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唐史:比大英雄罗成还要传奇的燕王罗艺
虽然隋末唐初许多“英雄好汉”素质都不怎么的,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甚至以人为军粮,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总体上来说,绝大多数首领对自己的手下,多少得讲点仁义,或者说最初都得以仁义之名来行事,否则根本混不下去。可是,罗艺是其中一个另类。他的成名与仁义完全无关,甚至可以说,他跟这俩字没有任何关系。罗艺也算是官二代了,他的父亲罗荣就曾经担任过隋朝的监门将军。他从小接触军人,在他眼里,只有拳头才是最硬的,至于仁义这些东西,根本就没什么用,权力是王道。所以,小时候的罗艺就充满了暴戾之气,刚愎,固执……
这样的人如果没有特殊的机遇,对社会也不会有太大的危害,最多成个小地痞。但罗艺天生神力,善于射箭,又能掌控战场。如果天下太平,他在军队当中混一混,就算混成高级将领,也还不算太可怕。但隋末天下大乱,纲常已坏,他的危害就大了起来。罗艺少年已熟悉军事,他的部队往往纪律严明——不听话不行啊,这个长官爱胡乱杀人!公元610年,罗艺因战功升至虎贲郎将。这职位,官品不算最大,但是因为跟随的是最高领导,所以前途无量。公元612年,罗艺随炀帝出征高丽。还在一年多以前,隋炀帝就已经部署好,将东征所需的器械军资都全部储备在涿郡。一来因为涿郡是大战前方地理位置最优的城市,因为大运河的关系,资源运送十分方便。二来涿郡本身也十分富饶。人口多,物产丰,还驻有几万隋军。做为战前总指挥处,十分有利。隋炀帝个人爱热闹,也爱享受,要在涿郡指挥群将作战,在体会大兵团作战的快乐时,自然不能少了平时的用度,于是,临朔宫殿里堆满了珍宝。
因为是全国各地聚集而来的兵马,要在送往高丽战场前进行整理。罗艺也得到了一支部队,他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管辖。李景可是大隋的老牌将军,长得帅,而且还特别勇猛,他资格老,对待手底下的兵是严而有爱,深得众心。隋炀帝发动对高丽的征战,李景将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虽说李景对罗艺这勇夫不怎么看得起,但既然陛下有令,那就带带这年轻人。只是罗艺吃饱了撑的,常有事没事找茬,结果可想而知,次次都被李景给反弹了回来。后来,罗艺干脆祭出大招——声称李景谋反。他想着,当皇帝的最忌讳的就是这个了,功劳越大,资格越老,你李景就死得越快!只是李景在隋炀帝心里的地位太高,根本动不了。他也不想想,别的文臣武将,无论是谁,皇帝都是直呼其名,只有李景,皇帝每次都他为李大将军,就凭这点,谁动得了他?罗艺果然是个猪脑,根本想不通这里的门道。
杨玄感叛乱后,各地民变蓬勃发展,已经无法收场了。但是隋炀帝想要收拾高丽的想法从来都没有变过,他决定等将来国内稍为平定,他就再给高丽一点颜色看看。为此,他留下赵什住,罗艺等人镇守涿郡,希望有一天,能再扬威东方。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不但天下的百姓不听他的话,就连他曾经的爱将罗艺等人也背叛了他!事实上,罗艺也从来没想过要忠于这个暴君。
各地军阀纷纷割据,农民起义不断涌起。涿郡太有钱了,自然就被人给惦记上了。粮多,财宝多,城池又坚固,谁能夺下来谁就有了更好的资源。这些乱臣贼子们不怕涿郡的兵多,不断发起进攻。留守官员们多是不敢出击,只有罗艺,越打越兴奋,越打越有威望,已经成为留守武将中的老大了。
在炀帝能掌控天下时,罗艺是一员悍将。天下即将易主,罗艺就要反咬一口了。他公然造反,率军夺城,分发物资,赈济百姓,杀渤海太守,废柳城太守,任命自己的亲信襄城太守邓暠为总管,自己则干脆当起了幽州总管,管辖幽营二州,开始了称霸一方的枭雄人生。
隋朝最终灭亡,咱不能为隋炀帝洗脱罪名,是他将万千百姓送入了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罪无可恕。人们有理由背离,毕竟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但是那也得看是什么时候,武将力尽而降,不能责怪。隋炀帝待罗艺不薄,罗艺也最终选择了叛离,我们不能要求罗艺在一棵树上吊死。他可以自立,可以救百姓,但是他选择的时间好像还早了一点!而且他的出发点也不是救助百姓,他是典型的有心为善,已与仁义无关。
罗艺在公元620年接受高祖李渊的册封,成为燕王,成为李艺。天下一统,他为大唐立下大功。2年后,刘黑闼叛乱,他二度讨伐,杀了不少人。刘黑闼的鲜血,铺就了罗艺在李唐王朝的地位。罗艺入朝担任左翊卫大将军,并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党羽。以罗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他的后来不难猜到。他卷入太子与秦王之争,想不死都难。当然也不是所有太子的人马都没好下场,问题就在于人家能懂得明哲保身,而他罗艺,却没事就揍人家秦王的心腹,这不找死吗?
