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完整族谱 爱新觉罗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3收藏

清朝皇室完整族谱 爱新觉罗家谱,第1张

景祖五子:翼皇后生显祖;诸子,武功郡王礼敦,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斋堪,恪恭贝勒塔察篇古,皆不详其母氏。

显祖(塔克世)五子:宣皇后生太祖、庄亲王舒尔哈齐、通达郡王雅尔哈齐;继妃纳喇氏生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庶妃李佳氏生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

我记得雅尔哈齐早死,无后

努尔哈赤的儿子

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太宗十一子:孝庄文皇后生世祖,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生第八子,懿靖大贵妃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元妃钮祜禄氏生洛博会,继妃乌喇纳喇氏生

肃亲王豪格、洛格,侧妃叶赫纳喇氏生承泽亲王硕塞,庶妃颜扎氏生辅国公叶布舒,庶妃纳喇氏生镇国公高塞,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辅国公品级常舒,庶妃生辅国公韬塞。洛格、洛博会及第八子,皆殇,无封。

顺治

儿子(共8个有记载)

皇太子(顺治14年立)荣亲王(顺治18年立)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皇四子荣亲王(未取名,幼年逝世)--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康熙一共有35个皇子,其中序齿的有24位皇子,

康熙诸子

序 名 出生年、月、日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 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

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 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

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 ------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纳喇氏

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 ------ 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

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

长华 康熙13年04月06日 ------ 出生日即殇 荣妃马佳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亲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

长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 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

万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 康熙18年正月 贵人纳喇氏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络罗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异) 康熙20年02月10日 (复)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复)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复)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

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 ------ 康熙23年06月 贵人郭络罗氏

11 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 胤(示题)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 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 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 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 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

胤禐 康熙52年02月 ------ 出生日即殇 贵人陈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

雍正儿子共10位即弘晖(只活10岁)、弘昐(2岁)、弘昀(10岁)、弘时(24岁)弘历(乾隆)、弘昼(和亲王)、福宜(1岁)、福惠(7岁)、福沛(出生当日死)、弘曕(果郡王)。女儿有4个三个没活下来,一个20来岁就死了,没看见她爹当皇帝。雍正当皇帝后分别收养了废太子、怡亲王和庄亲王的女儿。

乾隆的儿子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皇长子永璜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生皇次子永琏、皇七子永琮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生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生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皇十一子永瑆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皇五子永琪

舒妃叶赫那拉氏生皇十子

继后乌拉那拉氏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皇十七子永璘

仁宗五子:孝淑睿皇后生宣宗,孝和睿皇后生敦恪亲王绵恺、瑞怀亲王绵忻,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生惠端亲王绵愉,和裕皇贵妃刘氏生穆郡王。穆郡王,未命名,仁宗第一子。二岁,殇。宣宗即位,追封。

宣宗九子:孝全成皇后生文宗,孝静成皇后生顺和郡王奕纲、慧质郡王奕继、恭忠亲王奕䜣,庄顺皇贵妃生醇贤亲王奕枻、锺端郡王奕硉、孚敬郡王奕譓,和妃纳喇氏生隐志郡王奕纬,祥妃钮祜禄氏生敦勤亲王奕脤。奕脤出为敦恪亲王绵恺后。

奕譞子七:德宗,其第二子也;载洸,初封不入八分辅国公,进镇国公;载沣,袭醇亲王,宣统皇帝即位,命为监国摄政王;载洵,出为瑞郡王奕志后;载涛,出为锺郡王奕硉后。宣统间,载洵为海军部大臣,载涛为军谘府大臣,主军政。三年十月,并罢。

简介

爱新觉罗(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

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那拉氏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分支(叶赫、乌拉均为地名),瓜尔佳氏有苏完尼瓜尔佳、安图瓜尔佳等分支。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

清亡以後族人多取汉姓, 如金,、肇等,也有一定赵姓为爱新觉罗,但多为伊尔根觉罗后代。家族世系谱

在他们进入中原前,皇室人士的名字都是任意改的。後来他们参考了汉人的命名方式,取名要跟辈份排行。最初的几名儿子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後来固定用「胤」,孙辈用「弘」,曾孙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後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旂」。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闾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淮[淮,读音作huái(ㄏㄨㄞ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夏、商、周王朝时期历代的伏羲氏后裔淮夷族巫祝,属于以氏族称谓为氏。

据史籍《逸周书·王会解》中的记载:“成周之会,墠上张赤帟阴羽,天子南面立,絻无繁露,朝服,八十物缙珽。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皆絻,亦无繁露,朝服,七十物,缙笏,旁天子而立于堂上。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尹公、夏公立焉,皆南面,絻有繁露,朝服,五十物,皆缙笏。为诸侯之有疾病者,阼阶之南,祝淮氏、荣氏,次之慓瓒,次之皆西面,弥宗旁之。为诸侯有疾病者之医药所居。”

阼阶,就是朝堂大殿东面的站阶。站阶,是王朝臣子们上朝时被指定排站的地方。

西周灭亡后,在东周王朝重新建立之时,众臣在成周(西周东都,东周王都,又称洛邑,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排班,站在阼阶靠南者,是周王朝的精神象征——巫者、庙祝。其中的淮氏,为当时的淮夷族人,是周王朝的巫祝(男巫师),由此可见淮夷族人在周王朝中的政治地位。

清朝著名学者张澍(公元1776~1847年)在《姓苑》中分析:“当指水为姓,如河氏、淮氏、湖氏之类。”

祝淮氏,就是在周王朝中担任巫祝职务的淮夷族人,其后裔子孙,以先祖的氏族称谓为姓氏,称淮氏。

注:

淮夷族,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是最早融合于华夏族共同形成汉民族的氏族群体,也就是与华夏族并立的“夷族”,其在夏、商王朝时期称之为“夷”,西周时期,将其分为东夷和淮夷两个组成部分,最后在春秋时期彻底融入汉族。

中国科学院院士、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夏鼐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认为:“夷族,是东方的夷族和西方的华夏族两个文化系统的交替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

