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3浏览:4收藏

杨氏起源,第1张

杨姓起源

杨姓出自姬姓即周文王后裔,来源有二,一支系以国为氏,一支是以邑为氏。

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於杨(今湖北、襄阳一带),号杨侯。后来,杨地并归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其二,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姬姓,名虞。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唐叔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

唐叔的后裔有封在杨地的。杨地(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春秋时灭於晋国,成为晋国大夫羊舌的封地。羊舌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姓杨。被封於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另外,还有杨氏系少数民族的姓或改姓。

从西晋末年起,杨氏开始从中原迁入福建。到唐末主要有三次大的迁徙:一是晋永嘉年间,中原动荡,有13姓族人入闽,其中有杨姓;二是唐高宗总章年间,随从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者有杨永、杨珍等杨姓校尉,他们的后代散居在闽、粤、台各地;三是唐末中原杨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

杨氏移居台湾,始於明代,全是福建、广东人,清代以来人数不断增加,不少人陆续到海外谋生。

2、杨姓名人

杨震:名声最大的古代杨姓名宦。勤奋好学,博览群经,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贿成名言佳句。当时汉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污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后自杀。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其“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杨杏佛:又名杨铨,最早透露红色中国真相的勇士。1931年间,正当国民党加紧“围剿”江西红军的时候,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去江西后写了一篇对江西时局的考察报告《赤祸与中国之存亡》,作为中央研究院文件印行。这篇考察报告中全篇记述了中共在江西苏维埃运动的实际情形,与当时国内一些国民党御用报纸专门对***和红军进行的造谣诬蔑形成鲜明对照。因参与并领导中国人权保障同盟,于1933年6月18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杨虎城:国民党最著名的爱国将领。1908年拉起打富济贫的队伍。1911年辛亥革命时率队加入陕西民军。任营长、游击支队司令。1924年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冯玉祥的国民联军第十路总司令。1929年4月率部投靠蒋介石。任新编第十四师师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任用南汉宸等***员和进步人士。1935年至1936年,在“剿共”军事失败和中共的争取下,觉悟到应联共抗日,与张学良部东北军一起,停止与红军作战。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兵谏”,促成了国内和平。1937年4月被蒋介石强迫辞职,6月出国。1937年11月回国抗战,被蒋介石囚禁共达12年之久。1949年9月17日被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杀害于重庆。

杨振宁:最早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之一。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1922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赴美留学,从事物理研究。主要成就是与李政道合作发表了关于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奖金。

杨简:杨姓历史名人中寿命最长的人。南宋哲学家。生于1141年,卒于1225年,享年84岁。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陆九渊的弟子,官至宝谟阁学士。

杨炯:杨姓成名最年轻的人。唐代著名诗人。幼年聪敏好学,10岁就被选为神童,待制弘文馆。27岁应制举,补校书郎,官至崇文馆学士。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称“初唐四杰”。

杨国忠:名声最坏的杨姓奸臣。本名杨钊。天宝年间因为他的堂妹杨贵妃深受唐玄宗的宠爱,他由监察御史升为侍御史,赐名杨国忠,身兼15职,权力逐渐大起来。两次出兵征伐南诏,丧师20万。752年,李林甫死,他便代替为右相,兼有40多个职位。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滛纵不法,在私第选定官吏。后来与安禄山的矛盾日渐加剧,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举兵叛乱;杨国忠随唐玄宗逃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被士兵杀死。

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胖美人。又名杨太真,是唐玄宗的贵妃,又称杨贵妃。她体态丰腴,肌肤细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起初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瑁为妃,后因为美貌被唐玄宗召进宫中,封为贵妃,深受宠爱。杨氏一家因此而显贵,堂兄杨国忠操纵朝政,败坏政事。756年,唐玄宗逃到马嵬驿,兵士哗变,杨贵妃被迫自缢而死。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人

杨尚昆: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勇(浏阳籍),开国上将。

杨至成,开国上将。

杨成武(长汀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得志(醴陵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

