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问题啊~~~~~~~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新农村问题啊~~~~~~~,第1张

  例子加答案就在此~~~~~~~~~

  黄集镇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我们黄集镇地处襄樊市北大门,两省三县交界处,是湖北省25个重点边贸口子镇之一,也是襄樊市区唯一的口子镇。全镇辖3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万人,版图面积247平方公里,集镇面积381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万。镇内驻有襄北监狱、总后教导大队、610亚洲第一滑轨试验场等处级以上单位。焦枝铁路穿境而过,207国道和黄老省道在镇中相汇,汉十高速公路和许樊高速公路纵横全镇14个村。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使我镇成为鄂西北农副产品和小商品的集散地和襄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集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生产发展为根本,以生活宽裕为目的,以产业为支撑,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不断优化资源整合,将新农村建设与口子镇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一、抓住契机,加快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黄集镇抓住社会新主义新农村建设契机,依靠口子镇自身优势,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从而有效解决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薄弱的难题。

  1、运作市场经营理念,拓宽口子镇融资渠道。近年来,黄集镇引入市场机制,按照“政府主建、农民自建、部门参建、引资兴建”的思路多方筹资,全力发展城镇。我们在口子镇建设中探索中“五资登科”的新路子:一是以地生财融资;二是闲资置换筹资。三是公益拍卖筹资;四是外延扩张争资;五是利用干部职工闲资。这一做法已在全区推广。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温岗休闲度假村、武汉百货超市、展鹏针织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黄集。

  2、优化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有效使用率。襄北监狱总厂设在黄集镇北部,有5万多亩耕地和黄集镇耕地互相交叉,在集镇范围内也有大量耕地呈包围之势。黄集镇街区现有面积4平方公里,随着集镇的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特别是被列为口子镇后,河南省的客商大量涌入黄集镇,现有街区面积已远远不够容纳越来越多的客流量,只有采取拓展街区面积的办法。但由于南北两端都是襄北监狱的土地,黄集镇虽然进行了集镇规划,却无法征用土地,从而严重制约了口子镇的进一步建设、发展。镇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启示:彭王村通过实施移村腾村共腾出600亩宅基地,我们把这块地与襄北监狱(黄集法庭南端)的土地进行对换,不仅解决了集镇用地矛盾,而且新开发后的土地每亩价格增至50万元,真正达到双赢的目的。利用反租倒包整合土地资源。襄阳秀海建筑材料厂位于襄阳区黄集镇胡岗村1组,主要生产实心粘土砖。由于国家明令禁止限期生产实心砖,于是该厂业主与镇政府多次协商后决定转产。镇政府考虑到建筑材料厂周边有水库,以往取土造成许多地方坑凹不平,决定由该厂业主全额投资1000万元建农业科技示范园。该厂按亩平600元进行反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有利于农民进城务工。为便于农业科技示范园顺利实施,减少业主不必要的麻烦。根据胡岗村一组原土地承包者要求,由镇政府出面与农户签订了反租倒包合同。

  3、建立多主体参与、多元筹资的投入机制。农业税全免后,财政收入渠道更加变窄,刚性支出又必须确保,加剧了乡镇财政收支矛盾。村级组织支出成为无半之炊,因此村组公路兴修维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学校设施改造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也因没有经费投入而一拖再拖,陷入停滞状态。针对此种情况,黄集镇委、政府积极引导村干部树立“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想信念,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2004年之前,黄集镇仅有陶家村一条通村水泥公路。