著名历史学家徐旭生在1943年所撰写《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认为:“远古的华夏集团、东夷集团与南蛮三大集团,是构成中华民族的主体,太昊是东夷集团的代表。”

著名的国学大师、北京大学的翦伯赞经考证后也在《中国史纲》中说:“中华民族早期的大融合,主要是以三个部族为核心的,他们是黄帝族、炎帝族和夷族。”

近有学者认为,称夷族为“羲黄子孙”,比称作“炎黄子孙”更恰当。

太昊,即伏羲氏,为六千四百余年前曾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首领,他带领部落由甘肃天水迁至淮水以北的淮阳。之后,淮水流域乃至中国东部的以鸟、马、虎等为图腾的部落来归,伏羲氏融合了诸多氏族图腾,最终形成了以“龙”为图腾的东夷氏族,龙便是由虎头、鹰爪、牛耳、马脸、鹿角、鱼鳞、虾须和蛇身所组成的,其中,淮夷族人先祖的图腾就是“虎”。太昊伏羲氏定都于淮阳(古淮阴,今江苏楚州淮城镇),隔着淮水与淮阴遥遥相望。

伏羲氏为“百王先”,他在古书中为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之先、五帝(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之首。中国古代史学家早就考证出,太昊伏羲的第十五代后裔是炎帝神农氏,神农氏之后五百年才有黄帝。

太昊伏羲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首创了八卦,造书契,发明网,制琴、埙,制定婚娶的礼仪,并以“龙”命官名,把人民带进了文明社会,因此被称为“人文始祖”。他所创的八卦不但是中华科学“数、理、象”理论的集大成,也在公元十七世纪为西方“数学二进制”及计算机的发明作了启迪。

台湾学者李田井甚至认为,炎帝的事迹在史书中无多,而且还有黄帝屡次败绩于炎帝的记载,故而,说中华民族是“羲黄子孙”,比说“炎黄子孙”更为恰当、贴切。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汉朝淮南王刘安后裔,属于以为氏。

该支淮氏,据传是出自汉朝淮南王刘安。

大汉王朝的创立者汉高祖刘邦共生有八个儿子,刘安的父亲刘长是他最小的一个儿子。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楚汉之争的尾声即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败亡后,刘邦在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和燕王臧茶等诸侯王的“劝进”下,由“汉王”晋基而成了汉王朝的皇帝,完成了由秦到汉的历史性过渡。

汉王朝建立后,西汉中央政权与各诸侯王的矛盾很快便浮出水面,在激烈的利益冲突下,各诸侯王纷纷举兵叛乱。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农历7月,淮南王英布首起率兵反汉,年老体弱的刘邦抱病亲率大军迎战,并最终将英布击败。此后,在一系列针对诸侯王的平叛战争中,刘邦得出了一条“经验教训”——各诸侯王之所以会与中央政权离心背德,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不姓“刘”。

于是,刘邦开始将诸侯王分封给刘氏的宗室子弟,到他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去世时,总共有九位刘氏子弟被封为诸侯王,其中的刘长接替了英布的藩封,被刘邦立为淮南王。淮南藩国共领有九江、衡山、庐江和豫章四郡,都城在寿春,即今江西省寿县。

不过后来历史的发展却表明,刘邦总结出的这条“经验教训”实在是荒唐透顶,被他亲自册封为诸侯王的刘氏子弟,随着羽翼的丰满和势力的膨胀,又很快走上了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老路,他们不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甚至公然与朝廷分庭抗礼。

汉文帝即位没多久,济北王刘兴居便首先举兵反叛;公元前174年,被汉文帝刘恒“待以兄弟之礼”的淮南王刘长也起了叛心。

刘长的生母赵姬原是赵王张敖的姬妾,当年刘邦伐秦经过赵国时,赵王将赵姬献给了刘邦,赵姬在和刘邦一番巫山云雨之后竟有了身孕。后来张敖叛乱,赵姬受牵连被捕,她在生下刘长后愤而自杀。

由于有了这样的出身,刘长从小便养成了叛逆的心理,在被立为淮南王后,他更是将这种心理发展到了极致,平素为人傲慢,骄横无比。到汉文帝时,刘邦的儿子们大多已不在人世了,剩下的只有汉文帝和淮南王二人,因此,刘长做起事来更是骄纵妄法,无视朝廷的各种典章制度。比如他因为怨恨大臣辟阳侯当初没有替生母赵姬辩白,就寻机用袖中藏着的一把铁锥,亲手将辟阳侯杀死。

刘长不仅在淮南国内不用汉法,而且还自己任命起各级官员来,小小的淮南国,俨然成了不在汉王朝统治下的“世外桃源”。

公元前174年,刘长暗地里派人与太子刘奇等人勾结,并打算联合闽越人和匈奴人联手叛乱。但是,刘长的密谋很快便被朝廷发觉,他本人也被捉拿到了京城。

汉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汉文帝因念及兄弟之情,并未依法处刘长极刑,而是将他废爵流放到蜀郡。刘长在发配途中绝食而死,时年仅二十五岁,死后被谥为“淮南厉王”。

刘长死后,淮南国藩号被取消,收归中央管理。

两年后,汉文帝又想起了刘长这个自杀了的弟弟,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便下诏将刘长四个年仅七、八岁的儿子都封了侯;到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汉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即淮南、衡山和庐江,封给了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寄望于幼年便惨遭丧父之痛的刘安能对汉王朝忠心耿耿。

然而事实上,刘安的一生,始终就是在对朝廷的不满、怨恨和异心频起之中度过的。

刘安不同于自己骄横无比的父亲,他喜欢交游宾客,在做淮南王时,他招募的宾客和术士最多时竟达到了数千人。这些宾客在淮南王府不仅从事讲学、炼丹之事,而且还经常与他进行为政、治学以及做人的讨论。