开国中将:杨秀山、杨国夫、杨梅生。

开国少将:杨思禄(于都籍)、杨卓(兴国籍)、杨力(瑞金籍)、杨汉林(兴国籍)、杨俊生(瑞金籍)、杨怀珠(吉安籍)、杨恬(德安籍)、杨世明(浏阳籍)、杨永松(大埔籍)、杨尚高(平江籍)、杨尚儒(连城籍)、杨国宇(仪陇籍)、杨家保(吉水籍)、杨辉图(大埔籍)等33人。以上近1/2出自客家聚居地。《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杨林(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杨杰(国民党少将)、杨至成(解放军上将)、杨家骝(国民党追赠少将)、杨嗣震(国民革命军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等5人。赣南杨姓名人还有出自的瑞金名列明末“江西五大家”的学者杨以任,清初著名诗人杨枝远,及颇具阮籍风格的诗人杨方立;出自兴国的自强不息光明磊落的省委书记杨尚奎等。 在中国历史上,杨姓称帝称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北朝末,华阴人、北周外戚杨坚,在静帝年幼即位时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于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7年灭后梁,589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统一全国。隋朝历二帝38年,于618年灭于唐。五代时,合肥人杨行密创建吴国,都扬州,历4王36年。南宋初年,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杨么领导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有众加万人。金末,红袄军首领、益都(今属山东)人杨安儿建立反金政权,建元天顺,有众数十万人。元初,宁海人杨镇龙率领浙东农民起义,国号大兴,年号安定。

除了称帝称王者外,杨姓在文化、科学、军事、政治等方面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战国初期有哲学家杨朱。西汉有学者杨何,无神论者杨王孙,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新莽末年有赤眉军政权大司农杨音。东汉末有文学家杨修。三国时魏有不畏豪强的京兆尹杨沛。魏晋之际有哲学家杨泉。西晋有太傅、大都督杨骏。北魏有骁勇善战的平东将军、氐族人杨大眼,散文家、《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炫之。隋有大臣杨素、杨玄感父子。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其中唐德宗宰相杨炎,曾定议改革赋税制度,堪称理财家,学者杨士勋,雕塑家杨惠之。五代时有书法家杨凝式,笔势雄杰,变化多姿.评者说他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宋代,杨氏最显赫的人物莫过于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杨业,又名继业,原为北汉将领,号称“无敌”,河东归宋后,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他率军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在主帅潘美和监军王 的错误指挥下,他孤军被陷于陈家谷口,重伤被俘,绝食而死;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均为北宋名将。杨业的事迹,在当代即被人传颂,后经文学艺术家的渲染,形成丰富的杨家将传说,更具传奇色彩。此外,北宋有文学家杨亿,学者杨时,医学家杨介。南宋有诗人杨万里,数学家杨辉。元代有诗人杨载,对外贸易家杨枢,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杨梓、杨显之、杨讷。明代,杨荣、杨士奇、杨溥在英宗时同辅朝政,并称“三杨”;杨继盛劾权相严嵩十大罪,杨涟弹劾魏忠贤24大罪,均受迫害致死,可谓不畏权奸的英雄;还有诗人杨基,文学家杨慎,学者杨东明,针灸学家杨继洲,画家杨文聪,中原地区农民起义首领杨虎,民间抗倭英雄杨钿。清代有学者杨名时,戏曲作家杨潮观、杨恩寿,藏书家杨以增,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杨辅清,湖南末阳农民起义领袖杨大鹏,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佛教学者杨文会,外交官杨儒,“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现代有1925年省港大罢工***之一杨殷,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夫人杨开慧,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东北抗日联军主要***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化学家、造纸专家、冀东抗日领袖杨十三(又名杨裕民),教育思想家杨贤江,教育家、法学家杨秀峰,中国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杨为民。

