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邢氏家谱排序
河南新乡市:
辈序:汝、凤、生、起、顺
河南新乡
辈份:善、作、英
河南省新乡地区封丘县,有两个村庄,分别为北邢庄、南邢庄,这两个村庄的居民大都姓邢。北邢庄村90%以上的居民都是邢姓。
辈分为:天、学、宝、乃、良、成
河南郑州(邢屯)管城区七里河村,另有小邢屯,邢庄,穆庄,七里河村,梁湖村
辈序:中、志、守、国、自、文、学、永、有、德、万、泰、锡、玉、广、兴、隆、传、继、宗
河南省安阳市
辈份:有
河南南阳社旗县
辈份;占、国、怀、玉、更
河南泌阳
辈份:富,国,恩,家,庆,本,立,道,生
辈份:宝书朝
河南范县
孟、振、守、玉、成、仁、士、学、昌
河南洛阳
辈分:玉、 祥、 传、 孝、 道、 名、 利 、思 、展、 亲 、 温 良 、功 、俭、 让,
中国的古老姓氏之一,最早起源于邢,邢人为周公后裔,后来亡国于卫,子孙以国为氏。
《左传》上所载的:“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指出了邢人是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后代。因周公四子被封食采于邢而得姓,详载于《姓纂》一书。该书指出:“周公第四子封于邢,后为卫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邢国,爵位为侯,春秋时代被卫国所灭,周公这一支后裔便“以国为氏”。有的安土重迁,留在故土;有的则不忍亡国之耻,出走各地。
当周公的邢姓後裔陆续出现于春秋诸国,并逐渐锋芒崭露时,位于山西一带的晋,又出现了第二支以邢为姓的人,那就是《姓考》一书所记述的:“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望出河间”。
春秋时代晋国的韩氏,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家族,不但世代都贵为上卿,后来更进一步与赵、魏两家三分晋国为韩赵魏,揭开了战国时代序幕。这个显贵的家族,源自周文王的后裔唐叔虞,子孙后来由于食采于邢而以地为氏,发展成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
第二支邢氏的发源之地,就是《史记秦本纪》所记载“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代取邢丘”的那一个邢丘之地,该地的位置,已知即为今河南省温县东方的平邢故城。
这两支邢氏而追本溯,同为周公后裔。
另外,少数民族有的改为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满州人、满州八旗性佳氏、黎族拉海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汉姓邢的。
北京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前石门村,几乎全部邢姓,一千五百多人。
天津
河北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周村100多户姓邢,约500多人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马村(600户),超半数姓邢。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邢桥村,一百多户姓邢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邢彦村,多数姓邢。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邢洪林村,几乎全部邢姓,两千多人。
河北省深州市的深州镇大邢庄,有将近1000户姓邢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铜冶镇北铜冶一多半姓邢。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魏城镇邢于村,一多半都姓邢。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周村,有一百多家姓邢的,地地道道的邢台人
河北省大城县臧屯乡——邢庄子村,全村邢氏10000多户
河北省大城县留各庄镇——龙华桥村,村里一半多姓邢。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张各庄村,全村300多户姓邢,为邢氏祖先购买张家村落地盘,未改村名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大邢村和小邢村,两村一千多人,超过半数都姓邢。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乌马营镇冯庄村300多人,超过半数都姓邢。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邢堤村半数以上村民姓邢,为明朝朱棣时期自山西迁入至今。
河北省冀州市魏屯镇邢家村全村90%以上都姓邢,明末清初搬迁至此。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后刁村,大部分姓邢。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闫里乡大郝村,有部分姓邢,大约有几十户。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故意村,三分之一邢姓。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付营子乡邢家沟门村,一半以上邢姓。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管陶乡上站村全村90%以上村民都姓邢,明末清初由山西搬迁至此。
河南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北门村全部为邢姓,且有族谱(自唐初武则天起至今),30年一续。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西陵寺镇前邢堂村98%为邢姓。
河南省汝州市陵头乡庙湾村、宋庄和邢沟村多数居民为邢氏,其中陵头乡邢沟村为该支派邢氏之源,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而来,初祖号三老,现存有清乾隆、光绪时碑文。远籍河北邢台,始祖为周公。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柴库村,多数姓氏为“邢”。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南丰镇邢庄村,全村96%的人都姓邢。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魏庄镇邢口村,全村大部分都行邢。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方里乡-邢占村,全村95%的人都姓邢。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张店镇白球村邢庄和邢老庄,先祖于明朝迁于此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邢岗村委邢寨近三百户人家多为邢姓,村北有一冢子较为传奇。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泰山乡邢庄村,全村60%的人都姓邢,其村疑为西周邢侯后裔。
河南省开封市杏花营镇邢堂村。