  为鼓励各村积极修路,镇委、政府开展了“三比三看”活动:比筹资,看谁想的办法多;比速度,看谁修路进程快;比质量,看谁路修的最好。我们采取多措并举的办法筹集修路所需资金:一是群众踊跃捐资。由于宣传发动工作细致到位,我镇群众对通村公路工作都非常拥护和支持。太山至温岗公路全长8公里,涉及太山、王庄、温岗3个村和温岗林场,总造价需120万元。为早日把这条路修好,王庄村群众争先恐后捐资,每人自愿捐资100元。该村党支部书记杨正堂说:“我们严格按国家对‘一事一议’的政策,要求人平集资15元。但群众说修路是有利子孙后代的好事,他们都愿意捐资。”二是在外老乡助资。姚刘村在外工作、经商人员较多,刘增广等几位村干部发挥这一优势,给在外老乡每人发了一封信。结果,在外老乡的捐资纷沓而至。其中退休军干刘正方捐资3万元资助家乡架桥、修路,这一义举已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为修好姚刘村的路,刘朝粥等几位姚刘籍在外工作人员自发组织召开筹资协调会。三是闲置资产筹资。毛岗村仅有800人,要修通55公里的路需资金80多万。仅靠群众捐资,显然负担太重。村“两委”班子和群众协商后决定利用毛岗林场这个闲置资产来筹资。通过租赁的方式筹措28万元资金,解决了修路资金短缺的难题。四是施工队伍垫资。我镇在与修路施工队签订合同时,要求施工队必须先垫付一部分资金。这样一来,一方面能保证工程质量,另一方面也减轻群众集资压力。五是利用条件争资。李楼村原是“五七干校”所在地(国家计委许多干部都在此居住过),该村干部利用这一契机,积极向国家计委争取资金。六是利用国家政策奖励资金。今年市、区交通部门将通村公路每公里造价由以往的7万元增加到10万元,这使我镇干部群众的修路的信心更足了,劲头更大了。2004年—2005年两年时间,黄集镇修通9条51公里的通村公路。今年有11个村正在筹资准备修路,我们计划在2007年完成所有通村公路,通组公路完成80%以上。此外,我镇薛集、太山两村依靠省农业开发项目和区老促会扶持,争取资金安装了自来水管,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薛刘、胡岗等村今年也正在筹集资金打井安装自来水管。

  我镇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老板捐赠、民主管理”的办法,为农村“五通”“六改”筹集了大量资金,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二、多措并举,确保农民增收。

  一是着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我镇根据区域、产业和资源特点以及农民的种养习惯,依靠各级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帮助农民建设科技示范村、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培植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加农民收入。市场+企业+基地(协会)+农户,是发展民营经济,让农民参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效的途径。今年,我镇将依托农业,搞农产品加工,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具体讲就是:依托水稻发展黄集镇粮食购销公司和襄北监狱大米加工厂;依托小麦发展雪来面粉加工厂;依托油菜、花生发展顺兴油厂;依托棉花发展棉籽油加工厂及纤洁棉业有限公司。政府将发挥引导作用,同时创造一定条件,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促进企业成长,使企业尽快形成一定规模,把企业做大做强。此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陶家、薛刘两村与福建一公司签订了13万亩优质水稻的订单。

  二是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农增收。黄集镇抓住镇直事业单位转制契机,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对全镇11个转制单位的公益性服务项目进行购买。从而调动了转制单位积极为农服务的主动性。比如:黄集农技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优良品种推广、病虫害防治等,这样不仅极大方便了群众,而且单位自身也能按劳取酬。我镇还着力培育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新型经济组织,及时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三是发展打工经济,确保农民增收。目前,农村人均拥有土地较少,仅靠小规模土地致富客观上是不可能的,因此黄集镇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农民务工经商上。(1)经常为农民提供全国各地用工信息,由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利用一带十、十带百,发展打工经济。如:彭梁村四组过去有几位农民到海南打工,逐步发展到100多人。黄集镇委、政府了解这一情况后,于2005年6月由镇委副书记裴志祖、组织委员张志敏以及彭梁村支部书记前往海南琼山区进行为期15天的考察,通过与当地组织部门沟通,最终确定在琼山区建立襄阳流动党员党支部和流动人员工作站。后经镇党委研究决定,流动党员任志华被任命为襄阳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王荣华被任命为流动人员工作站站长。在镇委的关心指导下,襄阳流动党员党支部和流动人员工作站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他们承包了当地一家水果批发市场,负责购、销一条龙服务。在他们的带动下,彭梁村及周围在外打工人员今年增加到500多人。(2)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实行订单培训。全镇现有电脑、汽车驾驶、技工等专业学校8所,年培训人员在2000人以上。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合同,从而保证学员100%就业。受到培训的农民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因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3)引导农民在集镇务工。黄集是省际重点口子镇,近年来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市场交易也很火爆。我镇农民忙时在家种地,闲时到集镇上搞屠宰、建筑、装卸、贩运……。如程营村支部书记程志强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闲时在集镇卖牛肉,年收入3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程营、张岗等农民自发组成建筑队、装卸队、运输队,收入大量增加,真是两全其美。此外,我镇出台了优惠政策,吸引附近300户农民进入集镇建房经商。据统计,今年我镇在外务工人员有6500人,比去年增加1500人。