侨居海外的杨姓华人,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例如,前已述的美国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著名企业家杨雪兰;新西兰有“菜花大王”杨汶钊。杨汶钊和菲律宾的杨应琳、马来西亚的杨忠礼,以及香港的杨连景父子、杨受成,澳门的杨秉正,台湾的杨塘海等,均以拥有财富超过数亿或十多亿美元而闻名于世,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一、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二、迁徙分布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境,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至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在此时,多由湖北、陕西省境迁去。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南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的杨氏,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为突出,在此时期,多因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唐代的"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氏大举南迁。至宋代起,杨氏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起播迁中心。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于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间地以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又一线。此后便逐渐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直至编及全国各地。

   三、郡望堂号

 一、堂号

 1、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2、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二、郡望

 1、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2、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3、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杨氏祠堂对联大全及讲解,希望能帮到你

  〖杨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公世泽;

  四知家声。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杨震,位列三公,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贿之廉名。

  四知堪懔;

  三喜足荣。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唐·扬敬之,擢为太常少卿之日,吐子同时登科,时号“杨家三喜”。

  四知足畏;

  三喜同时。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唐·杨敬之。

  才称敏捷;

  世济经纶。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汉末文学家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世代显贵,好学能文,才思敏捷。建安年间举孝廉,任丞相曹操主薄,曹植把他当成自己的羽翼,交往很密。后来,曹植在曹操那里失宠,而杨修有计谋,又是袁术的外甥,曹操为免除后患,借故把他杀了。下联典出明代大臣杨士奇,名寓,江西泰和人,曾在湖广各地塾师多年。建文初年被荐入翰林,充编纂官,修《太宗实录》。成祖时,入内阁典机务,成祖北巡,常让他留下辅佐太子。仁宗时,官礼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宰相)。宣宗即位后,任《仁宗实录》总载。历四朝内阁。长期辅政,与杨溥、杨荣并称“三杨”。著有《东里全集》。

  四家称秀;

  三喜同时。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南宋诗人杨万里,字廷秀,因光宗曾为他书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吉水人。绍兴年间进士,历官零陵丞、奉新知县、国子监博士等,主张抗金。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而自成一家,当时被称为杨诚斋体;对理学也有关注。著有《诚斋易传》、《诚斋集》。下联典出唐代弘农人杨敬之,字茂孝,元和年间进士,官至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任职这天,他两个儿子杨戎、杨戴同时登科。当时称“杨家三喜”。

  关西世泽;

  江东家声。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杨震,人称“关西夫子”。

  家传清白;

  世济经纶。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明·杨士奇。

  摘星见志;

  立雪表恭。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北宋文学家杨亿,字大年,建州蒲城人,淳化年间进士,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参加《册府元龟》、《宋太宗实录》的纂修,官至工部侍郎。曾与刘筠、钱惟演等诗歌唱和,编为《西昆酬唱集》,当时号称“西昆体”;又以骈文著名。他幼时几岁了还不能说话,一天家人抱他登楼,不小心碰了头,他忽然吟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人们大为惊奇。下联典出北宋学者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人,熙宁年间进士,历官右谏议大夫、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先后跟从程颢、程颐学习,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南剑三先生。著作有《二程粹言》、《龟山集》。一次,他和游酢去洛阳见程颐,程颐正瞑目而坐,二人站着不离开。程颐睁开眼时,门外的雪已一尺多深了。后来,便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典故。

  系承尚父;

  望出弘农。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周宣王少子名尚父,封于杨邑(今湖北省襄阳)一带,号杨侯。下联典指东汉·杨震为弘农华阳人。

  鱣堂集庆;

  雀馆呈祥。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讲堂前,有冠雀衔三鱣鱼至。下联典指东汉·杨宝,尝救一黄雀,传为西王母使者。

  -----------------------------------------------------------------

  〖杨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神童列四杰;

  进士第一名。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诗人杨炯,“唐初四杰”之一。下联典出明代文学家杨慎,正德间试进士第一。

  四知传家永;