秦王李世民上位后,罗艺得到开府仪同三司(实封1200户),毫不意外地,他选择了反叛。隋末有不少人在降唐后因各种原因重新走上反叛的道路。但是罗艺和别人真不同。起家不同,连死也不一样。他人多是被唐军所杀,而他却是在逃亡的路上,被自己的亲信杀掉,首级也被送往京师,并再次示众。大功臣李艺终成叛贼罗艺,重归本来。
因为李世民的度量再大,也容不下罗艺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更何况两人还有仇。
罗艺本名子延,字彦超,京兆郡云阳县人,他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其父罗荣在隋朝的时候担任左监门将军,是正四品的大官。
罗艺从小学习武艺,特别善于骑射,对兵法也颇有研究,因此得到朝廷赏识,进入到军中效力,在隋炀帝时期立了不少功劳,官至虎贲郎将。
不过,罗艺此人生性凶暴狡黠,刚愎固执,不讲仁义,不是个可以与之共事的人。
大业八年,隋炀帝出兵一百多万,民夫二百余万攻打高句丽,命令罗艺督军北平郡治新昌县,受大将军李景节制。
李景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参与了隋灭陈之战,平定了尉迟迥之乱,还在攻打突厥和吐谷浑的战役中居功至伟,当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平寇县公,深受隋炀帝信任。
隋炀帝攻打高句丽的时候,李景被任命为马军总管,担负着重要职责。但罗艺却很看不起李景,常常故意找茬羞辱李景,但每次都未能得逞,还被李景反过来折辱,罗艺因此怀恨在心。
后来,罗艺见李景因为功劳巨大而被隋炀帝封赏,自己则什么也没捞到,十分嫉妒,便四处找人诬告李景谋反,但也未能得逞,还隋炀帝所不喜。
隋朝末年,罗艺与官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和晋文衍等人驻扎在涿郡。
当时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军阀也趁机割据自立,涿郡因为物阜民丰,兵器精良,粮仓充盈,多据财宝而成为叛军们争夺的对象。
面对各方势力的不断袭扰,赵十住、贺兰宜和晋文衍等人不能抵抗,唯有罗艺艺高人胆大,常常带着士兵出城作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果,从而积累了很大的威望,其手下将士也越来越多,达到数万之巨。
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彼时隋朝已经风雨飘摇,眼看就要亡国了,罗艺表面上是隋朝臣子,但实际上他也在为自己的前途考虑。
不过,涿郡不是罗艺一个人说了算,所以他想要干成什么事,就先得大权独揽,于是一个腹黑的计划就产生了。
罗艺找人在军中散播谣言,说赵十住即将作乱,要众人与他一起消灭赵十住等人,他还许诺事成之后奖赏士卒,开仓救济穷苦百姓。
罗艺这招十分有效,许多将士都表示愿意服从他。
不久之后,罗艺从驻扎地返回城内,赵十住等人前去迎接,罗艺趁机下令逮捕他们,自此获得了所有军权。
在掌握军权之后,罗艺的野心就开始膨胀了,他自称幽州总管,统帅幽州和营州两地,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一方割据势力。
不过,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比罗艺强大的势力还有很多,比如河南的瓦岗起义军,河北的窦建德起义军,还有唐国公李渊的军队,都是罗艺惹不起的。
而对于各方割据势力来说,罗艺手下精兵强将众多,钱粮储备也很充沛,所以很多人都在不断拉拢他,但他都没有同意。
事实上,罗艺这个人眼光还是不错的,他之所以拒绝别人的拉拢,是因为他觉得这些势力大多都成不了气候,而且时机也不够成熟。
618年,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派人杀死,隋朝正式宣告灭亡。不久之后,李渊建立大唐并称帝,并很快就将关中地区掌握在手中。
罗艺在分析了天下大势之后,觉得大唐才是最有可能存活下来的,于是派人主动联络唐高祖李渊,表示愿意归降。
但罗艺十分狡猾,他虽然表示愿意归降唐朝,但并没有答应马上就投降,而是继续占据幽州和营州等地,不帮助也不反对任何一方势力,只是坐看天下局势的变化。
罗艺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他就是不想完全投靠唐朝,因为万一唐朝最后失败了,他就压错宝了;他也不想因为投靠唐朝而失去其他机会,所以才没有彻底归降。
武德二年,唐朝先后消灭了刘武周和宋金刚,与窦建德和王世充形成了三方格局之势。
这个时候,罗艺就再次对天下大势进行了评估,他得出的结论是,唐朝势力最大也最得人心,必能一统天下,于是他果断率部投靠李渊,被李渊封为燕王,赐姓李氏,改名为李艺,并进入李唐皇室宗正属籍。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
在后来的日子里,罗艺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特别是在攻打刘黑闼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消灭了刘黑闼的弟弟刘十善及其八千余将士。
不过,在第一次征讨刘黑闼之后,唐朝内部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太子李建成担心弟弟秦王兼天策上将李世民功劳太大影响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在第二次征讨刘黑闼的时候主动请战,以此来阻止李世民继续立功。
当时的情况是,李世民在军中威望最高,但李建成的势力也很大,明眼人都知道这两人最后必有一战,所以大臣们都各自选边站队了,罗艺当然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不过,还没等罗艺做出选择,李建成就主动示好他了。
原来,在第二次攻打刘黑闼的时候,李建成被李渊任命为统帅,罗艺再次奉命出征,两人联手彻底消灭了刘黑闼,在_州胜利会师。
趁着胜利的喜悦,李建成借机对罗艺进行拉拢,罗艺见李建成立下战功,位置肯定是稳固了,便投靠到李建成的阵营。
不久之后,李建成就上书李渊,请求封罗艺为左翊卫大将军,并让罗艺到长安觐见,李渊表示同意。
罗艺因为屡立战功,又找到了强大的靠山,便开始有些飘飘然,他目中无人,常常羞辱朝廷大臣,甚至连李世民的面子都不给。
有一次,李世民派使者去罗艺的军营中办事,但罗艺却无辜殴打使者,摆明了是不给李世民面子。
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
历史上没有说李世民为何派人去罗艺军营,但极有可能是去拉拢他的,因为那时候李世民已经暗中开始积蓄力量,准备与李建成相对抗了。