  三、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我们采取多种途径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完善村干部选拔使用机制,选好建设新农村的领头雁。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干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镇通过实施优秀村支部书记职业化,较好村支部书记促提高,较差村支部书记淘汰制,着力提高村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我们今年3月中旬专门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村干部培训班,对全镇112名新任村干部进行重点培训,要求村干部必须解决好当前工作中的四个问题:思想认识和态度问题;方法和措施问题;工作落实问题;责任问题。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完善培训教育机制,塑造适应新农村发展的新农民。以培育新型务工农民、产业农民、科技农民为目标,以传授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着力提高全镇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和科技致富能力。三是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我们采取组织农民到襄北监狱法制教育基地参观,请法律人员讲课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对农民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从而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四是以基层文明创建体系为依托,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我镇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乡镇”,我们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农户等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五是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民间艺术团体和农村中心文化户,弘扬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以“乡村夜话”文艺演出队为主导,坚持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今年上半年,已为群众演出18场,观看群众达26万人次。通过这些途径,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又称黄家集,相传北宋时,黄姓在此设集,故名。因战乱频仍,曾几度兴衰。明末清初以来,是河南省邓县(现邓州市)至樊城的交通要道。该镇位于鄂豫交界处。南距襄樊33公里,与伙牌镇接壤,东与古驿镇相邻,北和邓州魏集镇相连,西北与石桥镇相接,西、南分别与龙王镇、牛首镇隔河相望。东经111º59ˊ至112º12ˊ,北纬32 º12ˊ至32 º24ˊ。东西宽23KM,南北长16KM。全镇总人口8万人,镇区人口23万人(含驻军、襄北监狱等驻镇单位)。版土面积247平方公里,共辖35个村,3个街道居委会,257个村民小组。

明洪武24年,襄阳县下设坊、厢、里21个,襄北设梅林里(驻黄家集附近东侧),在县北70公里处,清河里,在县北90里处。

康熙10年,以五屯田地归并更名编为里、方。县柜征收72方。设净土寺,距县100里,北路井90里,下香积70里,钟楼寺50里,北泰山庙90里。

光绪20年,县分为4乡,辖方70。北乡辖方28。乡公所驻薛家集。即:樊镇、团山铺、程庄铺、邓城、李家湖、邓桃湖、李食店、长兴寺、青琢、龙潭寺、红绫铺、破碑铺、黄渠河、乌鱼寺、乔家冈、吕堰铺、凉水泉、北路井、钟楼寺、清河观、上黄龙、下黄龙、上香枳、下香枳、马家集、薛家集、泰山庙、黑龙集。

宣统年间,全县分为8区,设薛家集为第三区,区设自治局,置议长、副议长等职,办理地方事务。

中华民国1至9年,区下设保、甲、牌。

9年,全县由8个区改为20个区。薛家集为第九区,马家集为第十区,区设团防局,区下设保、甲、牌。区置团董、副团董、教练等职,以管理地方事务。使行政机构变为地方武力机构。保(500户)置保董,甲(100户)置甲长,牌(10户)置牌长。

19年,全县20个区并为6个区,薛家集为第三区距县城70里。区下设联保、保、甲。区设区公所,置区长、助理员、办事员等,专办自治。另设保卫团,与区平行,专掌地方武力。

21年,合并保卫团于区公所,改称区署,置区长、区员、书记等职。掌地方军政大权。区辖17联保,设联保办事处,置联保主任等职,下辖保长、甲长。

25年,区下设乡(镇)、联保,第三区仍驻薛家集。辖乡8(泰山、安全、钟楼、复德、邓桃湖、升平、敦信、仁义),辖镇10(薛家集、姚家店、马家集、李食店、临清、龙王集、白家集、西赵集、石桥子、黑龙集)。区设区公所,区、镇设保安队,乡公所辖联保10。

