后日益衰落的窘境,从而在文化上再次证明法国人除了鹅肝饼和香水以外还能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度,金字塔取代了艾菲尔铁塔成为了巴黎的象征。贝聿铭属于他的时代,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屹立于未来的建筑必定是源于过去的。

(巴黎卢浮宫/同期声/贝聿铭:玻璃金字塔的下面是一个已有800年历史的部分。要在这样古老的建筑上添加新的部分,就必须掌握有关它的历史。历代国王都投入大量精力来把卢浮宫修建得更好更舒适更宏伟。我觉得这个很重要。这上面写着“1541年,法皇一世始建卢浮宫”,“1564年,凯瑟琳开始修建花园”,这是卢浮宫被逐步扩建的历史见证。现在我们重新将卢浮宫和花园联到一起,这是一项重要改动,而且也许是卢浮宫历史上最后一项改建工程,迄今为止。

(同期声/巴黎卢浮宫/贝聿铭:1982年时,有多少人来这里?博物馆管理员:每年300万人,现在长了一倍,每年有600万人来参观。)

这个数字使贝聿铭感到欣慰,而卢浮宫的复兴则成为贝聿铭一生的荣耀。世界各地的人来这里参观、驻足,如果说建筑与生命有关的话,贝聿铭的建筑就极富生命力。他极力追求透明、反射,把金字塔倾泻下来,似乎是一种象征,但它一点也不占空间。这些有趣的设计使法国人再次体会到了他们常说的“趣味”,你必须有光线,光线太重要了,没有光线还叫什么建筑呢?太阳的光线是神奇的,因为它变化多端,几何学结构设计只是个开始,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除了几何把东西连起来之外,还有更高的境界,那就是纹理、色彩、形状和光线。他从江苏老家运来的七百九十三块玻璃,为的是让金字塔更加明快起来。贝聿铭的“金字塔”设计得益于他对各种技术的转换运用。体现在他对铁索运用,为了利用这些铁索,贝聿铭最终采用了帆船上的手工技术。

贝聿铭:我将一些建筑比作制鞋工艺。就像做一双鞋,手工的,留一点人工制作的痕迹在建筑里面。所有这些人工捆绑和装订的痕迹是任何一家公司都买不到的硬件,它们必须是原汁原味的,不加修饰的。卢浮宫是特殊的,因为它非但是有建筑,同时要在美术馆方面,里面条件不是简单的,尤其在法国。所以罗浮宫是很特别的,非常特别的一个建筑。比如你单单审美,你是变成画家、雕刻家了,一定要适用。可是两个应该并在一起,为什么不能呢?为什么要分开呢?可是我坚持两方面应该并在一起,有很多建筑师单单审美,对适用方面不是很注意,做不好的。有人说金字塔代表死亡,我说它是光明的,我希望人们把它看成没有任何历史联系的纪念物。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生平简介

贝聿铭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后来他留美学习建筑学,以超人的智慧多次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

贝聿铭于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诞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的童年时光是在苏州园林里度过的。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一九三五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

一九四四年退役,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一九四五年学成,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一九四八年。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聪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对事业上的理想搭档。他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一九六零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在他的建筑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之际,他设计的主力逐渐从都市改建和重建计划逐步转移到巨型公共建筑物的设计。六十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国大气层研究中心」可以说是他从事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开始。「中心」始建于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七年落成。它的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美国《新闻周刊》曾刊登它的照片,称贝聿铭的设计是「突破性的设计」。

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贝聿铭摆脱密斯风格当属甘乃迪纪念图书馆为滥觞,几何性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蜕变出雕塑性的造型。后来有机会贝聿铭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聿铭从这些开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关切环境提陹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而他们所接受的案子以办公大楼与集合住宅为主,贝聿铭后来取得齐氏集团的协议于1955年将建筑部门改组为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开始独立执业,事务所共从事过114件设计案,其中66件是贝聿铭负责。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国银行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庄创意艺人经济中心等。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花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综合贝聿铭个人所获的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等。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提到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他以卢浮宫金字塔对巴黎面貌的改造,或者是他借苏州博物馆对中国园林语言的再表达。但实际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