说起来,李世民和罗艺还曾是同一战壕的兄弟,但他没想到罗艺会舍弃自己,转而投靠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因此与罗艺结了仇。
不久之后,李建成开始招兵买马,在长安周边招募了二千多骁勇之士,号为长林军;李建成又从罗艺那里要来了三百精锐骑兵,安置在东宫东面的各个坊市中,由他的亲信可志达统帅。
不料此事后来被人告发,但李渊只是将李建成骂了一顿,然后将可志达贬黜了事。
李世民得知此事后,知道罗艺是下定决心跟自己作对了,于是越发痛恨他。
又密使右虞侯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置宫东诸坊,欲以补东宫长上,为人所告。上召建成责之,流可达志于_州。
就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逐渐变得白热化的时候,突厥开始不断袭扰唐朝边境,李渊考虑到罗艺曾长期在边境地区作战,突厥人都知道他的威名,于是下令让他去泾州防守突厥军队,他也因此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时间来到武德九年,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爆发,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杀死,不久后李渊就禅位给李世民了。
需要重点说一下的是,在玄武门之变中,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冯立和薛万彻等人曾率领东宫和齐王府二千余亲军攻打玄武门,杀了不少李世民麾下的将士。
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_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
后来,薛万彻在攻打玄武门受阻之后,又准备带兵去攻打秦王府,要不是尉迟敬德及时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展示给薛万彻等人看,将他们全部吓跑了,李世民的家眷可就危险了。
在此过程中,罗艺的那三百骑兵可以说是表现相当不错的,战斗力爆表,差点就攻下了玄武门。
如果玄武门真的被攻下了,那么李世民等人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因此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对罗艺的仇恨就再次加深了。
不过,李世民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因为罗艺功劳很大,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如果贸然处置他,可能会引起诸将不满。
再者,由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党羽太多,李世民考虑到刚称帝需要收拢人心,所以下令赦免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党羽,这样他就更不好对罗艺下手了。
因此,李世民并没有对罗艺怎么样,反而是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燕王爵位的食邑也增加一千二百户,以此来稳住他。
对于罗艺而言,他的想法可不一样,他知道自己是李建成的铁杆党羽,犯下了别的人都不及的罪过,又曾严重得罪过李世民,所以他非常担心李世民找他算账,一直都过得战战兢兢。
在经历了长久的精神折磨之后,罗艺最终决定,左右都是一个死,不如起兵造反,于是开始积极谋划。
贞观元年正月,也就是李世民当皇帝三个月之后,罗艺决定行动了,他宣称自己奉密诏进京,趁机占领了他曾经的老巢幽州。
老实讲,罗艺决定造反的决定肯定是没错的,因为他即使不造反,李世民也是迟早会收拾他的,与其这样不如搏一把大的。
李世民正愁找不到罗艺的茬,结果罗艺自己找上门来了,他在愤怒之余又很高兴,便派遣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领兵攻打罗艺。
不过,还没等朝廷大军赶到,罗艺军中内部就出现了问题。
原来,罗艺虽然攻下了幽州,但幽州治中赵慈皓等人只是假装投降罢了,在取得罗艺的信任之后,他便联合统军杨岌密谋平叛。
后来事情泄露,赵慈皓被罗艺给抓住了,但好在杨岌当时在城外驻扎,他得知城内动向之后,便率军攻打罗艺。
罗艺因为没有防备而被打得大败,最后丢下妻儿老小,只带着几百骑兵逃出城外,准备去投靠突厥。
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
这件事的关键人物是杨岌,他本是罗艺的手下干将,为何会反叛呢?
历史上对此并没有详细记载,但根据杨岌的墓志铭显示,他极有可能与罗艺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亦或是他被李世民派人给策反了,甚至不排除他就是李世民安插在罗艺身边卧底的可能性。
总之,由于杨岌的存在,朝廷大军还没到达幽州,罗艺就被打跑了。
罗艺带着手下一路往唐朝和突厥边境狂奔,但越往前走人越少,等他到达宁州的时候,手下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这个时候,几个不知名的小人物干了一件大事,他们觉得继续跟随罗艺已经没什么大前途了,就找机会在一个驿站中合力杀死了罗艺,并将他的首级送到了长安,以此来获得李世民的宽恕。
李世民得到罗艺的首级之后,让人将其放在闹市中展示,并下令恢复罗艺的姓氏,还将她从李氏宗族名单中给剔除。
这还没完,李世民觉得不解气,还下令逮捕了罗艺担任利州都督的弟弟罗寿一家,押送到京城之后满门抄斩。
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艺弟寿,时为利州都督,缘坐伏诛。
所以说,别说李世民当皇帝之后不杀人,那是能不杀的尽量不杀,但像罗艺这样被他痛恨的人,李世民是绝对会杀的,就连他无辜的家人也不会放过。
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本来是想立功的,结果只是去抓了罗艺的家人罢了,观光游览一番之后就回去了。
幽州治中赵慈皓后来也被放了出来,当上了刺史级别的高官,还成为李世民儿子李明的亲信近臣,其后代也都在朝廷担任官职,一家人算是因为他而飞黄腾达了。
至于说杨岌,他自从攻下幽州之后就从历史上消失了,没有任何
总结一下,罗艺之所以会造反,其实还在于他本人选边站队错误,站到了李世民的对立面并对李世民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再加上他性格上的反复无常,这才让他走上了反叛之路。
想罗艺这样的人,小聪明太多又喜欢投机,早在武德年间就不会李渊所喜欢,李渊是碍于他实力强劲才对其忍耐的,但李世民是要天下归心的,他怎么可能容得下罗艺呢?
