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和顺尹氏宗谱叙》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续修《和顺尹氏宗谱叙》,第1张

      国不可无史,地方不可无志,家族不可无谱。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则可辨支系、昭亲睦、别长幼、备遗忘。是故,凡家族修谱,旨在弘扬家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优良传统,励后代奋发之气。饮水思源,见木思本。家有谱,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

        吾和顺尹氏始祖图功,初讳基,号安叟。因常谓"大丈夫不出仕图吾君,则功勋垂手可建国,即平生之所期许。"故改讳为"图功"。原籍四川重庆府巴县。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奉命随傅有德、蓝玉、沐英征金齿、腾越南来。事平,驻军腾越,以军功授指挥赠武德将军。和顺寺脚、尹家巷(含大石巷)、尹家坡保存之《尹氏宗谱叙》称:"当明太祖定鼎南京,荡除伏莽。命傅公、汤公平蜀。时当事者,上执事。公遂备列行间,相继平滇,以军功补千户,诰封武德将军。"因云南距京城远,边境多战乱,明设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氏世袭此职。始祖图功作为沐氏部下得封官授田,随即卜居于"阳温暾"村(和顺古称),世代留守边地。《尹氏宗谱叙》亦有"公乃遍历腾境,见一隩区,其山如砺,其河如带,一派和喣之气,洋溢郊坼;万仞明秀之峰,接联霄汉。顾而乐之,不忍舍去,访诸土著,知为阳温暾村,遂卜居焉"的记载。自始祖图功始,褴褛开疆,披荆斩棘,定居于和顺六百多年,子孙繁衍,已传二十四代,人户千余家。居于尹家巷、大石巷、寺脚、小尹家巷、尹家坡,扩展至朗蒲、荷花、尹家湾、中和以及县外干崖、南甸、龙陵、芒市等地,更有远至东南亚、欧美、澳洲者。始祖灵根深,瑞叶繁,名公达人辈出。或出仕国家,或雄财异域;或以文称,或以武显。此皆吾祖洪仁硕德,是以庇荫后代于无穷也。

        吾族先辈,不忘根本,重视宗族源流,早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就开始修族谱。《尹氏宗谱叙》记载:"我七世祖愿公,聚集族众……族谱之修,其自兹始与。"然而,和顺各姓祖人,明以前相当一部分属军籍,因此宗谱具有军册之名实。到清兵入腾,宗谱中的军籍就成了"犯货""危禁品",于是"奈腾明季兵燹之后原本损坏"不意十二代间忽为隐匿"之类的记述,都见于各姓新修谱序中。至康熙年间,十一代祖梦鲸续修《尹氏宗谱》(寺脚、尹家巷、大石巷枝谱),之后十八代祖兆荣抄录了此谱并完整将之保存下来,成为现今留存最早的宗谱。至嘉庆间。十四代祖直臣又续修了《尹氏宗谱》(尹家坡枝谱)。这两部宗谱记录了和顺尹氏家族源流、始祖及其子孙名字,是今天续修《和顺尹氏宗谱》的重要文献资料和关键依据。

        今天,吾族修谱之首要在于"正本清源"。即明确和顺尹氏到腾始祖为尹图功还是尹土,尹图功是否是尹兰之子。查阅现今留存的和顺两部尹氏宗谱,皆以尹图功作为始祖,且谱中皆录有《明授衔千户诰封武德将军尹氏始迁祖图功奴实录并历传宗支族谱叙》一文。在文昌宫镶刻之《和顺乡两朝科甲题名录序》中,开头记有各姓各始祖名:"寸太师庆,指挥;李黑师波,卫所千户;尹图功,卫千所;刘继宗,总旗官;张正,总旗官;贾寿春,腾冲守御。"吾族先辈尹子鉴在《说和顺之原始》中云:"初至和顺者,为李、尹、寸、刘、贾,五姓都属四川巴县人氏……尹图功授千户指挥,赠武略将军。"子鉴公又在《先伯尹为裳先生传》中云:"伯父尹氏,讳蓉,为裳其字……始祖图功,原籍西蜀巴县。"子章公所撰《赠登仕郎敬之尹公墓志铭》中亦云:"公讳其懋,字敬之,而德庵则其号也。吾族为西蜀巴县籍,自始祖讳图功于前明洪武间以武功奉调籍腾。"以上均是确凿实录,有史可据。