刘安也不同于一般的皇室子弟,他从小就不太喜欢骑马、打猎,而是爱好读书、学艺、弹琴,尤其热衷于道家黄老之术。由于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到汉武帝时,刘安已“流誉天下”,成了国内颇有名气的学者,在各诸侯王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汉武帝对他这位才华出众的皇叔很是欣赏,曾专门召他来长安撰写《离骚传》。据说汉武帝清晨下达了诏令,刘安中午就把《离骚传》给写好了,汉武帝看过后连声称赞。

刘安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潜心治国安邦,著书立说。刘安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淮南国都寿春成了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刘安和众门客著成《淮南子》(亦名《淮南鸿烈》)。

《淮南子》有《内篇》二十一篇、《外篇》三十三篇、《道训》两篇,共二十余万字。又著有诗歌《淮南王赋》八十二篇、《群臣赋》四十四篇、《淮南歌诗》四篇、《淮南杂星子》十九卷、《淮南万毕术》等,其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包罗万象。

在《淮南子》中,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在《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据考证,“曾青”就是指铜的化合物,有的科学工作者认为是铜绿,说法不一。

刘安好黄白之术,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术之士炼丹制药,最著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在寿春北山筑炉炼丹,偶成豆腐。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刘安的治国思想是“无为而制”,对道家思想加以改进,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

尽管刘安的治国政策得到百姓的拥护,可是在那独尊儒术的时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却屡遭汉廷驳斥。因此,汉武帝虽然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但他强力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却和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南辕北辙,而父亲刘长之死更成了刘安心中的一个“死结”。因此,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

不过,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刘安的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由于门客雷被的告状,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而划上了句号。

在刘安招募的数千门客中,有八个人最具才华,他们分别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这八个人号称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剑艺精湛的剑客,他在与淮南王太子刘迁的一次比试中,失手击中了刘迁,从此惹怒太子,后来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国里待不下去了。雷被于是向刘安请求: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没想到刘安听后,反倒认为雷被起了叛心,并将其免了职。心怀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长安城状告起刘安来。根据汉律,凡阻挠执行天子诏令者,应被判弃市死罪。此时正忙着“削藩”的汉武帝,早已对刘安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因此雷被这一状正好告对了时候,汉武帝顺水推舟,剥夺了刘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门客伍被,在得知刘安准备谋反时,曾经多次进行劝阻,但刘安不仅不听,还总是拿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唇相讥。伍被见自己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也决定反戈一击,将刘安谋反一事密报给了朝廷。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刘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孙子刘建又跳了出来,朝自己爷爷的心窝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刘建的父亲刘不害因为是庶出,很少得到刘安的宠爱,长期心存怨言。因此,他那个“没长脑袋”的儿子刘建,竟然也跑到了长安城告起状来。刘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刘迁,让自己的父亲当上淮南王的继承人。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状恰恰将自己的爷爷送上了黄泉路。

如此一来,雷被告状在前,伍被、刘建告发在后,汉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张汤前来办案,结果认定刘安谋反属实。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自杀身亡,终年五十四岁;而与他串通一气的衡山王刘赐闻讯后,也自杀而亡。

刘安死后,汉武帝下旨严厉追究此事,因此而受牵连而被杀者多达数千人。此后,汉武帝又下诏废除了淮南国,将淮南故地改为九江郡,收归中央管辖,淮南王藩族至此覆亡。

后来,刘安一支中侥幸脱逃的族人,因祖上曾经是淮南王,故有将刘氏改为淮氏者,其后代延续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燕国钜燕,属于以为氏。

智淮氏,高丽文为“”,为箕氏朝鲜的国民姓氏,其来源于战国时期燕国遗民,在古朝鲜分为邵燕、钜燕二部。

智淮氏出于钜燕,钜燕,即巨燕,指今山东北部地区,古属燕国。

箕氏朝鲜第四十一代王箕准执政时期,正值秦末汉兴,刘邦、项羽二人逐鹿于中原,史称“楚汉相争”时期。中原齐、赵及燕地之民数万口因避战乱而亡命于准(箕氏朝鲜),箕准辟其西地予以安置。“钜燕”,就是指秦汉之际避乱于源于箕氏朝鲜的山东燕国移民。

汉高祖刘邦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因汉燕王卢绾反汉,汉以樊哙、周勃伐燕,燕王卢绾亡命匈奴。时有燕国人卫满,乘卢绾亡命之机,聚党千余人,东渡浿水(今朝鲜大同江)投奔箕氏朝鲜。

卫满到箕氏朝鲜后,建议箕准开放其西界接纳中原亡命之人,以为朝鲜之屏藩。箕准采纳了卫满的建议,并拜卫满为博士,赐以圭,封之百里,命守西界。

后来,卫满谎称有十路汉军来伐,求入内宿卫,箕准稀哩糊涂地同意,开门辑虎,之后卫满联合党羽反叛箕准,箕准入海逃至韩地,自号韩王。箕氏朝鲜至此亡。卫满占据箕氏朝鲜后,以故燕、赵、齐诸国亡者,举卫满为王,立都于王险城,史称卫满朝鲜。

汉王朝定天下后,辽东太守即约卫满为外臣,负责“保塞外蛮夷,毋使盗边;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

到汉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原卫氏朝鲜的秽君南闾降汉,率二十八万口诣辽东内属。汉武帝以其地置海郡(今辽宁海城),智淮氏随之内迁中原,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智氏、淮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唐朝时期沙陀突厥族汪古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洪衮氏,亦称洪果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满语卫Honggon Hala,汉义为“槐”, 源出沙陀突厥汪古氏部落,出于金国时期的古姓黄帼氏,世居萨哈尔察(今吉林敦化)、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境。包括乌拉城、宜罕和林、金州、孙扎泰、俄漠、优哈尔、斐优等)等地,所冠汉姓为淮氏。

二分布:

山西省的运城市万荣县北薛朝村、荆淮村、中阳村,河北省的张家口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扶风县、沙河市淮庄,河南省的南阳市等地,均有淮氏族人分布。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省地的淮氏族人今为客家人。

三郡望: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四历史名人:

淮 氏:(生卒年待考),俗名待考,法名释善胄;瀛州人。著名唐朝西京净影寺高僧。

通敏易悟极闲谈激,机辩为心美誉闻彻。

于唐仁寿末年奉敕置塔。后护送舍利于梓州牛头山华林寺。淮氏严舆将达感猪八头。突到舆下从行至馆。驱逐乃走还来如故。渐至城治。黑蜂四枚形甚壮伟随舆旋绕数匝便去。即至州馆。夜放大光明彻屋上。如火焰发。食顷方灭。又掘塔基入深丈余。正当函处得古瓷瓶。无盖有水。清澄香美。乃用盛于函内。寺九层浮图。从西南角。第二级放光上照相轮。如五石瓮。黄赤如火。良久方隐。又堂内弥勒佛。亦放眉间紫光。并二菩萨亦放赤光。通照寺院。前后七度众人同见。

淮宏珍:(公元1946~今),山西万荣人。著名地方环保技术专家。

1970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机械系。

1970~1973年任运城盐化局技术员;1974~1987年任运城行署环保局工程师。

1987年至今任运城行署计委投资科长,地区重点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山西省劳动模范。

多年从事经济技术开发研究,多次参加全国试点开发及跨省区开发等课题的组织和研究工作。

科研项目“硫化碱废水闭路循环干法排泥新技术”,获山西省1984年科学大会三等奖,1985年被国家环保局选人《全国环保科技成果汇编》;国家试点课题“山西省河津铝基地国土开发整治综合规划”,获山西省1989年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晋陕豫黄河三角经济协作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获陕西省渭南地区1990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要论文有《永济小麦受害考察报告》、《运城地区国土开发整治研究》、《关于建立晋陕豫黄河三角经济区的构想》、《晋陕豫黄河三角经济区有色工业开发前景研究》、《晋陕豫黄河三角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技进步是企业振兴之本》。

1990年以后,作为副主编,先后编著出版了《市场营销奥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两本专著。

目前进行区域经济结构研究和生产力布局研究、区域经济中长期规划和重大项目管理。

、福建南平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国、泰、玉、明,初、孔、白、梦,正、宗、德、仪,永、春,启、元,士、英、子、宁,林、考、岳、恩,生、秉、礼、义,仕、名、朝、庭,克、米、尔、祖,万、世、永、盛。…… 

3、江苏刘楼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敦、本、思、敬,绍、廷、克、光。荣、培、希、守,世、泽、延、长。…… 

4、吉安县富田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儒、德、君、明、世、家、道、永、昌。…… 

5、吉安文陂竹山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迪、曰、春、龙、尧、克。…… 

6、吉安文陂镜湖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承、志、汝、愈、光。…… 

7、泰和高垅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永、宗、用、促、彦、希、宽、奇、见、先、诚、有、望、积、德、在、宗、贤、训、迪、惟、崇。…… 

8、赣州章水水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开、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 

9、江西永丰沙溪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厚、松、柏、樟、竹、弥、致、高、难、度、僶、巨、景、文、庭、仕、冠、圣、得、人、德、各、庆、好、施、感、受、发、添、兴。…… 

10、广东紫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乌、郎、法、琏、应、开、纪、象、崇、永、朝、开、纪、昌、文、字、子、传、兆、志。…… 

11、山东滕州古滕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 

12、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 

13、沛县朱王庄藜照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昭、鸿、运,庆、履、祥。遵、祖、训,延、绪、长,建、家、政,诗、书、良。为、忠、厚,冠、汉、乡。…… 

14、江苏睢宁永思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良、延、荣、保,益、滋、廉、方,笃、厚、肇、隆,英、才、崇、尚,礼、贤、为、本,泽、惠、恒、长。…… 

15、睢宁城东汤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允、守、振、清,恩、庆、光、荣。邦、靖、德、正,朝、永、昌、明。树、义、延、培,庭、良、绍、兴。志、远、宏、伟,继、贤、盛、隆。…… 

16、睢宁凌城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其、业、宜、广,维、士、则、良。本、仁、祖、义,喜、尔、寿、县。…… 

17、睢宁王集林庙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 

18、江苏徐州铜山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永、保、宗、祖、训,勤、忍、刚、正、宏,传、家、维、孝、友,为、善、本、忠、行。…… 

19、江苏盐城新兴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守、其、德,义、孝、承、先;人、如、达、立,家、必、兴、贤;弘、扬、廉、洁,荣、耀、超、前;书、海、恒、慧,昌、盛、万、年。…… 

20、吉安樟汲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廷、茂、以、文、彦、永、迪、梅、理、日、佐、乾、子、学、祥、瑞、愈、昌、德、配、孔、孟、建、贤、良、允。…… 

21、吉安值夏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子、伯、汭、万、文、武、成、周、绍、继、祖、谋、猷、明、理、心、常、泰、存、仁、福、厥。…… 

22、吉安新圩黄塘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仲、鞠、午、参、十、甲、宏、如、文、孟、孔、乔、存、荣、念、齐、尧、方。…… 

23、吉安新圩乡城山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仲、珪、亨、伯、春、仁、德、用、文、高、显、于、渊、邦、从、逊、绍、可。…… 

24、吉安大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武、昌、翊、朝、刘、明、光、元、亨、利、贞、大、昌、永、隆、吉、祥、孚、嘉、允。…… 

25、吉水绕源远庆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先、绍、光、璠、元、亨、廷、清、永、盛、仁、义。…… 

26、吉水五坊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彦、大、浚、应、容、允、元、已、佑、臧、缉、福、扁、棒、朴、宗、日、云、槐。…… 

27、泰和江夹洲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曰、明、和、震、可、淑、济、均、友、存、永、福、叔、广、崇、京、瑞、应、祯、祥、德、愈、昌、修、齐、道、貌、岸、然、学、建、明、良、安、仁。…… 

28、泰和樟塘龙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子、叔、资、朴、荣、常、举、一、士、慰、甲、显、承、光、荣、德。…… 