30年,正式实行“新县制”,撤销联保及第一、二两区,保留薛集等四个区,改联保为乡。辖泰山乡(驻泰山庙)、北屏乡(驻黑龙集)、西赵乡(驻西赵集)、白龙乡(驻白龙镇)、中兴乡(驻马家集)、邓桃乡(邓桃湖)。

33年,撤销薛集区,原辖的泰山、北屏、西赵、白龙、中兴、邓桃六个乡改为县辖乡。

37年7月1日,因剿匪需要,襄阳县暂设薛集区第三个区署,薛集区辖黄渠、古驿、泰山、邓湖、北屏、中兴、西赵、白龙等8乡。署址设薛家集。

(1947年12月至1948年7月,隶属谷城县苏维埃政府,泰山庙、薛家集划归第二区,马家集、黄山洼、姚家店划归第二区。1948年7月改属襄阳县苏维埃政府,黄集第一次解放。)

民国38年1月10日,因本县地域辽阔,戡乱期间实有增设区署之需要,兹增设吕堰区署,驻吕堰驿。管辖古驿、黄渠、金华、新龙等乡,薛集区辖中兴、白龙、西赵、北屏、泰山、邓湖6乡。

1949年1月,黄集第二次解放。

1951年,县委为了迎接秋后复查,加强组织,改为19区2镇,设薛集区为第七区。区公所驻马张河东岸杨家祠堂。辖乡23(白马王、杨大房、秦家、薛集、薛刘、三王、耿坡、陶集、凹李家、张官桥、长王集、杨家、老陶家、李百户、吴楼、雷家、加岗、傅王、姚店、温家岗、太山庙、胡家岗、后薛),自然村120个。二甲、彭梁、中郭、马集、罗湾、老范(辖刘坡)等乡为姜沟区所辖。

1952年9月11日,薛集区改辖20乡,1个街,计21个。

1953年10月30日,薛集区改称第六区,区公所驻白马王。辖14乡(张官桥、和平、傅王、白马王、秦家、耿坡、姚店、吴楼、三王、薛刘、温岗、长王集、李百户、加岗),二甲乡改为寨子乡,仍为姜沟区所辖。

1956年3月5日,小乡并大乡,和平、白马王、耿坡、薛刘4小乡并成和平乡;三王、吴楼、姚店3小乡并为三王乡;秦家、温岗、张官桥、长王集并为秦家乡;李百户、加岗二小乡并为李百户乡。此四乡隶属薛集区。中郭、彭梁、寨子、罗湾4小乡和老范乡的刘坡大队并成马集乡,隶属姜沟区(区址驻邓湖)。

1956年5月,小区并大区,薛集区的李百户、三王两个乡和石桥、龙王两区的全部并为第三区,薛家区的秦家、耿坡两乡和姜沟、古驿两区的全部并为第四区。

1958年9月,撤区并乡,同时建立人民公社。耿坡、秦家、马集、三王、李百户五个乡从姜沟区划出,成立耿坡乡。即:火箭人民公社一社,乡公所驻杨家,距县城32公里。

1959年1月,政社合一,火箭一社和宇宙公社合并为黄集公社,驻黄集,离县城32公里。下辖10个管理区。即:耿坡、秦家、马集、姚店、李百户、薛集、罗岗、西尹、宋湾、吕镇。秦家管理区下辖太山、温岗、大王、长王、王庄、彭王、张官桥、胡岗8个大队;耿坡管理区下辖陶家、耿寨、陶庄、耿坡、黄集5个大队;马集管理区下辖马集、罗湾、李冲、寨子、张岗、彭梁、中郭、刘坡、董王、刘岗十个大队;姚店下辖姚店、吴楼(辖姜岗)、施吴、黄营四个大队;薛集管理区下辖薛集、姚刘(辖三王)、薛刘、后薛(辖程营、毛岗)四个大队。

1961年6月,薛集公社改称黄集区公所,下辖吕镇、马集镇、薛集镇人民委员会和薛集、宋湾、秦家、姚店、马集、耿坡、罗岗、西尹、吕镇、李百户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4年2月13日,县将黄集、石桥2个区划为三个区,新设龙王区。黄集区的马集公社划归龙王区管辖。姚店公社、李百户公社划归石桥区管理。