        另外,现存放于和顺尹氏宗祠内的图功始祖墓三方残碑也清楚地证实了图功就是和顺尹氏始祖。该墓修建于明正德十二年(辛丑,1517年。后附说明),从建墓子孙名字能辩认者有"愿、思、元圣、尚儒、尚思"判断,此时尹氏已传至七世。残碑中其一为主碑,虽碑头断失,其上刻字亦有人为破坏,但"千户始祖讳图功尹太公墓"刻字仍可辨认。2001年3月,和顺尹氏族人重修图功始祖墓,于3月18日发现明代原碑深藏于墓基下,书字为"明授封千户尹主公宗亲墓"(见尹文和撰《始祖图功事略及尹氏源流实录》),而有论者将之误断为"明授卫千户尹土公宗祖墓",并以"土公"就是"图功"音近及一人多名附会,由此臆断"土公"就是"图功"。然而,按古汉语语法与训诂学对人之称谓习惯考据,显然,"土公"之"公"为对人的尊称,并非人名;而"图功"之"功"是人名之一部分,"图"与"功"二字,绝不能分开。故将"图功"与"土公"混为一谈实为谬也!至于一人多名,目前无确凿资料能够证明"图功"就是"土公"。且《腾冲县志》载"到腾尹姓始祖有尹兰、尹海、尹图功、尹睿天"等四人,亦证实了尹氏到腾始祖中有尹图功其人,"图功"绝非"尹兰"之后。

        若图功就是尹兰之子,则从图功始祖墓修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71年)、建墓时吾族已传至七代的信息判断,建墓距图功到腾约135年,此时吾族的六代、五代、四代乃至个别三代亦有健在者,那么,认"图功"而不认"尹兰"始祖就显得十分荒谬,且查阅和顺两部尹氏原谱均无"尹兰"其人。而"尹兰"与"尹图功"同为两支尹姓到腾始祖,则两人均无父子、兄弟之血缘关系。和顺尹氏到腾始祖为"尹图功"确定无疑矣。

        修谱中遇到的又一困难源于嘉庆间十四代祖尹直臣所修的《尹氏宗谱》(尹家坡枝谱)中始祖虽为图功,但从二世祖起,出现所录各代祖与寺脚、尹家巷、大石巷和小尹家巷枝谱不能接合的情况。此问题早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腾冲尹氏第二次联族会中就进行过争论,莫衷一是。2001年腾冲籍尹氏联族并编修《腾冲籍尹氏家谱》时,有人误将和顺尹家坡支系归为"尹土"后裔,从而成为"尹兰"子孙。这是一种历史的错误,应予以纠正。基于十四代祖尹直臣所修的《尹氏宗谱》和尹家坡枝系均明确认定图功为共同始祖这一事实,结合上述考据推论,本着"求同存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以增进和顺尹氏家族团结、增强凝聚力、促进和谐发展,应将尹家坡枝系归入和顺尹姓始祖"尹图功"后裔而列入谱内,并将续修谱定名为《和顺尹氏宗谱》。

        历来修谱,卷帙浩繁,工程巨大。余耗三年时间,详察祖茔、先人之碑记、采访父老之传闻,搜集、整理文字资料,探寻、考证遗迹遗物,问询、求教族内外师长。秉承"述而不作"的叙史原则,并遵从"蓝本寻祖,按辈下排,男女并重,娶赘加括,嫁就不续"的修谱宗旨,终于完成《和顺尹氏宗谱》初稿。奉送刘振东校长、马有樊先生、培健族长、伟章先生和义虎先生等方家、长辈审阅校正,诸方家、长辈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指点。礼请有樊先生为本谱题写了书名,更使此谱增色不少。在此向他们致谢!同时还要感谢族内外对《和顺尹氏宗谱》给予鼎力支持和帮助的师长、亲友和同事们!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年代久远、历史资料局限以及本人工作繁杂等原因,《和顺尹氏宗谱》肯定会存在错误和遗漏之处,还望族人、方家批评指正;更待吾族后来者,发现此谱有错能正之,有漏能补之,有断失能续之。也希望后世子孙览斯谱者,能"念祖泽绵延与宗功之博厚。溯渊源于累世,益思大振其家声;奋事业于当时,各欲光辉其祖考。"诚能如是,则足矣!

        早在2013年清明,培健族长、曰蘅叔祖、曰富叔祖等族中长辈就嘱余主持续修《和顺尹氏宗谱》,余以不才,且工作、俗务千头万绪而疲于奔命为辞。诸长辈多次临门敦请,其心之诚,其情之真,其意之切。余虽身为和顺尹氏子孙,因忙于工作、俗务,对乡族甚少建树,早是抱歉良深。况续修族谱是吾族朝思暮想宿愿,更是先父生前允诺族人完成之文债,故余慨然领命,"父债子还",尽余所能,了却吾族之宿愿,完成先父之遗愿。余之所以受此重任,斗胆涂鸦,也源于平日常得先父言传口授,更得先祖、先父遗留之大量乡史、族史和侨史资料。若无此,即使"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今新谱初成,聊以了却先父遗愿,告慰先父在天之灵!是为叙!