看唐史会发现:李世民对为他战死的罗士信是爱之入骨,而对背叛他的罗艺恨之入骨,李世民和他的史官很可能不愿去提及罗艺与罗成及罗士信是一种什么关系,而有意的将之回避了。 《唐史》提到罗士信的死,是个英雄:罗士信自告奋战去为李世民守一座城池时,因寡不敌众,后被俘宁死不屈,终于被杀害,李世民闻罗士信之死,大为悲伤,重金购回其尸,将其安葬于裴仁基墓之侧。 而《唐史》提到罗艺的死,是个叛臣贼子:罗艺最后完全成了大唐的乱臣贼子,罗艺最后的结局是造反被杀。“(唐)太宗即位,进开府仪同三司。艺内惧,乃图反,诡言阅武。兵既集,称被密诏入朝,军至豳,治中赵慈皓出谒,遂据州。帝命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击之,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谋诛艺,艺觉,执慈皓。岌居外,即攻之,艺败,弃妻子,从数百骑奔突厥。抵宁州,骑稍亡,左右斩之,传首,枭于都市。寿时为利州都督,亦及诛。” 《唐史》中关于罗成的记录只有短短的六个字“罗艺有子名成”,罗艺那么有名,而《唐史》对他的儿子罗成仅此短短六个字,就什么也不交待了。 我以前看了点《唐史》,发觉上面没有记录罗成与罗士信的关系,再去看《隋唐演义》也一直认为罗成是个虑构人物。 后来看到一些资料上记录,罗成就是罗士信,因此怀疑李唐不愿提及罗成(罗士信)与罗艺的关系,因为前者为大唐尽忠战死,后者确成为叛臣贼子被杀。罗艺很可能如《隋唐演义》所说有个儿子叫罗成,后来不满父亲,离家出走后自已隐姓埋名去“创业”,于是对外称呼叫罗士信。 罗成就是罗士信,有很多除《唐史》以外的其它资料有所记录,可作参考: 1、有一些自称罗成后代的家谱记录:“罗成即士信公,成子志为公,受封二路扫北元帅,后又征西任先锋有功,唐大宗敕封越国公。”(虚考证) 2、艾村罗成墓志“罗成 ,字士信” 3、《乡园忆旧录》载,“淄川人里巷妇孺皆呼士信为罗成,士信或以字行。淄邑七里庵北有罗成墓,石虎犹存,石人半身埋土中。” 4、《唐史》记录的战死洺水城的是个叫罗士信的将军,“城破,不屈而死”,而在洺水城当地《平乡县志》中无罗士信其人,记录的则是一个叫罗成的唐朝将军,在与刘黑闼义军作战时,唐军运粮和盐的船被袭,他从城中出战,被苏定方诱入包围,战马陷入淤泥河故道那片重碱沼泽地(今艾村七队),将军不愿投降,最后被义军乱箭穿胸射死。刘黑闼苏定方感其忠义,将他的尸体收葬于艾村,后来其尸体被李世民重金买了回去。
福建罗氏,根在哪里,源在何方?随着《中华罗氏通谱》福建分会三次会议的召开,随着各支族谱的相继出版,随着笔者编著《中华罗氏二十五史及福建闽清洋头源流》的进展,随着摘录《福建通志》中罗氏人物传记的完成,福建罗氏的根,逐渐显现,福建罗氏的源逐渐清晰。
福建紧邻江西,而江西的南昌,是罗氏的郡望之一,豫章郡(其它四郡为:长沙、襄阳、河东、齐郡)奉罗珠为始祖。江西又是罗氏聚居的一个重要的省份,因此,福建罗氏,大部份都是从江西迁徙而来,但要考证谁是最早入闽,恐怕无文字可考。然而,不同时期,不同支派的罗氏入闽始祖,却有族谱记载,可资参考。
一、罗氏迁徙入闽的原因:
1、 为了做官。古代为官作宰,大都远离家乡,即要易地为官,所谓“千里当官,为了吃穿”。如汉初,豫章罗氏始祖罗珠,“高帝时(前206—前195),从灌婴、定豫章。有功德于民,卒官。子孙因家焉。”《江西通志》134卷),汉代长沙人罗宏任交州(今广西、广东、越南一部等)刺史。(《湖南通志》)汉代成都人罗衍“察孝廉,徵博士。”罗衡,四川郫县人,任万年县令,广汉长;(以上俱《四川通志》)长沙人,罗怀,“汉时梁相”。(明伦《科书集成·氏族典》)三国时,襄阳人罗宪节侯,任巴东太守等职(《三国志·蜀志十一》);晋代湖南桂阳来阳人,湘中琳琅罗含之曾祖父罗彦,到浙江临海任太守。(《晋书·文苑》92卷)等举不胜举。沙县罗氏的始祖罗周文,据谱载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庚子,授沙县尉,俗称:少府,居沙县城西,子孙蕃衍。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进士,罗彧,参议机务(正二品)乞归后,仍知本州事(汀州),子孙因“公领汀州刺史迁平和县长乐乡”。(族谱载)
2、 从军。如闽清罗氏始祖罗应祥,于元末天下大乱时,跟随吉水的族人一起参加朱元璋的明军,而后随大将汤和,进入福建。因功受封土地,子孙遂定居。又如漳浦的罗士鉁,原籍广东饶平人,原任泉州中营参将(正三品)改副将(从二品),“应募征台湾,以功授左都督(正一品,明制),袭骑都尉(正四品)世职。二次入籍福建,遂为漳浦人。”(《福建通志》230卷)。清代罗万仓原籍甘肃宁夏府人,任台湾北路参将(正三品),战死在台湾,后入侯宫(福州)“褒忠祠”。子孙遂入侯官籍,世袭五品守备。
3、 为拓展生存空间而移民。如宁化的罗氏先贤罗令纪。其先由江西过境,在宁化县垦居,罗令纪开拓治理,功绩卓著,开元十三年(725),获准置黄连县,令纪任县令,授宣义郎(从七品下),福州的清韩、新梅系从连城到省城求发展,罗清韩一支以商见长,罗新梅一支,以武功外交显赫。
还有几种迁徙的原因如:受贬谪遣戍而迁官服罪的;游学执教于异地,而后定居于所在地的;天灾、人祸、逃荒、避难的;隐居、人赘的;不一而足。
福建罗氏较有影响、规模较大的迁徙活动,大约于唐代入闽,主要聚居于延平府和汀洲府,而后迁徙于全省各县。最主要的一支罗氏,即沙县和连城为邵节,邵筠兄弟之后。罗邵节因黄巢起义,家迁福建南剑州鱼鳞阁,子孙徙连城等地,而沙县罗从彦的先祖,据李侗撰《豫章罗先生墓志铭》说:“王审知实制乎闽,因择七姓随乎节銊,罗居其一”。数传来,惟罗最蕃衍,迁徙靡一。(《南平县志》)固然两兄弟入闽的原因不同,但总是于唐代入闽,而其父弘(宽)广。叔父弘贵,讳咏,子一:邵权。