  三公世泽长。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东汉大臣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少年时好学,博览群经,教书二十年,弟子千余人,当时被称为“关西孔子”。曾有冠雀衔三鱣鱼飞集讲堂前,生徒认为是吉兆,先生要至三公之位。后历官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果然达三公。一次,他路过昌邑,经他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里怀金十来送给他,他不接受。王密说:“暮夜,无人知道。”他斥责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叫作无人知道!”王密羞惭而退。他做高官后,全家人生活都很俭朴,有人劝他置、产业,他说:“让后代被人称清白吏的子孙,把这留给他们,不也很厚吗?”后来,杨氏多以“四知堂”、“三鱣堂”、“关西堂”等作堂号。

  佳气生朝夕;

  清言见古今。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书法家杨宾撰书联。杨宾,浙江山阴人。著有《大标偶笔》等。

  -----------------------------------------------------------------

  〖杨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痴姨不贪荣利;

  贵妃可壮门楣。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北魏文明太后宠爱的太监苻承祖的姨母杨氏,家庭贫穷,苻承祖送给她衣服、奴仆,他都不收。曾对姐姐说:“姐虽有一时的荣耀,不如妹有无忧无虑的快乐。”苻家笑她为“痴姨”。后来,苻承祖因罪被杀,株连到亲戚,只有杨氏因贫穷得免祸。下联典出唐代蒲州永乐人杨太真,小名玉环,通晓音律。初为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天宝初年入宫,得玄宗宠爱,被封为贵妃。姊妹都显贵,堂兄杨国忠也操纵朝政。当时民谣说:“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壮门楣。”白居易《长恨歌》也有句:“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杨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文体擅西昆之美;

  图书生东壁之光。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宋·杨亿,与钱惟演、刘筠等多有唱和,成《西昆酬唱集》,号“西昆体”。又与王钦若领修《册府元龟》一千卷。

  凤律更新占四始;

  雀环依旧卜三分。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其父杨宝。

  三相贤名齐凤阙;

  千金诗价重钟山。

  ——周师廉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周师廉题浙江省诸暨金堂村杨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明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宰相。杨荣,字勉仁,福建省建安人,建文年间进士,初任编修。永乐年间入文渊阁,以多谋善断受成祖器重,多次随行北巡,升至文渊阁大学士(宰相)。历四朝内阁,长期辅政。著有《北征记》、《杨文敏集》。杨溥,字弘济,湖广石首人,建文年间进士,任编修。永乐年间侍皇太子,官洗马,后因故下狱;仁宗时获释,任翰林院学士;宣宗时入内阁,官礼部尚书;英宗初年,进武英殿大学士(宰相)。“凤阙”,汉代宫阙名,后用为皇宫的通称。下联典出明初诸暨人杨廉夫,能诗,太祖朱元璋曾称赞他的《钟山》诗“值千金,姑且赏赐五百。”

  祠开苕左新门第;

  村纪关西旧世家。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湖州杨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宗祠的地理位置,在苕溪东岸湖州城内;下联典出本支杨氏源于东汉杨震家族。

  四知清操惭贪吏;

  千古文坛重草玄。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事。下联典指西汉·杨雄事。

  木兰花馥三春瑞;

  易俗移风万户新。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撰杨姓析字联。

  载福勋名垂宇宙;

  云中旭日吊英贤。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抗日名将杨载云庙联。

  忌我何尝非赏识;

  欺人毕竟不英雄。

  ——杨芳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名将杨芳自题联。

  是何意态雄且杰;

  不露文章世已惊。

  ——杨继盛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明·杨继盛自题联。

  鲁冠千军称无敌;

  声威万代佩长城。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杨家祠堂联。

  -----------------------------------------------------------------

  〖杨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河洛传真,程门立雪;

  章坛华胄,清白传家。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哲学家杨时,有“程门立雪”传说。下联典指东汉·杨震。

  祖德恢弘,属守鱣堂旧则;

  孙枝繁衍,别开鸠水名门。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杨家渡杨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本支杨氏居于芜湖,“鸠水”,在芜湖东。

  业炳关西,继世簪缨留旧泽;

  学源河北,传家诗礼焕新声。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杨震事。

  系出弘农,俎豆馨香绵百世;