29、泰和下坊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元、宗、德、光、明、允、有、年、钦、崇、昌。…… 

30、泰和苑前东皋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惠、子、两、鲁、宗、文、以、子、珍、彦、琠、孟、敏、元、春、怀、天、大、承。…… 

31、泰和苑前洲刘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承、子、均、以、克、仲、叔、广、志、卿、尧、梦、维、同、达。…… 

32、泰和钱塘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存、文、礼、仲、惟、元、希、宽、奇、见、国、振、光、望、积、德、在、宗、贤、训、育、须、从、典。 

33、泰和文塘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嘉、如、鸿、文、隆、宰、卿、相、廷、翰、朝、国、恩、荣、钦、诏、授、爵、禄。…… 

34、江西白石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宾、贯、麾、壁、洞、甫、治、表、焕、坪、钦、源、梁、长、仲、元、效、树、福、惠、瑞、菊、育、君、峰。…… 

35、赣州章水水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 

36、湖南宁乡古塘基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基、钜、润、兰、煐,垂、铭、永、树、熏。培、钟、源、本、烈,增、锡、汝、模、烝。均、鉴、泽、荣、耀。…… 

37、湖北监利古柏堂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开、振、宏、绪、茂、义、耀、儒、传。清、源、启、先、德,甲、第、永、联、芳。孝、友、传、家、远,诗、书、启、善、良。安、邦、承、大、道,治、国、焕、文、章。英、贤、定、新、体,齐、国、图、富、强。政、宪、扬、廉、洁,华、宁、乐、同、康。…… 

38、湖北咸丰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元、富、贵、崇、子、思、受、永、应、仕、文。先、祖、源、陶、唐,汉、代、辉、宇、光。宗、功、启、后、继,大、业、期、尔、扬。乐、维、真、善、美,德、尚、廉、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世、泽、长。修、齐、治、平、本,昌、明、福、寿、康。…… 

39、湖北利川毛坝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允、光、于、文、德,期、尔、长、世、泽。良、能、方、可、贵,用、贤、以、为、则。先、祖、源、陶、唐,汉、代、辉、宇、光。宗、功、启、后、继,大、业、期、尔、扬。乐、维、真、善、美,德、尚、廉、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世、泽、长。修、齐、治、平、本,昌、明、福、寿、康。…… 

40、湖北利川毛坝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宗、志、洪、思、楚,大、显、文、养、承。士、伯、庠、开、远,永、世、万、代、兴。庆、衍、华、簪、遗、泽、长,弘、蒸、燕、翼、仰、名、扬。箕、裘、丕、振、家、声、盛,奕、禩、云、礽、姓、字、香。…… 

41、江西省全南县(虞南)牌坊下(刘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均、景、叟、可、尚,允、绍、庭、刘、大。刘、天、思、嘉、世,永、定、期、昌、隆;盛、国、为、梁、栋,圣、朝、泽、恩、崇。诗、书、传、奕、冀,恒、泰、庆、奇、逢;志、高、鸿、发、达,才、洪、涵、祚、昶。德、声、荣、裕、远,怡、方、添、正、刚;君、子、常、守、礼,儒、士、惟、文、章。哲、克、群、伦、霖,甘、润、万、方。…… 

42、重庆万县董家猪羊坝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君、子、泽、长,善、人、祚、永,观、国、之、光,承、家、有、庆。…… 

43、万州董家岩大地坪卫生寨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贞、元、启、泰,肇、衍、隆、兴,绳、其、祖、武,克、光、德、心,存、仁、履、义,永、恭、康、宁,敦、汝、有、于,世、守、一、经。…… 

44、 

……应、俸、朝、元、仕,齐、家、兴、廷、继,一、支、成、文、启,国、崇、显、尚、俗;江、汉、珍、东、海,民、人、重、祖、宗,诗、书、传、世、泽,忠、孝、自、昌、隆;奋、勇、刚、强、智,谦、谨、礼、道、宗,族、和、万、代、旺,勤、政、征、荣、富。…… 

45、河南省濮阳华龙区南里商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原派:树、人、宗、光、显,培、善、传、世、长,格、先、子、孝、顺,继、志、自、荣、昌。 

现派:树、人、宗、世、泽,格、先、子、孝、顺,继、志、自、荣、昌。…… 

46、河南信光山县十里店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立、世、秉、直、诚,懋、义、敦、仁、斯,为、德、本、传、家,崇、诗、礼、安、常,守、正、       、广、福。…… 

47、河南信阳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凤、文、显、树、玉。…… 

48、北京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志、国、兴、成、业,安、邦、永、贤、明。…… 

49、河北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泰、道、沛、崇。…… 

50、江苏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堂、诗、礼、遵、亭。…… 

51、广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京、太、文、庆、合。…… 

52、湖南郴州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朝、臣、元、尚、良,尊、先、贤、肇、运,继、启、发、昌、明,敦、本、传、家、顺,诚、心。…… 

53、四川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一世祖,讳,复初,元末明初,由泰安迁到新泰;二世祖讳 士业、明善,于明初迁往南京。…… 

54、湖南华容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天、国、祖、邦、钦、鸿、廷、永、文、昌、德、世、忠、贞,有、时、显、著、云、龙、际、扶、保、王、朝、寿、宇、清。…… 

55、河北省故城县小庙乡刘洼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孟、瑞、世、凤、文、华、通、顺。…… 

56、山东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佩、振、嘉、生,继、业、长、洪,士、同。…… 

57、山东省夏津县新圣店镇徐庄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义、承、先、泽,自、今、维、新,书、庭、有、训,家、世、长、春。…… 

58、河北威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广、华、万、世、昌,安、邦、庆、永、祥,民、心、从、大、道,勤、学、自、成、章。…… 

59、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刘家沟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盈、月、朝、天、子,宏、仁、万、世、芳,光、宗、荣、显、耀,永、远、震、乾、坤。…… 