该支罗氏的族谱,上溯至“弘”字辈,而谱称是罗遵生后裔,其世系图如下:
遵生 吴 智时 温中 景显 官趾
勋 智友 成中 景哲 官达 元郎 世推 志为
英中 景郎 官奉 元稔 志行
景章 元明
志为 尹泰 怀大 弘广 邵节
尹宁 怀洛 汉卫 弘贵 邵筠
尹瞻 大定
尹穆
章
英
昌
据《旧唐书》罗让传让中载:“罗让再从弟泳”。咏子邵权,字昭衡,进士擢第。邵京、邵权知名于时,并历清贯”。而罗让之父罗珦。父子两人均唐朝名人,唐宰相权德舆为罗珦撰墓志铭《唐故太中大夫、守太子宾客、上柱国、襄阳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罗公墓志金铭并序》,明确浙江会稽罗氏的郡望是襄阳。如果弘广和罗咏是从兄弟的话,那么弘广也就是浙江稽人,襄阳郡望。
据《旧唐书》罗弘信传载,罗弘信曾祖秀,祖珍,父让,子绍威(威,邵威),孙周干、周翰、周敬。他们是唐末五代初罗氏十分重要的一支,《新五代史》三十九卷,明确载:“罗绍威,字端己,其先长沙人,祖让,北迁为魏州贵乡人。”弘信在唐,以其先长沙人,故封长沙郡王,绍威袭父爵长沙。绍威长沙周干,聚梁太祖女安阳公主,卒,又聚金华公主。次子周翰寿春公主,三子周敬聚晋安公主。并且与唐末的著名诗人、浙江钱塘的罗隐(给事中,正五品上),著名文人四川成都的罗庺(员外郎,从六品上)联宗,共奉长沙为郡望。福建沙县罗氏的先人中,在弘、邵、周三代的辈份与罗弘信一支均相同,应该可以确认与罗弘信、邵威、周干、周翰、周敬为同支。但是,有的谱载:“罗周文,邵筠公子,又名吉,一传名沂,字源达,号绍簋,原籍江西省洪都南昌县柏林里”。此与《江西通志》记载罗从彦祖籍为南昌人相同。而罗从彦学者称“豫章”,以表达对其祖先郡望的崇敬,亦证明沙县罗氏,宋代时奉豫章为郡望。群望与堂号,是我国汉民族中一种特殊文化现象。郡望,世居地,而为当地所仰望。指某一姓(氏)长期聚居在一郡或数郡内,而产生突出的声望和影响。堂号则是家族(宗族)祠堂的名号,是家族的标志。注重祖籍,郡望,可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心理。
罗氏历史上形成五个郡望、长沙、豫章、河东、齐郡。各种郡望,历史上均出过名人。但在中唐以前,以襄阳罗氏为最著,因其三国时出现罗宪(罗鄂县侯、巴东监军二品),这一著名人物,而唐初则有燕王罗艺。唐中期有罗珦、罗让父子。唐后期,罗弘信从名不经传的小军校,上升为豫章郡公、临清王、北平王、罗绍威承父业,封为长沙王,邺王,罗隐,以文名著一时,绍威认为叔父,所以长沙郡望在五代十国时期十分显赫,以至豫章罗氏如南唐进士罗颖,亦奉长沙为郡望。(见罗颖撰写的《豫章罗氏源流总序》)而宋代以后,许多罗氏又转而奉以罗珠、罗企生、遵生为代表的豫章郡为郡望,包括大理学家罗从彦。河东郡,现山西太原一带,主要是北魏时代州人罗结(屁蛇侯、持节、散骑常侍、第三品)一支十分显赫,形成河东郡望,宋初有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之一,罗彦环(瑰)(节度使从二品)明初有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作者罗贯中。齐郡现在山东济东一带,北魏时罗结的家族在山东有宠大的势力,子孙官居显位多人,罗拨进爵济南王(第一品),至唐初出现山东历城的罗士信(剡国公,从一品)十四岁上战场,为著名少年英雄,小说《随唐演义》中第七条好汉罗成的原型,使得山东齐郡成为罗氏又一郡望。
在沙县罗氏有世系图 及文字说明中,称元郎为官奉长子,讳艺,名恩,武德二年降唐,敕封为燕山王,配武衔将军女,秦琼元帅之姑等,此记载为说唐演义,与正史严重不符,首先罗艺为襄阳人,其次罗艺夫人姓孟,至于生座年月,谱中更不能自圆其说。
谱中说:“世推,元郎公子,名威,讳仕信”。此记载亦是严重失实。首先,罗士信为山东历城人,其次《新唐书》八十九卷,罗艺传中明确记载:“太宗(李世民)即位(627),进(罗艺)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罗艺)内惧,乃图反”,《新唐书》本纪二,太宗:“贞观元年(627),正月乙酉,改元”。辛丑,燕郡王李(罗)艺反于泽州,伏诛。“(罗)艺弟寿,时为利州都督,缘坐伏诛。”也就是说罗艺反唐后,全家抄斩,起码灭三族,对襄阳罗氏造成严重打击。所以山东的罗士信不可能是罗艺的儿子。浙江会稽的罗珦被封为上柱国(正二品)襄阳男,是因为政绩十分突出,不但没有被历史旧案牵连,反而官至高位,垂名青史。
同样,世推的长子志为,讳通,改名照。亦是小说中的人物。这样,在有的沙县罗氏的源流中,出现了三代的失实。据称,乾隆丙子后沙县罗氏的世系图来自大成谱,那么,对大成谱就要认真去伪存真,从新评价。而沙县乾隆丙子谱,没有罗艺、罗成、罗通的记载。
宁化罗氏,有一支认为是晋罗企的后代,隋未入闽有世系图,其中涉及唐代罗珦、罗让世系亦出现混乱。应为彦荣、思崇、怀操、珦、让、邵京。但其是敦睦堂的后裔无疑。《豫章书院》至今仍高悬《敦睦堂》牌匾。
据谱载:
唐末,景新从江西新建迁宁化石壁葛滕村。
宋乾佑年间(950),礼通孙子升从江西南丰沽河迁武夷山五夫镇毛厂。
宋开宝间(970)明通曾孙本深(又名乾三)迁到邵武和平镇罗家村。
宋景德六年(1004),仪修孙文祥子之子俊文,名或,因领汀洲刺史,迁平和县长乐乡。