1965年6月20日,将原黄集区分为薛集区和古驿区。薛集区驻薛集,下辖薛集、秦家、耿坡、姚店、马集5个公社。

1966年10月20日,因罗岗公社为星火水库灌区,将薛集区秦家公社的张官桥大队(星火水库库址)划归古驿区罗岗公社。

1971年,因襄北农场多次要求,区公所及区直单位由薛集迁至黄集。1975年11月,撤区改称薛集人民公社,原公社改称管理区,下辖5个管理区,35个大队,236个生产队。薛集管理区辖薛集、毛岗、后薛、程营、薛刘、三王、姚刘7个大队;耿坡管理区辖耿坡、黄集、三星、五星、陶庄5个大队;秦家管理区辖太山、李楼、彭王、大王、长王、王庄、温岗、胡岗8个大队;姚店管理区辖姚店、吴楼、姜岗、施吴、黄营5个大队;马集管理区辖马集、罗湾、李冲、寨子、张岗、彭梁、中郭、刘坡、董王、刘岗10个大队。

1981年3月23日,“薛集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薛集公社管理委员会”。五星、三星、李冲、张岗、刘岗5个生产大队分别更名为陶家、耿寨、上李冲、易岗、田湾生产大队。

是年7月1日,薛集公社改称黄集公社。下辖5个管理区,35个生产大队,250个生产小队。

1984年3月设区(镇)建乡。黄集公社改为黄集区和黄集镇。管理区改称乡,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称村民小组。黄集区辖乡5,村民委员会35。即:秦家乡辖王庄、温岗、大王、长王、李楼、彭王、太山7村;薛集乡辖毛岗、后薛、程营、薛刘、薛集、三王、姚刘7村;耿坡乡辖陶家、陶庄、耿坡、耿寨4村;姚店乡辖姚店、吴楼、姜岗、施吴、黄营5村;马集乡辖马集、罗湾、田湾、董王、刘坡、中郭、彭梁、易岗、寨子、上李冲10村;黄集镇为县辖镇,与黄集区平行。镇辖黄集村,胡岗村和黄集街道居委会。

是年8月,黄集镇与黄集区合并为黄集镇,在原黄集镇驻地设街道办事处。办事处辖胡岗村、黄集村和黄集街。黄集镇为县辖镇,下辖5乡(耿坡、秦家、薛集、姚店、马集)一处(街道办事处)35个村,黄集街道居委会,250个村民小组。

1987年9月22日,撤区(镇)建乡(镇),原黄集镇分为黄集镇和马集乡。将原薛集、耿坡、秦家三个乡和街道办事处划归黄集镇,将原马集、姚店二乡划归马集乡。其它隶属不变。

1988年4—5月,乡、镇下设党总支。黄集镇设秦家、薛集、耿坡三个党总支,马集乡设马集,姚店两个党总支。设正、副书记、委员等职,负责行政党务行政事务。

1989年4月,黄集镇、马集乡分别在原党总支增设管委会、管理区,管理行政事物。党政领导机构和管理形式与原小乡(管理区)基本相同。

1990年4月,马集管理区分为马集管理区和易岗管理区。同时,增设易岗党总支。马集管理区辖马集、董王、田湾、刘坡、中郭5村;易岗管理区辖罗湾、上李冲、易岗、寨子、彭梁5村。

1999年5月,黄集镇设街道办事处,下辖黄府巷、前进街、芙蓉路三个居委会,同时设街道办事处党总支和居委会党支部。

2001年4月,撤乡(镇)建镇,将原马集乡、黄集镇合并为黄集镇。下辖35个村,三个居委会。其它隶属不变。

薛姓发源于今山东济宁、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江苏、山西、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中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薛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约六百七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42%。

据薛氏家谱记载,薛姓发源于今山东济宁、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族人已广布中国,主要集中于江苏、陕西、河南三省,其次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安徽。其分布以江苏、山西、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全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

薛姓有三个来源:①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之后,以国名为氏。②出自妫姓,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以封邑名为氏。③他姓或他族改姓。

新农村问题啊~~~~~~~

  例子加答案就在此~~~~~~~~~  黄集镇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我们黄集镇地处襄樊市北大门,两省三县交界处,是湖北省25个重点边贸口子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