60、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 

……禹、万、清、国,元、亨、利、贞,祥、延、奕、世,文、章、道、德,光、耀、祖、宗。…… 

61、广西贺州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梅臣、圣澄、顺才、日、耀、月、光、天、佑。…… 

62、广西贺州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家、学、代、昌,守、道、成、仙。…… 

63、安徽肖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夕、光、世、纪。…… 

64、山东泰州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严、新、寿、百、庆。…… 

65、山东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宗、要、士、梁。…… 

66、 

……仁、士、文、明、秀,成、彰、祖、德、馨,兴、隆、传、汉、代,建、立、万、年、勋。…… 

67、江西吉安县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先、德、诗、书、启、文、章。…… 

68、山西祁县来远乡张登村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形、太、玉、荣,世、学、登、廷,克、广、德、新,永、照、大、统。…… 

69、辽宁凤城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尚、登、文、起、应,国、美、天、志、庆,玉、凤、贵、法、德,永、远、聚、宝、峰。……

八阿哥胤禩

皇八子原封廉亲王允禩,其初行次为第十六,康熙二十年辛酉二月初十日未时生,庶妃卫氏即良妃出。三十七年三月,封贝勒。四十七年九月,以谋夺储位削爵,逮治。十二月,赐还贝勒,仍系于畅春园侧。五十四年正月,停给爵俸。明年九月,以病释,令还家,给俸如故。六十一年十一月,与受末命。世宗即位,命总理事务。十二月,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三年二月,罢总理事务,独不予议叙。四年丙午正月,严旨历数罪状,削爵,除宗籍。二月,圈禁高墙。三月,改其名为阿其那。六月,廷臣复议其罪四十款,诏令宣示天下。九月初五日幽死,年四十有六。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诏复其原名,收入宗籍。子一人女一人。

嫡妻郭络罗氏,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妾张氏,张之碧之女;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第一子弘旺,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时生,母妾张氏,张之碧之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一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五十五岁。嫡妻舒穆禄氏,伦布之女;妾茂怡氏,马尔泰之女;妾完颜氏,四格之女;妾荣氏,荣禧之女。三子:长子永类,次子肃英额,三子总兵永明额。

第一女,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初八日巳时生,母为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雍正二年甲辰六月,嫁孙氏五福;女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一月二十一日巳时卒,年六十八岁。

我史说卫玠,字叔宝。年五岁,丰神秀异,其父瓘:“此儿有异于众,奈吾已老,

不能见其长成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

俊爽有丰姿。每见玠辄叹曰:“珠玉在前,觉我形秽。”又尝语人曰:“与玠同游,

炯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耳。”及长,好言玄理。时王澄有高名,每闻玠言,辄

叹息绝倒。故时人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澄及王玄、王济并有盛名,

皆出玠下。

世人云:“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

妇公冰清,女婿玉润。久之拜为太子洗马。玠以天下大乱,移家南行,转至江夏。

妻先亡。征南将军山简见之,甚相钦重。玠知其有女淑德,使人说亲。简忻然曰:

“昔戴叔鸾嫁女,唯贤是与,不论贵贱,何况卫氏权贵门户,令望之人乎?”于是

以女妻焉。成亲,遂进豫章。其时王敦镇豫章,长史谢鲲先重玠,见玠忻然,言论

弥日。敦谓鲲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朝中,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

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矣。”由是人士皆相重

之。年二十七岁卒于南昌。晋王睿闻知,不胜悲叹

不是,一说: 

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来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见幽王无道,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虢、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产富饶,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财产。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来得及安顿好,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了。此后,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郑国。由此,郑氏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袭郑公称号。公元前375年,郑被韩所灭。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姓。郑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郑幽公生公子鲁,鲁7世孙郑当时在汉代任大司农。郑当时之5 世孙郑稚汉末自陈迁至河南开封,从此定居在那里。晋时置荥阳郡,逐成为荥阳开封人。 

又说: 

根据《姓纂》的记载,郑之得姓,是开始于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友。 周宣王即位以后,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 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 当时的郑地,就在现在河南郑县一带,也就是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 的一片土地。 现在河南还有一个新郑县,根据考据,这也是一个因郑姓而得名的地方。 

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 这个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来的郑国,虽然在战国时被韩所灭,子孙流离分散于河南境内各地。但是,到了汉唐之后,却大放光芒,为中华文化平添不少光彩。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专治经学的学者中,有十分著名的“二郑”,指的是郑众和郑玄,而以郑玄所享的名气为盛。 郑玄是东汉人,一生沉浸诸经,所注之经书有易、诗、书、礼、礼 仪、论语、孝经、尚书大传等,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大学者,不但在兵荒 马乱的东汉末年享有盛名,就是在现在,也备受后人的敬仰。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姬昌(周文王)→姬发(周武王)→姬诵(周成王)→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於郑。

汉高祖刘邦,

皇后有一个,是吕稚

妃子:有戚姬,薄姬,曹夫人,赵姬

吕稚的孩子是惠帝、鲁元公主

戚姬的孩子是赵王刘如意

薄姬的孩子是汉文帝

赵姬生淮南厉王长

故事:

在汉高祖死了以后,吕后专权,虐杀戚姬。吕后去世之后,家族被“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戚姬是个可怜人,被吕后做成人彘,就是削去四肢。

薄姬是魏王豹的女人,后来魏王豹被杀,薄姬没入战俘,后被高祖宠幸,但是并不得宠

-----------

汉惠帝刘盈

留下记载的只有皇后一人,张氏

张氏无子

这个张氏是汉惠帝姐姐鲁元公主和张敖的女儿,是汉惠帝的外甥女。两人基本算是**。

-----------

汉文帝

皇后:窦皇后

窦皇后生汉景帝,馆陶长公主刘嫖,梁孝王刘武

故事:

寻亲的故事:窦氏少时家贫,弟弟窦广国(字少君)被人卖了为仆,后来听说窦氏为后,又和自己的姐姐同乡,故而上书自认。姐弟得以团圆。感觉挺玄乎的一个事情。

信任黄老:文帝死后,窦氏为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

-----------

汉景帝

皇后:薄皇后,王皇后;