明洪武初年间(1368-1398)洪德后裔美源从广东大埔湖寮迁入云霄呈奇岭。
福建闽清县,有一支罗氏,始祖罗应祥(把总,正七品)为江西吉安吉水人。元末明初入闽。福州还有一支以清代太仆寺卿,驻英大使外务部侍郎荣禄大夫(从一品)罗丰禄为代表的罗氏,与湖南吉水籍的罗泽南联谱,采用吉州八十行辈,认为源出江西吉水,经连城徙福州。福州这两支罗氏均奉唐代庐陵(吉安)吉崱为始祖,但罗崱的先世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如下:(据说亦来自大成谱)
企生 昱 智慧
籍亮 庆祖 景彦 万年 元干 世宪 志银
智达
智通
智强
志银 尹斌 有主 汉仁 弘从 绍经 周吉 仪主 天民 崱
在晋代“一忠一孝”罗企生、遵生兄弟之后,智、景、元、世、尹、汉、弘、绍、周字辈一样,似乎当时有一首字辈的诗,在全国尤其江西、湖南等地罗氏中流行,但此“字行”应考证。
宋代著名文人、诗人光禄大夫(正二品)、谥文节杨万里(1127-1206),他是庐陵举人,诗人罗绋字天文的女婿,吉水人。其在为罗上行、罗元通、罗价卿(维藩)、罗仲谋(全略)、罗元忠等撰写的墓志铭中,多次写到“其先以五季之乱”。自豫章徙也。在《罗氏万卷楼记》中开篇即明确:“罗氏,皆豫章别也。其在于晋,君章(罗含)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罗隐);今庐陵之罗,其后也。”梁开平四年(910)闽人,状元,累官吴越国丞相,谥曰文献),沈崧为罗隐撰《墓志》“昔者轩皇广运,锡其族以疏封;光武中兴,策有勋而复姓。两驻之后,三国以还,间出令人,实惟显族。吞禽叶梦,君章(罗含)之位极泰山(廷尉、长沙相、从一品);拉虎输忠,令望(名、事迹待考)之功崇乔岳。暨乎永嘉(西晋怀帝307-312)南渡,封邑多迁,代不乏贤,世贤其美,枝蕃派远,讵可编书。”因此,罗崱为罗含、罗隐之后,先世长沙人,有充分的史料依据。
福安罗氏,宋代出了许多进士,如罗云中、罗辉、罗洪直、罗寅等,其先世从何而来,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漳浦罗氏,以左都督(正一品)罗士鉁,原籍广东饶平人为始祖,清康熙年间入闽。子孙世袭,骑都尉(正四品)。
长汀罗氏,在太平三国三年(978)即有罗或中进士,而宋代长汀还有罗烈、罗子纯、罗垚、罗訚等中进士,可惜他们的传记中未提及先世,在沙县罗氏的家谱中,没有长汀罗氏这几位进士的传略,其先一定另有其人,但属于何支派人闽,待考。
罗成是《隋史遗文》、《隋唐演义》、《大唐秦王词话》、《说唐》中的人物,《说唐》中是第七条好汉,在《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中,罗成是燕王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因皮肤白皙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人送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而后跟随秦琼、程咬金等人在瓦岗寨参加起义军,并大破杨林的一字长蛇阵。瓦岗军解散后加入王世充,转而投奔李世民,被封越国公,小说里被称为是可以比于赵云。
罗成是隋唐故事中的人物。他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七,在《说唐》中是第七条好汉。在清初褚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胯下闪电白龙驹、手中五钩神飞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传》、《大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罗成被封为越国公。
罗成是虚构人物,疑似原型来自于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为罗成故里,隋唐时期有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罗艺是怎么死的
隋唐英雄里罗艺是为其部下所杀。
公元626年,李世民即皇帝位后大封功臣,拜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但因为曾得罪过李世民,罗艺内心恐惧不安,便图谋反叛。
公元627年正月十七日,罗艺假称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势占据了豳州。太宗命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朝廷大军还没抵达,赵慈皓便与统军杨岌谋议诛除罗艺,事情泄露,赵慈皓被抓住。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变化,匆忙带兵攻打罗艺。
罗艺大败,抛弃妻子儿女,带领数百名骑兵逃奔突厥。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逃散,其左右斩杀罗艺,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并恢复了其本姓罗氏。罗艺之弟罗寿当时任利州都督,也被诛杀。