  家传清白,箕裘继述振千秋。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杨震事。

  眼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

  身外无长物,布衣素食琴书。

  ——杨沂孙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书法家杨沂孙自题联。杨沂孙,字舆,道光举人。善篆书。

  关西孔夫子,英雄人物宗风范;

  北宋杨家将,文武衣冠祖庙光。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杨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杨震的故事。下联典指家喻户晓的宋代杨家将。

  溯昌邑辞金作宦,廉明名臣自昔关西重;

  忆程门立雪帅事,诚敬理学于今海内宗。

  ——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杨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杨震的故事。下联典指宋代杨时的故事。杨时去见老师程颐,适逢老师小憩,杨时就站在门外一直等着,这时天下着大雪,当老师察觉,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杨时尊师重道的精神是感人的。

  忍人、让人莫去害人,行一片公道增福增寿;

  修己、克己安分守己,存半点天理积子积孙。

  ——佚名撰广东省兴宁县大坪镇布路村杨氏宗祠善庆围堂联

  兴宁杨氏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总是以“客人”的身份入主异地,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除顽强斗争的一面外,还有仁爱处世、以礼待人的另一面。客家人的处世哲学,尊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以“仁”为本,以“礼”待人。在客家族群中,具有敬老爱幼、知上知下的良好风尚。我们进入客家村寨调查,主人们总是热情地招呼喝茶,捧出他们认为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体现在此联的主张,劝人“以和为贵”,处世更为直截了当。

杨姓是中国大姓之一,名列第六,仅次于王李刘张陈,目前人口近4300万。

“杨”的本义是对一切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后来用作周代的国名,也用作姓氏。

杨氏族人在中国 历史 上曾建立过两个王朝,第一是享国37年的隋朝,第二是享国46年的杨吴王国。

杨姓名人如杨朱,杨雄,杨敞,杨震,杨坚,杨素,杨继业为首的杨家将,杨万里,还有明初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

杨氏中还有一位有名的神仙,即二郎神杨戬。不过二郎神有三姓,即李赵杨。他在儒家里被定义为李冰的儿子,道教中是赵昱,民间体系中是杨二郎。

杨姓的主要来源于姬姓,属于周朝王室,即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后裔。

这个姓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西周末年建立的杨国。

杨国建立于前786年,是一个侯爵国,大致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一带,第一位国君叫作 姬尚父 。他是周宣王的小儿子,也是周幽王的弟弟。

杨国在中国 历史 上存在感很低,因为其不过存在了100多年就被晋国第19任君主晋献公 姬诡诸 灭了。

之后,杨国的族人逃亡后便以杨为姓氏了。故此,这一支杨氏的始祖应该是 姬尚父 。

晋献公灭了杨国后,把杨地给了弟弟 姬伯侨 作食邑。

姬伯桥是晋武公姬称的二儿子,也是晋献公的二弟,也是晋文公重耳的二叔。

后来,姬伯侨的孙子 姬突(羊舌突) 又以羊舌为食邑,所以这个家族又以羊舌(今山西省境内)为姓,姬突的儿子叫羊舌职,羊舌职的儿子叫 羊舌肸(xī), 也就是羊舌叔向,是晋悼公 姬周 时期著名外交家政治家,与郑国的子产、齐国的晏婴齐名。故此,羊舌突是现在的羊舌氏和羊氏共同的得姓始祖。

可惜,到了羊舌肸儿子 羊舌食我(字伯石) 这一代时,羊舌家族受祁氏牵连,遭到了灭族。

此期,晋国世卿家族越来越强势,家族利益之争也越来越白热化。

晋国除了狐氏、赵氏、先氏、胥氏、郤氏、栾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等世卿家族之外,还有两支颇有分量的大夫家族,此即祁氏与羊舌氏。

祁氏最著名的家主是 祁奚 ,也就是 历史 上那位著名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 祁黄羊 。