河南省沁阳市西向镇屯头村大部分姓邢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屯子乡荆寨村,邢氏100多家。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邢庄村,迁居至此约已近400年历16世,邢氏400多家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岳村乡邢庄村,全部姓邢。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王楼乡皇姑庙村有100多户邢氏人家。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张庄乡杨堂村有95%的居民姓邢,大概500多户。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龙王庄乡大屯村也有部分居民姓邢。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固乡邢庄村,有邢氏两百多户,全村人口共计1100多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姓邢。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王二岗村有邢氏二三百户,拥有比较健全家族族谱。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沙乡石岭村,有一个叫邢岭村的自然村,有400多户邢姓,人数不详。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大邢屯村(后划入郑东新区),村中上千户,95%为邢姓。
河南省新郑市邢庄村,全村90%都姓邢;
河南省新郑狮子邢村,大部姓邢。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李店镇半坡村邢冲村98%以上人。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韩庄乡部落村,90%以上。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商桥镇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邢庄村
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邢村,有健全的族谱。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大封镇大南湖村(100%邢氏)、小南湖村(八十年代村名,现为南湖村)
山东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白马山街道朱家庄村1/4人口姓邢。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西太平村,全村80%都姓邢,村口立一石碑。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市曹范镇邢亭山村,全村95%为邢姓,明末清初由河北邢台迁至此处。
山东省济南章丘市垛庄镇上琴村,有将近一半为邢姓。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市黄河镇西王常,全村60%为邢姓。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市黄河镇东邢村,全村50%为邢姓。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市黄河镇石李村,全村40%为邢姓。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季家庄,有一半多为邢姓。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新市镇邢楼村,大部分姓邢。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白桥镇岳桥村有600多人姓邢,占本村人口50%以上,并联合周边二十几个村修订邢氏族谱三部。
山东省济南章丘市黄河乡西王常村,全村大部分人都姓邢,周围几个邻村也有很多姓邢的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县蓼兰镇邢家,全村300余人90%以上姓邢。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邢家东庄村,奥运冠军邢慧娜的家乡,90%以上姓邢。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坫后村,全村200余户99%姓邢,当世为“万、志、世”三个字辈,曾联合周围数村邢氏之长修订族谱一份,先存于坫后村邢氏万芳处。2005年万芳卒,族本由其次子邢志栋交由万芳万字辈族弟万本之手,继续掌管。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邢家常疃村,90%以上姓邢,当世“友”字辈居多。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稻田镇宋三村,大部分姓邢。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经济开发区张皮村当世为“来、玉、宝、其、文、永”辈续,邢玠后代。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磁村镇小邢村,大部分邢姓,在明朝时从河间府迁入此地,共迁入兄弟四人,老大后人驻于此地,老二后人迁往章丘,老三、老四后人住淄博市桓台县索镇邢刘村。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军屯村大部分居民姓邢,据家谱记载,从河北河间府任邱县迁入。
山东省临沂市柏林镇邢家庄,位于蒙山景区万寿宫。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车庄村500人姓邢。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东围沟二村大部分姓邢。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筵宾镇邢家水磨村,大部分姓邢,明初自江苏东海迁入。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保太镇后南埠崖村大部分姓邢。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邢家官庄村大部分姓邢。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明集镇窝村,多数都姓邢
山东禹城市梁家镇邢寨村,约 一千多邢姓人口
山东省禹城市张庄镇邢庄有二个,合计1000多人
山东省禹城市张庄镇三殿庙村,700多人九成姓邢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吕井村、陈营村,共有邢姓人口400余人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邢庄村,全村大部分人都姓邢。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邢仙龙村,全村大部分姓邢,300多人。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恒源街道办事处柳行村,全村绝大部分姓邢,700多人。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河套邢村,近200余户,基本姓邢。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东邢庄村,邢胡刘村。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雁塔区有邢屯,有邢氏100多家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十八里铺镇小营村邢氏100多家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夹堤村邢氏10多家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于集镇有邢庄,绝大多数都姓邢,有800多户,邻村沙店集也有百余户邢氏。