此前济阴有位李氏女子,自称能通鬼道,能治疗疾病,四方之人受其迷惑。李氏曾来到罗艺家里,对罗艺的妻子孟氏说:“您有贵相,必定成为天下之母。”孟氏让她为罗艺看相,又说:“您的富贵是因燕王而来,燕王的贵色将要显扬。”罗艺之妻相信她的话,也赞同谋反,兵败之后,和李氏一道被斩。
扩展资料
明末清初作家袁于令创作的小说《隋文遗史》,罗艺原是北齐驾下勋爵,见北齐国破,不肯臣隋,统兵杀到幽州,结连突厥可汗,同心反叛。隋朝累战不克,只得颁诏招安,将幽州割与罗艺,统雄兵十万镇守幽州。此书还首次给罗艺添加了一个虚构的儿子罗成和夫人秦氏,秦琼成了罗艺的侄子。清初作家褚人获创作的《隋唐演义》一书,也沿用了《隋文遗史》的这部分描写。
清代演义小说《说唐》中,“罗艺,字廉庵,北齐勋爵燕公,隋封为靖边侯,秦琼之姑父,父罗允刚,夫人秦氏乃亲军护卫秦妲之女,子罗成。”《说唐》里的罗艺为人正直,能使一杆滚银枪,守护边疆,后死于苏定方之手,未能活到唐朝建立,而儿子罗成排名隋唐第七好汉,在《说唐后传》罗通扫北中,男主角扫北王罗通也被描写成为罗成儿子,罗艺之孙。
此外,剧目《粉妆楼》里的罗灿、罗_等均被指为罗艺后裔。正史中记载的罗艺之父罗荣,在连丽如评书《大隋唐》中则被改成了罗士信之父。
-罗艺
罗艺真实的有几个儿子
有这么一句话,罗艺有子名成其事迹不详第二就是罗艺有个弟弟叫罗寿,时为利州都督相当于今天的成都军区司令因为罗艺也被诛杀了
罗艺的子孙后代列表
罗艺有后代。原因是罗艺有两个儿子。罗艺在与苏定方交锋时,苏定方诈败,回身一箭,射中了罗艺的肩头,罗艺由此伤重而亡。罗艺有2个儿子:罗松,字永年。罗艺之子,罗成同父异母之兄,母姓姜。有一子,名叫罗焕。评书隋唐演义里的一绝。跨下马掌中枪,是天下无敌的英雄。罗成是《隋唐演义》《说唐》《兴唐传》等小说的虚构人物,是天下第七条好汉,燕王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因皮肤白皙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人送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
罗成的父亲罗艺是怎么牺牲的
在19集
被魏文通的部下杀死的。
第19集剧情介绍
罗艺伤感精神不定,加上有病魏文通突袭时未能及时防范中箭。罗艺忙吹号角求援罗成一听号角知出事,快马追出,叔宝雄信惊随其后,罗艺与秦氏受伤文通下令大军向路口攻击,茂公见敌军移动,令己方从后攻入。十八骑援兵杀至抵挡魏文通援兵,罗成、叔宝、雄信力敌魏文通,加上罗艺之力罗成终刺杀魏文通。隋兵见主将已死战意全消,罗艺命吹号十八骑停止杀敌隋兵全数投降瓦岗
。
罗成欲扶奄奄一息之父亲入瓦岗寨救治,但被罗艺以不入反地拒绝。罗艺临终前将雄信一家骨灰交罗成,并终明白罗成并无不孝不忠之心,只为一个情字甘愿做任何事,并传罗成弯刀,授燕云十八骑之秘密。燕云十八骑并非无敌,只一个勇往直前之信念,而外界却被这神秘面纱和谣传骗到,未战而先怯。这是他一生最厉害武器,父子冰释前嫌后罗艺含笑逝世
受演义小说的影响,罗艺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幽州王,拥兵自重,雄霸一方。他有个武艺超群又英俊帅气的儿子,那就是人称隋末天下第七条好汉的罗成。他还有个在界牌关大战番将的孙子罗通,另外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外甥秦叔宝。
演义终归只是演义,并非真实的历史。真实的罗艺并非世代居住在幽州,他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襄樊),跟诸葛亮是老乡。他爹是隋朝一名监门将军,正四品,算是中央司局级干部。罗艺充分继承了老爹的武将基因,从小喜欢研究军事,舞刀弄枪,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虽然没有发明什么罗家枪,却是一个神箭手。但他和某些官二代一样,好勇斗狠,残暴不仁,为非作歹,飞扬跋扈,而且不怎么读书。在隋末唐初的乱世里,拥有这些品质也并非什么坏事,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嘛。不读书没什么,只要能打就行了。
很快,罗艺便凭军功当上了虎贲郎将。隋炀帝征高句丽,罗艺奉命带着队伍驻扎在河北一带。这时,发生了一件让他很不爽的事情。罗艺跟上司不合,经常没事找事,不把领导当回事。上司也不是省油的灯,针尖对麦芒,经常打压罗艺。可见罗艺性格桀骜不驯,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更让罗艺不爽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件事情成就了罗艺人生的辉煌。当时,天下已经大乱,到处都是土匪。正所谓乱世奴欺主,年衰鬼弄人,土匪公然攻击当地 。涿郡的将军们尸位素餐,束手无策,只有罗艺一人勇于任事,孤军奋战,打退了土匪。谁知,他的那些同僚们自己不做事,还乱咬做事的人,他们嫉妒罗艺的功劳,准备收拾他。
罗艺获悉后,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召集手下说:你们知道吗?咱们城中的粮食堆积如山,金银财宝不计其数,还有无数的美女呀,这本来是朝廷用来犒赏我们这些杀贼有功的将士,可是城里那些当官的却守着这些东西不发给我们,你们说这还有天理吗?大家都说没有天理,干掉他!