而传到祁黄羊的孙子 祁盈 这一代时,祁家已经很经混乱不堪了。

祁家有两个家臣,一个叫 祁胜 ,一个叫 邬臧 ,二人追求另类生活,居然玩起了换妻 游戏 ,即“通室”。

这事情让 祁盈 知道了,就把二人抓了起来。

可是后来的结果很意外。

祁胜 通过关节,找到时任上军佐的 荀跞 , 荀跞 又去找晋悼公的曾孙晋顷公 姬弃疾 ,然后,晋顷公反而将祁盈抓起来处死了,罪名是叛乱。

然后,晋顷公又把屠刀砍向了羊舌氏,罪名是助乱。

就这样,在晋顷公即位后的第十二年,即前514年,羊舌氏被灭族。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占有大量封邑的羊舌氏早已成了世卿家族们觊觎的目标。

幸好, 羊舌食我 的儿子 羊舌道 逃了,逃到了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陕西省华阴县),以祖宗封地杨邑为姓,改名 杨道 ,自此,弘农杨氏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因为此系杨氏的始祖是 姬伯桥 ,所以 姬伯桥 也被尊为天下“杨氏”得姓始祖,即 杨伯桥 。

而弘农杨氏的开基始祖则是 杨敞 , 杨敞 是 司马迁 的女婿,汉昭帝时期的丞相。

杨敞 的父亲叫 杨毋害 , 杨毋害 的爷爷是西汉赤泉侯 杨喜。 杨喜就是在东城斩杀项羽的五人之一。

杨敞 的玄孙 杨震 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关于他有个“四知”的故事。当他前往郡里路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 王密 任昌邑县长,去看望杨震,晚上又送给杨震金十斤。 杨震 说:“老朋友知道你,你为什么不知道老朋友呢?” 王密 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 杨震 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只好 惭愧地离开了。

杨震 的儿子 杨秉 、孙子 杨赐 、重孙 杨彪 都是太尉,时称“四世太尉”、“东京名族”。

而 杨彪 有一个儿子就是被 曹操 杀了的 杨修 。

而三国一统为晋后, 晋武帝 司马炎的岳父 杨骏 、两任皇后 杨艳 、 杨芷 都是 杨震 的后代,都出自弘农杨氏。

此外,和其他姓氏一样,杨氏也源于改姓。

如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把莫胡卢氏改为杨姓。在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也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隋初,则有隋文帝为了表彰功臣尉迟崇,下诏赐国姓杨氏。

弘农杨氏在南朝时期因遭宋武帝刘裕清洗,不复当年兴盛,而在隋唐时期的杨素却是真正的弘农杨氏后裔。

杨素是隋初的军事家、权臣,助杨坚一统天下,又助杨广继承皇位。

那么,隋朝的建立者杨坚属于哪一支杨氏呢?

在《北史·隋本纪》中记载,杨坚是“汉太尉震的十四世孙”,而据大 历史 学家陈寅恪推断:“从文帝母系来看,杨家本系可能是山东的杨氏。”

杨素死后,其子杨玄感起兵反隋,弘农杨氏都纷纷做出响应,这似乎便证明了杨坚一系并非弘农杨氏。

但正是因为弘农杨氏名气之响,所以后世杨氏都以出身弘农杨氏为荣,这才有了“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

关于杨氏的播迁,自然发源于杨国,即山西洪洞,春秋时杨国为晋国灭亡后,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先后迁入陕西、山西、河南。

春秋战国时期,又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江西、江苏和安徽。

秦汉时期,杨姓有不少族人由湖北、陕西入川。

自西晋永嘉之乱”后,又先后遭遇唐代“安史之乱”、宋代“靖康之乱”,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主要以福建为迁播中心,进而迁到两广之地。

而如今潮汕地区的大多杨姓居民都奉 杨绘 为始祖,他是宋仁宗时进士,曾先后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晚年弃官南下,创 槎桥村 (今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槎桥村),成为揭阳杨氏开基始祖。