山东枣庄临城(薛城)、肇倩、下塘、古柏、固城等乡镇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镇邢寨村有邢氏将近1000多户,临近有个村子叫邢庄,有500多户。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郭镇大坞沟村有邢氏300多户,1200多人。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邢店村、常庄村以及中寺村有邢氏数百人。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太平镇邢村有邢氏200多户,800多人。
山东省龙口市东江镇邢家泊村,全村约40户姓邢。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亭口镇杏家庄村,古名为邢家庄村,由于近谢氏人口增加改名为杏家庄,有邢氏两百多户,全村人口近3000人,其中60%姓邢。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县辛庄镇邢家村100户左右邢姓,明末清初自山西搬至此处。
山东省招远市有两个邢家村,及其周边,总共有10000余人。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泽头镇岛集村990多户,99%为邢姓。元至元十六年,邢姓兄弟二人由安徽凤阳府定远县邱子山前来望岛村。至元二十六年老大迁半岛立村,名岛里。后设集称南岛集或岛里集。简作岛集。周边的里岛村、虎口窑村、虎口山村等有邢姓上千户。
山东省荣成市万马邢家村。
山东省东明县东明集镇邢庄村,全村大部分姓邢,2000余人。
山东省东明县渔沃街道办事处南吴庄村,全村1000余人,90%姓邢。
山西
山西省阳城县蟒河镇南坡村全村99%以上的人姓邢,同属一家,邢氏是明朝嘉靖年间从山西平阳府洪洞迁来的,至今已25代。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白石村
山西省原平市大牛店镇神山四村,全村一半以上邢姓。
山西省阳城县蟒河镇南坡村全村99%为邢姓。
山西省阳城县驾岭乡封头村有一半邢姓
山西省原平市王家庄乡永兴村,全村90%近3000人邢姓。
山西省盂县梁家寨邢家庄也基本都是姓邢。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尉郭乡苗村,全村60%以上都是邢姓。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孔氏乡南营村本村人基本姓邢,在古代有一支迁出至河北已形成村落。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后瓦村,有很多姓邢。
陕西
陕西省岐山县蒲村镇邢家村,大部分人为“邢”姓。
陕西省麟游县招贤镇永丰村邢家岭,基本都姓邢。
陕西省户县苍游镇南庆叙村有一半邢姓。
陕西省礼泉县城关镇凹底邢家村,全村大都姓邢。
内蒙古
内蒙古赤峰市姓邢的源于山东省东山府,在闯关东的时候迁入赤峰一代。
辽宁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西大杖子村石灰窑沟村,基本都姓邢,人口最多时达到200余人。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新立镇,有邢氏宗亲;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小洼村,有很多邢氏宗亲;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阎家村邢家村民组,有很多邢氏宗亲;
辽宁省朝阳县南双庙乡邢家沟村民组;
辽宁省新民市高荒地村,基本上都姓邢。
吉林
黑龙江
安徽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酒店乡任老家村40户,共约200人,全部姓邢。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汪邢村,包括前邢和后邢,基本都姓邢。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邢圩村672户,3180人,基本都姓邢。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武店镇,邢姓人口约两三千人。
安徽省界首市邢庄,居民全部姓邢。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乡大邢村,村东紧临“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石臼湖。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大邢家,全村都姓邢。
安徽省临泉县宋集镇邢庄,
安徽省太和县邢小街行政村,包括邢湾、邢范庄、邢小街三个村基本都是邢姓
安徽省涡阳县曹市镇邢村,全部姓邢,有百户左右。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铁佛村10队多数姓邢。
安徽省无为县、庐江县多有邢氏,在无为县鹤毛乡其中有邢洼村、邢桥村、邢湾村、邢敦村、基本都姓邢,其中邢洼村近40户人家只有一家外姓剩下全部姓邢,无为泉塘镇有水桥邢村,1954年因洪灾家谱遗失。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有邢氏逾千户,约3000多人,其中多为无为县、庐江县邢氏分支,上世纪中期移居芜湖市。
安徽省明光市桥头镇楚塘村邢庄,大约400户,村西北有大片坟冢,经历无数代,家谱无考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大庙乡邢庄村,全村近一百户人家,有家谱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有一大部分邢家人,王海村江台孜大概近一百多户人家,只知道的辈分有“万,国,振,奎,” 其余的不详。
安徽省颍上县十八里铺镇邢洋村有大邢洋和小邢洋两个村庄,数百户。辈分有“为"、"善"等
安徽阜南县苗集镇邢桥村、张古村有邢氏一百余户。辈谱”德、凤、本、永、东、建、国、殿、长、青”
江苏省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卢级镇 邢庄有一大部分姓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单集镇---邢楼村,1000多户。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安国镇邢寺,大部分人都姓邢。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岚山镇(高集乡)袁台村邢大户、邢圩村、新庄村、小邢庄,加起来近千户都是姓邢。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从古至今留传着四大姓氏“邢、孔、赵、李”的排名,全县邢姓人口百分之二十以上。高淳古属吴国固城,此地周边邢姓大多为春秋战国时迁徒至此的。
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吕舍村有很大一部分人姓邢。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余西大悲殿村有很大一部分人姓邢。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乐乡邢园村有很大一部分人姓邢,临近村也有很多人姓邢的人
上海
浙江
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五塘头村
浙江绍兴嵊州有邢姓望族。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邢窑村
湖北
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 荻田村,大部分人姓邢。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石桥村,一半人姓邢。