妃子:栗姬,程姬,贾夫人,唐姬,王夫人

薄皇后是汉景帝奶奶薄姬的亲戚,无子无宠。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废。

王皇后是汉武帝的母亲,

栗姬是废太子刘荣的母亲

故事:金屋藏娇和太子之位

一开始的时候,栗姬得宠,她的儿子刘荣被封为太子。但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想巴解自己的弟弟,就给景帝送了不少妃子。这让栗姬非常不满。而馆陶长公主刘嫖又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栗姬不答应。两人结下怨恨。刘嫖转而向当时的王夫人后来的王皇后示好,在汉景帝的面前表扬王夫人的儿子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嫖又和王夫人结姻,当时的小孩子刘彻说出了:“当做金屋以储阿娇。”的话。

-----------

汉武帝

皇后:陈皇后,卫皇后

妃子:钩弋夫人即赵婕妤,王夫人,李姬,李夫人

陈皇后,就是刘嫖的女儿。

卫皇后,卫子夫。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家人。生戾太子刘据

李夫人,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

钩弋夫人,姓赵,因为居钩弋宫,称为钩弋夫人。生汉昭帝

故事

长门宫的哀怨:陈皇后仗着自己是刘彻登上皇位的重要助力,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后来因为巫蛊祠祭祝诅事发被废,居长门宫。后来化大价钱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试图感动武帝。无用,数年后,死。

卫氏的辉煌:卫子夫受宠之后,其兄卫长君、弟卫青均见用。元朔元年生男据,被立为后。卫青以外戚得宠重用,击匈奴有功,封长平侯,并娶原来的女主人,平阳公主为妻。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亦以军功为冠军侯,至大司马票骑将军。

刘据的叛乱:卫后立三十八年,遭巫蛊事起,江充为奸,太子惧不能自明,遂与皇后共诛充,发兵,兵败,太子亡走。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卫氏悉灭。

“倾国倾城”和“姗姗来迟” 的李夫人:汉宫中有位李姓乐师,善诗词歌赋,尤以音律见长。一日,他在殿上赋诗奏乐给武帝听:“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帝听完为之一振:世上难道真有此倾国倾城的尤物?乐师退下后,有好事者奏明武帝:乐师所指乃其妹妹。取之,果然有倾国倾城之貌。武帝其后虽没有“从此君王不早朝”,但李夫人也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可好景不长,李夫人身染重病。武帝命太医抓紧治病,并时常探望,这李夫人也怪:每次武帝去探望时,她总以被蒙脸。开始武帝并未在意,但眼见病入膏肓,武帝强烈要求见她的面容,和以前吃“蒙面羹”一样,“帝怒,拂袖而去”。旁边的侍女问夫人这是何苦?皇帝要看你一眼都不行。李夫人说,我之所以得到武帝宠幸是因为我漂亮,现在病的快要死了,已是容貌枯槁,此时若是让皇帝见到,吓着他不说,他还会忘了我以前漂亮的容貌,以后再也不会想我了;反过来,他只会对我更加思念,也会好好对待我的家人。 不久,武帝加封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李夫人死后,武帝下令她所住宫殿照生前一样摆设,宫女所需用度也照常。武帝经常来此吊念。有吕姓方士说他有办法招来夫人的魂魄,让武帝看到李夫人,条件是武帝只能看,不能说话。隔着一层白幔,武帝等了很长时间,才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在幔上晃动,举手投足一如李夫人生前,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扶不起来的贰师将军:李广利被封为“贰师将军”。不过,这个李广利可没有同为外戚的卫青那两下子(这时候卫青早死了),不论是打匈奴,还是征西域,他带出去的兵,10个里头能回来2个都算多的了,不过,还好,尽管人员损失很大,每一仗还是勉勉强强都算赢了。

没当上太后的钩弋夫人:太始三年(前94年),钩弋夫人生子,取名弗陵,武帝视为掌上明珠。常对人夸耀:“弗陵类我”。遂萌废立太子之意。 武帝带钩弋夫人移居甘泉官,召画工画周公负成王图,向群臣表明了要立弗陵为太子的意图,又担心因“主少母壮”重蹈吕后覆辙;便以“屡件圣意”为由,把钩弋夫人囚禁于云阳宫。后元元年(前88年) 钩弋夫人忧困而死,葬于甘泉南。

-----------

汉昭帝

皇后:上官氏

上官皇后,祖父上官桀是汉昭帝的托孤大臣,外公是另一个托孤大臣霍光。昭帝始立,年八岁。立为皇后,年甫六岁。

一直到汉宣帝时期才去世,年五十二。是一个在宫里面呆了一辈子的可怜女人。

-----------

汉宣帝

皇后:许皇后,霍皇后,王皇后;

妃子:张婕妤,卫婕妤,公孙婕妤,戎婕妤

许皇后平君,元帝母也。与汉宣帝识于贫贱之时。

霍皇后成君,霍光的女儿。以父权势入宫

王皇后,依靠着谨慎才当上皇后,其父是汉宣帝的旧友。

故事:

微时故剑:许皇后的父亲许广汉是汉武帝时昌邑王郎中,有罪被阉为太监。广汉之女平君在宣帝微贱之时嫁给宣帝,夫妻二人感情极好。宣帝登基后,立许平君为婕妤。后来议立皇后的时候,众大臣推荐在汉宣帝等级过程中立下极大功勋的霍光的孙女,汉宣帝不同意下诏说:“我要找我贫贱之时的那把宝剑”,以此预示自己的选择。于是众臣上书立许婕妤为皇后。

许后之死:霍光的夫人想立自己的女儿为后,对于许后十分不满。后许后因怀孕身体不适,霍夫人就趁机排自己的亲信,女医生淳于衍趁医治的时候下毒把许皇后毒死。霍光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利用权势把事情隐瞒了下来。同时把自己的女儿成君立为皇后,这就是霍皇后。