自此,杨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并蕃迁潮汕各地。

而在广东揭阳市,还有另一支杨氏很兴盛,那就是位于揭西县凤江镇的凤湖杨氏。

当然这一支也出自杨绘,因为这一支杨氏的先祖 杨三阳 原居槎桥乡,后移居揭阳,后历子 杨公道 ,曾孙 杨梅轩 则移居凤湖,成为凤湖杨氏的开基始祖。

明清时期,杨姓开始了大规模向海外迁移,多从福建、浙江、广东出发,移居的主要地区有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综上所述,杨氏主脉出自姬姓,血缘始祖应为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发,祖地则是山西洪洞。春秋前后产生两支杨氏,始祖分别是姬尚父和姬伯桥。而姬伯桥这一支杨氏逐渐发展成为大族——弘农杨氏。姬伯桥因此成为杨姓得姓始祖。而弘农杨氏的开基始祖则是姬伯桥的后裔杨敞。而使弘农杨氏中兴并得以发展的则是杨震。之后则有揭阳杨氏开基始祖杨绘和凤湖杨氏的开基始祖 杨梅轩 等。

而杨氏著名的堂号则是 弘农堂、关西堂、四知堂, 这些都和杨震有关。

杨素和杨坚都是隋朝时期的人物,而且两个人都姓杨,杨坚为隋文帝,开创隋朝,杨素是隋朝重臣,虽然在后世很多的演绎中,杨素都是一个反派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杨素对于隋朝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那么,杨素和杨坚两人之间有没有什么亲属关系呢?杨素除了隋朝大臣之外,他是不是隋朝的皇室贵族?

杨素和杨坚同为弘农华阴人,杨坚是汉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世孙,但是杨素跟他不是同宗亲戚,没有什么血缘关系。虽然两人都是杨姓,但仅仅是君臣关系,说深了顶多就是一起共事的朋友。那么杨坚为何只留杨素呢?有四点:

第一是在北周时期,杨素还是北周朝臣的时候就和杨素关系比较好了,加上杨素看出了其取代地位的心思,更加附庸与杨坚。

第二是杨素拥有出色的用兵才能,从北周时期的攻灭北齐、攻打突厥、平定陈国到隋朝建立后再次带领水军讨伐陈国,这些杨坚都看在眼里。

第三是杨素是个聪明人,善于揣度杨坚的心思,知道怎么讨好他,前期也没有仗着自己功高而骄傲跋扈。

第四是杨素也极力讨好杨坚的后宫独孤皇后,与杨广勾结谋夺了储君之位,更是受到独孤皇后的信赖,利用他们二人诋毁并除掉了杨坚最信任的大臣高颎。

上文提到了杨素与杨坚并无亲戚关系,家中也没有跟杨坚建立什么姻亲关系,因此也算不上什么皇室贵族。杨素只能算是隋朝的名门望族,跟皇室贵族还扯不上关系。

杨素的出生并不差,也是北朝的士族,但是传到他这一代就没落了。之后,杨素就凭借着家庭给带给他的军事思想以及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坐上了隋朝权势仅次于皇帝的位子。

杨素是杨坚非常倚重的臣子,他们虽然是一个姓的,却没有什么血缘上的关系,杨素也不是隋朝的皇室贵族,所以不需要在血亲关系上深究,他们之间主要还是君臣关系,相互利用,共谋利益。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了士族和寒门的分化,也出现了特定的郡望称呼,如:弘农杨氏、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

一些生活在当时的人物为了标榜自己出身高贵,开始自称自己出身郡望,如隋文帝时期的宰相高颎便自称出身渤海高氏,但经过考证,发现其出身于一般官僚家庭。甚至皇室也开始宣称自己出身世族,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李唐皇族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但是陈寅恪先生在其《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文中,认为李唐冒称陇西,实为赵郡李氏的一支。无独有偶,杨隋皇族也称自己出身于弘农杨氏,但是同一时期,接替高颎出任宰相的杨素也称自己家族出身弘农杨氏。那么杨坚杨家和杨素杨家都是弘农杨氏的后人吗?还是有真有假,抑或是全是假的呢?个人认为杨素家族更有可能是弘农杨氏的真正后人。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下弘农杨氏的起源与发展。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弘农杨氏的祖先是春秋晋国的羊舌氏,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曰杨石。党于祁盈,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这个由于时代过于久远,无法得以考证,所以更像是传说。比较令人信服的记载,当属楚汉相争时代的赤泉侯杨喜了,他最大功劳便是在乌江围杀项羽,并获得项羽身体的一块儿,也因此被封为赤泉侯。