罗艺带着队伍凯旋,涿郡长官亲自出来迎接。罗艺一不做二不休,拿下了长官,然后仿照长坂坡的张飞大喊一声:我是燕山罗艺,谁敢来与我决一死战!傻子才敢出来决战呢,谁不知道罗艺英勇无敌!罗艺就这样搞定了涿郡。随后,他奋起虎威,击败一个个对手,自称幽州大总管,成为幽州王。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罗艺也算是牛人了。但是,那个时代牛人太多了。接下来,罗艺面临一个抉择:当时,中原逐鹿的大戏正如火如荼地上演,拥兵幽州的罗艺身价飙升,成了香饽饽。他该追随谁呢?
接管了隋炀帝部众的宇文化及最先向罗艺发了个飞吻。罗艺郑重地说:我是隋朝臣子,你杀了我们老大,还想拉我上贼船,我才不跟你玩呢!说罢,罗艺干掉了宇文化及的使者。然后,窦建德等人也对罗艺抛媚眼。罗艺对手下人说:这些人都是流氓,是欺男霸女的贼,我跟他们不是一路货,我已心有所属了,他就是唐王,只有唐王才是最大的潜力股!公元619年,罗艺发布通电,表示拥护唐朝 。
显然,罗艺做了一个十分英明的抉择,走了一步活棋。什么窦建德、梁师都,什么刘武周、杜伏威,最后不都被李唐王朝打趴下了吗?还是乖乖投降吧,早投降早收益,跟对领导有前途。李渊当然不会亏待罗艺,赐他姓李,封他为燕王,仍然让他带着自己的队伍,驻扎在自己的地盘。
罗艺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开阔,越走越辉煌。然而,天下潮流,浩浩荡荡,时局仍然在不停地变动,罗艺还要面临一些重大抉择。选不好,是会要命的。
虎牢关之战,窦建德玩完了。随后,窦建德旧部刘黑闼卷土重来,短短几个月时间,迅速恢复了窦建德当初的格局。李渊任命李世民挂帅出征,同时命令已改姓的李艺之弟从幽州南下,夹击刘黑闼。李艺很自觉,亲自领兵来了。他和李世民配合得很好,很快将刘黑闼暂时打压下去。
这是李艺和李世民第一次打交道。按理说,二人一起共同作战,应该能结成一定的友谊,产生一些交情。可惜,李艺错过了这个机会。也许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也许是他根本就没有看上李世民——毕竟李世民当时只是秦王,而不是太子。
李世民刚刚把刘黑闼打压下去,李渊便把他召回,将收尾工作交给了李元吉等人。结果,李元吉等人又让刘黑闼死灰复燃了。李渊又任命太子李建成挂帅出征。
李渊为何要这样反复折腾,为何当初不让李世民直接将刘黑闼势力铲除干净呢?因为李世民的功劳已经太大了,李渊不想让他一枝独秀,所以将最后的这个功劳交给了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到达河北后,李艺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以最卖力地工作去配合,很快就彻底将刘黑闼势力铲除了。经此一战,李艺和李建成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他成了李建成的死党。
没多久,李建成推荐李艺入朝为官,李渊欣然同意。李艺风光无限地进京了。他自以为抱上了太子的粗腿,非常嚣张。一次,李世民派人到李艺的军营办事,结果,李艺和来人发生争执,将来人暴打一顿。打狗还要看主人呢,李艺这样搞,就有点儿太势利眼了。就算你认定跟着太子有前途,可李世民好歹也是太子的弟弟呀。李渊很生气,将李艺投入大牢。当然,有太子这个强大后台,李艺到大牢里观光旅游一趟,最后还是被释放了。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逆袭上位,成了唐太宗。
自己抱着的粗腿断了,李艺惨了。虽然李世民刚上台就给了李艺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的高贵头衔,但李艺知道那是虚的,只是为了暂时安抚自己。李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整日提心吊胆,担心李世民要跟他算总账。
怎么办?以李艺桀骜不驯的性格,他绝不可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于是,一种可怕的念头在他心里暗暗滋生了。正巧这时候,有一个喜欢拨弄是非的巫婆对他媳妇说:王妃你贵不可言啊,有母仪天下之相!他媳妇又让巫婆偷看李艺,巫婆说:王妃你之所以贵不可言,源自你老公,燕王十日内必当龙飞九五!这种拙劣的谎言,李艺竟然也信,他心中那个可怕的念头马上就呼之欲出了。
贞观元年(627年),大唐正式进入李世民时代。李世民是正月初一改元的,正月十七,李艺隆重造反。
大唐建国已经快十年了,老百姓早已沐浴在和平而又安逸的阳光中,哥们儿不玩造反好多年,谁会陪他一起干呢?果然,李世民任命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挂帅出征,去收拾李艺。长孙无忌的人马还没到前线,李艺就被手下人干掉了——对不起,你想死,我们才不奉陪呢。
一代枭雄李艺就这样狼狈地告别了历史舞台。所有的悲剧都源于他当初站错了队,跟错了人。
李艺死后,李世民收回了老爹赐给他的李姓,李艺又变回了罗艺。罗艺也是有儿子的,但史籍无名,肯定不叫罗成,他也就更可不能有个年少夺帅的孙子罗通了。
罗艺是罗成的父亲,罗通的祖父。罗艺、罗成、罗通是小说《隋唐演义》当中的角色,罗艺是隋末唐初将领,是罗成的父亲,罗通的祖父,而罗成是罗通的父亲。《隋唐演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共二十卷,一百回。
揭秘大唐史:比大英雄罗成还要传奇的燕王罗艺
本文2023-12-02 23:37: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0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