湖北省咸丰县也有邢姓。
湖北省黄梅县孔垄镇(邢圩 邢大墩 小墩 等 )
四川
位于四川省仪陇县大仪镇协力村,大部分人为“邢”姓。
云南
云南省曲靖市沿江乡牛街2村 超过一半的村民姓邢,有超过九代的历史,有大约500余人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召夸镇大栗树村民委员会松林桥村有几十户村名姓邢,大概一百多人
广东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凤塘镇洪巷村,全部姓邢,三四千人。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东郊村下围寨,大部分姓邢,五千多人。
广西
海南
邢肇周、邢肇文兄弟为海南邢氏迁琼始祖。
宋建炎年间(1127—1130),宋高祖赵构南迁建都浙江临安(今杭州)为南宋之一年,资政大夫邢肇周(邢人称为“十二公”)、州长兼纲使(掌粮官)邢肇文(邢人称为“十三公”)兄弟为逃避战乱,南徙,途经闽(福建)潮(广东潮州)旋即渡海来琼(海 南),兄邢肇周居文昌东阁观霄村,弟邢肇文居东阁水吼村(今水吼村划归文教镇管辖),由此,邢肇周、邢肇文兄弟落籍琼州(海南)观霄、水吼二村,成为海南邢氏迁琼始祖。
邢肇周第四代嫡孙邢宣议时任文昌知县,邢肇周第五代嫡孙邢禄(邢宣议之子),字梦璜,生育四子:子才、仲才、挺才、万胜。南宋咸淳一年(1263年)独携第四子万胜到崖州赴任万安知军,宋末定居乐东县黄流镇,成为乐东县一带邢氏始祖并发展成为又一邢氏家族分系,有《邢氏万胜家谱》流传于世,陈安人(邢禄之妻)以及其余三子(子才、仲才、挺才)与邢肇文(迁琼始祖“十三公”)继续留居文昌成为海南邢氏主系,其间,子才迁往文昌东阁南文村定居、仲才迁往文昌东路蛟塘村定居、挺才迁往文昌昌洒淡水定居。
据明代进士邢宥撰写的"谱蝶小引"称:"邢以周之封国受姓,在冀州,其居于琼者,先世相传以梁开平间,有仕为武经大夫者,其后家于汴,宋建炎中避地南迁"……"琼之邢氏,今有二族尊卑长幼世存名称,皆谓同出于经武,同迁于汴。"
可见,邢氏迁琼祖始祖邢肇周、邢肇文兄弟系武经大夫之后,海南邢氏之根在河南开封。
白沙滩明成化年间,孙成甫由贵州锦屏县乐桑屯迁此立村,因南临一片白沙海滩而取名。天启六年,王姓由里迁入。清乾隆年间,马、许姓由海阳所迁入,焉姓由焉家迁入。现890户。
丈八石明万历年间,李堂由大崮头徙大孤山又迁此立村。因村北有一孤石高一丈八寸,故名。崇祯年间,刘东福由黄格庄迁入。现298户。
曹家庄清康熙初年,任姓由海阳县县小滩迁此立村任家庄。后因该地是曹姓的种地庄子,故更此名。嘉庆年间,姜、邢姓先后由峒岭、文登县岛集迁入。道光年间,邹、许姓由邹家、许家迁入。现426户。
吉林明末,于姓由狮子于家迁此立村。因此地有棘子林,故称棘林,后演作今名。清康熙年间,姜姓由东峒岭迁入。后有任姓迁入。现240户。
北王家庄明崇祯年间,王姓由荣成县薄落迁此立村王家庄。清末,程姓由八门邹家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250户。
徐家明崇祯年间,徐姓由指挥迁此立村西庄, 后更今名。清康熙年间,林姓由东林家迁入,后岳姓由玉前庄迁入。现173户。
玉前庄清初,岳姓由文登县小岳家迁此立村岳家。清康熙年间,李姓由海阳县六甲、王姓由文登县迁入。咸丰年间,于、张姓由文登县北黄、宅口迁入。民国初年,因村后建有玉皇庙,故更此名。现140户。
林家清康熙年间,林姓由东林家迁山处建村,故名。雍正年间,姜、丁姓由河崖、上夼迁入。乾隆年间,夏、于姓由光明顶、狮子于家迁入。现116户。
刘家明崇祯元年,姜姓由姜格迁此建村姜家庄。清康熙元年,于姓由狮子于家迁入。雍正八年,刘姓由丈八石迁入。后因刘姓人众而更此名。现110户。
念头明永乐末年,鞠姓由海阳所迁此建村鞠家庄。嘉靖年间,王世兴、王世连由文登县迁此。明末鞠姓迁走,更名念头(村名来历无考)。清顺治年间,李姓由莱阳县迁入。乾隆年间,单姓由大单家迁入。现320户。
南西北庄明嘉靖四十二年,李姓由大崮头、张姓由文登县张家埠迁此立村。因位于沟李家村北,故名西北庄。清乾隆年间,宋、马姓由三甲疃、西泓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248户。
沟李家明嘉靖年间,李姓由大崮头迁此山沟立村,故名。清乾隆年间,刘、赵姓由董格庄、赵东庄迁入;嘉庆年间,王、林姓由王家台(今名南马家庄)、大孤山迁入。乾隆年间,蒋姓由池源迁村西建蒋家庄,1945年并入沟李家。现200户。
南马家庄清康熙年间,马姓由北马家庄迁此建村马家庄。乾隆年间,宋姓由南泓迁入。另,清康熙年间,王姓由文登县迁此建村王家台,嘉庆年间,刘姓由宝口和薛格迁入,后有辛、李、于姓由西泓、山东头、院前迁入,民国年间,薛姓由济宁市迁入,1941年并入马家庄。1980年更今名,现260户。
董格庄明天启年间,刘九锡由文登县鸭儿湾迁此定居,因此前有董姓建村董格庄(万历年间迁堡上),故袭旧称。清乾隆年间,姜姓由峒岭迁入。后丁、李、王姓由附近村庄迁入。现320户。
孔家庄明万历年间,孔彦蛟由牟平县五里头迁此立村。清雍正年间,李姓由李家迁入。清末,于、宋姓分别由王家口、南泓迁入。现273户。
大单家明永乐五年,单仲礼由安徽省凤阳城南大柳树迁此建村。现425户。
邵家庄明万历年间,邵姓由历城县南流村迁此建村邵家。清乾隆三十二年,潘姓由潘家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140户。
唐曲洼清初,曲姓在此建村曲家洼(后曲姓迁走)。道光年间,单、王姓由大单家、祉家庄迁入。雍正年间,唐姓由南唐家迁此建村唐家洼,后陈姓由西里村迁入。1942年,两村合并取此名。现159户。
焉家庄清初,韩姓由韩家沟迁此定居,嘉庆年间迁居韩家庄。道光年间,焉姓从焉家迁此立村。现58户。
洼于家明万历年间,于才旺由司马庄迁此立村,因此处地势低洼,故名。清末,潘、姜姓由潘家、姜格庄迁入。现120户。
祉家庄明永乐年间,王姓由云南从军海阳所,后入籍落居此地。于姓由文登县泊子庄迁此定居。时有造纸作坊,故称纸家庄,后演作今名。现57户。
桃村李家明天启年间,李琳及其子李应藻由牟平县辛安迁此立村。因当时李家门前植桃树3株,故名。清乾隆年间,单姓由大单家迁入。现300户。
桃村王家明末,王姓由祉家庄迁此建村,因位居桃村李家附近,故名。后王姓迁走。清嘉庆二年,姜树德、姜裕德由吉林村迁此定居,袭旧称。袭旧称。清末,兰、盛姓由兰家、荣成县迁入。后有秦、卢姓迁入。现300户。
堡上明万历年间,董姓由董格庄迁古堡墩建村,故名。清乾隆年间,贾姓由掖县迁入。清末,高姓由高家屯迁入。现120户。
潘家庄明正德九年,潘祯由潘家析居立村。此地原是潘家的种地庄子,故名。现185户。
潘家明正统十二年,潘福寿由河南荥阳县迁此立村。民国末年,宋、于姓由南泓、小孤山迁入。现376户。
单家庄清道光年间,单德全、单德芳由大单家析居立村。现50户。
焉家元末,焉庆由河南鄢陵县迁居沙沟寨(今名海阳所) ,明初迁翁家埠,弘治十四年,又迁此定居立村。清末有胡姓迁入。现有628户。
邹家明永乐年间,邹洪由河南省铺集磨街迁此立村。清道光年间,潘姓由潘家迁入。现319户。
蔡家元末,蔡弥由云南迁此立村。明中期,王姓由云南迁入。清初,单姓由大单家迁入。现87户。
稗子刘家明崇祯年间,刘姓由文登县鸭儿湾迁此立村。因此地洼涝生长稗子,故名。清顺治年间,李姓由桃村李家迁入。后焉姓由焉家迁入。现200户。
王家口明正德年间,王、刘姓来山口处定居建村,故名。后二姓迁走。清乾隆十三年,于思清、于思惠由吉林村迁此定居,袭旧称。后单姓由大单家迁入。现420户。
六村屯明末,唐、方、苗、杨(云南迁来) 、刘(文登县鸭儿湾迁来)、王(文登县迁来) 六姓各聚居此地一方,后村庄渐连一起,故取此名。清康熙年间,林姓由西林家迁入,孙姓由念头迁入。嘉庆年间,许、赵、张、傅姓由海阳所迁入。现1140户。
港头清康熙八年,丁姓由河东来居。康熙十一年,于姓由西泓于家迁此立村。初以地名犁犋滩取村名,后更今名。现215户。
翁家埠金前,翁姓居海边立村,故名。明初,焉姓由海阳所来居(后迁焉家)。明万历年间,王姓由小云南来居,后于姓迁入。清乾隆二十一年,单姓由大陶家迁入。清末,刘、姜、宋、李、迟、蒋、薛等姓由邻近村庄迁入。现430户。
常家庄明中期,常姓由海阳所迁居以姓建村,后迁走。清初,孙姓由小滩、白沙滩迁入,袭旧称。乾隆年间,张、于姓由所后张家庄、姜格迁入。现649户。