杨喜一般被认为是弘农杨氏的先祖,杨喜之后弘农杨氏的发展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只有他的曾孙杨敞因为是司马迁的女婿,所以比较熟悉。而到了东汉时期,弘农杨氏中出了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儒——杨震,人称关西孔子,誉泽关西堂、四知堂、清白堂。后因弹劾奸佞被贬,愤然自尽,朝野震动,被儒生奉为表率。弘农杨氏也因此逐渐发展到顶峰,从杨震起至杨秉后裔杨彪(8世)均为太尉,后世称为四世三公。但是到了魏晋时代,弘农杨氏开始走向衰败。先是杨修被曹操所杀,其子孙后代逃亡南方,但在东晋末又被桓玄灭族,南方的弘农杨氏死绝。而在北方的弘农杨氏,尽管出过两位皇后,但在与晋惠帝贾皇后的斗争中失败,被夷灭三族,这样弘农本地的杨氏宗族也消亡殆尽。之后,还有很多杨姓人称自己出身于弘农杨氏,但是史书记载都会加上自云或自称的字眼,以表明其出身的不确定性。

那么为什么杨素家族更有可能是弘农杨氏的后人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杨坚家族所宣称的世袭传承,《隋书》记载杨坚家族的远祖为汉太尉震八代孙铉。但是考察杨坚家族的名字,我们便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其家族里面有很多人与自己的祖先同名。如杨坚的父亲杨忠与杨震的曾祖同名,杨坚的儿子杨广和杨俊又分别与九世孙和七世孙同名。要知道在一个真正的世家大族里面,与自己的祖先同名可以说是一件大罪了。放在现在也是会让人诟病的,就好比你的儿子和你的太爷爷同名,你和他相处的时候不会觉得尴尬吗?再来让我们看下杨素的世系:

杨震——杨奉(字季叔,震五子)——杨敷(又名敬,字康锡,奉子)——杨纂(字茂集,敷长子)——杨品(字长卿、文品,纂子)——杨国(字安国,品长子)——杨袭(字仲素,国长子)——杨隆(字允高,袭八子)——杨结(字昌时,隆长子)——杨继(字衍祖,结次子)——杨晖(字永吉,号松波,结子)——杨恩(字会相,晖次子)——杨钧(字当翊,恩子)——杨暄(字景和,钧长子)——杨敷(字文衍,暄长子)——杨素(字处道,敷长子)后生七子,玄感、玄纵、玄挺、万石、仁行、玄奖、积善。

从这个世系图来看,杨素家族的世系传承是十分明晰的,并且在其世系传承中也没有犯杨坚家族中起名的错误。从这个角度来看,杨素的杨家更有可能是弘农杨氏。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杨坚家族是鲜卑化了的家族,所以他们没有太过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这点姑且不谈。我们都知道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丽时,杨素的长子杨玄感发动叛乱。按道理来说,杨坚家族与杨素家族既然都是出自弘农杨氏,那么这次战争无疑是杨氏家族的内战,弘农杨氏也会因此产生分裂,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弘农杨氏全部站在了杨玄感的一边,纷纷起来响应,如观王杨雄子杨恭道。

综上,相对于杨坚的家族来说,杨素的家族才是真正的弘农杨氏传人,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杨坚家族要宣称自己出自杨震长子一系,杨坚的目的可能更多是为了压奉杨震末子为祖的杨素家族一头,以彰显自己的高贵。

续家谱呢?有意义。继续吧。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

杨氏起源

杨姓起源杨姓出自姬姓即周文王后裔,来源有二,一支系以国为氏,一支是以邑为氏。 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於杨(今湖北、襄阳一带),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