                        奉祀二十代孙尹春城      谨叙

                                二零一七年岁次丁酉清明

尹姓不算是稀有姓。尹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尹姓居第91位。以山东、安徽、湖南、四川(含重庆)等省居多。山东为尹姓第一大省,约占尹姓总人口的12%。

尹姓不算是稀有姓。尹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尹姓居第91位。以山东、安徽、湖南、四川(含重庆)等省居多。山东为尹姓第一大省,约占尹姓总人口的12%。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百家姓尹姓的由来,姓的由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第一批姓高的人:高元、高奔戎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百家姓尹姓的由来,姓的由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一批姓高的人:高元、高奔戎、高渠弭 高元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高姓人。

2、 《吕氏春秋·勿躬》篇说:“高元作室。

3、”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现在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

4、 “高元作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元发明屋子。

5、高元第一个让人类走出穴居时代进入文明社会,他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发明家”一词所能涵括了。

6、 高元以后,西周时有高奔戎,春秋初年有高渠弭。

7、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

8、 高奔戎是周穆王的卫士。

9、穆王去郑圃打猎,沼泽芦苇中有虎。

10、高奔戎自告奋勇把老虎擒了回来。

11、穆王大喜,命人打造一个牢笼囚虎,放在东虢地方饲养,于是“东虢”就有了“虎牢”名称。

12、虎牢后来改称成皋,战国时属韩国。

13、公元前249年秦伐韩,韩献成皋给秦。

14、秦在此设关,名“虎牢关”。

15、关在大 山上,北临黄河,悬崖绝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6、楚汉战争时,刘邦、项羽在此鏖战两年半。

17、这个地方现属河南省荥阳汜水镇。

18、 高渠弭是春秋初郑庄公大臣。

19、庄公想任他为卿,但主管国事的首席大臣,太子反对。

20、庄公力排众议,任高渠弭为卿。

21、庄公逝世,太子继位,就是郑昭公。

22、高渠弭担心昭公加害自己,就在陪昭公出猎时杀了昭公,另立国君。

23、第二年,高渠弭陪新国君到卫国去见齐侯。

24、齐侯和新国君有旧仇,就借机杀了他,高渠弭也一同殒命。

25、 高奔戎、高渠弭得“高”为氏的缘由,与高元一样,都已无可稽考。

26、但可以推断的是,他们的子孙有很多就包括在今日人口众多的高姓族群之中。

27、 起源庞杂的高氏主源 高 后裔 高 后裔,是后世多源合流而成的庞大高姓群体的主源。

28、这支高氏,源出于姜姓,是炎帝的子孙。

29、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齐国公子高的孙子 ,开始以“高”为氏,称高 。

30、公子高是姜姓后代,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高氏出自姜姓”。

31、 姜姓始祖是炎帝。

32、炎帝出生在姜水流域(今天陕西省扶风县一带),所以取“姜”字为姓。

33、炎帝有个后裔叫伯夷,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而建立吕国,子孙就以吕为氏。

34、吕氏有个后裔叫吕尚,就是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原型。

35、他出生在商朝末年,足智多谋,但机遇不佳,到70岁时,还只能天天在渭河边钓鱼为生。

36、有一天周文王来渭河边打猎。

37、出猎前,周文王曾卜一卦。

38、卦辞说:“今天出猎有大收获。

39、不是龙,不是螭(古代传说中无角龙),不是虎,不是罴(一种野兽,现代称为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而是要遇到能帮你成就霸业的辅佐奇才。

40、”周文王在渭河边碰到了吕尚,交谈之后,文王大喜,对吕尚说:“我祖父太公早有预言,将有圣人来帮我们周族振兴,今天果然遇到了您。

41、您现在是我们太公盼望的圣人。

42、”于是命众人尊称吕尚为“太公望”,把他接回去以师礼奉之。

43、在吕尚的帮助下,文王疆域逐步扩大,文王死后,吕尚又帮文王之子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

44、周武王把吕尚封在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建立齐国。

45、吕尚被后人尊称为齐太公。

46、齐太公第六代孙子是齐文公。

47、齐文公有个儿子叫公子高。

48、公子高有个孙子叫 。

49、按当时的宗法制度,诸侯家族只包括近亲三代,即诸侯、公子(诸侯之子)、公孙(诸侯之孙)。

50、公孙之子就不再算是公室,而须另外立氏。

51、当时的制度,公孙之子立氏可采多种办法,其中一种是用祖公之名为氏。

52、 是公子高之孙,于是以公子高之名为氏,称“高 ”。

53、后世庞大高姓的主源宣告诞生。

54、 公子祁后裔以“高”为氏 《通志·氏族略》说,公子祁是齐惠公之子。

55、公子祁字“子高”,他的后裔中有人以他字中的“高”为氏。

56、 齐惠是齐桓公之子,齐桓公是齐文公四世孙。

57、 齐太公之后以“高”为氏 据《广韵》说,齐太公后代中,曾有人从国君那里获得了一处名为“高”的采邑,于是以高邑为氏,称为高氏。

58、 百濮后裔以“高”为氏 据王圻《续文献通考》说,百濮后裔中有人以“高”为氏。

59、 濮是殷周时期江汉以南地区的族群,与楚国同姓。

60、濮人分建了许多小国,所以称为“百濮”,后来为楚所灭。

61、濮人后裔有人以“濮”为氏,也有人以“高”为氏。

续修《和顺尹氏宗谱叙》

      国不可无史,地方不可无志,家族不可无谱。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则可辨支系、昭亲睦、别长幼、备遗忘。是故,凡家族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