八甲明万历年间,于姓由文登县大水泊迁此立村,以当时划为邵村社第八甲而得名。清顺治年间,周、宋姓由文登县高村和九顶埠迁入。康熙年间,宫姓由青山迁入。清末,韩、陈姓由韩家庄、所陈家迁此,王姓由小滩迁此。现197户。
小滩明嘉靖年间,孙姓由文登县庙东迁此立村,因位居海滩附近,故名。崇祯年间,王姓由云南迁入。清康熙年间,张姓由海阳县下河头迁入,宋、宫姓由大庄、宫家迁入。现450户。
宫家庄明弘治年间,宫风由宫家析居以姓立村。现365户。
宫家明景泰六年, 宫贵从文登县议城迁此以姓立村。清康熙年间,冯姓由冯家迁入。现980户。
大陶家明永乐元年,陶姓由安徽省凤阳迁此建村陶家,许姓由安徽临淮县迁入。嘉靖年间,单姓由大单家村迁入,后因建小陶家而更此名。清顺治十八年,侯姓从小侯家迁入。现1125户。
小陶家明嘉靖年间,陶姓由陶家迁此建村小陶家;侯姓由文登泽库迁居建村大侯家。天启年间,董姓由辽宁省迁入。清康熙年间,焉、刘、潘姓先后从焉家、董格庄、潘家迁入。1942年,两村合并称小陶家。现640户。
小侯家明万历十五年,侯姓由大侯家迁此立村。清初,潘姓由潘家迁入。康熙年间,李姓由峒岭迁入。后吕姓迁入。现350户。
小单家明永乐五年,单应道由安徽省凤阳大柳树迁此立村,为区别大单家取此名。清康熙年间,潘、孙姓由潘家、小滩迁入。后卢、焉姓迁入。现371户。
韩家庄清嘉庆年间,韩姓由焉家庄迁此建村。后王、李、宫、宋姓迁入。1945年并入大陶家,1981年析出。现110户。
好象有这么一说
我不姓邢, 但我很清楚的记得:小学5年级(或者6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叫邢维栋的同学,我们放学后在学校门口看玩具,那个卖玩具的女人听我们叫邢维栋,本来都不想搭理我们,突然敏感起来,问我们谁姓邢 她说姓邢的都是一家的,我们当时只当笑话听了
海阳所,古称沙沟寨,自古为军事要塞之地。
向南可防海上入侵之敌,东西可协同沿岸守御点对敌作战,北靠大陆,腹地深远。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海上入侵,在沙沟寨修筑土墙,设立海阳守御千户所,隶属大嵩卫,时屯兵1120人,设正千户1员,副千户2员,镇抚2员,百户十员。
百户所领112人,设总旗2名,小旗10名。
清顺治初年,撤销守御千户所后,海阳所作为地名取代了沙沟寨。
现海阳所村的居民,多系明永乐年间在此定居的军户后裔
元至正十三年,焉姓由河南省开封迁居此地,以居地西沟旁曾设军寨,取名沙沟寨(明洪武十八年迁翁家埠)。
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海上入侵,在此设海阳守御千户所,至明末,先后有许、张、马、李、刘、徐、于、孙、杨、鞠、常、赵、王、左、傅、贾、吕、陈、鲍、谢等24姓军户落籍,以此地设海阳守御千户所定名海阳所。
后多数姓氏迁居他处。
现有马、许、鞠、左、王等姓。
所后张家庄
明永乐年间,张姓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成化年间落籍建村张家庄。
1980
海阳所镇西皇岛村民
年更今名。
所后王家庄
明永乐年间,王姓由小云南从军靖海卫,明末迁此建村王家庄,后郭、辛等姓迁入。
1980年更今名。
所后常家庄
明永乐年间,常姓从军靖海卫,明末迁此建村常家庄。
1980年更今名。
贾家庄
明永乐年间,贾姓从军海阳所落籍,明末迁此建村。
望海庄
明末,宋、潘、于姓先后迁此建村宋家庄,后迁走。
清雍正年间,杜姓由杜家岛、王姓由海阳所迁此定居,因东临大海更此名。
吕家庄
明永乐年间,吕姓从军海阳所,成化年间落籍此地建村。
所陈家
明永乐年间,陈升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后落籍此地建村陈家。
1980年更此名。
海疃
明永乐年间,刘兰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弘治年间,落籍于海滩边立村,取名海滩。
后演作今名。
赵家庄
明永乐年间,赵、徐、许姓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落籍。
万历年间,三姓迁此分别建村赵家庄、指挥、许家埠。
1942年,诸村合一行政村,称赵家庄。
邹格
清顺治十二年,宋天洪由南泓迁此定居。
天洪身亡,其妻周氏重婚生子,子以母姓立名周格庄,后演作今名。
三甲疃
唐时,邵姓在此建村邵家埠,元末迁走。
明正德二年,于岱由小泓迁此
海阳所镇村民清理海域
定居,袭旧名。
清康熙二十一年更名三甲。
1980年更今名。
大庄
明天启二年,宋让由南泓迁向阳坡下立村称崖下,后随村庄扩大改名大庄。
清康熙年间,王姓由宁海州迁居村东北建村小庄,1945年并入大庄。
池源
清康熙年间,宋姓由南泓迁此为迟姓看山,称迟家庵,成村后更名池园。
1942年又更今名。
金港
清乾隆四十五年,于姓由西泓于家来居,因居地附近港湾盛产鱼虾,故名。
赵东庄
明万历年间,赵姓由海阳所军户落籍迁此立村。
西泓于家
明洪武年间,于显兴由荣成县斥山迁居建村于家。
后因此地南北濒海,且居海阳所半岛西部,故更称此名。
西泓辛家
明万历年间,辛坚由十里大辛家(今南黄村)迁此立村辛家,后更此名。
西泓赵家
明永乐年间,赵姓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再迁此立村赵家,后更此名。
后于姓从西泓于家迁入。
万历年间,迟姓从莱阳县迁居赵家村东南建村迟家,1946年并入西泓赵家。
后山于家
清雍正年间,于士蒿由西泓于家迁居多夼,之后族人相继落居十间房、桑树嘴、西庙、面条沟等处,刘姓从即墨县金口迁此建猫口嘴。
后诸自然村合一行政村,因位于 山后,故名。
西山
清雍正年间,赵姓由西泓赵家迁居 山西定居,称西山赵家;于姓由西泓于家迁此称西山于家。
1945年,两村合一称西山。
姜家庄
清康熙六十一年,姜敬由姜格迁此以姓立村。
嘉庆至光绪年间,先后有刘、李、于、辛、赵姓分别由薛格、李家、水头、西泓辛家、西泓赵家迁此,分建刘家、李家、黄金钗、风洞、北道、山前、辛家顶、狮角山等村。
1942年,诸村合一称姜家庄。
西黄岛
清康熙年间,童姓居黄岛山西,故名。
嘉庆十二年,姜姓由姜格迁居村北建村黄岭。
刘姓在村北建村刘家河(年代无考)。
后辛姓于光绪六年迁入,迟姓于光绪二十七年迁入。
1952年,诸村合并称西黄岛。
双峰庄
明万历年间,辛姓由西泓辛家迁居立村,以村西有两座山峰而取名。
清初,杜姓由即墨县羊山后迁入。
清咸丰年间,赵、迟姓由西泓迁居葛子岭。
光绪年间,姜姓由姜格迁居石匣。
1952年,诸村并入该村。
杜家岛
清康熙年间,杜姓由即墨县羊山后迁险岛定居立村,因忌讳“险”字,改称杜家岛。
后姜、宋姓先后从姜格、南泓北村迁此岛建村鱼河嘴、棉花山,1942年并入杜家岛。
邢家
明永乐年间,邢姓由文登县望岛迁此建村。
清中期,姜、宋、马、于姓先后由姜格、大庄、海阳所、水头迁入。
水头
明天顺年间,马姓由海阳所迁此立村,因位居小河下游,故名。
嘉靖年间,于姓由云南迁入。
芦头
明永乐年间,于、裴姓从云南迁此建村,因此处芦苇丛生,故名。
后宋、郭姓由南泓、李家迁入。
姜格
明洪武年间,姜显成由峒岭迁此立村,后于姓迁入(后迁常家庄、翁家埠)。
李家
明永乐年间,李姓由金乡县从军海阳所,嘉靖年间迁此立村。
正德年间,张姓由海阳所迁此建村张家,后合为一村称李家。
薛格
原有薛姓居此建村取名薛家,金末战乱迁走。
明永乐年间,刘姓军户落籍建村,袭旧称。
万历年间,于姓由司马庄迁入。
后演作今名。
半海山
清道光十年,宋姓由南泓迁此立村,因村后小山一半在海,一半在陆,故名。
后有任、杜姓先后由任家夼、杜家迁入。
杜家
清初,姚、杨姓居此。
康熙年间,杜姓由杜家岛迁此,因杜姓人盛,故名。
南泓(3村)
明洪武二年,宋彦由史家疃迁此立村。
因居海阳所半岛南部,且濒临大海,故名。
1950年析为3个行政村。
小泓
明永乐年间,于道德由云南迁南泓村西南处立村,取名小泓。
后宋姓由南泓迁入。
南夼
明末,丛、于、宋姓分别由海阳所、小泓、南泓迁此建丛家、于家、中疃三村。
因同处山夼中,1934年合为一村称南夼。
小石口
清康熙五十九年,宋启祯、宋启明由南泓迁此立村,因临海口处,鹅卵石颇多,故名。
南黄岛
明崇祯年间,宋姓由南泓迁此海岛定居,初名南泓岛,清末以岛的土色更今名。
1、安徽无为县鹤毛乡一支邢氏字辈为:“鼻达满计昌、一可守其有”。
2、安徽无为牛埠镇一支:世庆希必达,臣子茂继昌;一可守其有,万应登朝邦。
3、安徽芜湖市邢氏字辈为:连盟清正、广祚宏昌、景承天道、定保家长。
4、安徽庐江县一支:“圣朝有道、冶绍周邦、应时运达、德业延长”。