霍氏的灭亡:在许平君死后三年,也就是霍皇后得立之后三年,霍光去世。此时得太子是许皇后的儿子,霍显想让自己的外孙为太子,就让霍皇后把太子毒死,没有成功。后毒杀许后事泄,霍氏家族谋反,失败,霍皇后也因此被废。

谨慎王皇后:王皇后的父亲王奉光,是汉宣帝没登基前的老朋友。奉光女儿在几次嫁人之前,夫家都死掉。后来宣帝继位,王氏入宫为婕妤,得宠,但是没有儿子。后来汉宣帝想给许皇后的儿子找个谨慎无子的后妈,王氏入选,得立为皇后,但是自从为后之后,汉宣帝就不宠幸于她了。。一直到汉成帝的时候,汉宣王皇后才去世,由于汉成帝的母亲也姓王,就称汉宣王皇后为邛成太后(父奉光为邛成侯)。

-----------

汉元帝

皇后:王皇后;傅昭仪,冯婕妤

王皇后:王政君,王莽的姑姑,汉成帝的母亲。

十侯五大司马:王家在汉朝外戚当中盛极一时,共有十侯,分别是王政君的同母哥哥王凤,同母弟弟王崇,五个同父弟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堂弟王音,侄子王莽,外甥淳于长。其中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先后任大司马,执掌朝政。在汉成帝和汉哀帝早期以及整个汉平帝时期,王氏都是代主执政的身份,最后由王莽篡权。

拦惊熊:汉元帝去观看斗兽表演,后宫美女都陪坐在他旁边。意外事件就在这时候发生了,熊突然从圈里跑出来,攀着栏干要冲上观众席,“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这里特别提到了傅昭仪,在以后这可是个关系冯昭仪性命的人物。面对突发事件,冯婕妤(当时还不是昭仪)也不知是本能反应还是有所考虑,反正她就在那几秒钟之内做出了惊人的举动,直接上前站在了熊和皇帝中间,为左右武士格杀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事后,皇帝问她:“面对这种事,人之常情是惊慌失措,你怎么敢上前挡熊呢?”冯婕妤坦然对答:“这些猛兽一般扑倒一个人就会停下,我挡在中间,熊就不会冲着陛下去了,为了陛下,我愿意做出牺牲。”元帝颇为感慨,对这位小女子加倍敬重,傅昭仪等人很惭愧。 也就和冯婕妤结下仇恨。后来傅昭仪当上了太后(当时有四位太后,哀帝的母亲、祖母,成帝的母亲,成帝的赵皇后)。“当熊”的事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傅老太太心上的阴影一直没有消除。偏巧有人诬陷中山太后(就是那位当熊的冯女士)诅咒皇帝和傅太后,傅老太太可算找到了收拾冯老太太(都已经不是当年的美女了)的机会,经过一番番审讯,整死不少人,也没弄出个所以然。后来,傅太后派人去责问冯太后:“熊上殿的时候你表现得何其勇敢啊!今天怎么害怕了?”冯老太太立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是傅昭仪报复的时候到了,于是饮药自杀。

-----------

汉成帝

皇后:许皇后,赵皇后;班婕妤,卫婕妤,赵婕妤

许皇后是汉宣许皇后的亲属。

赵皇后,就是著名的赵飞燕,无子。

班婕妤,

卫婕妤,班婕妤的侍者

许皇后在得立之后,并没有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自己的父亲很快被王凤架空。许后先后生过一男一女,但是都夭折了。后来因为许后的用度过于奢华,为汉成帝不喜。又因为有媚道祝诅后宫之事,被废。

贤惠的班婕妤:班婕妤以贤惠之名得闻于历史,曾数次劝谏汉成帝不合礼仪之举。曾经把自己得侍女进献给汉成帝,就是卫婕妤。后来赵氏姐妹得宠,班婕妤主动退位,要求侍养太后。得以善终。

无双飞燕:本长安宫人,属阳阿公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汉成帝微服出行的时候,见到了飞燕,召入宫,大幸。妹妹赵合德也被诏入宫中,都被封为婕妤。宠幸冠绝一时。凭借淳于长的努力,封赵飞燕为后。姐妹专宠十余年,无子。而且野史之中多有姐妹二人*乱之语。后姐妹二人因汉成帝暴卒被废,旋被杀。

-----------

汉哀帝

太后:傅太后,丁太后

皇后:傅氏,是傅太后堂弟的女儿,辈份上是汉哀帝的姑姑。

傅丁联合:傅太后是汉元帝的昭仪,生子定陶恭王刘欣;丁太后是刘欣的老婆。哀帝登基之后,就想立自己的奶奶和母亲为太后,但是被当时的大臣阻止。后来走王政君的路子,才尊定陶恭王为恭皇,随即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不久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此时汉宫四个太后:太皇太后王政君,皇太太后傅氏,帝太后丁氏,成帝妻赵飞燕为皇太后。丁氏的母亲是傅氏的妹妹,所以两家联合非常紧密。初入朝之时,傅丁两家联合排挤王氏,当时的大司马王莽因此被迫辞官,退守新都。两家权势大增,总有八侯三大司马,和王氏差不多。后来王莽在哀帝驾崩之后重新得势,就将傅丁两家的所有头衔全部削去,皇后傅氏也被废。

--------------

汉平帝

太后:卫氏

皇后:王氏,王莽的女儿

最惨的外戚:汉平帝是汉宣帝的后代,血缘关系颇远。但是王莽因为想找一个小孩子做傀儡,所以选了他。他的母亲是卫尉卫子豪的女儿,号卫姬。王莽吸取了傅丁专权的教训,下令卫氏宗亲不得进京。拜卫姬为中山孝王后。当时的平帝只有9岁,母子远隔天边,“卫后日夜啼泣,思见帝”。尽管王莽的儿子

清朝皇室完整族谱 爱新觉罗家谱

景祖五子:翼皇后生显祖;诸子,武功郡王礼敦,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斋堪,恪恭贝勒塔察篇古,皆不详其母氏。 显祖(塔克世)五子:宣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