5、安徽无为县的一支(邢宽后裔):万世尚文学、家修献朝廷、光前崇大道、予后必明经。
6、海南邢氏字辈:咸丰乙卯年(1855)续增字辈:“天保定谷; 诒福孔(益)增; 维日受禄; 恒升茂承”。
简介
耿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较早的一支与地名有关。相传在今河南温县东部一带,在商朝时被称为邢,由于与耿字的读音相近也称耿。在其第14任国王祖乙在位时,因为不满于国都相的残破,将国都迁到这里,使之一度成为商王朝的统治中心。后来,由祖乙六传至盘庚,才将国都从这里迁走,定居于殷。在盘庚南迁时,一部分商朝王族不愿南迁,因而留居下来,并以地名为姓氏,成为历史上最早一批以耿为姓的人。另一支出自春秋时期的耿国是由国名而来的姓氏。另外,在古今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一些以耿为姓的人。
耿姓在古代多以高阳(今属河北)为郡望,当代则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省为主要居住区。历代名人,主要有汉太守耿夔、大司农耿寿昌、唐诗人耿 湋、宋名将耿京、清蕃王耿精忠、当代外交家耿飚等。
姓氏源流
耿(Gě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以地名为姓。据《姓氏考略》、《史记·殷本纪》及辞源》等所载,商代有君王名祖乙,他的国都从相迁到邢(又称耿)邑,后来的盘庚又把都城迁到毫。邢邑,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东。邢的读音,古代读做耿。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读做(Xí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商代末年有耿国(一名耿乡城),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耿国子孙奔楚为大夫,以国为氏。
3、亦出自姬姓,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掉。原耿国公族多以原国名“耿”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耿氏的一支(疑与“2”说为同一源)。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
① 清高丽人有耿姓,世居博川郡。
② 清满洲人有耿姓,世居沈阳。
③ 裕固族各尔格兹氏汉姓为耿。
④ 羌族耿家志(房名),后改姓耿。
⑤ 今满、蒙古、土家、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祖乙。商朝第十四代君王,河甲之子。卜辞称为中宗,与太乙、太甲并祭,合称三示。因苦于东南方夷人的侵扰,祖乙由相(今河南内黄)迁都于耿,任用巫贤治理国政,并亲自坐镇指挥,平复了东夷,巩固了商朝统治,使殷商得以复兴。下传至第二十代君主盘庚时,由耿迁都亳,留居耿之公族,即以地为氏,称耿姓。他们尊祖乙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耿姓之发祥地为今河南温县,历商、周至秦,耿姓逐渐散居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西汉时,耿姓人始崭露头角,其中以耿寿昌最为著名,他被赐爵关内侯,子孙遂留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另有耿育、耿丰、耿昌、频阳(今陕西省富平)人耿定见诸史册。汉武帝时,迁徙郡国吏民豪杰到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时巨鹿(今属河北省)耿姓一支以二千石官吏身份迁于该地。此支耿姓下传至东汉耿况时,耿姓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诞生了,其膝下六子:耿弇、耿舒、耿国、耿广、耿举、耿霸。在中兴汉室的战争中,个个军功显赫,威震四夷,而且其子孙后代,亦不遑多让,竞现于史。自光武中兴迄于汉末建安,此支家族出了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列侯十九人,娶皇家公主三人,嫁于皇家并贵为皇后一人,中郎将、抚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此支耿姓光芒四射,压倒了同时期的巨鹿宋子(今河北省赵州)人耿纯家族(其封东光侯,堂兄弟三人及子皆封侯,可谓一门五侯)。东汉末期,此支耿姓几乎遭受灭顶之灾,耿国曾孙耿纪,被曹操诛灭三族,耿霸玄孙耿援亦被灭族,只存耿援孙耿弘一支。另耿纯起事时,率有宗族宾客两千多人,后其家族被留居蒲吾(今河北省灵寿西南)。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耿姓人在河东、高阳、扶风等地繁衍得颇为兴盛,并在上述三地形成耿姓郡望。此际之耿姓也有徙居今江苏、安徽等江南之地者。宋元之际,耿姓在江南之地分布更广,但族小势微。明初,山西耿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明末,耿仲明由山东迁居辽东盖州马兰峪(今辽宁省盖县境内)。清康乾年间及以后,冀、鲁、豫等地的耿姓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东北三省。如今,耿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多此姓,上述八省之耿姓约占全国汉族耿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耿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六。
郡望堂号
1、郡望
高阳郡:本来是战国时期的高阳郡。北魏的时候设置青州高阳郡,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淄一带。
扶风郡:汉武帝的时候设置右扶风。三国魏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晋移治池阳(今陕西省泾阳西北),北魏移治好畴(今陕西省乾县东)。
河东郡:秦朝初期设置河东郡。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
2、堂号
美阳堂、怀远堂:后汉耿秉,博晓书记,晓《司马兵法》。明帝拜为驸马都蔚。征伐匈奴,破车师,章帝时拜为辽渡将军。匈奴怀其恩信,又拜征西将军,北击匈奴,大破之。登燕然山,被封为美阳公。他死的时候,匈奴举国痛哭,甚至把头抢破,所以又叫怀远堂。
此外,耿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敬学堂”、“高阳堂”、“响山堂”、“礼让堂”等。
宗族特征
1、耿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
2、耿姓人才济济。仅入载《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者就达六十四人,其中多叱咤风云的武将。
宗族字派
字辈:
某支耿氏字辈:大家德以传,启发万代远。
安徽六安耿氏字辈:志立为人,天良茂盛。
辽宁鞍山耿氏字辈:廷献佳修,式遵令德,立本端行,乃永丕祉。
江苏江宁耿氏字辈:德大敦厚,正直光明。续字辈:泰开天瞿,福寿康宁。
山东茌平耿氏字辈:文太庆修,振兴万绪,继善有长,世代永昌。
江苏盐城耿氏字辈:志怀开立,炳贤其昌。
安徽怀远耿氏字辈:凤德世殿宗,国家祥开守。
山东章丘耿氏字辈:德体传俊广,世和月元光。
历史名人
耿寿昌,西汉历算家、经济家。宣帝时,任公司农中丞,在西北各郡筑仓贮谷,谷贱时增价收进,谷贵时减价出售,以利农业发展,名为“常平仓”。后封关内侯。他精通数学,曾与张仓对《九章算术》“各称删补”。对天文学也很有研究,以铜铸成用以演示天象的仪器——浑象(相当于现今所谓的天球仪),在中国天文仪器史上是一个创举。著有《月行帛图》二百三十二卷,《月行度》二卷,今佚。
耿 纯 (-37),东汉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伯山,巨鹿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人。王莽时为纳言士。更始初,李轶承制以为骑都尉。光武徇河北,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归刘秀,拜前将军,封耿乡侯。及即位,更封高阳侯,拜东郡太守,坐事免。建武二年(26),真定王刘杨谋反,刘秀派耿纯前往平定,以计诱杀刘杨,迅速平定叛乱。六年,改封为东光侯。八年,东郡、济阴一带爆发农民起义,刘秀派耿纯前往安抚,由于耿纯素有威望,起义军迅速归顺,复任为东郡太守。建武十三年(37),病逝于任上,谥成侯。
耿 况 (-36),东汉将领。字侠游,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以明经为郎,与王莽堂弟王伋一起从安丘先生学习《老子》。新莽时,官至朔调连率(上谷太守)。后率上谷郡兵归刘秀,封隃糜侯。
耿 弇 (3-58),东汉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二十一岁从刘秀,初任门下吏,继率兵参与击败王郎,升偏将军。更始二年(24),刘玄见刘秀声名日重,令其罢兵回长安。耿弇提出脱离刘玄、占据河北(今河北大部和河南北部)、夺取天下之策,得刘秀赏识,升大将军。后随刘秀镇压铜马、青犊等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授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相继率军击败邓奉、延岑等,消灭南阳(今属河南)割据势力。建武五年(29)十月,率部攻张步,先后夺取济南郡(约今济南市)和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西安(今淄博东北)。继以临淄为依托,诱张步军来攻,将其击败,又乘其撤退予以伏击,迫使张步率众十余万投降,攻占齐地。耿弇用兵多谋善断,战功显赫,先后攻取四十六郡三百余城。建武十三年(37)封还大将军印绶,以列侯奉朝请。卒谥愍侯。
耿 霸,东汉将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耿况少子。袭封隃糜侯,建武中,以上谷太守与吴汉等击贾贤,连战平城,破其众,追出塞。后与杜茂进驻飞狐道,堆石积土,起筑亭障,从代自平城,长达三百余里。
耿 秉 (-91),东汉将领。扶凤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伯初,性勇壮,有兵略,习司马兵法,博通群书,明帝永平十五年(72)拜驸马都尉,与窦固合兵一万四千骑,又与窦宪合兵四万六千骑两伐北匈奴,击败北匈奴于车师,登燕然山刻石纪功。拜征西将军,按行凉州(今甘肃秦安东北),进屯酒泉(今属甘肃)。章帝时,拜度辽将军,封美阳侯,在边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后代桓虞为光禄勋。卒谥桓侯。
耿 恭,东汉将领。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北兴平东北)人。有将帅才。明帝时。任戊己校尉。后驻西域疏勒(治今新疆喀什),遭北匈奴围攻。城中粮尽,煮铠驽,食其筋革,与部众坚守不屈。建初元年(76),汉军来援,率领坚持到最后的二十六人与援军会合,且战且行,奋战三月,至玉门关时所部生还的仅十三人。当时称他“节过苏武”。抵洛阳,拜骑都尉。
耿 豪 (506-550),北魏将领。本名令贵,钜鹿(今属河北)人,世居武川。粗犷有武艺,初从贺拔岳。后以勇猛受宇文泰器重。沙苑之战中衣甲尽染血迹,参与邙山作战,单身冲敌,赐名豪,迁北雍州刺史,后赐姓和稽氏。位至侍中,骠骑大将军。
耿 询,隋天文学家。字敦信,丹阳(郡治今江苏南京)人。陈末留岭南,为俚民首领。隋将王世积俘其为家奴,造水力浑天仪。文帝知,以其为太史局官奴。后赐蜀王秀,连坐当斩,何稠为其请,免死。作马上刻漏。炀帝初,放为良。亦言占卜,预言攻高丽必败。位至太史丞。炀帝死,欲归李渊,被宇文化及杀死。
耿 湋,唐诗人。字洪源。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宝应进士。初为周至县尉,大历中入朝为左拾遗。德宗时迁大理司法。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长于五律,多为送别赠答、登临题咏,抒发个人感慨之作,也有反映现实,寄意悲愤之篇。诗风清淡质朴,不喜雕饰。有《耿湋诗集》。
耿全斌,宋将领。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太宗即位,补东班承旨。从征太原,还,遇契丹于蒲阴,追至徐河,据水口要害。迁补日骑副兵马使、云骑军使,屯赢州。历云骑指挥使、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军头,雄州刺史、知深州等。以知安肃军,尝绘山川险易,制图以献。大中祥符初,为濮州钤辖。还京师,卒。
耿南仲 (-1129),宋臣。字希道,开封(今属河南)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历提举两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提点广南东路刑狱,移夔州路提点刑狱,为荆湖、江西两路转运副使。召为户部员外郎,任辟雍司业,坐事罢,出知衢州。政和二年(1112)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子,试太子詹事、徽猷阁直学士,在东宫十年。钦宗即位,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金军入侵,力主割地求和。高宗即位,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言者论劾其主和误国之罪,责临江军居住。建炎二年(1128),降授单州别驾,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后追复观文殿大学士。著有《周易新讲义》、《易明蒙》等。《全宋诗》录其诗十八首,大多为其在同文院与同官唱和之作。《全宋文》收其文十一篇。
耿 京 (-1162),南宋山东抗金义军领袖。济南(属山东)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军南下,他与李铁枪等六人入东山,招集义军,攻克莱芜县、泰安军(山东泰安)。他任命贾瑞为诸军都提领。义军发展至二十五万人。河北大名义军派人来联系,表示听从节制。次年初,被南宋任为天平节度使,统率山东、河北忠义军马。不久,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张降金。义军掌书记辛弃疾与世隆等突入金营,缚安国南归。
耿君用,明将领。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与朱元璋同乡。后随朱元璋渡江,任管军总管,至正十六年(1356)七月在救援宜兴时,与张士诚交锋,士诚弃镇江,移兵潜袭宜兴,君用不及防备,城陷力战而死。余众由其子耿炳文继续领导。
耿炳文 (1334-1403),明将领。濠州(今安徽凤阳)人。父君用,随从朱元璋军渡长江,积功为管军总管。援宜兴,力战死。炳文袭职,领其军。攻克长兴,留炳文守。十年间,他以寡敌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吴平,升大都督府佥事。从征中原,镇守陕西,疏通泾阳洪渠,百姓得利。升秦王左相都督佥事。洪武三年(1370)封长兴侯。从出塞远征,破元军。随同傅友德征云南,随同兰玉北征,至捕鱼儿海。为朝廷所看重。燕王起兵反朝,命为大将军率军北伐,时年六十五。战败,被解兵权。永乐元年(1403),御史陈瑛等弹劾他僭用帝王服饰。惧,自杀。
耿再成,明将领。字德甫,五河(今属安徽)人。从朱元璋于濠州,克泗、滁州。败元兵于六安。以镇抚从元璋渡长江,下集庆。留守镇江、长兴、扬州。从取金华,克处州,留守处州城。治军严厉。士兵出入百姓间,蔬菜瓜果无所取。金华苗帅蒋英等叛变,杀胡大海,处州苗帅李佑之亦叛,再成正陪客吃饭,闻变上马,迎战,受伤落马,不屈死。追封高阳郡公。洪武十年(1377),加赠泗国公,谥武壮。
耿九畴,明臣。字禹范,卢氏(今属河南)人。永乐进士。宣德六年(1431)授礼科给事中。议论能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被推荐选拔为盐运司同知。痛革时弊,上奏五事,著为令。十年(1445)为都转运使。节俭无其他嗜好,公余读书,廉洁名声益大,妇孺皆知其名。因事被诬,事白,任刑部右侍郎。屡办疑狱。景泰中,累官右副都御史,曾兼理两淮盐政,兼抚江北诸府,代镇陕西。天顺时历任右都御史、南京刑部尚书。上疏建议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尝、重台宪五事。卒谥清惠。
耿 裕,明臣。字好问,耿九畴子。景泰进士。官户、工科给事中。天顺初,父为右都御史,改裕官检讨。父因弹劾石亨被贬,裕亦贬为泗州判官。成化初,复检讨,历祭酒、吏部尚书。因事,调到南京礼部。孝宗嗣位,转南京兵部,参赞机务。弘治改元,任礼部尚书。后为吏部尚书、太子太保。提倡节俭。铨政平允。自奉淡泊。父子并有名德。卒,赠太保,谥文恪。
耿定向 (1524-1597),明臣、学者。字在伦。黄安(今湖北红安)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初授行人,继而任御史。曾弹劾吏部尚书吴鹏之婿董份在总裁会试时偏私等六大罪,因严嵩袒护而无结果。嘉靖四十一年,竭力主张建置黄安县。出按甘肃期间,推荐人才与弹劾酷吏,均不徇私情。不久调南京,督理学政;设崇正书院。隆庆初,提升为大理右寺丞。后高拱擅权,因他曾讥讽高拱,被贬为横州判官。高拱罢官后,迁衡州推官。万历年间,升为右副都御史。后任户部尚书,督仓场。辞官后居天台山,与弟定理、定力设书院,研究学问,讲学授徒,学者称之为天台先生。著有《冰玉堂语录》、《天台文集》二十卷及《硕辅宝鉴要览》等。
耿仲明 (1604-1649),明末将领,清初三藩之一。字云台。祖籍山东,后迁移至辽东盖州(今属辽宁)。崇祯初为登州参将。袁崇焕督师蓟辽,擅杀毛文龙,耿仲明被调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后与孔有德出兵抵御后金(清),粮饷不至,怨愤不已,两人遂于崇祯六年(1633)率所部相偕渡海降后金,授总兵官。崇德元年(1636),封怀顺王,属汉军正黄旗。从清兵入关,镇压农民起义军。顺治六年(1649)改封靖南王。不久,因部将犯法,惧罪自缢。子继茂袭爵。
耿继茂 (-1671),清藩王。汉军正黄旗人,耿仲明之子。顺治初授世职昂邦章京,顺治六年(1649)随父进兵广东。父死后,代领其众。八年袭父爵,为靖南王。与尚可喜同镇广东,并赴广西进攻孙可望、李定国等部农民军。他在广东奢侈无度,滥设工役、私创苛税。顺治十七年(1660)移镇福建。康熙初年率军攻克厦门等地,击败郑成功部。康熙十年五月卒。谥忠敏。
耿精忠 (-1682),清藩王。汉军正黄旗人。耿仲明孙,耿继茂长子,肃亲王豪格婿。康熙十六年(1671)袭父继茂爵,为靖南王。十三在福建响应吴三桂叛乱,两年后又降清。十九年被召入京,三藩叛乱平定后被磔于市。
耿 介 (1623-1693),清学者。河南登封人,初名冲壁,字介石,号逸庵。顺治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出为福建按察司副使,转江西湖东道,改直隶大名道,所至除弊裁冗,戒贪墨,有政声。官至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受业于孙奇逢。曾兴复并主讲嵩阳书院。学宗朱熹,内主于敬而行之以恕。有《孝经易知》、《理学要旨》、《中州道学编》、《敬恕堂存稿》等。
其他耿姓名人有汉大臣耿艾,将领耿舒、耿国、耿广、耿举、耿霸、耿忠、耿夔、耿晔、耿临;唐画家耿昌言;辽将领耿延毅;金大臣耿端义;元官吏耿奉训;明大臣耿定力、耿橘、耿通、耿如杞、耿章光,将领耿天璧、耿秩、耿贤、耿宗元,名士耿光,藏书家耿震国;清大臣耿昭忠、耿聚忠,孝子耿燿、耿炳、耿权、耿极、耿辅,学者耿之珽,皮簧演员耿永山,皮簧乐师耿永清等。近当代耿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耿飚、耿锡祥、耿道明,红军将领耿凯、耿子英,政治家耿涛、辽长锁、耿岳仑,民主革命者耿世昌、耿丹、耿伯钊,国民党将领耿幼麟、耿继周,国民党官员耿云卿,农学家耿庆汉、耿士杰,粮油专家耿长琥,生物学家耿运琪、耿建国,植物学家耿以礼,地质学家耿瑞伦、耿树芳、耿克勤,城市规划专家耿毓修,建筑设计专家耿培棠,数学家耿如明,物理学家耿新华、耿完桢,地球化学专家耿安松,地球物理学家耿大玉、耿庆国,海洋石油勘探专家耿福东,铸造专家耿茂鹏,计算机专家耿卫东,电子学家耿鼎发,自动化控制专家耿沪光,材料专家耿林、耿贵立,汽车工程专家耿耀西,药理学家耿宝琴,医学家耿兆麟、耿殿栋、耿志明、耿硕儒、耿济华、耿鉴庭、耿正惠,企业家耿昭杰,经济学家耿殿明、耿庆武,证券专家耿亮,民族学家耿世民、耿予方,考古学家耿德明,历史学家耿淡如、耿引曾,耿捷,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国际问题专家屡殿忠,翻译家耿继元、耿升、耿龙明,新闻家耿耀、耿修业,编辑家耿立、耿本清,出版家耿志远,图书馆学家耿济安,文学评论家耿占春、耿云志,作家耿瑞、耿守忠、耿天丽、耿家强,诗歌评论家耿建华,诗人耿林莽,书法家耿彬、耿仲敭、耿立军,画家耿明、耿欣、耿建翌、耿凤阁,版画家耿玉昆、耿汉,摄影师耿兴余,曲艺作家耿瑛,音乐教育家耿生廉,词作家耿大权,歌唱演员耿莲凤、耿贵龙,**剧作家耿西,**演员耿乐,电视导演耿明宸,话剧演员耿震,京剧演员耿其昌,秦腔演员耿忠义,武术家耿霞光、耿军,乒乓球运动员耿丽娟,跳伞运动员耿桂芳等。
耿姓宗祠通用联
宗开耿国;
望出高阳。
指耿姓源流和郡望
工诗才子;
佐命元臣。
上联:唐代诗人耿湋,字洪源,河东人,宝应年间进士,曾官左拾遗、大理司法。善写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酬赠及个人日常生活之作,也有少数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生活,有《耿讳诗集》。下联:明代濠县人耿炳文,太祖时积功至大都督府,封长兴侯,为宿将老臣,被朝廷倚重。惠帝建文初年,燕王朱棣(明成祖)起兵南下,他任大将军北伐,抵挡燕王兵。成祖时,遭人谗言,惧怕而自杀
设仓平粜;
拜井出泉。
上联:西汉理财家、历算家耿寿昌,宣帝时官大司农中丞,建议在西北各郡设置“常平仓”,谷贱时加价收进,谷贵时减价出售,以便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后封关内侯。精通数学,曾删补《九章算术》;对天文学也有研究,曾用铜铸浑天仪观测天象。下联:东汉扶风茂陵人耿恭,字伯宗,明帝时官戊己校尉,后驻守西域疏勒,遭北匈奴围攻,城中粮尽水绝,他命人煮弓弩铠甲,吃上面的筋革;打井十五丈,仍不出水,据说他整衣对井而拜,水泉涌出;始终坚守不屈。建初初年,朝中派来援军,他率领坚持到最后的二十六人与援军会合,且战且退,又奋战三个月,到玉门关时,他的兵仅余十三人。当时称他“节过苏武”
荣封六子;
名列十才。
上联:东汉耿况,封牟平侯,其六子弇、国、舒、霸等,亦封侯,皆官至三品。下联:耿湋
料事善卜;
刻漏称奇。
上联:北魏耿玄,善占卜,能先知,官至巨鹿太守。下联:隋朝耿询,精天文算术,作马上漏刻,帝善之
前知善卜;
刻漏称奇。
同上
兄弟两名将;
父子双尚书。
上联:东汉茂陵人耿弇,官至建威大将军,其弟耿舒官至复胡将军。下联:明代卢氏人耿九畴官至刑部尚书,其子耿裕官至吏部尚书
耳听群言明世事;
火热心肠为人民。
耿姓“耿”字析字联
耳聪目明,神采奕奕;
火红光亮,景象煌煌。
耿姓“耿”字析字联
设常平仓,便利百姓;
募富商粟,赈济饥民。
上联:耿寿昌。下联:元代良吏耿奉训,天历初知荆门,善决狱,有循声。岁饥,出俸资募富商米,活饥民五万余
险易为图,经纶独妙;
前知善卜,刻漏称奇。
上联:耿况满腹经纶,王莽拜为郎,学于安丘先生。归附光武,封隃麋侯。下联:耿玄、耿询
河南邢氏家谱排序
本文2023-12-03 01:08: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0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